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绩效考核体系对高校后勤企业的重要意义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基础的一个环节,绩效考核是考评主体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对照绩效标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岗位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大量研究表明,绩效考核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后,已经不是单纯地服务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在确保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也逐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校后勤是一个集服务、管理、经营为一体的特殊企业,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后勤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化改革。改革后的后勤部门具有高校教育特殊的公益性即满足高校对后勤服务零利润的任务,又有企业的特性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求。因此,在研究教学规律、研制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项目的同时,还要借助一系列如全员聘任制、激励薪酬制、绩效考核制等内部管理手段,培养员工树立牢固服务意识,促进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从而巩固校内市场,拓展校外市场,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效齐飞。进行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就是近年来高校后勤坚持为师生教学、科研、生活服务宗旨,依据教育规律进行内部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是从高校后勤服务和经营目标出发对员工工作进行考评并将结果和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目标结合的一种规范化管理的手段。
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客观评定员工的能力、行为、工作状况和适应性,能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有组织的、实事求是的业绩、素质评价,达到培养、开发和利用员工能力的目的,同时还将员工的个人工作表现状况和企业的长短期战略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较真实地反映企业内部各环节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企业是否有不断成长的可能等,通过有针对性的绩效改进,达到提升部门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后勤企业运用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困惑
经调查,浙江杭州部分高校后勤企业在运用绩效考核管理时,有这样的现象:考核部门整体业绩的多,考核公司中层干部的多,对基层员工采取如年末一次评比的多,考核的结果只和检查员工工作完成情况,和薪酬绩效结合的多,将考核结果和员工发展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的相对要少。考核指标的制定基本上由管理人员决定,员工的意见想法很少体现。考核方面的培训较少,对考核管理制度的完善进行的不及时,考核的总体作用一般。
部分后勤企业在运用和推进绩效考核时,还存在着各种困惑,如员工们对考核充满焦虑和疑惑,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弱点被暴露,也有部分员工认为这是做官面文章,搞文字游戏的,在考评过程中管理者的偏见就足以葬送他们日常良好的表现。一部分后勤管理者认为绩效考核费事费力,考核标准难以制定,获取的考核结果不能真实反映现状,很难运用到实际的人力资源开发、薪酬管理中,或者是管理者还存在着人情上的心理障碍,不愿去触击员工切身利益这个非常敏感的雷区,不愿扮黑脸,不愿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因此,经过轰轰烈烈地绩效考核后,其结果普遍只是象征性地运用在年终小额度的金钱奖励或处罚上,管理者们不能或不愿系统地将考核结果用于被考核者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提升等方面。
诚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绩效考核是一项最难实施、最容易发生偏差的管理手段。因为该体系在高校后勤企业管理手段中还属初级阶段,没有很多可借鉴的实践经验,缺乏科学的实施导向和技术,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考核主体对考核工作态度不够认真、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标准不现实、考核周期不合理、考核过程形式化等现象,导致无法从中提取有效的绩效信息,自然就无法有效地运用考核结果进行奖惩管理、人员晋升管理、培训与开发、个人绩效提升等其他职能,无法对企业长短期发展目标提出建议和改进方向。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来,全国各地各类高校顺应自身发展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采取了多种多样的社会化改革方式,其中有成有败,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也有很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尤其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面对新的不断发展的形势,面对各高校进一步发展以及高校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服务的新要求,原先已经过十年探索并趋于成熟的发展模式再次遇到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找出并解决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遇到的瓶颈,探索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举措,重塑高校后勤新形象,才能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既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又适应高校进一步发展要求的后勤保障体系,将高校后勤经营、服务、管理等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一、制约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的瓶颈
(一)主体因素
