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分析了当前高校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建筑功能、建筑特色及建筑节能等方面的建议,使高校建筑能更好地为今后的教育发展服务。
关键词:高校;校园建筑;功能;设计
收稿日期:20131119
作者简介:王丽静(1982―),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1003402
1引言
校园建筑为人们提供学习教育的场所,同时,对育人也具有潜在的教化作用。英国首相邱吉尔就曾说 “先是人创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创造人”,准确地表述了建筑与人的关系,也暗示了建筑具有“育人性”。
2当前高校校园建筑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高校的校园建筑也以其独特的重要性日益被更多的人重视。新校区、综合性的大学城不断建立,各种校园建筑的规模、形式不一,其中有不少成功经验,但相对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繁荣,建筑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于是高校扩招和并校扩大规模也越演越烈,很多工科以及非工科院校都纷纷办起了建筑学专业。但大多这类普通高校由于办学时间短,教学经验少,缺少明确的指导方向,对建筑学专业的职业化、区域化、多元化缺少系统的认识,没有充分结合自身的特点。如何改善这类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办学质量,改革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就成了目前建筑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本校建筑教育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当前非重点建筑学专业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现状,结合具体的建筑教育模式作进一步总结分析,试图为我国非重点建筑学专业提供可参考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非重点,建筑学,改革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osperity, and building talent demand is bigger, so the expansion of enroll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chools to expand the scale is also increasing, a lot of engineering and non-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have set up th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But most of this kind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school time is short,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is less, the lack of an explicit direction, occupation, regio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architectur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not fully integrat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How to improve this kind of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chool quality, reform education mode,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has become a pressing matter of the moment is currently 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form.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the school to start,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non - key architecture major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further analyzed combined with specific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mode, trying to focus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del reference architecture provides non - china.
Keywords: non - key, architecture, reform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建筑行业中出现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的管理体制,高校建筑教育也同样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建筑学专业的职业教育区域教育、跨学科教育、应成为不同高校追求的目标,以往单纯以教学为主的办学方针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国内部分重点院校逐渐顺应了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重点加强了包括建筑教育在内的科学研究工作,“产”“学”“研”相结合以及“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办学思路成为中国建筑教育新的走向。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学专业教育在我国高校随着与国际不断接轨以及专业评估的全面展开,其教育教学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世纪以来,一些新的不利因素的出现也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目前的建筑专业教育。对于非重点建筑院校来说,由于老八校生源的扩大与硕士生的扩张,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步提升。再加之院校没有配合相应的解决策略,而一贯沿袭老的教学模式,非重点院校面临的挑战极其严峻,而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我们只有认真思考,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深化教学改革,才能探索出适应新形势的建筑学专业教育模式。首先,我们研究分析一下目前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非重点建筑学专业学科普遍存在的问题
1高校新建建筑节能技术
新建建筑围护结构的变化是建筑节能的核心内容,其节能效果主要依靠改善并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来实现.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主要包括墙体、门窗、屋面、楼地面等部位采取保温隔热措施,这些保温隔热措施的采用有利于建筑主体结构保护、新型绿色建材的推广以及工程质量的提高.
1.1墙体节能
墙体是建筑护结构的主体,其所采用材料和砌筑型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耗热量.由于单一材料的墙体往往难以同时满足较高的保温隔热功能,尤其是寒冷和严寒地区,因而可以在单一材料墙体的基础上增设一层有保温功能的材料组成复合墙体,通常墙体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硬质泡沫塑料、玻化微珠、聚苯乙烯保温颗粒等等.另外,可以通过墙面的垂直绿化以及色彩的不同,降低墙面太阳辐射和较高的吸收太阳辐射,而且还美化环境.
1.2门窗节能
由于高校建筑的使用学生数众多,为满足自然的日照、采光、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设计的门窗洞口尺寸均较大,以致于门窗是能耗散失的最薄弱的部位.户门和阳台门应结合防火以及防盗的要求,在门的空腹内填放15~18mm厚玻璃棉板或岩棉板.窗户节能技术主要从减少渗透、传热和太阳辐射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如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良好的塑性窗框加上双层中空玻璃;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可用弹性密闭型材料和边框设灰口等密封;窗扇与窗扇之间可用密封条、压条以及高低缝等形式.
