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就业教育

高校就业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就业中创业教育

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一种新的就业模式,由此引申出来的创业教育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背景和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进而探讨我国高等院校如何更好地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

一、开展创业教育的历史背景

随着这些年来我国高校的连续扩招,就业难、难就业等问题逐渐上升为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就业问题,高校如何未雨绸缪,寻求解决就业问题的突破口,引领毕业生增强个人就业竞争力,更新就业观念,顺利就业,成为各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来自教育部的最新数字显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累计超过495万人,年均增幅27%,到2007年9月,应届毕业的495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中,只有约351万名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就业率为70.9%,超过144万毕业生仍未成功就业。而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更是惊人的累计超过550万人,就业形式更加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放弃传统的就业方式:不是多方寻找打工机会,而是选择自立门户,开启自主创业之路。

据一项调查问卷显示,有72%的应届毕业生具有自主创业的欲望。而实际上,也确实有很多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的途径,发家致富,获得了成功,不仅为自己解决了就业问题,还为很多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各个方面显示,通过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就业时尚。针对这种情况,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当中,增加有关自主创业的教育环节就显得尤为必要。那么什么是创业教育?

从宏观的角度上讲,所谓的创业教育就是指在详细了解国家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的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可行性、风险性、政策保障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给予毕业生创业相对全面的基础知识和信息参考。

二、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

全文阅读

高校就业心理教育创建

一、后金融危机对我国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

时至今日,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而当前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动荡局面的出现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8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我国经济发展也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如何能在这场就业危机中杀出重围,找到一方立足之地,成为2009年毕业生最关注的问题。在当今经济形势下,招聘单位的数量比往年有所下降,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计划也有所减少甚至取消。这些行业中的一些企业的员工薪资水平也受到了影响,在对就业形势十分悲观的情况下,不少大学生态度发生了极大变化,有的同学放弃找工作,争取考研或考公务员。

二、新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1.大学生认知偏差

有很多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不够刻苦努力,甚至产生学习无用心理,学习兴趣减弱,有些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抱着“只要毕业就可以,就业和学习成绩没关系”的态度;忽视职业规划和缺乏人生目标,没有明确的人生职业目标,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了解社会大环境对人才的需求及国家就业政策,择业时盲目地去做,片面性倾向严重。[1]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甚至部分学生无法就业,导致许多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学习无用心理,学习动力不足,逃课现象普遍;甚至有的学生干脆认为,只要毕业就可以,因为能否就业和学习成绩没关系,出现了“学习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认知偏差。

2.就业抑郁心理和焦虑情绪的产生

面对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冲击和压力,很多还未毕业的大学生都心存“毕业即失业”的焦虑,就业情绪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原本大三才开始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逐步提前到大一入学时就开始担心就业问题,这种就业焦虑心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的学习行为。部分同学对就业前景十分悲观,感到无能为力、失去自信心,有的甚至对前途充满恐惧和绝望,消极地等待就业机会自己找上门来。

3.不思进取,意志力薄弱,盲目就业

全文阅读

高校动画教育就业思索

本文作者:刘骏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数字艺术系

动画产业是一个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游戏等为表现形式的新兴产业。由于它绿色环保,经济上极具发展潜力,战略上对下一代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近年来不断引起国家各级领导的重视。2006年7月,国务院转发财政部等10部委《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和各地政府向动画产业提供了令其他行业艳羡的政策和资金扶持。顺应这一潮流,我国的动画教育事业也以烽火燎原之势一夜之间红遍全国,截止2007年10月,国内总共有450多所高校、1200所院校开设了动画相关专业,在校学生达到46万。而即便如此,中国动漫游戏人才依然有60万的缺口,一切似乎看上去很美。然而,现实中动画产业面临的最大矛盾却是各个动画相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人需求和大量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之间的矛盾。著名的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在今年5月份公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中,根据去年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出台了红、黄、绿牌专业就业预警榜单。而动画专业赫然位列最危险的红色榜单的第一位。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分析当前国内动画教育的这三驾马车:高等院校教育、专业机构培训、企业内部自主培养,揭示造成这一尴尬现象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解决这一不合理现象的个人意见和建议(笔者本人有着5年的动画公司从业经验,2009年底进入学校教书育人,亲身经历过这三种方式,因此有着一定的发言权)。