主体问题在这里主要是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过程及其结果。主体作用良好则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良好,否则反之。目前高校后勤工作的主体由后勤管理人员、后勤经营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三部分构成。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多年的探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主体的基本情况稳定,但是不足和所面临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1、后勤管理人员
这里所说的后勤管理人员是特指高校学校层面的从事大后勤管理工作的干部,他们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肩负着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科研、保障后勤体系顺畅运行、保障后勤实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的使命,后勤管理人员的责任不可谓不大,任务不可谓不重。然而,多年来,由于思维习惯和管理惯性使然,不少高校对此重要和关键部门的后勤管理干部的定位一直存在偏差,同样是服务和服从于整个高校发展的大局,为高校发展贡献心力,但是广大后勤管理干部的地位却始终处于边缘地带,使得许多后勤管理人员荣誉感和成就感缺乏,致使不得不时常考虑个人出路和前途问题,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有些高校将后勤部门作为干部分流的承接单位,使得后勤管理人员基本是按经验和习惯来从事后勤管理工作,往往没有经营管理知识,业务水平不高;部分外聘管理干部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较低,加上待遇上与学校在编管理干部又有较大差异,稳定性和积极性较差;在很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又将后勤管理部门条块划分太多,缺少整体的规划和统筹,加上一些后勤管理干部本位主义的影响,人为造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壁垒和障碍。
2、后勤经营人员
后勤经营人员指在高校后勤各个实体从事具体经营管理的干部。和高校后勤管理人员一样,有较多的高校后勤经营人员也来自学校机关干部分流,存在年龄老化、专业水平低下、开拓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意识较差等缺点,使得很多后勤实体的经营管理远远滞后于社会企业的水平。而且由于大多数高校将后勤经营实体剥离(或相对剥离)学校,实体实行独立成本核算,自负盈亏,后勤经营人员的经营压力很大,往往有重经营轻服务的现象和思想,容易把后勤工作的经济效益看得过重而轻视或忽视社会效益,容易导致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产生不好的后勤服务形象。同时,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后勤经营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奉献精神欠缺,也严重影响了的高校后勤整体形象和战斗力。
2017年,办公室围绕集团工作要点和年度定性工作目标,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办好事务工作
1.文宣工作。起草重要会议讲稿、经验交流材料、日常各类文稿,做好会议记录,完成集团官网、官方微信号的编审工作。截至目前,共发送总经理办公会议纪要20份、党委会议纪要9份、专题会议纪要6份,下发抄告单60份;编送《集团工作简报》9期;编审集团网新闻信息259条;编审推送官方微信各类信息130余条;向中国高校后勤信息网、省教育后勤信息网、省教育工会网站、学校官网等平台信息近200条。
2.协调工作。协助做好“校庆节”暨优质服务系列活动、“暑期中层干部会议”“双代会”等工作方案;协同做好工会、离退休工作,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牵头做好党务公开、司务公开、信息公开,保密等工作;协助落实集团领导外出考察交流活动30余次,安排集团领导接待日35次;做好省教育后勤协会行专会协调工作。
3.接待工作。接待上级领导、专家和省内外兄弟院校以及商务来访29批次180余人。
4.督办工作。执行集团定性工作目标考核;督促各中心(公司)、部门每月报送工作简报;实行收发文、领导批文OA运转,通过OA进行工作督办;根据《后勤集团下属公司及二级单位班子会议议事规则》及时督办落实相关事宜。
5.机要工作。截至目前,通过OA、纸质形式登记、处理来文800余份;收、转校发等上级来文683份;处理中心(公司)、部门请示报告文件223份。
二、加强业务学习
摘 要:在高校后勤财务信息化的建设中,无论是硬件平台的构建,还是软件平台的开发都面临很大的挑战。要建设集后勤财务信息加工和财务成本控制于一体的管理系统是高校后勤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关键词:高校后勤 财务管理模式 信息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094-02
评价一个财务信息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这个系统是否完成预期的建设目标,是否给高校的后勤财务管理带来效率和水平的真正提高。在财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可充分利用高校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化设备,进一步拓展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向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与信息化校园于一体的“一体化”管理方向迈进。因此,高校后勤财务信息化平台应以账务核算、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等模块建设为核心,结合校园一卡通系统,整合形成校园后勤管理的一整套业务流程。
一、后勤财务信息化的需求与系统管理目标的设计
(一)后勤财务信息化的需求分析
从高校后勤管理的实际出发,针对高校具体的财务管理状况和管理目标进行调研,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后勤财务信息化需求分析和评价。对于要达到的既定目标,既要用发展的眼光又不能脱离现实条件,尽可能细化、量化好系统需求方案制定前的组织调研工作。
摘 要 后勤社会化改革促使高校后勤会计管理步入企业式规范轨道,反过来促进了后勤实体的业务发展。但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出现的停滞和反复,却导致了会计管理的困境。浙江大学始终坚持企业式规范化模式,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后勤会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社会化 会计 浙大模式
伴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我国高校后勤会计管理吸收了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财务会计改革的成果,摒弃了早先带有计划经济痕迹的核算体系和管理办法,普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加强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强化了成本管理,实现了向管理要效益,追求经济效果的可喜进步;促进了高校后勤管理观念的转变和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的创新,实现了后勤管理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全国范围后勤社会化进程受阻,出现了向“总务处”时代的回归潮,不少高校曾花大力气建立起的社会化后勤机制遭遇解体,其会计管理也向事业非营利模式的倒退,且具有普遍性,与之前未能有效解决的系列问题叠加,形成了会计管理的洼地。