1.3屋面节能
屋面节能主要通过改善屋面的热工性能阻止热量的传递,主要节能技术有:选用密度较小、热导率较低、吸水率较小的保温材料做屋面保温层,如采用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代替常规的水泥珍珠岩或沥青珍珠岩;采用架空、蓄水、种植或铺贴绝热反射膜等方式做屋面的隔热层;在屋面构造形式上采用目前发达国家流行的倒置保温做法,即将保温层置于屋面防水层之上,改变传统的把无机多孔材料(如膨胀珍珠岩、炉焦渣)置于防水层与结构层之间的不利做法.
摘要:通过对四川文理学院公共建筑室内耗电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后,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实用的节能途径,从而达到降低高校能源费用支出、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目的。
关键词:建筑;节能;途径
Energy Conservation of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WANG Feng
( Department of plan and Construction,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e,Sichuan Dazhou,635000 )
Abstract After analyzing and researching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power-consumption in public rooms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this paper sets forth a system of practical solutions to save energ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nergy-consumption and construct a type-saving universit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ergy conversation, solution
0 引言
2008年10月,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七届全国工业建筑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单位有设计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通过这次会议交流,我们惊喜的发现:许多工业建筑设计院越来越重视建筑师在工业建筑项目中的地位,年轻的建筑师们对工业建筑的创作热情日益高涨,一批高水准、高质量的工业建筑精品让我们耳目一新,特别是上海1933老场坊的改造设计项目[1],经过建筑师匠心独具改造后的内部空间让参观者都颇为感动。但是,不可否认,近几年来,业界对工业建筑的教育关注不够,特别是高等院校的建筑教育体系中依然忽视了工业建筑教育,在这次研讨会上仅有2~3所大学建筑院系的代表与会,该现象反映了工业建筑教育在我国高校建筑教育中受到忽视的现状。
2我国工业建筑的发展现状
2.1我国工业建筑的成就
全国解放以来,我国工业建筑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建筑无论是在量还是在质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出现了新的面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2.1.1新兴的工业园区迅速发展
高新技术在向生产力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工业建筑类型,新概念、新思想、新形式不断涌现,诸如高新技术产业区、科技园、软件园、创业园等。这些新兴的工业园区都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除了生产建筑之外,还有完善的办公、娱乐、科研等多种功能的辅助配套建筑,并精心设计了优美的厂区环境,把生产、工作与生活设施综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体现了企业精神和城市现代风貌。
2.1.2工业建筑的厂房设计向大跨度和“弹性”大空间发展
为了满足企业改建、扩建的生产需要,工业建筑的厂房设计向大跨度和“弹性”大空间发展,厂房内部空间环境引入人性化的设计,保护了工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了生产效率。
1绿色建筑思潮给高校建筑学专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绿色建筑被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概念特别关注建筑的“环境”属性,它强调利用一切可行措施来解决生态与环境问题,不局限于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是一种更易为普通大众所理解与接受的概念。高校建筑学专业是培养具备建筑设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摇篮,在推动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这一需求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与任务。绿色建筑的兴起是绿色设计观念在建筑学领域的体现,与传统建筑设计相比,绿色建筑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在保证建筑物的性能、质量、寿命、成本要求的同时,优先考虑建筑物的环境属性,从根本上防止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二是设计时所考虑的时间跨度大,涉及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即从建筑的前期策划、设计概念形成、建造施工、建筑物使用直至建筑物报废后对废弃物的处置的全寿命周期环节。
2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应对策略分析
绿色建筑设计设计的相关学科包括:绿色建筑文化与历史、绿色建筑基础理论、绿色建筑技术基本知识、绿色建筑分析、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运营与管理等。它贯穿于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只有通过对建筑学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与修订,才能将绿色建筑的知识体系融入到建筑学专业长达五年的教学过程之中。本文旨在从建筑设计实践课的课程结构调整方面着手去探索高校建筑学专业基于绿色建筑思潮下的教学调整和应对策略。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毕业设计是高校建筑学专业最重要的核心主干实践类课程。作为生产实践类课程,它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课程设计的实践,了解不同类型建筑自身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初步掌握各类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会处理各种流线的关系,学习建筑体型处理技巧和方案设计的表现方法。指导教师在进行设计指导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调,帮助学生在设计过程之中融入绿色建筑的理念、充分考虑绿色设计的要求并逐步掌握绿色设计的技术与手段。