一、对比分析

以下从施教方———教师,受教方———学生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三种方式各自的优劣。

1.院校教育

(1)施教方———有着教师资格的学校教师。由于国内动漫专业设立较晚,因此目前各院校多数动漫教师并非动漫专业出身,多从美术或计算机专业转行而来。他们的特点是:有着很强的美术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对于动漫却是一知半解,更缺乏企业的实践和项目的考验。(2)受教方———高校学生。巴甫洛夫说过: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高等院校的学生,最大的问题来自紧张感———压力不够,上课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偷偷玩游戏,这种情况在其他两种培训方式中是不可思议的。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各种知识没有正确的选择能力,什么都想学,结果往往是什么都没学好。(3)总结:院校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理论知识,专业设置大多着眼于理论层面,有着大而全的特点,同时学院教育培养周期长,软件更新速度跟不上发展。

2.专业机构

(1)施教方———企业出身,工作经验丰富并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员。培训机构的教师一般都有10年左右的从业经验,经历过大项目的考验,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还拥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和象牙塔里的教师相比,在专业领域更胜一筹,缺陷是在基础领域,其基本功未必扎实,且知识的全面性逊色于学院派教师。(2)受教方———培训班学员。培训机构的学员和学校学生的共性在于:第一,都没有什么专业基础;第二,对于未来具体从事的工作和工种很茫然。他们的最大差别在于压力,培训机构的学员都在社会上撞过墙,深刻体会过外面世界竞争的残酷。笔者在培训班最深刻印象是:培训班学员根本看不到他们上课时间聊天,更不会有人偷偷玩游戏。巨大的压力造就了强烈的竞争意识,而强烈的竞争意识促长了学习气氛的良性循环。(3)总结:培训机构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针对性,通过高强度,高浓缩、大容量的训练,集中灌输求职所需要的知识精华,加上学员有极大的压力和动力,有着较高的就业率。

全文阅读

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看专业教育教学

摘要: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约有1500万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难问题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摆在每个大学毕业生面前的现实问题。对高校而言,就业问题更是涉及到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从高校的角度,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难;高校;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11-96-03

一、高校专业教育教学现状

大学毕业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高校输出的“产品”,毕业生的素质反映了高校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状况,同时,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从侧面反映了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等,这些都表明了大学毕业生就业与高校的密切关系。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各种实践调查都暴露出部分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大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

1、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存在以下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分坚持学科专业设置的理论价值取向:另一种是在学科设置过程中。过分注重学科本身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而不考虑市场需求。学校的专业是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科进行建设的,包括设置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规定培养目标等。这样的学科专业设置的一个直接后果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往往产生偏差,人才的知识结构、层次与用人单位不吻合。据调查,有59%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制约了大学生就业。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课程结构大多为“学科本位”,这种课程以培养专才为目的,过分强调各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忽略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割裂了大学生的理解力。在这种结构模式下,课程的专业性太强,大学生的思维被限制在一个专业之内,很难与其他专业发生联系。大学生毕业后能力结构单一,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综合能力欠缺。

2、忽视大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导致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

全文阅读

创业教育与高校毕业生的自我就业

摘 要: 创业教育有可能使高校毕业生获得技能并拥有一份工作。在我国,创业教育的课程革新能够提供职业培训,以帮助高校毕业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我就业人数的增加,但高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并没有多少变化。尽管创业教育促进了职业技能的提升,但对个性和创业的影响依然模糊不清。创业教育增强了高校毕业生对未来发展的自信心。

关键词: 创业教育 高校毕业生 自我就业

一、背景

长期以来,创业被视为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有关创业的理论,将个体决策置于就业与自我就业的中间。已有研究成果揭示,在资本市场不充分的前提下,财富在塑造个体这一决策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体倾向性的差异及创业能力或技能,也会影响到个体的职业选择。由于创业能力并非个体的内在能力,力图形成这些创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项目层出不穷,因此,这些创业教育项目能否有效促进自我就业,仍然值得研究。

创业在大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日益受到政策制定者和学者的关注。在发展中国家,只有一部分劳动者拥有稳定工作。在那些创新程度要求低的经济领域,对于政策制定而言,创业教育项目能够带来更多的有吸引力的技能型工作。从这一意义上说,许多政策制定者坚信,创业教育极有可能促使青年获得技能并拥有属于自己的技能型工作。

