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法制教育

高校法制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法制教育问题思索

1高职院校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基本治国方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通过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法制观念和法律修养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法制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肩负着提升学生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的责任[1]。高职院校加强法制教育,对创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1.1高职院校加强法制教育是提升全民法治观念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办学规模大、在校生人数众多,加强法制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培养出具有权利意识、法制意识的公民,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实现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

1.2高职院校加强法制教育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培养懂专业、会技术的专门人才,而是要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迫切需要加强法制教育提升法律素养。

1.3高职院校加强法制教育是预防违法犯罪、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高校学生犯罪案件屡屡发生,其中不乏重大刑事案件。犯罪率逐步上升的趋势使得对包括高职学生在内的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的要求迫在眉睫。

2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现状及薄弱环节

2.1部分高职院校对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即使重视,也对法制教育目标的认识存在偏差在现行的高校教育体制中,法制教育是作为思想道德教育一部分而存在的,自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地位,法制教育的内容比较单薄,不成体系,课程设置学时不足。有限的课程安排,忽视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的理解不充分,不能用于指导日常行为,依法办事、依法维权、遵纪守法的观念不深刻,甚至出现学生误入歧途的现象。

2.2部分高职院校负责教授法制教育的教师不能满足学生对法制教育的要求,师资力量不足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负责法制教育的教师本身并不是法律科班出身,缺乏系统的法学知识和法律专业素质,理论功底不够深厚,对法律的了解尚嫌不足,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

全文阅读

国外高校法制教育启发

美国高校法制教育的基本范畴及其评价

在美国高校法制教育中,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其一是专业性的法学教育,注重培养法律人才;其二是公民体系中的法制素养教育,培养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对于专业性教育,是由美国法学院协会和美国律师协会共同管理的,在资格认证上主要由美国律师协会负责,是大学生获得律师资格从业证书的主要渠道,类似于我国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而法制素养教育则主要倾向于整体在读大学生的法制素质教育,是以国家公民标准作为依据的法制理念与思想教育,这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渠道。美国高校法制教育的原则主要是以公民教育的原则为指导设定的,主要包括平等性原则、公共性原则以及多元性原则三种。平等性原则是指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必须要体现出公民对民主的诉求这一目标,要告知每一位在校学生法治在国家民主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即要在高校法制教育中体现出民主性,教师在面对每一位学生时,都应该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的态度。法制教育的平等性主要包括公民接受法制教育的机会是均等的、享受教育的权利是均等的。在美国高校中所面对的是来自不同民族、国家的学生,在美国的任何一位教师都必须友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他的种族、肤色、性别,都有机会接受美国法制教育,并成为合格的美国公民的权利。所谓公共性就是指在美国高校所开展的法制教育都必须以向公众提供福利为导向,美国法制教育不与任何政党相关,具有国民性,而非政党性,且与宗教相分离,在美国高校法制教育中不宣传任何诋毁或者倾向有利于某一党派的言论与观点。所谓多元性是指在美国高校法制教育中,法制教育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凡是与美国公民息息相关的法律几乎都会在高校中独立授课,这是与中国宏观型授课模式的区别所在,即从美国小学开始一直到高等教育阶段,学校为学生提供选修自己所感兴趣的法制课程,进行专门授课。