2.1建筑的选址与布局
建筑应选址在远离自然灾害与环境污染的地方,并应考虑使城市在现有的区域以内沿着已有的运输线路集中发展,以此增加公共交通的利用率。通过多功能建筑的开发和保持开发密度来减少土地使用中的分隔状态。为了达到节地的目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下空间、旧建筑改造、城镇废弃地的利用等手段。在城镇中修建绿地以改善城市的微气候,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在开阔地带栽种密集的防护林以保护城市边缘不受不利气候条件的侵蚀。因此,在制定设计任务书的时候,指导教师就应充分考虑绿色设计的要求,根据不同课程设计题目的训练目标,合理地选择基地的地理位置,综合考虑基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包括所有场地、场所、场景的特征。规划布局是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师应指导学生从分析气候条件出发,将规划设计与节能技术、能源利用有效地结合起来,使采暖地区建筑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日照等自然能采暖,减少热损失;使炎热地区建筑夏季最大限度减少得热和利用自然条件防热。在平面布局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片面追求构图与形式,指导教师应提醒他们综合考虑建筑布局、建筑朝向与间距、建筑采光与通风等因素。
2.2平面设计与形体组合
建筑平面形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很大。通过墙壁、屋顶和地板最大限度的共享,减少建筑结构的热量损失。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筑平面组合应充分体现当地气候特点,炎热地区建筑平面宜舒展开敞以利于加大通风量;采暖地区平面应集中布置,以减少外墙面积有利于节约采暖能耗。许多学生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形式的丰富感,可能会处理很多凹凸进退转折分割的体形,造成建筑外墙表面积增加,建筑传热耗热量增大。这一过程中,老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造型与节能之间的关系,既要兼顾造型的美观与创意,又要考虑建筑的节能需求。设计中建筑的进深不要太大,必要时增设天井,并利用天井来促进以烟囱效应为基础的自然通风。栽种植物来改善建筑四周的微气候。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去理解,天井、空中花园、绿化带等元素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形式上的需求,而更是承载了一定的技术功能。
一、主动适应低碳经济是实现建筑类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和前沿话题。高等院校、特别是建筑类高等院校,必须主动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才能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建筑类院校,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低碳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积极提倡绿色消费观和价值观,研究开发和鼓励使用绿色、低碳产品。同时要带头开展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要充分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开展普及低碳经济基本知识教育活动,实现低碳经济上教材、进课堂,从而引导全社会树立起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增强全社会的大气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深入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建筑类高校的历史任务
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但同时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中,又遇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低碳经济给我国正在建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另一方面,受我国国情影响,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相当的额外成本和大量采用低碳相关技术,这又会延缓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又如国家倡导发展低碳经济,但现实中存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运作机制不规范、标准制定困难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前沿问题。高等院校、特别是建筑类高等院校必须主动承担起历史责任,深入研究这些战略性问题,为国家、社会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从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积极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是建筑类高校的社会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能源与气候经济学课题组(PECE)”最近的一个研究成果提出,要建设中国的低碳经济,就需电力、交通、建筑、钢铁、水泥、化工及石油化工六大部门共同努力。课题组筛选了388种技术,其中至少要有60多种技术作为骨干支持,否则实现低碳经济就非常困难。而在这60多种技术里面,约有42种我国是不掌握核心技术的,我们需要做一种选择,要么花巨资购买跨国公司的技术,要么自己研发。因此,为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提供技术支撑就成为建筑类高校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建筑类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方面为传统建筑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提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则要把科学研究的目光集中到节能、环保这新能源领域,为低碳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坚强技术支撑。