在中国,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比率也在持续上升。中国已经实施了若干改革,以图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或自我就业比率。在这些改革措施中,包括一项新的项目,即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和辅导。新入学的大学生都要接受创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培训和个性化的培训课程。除了传统上的毕业论文之外,大学生在毕业时还可以撰写职业发展规划。

二、研究过程

我们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为了撰写本文,查阅了很多文献。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学生就业的思考

摘 要:随着本科院校的大量扩招,大量的人才和资源流入到本科学校当中,这就使得高职院校既缺乏一定的经济保证和师资支撑,在生源的质量上也难以保证。针对这种状况,如果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的话,将严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育一直被人们忽视,其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学校的意志品格、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表现能力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的就业,高校院校应该对体育教育进行创新,使其能够转化为促进学生就业的推动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学生就业;创新;思考

高职教育培养的都是社会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人才,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其学习的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职业发展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但是现在的高校毕业生,越来越普及,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明显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能提出一些切实有效地措施,来解决现在的状况的话,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将面临很大的发展。而体育教育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能培养学生许多职业必备能力,这成为了改善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状况的一个很好地途径。本文从体育教育的角度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高职院校通过对体育教育的创新能够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1.转变学生对体育教育价值观念认识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们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体育素质作为学生的素质之一,对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都有着复杂的影响,终身体育的理念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需要的不再是那种从事单一职业、灵活性差、反应力不佳的人才,而是那些吃苦耐劳、有着强健体魄、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人才。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以职业发展为目标,如果不能保证学生的就业能力,那么高职院校的发展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学生在学校掌握的技能总是有限的,学生在踏入职场之后,总会遇到新的环境,新的工作,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职业计划走。在在其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但需要专业的技能作为支撑,还需要顽强的意志品格,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强健的身体。而为了获得这些条件,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教育水平,转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观念。只有学生树立其终身体育的理念,才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一线,只有保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使其身心健康,缓解工作的压力,只有加强进行良好的体育锻炼,才能磨练其意志品质,使其更好地从事现在的工作,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适应周围的环境。

2.优化当前高职体育教育的形式

在当前的高职体育教育中,教育往往针对体育技战术进行教学,缺乏对相关的思想知识、内涵的传播,这样使得学生只看到了体育运动的表面,却没有窥见其内里,没有从根本上对学生起作用。为了达到更好地效果,就需要高职院校优化当前的体育教育的形式,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当前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要求不严,缺乏吃苦的精神,当期就业的时候,往往对自身的内力缺乏立体的认识,对工作的要求过高,对于那么脏、累的工作不屑一顾,使得其很难适应现在的工作岗位,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的就业困难的状况。为此,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2.1体育精神教育

全文阅读

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摘 要】社会各个行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除了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还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各种就业能力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他们毕业后正确地面对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竞争。

【关键词】高校体育 体育教育 就业 情绪智力

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未来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如何通过有效手段,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是摆在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共同问题。笔者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随机抽取1200名高等院校毕业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许多毕业生面对就业择业,表现出紧张、焦虑和不安,甚至出现恐惧心理,害怕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面对出现的这些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笔者利用体育教学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特殊功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进行成功的探索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心理承受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研究方法与对象

1.1文献资料法。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对国家整体就业形势的研究与评估,教育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跟踪与分析,并结合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的统计数据综合分析、应用。

1.2问卷调查法设计。“体育教育需求”和“体育教育与就业关系”二份调查问卷,随机抽取高校毕业生1200名(男700名,女500名)以本科大四年级学生为辅作为问卷调查对象注将统计对象进行分组比较分析,把样本空间中的1200名学生分成优、良、中、差等多个群体在就业率方面进行对比。

1.3调查访问法。通过人才招聘会、个人专访、电话了解省内部份人事部门负责人10名,获取相关信息30余条。

1.4数理分析法。运用了数据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全文阅读

高校毕业生在培训教育机构就业现状

摘要:本文从在浙江省六个主要城市的培训教育机构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选择培训教育机构的原因、个人就业意愿和行为、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认识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在培训教育机构就业的关注度等方面入手,剖析了现阶段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在培训教育就业的表现、现状和特点,并针对部分问题做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培训教育机构;原因