就美国大学阶段法制教育的内容来看,主要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侧重于讲解法律制度的形成以及演变,要求大学生了解法律制度产生发展过程,制度的作用和制度如何影响人们日常生活,要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大学生从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同时,美国高校教育的内容涵盖了公民生活的诸多方面,如就业、求学、家庭、经济生活以及国家安全等。最为引人注意的就是美国法学院开设的最为普遍的一门课程“街道法”。之所以称之为“街道法”,是因为这门课程所涉及的法律知识渗透到生活的每个领域,其普通和实用程度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深受大学生喜欢和学习。街道法主要是针对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开展的教育,其中的内容包括了美国的立法和司法系统介绍、律师与纠纷处理专题、美国公民侵权行为与公共政策专题、房屋合同、信用、债务等专题,即通过专题的方式向学生横向地展开美国的法律,并在每一个专题后设置2-3个案例,便于学生加强记忆。美国乔治敦大学街道法负责人爱德华•欧•布雷恩先生回忆道:“我们将教学领域拓展到教授学生们解决冲突矛盾的技巧、提高青少年父母教育子女的能力、建立警官和社会成员的关系、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等,能够很好地提高教育的有效性。”[2]可见,美国的法制教育已经深入生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其教学内容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客观来看,美国高校法制教育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其法制教育内容也不尽相同。尽管美国高校法制教育当中的具体内容也有其一致性,但是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法制教育的不稳定性。

首先,美国高校法制教育方法多样化。教育者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课程的目标,灵活地安排自己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美国高校法制教育中,反对灌输式教学,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平等,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法制教育方法运用上则以过程为导向,当前在美国各州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大相径庭,但也有各种特色,例如理论基础建构模式、价值澄清模式、体谅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价值分析模式、社会行动模式等,这些模式的运用在美国高校法制教育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美国高校通过开展“走向法庭”现场实践训练,让大学生旁听法院审判,根据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实地案例分析与探讨,来判定法官给予罪犯定罪是否合理。另外,除课堂教学之外,安排组织大学生到当地警察局、律师事务所等相关机关亲自实习体验。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了美国大学生法律意识和守法习惯,提高了知法护法用法的能力。其次,教育途径多元化。美国高校十分重视整合法制教育的各种途径。具体表现在:一是法制教育渗透于多学科。除了专门的法制类课程之外,还分散于其他课程教学当中,如政治课、职业道德课、历史课、人文课等。二是发挥隐性教育功能。美国高校把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求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环境相一致。比如在美国高校的学生俱乐部活动、社团活动、节日庆典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服务等不同程度渗透着法制教育,传递美国的法律价值观。三是发挥“三位一体”的重要作用。学校与社区、家庭、宗教组织等各种组织建立了制度化的联系,在平时的生活中进一步学习和践行法律,养成良好的法律品格和行为习惯。法制教育不同于其他方面的教育,是因为法律法规是既定的,是不随着人的主观性而改变的。尽管美国高校法制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仍然具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注重实践,却缺乏必要的正确引导,可能导致大学生形成错误的权利义务观。

美国高校法制教育最关键的是师资保障,其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聘用优秀的人才和来自社会优秀的律师,这在美国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师资来源。美国大学的法制课程教师都必须具备LLM(MasterofLaw)法学硕士以上学位以及部分JD(DoctorofJurisprudence,)法学博士。二是给优秀的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教学条件。三是在课程传授上采用“选教制”,所谓选教制就是指同一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是由不同的教师完成的,这样的教师配置方式一方面能够时常让学生感觉到课程的新鲜感,另外一方面是形成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竞争,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有利于挖掘教师的创造性。

美国高校法制教育对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借鉴意义#p#分页标题#e#

美国高校法制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公民教育”,从法律关系到法律责任的逻辑联系出发,侧重于对大学生进行权利义务观的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公民责任的合格公民,让大学生树立资本主义的权利义务观,其意义在于“用与法律、法律程序、法律系统及它们赖以为基础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装备非法律专业人员的教育”。我国高校法制教育从根本上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于培育大学生法制观以及普及法律基本知识。因此,“培养学生具有在一个以法治为基础的多元民主社会中有效地发挥作用所必需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直至法律行为。”[3]美国高校法制教育中有很多创新性的内容,诸如街道法教育、美国总统制教育等等,而我国当前高校法制教育则多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统一的教材,该教材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出发,传授我国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内容,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习,而在大二、大三和大四阶段却不再或很少涉及。其次在该教材中涉及了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多种法律,以及部分国际性法律知识要点。但是在一学期或者一年内学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所有法律知识不太现实,因此在我国高校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总是以粗线条、宏观式的教学模式出现在大学生学习课程中。

