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艺术教育

高校艺术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教师艺术教育

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和造就具有相当艺术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校艺术教育在教育观念、教学管理、教育水平等诸多方面,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方面,特别是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那么,目前高校教师艺术教育现状如何?究竟应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加强对高校教师艺术教育呢?

一、高校教师艺术教育现状如何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文化艺术活动,总体上看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缺乏正规的组织引导和提升,无论是开展艺术活动的规模和水平都不能满足教师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从教师艺术活动本身来看,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人员十分有限,大多是一些原来有一定基础爱好的艺术骨干分子,而且艺术活动的方式单调,层次也不高。从高校组织和方式看,主要是高校工会或者社区依照每年年度工作计划,开展了一些带有提高性质的辅导活动。然而,高校包括高等艺术院校在内的教育机构却很少参与面向社会、面向群体的艺术教育活动。这种状况对于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人格完善以及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是十分不利的。

二、加强对高校教师艺术教育的途径

加强对高校教师艺术教育重点应从提高领导重视程度、运用各类艺术手段的教育效果等几方面入手。

(一)领导要重视

根据目前教师艺术教育的现状,要努力建立一种以高校领导机构为主导,各级管理部门与工会相结合的教师艺术教育机制,促进教师艺术教育事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高校领导机构要从关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教师艺术教育工作,并适当地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从事教师艺术教育的机构要与地方的、社区的群众艺术团体加强联系,通过辅导活动来普及艺术知识,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分子的艺术素质。同时大力发挥学校电视台、校报在开展教师艺术教育,提高教师文化艺术素质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二)运用各类艺术手段的教育效果

全文阅读

高校艺术教育分层教学

一、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艺术教育也成了各高校实现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关注点。但就目前发展的形式来看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尤其在一些理工科院校中,虽然开设了艺术选修课,但对艺术教育教学不了解,加之理工科院校教育对象的良莠不齐,最终依然摆脱不了传统“大锅烩”的教育模式。

二、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对于艺术的喜爱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有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艺术灵感被扼杀了,这种现象是与目前教育发展形式相违背的。为了更好的发挥当代大学生的天性,提高综合素质,艺术教育就成为了重要关注点,理工科院校换汤不换药的老教学手法已不在适用,分层教学也许正是改变这一现状的突破点。

1.分层教学照顾面广、灵活性强

理工科院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域,曾接受的教育模式也不同,每个人都是各具特色的鲜活个体,需要从更多层面了解,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满足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解决了其他学生“消化不了”的问题,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理工科院校学生注重理性与现实,接触艺术教育层次参差不齐,而分层式教学可以按照每位学生实际情况与接受能力来设置课程内容,为教学与学生自身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恰巧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2.分层式教学接受性强、竞争力大

分层教学就是按照不同学生的基础采取分开教学的手段,教授的课程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分配,这样避免了传统“一锅烩”的教学模式,课程安排也会更加合理,使教与学都变得更加有趣。分层教学的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使基础差的学生不断进取,实现跨越,基础好的学生努力向前,从而形成互帮、互助的教学局面。

全文阅读

高校艺术教育教学

1、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分析

(1)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普及型教材与课程有待加强。大多数高校设立了艺术教研室或艺术教育中心、美育教育中心等,拥有一定数量的师资队伍,但教师学历、职称层次无法与专业教师队伍相比。与中小学相比,高校艺术教育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教材差异较大,学校之间、学生个体之间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悬殊,艺术教育的质量评定没有基本底线,教学没有动力和压力。

(2)高校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很多高校注重科研,将大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其中。对其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对艺术教育关注较少,所投入的经费有限,造成教学设备的短缺和设备的落后。

(3)高校师生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目前高校师生在认识上,对艺术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人把大学作为专业教育、就业教育机构,而没有认识到在大学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其结果反而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发展、就业机会上有所影响。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艺术抱有较大的兴趣,乐于参加文娱活动,大多数艺术教师对工作抱有热情和责任心,热爱艺术和教育事业。由于艺术教育与就业关系不大,与获得毕业文凭没有必然的关系,以及艺术专业就业的局限性,对教师的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使得学生学习逐渐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2、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学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明确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艺术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高级形式,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培养好学生们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管理和培养,必须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让学生在集体主义、崇高理想的价值观指引下,在一定范围内自我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断地以高尚的情操修正自己的行为,完成各项工作和学习任务。在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管理上,要坚持全面发展教育思想。

