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时展的大潮中,随着高校的改革,高校的物业管理改革也紧随跟进中,高校物业管理跟总务后勤管理和社会物业管理有所不同,高校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高校物业管理是一个集管理、经营、服务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而本文就是研究高校怎么进行物业规范化管理的,希望大家能从本文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关键词:高校物业管理社会化
一、当前我国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
从高校物业的使用类别看,高校物业可以分为:教学办公科研型楼栋物业、学生公寓物业、教职工住宅小区物业、文化体育类物业、服务接待类物业等,除教职工住宅小区物业外,其它物业产权基本上属于国家所有或极少数企业法人所有。高校物业的基本情况决定了高校物业的性质,与社会上一般物业管理相比有如下特点。
(一)高校物业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政治任务
一般而言商住物业的管理主要是为住户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实现物业的保值和增值。高校物业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协助提升高校的对外形象。这样高校物业管理一定程度上就不完全遵循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如学生吃及住的管理属于学生生活综合管理的范围,涉及社会安全稳定,其服务费用价格等有些由政府物价部门审批,不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校园治安维护、校园环境的综合管理涉及到校园的校风、学风等问题,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稳定治理问题。
(二)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以优质服务为最终目的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改革的目标是依据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新机制、新模式,加快后勒建设,提高后勤服务水平。服务决定市场,只有以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让师生员工满意,才能占领市场,高校物业必须以优质的服务去做好各方面工作,取得师生员工的一致满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物业管理从体制、模式到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也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校物业管理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更好地推进高校物业管理也将是一个需要长期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物业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高校物业管理已初步形成了气候,有了专门的机构、专业的队伍,也有了一定的服务范围,并根据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法规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管理服务体系,服务质量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管理体制、运行模式、服务范围、服务职能上各高校又有所不同。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其一是单纯的住宅楼或小区物业管理。此模式基本上以高校教职工住宅楼为基础,实行封闭管理,或者是从事简单的保洁、保安管理。其收费参照社会上最低标准,甚至给予适当优惠再确定居民应缴纳的管理费,带有一定的福利性质。这种物业管理一般达不到高标准的要求,但在高校物业管理中却比较普遍。其二是集中了房产、保洁、保安、绿化等为一体的全校性物业管理。此模式是将原行政管理的职能从学校分离出来,组成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物业管理实体,统筹规划和管理校园及家属楼,从而对学校园区实行标准化的物业管理。其三是单纯的办公楼宇物业管理。此模式是将办公区域交给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管理,从而改变了原有办公楼的管理形式,代之以专业的保洁、保安及维修队伍来承担办公楼宇的全面管理,营造出一个干净、整洁、安全的办公环境。
高校物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一个高层次高学历的、以教师和大学生为主的知识群体,高校的这种特殊业主身份使其物业管理在按经济规律运营的同时,还必须符合教育规律,承担“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与义务。因此,高校物业管理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点:
第一,物业管理的阶段性较强。区别于住宅小区的全天候服务工作,学校教学及师生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很有规律,同时还有寒暑假,为此就要求物业公司的各项服务工作都要配合师生的作息时间,例如:学生休息时,保洁人员就应该停止手中的工作,以免干扰学生的休息。
第二,人员流动性大,安全管理要求较高。高校公寓不像小区或写字楼,它每天都有大量的学生家长、亲戚及同学来访,这必然给物业公司保安的安全防范工作增加负担,为此物业公司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来访人员管理制度,以对这些来访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另外一般教学楼或实验楼里面的设备都价值不菲,总价可达几千万,甚至几亿,而如此大的资产也需要有足够的安全防范措施。此外,物业公司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他们年轻又充满活力,行动敏捷又好动,为此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人身安全,比如,可尽量少用玻璃或易碎的东西,各种设施要牢固耐用,以免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故。
第三,人员密集,保洁工作要求较高。一般来说,一幢一万多平方米的公寓住宿着一千多个学生,这个比率远远高于住宅小区的比率,加上年轻人偏爱吃零食,由此产生的垃圾量是可想而知的。此外,在高校保洁面积占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较大。一般学生公寓需要保洁的面积占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超过40%,教学楼、实验楼更是高达90%以上,这无疑加大了保洁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它的要求也较高,需要较强的技巧性和明确的作业流程。
第四,具有特定的教育属性,服务工作要求人性化。高校是高级知识分子的集中地,他们相对来说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要求比较高。面对这些高素质高要求的群体,高校住宅物业管理部门既要贯彻“住户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更要突出高校物业管理的文化氛围和艺术品味。此外,学生公寓里住着来自五湖四海、远离父母的学子,他们都处于青春少年期,心理承受力弱而易受伤。为此,对公寓的管理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人性化服务上下功夫。凡事要比学生先想到,先做到,急住户之所急,想住户之所想。