最后我国高校所使用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往往体现出很强的专业化色彩,与法律专业的学生所使用的初级教材几乎没有差异,往往被认为是法律专业的入门教材,美国高校法制教育虽然没有统一的教材,但是在内容上更倾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且分门别类,这一内容设置方式,对于充实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美国高校法制教育的方式介绍,我们不难发现,以“激发”为核心的灵活性教育模式比在我国高校法制教育中所使用的方式更加有效,在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方式中以课堂教学方式为主,缺少实践。一方面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学生人数较多,大规模的法律实践教育活动很难开展;另外一方面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在高校中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大范畴之中,因此也受到了传统思想政治灌输式教育方式的影响,教学的教诲性和知识灌输性较强,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考试中,目前多采用开卷考试,因此很多高校学生在法制教育课程中不会投入过多的精力与兴趣。因此,学习美国高校法制教育的多种教育方式的融合,有利于优化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方式,提高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全文阅读

高校学生法制教育论文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求,我国确定采用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通过各种途径以及形式管理国家事务,逐渐实现社会主义民族的制度化和法律化。但是人们并不会自动出现民主的法制思想,我国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我国公民自身法律意识比较单薄,我国在民主法治建设中只有大力开展法制教育才能实现法制教育工作。学校是依法行政的重要换届,想要最大程度维护学生和学校的权益,还需要充分了解法律,大学生是社会成员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群,这对法律方面的要求也较高,只有加强大学生法制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提供保障。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等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的进度,传统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方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当前社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法律修养,法制观念是人才的必要条件。大学生法制观念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求,高校大学生在毕业后融入到社会中,并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学生只有掌握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

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已经经过了好几个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中已经开始出现各种负面思想,这些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有很多的要求。20世纪末期我国把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高校法制教育的核心,到21世纪初期有大学生法制教育开始逐渐完善,但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国高校教育对法制教育不够重视,法制教育归属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法律技术的内容被严重压缩,虽然知识足够,但是地位明显降低,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另外思政教育工作并不是专业课,学生不够重视,很少主动关注新闻,教学缺乏连续性。法律基础课程课时较少,学生在学习中就比较困难,教学效果不是很好。高校法制教育存在内容编排不合理的情况,相对缺乏生动性,学生在学习中内容比较广泛,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学内容也是相对比较广泛,内容不够详细,主动学习的学生非常少。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教学手段单一化的情况,教学形式局限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缺乏行动导向能力,很多高校很好实用校园网等教育方式,不能向学生提供足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改革遵循的原则

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改革需要遵循目标与内容相一致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一致的原则、理论实践相结合等原则。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制观念相对而言比较缺乏法制教育理念,在教育中需要有意识的转变教育模式,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引导公民养成守法精神,探索更加适合我国发展的法制教育体系。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曾部分,在教学中需要全面提高法律意识,进一步明确行为的合法性,在提高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修正自己的行为,更深层次的理解法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法制教育中。我国虽然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但是社会中的各种思想,影响了学生的法制教育,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实践中,部分学校过分强调法律知识的普及,影响法制教育的实效。高校在法制教育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地身体力行,学会采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采用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改革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措施

针对以上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加强法制教育。

全文阅读

高校法制教育的意义

摘要:完善高校法制教育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程,对于实现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法制教育极其重要,不仅要从主动适应国际法制发展变化等外因因素影响来看高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也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等内在因素的影响来看其重要性,才能搞好法制教育,并提高其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法制教育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全面已发治国的理念认同程度的不断提升,法制意识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价值观,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科学和合理的管理。利用高质量的教育和良好的环境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核心任务,因此要坚持依法治校的基本理念,而要遵照这一理念,就必须完善高校法制教育长效机制。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学生必须被高校培养为复合型的人才,要具备高素质才能接受用人单位的考核。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素质具有不断提升中的地位,法律素质的欠缺,必将影响大学生的求职、就业、升学和其他方面的发展。因而,全面推进、彻底变革大学生法制模式,提升法制教育的地位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一、加强法制教育是新形势对大学生素质的新要求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必须要掌握良好的法律知识,具备必要的法律素质。高校学生的法律素质包含掌握法律条文的能力和使用法律的能力以及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几个方面。法律素质和其他素质一样都是需要经过教育和学习获得的。高校学生的法律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不断地教育和培训才能形成,还需要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和培养的形成和发展的教育。通过大学法制教育,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法律理论,树立法制观念,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从而成为具有专业技能和实用法律素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二、法制教育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

