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安全管理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护理体会,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目前高压氧在护理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安全管理对策。结果 经加强安全护理管理,均顺利完成治疗,未发生高压氧舱治疗并发症及差错事故。结论 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护理管理者应规范护理安全流程,护士应扎实做好每个环节护理,预防并发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关键词】

高压氧治疗;护理安全

作者单位:154002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

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是在高气压环境下进行的以氧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由于高压氧治疗的特殊性,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建立一套安全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及加强安全护理尤为重要[1]。我院将安全管理理应用到高压氧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存在的安全问题

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规范操作,管理滞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责任心,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维修检验不按流程,存在安全隐患及事故。

2 安全管理对策

全文阅读

流程再造对提高高压氧治疗患者满意度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流程再造对提高高压氧治疗患者满意度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高压氧治疗中心进行常规流程高压氧治疗的2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流程再造前),高压氧治疗流程再造后,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高压氧治疗中心进行高压氧治疗的29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流程再造后),治疗一个疗程之后,向患者或家属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调查表包括12项内容,由患者或家属填写问卷,对照组发放问卷290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观察组发放问卷295份,回收有效问卷295份。比较两组患者对高压氧治疗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两组患者12个调查项目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流程再造能够显著提高高压氧治疗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流程再造;高压氧治疗;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2.012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effect of process reengineering on improving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Methods290 patients who received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in the hyperbaric oxygen treatment center from June,2013 to June,2014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before process reengineering).After process reengineering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295 patients who received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in the hyperbaric oxygen treatment center from July,2014 to June,2015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after process reengineering).After a course of treatment,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provided to the patients or family members,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12 items,which were filled out by patients or their families.290 questionnaires were provided to the control group,and 290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295 questionnaires were provid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295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Satisfactions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全文阅读

优质护理在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251-01

【摘要】本文总结了100例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经验。认为对高压氧治疗患者全程实施优质护理,不但能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密切护患关系,而且增加了患者的遵医行为,为减少并发症,挽救患者生命,争取良好预后赢得宝贵时间。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护理

高压氧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近些年来,随着高压氧治疗的循征医学发展,使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涉及多种疾病的治疗。随着社会发展和新的医学模式的出现,人们不再只单单享受疾病的治疗,更需要全身心的关怀和照护。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本科将优质护理应用于高压氧的治疗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患者的认可。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5月~10月需行高压氧治疗的住院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34例,年龄42~81岁,均为意识清醒患者,采用单人氧气加压舱,治疗压力为2ATA,10天为一疗程。

2护理

2.1治疗前的护理

全文阅读

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医护配合法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8 - 62 - 01

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科最紧急的突发事件,复苏的及时与否与复苏的有效性是影响复苏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更大提高复苏效果(即CPR成功率),我们总结出一套“二医二护配合法”,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对71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实施了CPR。其中,在抢救时限30min内恢复自主呼吸及心跳者50例,占复苏总例数的70.4%,此为初期CPR成功率,另外21例CPR未成功。初期复苏成功后,18例与24~72h后病情平稳转入加强医疗科继续治疗,8例经积极抢救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9例因处于各种疾病的终末期于3~20d死亡,15例因各种原因最终放弃抢救并于20h内死亡。本组终期CPR成功率(在初期CPR成功后存活24h以上者)为49.3%。

2 二医二护配合法

2.1 内容“二医二护配合法”是指再CPR过程中必须有2名医生和2名护士参与,且该4位医护人员均须具有职业资格证书。1名医生负责气管插管,为插管医生;另1位医生负责胸外心脏按压,为按压医生;1名护士配合医生进行插管,为配合护士;另1位护士负责建立静脉通路及给药,为非配合护士。一般来说,应挑选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作为配合护士,而年资低能力相对较弱的护士作为非配合护士。同理,将年资高能力强的医生作为插管医生,而将年资低能力弱的医生作为按压医生。