1.认真研究低碳经济对传统建筑业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为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提出解决方案长期以来,中国建筑业始终徘徊在管理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传统经营组织方式上,尽管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改变,但从行业发展的整个态势来看,仍是唯施工产值论英雄,以“大”排辈份。我们常为企业能入选世界500强、世界承包商225强而津津乐道,但从本质上看,我们所入围的企业只能称之谓“大”,不能称之谓“强”。同样是世界500强企业或225强承包商,我们入围的企业与国际上入围的企业相比,除了产值能比肩排行榜外,我们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低、能耗高、核心竞争力差。显然,加快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建筑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2.积极进行低碳建筑研究,为发展低碳建筑业提供技术支撑世博开幕之后,伦敦零碳馆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零碳馆能耗每天300度电,通过太阳能、垃圾发电等方式每天可以发电200多度,通过地热等方式,收集热量100度电,很好地满足了自身需要,成为“零电费”建筑。一时,低碳建筑引起人们的热议。建筑物,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它的碳排放是影响环境的主要来源,因此说“低碳建筑”是当前“绿色建筑”理念的前沿体现。低碳建筑对建筑采暖、制冷、通风、照明、给排水等提出了更高的节能减排要求,其主要技术是外墙节能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屋顶节能技术、建筑材料技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加强对低碳建筑技术的研究开发,为发展低碳建筑提供技术支撑,应该成为建筑类高校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建筑类高校必须在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主动承担起技术指导的重任,在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用发展低碳经济的视角,为建筑企业技术革新、管理创新提供支持和指导。
摘要:高校的场所精神受到校园历史文化、校园地域环境、空间的开放交流、多元共生多个方面的影响。我们从教学建筑改造的具体界面与空间的大框架分析场所精神的塑造,从表象到深层的递进分析,来阐述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场所精神塑造。
关键词:场所精神;界面表层;空间深层
Abstract: the place spirit by university campus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campus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space, open communications, multiple symbiosis more aspects of the influence. Our teaching reform of the building from specific interface with the space large frame analysis place spirit of the mold, the progression from appearance to deep analysi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shaping the place spirit.
Keywords: place spirit; Interface surface; Deep space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高校校园场所精神
校园不仅可以满足师生需要的物质产品,还可以满足师生需要的精神产品,无论是校园中的建筑,还是各种园林景观,都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美学个性。校园按照美学规律造型,积淀了审美感受,物化了精神体验。高校场所精神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形成的,而是需要特定的群体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通过共同的生活学习来确定的。良好的、赋予场所精神的校园环境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丰富,无论是中国的书院建筑布局传统,还是欧美大学红砖合院建筑传统,都是人和时空互动的历史产物,民主开放的文化精神和场所记忆是校园永远的瑰宝。
二、界面表层更新中场所精神的传达
一、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对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
随着绿色建筑发展带来的产业升级,对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几乎是全方位的。包括为政府决策咨询的人才;制定国家、行业、地方的各种绿色建筑政策、标准、规范的人才;通过绿色建筑模拟分析、建筑节能设计研究,开展建筑能耗检测、建筑能效评价,为各项建设提供设计咨询服务的人才;了解绿色建筑技术原理、政策要求、绿色营销和相应绿色产品研发的人才;协调建设机构和其他机构进行绿色项目开发和内部机制调整的人才;针对政府与市场的需求,在设计院等机构从事绿色建筑政策、技术、设计等方面研究的人才;了解本行业技术最新发展与国家最新绿色导向,在金融投资服务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才;根据中国国情和特点,在科学研究院所研究适宜的新技术或产品,为建材、设备厂商研发新产品的人才;为物业公司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或在物业公司从事绿色物业管理工作,真正实现小区和公建等后期绿色运营的人才等。