水平,建立符合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管理、服务体系现阶段,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已经日趋复杂,已经成为一项系统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从而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大学的根本是为了培养人才,学生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保障力量,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学是高校的工作重心,学生管理工作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核心保障力量。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发展,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需要一套规范健全的制度保障和科学高效的工作方法,必须要依法进行,要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和保护。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科学化的表现是法制教育,高校的思政教育要依法开展,要与学生的成长规律相适应,要符合教学规律的要求,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在手段上要符合现代化的要求,从而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三、法制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全文阅读

高校法制教育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法制观念

【论文摘要】在高等学校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健康思想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目前在校大学生中不懂法甚至违法的现象,暴露出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薄弱的问题。

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他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其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如何,将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我国社会的法制建设。特别是在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要提高对法制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搞好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一、高校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一)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任何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都需要社会调节机制来维持正常的秩序,道德和法律就是社会的两大调节机制,两者共同担负着调节社会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把某种价值体系、价值观念、行为和观念的准则灌输到人的意识中,使其形成相应的信息、品质和习惯,达到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监督的目的。法律代表了阶级的意志,是推行国家、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制手段。人们行使权力、履行义务,不仅要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还要遵守社会公认的道德观念。

道德和法律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社会规范:

首先,道德与法律联系密切,在调整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具有互补性。

全文阅读

高校法制教育浅探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培养其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已成为当今高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然而,大学生法治观念现状不容乐观,高校法制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应以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和法律意识为核心,努力完善高校的法制教育,进一步提高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法制教育;法律意识;和谐校园

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大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高校的法制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加强高校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高校法制教育是促进我国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各项事业的接班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否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直接关系到国家机关是否依法行政、秉公执法,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有一定职责的人是否忠于职守。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才能自觉地遵纪守法,自觉地运用法律法规调整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才能在社会的经济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是由高校承担的,因此必须重视与下力气搞好高校法治教育。

2.加强高校法制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它需要复合型素质的人才,其素质结构中不但要求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还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和健康的心理。在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社会生活的很多看法还不成熟,在学校学习期间,对他们加以理论化、系统化的法制观念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可以使他们在法律规范的影响和指导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学会从法的角度去认识社会和体验人生,并通过对我国宪法和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的了解,认识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践行法律规范,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使之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

3.加强高校法制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重大战略选择和重要战略目标。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作为社会组成的每一部分都需要和谐。高校是孕育新思想、新知识、新科技的重要园地,是社会创造的重要源泉,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高校就是构建和谐校园。没有高校的和谐,就难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可以说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按照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文明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和谐校园的几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作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校园,是组成和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内容,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和提升和谐校园的必要环境。

二、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高校法制教育问题研究

一、高校法制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传授法律知识,使大学生知法

法律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件之一,而法律素质的培养是始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律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应是通过教育、培养、灌输法律知识所形成的,而知法对于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甚至实现其自我权利的保护都会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过分强调专业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法律知识的传授,使得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甚是匮乏。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大学生犯罪率在我国目前呈上升趋势,智能化、网络化和团伙化的特征比较明显,这与不知法都存在一定的联系。高校法制教育的第一项基本工作就是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使大学生对法律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进而为信法、守法和用法提供前提条件。

