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体育教育

高校体育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体育教育

摘要: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现状,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性地提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建议,旨在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发展

高校体育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体育师资与推动了学校体育发展的重任。由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受传统的竞技体育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的影响,体育教育专业一直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教育效果不容乐观。改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设置,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概况

在我国开展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院校主要有直属体育院校、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普通高校专科体育教育专业等。目前,包括16所体育院校在内,全国共有近200所高等学校设立了体育教育专业,近200所中等师范学校开办体育班。这些体育学院、系科大多数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建立的,当时开办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体育师资,解决当地体育师资严重欠缺的问题。

课程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前提。有了准确的定位,才可能进一步确定和优化课程体系。

把握21世纪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构建跨世纪课程体系,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环节。新的课程改革是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它体现了新世纪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时代特征。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改革与发展中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2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高校体育教育培育研究

一、学生素质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的人才,学生素质成为了评价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成效的最直接表现,显而易见,学生素质也是影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学生素质的内容涵盖面广,具体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体育训练、体育比赛以及由此展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从一定层面上讲,学生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生的就业水平和在就业单位的评价,这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育教育专业的社会口碑和声誉,进而影响到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核心竞争力。

二、准确定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存在问题

(一)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

受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采取的是苏联模式,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当时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恢复和发展。但是,时展到今天,全球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有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已经落后于时代,落后于潮流,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性。比如,高校教育重文化知识学习轻体育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体育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缺少实际的体育训练,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单一。

(二)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

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另一严峻问题。相关调查数据表明,现有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颖性,教学理念和方法手段比较落后。这种落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理念上不重视体育教学内容的革新改革;二是教学方法上仍旧沿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忽略了受众群体的个人特点;三是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缺少在理论指导下的体育训练;四是教学内容上只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体育教育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培养人才缺乏适应性

全文阅读

论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1-000-01

摘 要 在我国体育教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终身体育因其重要性而逐渐成为高校体育的发展方向。因此,作为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终身体育拥有与时俱进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 终身体育教育 意义 现状 结合

终身教育观念是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源泉,它强调个体文化,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把促进个人全面的身心发展当成目标。终身体育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因而,高校体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高校提倡终身体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健康体魄的形成,同时,还具有减缓压力的重要作用。

一、我国高校终身体育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是以单向教学关系为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动作的示范,而学生则单纯通过观察和模仿进行学习,学习方式的单一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有效激发出来,最终导致处于低位徘徊的教学成效长期存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缘于教学定位的错误,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教学目的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融入体育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空间和机会。

而终身体育可以解决以上矛盾。终身体育把体育教学分为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这三个阶段,是以人的受教育环境和生长顺序为依据,充分发挥了个人的能动性。虽然社会体育是其中最长的过程,但对人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却是学校的体育教育。因此,学校体育作为一个重要阶段,在终身教育中不能被忽视,而应得到高校更多的重视。

二、我国高校终身体育教学的现状

全文阅读

体育教学高校体育论文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路径

1.健康身体,榜样作用。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主导者,对引导、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起重要作用,体育教师的形象包括体型和健康状态,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教师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展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沟通,由于职业的特性,需要具备较为丰富的健康知识和锻炼技能,以及更高的健康水平。试想,自身健康水平难以保证的体育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如何让人与健康联系在一起?自身体型不标准的体育教师所教授的健身与形体练习方法如何能让人信服?当然,作为一个普通人,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累积,身体不可能总是保持年轻的状态,但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尽量保持和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状态,用已有的健康知识、技能维护自身的健康水平。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利用职业特性让自己保持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心状态,对带动学生以及周围群体参与体育锻炼、产生运动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

2.科研创新,积累知识。普通高校的授课对象已经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必须有不同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视野和高度。工作中要达到科研创新,首先必须做到科研过程的不断积累。由于成长经历的特殊性,科研对于很多体育教师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社会进步要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有所突破才能带动学科的发展,有更多人参与才能改变学科现状。创新的前提要有大量的科研基础工作经历,申报项目、论文写作是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这方面能力的有效手段。论文是阶段性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申报项目是写作论文的阶段性目标,虽然这两方面并不是提高个人科研素质的全部,但却是最有效的两种手段。在写作论文和申报课题过程中必须积累大量的素材、广泛搜集文献,深入研究前人经验,同时还要拓展学科视野,立足于研究体育学科的问题,广泛借鉴不同学科的方法、手段、理论基础等。只有经过长期积累,才能使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的创新成为现实,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教学及科研动力,帮助体育教师站在更高的位置研究体育问题。体育教师的科研成绩能够体现自身的存在价值,提升职业地位,增强自我认同感,产生职业幸福感。