(2)构建人性化的艺术教学管理制度。“以人为本”是高等学校各项管理理念的基础,艺术教学管理首先要从构建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出发。在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和艺术特点的氛围中,良好的管理应当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高校艺术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应与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人际关系,要始终服务于教学活动,明确艺术教学管理的目的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任何一项教学管理制度、政策、措施的出台都要符合这一目的。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和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做到充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依靠人,而不是“压人”“卡人”“整人”。要形成科学、严谨、生动、活泼、宽松的氛围,使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之间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艺术教学管理者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用优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宽松的学术氛围。在艺术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开拓新领域。不断丰富和改进自己的管理经验和水平,要时时体现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高等教育艺术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实现高校艺术教学管理创新。

(3)提高高校艺术师资水平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既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又区别于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受教育者是文化知识层次高、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自我意识、参与意识较强的大学生。因此,从事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师,必须是高水平、高素质的,也就是说,高校艺术教育的师资是兼教学与指导艺术实践于一体的双面素材,不仅要有正确的审美观点,较高的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需要有广博知识、一专多能的本领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因此,要提高高校艺术水平必须首先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组织教学观摩活动等形式,多级别、多层次、多渠道地为普通高校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良好的敬业精神、一定的艺术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艺术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

全文阅读

高校教师艺术教育论文

一、高校教师艺术教育现状如何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文化艺术活动,总体上看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缺乏正规的组织引导和提升,无论是开展艺术活动的规模和水平都不能满足教师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从教师艺术活动本身来看,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人员十分有限,大多是一些原来有一定基础爱好的艺术骨干分子,而且艺术活动的方式单调,层次也不高。从高校组织和方式看,主要是高校工会或者社区依照每年年度工作计划,开展了一些带有提高性质的辅导活动。然而,高校包括高等艺术院校在内的教育机构却很少参与面向社会、面向群体的艺术教育活动。这种状况对于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人格完善以及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是十分不利的。

二、加强对高校教师艺术教育的途径

加强对高校教师艺术教育重点应从提高领导重视程度、运用各类艺术手段的教育效果等几方面入手。

(一)领导要重视

根据目前教师艺术教育的现状,要努力建立一种以高校领导机构为主导,各级管理部门与工会相结合的教师艺术教育机制,促进教师艺术教育事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高校领导机构要从关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教师艺术教育工作,并适当地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从事教师艺术教育的机构要与地方的、社区的群众艺术团体加强联系,通过辅导活动来普及艺术知识,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分子的艺术素质。同时大力发挥学校电视台、校报在开展教师艺术教育,提高教师文化艺术素质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二)运用各类艺术手段的教育效果

艺术教育比照艺术的门类大致划分为语言艺术教育、实用艺术教育、表情艺术教育、造型艺术教育、综合艺术教育等五类。在实施时要考虑到各类艺术教育的特点,取长补短,配合运用,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全文阅读

论艺术教育中艺术高校的德育工作

【摘 要】艺术中的审美教育功能在艺术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应受到重视并发挥这一功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完善自身。文章通过艺术课堂的德育方法和课外的德育契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探索艺术高校教师的德育工作。

【关键词】艺术;德育;艺术高校

艺术是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进行不断探索的成果。现在对艺术的定义极为广泛,从眼睛所及、耳朵所听、鼻子所嗅、甚至身体的感受,所有能让人产生愉悦或者情绪共鸣感受的事物都可以称谓艺术。视觉艺术除了传统定义的美术与设计之外,还衍生出如园艺、插花、化妆等诸多范畴。耳朵所能感受的美除了音乐本身,还有乐器与放音设备的极致追求。鼻子能闻到的香气如香水、食物的烹调、甚至葡萄酒的酿制也都是艺术的体现。而身体的感受,如材质的运用;伸手所及的每一个恰到好处的装置都是人们对艺术的追求。艺术出现在我们所能涉及的几乎所有领域。因此,现代许多高校都开设出多种不同专业的艺术类学科。当艺术这一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学科体系时,人们总结出艺术的三大社会功能:审美认知功能、审美娱乐功能、以及审美教育功能。其中审美认知功能是指通过对艺术的体会与鉴赏,更为全面的认知自身、认知社会、认知历史以及认知人生。审美娱乐功能是指通过对艺术的感悟,放松紧张情绪,寻求一个更为和谐的生活空间,以积极乐观的方式使感受者更为主动的体会艺术所要传达的内涵,并以此延伸至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而对于社会而言,艺术所代表的审美教育功能也同样拥有巨大的能量。艺术本身能传递一种真善美的感染力,而人们通过接受这种熏陶,会不由自主的将艺术作为自身精神上的寄托;思想上的启迪;行动中的标杆,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们更为上进的思想、更加积极的生活状态,从而树立起具有“真、善、美”这一感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这三种社会功能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因此艺术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着,并影响着每一代的人们。