(二)强化法治理念,使大学生信法

高校法制教育可分为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两方面的内容,知法可以通过法律制度的教育得以实现,而信法则只能建立在具备健全的法治理念的基础之上。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只有加强法治理念的教育才能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并进而形成对法律的信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1]当然,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应当是建立在正义和良知的基础之上,是一种理性的信仰。但当前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存在不稳定性、盲目性和功利性等缺失,从而在观念上都阻碍和制约着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形成。通过高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可以有效破除大学生思想观念上的各种阻碍因素,奠定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基础。

(三)培养法律思维,使大学生守法

“法不是只靠国家来加以维持的,没有使法成为法的作为法主体的个人的法秩序维持活动,这是不可能的……大凡市民社会的法秩序,没有作为法主体的个人的守法精神是不能维持的。”[2]可以看出,守法对于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守法不仅法律运行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因此,每一位公民都应自觉地守法,积极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大学生学生自然也不例外。而大学生要做到自觉守法,需要培养良好的法律思维,良好的法律思维有助于守法的实现。而高校法制教育的开展可以通过弘扬法治精神、宣传法治观念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使大学生能依据法律积极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

(四)践行法律行为,使大学生用法

全文阅读

民办高校法制教育论文

1民办高校法制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部分民办高校法制教育针对性不强,法制教育体系不健全,法制教育内容形式单一由于民办高校办学时间段短,对法制教育重视不够,尚未建立专门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法制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参差不齐。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兼任,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仅依靠自学掌握的一些理论知识和一些简单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就显得束手无策,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民办高校的法律基础课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形式,其内容简单,形式单调,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仅仅学习法制理论知识,没有结合高校典型案例分析,导致学生认为法律与自己无关,甚至离自己很遥远。

1.2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知识薄弱大部分学生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法制观念淡漠,一方面表现在部分学生对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另一方面表现在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打架、盗窃案件、恶性杀人伤害事件、、传销、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恶意跟帖、利用组织破坏法律的实施等时有发生。他们的思想和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当面对社会的种种现象时他们缺少理智的判断,往往容易冲动走极端,悔恨终生。

2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2.1做好高校法制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法制教育理论课作为一门极具专业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法制教育理论课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和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使命,有着其他专业课不能替代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高校法制教育理论课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效果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一些民办高校忽视了法制教育课的设置。做好高校学生法制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需要深入研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认真研究学生的思想问题,组织好教学,同时开设相应的选修课,形成与必修课配套的结构合理、内容互补的课程体系,以更好地增强法制教育课的时效性。制定合理的法制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进一步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

2.2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宣传工作在高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法制教育。高等教育应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意识,教会他们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由于部分高校的法制教育不扎实,未能深入人心,在学生中会产生一些违法行为,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2008年汶川地震,全国人民一方面都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中,另一方面都担心是否会再次发生地震或余震,政府和高校都在积极关注,想方设法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可是西安某高校学生张某不仅仅对地震灾区没有正确的认识,还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能在网上散布谣言,引发市民恐慌,影响学校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这种做法是自身行为的肆意放纵和社会责任感的严重丧失的表现,社会影响恶劣,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他也会因此而付出应有的代价。一些案例中的相关人员虽然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但作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也应进行深刻的反思,进一步认识高校加强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全校学生形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

2.3提高辅导员的法律素养,使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辅导员应注意自身法律素养的提高,任何管理岗位都应树立起法治的思维,因此,要学会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法律的相关知识。我校也为辅导员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例如,利用各大高校的特殊案例,为全体辅导员开展关于法治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的讲座,普及《治安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从而增强了全体辅导员的法律意识和整体防范能力。

2.4建立完善预警机制是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未雨绸缪,应当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才能把各种突发事件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我校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也是显著的。第一是制定了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保证及时、有序、高效地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做到统一领导、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处理。第二是学校制定了辅导员处理突发事件操作流程,以便更好地指导辅导员在遇到突发事件后怎么有效、及时处理问题。第三是学校经常组织辅导员参加突发事件模拟演练和培训,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第四是建立了安全隐患信息员制度,畅通信息报送渠道。第五是建立了突发事件报告制度,使学校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事态发展情况,以便作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第六是加强了辅导员对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力度,注重发现和处理各种影响稳定的因素。今后随着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建立的预警机制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更加有可操作性,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全文阅读