一、当前高校后勤会计管理的主要问题
1.后勤会计管理存在制度,水平提升缺乏体制性动力。(1)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税收制度没有提供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对后勤注册实体的税收减免,缺乏长效机制和足够的耐心。临时性的减免导致了对未来税收优惠和支持政策的犹疑进而产生政策预期的心理恐慌。
(2)资产管理现状上,形成了巨大的“小金库”。十余年来的社会化运行结果,后勤实体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自有产权资产,以非注册实体为大,并且以“小金库”状态存在。原因在于高等教育事业体制和后勤剥离初衷使得非注册后勤实体会计信息在高校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报告中被边缘化,导致了该部分资产管理的真空状态。
(3)后勤和高校之间产权关系不清,完全社会化难以克服法律和制度障碍。现有后勤实体按照社会化要求注册成为独立法人,面临着房产和其他固定资产与学校难以分割、产权清晰难以实现。法人实体基本以局部业务注册登记,在经营上和后勤整体业务混同难以区分。
(4)社会化实践中存在甲乙方关系难以理清的情况:(1)费用支付标准校际间差异迥然,后勤事实上承担着高校建设的历史包袱。(2)甲乙方之间身份不对等,沟通协调成本大。(3)公共财政框架下经费划拨和支付存在困难。(4)甲乙方人事制度改革不同步,导致乙方没有真正的用人自。后勤成为高校人才引进的家属安置所和分流地。(5)高校对后勤改革的效果和绩效评价,存在多重标准,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诉求和社会化运作的经济效益诉求之间取舍艰难。
关于全县中小学校食堂的调查报告
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成败。而学生食堂又是学校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师生的身体健康。为了办好让“师生放心”、“家长满意”的食堂, 5月9日至24日,县学校后勤管理办公室组织专班在全县107所寄宿制学校中抽取51所学校食堂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全县中小学学生食堂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实地调查、问卷调查
三、调查内容
(一)学生食堂基础设施情况
1、标准化的项目食堂34个,占67%;正建、待建项目食堂7个,占14%;不符合标准的老食堂10个,占19%。
2、配套餐桌椅的食堂19个,占37%。
伴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我国高校后勤会计管理吸收了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财务会计改革的成果,摒弃了早先带有计划经济痕迹的核算体系和管理办法,普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加强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强化了成本管理,实现了向管理要效益,追求经济效果的可喜进步;促进了高校后勤管理观念的转变和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的创新,实现了后勤管理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全国范围后勤社会化进程受阻,出现了向“总务处”时代的回归潮,不少高校曾花大力气建立起的社会化后勤机制遭遇解体,其会计管理也向事业非营利模式的倒退,且具有普遍性,与之前未能有效解决的系列问题叠加,形成了会计管理的洼地。
一、当前高校后勤会计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后勤会计管理存在制度,水平提升缺乏体制性动力
1.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税收制度没有提供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对后勤注册实体的税收减免,缺乏长效机制和足够的耐心。临时性的减免导致了对未来税收优惠和支持政策的犹疑进而产生政策预期的心理恐慌。
2.资产管理现状上,弥合罅隙形成了巨大的“小金库”。十余年来的社会化运行结果,后勤实体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自有产权资产,以非注册实体为大,并且以“小金库”状态存在。原因在于高等教育事业体制和后勤剥离初衷使得非注册后勤实体会计信息在高校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报告中被边缘化,导致了该部分资产管理的真空状态。
3.后勤和高校之间产权关系不清,完全社会化难以克服法律和制度障碍。现有后勤实体按照社会化要求注册成为独立法人,面临着房产和其他固定资产与学校难以分割、产权清晰难以实现。法人实体基本以局部业务注册登记,在经营上和后勤整体业务混同难以区分。
4.社会化实践中存在甲乙方关系难以理清的情况:1)费用支付标准校际间差异迥然,后勤事实上承担着高校建设的历史包袱。2)甲乙方之间身份不对等,沟通协调成本大。3)公共财政框架下经费划拨和支付存在困难。4)甲乙方人事制度改革不同步,导致乙方没有真正的用人自。后勤成为高校人才引进的家属安置所和分流地。5)高校对后勤改革的效果和绩效评价,存在多重标准,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诉求和社会化运作的经济效益诉求之间取舍艰难。
(二)后勤会计管理制度选择的随意性,导致了管理混乱
论文关键词:社会化 会计 浙大模式
论文摘要:后勤社会化改革促使高校后勤会计管理步入企业式规范轨道,反过来促进了后勤实体的业务发展。但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出现的停滞和反复,却导致了会计管理的困境。浙江大学始终坚持企业式规范化模式,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后勤会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我国高校后勤会计管理吸收了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财务会计改革的成果,摒弃了早先带有计划经济痕迹的核算体系和管理办法,普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加强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强化了成本管理,实现了向管理要效益,追求经济效果的可喜进步;促进了高校后勤管理观念的转变和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的创新,实现了后勤管理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全国范围后勤社会化进程受阻,出现了向“总务处”时代的回归潮,不少高校曾花大力气建立起的社会化后勤机制遭遇解体,其会计管理也向事业非营利模式的倒退,且具有普遍性,与之前未能有效解决的系列问题叠加,形成了会计管理的洼地。
一、当前高校后勤会计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后勤会计管理存在制度,水平提升缺乏体制性动力