一、高校物业管理的概念
高校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物业管理与社会物业管理不同。首先,高校物业管理的机制与社会物业管理的机制不同。高校物业管理通常归属于后勤集团,是其下属机构,同时还要受高校管理部门的领导,因此能够提供的服务与社会物业管理相比范围小得多。其次,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物业管理权限归属于后勤总公司,其管理具有行政性、福利性;而社会物业管理属于市场行为,具体由物业公司负责。最后,高校物业管理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学校的经费划拨,有很大的浮动性;而社会物业管理的资金主要是根据物业管理规定和行业标准对业主征收所得。
二、高校物业管理的现状
(一)高校物业管理的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制订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物业管理制度,实际管理仍遵循原有的行政管理制度——低效福利型,管理模式、服务理念、人员配备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没有真正做到社会化。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影响高校物业管理的发展,对高校其他事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不良影响。由于高校的物业管理在学校的行政指令下进行,采取的是象征性的服务方式,因此服务费用不能按照市场规定收取,服务内容也无法按照市场标准提供,造成物业管理费用紧张,效率和水平低下。但总体来说,高校的物业管理还是有一定发展的。已由原来单一的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发展为初成体系的物业管理,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和相对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服务质量和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国高校的物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事业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高校比较常见,主要是通过成立物业公司或物业管理中心来对学校日常物业事物进行管理,但这种模式往往只涵盖了物业管理的部分职能。由于物业公司或物业管理中心是由学校委托成立的,因此没有正式的物业管理合同,这种模式往往是学校管理层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2.半企业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同时具有企事业单位的双重属性。物业公司或物业管理中心虽然已经取得独立的法人资格,但由于受学校的行政领导,只能与原来的后勤处一样,没有权限对所提供的物业管理进行收费,只能勉强运转,不能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也不具备走向市场的条件。3.完全企业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指由专业化的物业公司对高校的物业事务进行管理或者使高校后勤社会化。由于有专业的物业公司提供服务,进行市场化操作,学校制约因素较少,因此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管理。大部分高校物业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取决于学校划拨的管理费用,因此各高校的物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高校的自我保护意识,这类管理模式采用得比较少。
(二)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高校物业管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学校的认可和社会的关注。要做好高校物业管理工作,就必须认清物业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1.教育属性高校是教学和育人的场所,高校物业管理应围绕教学和育人工作进行。物业公司或物业管理中心在做好校园物业管理工作的同时,应注意营造良好的教学、育人环境,从创造校园文化环境等角度出发,体现物业管理的教育属性;而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会促进学校发展,也会对物业管理产生积极影响。2.知识的多学科性高校物业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广泛的知识作为基础,这些知识不但涉及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而且很多工作需要利用交叉学科知识。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有广泛和专业的知识,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实现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物业管理的水平。3.服务对象的特定性高校物业管理的对象比较固定,主要是教职工和学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校就是第二个家,是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因此对物业管理水平及其人员素质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在保持卫生和保证学生安全等方面。4.独特的效益目标高校的特殊性使得其物业管理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应兼顾高校的公益性,以育人为最终目标。因此,与社会物业管理相比,高校物业管理在资金方面显得不足,往往需要学校拨款。5.管理模式的特殊性虽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行了很多年,但有些学校受其自身发展状况影响,改革无法深入进行。只有极少数高校实现了后勤部门与行政机构的脱离,大多数高校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实行校内乙方管理。
三、高校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摘要】
高校物业管理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物管部门大多数是原来从事后勤集团工作的人员,原来从事后勤保障工作,现在转为物业管理,中间有一定跨度,高校物业管理有其公益性,服务性,盈利性,要做好还真的要下功夫。
【关键词】高校物业 管理模式 探讨
1.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改革的需要,高校物业管理也悄然兴起。高校物业管理实体普遍由高校行政机构转变而来,其获得高校物业管理经验和科学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向社会先进的物业管理实体学习。高校物业管理既具有社会物业管理的服务性、专业性、经营性等一般性质,还具有自身的教育性、特殊群体性和特定氛围等特殊性质,即高校物业管理具有公益与盈利共存的特性。