3.顺应时代,潜心教学。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外在社会环境经过长时间演变逐渐形成,体育教师应认清时代特征、顺应时展。为此,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思路,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愿。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新问题,用心观察学生对每个教学内容的感受,制定相应的措施,采用的方式不能只拘泥于简单的游戏,还要有引人深思的、体现年龄特点的成分。同时,还应注意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根据个别学生的身体状态加以额外关注。其次,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对象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当今的大学生能够非常便利地获取各种体育信息,单纯的技战术已经不是秘密,关键是阐明运用的时机以及作用机理,用科学的语言与方法让大学生快速理解内涵,在需要时根据对象不同快速做出判断。最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群体应从自身做起,自立、自强、自信、自爱。社会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身心健康的追求必然引起人们重视体育锻炼,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应抓住时代赋予的责任,从增强自身职业素质做起,为高校的体育教育做出贡献。

4.借助外力,不断学习。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再培训非常重要,由于在校学习期间掌握更多的是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以及基本的体育科学知识,因此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不足,尤其是运动人体科学等知识。教学第一线需要将实际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进行研究,这就需要高校体育教师不断通过自学以及参加各种职业培训来提高自我。面向不同的教师群体,国家很重视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训,有国内外访学、远程教学以及各种教学研讨会、科研会议等多种形式。除了专业、正规的职业培训、学习机会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周围人群的智慧,经常与其他学科科研突出教师沟通,汲取他人的经验,触类旁通,这样做既可以了解其他学科科研经历,也可以获得不同专业相关知识,为自己在业务上的发展做准备;还可以与本专业科研突出教师沟通,增长专业知识,获取相关信息,了解学科发展。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关键在于个人努力,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机会无处不在。外因靠内因起作用,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需求对学习路径的选择起决定作用。

二、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路径选择的建议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受社会环境影响大,但无论何种因素都有正反两面性。现阶段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个人职业素质积累的最好时机,根据前文论述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提出如下四点建议:第一,经常锻炼身体,保持标准体型和健康水平,用优良的身心状态展示学科魅力;第二,提高科研水平,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不断深化研究内容、体现学科深度;第三,提高教学水平,让大学生的体育课在肢体运动和智慧结合中体验健康的快乐;第四,借助各种外力提高职业素质,创建个性化的学术环境,拓宽视野。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如今人们对健康需求已经产生巨大变化,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敏感意识到时代的进步,提前做好准备,迎接未来挑战。

作者:沈艳郝建平仇军

全文阅读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探析

1高校体育教育的弊端

1.1体育教学目标没有完全落实

当代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是增强全民体质,通过体育课增强在校学生的体质;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培养在校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丰富校园生活,陶冶积极健康的情操;当代高校的体育课中的各种课程的可选择性有利于发展体育文化事业,全面推进当代体育发展。通过体育课的主要达到预期目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养课外兴趣、丰富校园生活;推进体育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修满在校必须的体育学分。据调查,当代体育教学中,大都是强调体育科目的技能和学生的身体能力,没有与社会的需求相融合,当学生离开校园后,并没有走“终身教育”的路线,很多学生都脱离了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达不到体育教育的预期效果。

1.2教育模式滞后

我国当下教育模式滞后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当下教育模式仍旧是以基础知识为指导,技能掌握情况为结果的教育模式,没有新变化,教学规律过于单一,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

(2)教学内容抽象:

全文阅读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

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主渠道,高校体育教育责任重大。就当前高校体育教育而言,教学更流于表面,流于形式,忽视了体育教育的本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就业压力增加,高校学生往往将全部精力投入文化课的学习和课外实践中,体育活动或有或无,甚至完全被抛弃。一些学生认为与其参加体育活动浪费时间,不如多背几个单词。在这种意识支配下,高校学生的身体状况逐年下降,这应引起高校体育教育者的重视。

如何才能扭转这一局面呢?笔者认为高校体育教育应进行反思,应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教育意识作为贯穿体育教学始终的重要任务来完成。