2.2 方法(1)当得知有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被推进抢救室时,立即由2名医生和2名护士组成1个临时抢救小组,迅速将抢救车推至抢救现场,快速将患者移至抢救床上,摆好复苏,使前胸充分暴露。以上操作应在30s内完成。(2)1名医生(按压医生)立即实施胸外按压;另1名医生(插管医生)先用简易人工呼吸气囊加氧,以保证患者充足的氧气吸入[1];同时,1名护士(配合护士)迅速连接好叶片与喉镜,导丝插入气管插管内(导丝前端不能露出气管插管的斜口端),备齐牙垫或口咽气道1个,10ml注射器1个、2条长35~40cm的胶布粘于患者床头,并快速打开多功能监护仪将血氧饱和度指套套在患者手上,准备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以上操作30~60s完成;另1名护士(非配合护士)迅速用粗套管针建立2条外周静脉通路。(3)在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时,配合护士应迅速连接好负压吸引器与吸痰管,准备随时吸出喉咙部的痰液、血液、分泌物,以便于插管的顺利进行。另外,遇见患者喉结突出时,配合护士可用力压住喉结,以利于气管插管顺利通过。操作期间密切注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变化,如在2min内仍未插入气管插管应暂时放弃插管动作,用简易人工呼吸气囊加压给氧1~3min,待患者血氧饱和度恢复到正常后再进行操作。气管插管成功后,配合护士立即将导丝拔出,用一次性注射器吸5~10ml空气,立即向气囊内充气,然后迅速连接气管插管与简易人工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同时于胸部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有无误入一侧主支气管,并将牙垫或气道置于上下牙之间[2]。之后,有插管医生确认合适的插管深度,配合护士进行妥善的插管固定。(4)此过程是与(3)骤同步进行的。负责胸外心脏按压的医生每2min检查1次脉搏,在第1次检查完脉搏之后,迅速将已连接于监护仪导联线的电极片贴在患者胸前,便于随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波形,及时判断按压是否有效。(5)气管插管成功后,插管医生予简易呼吸气囊接气管插管辅助呼吸,配合护士准备呼吸机,按顺序连接好所有线路、打开各开关、添加好湿化罐里蒸馏水等之后,配合护士接替插管医生继续进行人工呼吸,插管医生则调节呼吸机参数并连接于气管插管,给患者以机械通气。如患者还未恢复有效心律,则由2名医生轮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而2名护士应共同完成留置尿管、吸痰、给药、护理记录书写等工作。弱插管后患者已恢复有效心律,按压医生应及时做心电图并记录准确时间。此时,2位护士应将患者的双上肢约束(防止患者突然躁动导致意外拔管),剪掉全部衣服,绑好血压计袖带,盖上被子注意保温。(6)复苏成功后,由1名护士继续配合医生进行深静脉穿刺等工作,另1名护士则完成留置胃管、微量泵给药等工作。(7)CPR成功后,2名护士需及时清理抢救仪器,并及时补充抢救药品,并进一步共同完善抢救护理记录。

【参考文献】

全文阅读

高压氧治疗的心理护理体会

高压氧医学是一门新的临床治疗学,随着这一新兴学科的出现,相应的护理也从无到有,不断完善,拓展了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范围。高压氧治疗是在高气压环境下进行的,高压氧可引起机体生理机能发生一系列的改变。患者在高压环境下吸纯氧,能增强细胞活力,促进机体自我更新,治疗疾病。但由于高压氧治疗的特殊性,很多病人对高压氧医学缺乏认识,对高压氧治疗有不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患者与医务人员隔绝,进入密封舱体,易产生焦虑不安,害怕治疗过程中有不适应及并发症,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等。

我们针对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障碍,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及护理,不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证安全,提高治疗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病人治疗期间的系统化整体护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工作,除一般的常规护理外,还有一定特点和要求。

