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思政教学

高校思政教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探析

摘要:

本文立足于“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学的变革性影响,分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在内容、实效、能力、方法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力求探索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路径.

关键词: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学;路径

1“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学的关系

“大数据”(BigData)概念源于全球知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1].在哈佛大学教授加里•金看来“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2]舍恩伯格和库克耶视大数据为“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3].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大数据成为引领信息时展潮流的翘楚.一般认为,大数据包括:Volume(海量)、Velocity(快捷)、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四大特征.Volume是指大数据包容性和兼容性的巨量与完整;Velocity,意指数据的速度快,获取便利;Variety,是指数据之类的繁多、数据之间的关系复杂;Value,意味着大数据背后蕴含的的最终意义及价值.大数据时代意味着信息技术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创造了新的契机.

1.1大数据实现了校园资源数字化收集和整理

首先,通过采集、跟踪、分析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特征、兴趣偏好、言语行为等数据,可以掌握大学生的总体情况,科学判断大学生身心演变与价值观发展的基本态势.其次,根据数据化动态收集的海量信息,注重从获取的海量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便于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达到真理性认识,以之来检验和指导实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再次,随着数字化校园不断深入,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不断完善,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海量储存,为教育者组织教育教学提供了备份资源,有利于教育者进行整合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质量.

全文阅读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研讨

1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方式

1.1坚持方式创新

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方式上要注意创新,首先要确认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自重者人必重之。在进行思政教育之时还需要注意平等的态度,保障工作正常有序进行。在传统的思政教育当中学生常常都是被迫接受,因为单方面的灌输,所以通常思政教育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新形势之下就应该对学生有足够的尊重,摒弃灌输式思政教育,通过建立平等关系,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征,积极引导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健康发展。其次重视隐性教育方式。隐性教育的意思就是通过一种无意识、间接等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政教育。这种方式往往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积极和健康的影响。最后是方式的创新,进行思政教育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坚持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在进行思政教育的工作之时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内容和方式。第二,坚持将思政教育工作和解决学生具体问题相结合。高校学生许多思政问题都是来自现实生活当中,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之时,应该积极的协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消除学生消极、悲观、自卑等不良情绪。第三,坚持律己和律人相结合的方式。教育当中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和社团组织、班级组织等要注重教师、组织者的带头作用,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管理。第四,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来讲就是要求要把正面教育、科学管理、纪律约束和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当中潜在的引导相结合。

1.2将思政教育和网络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

在如今信息技术和网络计算机如此发达的时代,在进行思政教育之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计算机。将二者有机结合是当前高校进行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并且其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在进行相关的思政教育之时,将有关的图片、视频等运用到教育当中。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通过更加活泼生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的接受思政教育,在轻松有趣的氛围当中渐渐引导其思想心理正确发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强化奋斗理念,增强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同时可以搭建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网络平台,这是网络信息化时代之下进行思政教育的一个有利手段。高校学生还处在走向成熟的阶段,尤其是大一新生,才刚刚从管理严格的高中走向一个相对自由轻松的大学生活,进行思政教育更加有必要。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学生一旦有了任何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对其进行引导。这样既避免了直接面对的尴尬,又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

1.3针对贫困大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政教育

前者是由于社会生活经济条件而导致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要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政教育之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要和普通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有所区别,针对性的进行。抓住其特点和需求性,积极引导其思想政治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另外在一般的高校当中多是汉族学生为主,而少数民族学生就成了一个小小的部分。面对如今各个高校对于少数民族的专业限制越来越少,以后少数民族进入非民族学校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多。所以在进行思政教育之时也要注意这个渐渐扩大的群体,要做到尊重各个少数民族的信仰、宗教、习俗等。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根据不同的民族制定相关的教育内容,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前提之下进行。