一、就业现状及其比较

(一)就业现状

1.总体就业率

浙江省有各式各样的培训教育机构,如新东方学校和浙江省春华教育集团。通过调查得知,公办学校为学生提供的面试数量和学生联系的面试数量分别为2.25次和1.51次,高于公办培训机构的0.62次和1.73次,高于民办培训机构的0.54次和1.50次,学生联系的面试数量和公办学校的相当,正是由于培训教育机构和高校毕业生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能够摆正自身的位置,其在培训教育机构中的就业率也不会低。

2.选择培训教育机构的原因

从调查总体情况看,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选择培训教育机构的原因趋于多元化的方面面。原因按选择比例高低的顺序依次是:公办学校教师岗位成饱和状态而且竞争压力大、培训机构待遇较好,而且压力比较小、民办学校和私立学校工作不稳定、个人从事培训教育机构工作的兴趣较高、父母和朋友推荐、其他,可以看出浙江省的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培训教育机构就业的原因方面呈现多元化局面。

全文阅读

高校亟需提高就业教育“含金量”

在大学生“包分配”的年代,难以想象开设就业教育的必要性。梳理一下中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时间线,不难发现,中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与大学扩招政策相伴而行。然而,时至今日,许多接受了就业教育的大学生,在求职场上依然手足无措,以促就业为目标的就业教育在现实中暴露出诸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到了促就业工作的首要位置,足见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我国政府工作中的分量,也从侧面反映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不小。

早在2003年,北京大学课题组就扩招后第一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涉及7个省份45所高校。调查表明,在求职途径方面,毕业生们对学校的依赖十分强烈。无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方,大学生踏入社会的“前站”,开展就业教育、让毕业生具备应有的职业素养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就业教育“供不应求”

走进中国每一所高校,都能感受到提高就业率的迫切:专门设置的就业办公室,主要领导亲自抓,就业咨询、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讲座、课程等红红火火。然而,红红火火的就业教育背后,学生们并不满意。

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教育满意度非常低,表示“很满意”“满意”的比例分别为1.2%和6.43%,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则达到了29.41%和13.51%。显然,高校提供的就业教育,远远没有满足学生的需求。

与之相对照的则是学生对就业教育的“高期望值”。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显示:曾经接受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大学生仅占5.2%,而超过80%的大学生认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有70%的学生表达了希望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愿望。

简单的数字对比勾勒出了高校就业教育的现状――供需脱节,而这样的局面随着近年来毕业生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不断加剧,问题越来越多,矛盾越来越大。

全文阅读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助推大学生就业

摘 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关乎国家、社会、学校及个人的发展和前途。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阵地,主动发挥育人功能,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就业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既是现实的需要,又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 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就业

党的十八报告明确要求: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以广大高校青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为重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仍处于严峻状态,待业人数有递增的趋势,而已就业的学生出现频繁换岗的情况,这些方面一是体现了就业难的问题,二是反映了就业质量有下滑的趋势。出现此类就业问题的原因涉及个人、社会及国家等多个主体。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阵地,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既是现实的需要,又是体现高校育人为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一、我国高校关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进展

职业生涯规划学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于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并获得一定发展。由于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开展得较晚,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教育设计,目前尚处在以高等教育为主的阶段,但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的日益升温和国际交流的增多,职业生涯指导越来越成为高校就业工作部门由自发到自觉的实践。如今,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了“清华大学模式”、“复旦大学模式”和“分段指导模式”等几种课程设置模式[1]。

尽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步引起高校的重视,但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仍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存在误区,最突出的是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目前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职业规划与职业生涯划。但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探讨中,人们显然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理解为职业规划,其目标就是寻找最适合的职业[2]。从实践层面看,我国长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只关注“就业指导”而忽视“生涯规划教育”。因此,一些高校只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课程作为选修课出现,同时在目前的高校就业工作实践过程中普遍出现为学生提供信息多,而观念教育少;商业性的指导多,而教育性的指导少;以及在大四进行抱佛脚式的就业指导多,而对大学生灌输的就业观念少。

此外,我国高校长期以来重视就业率,忽视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特殊性,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课堂讲授为主,缺少师生间的互动。因此,没有从根本的意识上关心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教育缺少前瞻性。再者,就业工作是一门需要由专业人员来从事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我国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队伍尚未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当前,学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是由学生辅导员等学工队伍人员。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尤其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

二、大学生就业思想现状及存在问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