我院开展高压氧治疗有7年时间,共收治各类病人3000多人次。由于我们在治疗前后注意做好各项护理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现将护理体会护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共370例,其中男190例,女180例;年龄13~73岁,平均43岁;患者多为脑血管病、颅脑外伤、颈、腰椎疾病、缺血缺氧性脑病及中毒、耳部等疾病。治疗采用杭州多人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为0.2MPa,治疗时间2小时,其中吸氧6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1次/日,10天为1个疗程。患者接受最少5天,最多5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

心理护理的前提和条件

系统学习心理学和心理护理学,强化护士的心理护理意识。护士的言行举止对患者具有心理护理的效用,是正确实施心理护理的前提。高尚的职业道德、娴熟的护理技术及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正确实施心理护理的必要条件。

做好高压氧治疗的心理护理,首先是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优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接待病人应态度和蔼,建立一个平等、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重视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解答,切忌含糊其辞。给病人及家属介绍本室的概况,使病人悉周围环境,建立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依赖感和安全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到对不同病人根据其心理表现,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并促进患者间建立友谊,互相鼓励。

全文阅读

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摘要:目的 总结利用高压氧技术治疗35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氧舱护理心得,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方法 利用比对法,比对常规护理方法与我院护理方法的差异。 结果 通过高压氧技术的治疗,35例患者都顺利恢复健康,其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结论 利用高压氧技术治疗颅脑外伤病的可靠性较高,因氧舱护理的特殊性,使得舱内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高压氧技术治疗病症的效果,因此,将舱内护理工作做好是利用高压氧技术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颅脑外伤;高压氧;氧舱护理;特殊性

颅脑外伤为常见外伤的一种,其多发生在交通事故中,该病症极易引发昏迷和生脑水肿症状,甚至会因患者昏迷时间过长而变成植物人。我院高压氧诊疗室从2012年9月到2013年4月共治愈了35例颅脑外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辅以激素、脱水和改善脑细胞代谢的药物,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现总结治疗过程中的几点护理体会: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观察组:35例颅脑外伤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5人,女性患者有10,其年龄从20岁-6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4岁,其中手术治疗患者为23例,其余均没有做过手术。本组35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为硬膜外血肿病症,有6例为硬膜下血肿病症,有15例为蛛网膜伴脑挫裂伤出血病症,有2例为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病症,其中15例气管切开。

对照组:35例颅脑外伤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5人,女性患者有10人,其年龄从26岁-73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9岁,其中手术治疗患者18例,其余均没有做过手术。本组35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为硬膜外血肿,有12例患者为硬膜下血肿,有9例患者为蛛网膜伴脑挫裂伤出血,有6例患者为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病症,其中19例气管切开。

1.2治疗情况

全文阅读

ICU护士为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吸痰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机械通气;安全吸痰;吸痰管;人工呼吸气囊

摘要: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正压机械通气妨碍纤毛运动,气管内插管阻止痰液的排出。因此,吸痰是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技术操作。吸痰方法不当可造成多种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是安全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

在ICU工作中经常遇到需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吸痰是最平常的护理技术,传统常规2h吸痰1次,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因吸痰操作不当及过于频繁所造成的诸多并发症。如缺氧、窒息、肺不张、支气管痉挛、心律失常、气道损伤、颅内压增高、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及感染等。因此,为了探讨吸痰的正确方法,保证病人安全,临床观察100例护士的吸痰操作,得出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病例,男74岁,女2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2岁,平均45岁。

1.2 气管插管87例,气管切开11例,面罩简易呼吸机2例。

1.3 100例经护士操作结果,人工呼吸囊给病人的潮气量为66~1 656ml,给氧浓度为24%~97%,给氧频率为12~52次/min,吸痰管的粗细为3~8mm,吸痰后造成病人缺氧的有58%;造成气管损伤的有9%;造成其它不良后果的有5%;只有28%的护士能够做到安全吸痰。