2结语

全文阅读

高校思政教学研讨

本文作者:余进军工作单位: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网络的特征和形式

网络是一个“无地域”的虚拟世界,是一个不同地域文化、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和阶级文化所共生的地方,是一个文化与信息的大杂烩,其中真理与谬误并存,科学和伪科学同在。网络时代使个人成为内容的制作者、传播者和分享者。网络上人人都可以在其中自由发表言论,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们能够体验到现实无法做的事情,如发泄不满。它的自由、欢快与现实生活的拘谨与克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网络传播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是简单的,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是复杂的。复杂网络传播不是说网络是复杂的,而是人们用复杂思维和复杂网络的眼光来看待网络传播现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互动模块被开发出来,如博客(Blog)、QQ、微博、论坛、电子邮件等,这些都为大众提供很好的便利条件。博客又称“网络日志”,是一种十分简易的个人信息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像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和更新。它为公众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和观点,交流情感和信息,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求赢得社会的认可和赞誉。以腾讯为代表的QQ在2011年底,其用户已达5.521亿人。QQ的广泛使用使人的社会性得到空前延伸和发展。博客和QQ空间是否受到欢迎,主要是看人气指数,而人所指数的衡量是以点击率作为标准的。现今大学生几乎都有自己的QQ号,大学生成为QQ使用的主力军,而“90后”成为大学生的主流群体,他们的成长与网络的发展是同步的,其对网络的依赖性极高。微博,就是微形博客,可理解为“一句话博客”。在微博中,每名注册者都可以“关注”和“被关注”,只要你去关注,就形成以你为中心的小圈子,只要你被关注,你就成为其他圈子里的一员。由于你被关注,你的圈子也与其他的圈子就形成了“小世界”。论坛,又称BBS,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模板,用户可以在上面信息或提出看法,它是一种交互性强,内容丰富而及时的电子信息服务系统。用户在BBS站点上可以获得各种信息服务,信息,进行讨论、交流。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不懂得如何进行网络交流和沟通,就不能更好把握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果不能准确判断网络中舆论行情,就无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信息的广泛性、及时性和共享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和知识信息,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加强正面的宣传及影响,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外及其他民族的道德规范、价值观的积极部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精神理念,以敏锐的现代信息意识和民主化的教育观念,准确地捕捉、分析、判断网络信息。同时,网络的平等性、自主性、隐匿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在进行网络交流中,应鼓励其大胆地表露想法,以便教师能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和状况,帮助其解答某些敏感或困惑问题,尊重保护其隐私,增强其对教师的信任。在网络环境中,它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覆盖面,改善了信息传输方式,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有效性。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信息是可以掌控的,也很容易对错误的观念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或加工,但在网络环境中,信息可任意地供网民、浏览和下载,某些西方国家借着网络大肆宣传符合其政治、经济利益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生活方式[1]。某些信息打着民主、平等、人权和自由等幌子宣扬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信息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侵蚀作用,不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若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可能导致某些大学生误入歧途。但要控制和过滤这些有害的信息源却极其困难,为此高校急需建立一支熟练网络技术、懂得教学规律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通过加强网络道德和《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宣传,健全网络教育管理体制,增强大学生科技伦理教育,使大学生养成道德自律,这对有效预防有害信息的渗入很有帮助。

