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感恩教育

高中感恩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助学感恩教育探析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既是道德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人性教育。

二、普高贫困生感恩意识现状

近年来,国家对普高贫困生的资助政策不断完善,资助标准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普高贫困生的帮扶力度也不断加大,有效地帮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从而使这项民心工程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但笔者在参与这项工作中发现,其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特别是学生的感恩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

1.对长辈养育之恩的淡漠。

一些普高贫困生没有体会到父母及其他长辈每天辛辛苦苦是为了什么,他们认为长辈们对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当长辈们一时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多有埋怨,少有理解。

2.对社会和他人的襄助之恩冷落。

美国伟大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对“施恩不图报”的人而言,他们所期望的,最多不过是受助者一句道谢的话语而已,然而许多受助学生对社会和他人襄助的回应无动于衷得让人吃惊。

全文阅读

高中助学感恩教育渗透

近年来,国家对普高贫困生的资助政策不断完善,资助标准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普高贫困生的帮扶力度也不断加大,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使这项民心工程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但笔者在参与这项工作时发现,其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特别是学生的感恩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

1.对长辈养育之恩的淡漠。

2015年3月,我对我县3所普通中学的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5%的学生不知道家庭收入,52%的学生偶尔与父母沟通,44%的学生从来不对长辈说感激的话,29%的孩子认为长辈并不辛苦。冰冷的数字,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

2.对学校和老师培育之恩的淡化。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按常理说,学生与老师的感情是非常融洽、深厚的。但在普高资助过程中,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说“:虽然大家都在尽力帮助这些孩子,但我们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3.对社会和他人襄助之恩的冷落。

美国伟大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对“施恩不图报”的人而言,他们所期望的,最多不过是受助者一句道谢的话语而已,然而许多受助学生对社会和他人襄助的无动于衷让人吃惊。普高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常常需要在他人的关怀中成长,难免会缺失“恻隐之心”,或者说对他人的关爱想说却说不出口,想做却不知怎么做。因此,对普高贫困生更应重视感恩教育,让他们书写出一个端庄、遒劲的“人”。

一、在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

全文阅读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摘要:感恩是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道德基石,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历来为人们所推崇。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潮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感恩在学生中渐渐淡化,一些大学生的不道德行为经媒体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了人们的叹息和反思,感恩意识的匮乏是教育的悲哀。高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成熟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心智水平转变很大,在高中政治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良好道德品质,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向自己美好的未来,这对于全社会道德风气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感恩意识;社会风气;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225-02

当马加爵杀人事件在全国铺天盖地传开的那一刻,许多教育工作者疾呼“不能让孩子成为不懂感恩只知索取的一代”,对大学生、中学生乃至小学生的感恩教育迫在眉睫,高中阶段由于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感恩教育更加重要,高中的每一门课程都可以渗透感恩教育,而高中政治是一门以德育为目标的理论性课程,在政治中渗透感恩教育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标更加合适,符合新课标关于学生德育目标的要求,也是全体政治教师应该努力推崇的一项工作。

一、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同时具有社会属性,人是自然的产物更是社会的产物,人从出生、成长直至消逝无时无刻不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高中学生一样,从他们出生开始就受到社会环境变革带来的冲击。现在的高中生都是90后,他们的成长环境较60、70、80年代的人都有所不同,他们从小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价值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将周围所有的事务功利化,只懂得索取,不懂得付出,在一些学生眼里奉献一文不值,将社会、家庭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2.家庭教育缺失。现在的90后学生很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从小给予过度的溺爱,在方方面面都尽最大努力提供最好的条件,在“爱”的同时缺乏教育和引导,让“爱”来的太容易,太舒服,太司空见惯。人们都说,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无私的爱让学生觉得父母的给予都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