对于学校这一社会教育机构而言,艺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功能尤其重要。这也是当代社会频繁出现的一个对教育成果的重要归纳――素质教育。过去的国民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学业的进步,智力与能力的提高。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定义除了智力与能力的要求之外最重要的人才评判标准变成了沟通的能力、协作的能力、人格的完善、德智体全面的发展。

虽然德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但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教育还是有许多欠缺之处。在整个教育体制内,普遍的方法依然是一种教条式的教育,其中也包括德育的培养。现在的艺术类课程交给学生的内容基本还停留在对艺术本身的认识与审美的培养。而对于如何更有感染性的引导;如何运用艺术中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如何更为主动的面对学习与生活;如何在现有的规范科学教育方式中做到潜移默化的德育培养,这些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是需要攻克的难题。

对于现代艺术高校而言,许多的艺术流派在这里交汇,碰撞出新的火花,并在这里繁衍传承,这里是许多艺术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艺术是一个趋向完美的表现,是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寄托。但于此相反的却是许多的艺术家虽然拥有超乎常人的艺术天赋,但他们异于常人的性格和最后的结局也往往被世人所谈论,留下一个天嫉英才的惋惜评价。所以作为当今的艺术类教育机构,培养的目标首先是针对众多学生的人格塑造,而不是艺术家的塑造。对于现代艺术高校而言,这样一个学术机构本身所掌握与接触到的艺术资源比其它任何一类学校都要多。如何从艺术教育中挖掘出更为合理的德育工作方式,是每一位教师、学校管理人员都应该认真思考与积极探索的内容。

一、艺术课堂中的德育工作

音乐、舞蹈、美术、设计、戏剧等所有学科都是艺术的一类研究方向。其所包含的积极性在审美水平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开拓和身心的全面发展中都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全文阅读

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策略

一、当前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大部分高校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对艺术教育的概念和内涵缺乏较为系统、完整的理解,导致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安排存在着随意性的情况。另外,大多数高校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往往不够完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性,课程设计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高校艺术教育模式较陈旧、僵化

高校的艺术教育模式大多没有充分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立足于艺术文化的发展需要,更没有考虑到艺术形式来源于社会生活的现实情况,导致艺术教育缺乏一定的活力和灵活性,学生无法有效地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更无法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和发挥自身的思维特性。

(三)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艺术教育设备和条件

由于一些高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尚未有充分认识,导致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没有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艺术教育活动的场地、配套设施的安排和购置等,这使得艺术教育缺乏必要的教育设施设备,开展艺术教育的条件不充足,无法进行有效的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严重影响了高校艺术教育的成效性。

(四)缺乏高素质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全文阅读

高校艺术教育探究

一、目前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高校的艺术教学,大部分仍然遵循着国外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如,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着较严重的重“技术”、轻“理论”现象,忽视了对学生理论修养和整体素质的提升。但是艺术发展到今天,无论是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高校艺术教育的重点应转向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品格,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提高其艺术审美标准。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在内容上还是以西方音乐为主,如西方的乐理、美声唱法、钢琴等,而关于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内容比较少,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音乐教育内容则更少。笔者主张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论指导我国的高校音乐教学,并改革现有的音乐课内容及组成形式,摒弃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以及伴随市场经济而生的急功近利的思想。

二、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应紧随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调整其适应的角度,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多层面的艺术教育。高校艺术教育应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开阔眼界为基础,要通过艺术美的诱发力和感染力,培养学生正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能力。第二,艺术教育目标的明确性。新时代高校的艺术文化观念需要重新构建,大学不应该只是充当学生追求好的工作或美好生活的跳板,更应当成为新时期市场经济时代的文化特区,成为整个社会走向理性、自由和创新的引领者,并成为现实社会积极的精神文化场所。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早就提出美的教育在于感情的陶冶和养成,重在审美形态的教育、美感教育和情操教育。第三,增加现代主义艺术教育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必须以动态的、发展的、科学的观点来构建适应社会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现代艺术流派开拓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视野,它们用独特的艺术造型语言,传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看法,这更是一种新的艺术观念的传达。这些作品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和精神含义,也是现代艺术本质意义的体现。高校艺术教育者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现代主义艺术的核心思想、领略其创新精神。