网络环境下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主要在课堂进行,教师主要通过读书、查阅相关资以获取相关信息,知识的来源、质量、数量和先进性都很有限,虽花费不少精力和时间去收集、整理备课资料,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由于每次课时间短暂,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不能更好的扩展教学内容。博客、QQ等即时通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地运用,能让学生随时发表意见,解答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下,人们进入知识爆炸的时代,大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敏锐、思想开放,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并热切关注着社会热点和国内外的形势发展,而网络信息的内容多、更新快、覆盖面广的特点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虽然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的感召权威和专业权威[2],教师应从“思政”课教学的特点出发,紧跟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及时获取最新、最全面的教学资源,准确和全面地了解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网络给高校“思政”课教师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便利和发展机遇。在网络环境下,由于被教育者的绝对数量远大于教育者,面对面交流往往受到很大限制。运用博客的双向功能,可解决这方面的缺陷。通过博客,教师能听到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自身能及时反思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并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使得教育方式更加科学,教育效果更加显著。博客没有QQ的功能强大,在此我们主要探讨腾讯QQ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来探索高校“思政”课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1)开通教师QQ。教师可把QQ告诉学生,教师可以把涉及到“思政”教学的有用信息到QQ日志中供学生浏览、学习,并对学生的QQ空间进行访问或回复,及时了解学生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状况。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QQ说说,与教师沟通。通过此平台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增进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与兄弟院校的同行在QQ中进行交流成功教学经验,并把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讨论,共同探讨解决。(2)研究网络交流技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研究网络交流行为和技巧,如在QQ聊天中,让学生借助网络表情符正确表达情绪和态度,这适合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因为中国人不习惯直白地表露内心的真情实感,在语言上过于注意措辞的分寸和含蓄。由于QQ没有眼神的交汇和神情的流露,无论现实中多么不善于交流的人,或不便开口的话题,在QQ聊天中,均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息,不必担心交流中害羞与尴尬,这非常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师透过学生在QQ空间中的日志、照片、视频等,能了解到学生的心理、价值观和生活经历。(3)组建班级骨干。在网络交流中,大家可以自由畅谈,其意见和观点有正确的、有模糊地,也有错误的,如何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观点是很重要的问题。教师可把所教的各班骨干召集起来,预先对他们进行疏导和教育,通过他们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发展动态,这样可避免教师因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教育时,学生出现抵触情绪。由于大家是同学关系,在思想交流过程中更容易被接受。(4)组建教师参与的QQ群。教师可参与的学生组建的QQ群,这有利于营造一个开放、互动、民主的教学氛围,使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校园大、学生自己场所不固定、授课时间有限等原因,造成师生之间讨论、沟通的机会较少,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QQ,他们经常通过手机进行登录QQ,在QQ群中,教师可以解决因时间短暂而不能解决全面的问题,同时,教师也可将过滤后的有用信息通过QQ群传递给学生,使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得到进一步加强,这对创建一个团结、竞争、有序、和谐、温馨、友爱的网络环境很有意义。

全文阅读

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教学的思考

摘要:高校思政课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而案例教学则能把思政课的说教变为生动与形象。那么如何利用案例教学,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本文就典型案例教学中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与思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3(C)-0101-01

近年来,随着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教学手段日益多样化,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得到创新。但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密切结合当前形势;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注重教学内容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典型案例教学。

一、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

思政课教学必须突出其时代特色,要具有时代特征、时代内容和时代风格,在新形势下增强其实效性。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将我们所处的后现代社会诠释为风险社会,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严重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又一次冲击。这场经济危机不仅冲击了实体经济,更引起了社会动荡,失业率走高,这对大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当时刚毕业及在校大学生来说,就业形势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而更为严峻,竞争越发激烈,预期收入大大降低,理想和社会的巨大反差,毕业即失业成为多数学生的噩梦。而随着政府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与实施,经济信心得到了逐步恢复,经济增长预期上调,全球经济逐步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思潮随之产生,冲击着校园生活环境,使大学生产生了诸多精神困惑、价值取向冲突,甚至是心理问题,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这无疑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更复杂、任务更繁重。而高校思政课一直被定位为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政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主阵地主渠道,在“后危机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关注时代与形势,紧密结合现实情况,联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及时用理论对一些重大问题做出说明和评述,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转型时期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当代大学生保持正确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具备足够的知识,从容面对危机。

二、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使思政课教学更具针对性

从已有研究来看,目前的大学生主体意识较强,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强,渴望平等的思想交流,而目前思政课教学则仍然多偏重于观点的灌输和立场的训练的特点,这与当代大学生受教育心理等是有着不协调的,而相当一部分教师往往对当前学生自身思想特点和心理倾向的变化认识和分析不够,调动和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这也使得相当多的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不高,更有甚者出现排斥现象。