3.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在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学校将升学率、学习成绩与优等生、学困生挂钩,只要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在学校和老师的眼里就不是好学生,学校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同样被功利化了,有的学校甚至将升学率与老师的福利待遇挂钩,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智育轻视德育成为很普遍的现象。学校的这种具有功利性的做法无形中影响了学生,使得学生将学校教育看成是一种变相的索取罢了。校园文化没有形成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无法引导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全文阅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分析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关感恩的例子比比皆是,有对父母的感恩“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对老师的感恩“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对朋友的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想报”……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是迅速发展,这些融于我们每个人血液的民族文化传统却在慢慢减少。这对于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度,有着以上光荣传统的中华民族是何等的残酷?同时,在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今天我们会在媒体上经常看到有关报道称;学生打骂家长,学生辱骂老师,学生对寝室同学投毒……太多的负面报导。这些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严重扭曲现象,难道就是五千年历史培养出的炎黄子孙?难道我们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难道我们只能感叹光荣传统的民族的“悲哀”与“不幸”?针对以上现象,有学者指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高中历史学科的优势,充分利用当下教科书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新课标教学课堂上,将传统历史教学的思想教育目标拓宽为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其内涵覆盖了思想、观念、情感、兴趣、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改变了以往形式单调的缺点。高中历史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突以下几方面:(1)培养民族精神;(2)爱国主义情感;(3)培养人文主义精神;(4)培养开放的世界意识。目前,高中历史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人文主义的教学内容,蕴藏着丰富的感恩教育素材,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和现实资源。通过这种方式,为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和良好的平台。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当今社会感恩意识日益淡薄,感恩教育就日益担负起其特有的历史使命。在培养民族精神方面在历史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一些主题活动加深学生对这种精神的理解,通过对历史史实的学习感恩祖国。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名族永恒传颂的精神,更是教育的主题。通过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我们知道,不论是在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和世界史上,都特别强调“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等等类似的一些理论。在历史教学活动中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得历史学科更加有效的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让感恩教育与历史教学相得益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孝道一直以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根基,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炎黄子孙的良好品德。当今社会中一些青少年学生在享受父母的关爱的同时,却理所当然的接受着父母的爱。但是,当今社会,在一些学生心中,亲情意识却越来越淡漠。同样对朋友也要感恩,然而当今社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以“自我”为中心,人情味严重淡薄,他们甚至不能与人为善。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之中,接受着大自然给我们的恩惠,但是我们不能只知受惠,在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时,却在残忍的肆意破坏着我们朝夕相处的环境。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内容

维护国家团结统一。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它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使统一成为前后相接的整个过程,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感恩统一创造的中华文明,感恩在实现统一过程中创造特有历史功绩。在对历史正确的认识后,在当今社会做到自觉拥护党的有关方针、政策,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一切分裂势力和反对行为。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还应感恩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优秀传统文化里面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当今社会依旧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试想一个没有文化陶冶的民族该是如何的空洞。所以,强调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感恩自然,或许我们会思考在历史教学中为何牵涉到要感恩自然?看看历史发展中的今天,有多少壮丽的山河哺育了人类,难道我们不该对自然怀有感恩之心吗?因为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

四、结束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对历史中原有的各种情境进行比较,在对历史的反思中,让学生去感恩祖国、感恩自然、感恩社会,从而在行动上约束自己去报效祖国、保护自然、回馈社会。这也就是目前强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的意义。

全文阅读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实施

摘 要:感恩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国家大力倡导“和谐”的今天,一些青少年学生不知感恩,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历史课作为散播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感恩教育中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帮助学生在成才之前先成人,实现新课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感恩教育;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097-0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一个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惜福的人,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关心他人;一个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学生,也难以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更谈不上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当前,我们常常看到一些青少年学生不知道感恩,只会索取而不愿奉献、只求得到而不愿回报的现象比比皆是。对老师的关心、教诲漠然视之;对父母精心做的饭菜挑三拣四,不合口味就大发牢骚。为买到自己喜欢的高档商品,不顾家庭的实际情况,向父母索要高额的金钱,给了自然高兴,稍不如意,就向父母耍性子、与父母记仇。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加大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已变得刻不容缓。