何谓终身教育?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终身教育作为现代教育观念,从而使其成为世界教育领域中的主导理论。终身体育教育理论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体育工作者据此广泛推广终身体育教育,进而终身体育成为国际现代体育教育理论的代名词,终身体育为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开拓了天地。终身体育教育在我国被认可的历史还不算长,但是已经成为主导教育思想。终身体育教育就是指一个人一生中要将体育教育连续进行,即一个人从出生时刻起就应该不断地发展和提高自身体育素质,直至生命终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终身体育教育并不是体育教育的总和堆砌,而是将其当做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这个过程包括学前体育教育、小学体育教育、中学体育教育、大学体育教育以及成人体育教育各个阶段。终身体育教育倡导维持良好的身体条件,以适应社会变化,改善生存条件,更好地生活。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终身体育教育的构成部分。二者互相联系,紧密配合才能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目标。遗憾的是,当前我国只重视学校体育教育,而且体育教育很多时间只停留在学校体育教育上。传统观念中,体育教育只是从幼年时期开始,之后的15年或者20年中学生断断续续地接受体育教育,然而体育教育永远让位于文化教育。其后离开学校之后,体育教育只是成为学校体育的一种延续,这种延续不过是所学体育知识的实际应用,而这种实际应用往往并未落到实处,甚至绝大多数人都没进行体育教育的延续。这是我国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长远发展来讲,终身体育教育意义依然重大。随着社会发展,运动不足、营养过剩、精神紧张、肥胖等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发展。解决以上问题除了医疗方法外,增加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尤其需要增加体育锻炼,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旨在于此。不得不说,我国当前的全民健身现状不容乐观,虽然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举世瞩目,但远远没有形成国外全面健身的高度。一方面表现为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仅少,而且集中在老年人,年轻人以各种理由逃避参加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表现为社会对体育的投入不多,体育设施缺少影响全民健身的开展。一朝一夕之功并不能改变以上局面,只有全局动员,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方能完成。高校体育教育是庞大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责无旁贷。如果高校阶段能使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对于学生长远发展极为有利。终身体育不论从其前身意义和后期发展的意义都能满足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和要求。终身体育理论在实践上和体育理论上都有待于体育组织与体育教育组织去完善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内广泛地开展和推广。

学校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基础工程。通过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阶段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自觉性调查,小学阶段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最佳,大学阶段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最后。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经历高考后,在内心中已将体育锻炼排在最后的位置。若想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观念,必须使他们从内心深刻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大学阶段就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试想,若他们大学时期都不乐意参与体育锻炼,毕业后的繁复事情更不会让他们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具备终身体育的观念呢?高校体育教育者要对教学对象有深刻的了解。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在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和习惯,因为小学和初中阶段并没有深入理解体育锻炼和玩耍的区别,他们认为体育锻炼就是跑跳,所以这需要他们了解体育锻炼的实质和内容。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尽管意识还不太成熟,但是由于自身身体发育成熟,思维逻辑也已经成熟,他们已经或多或少有了体育锻炼的愿望和喜好。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而言,我们应该使他们已经形成的关于体育锻炼的认识深化,并且能深入内心,成为一种自觉意识。所以观念教育是第一位。

相对于体育技巧的传授,体育观念的教育更为关键,也更具有难度。高校体育教师怎么才能使他们具备观念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原则。高校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未来发展要求,最终使其将体育锻炼养成一种习惯。习惯性参加体育锻炼如果能贯穿一个人生命全部过程,那么就实现了终身体育教育的最高目标。习惯如何才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始自小学,但是最终形成并坚持下来在大学。高校体育锻炼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在学生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中有意识参与体育锻炼的,毕业后依然有较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但是大学里如果排斥体育活动,那么毕业后也很少参与体育锻炼。从调查结果来看,如果学生在大学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那么就有助于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全文阅读

现代高校体育教育论文

1.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高度普及势必会对高校传统体育教育体系产生较为长远的影响,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彻底颠覆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这也意味着现代高校体育教育体系可以有效弥补传统体育教育体系存在的弊端,而其教育理念设置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现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需求。