主要表现在:(1)具有特定的教育属性,服务工作要求人性化;(2)人员流动性大,安全管理要求较高;(3)以优质服务为最终目的;(4) 服务费用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等。
2.我国高校物业管理现状及模式
高校物业管理从兴起到现在,取得了不少成绩,形成了专门机构,专业的队伍,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物业服务体系,服务质量较过去有较大提高。由于各高校所处城市环境及高校自身情况不同,其物业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管理体制、管理模式、服务范围、服务职能也有所差异。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我国高校物业管理从运行体制、管理模式两方面进行了总结。
一、当前高校物业管理的主要不足
1、专业化水平不高。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设有物业管理专业部门,并一般都建立了下属的保洁、绿化、综合服务、维修和保安等队伍,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的队伍,但专业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2、规范化的管理和服务欠缺。大多数高校的物业管理队伍均是本校组建的,从人员组成、软硬件建设等方面与社会上有资质、正规的物业管理企业相比均有一定差距,加之,物业管理兴起的时间也不是很长,所以,工作运作和行为不够规范,基础建设亟待加强。
3、制度不够健全。规范的物业管理制度按性质分为物业管理单位的管理制度和物业辖区的管理制度。物业管理单位的管理制度可分为:综合、行政、财务、业务管理制度等,常见的主要有管理机构职责范围、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操作程序和服务规范等。辖区的管理制度分为物业管理公约、物业各区域内的管理规定、用户手册等。目前各高校物业管理部门尽管也制定了诸如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工作程序、行为规范等相关的制度,但还不够完善,不成体系,执行也不够严格。
4、员工亟待技术培训。物业管理中保洁、绿化、维修、保安等工种均有较强的技术性,部分物业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术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应用、经营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素质。目前各高校的物业管理大多数是以原后勤职工为主体,这部分人员物业管理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相对缺乏,员工的培训极为必要。
5、投入不足。一方面,由于高校的物业使用率高,维护难度大,故工作量大,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多。另一方面,随着高校物业建造档次(趋于智能化)的提高,对物业使用与管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技术的装备,包括自动消防、安防装置、集中的设备自动化系统和集中管理监控系统、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等需逐步配备完善,专业化工具设备必不可少。目前各高校的物业管理经费主要是来源于学校行政拨款和少量的物业收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日显突出。
6、教职工住宅区的管理亟待规范。很多高校的教职工住宅原来都是福利分房,一般都建在校园范围内或附近。在住宅区对居民服务形式上,有的还具有一定的供给制和福利性的特点,物业管理费用价格还未完全与市场价接轨。再加上近十多年来,许多高校经过合并、划转等重组改制,有关福利房的遗留问题多,使住宅区物业收费和改革难度加大。在这种状态下,高校的物业管理投入产出严重失衡,成为学校很重的包袱。此外,在一些高校物业管理的对象复杂,除学生、在职教职工外,在住宅区还有退休职工、外来人员及其他人员,增大了管理服务的难度。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健全的管理体制,各项管理工作难以到位,从而导致社区的整体服务功能差。
7、物业管理的内容和范围相对狭窄。高校教学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设备的维护、保洁标准要求和管理的规范化程度还较低,为学生、教师服务还不够全面周到。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小区治理许多工作还没有到位。
现代物流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事业发展的瓶颈。为解决现代物流人才问题,近年来,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物流专业或在相关专业上设置了物流方向。但由于物流科学的理论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实践相对滞后。如何科学、有效地构建物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已成为每一个物流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课题。
1高校物流学科发展现状
由于物流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所以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目录外本科专业由北京物资学院于2001年进行首次招生。目前而言,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中设置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不过对于这两个专业的区分和具体的教学安排,各个高校的理解和做法有所不同。“物流工程”专业往往是在理工科背景的高校设置,该专业侧重于用工程的方法来研究物流的问题,与生产运作、现代制造技术、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结合较为紧密;而“物流管理”专业一般是在偏重于文理科的大学设置,主要侧重于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法来分析和规划物流系统。据教育部物流教学指导委员会2007年12月9日举办的关于“制定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意见”研讨会上获得的信息,全国设置“物流管理”或者物流工程的高校有200余所。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有相当一些高校并不是在管理学院中发展或者设置物流类专业,而是在传统的交通学院、机械学院等与物流学科相关的学院中设置物流专业。这些高校的物流学科往往是建立在传统的优势学科基础之上,因此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深刻影响着该校物流学科的发展轨迹和特色,就连教材和课程的设置都有明显的倾向性。如,在电子信息学院设置的物流专业,其方向偏向于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设计、电子商务等;在机械学院设置物流专业的,其方向则偏重于企业生产作业规划,甚至一些带有某些传统学科色彩的管理学院所设置的物流专业,也是偏向于企业供应链管理和设计等物流学科中的某些方面。这种现状必须引起重视,毕竟从现代物流的角度而言,这些高校的专业设置还是不足以体现出物流学科的内在要求与特点。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专业定位不明确由于受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现状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虽然有不少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等相关的专业及专业方向,但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没有对该专业的定位有清楚的认识,人才的培养受到了较大的局限。