基于此,笔者以为,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那么,在历史课堂中进行感恩教育具体应如何实施呢?下面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确立感恩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情感体验

确立感恩教育理念,就要求老师用感恩教育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打瞌睡时,我会对学生说,“你可以站起来清醒一下,等不想睡了再坐下认真听讲。”用这样的友好提醒代替批评;当有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会耐心地帮他分析问题内在的逻辑关系,让他真正理解——用诚心的帮助代替毫无意义的指责……慢慢的,在学生的跟里我看到了感激的目光。所以,要让学生懂得感恩,老师首先要时时刻刻做到尊重学生,一视同仁,这是感恩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互相尊重,感情才相通,内心深处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会真正地得到感恩教育。

确立感恩教育理念,也要求老师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评价学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养成健康的心态。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叙述:“没有什么比意识到无前途,认为自己啥也不行更使儿童受到压抑、灰心垂气和郁郁不乐。”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不吝啬表扬,即使学生在学习上被拉在后面时,我们也应该用“只要你努力,你就总能进步!进步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等等来鼓起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在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之中感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一个还能进步的人!从而养成健康的心态。

全文阅读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摘 要】感恩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之一,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他们更快的融入到社会中,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而且,感恩教育也是全世界范围内都认可的教育方式之一,学生的认可度还是非常高的。本文就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感恩教育作些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感恩教育

引言

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不但在国民经济上有了质的飞跃,与之相伴人们的思想也有了巨大改变,意识变得更加多元化,在高中生这个群体中更是如此。高中生作为一个比较活跃的群体,思想和行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能够在这个时期的政治课教学中展开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于高中生未来的成长会有极大的帮助。感恩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之一,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他们更快的融入到社会中,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而且,感恩教育也是全世界范围内都认可的教育方式之一,学生的认可度还是非常高的。本文就感恩教育在高中生思想工作中的开展作一些简要分析。

1、感恩教育与高中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统一性

1.1情感共鸣上的统一

中国人特别重视情义二字,不论是亲情、友情、爱情都受人们的赞美,复杂的感情组成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高中生思想工作的开展,也应该重视这个情字,古人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我们应该从感情入手,引发学生的感动,获取学生的共鸣。而感恩教育恰恰是最容易引发学生共鸣的方式之一,从父母到亲人、朋友,随着这种自然情感的切入,高中生的心扉会逐渐打开,拉开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从而实现由感动向行动的转变。

1.2目的与本质的一致

全文阅读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感恩教育模式

[摘要]感恩教育作为育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因此,在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对教材的对应内容、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课前寄语、课后赠言等方面进行感恩教育模式探索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感恩教育;教学模式;高中化学

【研究背景】

近来,我一直在看一本好书———李镇西老师的《把心灵献给学生》,其中有一篇文章《孩子的成长需要感恩教育》,文中讲到从孩子们之间的交谈及日常行为来看,多数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感恩之心。在他们看来,父母、老师、同学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这到底是教育的失败,还是学生的无知呢?书中一句话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的教育在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心灵的滋养。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只停留在教书而非育人上,那我们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而感恩教育作为育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多是家庭的中心,在他们心中往往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因此更应该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尊重他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知晓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实施感恩教育,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让孩子学会感恩。

【研究过程】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任课教师,我常常思考“应给予学生怎样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和知识的传授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两者可否相辅相成”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挖掘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情感因素,并开始思索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一、利用教材对应内容营造感恩氛围

在化学教材中有“化学史话”这一模块,内容一般包括化学家生平及其研究和贡献,如“阿莫西林的发现”“元素周期表的创建”“氨的合成”等。我会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相关书籍,或者找到对应科学家的图片、生平事迹或视频一起观看。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带着感恩的心去读去看,并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从教师的声音、表情、肢体语言中体会感恩的激情,并让他们明白:科学家为了化学研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地沉醉于研究中,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令我们敬佩,他们高尚的人格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对他们带给我们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怀有感恩之心。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美德。