全文阅读

高校思政德育教学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实践,在党的教育方针和相关政策指引下,构建自己的网络教育平台,丰富教学资源,并通过开展多渠道信息通道建立和师生互动的学习平台,进而满足更多高校学生通过网络接收德育教育。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德育教育;教学分析

一、现阶段高校德育工作主要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对高校德育主体——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互联网对于权威的挑战不仅体现在其他领域,同时也体现在了教育领域。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教师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就是权威的代名词。我们从来不会质疑老师传授的知识的正确性。教师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很多时候老师说的话会被我们奉为“圣旨”,权威性从来就不容置疑。老师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完全遵照老师说的去做是我们的行为准则。然而,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出现让教师的权威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网络时代,也叫做信息高速公路时代,这个时代里,各种各样的信息都汇聚在网络的世界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一下子大大的拓宽。不仅是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老师的讲解。更多的是来自信息量更为丰富,观点更加多,有更多不同的声音的网络。学生们会凭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去选择自己认为可以相信的。他们更多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成熟的个人价值观而不再像过去一样只是一张白纸,老师可以随意在上面描绘。他们开始对老师的说教产生排斥和反感。更加有了独立自主的意识,他们不再把老师看作是权威,他们觉得自己和老师在身份上是完全平等的。这样,教师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就面临了严峻的考验。因为学生有自己成熟的想法,不再像过去那样可以被自动灌输。

(二)高校德育工作方法受到的挑战

高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指传统教学手段在现代教学新模式下受到的冲击,具体的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传统的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会在信息化教学新模式的PK中表现出很多缺陷,例如传统教学主要是面对面的授课为主,而现代教学模式则不受时空限制;第二,传统教学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内容的新挑战。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设备的普及应用,德育教育内容也更加丰富,而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要,这势必导致一些陈旧的教学手段在先进技术的冲击下淘汰,教师观念的更新需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满足高校德育教育发展的要求,第三,计算机作为教学的载体被广泛使用,在高校德育教育中,教师只有数量的掌握并运用这一先进的手段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无疑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策略

全文阅读

高校思政通识教学探析

本文作者:于伟峰 赵世英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通识教育”有利于弥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封闭性带来的弊端

“教化是生活的一种形式,其支柱乃是精神之修养和思想的能力,其范围乃是一种成系统的认识。”这证明了只靠灌输去实现大学生全面和谐的价值观是不可能的。“通识教育”是一种启心智、开视听的课程教育。

“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的认知,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敏锐的洞察力、辨别力、选择力和判断力。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有明显的封闭性,使其在学生价值信仰和道德人格方面的培养显得相当乏力。而“通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施正好可以克服由封闭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开放式和多元化教育内容的实施,可以有效唤醒学生的主体自觉。因此“通识教育”为传统的德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但是“通识教育”必须有合理的价值引导,否则容易造成不稳定和混乱,这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因此“通识教育”在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需要一种主流价值取向的引导。这就需要高校必须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程体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通识教育”有利于弥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观教育的不足

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容易出现不和谐和不稳定。因此,对多样文化、多样文明、多样价值观进行有效的梳理和介绍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育所担负的主要责任,帮助大学生掌握主流价值观导向,使大学生的价值更加全面,自觉顺应时代潮流。因而必须设置一种提高人的价值自觉的课程模式。要提高人的价值自觉程度高,我们才有真正把握自己时代先进的价值观的可能性。先进的价值观在任何时代,一定是合乎时代和历史潮流的,与同时代的任何价值观相比这种先进价值观的理性水平都会高一些。而人的自觉性的核心就是人的理性。自觉程度越高,理性程度也就越高,其价值观也更为合理和先进。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人的价值自觉我们要如何提高呢?这就需要调整价值追求内容的结构。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缺少的就是这种提高人的价值自觉的课程模式。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两课”模式。“两课”教育包括了基本的“三观”教育和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审美观素质等繁多的内容。这样的课程模式很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而“通识教育”的引进可以克服这种弊端。