1.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税收制度没有提供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对后勤注册实体的税收减免,缺乏长效机制和足够的耐心。临时性的减免导致了对未来税收优惠和支持政策的犹疑进而产生政策预期的心理恐慌。
2.资产管理现状上,弥合罅隙形成了巨大的“小金库”。十余年来的社会化运行结果,后勤实体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自有产权资产,以非注册实体为大,并且以“小金库”状态存在。原因在于高等教育事业体制和后勤剥离初衷使得非注册后勤实体会计信息在高校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报告中被边缘化,导致了该部分资产管理的真空状态。
3.后勤和高校之间产权关系不清,完全社会化难以克服法律和制度障碍。现有后勤实体按照社会化要求注册成为独立法人,面临着房产和其他固定资产与学校难以分割、产权清晰难以实现。法人实体基本以局部业务注册登记,在经营上和后勤整体业务混同难以区分。
论文关键词:社会化 会计 浙大模式
论文摘要:后勤社会化改革促使高校后勤会计管理步入企业式规范轨道,反过来促进了后勤实体的业务发展。但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出现的停滞和反复,却导致了会计管理的困境。浙江大学始终坚持企业式规范化模式,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后勤会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我国高校后勤会计管理吸收了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财务会计改革的成果,摒弃了早先带有计划经济痕迹的核算体系和管理办法,普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加强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强化了成本管理,实现了向管理要效益,追求经济效果的可喜进步;促进了高校后勤管理观念的转变和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的创新,实现了后勤管理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全国范围后勤社会化进程受阻,出现了向“总务处”时代的回归潮,不少高校曾花大力气建立起的社会化后勤机制遭遇解体,其会计管理也向事业非营利模式的倒退,且具有普遍性,与之前未能有效解决的系列问题叠加,形成了会计管理的洼地。
一、当前高校后勤会计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后勤会计管理存在制度,水平提升缺乏体制性动力
1.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税收制度没有提供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对后勤注册实体的税收减免,缺乏长效机制和足够的耐心。临时性的减免导致了对未来税收优惠和支持政策的犹疑进而产生政策预期的心理恐慌。
2.资产管理现状上,弥合罅隙形成了巨大的“小金库”。十余年来的社会化运行结果,后勤实体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自有产权资产,以非注册实体为大,并且以“小金库”状态存在。原因在于高等教育事业体制和后勤剥离初衷使得非注册后勤实体会计信息在高校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报告中被边缘化,导致了该部分资产管理的真空状态。
3.后勤和高校之间产权关系不清,完全社会化难以克服法律和制度障碍。现有后勤实体按照社会化要求注册成为独立法人,面临着房产和其他固定资产与学校难以分割、产权清晰难以实现。法人实体基本以局部业务注册登记,在经营上和后勤整体业务混同难以区分。
根据《*大学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结合后勤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计划。
一、成立后勤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
*
二、需要调研解决的主要问题
根据后勤系统实际,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将从以下方面深入开展调研,查找和解决突出问题,取得实效。
1,配合学校推进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学校后勤保障工作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经营效益较过去都有了明显提高,融合了并校时的后勤人员、安置了学校改革过程中转岗人员、接纳学校引进人才过程中需特别安排的人员,化解了用工成本上升和物价上涨带来的不利因素,为师生提供医护服务,为学校、学院和部门提供场馆服务,为学校快速发展和新校区建设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奉献。但随着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后勤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科研,服务于人才培养,管理上水平、创特色。现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需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学校在2009年党政工作要点中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中都有了明确的要求,后勤系统将做好专题调研和相关配合工作。通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进一步调整与完善,使后勤工作管理体制更科学,运行机制更灵活、保障更有力。
2,围绕后勤管理数字化、基础建设精细化,不断提高后勤管理效率与效益。当前,重点是优化水电指标化管理体系,修订水电管理办法,做好“雨水回用”节水工程,全面升级校园路灯智能管理系统,继续完善“3D江大”建设项目,将绿化工程、维修工程、基建工程容入“3D江大”,推进校园绿化的二次规划与实施,完善校园美化效果。在后勤管理与基础建设中注重数字化与精细化,不断提高管理的科技含量。
3,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高校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后勤部门要为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提供服务。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的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的需求是后勤工作必需思考和面对的。今年,重点推进周转房三期建设,青山一村水表出户,教职工住房货币化分配准备等工作,在南区为师生提供夜宵服务,延长食堂值班时间,在学生宿舍楼试行开水供应进楼工作,推行应急维修“首接制和一站式”服务,开通校园交通车定时定点服务,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医护服务和健康指导。尽心尽力为师生办实事,做好事,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研究、学习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