三、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措施

21世纪的高校艺术教育不仅应保持原有的文化特征,还应融合历史性的社会德育因素和新时代的文化因素,以此来赋予它一个崭新的教育姿态。大学艺术教育不能单纯地依靠说教和课堂上生硬的书本知识来完成,它的外延就是通过社会先进的精神文明,采取有机的、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来充盈艺术教育的内核。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可以做以下几点尝试:第一。规范艺术教育管理体制,使艺术教育教学工做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如,学校对各项艺术教学工作及艺术活动和管理工作做出细致全面的规划,重视大型文艺活动的举办,规划出大学生独立的文艺活动场所、专项经费等。第二,完善教师培训工作。教师素质若得不到提高,综合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就不可能真正得以实施。学校应该以中年教师为中坚力量,注重他们思路开阔、精力旺盛的优势,挖掘青年教师敢于实践、创新的热情,并委以科研重任。第三,多元化培养社会所需的艺术人才。不同类别高校的艺术教育专业,因其背景、优势的不同应创立不同的办学模式,有步骤地对艺术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情操和美感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感知能力。第四,针对不同的艺术专业,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计划。比如以创作为主的艺术专业,要让该类专业学生经常走入社会,如定期的风景写生及考察采风,以便体验不断变化的艺术环境,及时了解最新艺术动态。在硬件上,学校应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和适宜的创作空间,为学生的艺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条件。艺术永恒的真谛在于无限的创造,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将人的理念与现实物质高度融合,希望高校在艺术实践的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新时代的理论为动力,以创新思维为其精髓,展现现代艺术的审美内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注重人格的完善,为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全文阅读

高等院校艺术教育论文

1我国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和问题

随着国家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高等院校将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艺术教育对开发学生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陶冶情操,确保良好心境。公共艺术教育作为目前高等院校的重要科目,并不是音乐、美术、名剧欣赏的简单组合,也不是对艺术历史的单纯讲解。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划分美与丑的界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拒绝“快餐式”精神消费。然而目前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1公共艺术教育观念陈旧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艺术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给中国大学生提供了绝佳的提升个人审美修养的机会。然而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兴起的科目,与传统教育体制难免发生冲突,在课时安排以及教学理念上都不够完善,依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公共艺术教育依然是其他传统科目的附属品。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也使得一些就业方便、薪资高的专业备受青睐,然而拥有高就业风险的艺术教育则被当成“调剂教育”,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展公共艺术教育,教育部还设立了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我国高等院校内公共艺术教育进行监督和指导,对相应的任课教师也会定期地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加入考核过程,让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2师资力量不够雄厚

我国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依然处于萌芽期,专业人才的数量无法满足其高速发展的势头,师资队伍往往专业水准参差不齐,教师自身专业水准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公共艺术教育教师通常是从艺术院校毕业的,往往艺术院校的培养方式比较单一和枯燥,这就使得教师自身得不到良好的专业艺术锻炼,在传统教育体制之下,知识结构松散,框架不清晰,这就使得教育者自身人文知识缺失严重,对大学生的教育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从被教育者角度来看,受教育群体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要求不尽相同,对知识的见解也往往不在同一层面,这就使得教师必须对公共艺术教育有充分的教学经验,对课程本身有通透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还必须有相当广博的知识面来迎合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问题,这对公共艺术教育者的个人素质要求十分高。由于我国公共艺术教育年限较短,几乎没有规范的公认的材,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无章可循,很难为学生构建清晰缜密的知识网络,课程设置的不合理限制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严重影响课堂效率。

1.3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

学生自身、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都对公共艺术教育理解不深,或者存在偏见,这都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不利。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公共艺术教育并不是必修课,因此课堂仅仅是休息、娱乐的场所,很难为了提升自身的审美修养而钻研专业知识,认为与通常的教育不能相提并论。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教育意义的理解偏差,他们通常会认为教育就是为了就业,功利性较强,无法从全局角度来看待新时代的教育,认识不到公共艺术教育对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这严重限制了学生参与公共艺术学习的积极程度。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程的理解同样存在偏差,绝大多数学生参加课程只是为了放松心情,被动地接受艺术的熏陶,然而公共艺术教育是以艺术的形式开展的偏重技能训练的学科,对各项理论知识的研究较多,无法迎合学生“口味”,教师与学生在学科发展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从而使得教学课堂无法达到和谐状态。

全文阅读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我国高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专业,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高校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在变化、改进,但是高校艺术设计这一门学科课程中的教育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缺陷,例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会造成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效率、质量下降,制约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不利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所以要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进行创新。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有了新的要求与标准,我国高职院校在各个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这一门学科课程中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还需要不断的对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育事项进行创新,例如: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

1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1.1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现状

一些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学生,由于自身的文化知识不足,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在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之后,不能够有效的掌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些基础理论,在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自主性差,不能够明确自身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学习目标,所以导致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学生的学习滞后。