全文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

摘要:高等院校思想政治专业教学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论和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任。但当前以说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大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探求真理以及求新求变的强烈要求。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探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践教学对提高思想政治专业教学成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高校思想政治专业教学现状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师范类和综合类大学以及部分专门院校都开设思想政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增设新科目以适应社会对思想政治人才的要求。表明思想政治专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社会生活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

首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促使人们认识问题方法向多样化和思想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当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不合理问题以及消极丑恶现象时,人们却不约而同地认为主要原因是思想问题,是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问题。这种情况说明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也表明人们对今天思想政治工作的期望和要求。但这种期望和要求却以不满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时,家人和朋友都会关心他的录取专业,当被告知是思想政治专业时,得到的回答却是“那是没人愿意学的专业”。这些学生还没有迈入大学校门就先被社会上了消极色彩十分浓厚的一课。

作为青年优秀分子的大学生,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振兴的希望,这一群体对真理探求的欲望最为强烈,对社会不合理社会问题、丑恶社会现象的愤怒也最为激烈,对变革社会的要求最为积极。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们的这种社会精英意识已经逐渐淡化。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探求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意识不强,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思想政治专业的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这就要求转变思想政治专业教学在精英教育阶段形成的教学方式,探求在大众化教育阶段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

其次,在思想政治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力求把所任教的学科涉及到的知识和基本理论讲清理透,为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费尽心机补充材料,寻求最佳讲解方案。然而令这些教师感到不能理解的是学生并不理会他们的辛苦劳动,既使教学名师主讲的课堂逃课也普遍存在,坚持听课的学生积极性也难以调动。对此,教师普遍感到无可奈何,认为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然而学生却认为上课是在浪费时间,不如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的干脆在宿舍睡觉。这种矛盾,表面看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吸引学生而引起,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的问题。具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专业教材很多内容是在中学基础上进行程度不同的丰富,对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内容不足或滞后,加之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方式,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能力培养目标不能很好实现。换言之,这种教育模式还属于应试教育范围,而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选拔人才,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以培养人的适应力和创造力为主要目标。另外从人的成长发展阶段来看,大学阶段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学生生理、心理都日渐成熟精力旺盛,对新事物敏感,求异求新意识强烈,这些特点促使学生对单调枯燥的课堂大多抱有回避心理。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详细清楚的理论讲述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而一段现实问题的分析却能吸引学生的现象。这是由于思想政治专业所包含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从丰富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概括总结出来的,有关国家政治、社会、行政管理等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因此,要简便深刻地学习掌握这些内容,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实践亲身体会理论的正确性以及国家政治、社会制度运行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一过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改变不公平不合理社会现象的使命感。当然,这里所说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矛盾并不是指思想政治专业的所有课程和课程的所有内容,同时这一矛盾对不同学生和不同学科的表现程度也并不完全相同。

二、实践教学对思想政治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全文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性思考

摘要:从现代性的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是现代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来的重要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是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有效完成教学目标,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应对现代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现代性语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

一、现代性语境解读

解读现代性语境,关键是要弄清楚何为现代性。“无论欧美还是汉语知识界,一百年来关注的实质性问题是现代现象。在未来的世纪,学术思想仍将因现代幽灵的纠缠而费神”。[1]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观点和主张。一是从时间维度对现代性进行理解: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看,现代性最早产生于西方,而且在西方发展得最为典型,很多学者把广义启蒙运动看作是现代性开启的标志。二是从现代性性质和特征来理解:如吉登斯从制度层面去理解现代性;韦伯认为现代性的主要表现是工具合理性和形式合理性,理性化是现代社会的根本特征;舍勒则更强调从人的精神气质和心理状态结构来把握生活世界的现代性等;国内学者李佑新则指出,“现代性即社会结构层面的现代性和文化心理层面的现代性”。[2]综合国内外学者讨论的基础之上,笔者认为现代性概念固然和时间有密切联系,但仅从时间上把握会失去现代性的特定内涵。所以赞成从现代性的性质特征由内而外综合把握其概念比较合理,即“现代性是指一是外在的社会制度结构的现代性表现为理性原则,二是内在的人类心灵秩序结构层面的现代性表现为感性层面。前者表现为理性原则、工具化和形式化;后者表现为感望对心灵秩序的冲击和扰乱”。现代性是一种主导性价值观念。作为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现代性体现为以下的主导性价值:独立、自由、民主、平等、正义、个人本位、主体意识、总体性、认同感、中心主义、崇尚理性、追求真理、征服自然等”。[3]