1.1革新高校体育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决定了教育事业在高职院校实践中的最终发展方向,由于高校传统体育教育理念是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产生,所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会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产生极大限制,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则意味着不断创新,无论是在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育技术以及教育手段等方面均需要进行创新与实践。网络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打破传统体育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其主要体现在基于网络技术的体育教育教学不再受到时间与地点等方面的限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来对学校体育锻炼进行指导,而学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来进行体育知识的远程学习,本文认为该类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彻底打破了传统单一的体育教育模式,同时也对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的创新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与意义。

1.2革新高校体育教育内容

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育教学内容在设置过程中没有充分渗透生命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等理念,所以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该类体育教育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其实践要求,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而成的体育教育教学内容是十分完善的教育学习资料,对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来说不仅意味着当代教育的不断变革,同时也证明了现代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在发展中充分考虑了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本文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种创新教育技术方式,其势必会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内容的改革产生巨大的冲击,并在其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基于各院校、各专业特点来对教学内容的设置进行优化与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将生命教育理念与终身体育理念贯穿于整个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

1.3革新高校体育教育方式

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十分容易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天气、硬件设施以及课时安排等都会对其产生极大影响,所以该种形势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方式以室内理论课与室外活动课为主,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场所内学生很难在教师的教导下掌握体育教育内涵,这也是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育教学成效普遍偏低的根本原因,甚至在该种教育方式下大学生对体育教育产生了厌烦感。本文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普及彻底打破了传统体育教育方式单一的局面,其主要体现在教师可以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来实现多样化的授课模式,并且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学习,所以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其课堂形式,同时也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了多种现代化的体育教育方式。

全文阅读

高校体育教育论文

一、体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一)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和质量

通常人们以数量指标来衡量某些或某地学校的教育发展水平,之所以把人、财、物等资源的增量作为衡量学校教育发展的尺度,是因为数量指标是硬件,容易测定,也因为数量的扩张和规模的膨胀给人的感受更直觉、更可观也更急功近利。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教育资源的丰富,也可以为学校教育实践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数量的增长不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根本,它不能直接导致质量的提高,数量增长反映的只是学校教育发展的表层,属于“外延式发展”。而质量的提高才是反映学校教育发展的深层,属于“内涵式发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须转移工作重心、健全工作机制,要把工作的重心全面转移到“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上来,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上来[2]。在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没有无数量的质量,也没有无质量的数量,数量增长是基础,质量提高是目的,没有数量增长就没有质量的提高,但有了数量的增长不一定能提高质量,没有质量保证的数量增长是没有意义的,质量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本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3]。

(二)体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影响体育教育发展的元素很多,但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反映体育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内容或主要指标。例如从学生的个体发展来看,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的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而内涵式发展则是指学生的身心、个性、能力等内在品格和机能上的质的变化。从学校体育工作过程看,学校在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场地器材建设等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均表现为数量,而体育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管理体制、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则表现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从学校体育教育活动的内容看,体育教学内容或课时的多少、组织群体活动或竞赛的次数多少、参加体育社团或运动队训练的人数多少等都表现为数量,而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的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等则表现为影响内涵式发展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体育教育结果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毕业率、运动成绩高低以及奖牌榜等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数量,而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综合素养的提高、良好的体育精神和终身体育行为的培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则直接反映出影响学校体育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质量和效果。所谓体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就是抓住体育的本质属性,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以“育人”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切入点,拓展体育教育范畴和教育内涵,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持续发展过程。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改革思路和对策

(一)正确把握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目标人的发展是学校教育自始至终追求的目标,促进人的发展既是学校教育的起点,也是学校教育的最终归宿。“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人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是建立在对教育的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特征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因此,体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必须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正确把握体育教育目标,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育人的基本功能,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但就目前我国高校现状来看,在部分高校中存在体育教育的目标和定位偏离国家教育方针,脱离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的极端现象。首先,高校体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不明确,教育目标偏低且单一,使多数学生失去了体育教育特有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动机。其次,高校体育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重复,教学缺乏文化育人和个性培养。第三,受各种因素影响很多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成为短期解决问题的形象工程或手段,缺乏科学的、长期的规划和发展对策,致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逐年下降,直接影响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因此,要正确把握高校体育的教育目标和发展目标,在教育教学目标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重视育人和思想、个性、智慧的培育,根据教育和人的发展规律把握高校体育的发展战略目标、发展定位、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发展目标,全面推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二)以育人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要把高校体育回归到教育层面,以育人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模式,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高校体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挖掘潜能,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品德,磨练意志,启迪智慧,提高能力。