2 安全吸痰的依据

全文阅读

护理质控本的临床应用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体温单、医嘱单和护理记录单等护理文件均属于患者有权复印的客观资料。护理文书已成为医疗诉讼中重要的证据之一,也就意味着护理文书中的每个字、每个符号都代表着一份法律责任,也可以说是护士的救命稻草。这样对护理文件书写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保证护理文件书写过程中的准确、及时、客观、真实及完整性,护理部、我科护长及质控员定期对现有病例及出院病例进行检查,对护理病例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分析、提出修改意见,由当事人改正。从而提高了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

护理质控本的设计

采用32开硬皮笔记本,在本子上划线,项目有检查日期,存在问题,当事人等。

记录内容

记录护理部质控中发现的问题,科室护士长及质控员质控中发现的问题:①体温单存在的问题:体温单漏项,如:年龄、周压、下午血压、转入或手术的患者未填转入或手术两个字、手术患者回来后的血压、高热患者物理降温后无降温符号,灌肠患者无灌肠符号、漏大便次数,体温单的呼吸脉搏次数与动态单相对应时间栏填的不相符,无体重,相邻2次体温未连线等。这与工作忙乱、责任心不强,对体温单记录不重视等原因有关。②医嘱单存在的问题:新开医嘱无首日次数,尤其是护理级别的改动;停医嘱无末日次数、医嘱漏签名,皮试无填结果。原因是责任心不强,缺乏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未执行查对制度。③首次护理记录单存在的问题:填写不完整,自理能力评估与事实不符等。④护理记录单存在的问题:书写内容不及时,不准确,护理文书的及时性体现在,有问题、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无记录等于没做。准确性要求记录的内容要符合护理治疗过程。与医嘱相符。术前患者有体温、脉搏、呼吸记录,但无血压记录;四肢手术的患者左侧写成右侧,有引流量无写确切数字或数字与实际引流量不符,颜色未按当时的颜色写,一律暗红色;描述患者气促,无呼吸次数,医嘱有开长期吸氧,但记录没写,有的有记录吸氧,但又不写缺氧状况改善情况及停氧时间。抢救记录时间与医嘱不相符。首次护理记录单有高血压、糖尿病、便秘等既往史,无护理措施。体温单出现四天无大便、护理记录也无体现等。

应用效果

便于及时正确传递信息,及时纠正缺点。互相督促工作,警钟长鸣。引导护士自觉参与护理文书的质量控制,加强过程控制,及时更正。

年轻护士从记录本上可以学习到许多预防缺点发生的经验。

全文阅读

超早期脑出血术后的防范

1护理

超早期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继续出血和再出血[1]。术后24~48h为颅内再出血发生的高峰期。术后24~48h内,密切监测术后血压,控制血压是防止再出血的关键[2]。必须控制病人的体动脉压低于术中止血时的血压水平,可通常维持平均动脉压在65~72mmHg1~2d,在以后2d内再逐渐升至正常水平[3]。但往往在病人手术结束后的这48h内,病人的血压是波动最大的,这个关键时期需要护士采用评判性思维分析原因。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护士在对患者复杂病情进行决策时必须具备的,是循证护理发展的基石[4]。

1.1术后24h

血压监控结合术前风险评估,术后实施个性化护理,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血压波动,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维护患者血压稳定。据我们观察的100例手术患者,95%的病人会在术后6~8h内出现较大血压波动。一般术野止血彻底的病人,麻醉未清醒前,没有代谢完时,血压一般能维持平稳,后期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的痉挛等原因会引起血压波动。其中60例术后8~12h出现血压增高,波动在160~180/100~114mmHg。我们的措施是:(1)病人手术结束后实施ICU监护,首先与麻醉师详细交接术中血压波动情况,并了解麻醉师实施麻醉的用药及半衰期,以判断患者麻醉的程度及预估清醒时间;(2)随时观察并记录瞳孔、血压、体温、心率、呼吸以及平均动脉压;(3)立即排除引起病人血压升高的外在因素,如呼吸机使用的参数是否适当;呼吸道及引流管是否通畅;尿管是否在位;是否合适等让病人不适的因素;(4)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用药;(5)病人由麻醉状态转至清醒时,防止病人躁动,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准备过渡撤机。15例患者经重新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后,血压恢复正常;有30例病人血压呈持续性增高,复查CT排除再次出血的可能,立刻予插胃管鼻饲降压药,及使用硝酸甘油持续微泵静脉注入,严格控制血压避免再出血,经处理后病人血压恢复平稳。