二、现代性语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权受到削弱

“话语是一种权力关系,它意味着谁有发言权,谁无发言权。尽管它是一种隐蔽的,表面上无行为人的控制系统,然而它在社会中是一种真实的权力。”[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掌握话语权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着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所处地位。在现代性语境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沟通的便利,没有人能真正的控制他人的选择。这主要表现在受教育者对信息接收理解的多元化,从而增加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递难度。现代高校大学生也不像以往那样被动地接受着学校教育者的灌输和安排,他们对信息的获取往往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他们会主动广泛地接触各类信息,不再简单的按照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目标去理解和领会信息。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愿意再轻易接受传统思想的“灌输”,而要求平等对话,这就弱化了教育者的话语权,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意识形态传递增加了难度。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价值观与信仰出现危机

全文阅读

对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学的反思

摘 要: 作者结合多年来在高职高专院校从事思政教育的经验,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了对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学的看法:一方面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思政的现状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提出改革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学模式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 思政教育 教学反思 教学现状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思政的积极性不高,不应仅归咎于学生学习态度和方法不对,教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反思。针对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教学现状,探索高职高专思政教学的正确方向已迫在眉睫。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教学如何适应时代需求,如何满足学生及专业实际要求,需要不断加以分析、探讨和解决。就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政学习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以下两方面的思考:

一、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政学习现状的分析

随着近几年国家教育观念及教育政策的调整,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但由于各地高职高专院校不断成立,逐渐暴露出一系列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其中在思政教学方面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点。

(一)学生普遍不重视思政学习。根据多年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经验,笔者发现一部分学生选择上高职高专院校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专业的学习,尽快掌握一技之长,走向工作岗位。通常认为思政学习不重要,学习起来毫无兴趣可言,有的学生干脆放弃思政学习,认为学习思政是本科院校学生的事情,上高职高专院校只要把技术学好就好了,其实课程与课程之间是互通的,一名优秀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仅仅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是不够的,还得拥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这将为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优秀的表现提供基础。

(二)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政基础薄弱。很多在高职高专院校就读的学生思政基础薄弱,有的甚至呈空白状态,导致他们继续深入学习思政比较困难,因而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往往一开始上课听不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导致他们慢慢地在课上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思政课上经常出现学生睡觉、开小差或看其他方面的书籍,课下不认真完成思政作业等现象。

(三)高职高专院校中也存在一些学习基础比较好、学习态度比较端正的学生,但这些学生同时又存在学习方法不科学的弊端,导致思政成绩不理想。

全文阅读

提高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的思考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面对新的时代背景,采取怎样的教育方法,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发挥高校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成为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本文就如何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思政课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对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许多高校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改革开放稳肯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所面对的社会环境、社会思潮,以及获得信息的途径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对思政课教学也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转变教学理念

大学生思想活跃、容易冲动,鉴别力不强,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很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具有多面性的特点,他们既藐视权威、反叛传统,同时确缺乏自我认同;既有很强的法制观念,又有偏离法规道德的行为冲动;既对国民身份有整体的认同感,又非常强调自身的利益追求;既喜欢独立判断,却又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等。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在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方面不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教学改革为推动,进行教学方法、方式的探索和实践,找到一种适于教师自身特点的有效的方法手段。

二、创新教学方式

(一)团队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