全文阅读

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研究

一、新时期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的教育理念

长久以来,素质教育一直是时展的领头军,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素质教育的时展造就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新内涵,为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的提升注入了一笔新生力量,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指明了方向和道路。近年来,回顾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道路,高校体育教育理念在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和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扬长避短,通过接收和吸纳新的国际教育内涵,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育思想体系。在体育教育不断改革中,力求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在发展中亘古不变的至高追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要创新,体育教育也要创新,而观念创新则是体育教育发展的先导,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本质就是力求创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发展的过程必须经过教学质量上得以体现的,而质量则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树立科学的体育教育质量观是体育教师从事该专业教学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学生发展的前提,学校的办学率,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整体发展,还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社会转型下高校体育教育理念改革中所遇到的种种阻碍

受传统教育理念及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学生往往习惯将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针对教师的话常常作为他们接受知识的标准,自己在学校教育中却没有话语权,学生没有自主意识,当然就连最基本的自主性也必然成为一纸空谈。多年来我国教育界在有关体育教育理念、体育教育思想的学术研究各都百家争鸣,各有千秋,众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探索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构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后盾和基础。然而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理念仍未蔚成风气,体育教育理念尚未成熟,在发展和完善体育教育理念研究项目中其内容和分支较为分散和肤浅,缺乏一定的系统性、统一性,在发展道路中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地协调、整合各种文献资料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之中,高校体育教育思想体系才能得以更加完善。目前,随着现代化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高校体育教育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呈现现代化、多元化以及国际化,高等体育教育理念的多元化发展是当代高等体育教育的时代特点,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前提,然而体育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缝隙制约了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步伐,同时在教育质量环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教育理念必须融入到教学实践环节当中,才能有待提高体育教育理念与体育教育思想的相互一致性、统一性。

三、构建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的新策略

二十一世纪是教育的世纪,是时代教育发展的在教育理念上,现代管理大学体育体院应努力贯彻“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指导方针;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体育教育的专业性、知识性、艺术性三位一体的完美融合,在技术战术方面体育教师应通过培养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自己形成内化与积淀,在潜移默化中具有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洞察能力、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最终树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育教育的发展目标是朝着高校体育教育精英理念发展的,现代化的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始于工业经济时代。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深入发展以及“健康第一”教育新理念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积极响应,创新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理性思考是学生及时掌握运动技巧和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策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的科学发展观应积极顺应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当然,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免会遇到种种阻碍和难题,与世界教育相比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只有尽快的引入先进的体育国际教育理念,关注时代教育的发展,与时俱进,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体育教育理念,将体育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切实可行的统一到整体部署上来,真正把育人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灵魂,总结先进做法,深刻反思差距,积极推动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更进一步、更快一步,为我国体育育儿长远发展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全文阅读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

摘要:

终身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体育能力,而且也促进了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文章就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终身体育教育进行了探讨。首先概述了终身体育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然后针对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终身体育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的完善;注重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和体育能力的提高;积极开展体育社团活动,抓好课外体育锻炼。

关键词:

终身体育;体育教学;锻炼;体育能力

终身体育教育的概念来自于终身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当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理念,指明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终身体育是将体育贯穿于人的一生,终身体育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让体育成为人一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培养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掌握运动技巧,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校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后环节,这就意味着学校和体育教师要重视终身体育教育,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积极地将终身体育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不仅保证在大学生活学习中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以后毕业进入社会仍然能够继续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强健的体魄,让自己终身都能够受益。

1终身体育教育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1.1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这里说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指学校在终身体育教育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1)学生对于终身体育认识不足。当前大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认识还是不够,仍然有多学生只重视了专业课的学习,忽视了体育课。很多学生对于学校正常安排的体育课都不愿出席,更不要说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了。这种认识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也跟学校的宣传教育不到位有关。(2)学校在体育运动项目的开设上也存在不足,不能及时开设学生喜爱、当今社会流行的运动项目,对于体育活动的开展频率也较低。没有流行的和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就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师也就无法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了。学校对体育课程的设置也有一定的问题,一周安排1~2次体育课,并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3)体育教师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不足。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体育运动兴趣不高,体育能力不足,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去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体育教师受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的工作压力,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了教学结果的考核,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运动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培养。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