这就需要全社会不仅重视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更要重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才能满足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我国绿色建筑人才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无论是从事技术研发的高科技人才,还是建筑行业一线工作的技能人才都存在着较大缺口,与绿色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存在巨大差距。近年来,政府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这就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产业已开始进入快车道,对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将更大。绿色建筑涉及的领域广阔,不仅涉及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而且还涉及政策、规划、设计、能源、水处理、施工、监理、结构、材料、暖通、设备、运营管理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和融汇。目前本领域内虽然拥有了较强的专业队伍,从业人员具有专精的建筑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可能因为观念、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对新能源的发展、绿色建筑的发展了解甚少,缺乏良好的建筑节能工程观、系统的绿色建筑工程科学知识和工程实践方法。例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因为缺乏具备“绿色”意识的建筑管理人才,没有相应的操作经验和节能的施工工艺,导致施工质量不能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还有在绿色建筑的评估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绿色检测人才,没有科学的检测方法,加之对检测装备使用的不够熟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再者,对于已经建设好的绿色建筑,由于缺乏具备相关知识、技能的运营、管理与维护的人才,使得一些已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不能真正实现绿色和节能,不能满足绿色建筑运营标识的要求。现有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技术、综合素质、经验积累等还无法满足建筑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已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重大障碍。
三、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使命和优势
加强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提升绿色建筑人才的职业素质、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已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从事绿色建筑的人员多由传统建筑从业人员转型而来,对绿色建筑相关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参加一些行业协会组织的关于绿色建筑内容的短期培训、项目实践和自学的方式展开,由于培训时间短,往往只能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强化和突击学习,造成绿色建筑知识的学习缺乏前瞻性,知识体系不够完整,甚至出现了部分拥有绿色建筑标识资格的评审专家对绿色建筑一些理念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的现象。部分绿色建筑的从业人员对绿色建筑的认识还停留在只是节能建筑或只需要墙体保温隔热的层面。因此,依靠学校、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加速绿色人才的培养来应对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设置相关专业和开设相应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是缓解绿色建筑人才不足、优化绿色建筑人才队伍的重要选择。随着绿色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新建建筑绿色化和已有建筑节能改造与更新换代的任务更趋繁重,需要大批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方面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具有绿色建筑理念和绿色建筑技术的行业人才,对优化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的再生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最终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氛围均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四、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做法和思考
1.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绿色人才
高职院校建筑过程实训教学系统是通过跟踪一个典型实际工程,以多种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整合、编辑和存储,最终形成一个涵盖建筑专业所有施工全过程信息的多媒体网络平台,实现系统化与规范化管理以及资源共享。其建设思路以建筑专业的职业能力培训需求为导向,根据建筑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特点,在职业标准基础上,基于实际工程场景,建立建筑专业培养职业能力所需的一切资源,应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一个建筑项目全过程的了解,达到与实际工程的零接触。 一、高职院校建筑过程实训教学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职业活动和社会行为方面所表现出的实际能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标准。这种对职业能力指标的强调,与当代经济、社会与教育背景有直接的关系。