全文阅读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感恩教育论文

1大学生中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

1.1缺乏对父母辛劳养育的感恩之心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孝敬父母既是美德的传承,也是每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一些学生丢弃了父母勤俭节约和艰苦朴素的品德,在学校不比学习成绩比消费水平,讲阔气、讲排场,超前消费,买高档电子产品、出入高档餐厅,荒废学业,不求进步;有部分学生极少主动关心父母,不能准确记得父母的生日,只知道向父母要钱,对父母的养育缺乏感激之情,还常常拿自己与他人的父母比较,抱怨父母没本事,不能给自己衣食无忧的生活。

1.2缺乏对老师谆谆教诲的感恩之心

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老师的辛劳付出,正所谓“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一些学生对待教师缺乏起码的尊重,如遇见老师,装作低头看手机而不打招呼;在老师的答疑解惑之后,不懂得说句“谢谢”;更有甚者,随意缺课迟到、随意进出课堂,带头违反课堂纪律。

1.3缺乏对国家、社会和他人无私帮扶的感恩之心

现在的大学生对来自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关怀表现得比较冷漠,他们把此类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事后不思回报,甚至不愿提起;在申请奖助学金时,同学之间互不体谅,争先恐后,有学生认为这是机会,不申请就吃亏了,即使是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在获得资助后,也认为资助金本来就应该发给他们,何谈感恩,有时还会埋怨资助力度太小。有不少贫困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和社会资助的帮扶下,完成了大学学业,但在毕业后,其中一些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不予偿还;一些大学生对学校催缴贷款表示厌烦甚至因此憎恨母校。有些企业为到本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垫付了所欠学费,然而工作一两年后,有些学生选择跳槽,更有甚者,早已忘记企业曾经为自己垫付的学费。

2感恩教育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全文阅读

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感恩教育

摘 要: 长期以来,中学教育一直重智育忽视德育教育,这是导致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一个主要原因,感恩教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一些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探讨感恩教育的内涵、外延及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感恩教育措施。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感恩教育 必要性 内涵 问题

近年来,中学生感恩意识的普遍缺乏,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立足课堂,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感恩教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

人格是做人的资格,就是人之成为人的品格和起码应具有的权利和义务。所谓健全的人格,应该具备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有自信,能正确处理遇到的困难与矛盾;乐观并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等。而在我们的周围,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思进取者有之;对父母对自己所做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习惯于索取者有之;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稍有些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以死相逼者有之;不接受师长管教,顶撞冒犯者有之,等等。这些表现都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培养奋斗精神、合作精神,以及良好习惯,并能以感恩的眼光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为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同时,也为自己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国家对高中教育也提出了任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育,使他们的基本素质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和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的一代新人。”

2.开展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必然要求。

德育是培养人的教育。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父母、社会心存感恩,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其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和谐相处;对自然心存感恩,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全文阅读

感恩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感恩是对他人给予的恩惠表示感谢,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洛克语)。感恩教育对高中班级管理有积极的意义和良好的作用。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人不断接受恩惠———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育、领导的知遇、同事的协助、晚辈的照顾、普通人的温暖。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社会环境中、文明的进化史上,我们从中获得了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感恩教育就是启迪学生学会感恩,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责任感。

二、感恩教育的原则

1.以人为本。感恩教育要重视人的需要,让学生对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并产生责任感。感恩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2.正面引导。“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教育要启发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带动学生去珍惜每一份善意和给予,去感念每一次关心和协助。

3.知行合一。感恩教育如果唱高调对于习惯思辨和质疑的高中生会收效甚微。要让学生在沟通中得到启迪,在思考中得到震撼,在行动中不断领悟,在分享中净化升华。

三、感恩教育的运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