1.2术后48h

血压监控术后24h后,经过手术治疗的恢复及药物的使用,出入量的控制,患者血压基本平稳。但对血压出现持续异常增高,同时伴有躁动不安的病人,护理上要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引流管的情况,警惕颅内再出血的先兆症状。当出现库兴综合征时,显示病人有出血的可能,护士准确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判断,能使病人尽快得到救治。有效控制过高的血压是预防术后再出血的重要环节。术后控制舒张压≤90mmHg是预防再次脑出血的重要措施[5];术后给予吸入充分氧气,保证经皮血氧饱和度的正常,防止低氧血症引起消化道出血或脑肿胀加重[6]。术后脑水肿会造成血管不同程度的痉挛,进一步引发血压改变;术后24~48h内,搬动患者头部时动作尽量轻柔,幅度要小,同时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把握吸痰时机和强度,避免刺激患者;连续全程密切观察血压变化,防止血压下降过快过低导致心脑血流量灌注不足,缺血缺氧加重心脑损害及血压波动过大引起再出血[7],必要时针对性用药,以维护患者血压的持续稳定。6例患者于手术24h后出现血压增高,伴有双侧瞳孔不等大,立即复查头颅CT,发现手术部位二次出血,经再次手术彻底止血后恢复。手术48h后随着病人神志的恢复,病情逐渐稳定,并结合病人原病史,常规使用降压药,血压一般大多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术后24~48h内患者出现血压降低,护士要注意结合术前评估,针对病例分析个体原因,实施有效血压监控。

一般术野止血彻底,血管解除痉挛,在排除降压药的影响后,出现血压降低,应结合心率、指脉氧监测、中心静脉压及血常规检查等进行综合评判。一般血压下降10%(与患者基础血压比较),指脉氧监测下降15%,提示心输出量不足。我们根据术前评估情况,对患者发病的时间、用药情况、发病前进食量及术前禁食时间,判断患者术前入量情况,再综合术中的输液入量,给患者做出适当的补液安排,确保血压平稳;同时结合患者颅内出血量及术中出血量、血常规检查结果,术后给患者及时补充胶体或血液制品,防止血压过低导致脑血流灌注压不足,加重脑水肿。

2小结

全文阅读

谈护理单元建设

摘要 护理单元如何进行功能布置,如何设计便捷动线和流线,是设计师和医院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结合实践,通过功能布置、装饰材料配置等方面论述了护理单元的建设。

关键词 医院 护理单元 护士站

一、功能布置

(一)护理单元规模

医院护理单元的建设,根据医院的规模(床位数)和本地区人口2床/千人来确定床位总数。国内普通病房每个护理单元床位一般控制在40床~45床之间较为合理,不宜超过50床,过多会带来护理质量问题。建筑面积一般控制在1500㎡左右较为合理。应力求为患者创建舒适的治疗康复环境,为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配备用房

护理单元须配套的用房包括护士站、普通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独立卫生间、医护人员卫生间、污洗间、治疗室、医生办公室、男女更衣室、男女值班室、库房、配餐室和开水房、处置室、配药室、监护病房、重点监护病房、患者活动室、阳光室、吸烟室、主任办公室。不同的护理单元可以分别设置以下用房:外科护理单元增加换药室;产科护理单元增加分娩部、待产室、新生儿沐浴室、哺乳室、婴儿室、医患家属谈话室;教学医院需要设置教室并兼做家属接待室。

(三)护理单元病房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