《东方时空》一项题为《2006大学生就业力调查》结果显示:面试时用人单位最看中应聘者如下几方面的能力:实践能力(26%)、专业知识(24%)、谈吐表达(22%)、个性特征(16%)、形象气质(2%);从调查数据看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就业关键,如何使我们的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技术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这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索和实践的问题。通过对高职建筑类专业毕业生跟踪反馈的信息分析,学生普遍认为已掌握基本知识,如建筑构造、施工技术知识等,同时掌握了单项技能,如识图、测量等,但到了实际施工现场,还是无从下手,这主要是学生对于一个整体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需的综合能力不足,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岗位能力,在学校内实现与岗位零距离接触呢?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校企合作,学生到施工现场实习完成技能培养;二是建立模拟性、虚拟性实践训练系统,在学校完成技能培养。从多年实践和目前现状来看,通过学生到企业实习完成技能培养任务效果不佳。因为目前国家对企业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企业积极性不高,再就是一个建筑项目周期长,学生不能全部跟踪,学校经费有限,不能满足学生长期顶岗需求,因此开发高职院校建筑过程实践教学系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 二、高职院校建筑过程实训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法为了使系统达到教学所需的效果,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发挥最大的应用效应,本系统的开发采用如下。 (一)教学内容设计依据建筑专业学生主要核心能力开发以下模块: 1.基础模块:根据基础图纸,按照基础施工顺序搜集挖土方、基础工程的测量放线、施工方法、质量检测的文字及图片资料等 2.结构模块:按照结构施工顺序搜集相关纸质文档,每一个结构图片、测量放线、施工方法、质量检测录像、资料等。 3.装饰装修模块:装饰装修施工工艺录像、效果图片、施工、监理签字的纸质资料复印件、电子版等。 (二)素材的准备与制作 素材准备包括三个方面即主要文字内容的编撰、图片的拍摄选取和收集以及动画的制作。建筑结构类型有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根据建筑趋势,选取框架结构作为开发设计工程,跟踪整个建筑过程,利用相机、曼富图303Sph高精度专业云台等设备进行高精度数据采集,形成各个模块的图纸、施工工艺录像、效果图片、施工、监理签字的纸质资料复印件、电子版等素材。 (三)编辑整合 采集的图片、录像、声音等素材运用Photoshop、Flash等专业图形处理软件进行处理,使素材更生动、形象,用Authorware、C++等多种编程技术把三维全景、文字语音资料、图片等进行整合,使其具有自动导航功能。但使用素材进行课件编辑时,首先要考虑素材的实用性、代表性。其次,课件编辑时要注意不是简单的素材拼接,而是要根据建筑过程顺序及培养技能要求,把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影像等素材以恰当的显示方式进行有机的组合,而且可利用编著工具本身的功能来绘制、加插有关的要素,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突出功能教学系统。这样编制出来的实训教学系统针对性更强,内容更新容易,实用价值更大,并且可以随时根据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特点,对内容进行修改、补充或删除,也更有利于不同建筑专业教学。 三、高职院校建筑过程实训教学系统特色 (一)选取典型实际工程,搜集、制作形成实际工程全过程的素材库;所采用实物图片、视频均为自行采集、分类、拍摄所得,并制作了一些施工过程的动画演示。 (二)打破教学时空的障碍,为培养建筑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开辟了新途径,解决职业院校到企业实习困难和实习效果不佳的问题。 (三)该系统开发内容是从建设项目开发一直到竣工整个全过程,符合建筑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需要和企业员工技能培训的需要。 (四)本课件交互性好,操作简单,界面美观,内容丰富,科学准确,内容包括整个建筑的施工全过程。 四、高职院校建筑过程实训教学系统的应用效果 (一)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增强教学效果 它使得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表达或难以观察的现象可以清晰、直观、生动地表达出来,使人的认知过程接近自然,增加了教育的魅力,使学习者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基础模块——基础识图的教学中,学生看到的是平面的图纸,具体采用的挖土的机械、工作过程、效果等内容,大部分的学生很难想象,而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则可分层呈现:学生先看图纸,演示基础的构造效果图,最后演示整个基础的施工过程,把抽象的图纸形象化,帮助学生从理论顺利地过渡到实际施工现场,使教学效果更加有效。 (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p#分页标题#e#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集中、统一的基本模式,老师讲解又以静态分析为主要手段,学生的能动性和个性发挥不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比如结构模块采用了结构图片、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注录像视频等多种与学科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学工具,增强了学生视觉与听觉等感官的刺激。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正是由于多媒体教学系统是融听、说、看等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逼真形象的表现效果,提高了主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在多媒体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 本实训教学系统刚开始使用,有了一定的效果,但还需完善和提高,今后制作更多的视频和实物图片,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符合教学规律的动画,充实现有的教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