2.2师资力量薄弱,影响整体教学水平目前国内的学历教育现状是,虽然一些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但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与传统“母专业”的依托关系,物流师资力量大多是从经济学、机械工程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教师转移过来的,数量不足,补充渠道不畅,特别是教师的实践能力较缺乏。
2.3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从目前我国设置物流或相关类专业的学校数目与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可看出,至2007年为止,我国共计200多所院校设置了物流专业,其中有50多所院校设置的物流工程专业,150多所院校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而据中国交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缺口为600余万人,到2010年对高级物流管理人员或物流战略、物流设计管理人员的需求将达30万人以上,差距悬殊。而物流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是需要大量的操作型物流人才和综合素质强的高级管理型人才。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改革的需要,高校物业管理也悄然兴起,它有别于以往的总务后勤管理和社会物业管理,有其特定的属性,高校物业管理是一个集管理、经营、服务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物业管理特征的基础上,指出物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管理市场化、社会化、专业规范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高校物业管理社会化
一、当前我国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
从高校物业的使用类别看,高校物业可以分为:教学办公科研型楼栋物业、学生公寓物业、教职工住宅小区物业、文化体育类物业、服务接待类物业等,除教职工住宅小区物业外,其它物业产权基本上属于国家所有或极少数企业法人所有。高校物业的基本情况决定了高校物业的性质,与社会上一般物业管理相比有如下特点。
(一)高校物业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政治任务
一般而言商住物业的管理主要是为住户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实现物业的保值和增值。高校物业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协助提升高校的对外形象。这样高校物业管理一定程度上就不完全遵循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如学生吃及住的管理属于学生生活综合管理的范围,涉及社会安全稳定,其服务费用价格等有些由政府物价部门审批,不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校园治安维护、校园环境的综合管理涉及到校园的校风、学风等问题,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稳定治理问题。
(二)高校物业管理具有育人功能
高校的活动主体是在校学生,校园环境的好坏,物业管理水平高低,承载着显性与隐性育人功能,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通过校园干净、宽敞、明亮、整齐、优美的环境,容易使大学生形成乐观向上、豁达开朗的良好心理素质,培育丰富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情趣。通过后勤物业人的热情主动、文明服务引发大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有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朴素感清。
高校的物业管理机构以学生和教师为主要服务对象,保护高校的房屋和教学设备。高校的物业管理部门必须切实认识到本部门与其他社会性质的物业管理部门的不同,对高校物业管理工作作出必要的调整。
一、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
(一)教育属性
高校的物业管理工作作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符合高校教学工作的计划。高校物业服务的所有工作环节都必须密切配合高校与教育相关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使高校的物业管理与高校的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更好地为高校的学生及教职工服务。
(二)特定服务对象
高校物业管理工作不同于社会上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高校的物业管理工作可以对高校家属区的居住环境和学生的宿舍环境带来很大程度的改善。高等学校是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场所,因此,高校的物业管理针对的是一群知识储备丰富、专业技能高超的特殊群体。[1]由于高校的教学工作繁忙,家属区的物业服务对高校的教学活动至关重要。高校的家属区大多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生活区域,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是社会的精英群体,改善高校家属区的生活状况,对保障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生活水平,为高校工作者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物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文化修养,以便能达到高校家属区物业服务的水平。
(三)校园文化氛围
高等学校在提高国民素质工程中肩负着重要任务,因此,高等学校的物业服务必须结合高等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工作。高等学校的物业服务部门在为全校师生提供基础的物业服务以外,也要注重对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氛围的保护。优质的校园文化氛围必须以合格的硬件设施为载体,因此,高校物业部门对高校基础设施的维护与管理,是保障高校文化氛围的重要工作。
摘要:高校物业管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渐次深入,高校物业管理开始由行政事业管理模式向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转变。本文分析了高校物业管理的内涵与特点,并进一步指出了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物业管理;新思路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企业和社会品牌物业管理企业一样,都要追求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通过规范的市场运作,精心严密的管理,细致周到的服务不断去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创立各自的品牌。但高校后勤物业也有别于社会其他类型物业的地方,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高校物业具有教育性和功能性相统一。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企业应该在推进和实施高校物业管理的过程中遵循教育性的特点,不断将物业服务的功能与学校教书育人的功能实现和谐的统一。