1.2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的现状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些理论知识较为陈旧,教学中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都还有待完善,在艺术设计专业课堂的教学中只重视艺术设计中的短期视觉效果以及实际中的操作,忽略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理论知识的教导,没有对学生在艺术修养这一方面进行有效的培养,导致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严重滞后。

全文阅读

高校艺术教育改革论文

一、农林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我国大部分现存的农林高校主要形成于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一是20世纪50年代初,高等教育进行大规模院系与专业调整,综合性大学的农林院系被分离出来组建独立建制的农学院、林学院,实行了以培养专门农林人才为主的完全专科性或单科性专业化教育体系;二是改革开放后,一大批高等专科农林学校升格为本科以上教育层次的农林高校,其办学体制与风格仍然沿袭了前期专业办学传统与风格。在这些学校的整体学科结构中,长期缺乏文化元素,更难有艺术气息形成的氛围。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自身的人才、专业及学科结构造成了今天农林院校发展艺术教育的先天不足。加之,长期以来农林院校的国家资金投入水平也远低于其他类别的学校,在“蛋糕”总体分量不足时,能切给艺术教育这个“后来者”的份额就更少的可怜。由此形成了农林高校艺术教育普遍性的资源短缺、师资队伍不齐和教学条件不达标的窘境。以本科教学为例,按现行的本科生培养方案,大多数农林高校都把艺术教育归类到通识课中,一般允许配置的学时资源为3至4个学分,而且大都放在选修课体系中。这种状况使农林高校的艺术教育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并呈现出一种放任自流状态;而学生们也因为专业课学习压力大,以及艺术类课程的选修课地位而缺少对其应有的重视。在教师层面,艺术类课程教师首先关注的是自己的课时能否达到基本教学工作量的要求,而较少关注在现有的育人体系中,如何构建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如何使艺术教育课程及教学环节自身成为目标明确、结构合理、符合学校整体目标定位和满足所有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科学的教学体系。由此导致了现实中的农林高校艺术教育出现了种种相互矛盾、扭曲纠结的现象:一方面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要求学校投入更大的精力与物力加强艺术教育,致使学校对艺术教育采取更开放、更支持的态度,鼓励老师开设更多的艺术教育课程;另一方面,学生无论从真正喜欢艺术的实际需要,还是从艺术课程较之传统专业课程规范程度低、考核难度小、易于获得所需学分和考试高分的功利目的,都十分踊跃地选修艺术课程(例如: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有12000多人,2012年选修艺术课程的有8500多人,2013年突破9000人);一方面从事艺术教育的师资配备严重不足(例如:中国农业大学艺术中心9名专任教师,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和健美等),所能开设的高水准艺术课程十分有限,艺术教育的设施、课堂和实训条件异常简陋,短缺严重;另一方面却面对艺术选修课巨大的课时增长压力,年均教学学时人均达到350至400学时,而且学生艺术团体发展迅猛,课外艺术指导的任务十分繁重。凡此种种,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人们不禁要问:农林高校艺术教育应该怎么办?

二、农林高校学生对艺术教育的态度调查及其分析

调查的七所大学是: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笔者(第一作者)的专业背景是声乐及音乐教育,考虑到艺术教育的领域十分宽广,各艺术门类间差异很大,为了比较准确清晰地了解学生的认识与体会,必须结合具体课程与实际教学过程。所以,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所提出的问题主要是笔者所熟悉的音乐和音乐教育方面的问题。

1.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

艺术教育是实现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重要目标的完整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是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向着彼此期望的方向和目标共同努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接受和相互成长的过程。评价艺术教育的效果既要看施教者(国家、学校、教师)的目标实现程度,也要看受教育者的态度、反映和目标实现程度。我们的问卷重点是了解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看法、需求;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感受;判断学生的学习倾向和学习效果。

2.问卷的主要内容

问卷的主要内容由四大模块组成:(1)学生个人情况:主要了解受访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受访者性别、年级、家庭月收入、每个月的生活费等。(2)学生对艺术的偏好:了解学生对艺术的喜好程度以及个人偏好,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艺术的喜爱程度、学生对艺术课程的喜爱程度、是否能识读五线谱、是否能识读简谱、欣赏音乐的主要途径、是否购买过音乐相关书籍、是否购买过乐器、是否经常从网络上下载音乐等。(3)学生对学校开展的艺术教育课程的评价:了解学生对艺术教育的需求和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开设公共音乐教育课程的必要性、音乐学习是否对个人素养的提高有帮助、对艺术课程的满意度以及学校艺术教学设施配备情况等。(4)艺术知识问题:旨在了解大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情况。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