一、高校物业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高校物业管理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学校与物业管理实体签订物业管理合同,合同约定物业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服务项目、服务标准等,物业管理实体实施专业化的物业管理。高校物业管理自身的内涵决定了高校物业管理与社会上物业管理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具体表变为:
(1)服务对象的特定性。高校物业服务的对象始终是高校的广大师生员工,比起社会物业管理,其服务对象相对固定,这就决定了高校物业管理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
(2)效益追求的特殊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这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但由于高校物业依托与高校这一特殊的环境,就必须兼顾到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在追求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时,也要坚持高校物业管理的社会效益。
(3)多数高校物业实行校内乙方管理模式。尽管少数高校物业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成立了独立的法人企业的后勤实力,完全从高校后勤管理部门母体中脱离出来,但多数高校仍沿用了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实施校内乙方管理模式,即由学校后勤处作为甲方代表,由学校后勤集团下属的几个部门作为乙方,以签约合同的形式,来实现甲方对乙方的管理。
一、高校物业管理的现状
目前高校物业管理基本上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仍旧是低效福利型的,这种管理模式无论是在管理技术还是在服务质量和人员素质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物业管理在服务意识和经营观念上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致使高校物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社会化物业管理,影响了高校物业管理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高校物业管理实行的是象征性的有偿服务,管理实体与高校签订相关物业管理协议,但是这种管理往往是在学校的行政指令下进行,缺乏科学依据和市场标准,协议相当不稳定。尤其在服务费用和服务内容等方面往往不按行业要求和标准办事,只追求社会效益,不讲经济效益,市场经营意识淡漠。由于学校属于事业单位,物业管理费用很紧张,于是将物业管理成本一再压低,使高校物业管理陷入了低效率、低水平的亏损经营,很难向企业化、市场化的方向良性发展。由于各高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不同,物业管理的情况不一。但总体来说,各高校物业管理是伴随着本校的发展而发展。从管理模式上,基本上经历了由过去单一的、与原学校一体的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到目前的相对初分专业、初成体系的物业管理;从服务方式上,由过去一般基本的生活保障变为多形式、多层次服务;从管理水平上由过去的传统房屋管理和后勤服务到目前初具现代物业管理稚形的管理。相对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二、高校物业管理工作的特性
与一般物业管理相比高校物业管理具有很多特殊性。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驱动,高校物业管理成为高校后勤的一种新模式。近几年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使高校物业管理得到了进步的发展、巩固和完善,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和分析高校物业管理的特殊属性,明确这一工作的着力点,对于搞好高校物业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教育属性。高校物业管理作为高校工作的一部分,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教学和育人开展工作,一切作为都要与高校教育、教学、科研的整体目标相适应,并负有“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和义务,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物业不同于其他物业的这一特性,决定了高校物业管理在做好物业服务的同时,还要注重营造育人氛围等软环境建设高校物业管理所承担的校园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它与校园文化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它既受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同时又反过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
(2)知识多科性。高校物业管理工作需要有广泛的知识技能作为基础。在社会科学领域涉及到管理学、会计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在自然科学领域涉及到的学科则更为广泛。在工作中知识多科性又表现在专业技术种类繁多,每个人都有一种或多种专业技能。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有广泛的知识和多种专业的常识,进行科学管理,使各项工作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3)服务对象的特定性。社会物业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各行各业不同职业的人,而高校是一个高层次、高学历的教育机构,物业服务的对象是以广大教师和学生为主的知识群体,也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物业管理企业的形象、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内容都有较高要求,服务和管理更需要精心和讲究方式,秩序维持和学生安全显得特别重要。
(4)群众性。高校物业管理的大量工作与群众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必须时时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检验。这就要求后勤管理工作必须考虑周全,精心安排,稍有疏漏,就会影响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师生的工作、学习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