高校法制教育理念研究

高校法制教育的性质与目标研究

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性质。现阶段主要观点认为高校法制教育不是单纯的法律知识教育,而是全面的法律意识教育,属于德育范畴。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中,明确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列为四年制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必修课之一。但实践中对这个问题还有不同的看法,主要观点有:(1)高校法制教育有其独立性,不应从属于道德教育。[1]张晓敏认为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应当还高校非法学专业的法制教育之独立性地位。[2](2)法制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刘颖认为法制教育确定了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推动了公民教育的发展与实践,是公民教育行进过程中的重要环节。[3]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主要观点有:(1)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主要是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4](2)高校法制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知法、守法、护法的大学生,这是我国高校法制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培养的前提和关键。[5](3)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6](4)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终极价值目标应当是人的全面发展。[7](5)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并帮助其树立法律信仰。[8]还有论者认为高校法制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大学生的法治信仰。[9]高校法制教育的体系与内容研究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体系构建研究。代表性观点有:韩世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应当是兼容“意识”、“知识”和“行为”于一体的法律素质构建,其教育的真正发挥必须依赖一套健全完善的实现结合机制。[10]黄青燕认为应当建立法制教育的衔接机制,实现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相结合,课程教育与校园法制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11]高校法制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体现于“基础”课程之中。主要观点有:(1)高校法制教育内容要突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核心地位。黄文艺认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高校法制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应致力于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法律思维习惯,形成坚定的法律信仰,增强依法办事能力。[12](2)应当调整法制教育相关教学内容。沈蓉等认为增加有关经济法内容的教学应当是高校法制教育的客观要求,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新经济形势下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13](3)完善“基础”课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构建实用型的法制教育内容体系。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应当能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还要能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14]

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和原因研究

在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和原因的探讨方面,许多学者都通过相关的问卷调查进行研究。1.高校法制教育的不足。颜素珍等对南京地区的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15]郭先根认为,目前高校法制教育缺乏领导组织机构和合理规划,法制教育课程尚未作为一门必修课正式列入教学大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持续存在。[16]孙勉认为各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重视道德教育,而忽视法制教育,表现为重劝导轻约束、重自律轻他律、重扬善轻抑恶,其直接后果是“站得高、行得低,说得多、做得少,口气大、效果小”。[17]2.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缺失。一些研究者通过深入实地的调研,结合调研数据深刻剖析了当代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困境及其根源。如谢山河、黄章华主持的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18]张雪芹对转型期大学生法治信仰的调查。[19]王美君以武汉市非法律专业大学生作为抽样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分别从基本情况、法律认知、法律服从及运用、法律权利意识、法律心理以及法治教育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大学生在法律意识上的共性特点进行了总结。[20]王西阁认为受传统法文化的影响,法律工具主义思想很难内化为主体对法的动力,传统“无讼”思想也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意识中对法律的轻视。高校法制教育的不足,法制教育单一的途径和高校学生管理行政色彩过浓以及社会现实支持的欠缺都有碍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形成。[21]高校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研究高校法制教育的方法途径是学界研究最多的问题。具代表性的观点有:1.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观点在学界已形成共识。陈大文认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新理论为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22]余国政分析了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融合的客观基础,并从教育观念的变革、课程改革、教师素质结构的改善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先德教”和“后法教”分层的教育等四方面来实现两者的融合进行了探讨。[23]2.不断创新高校法制教育的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比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的开展。黄文艺认为除了法制教育中常用的案例教学法之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还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24]王康康、徐延平认为,应当利用主流传媒对大学生进法制教育;充分利用大学课堂,发挥课堂教学在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大学校园环境,将无声的熏陶与有声的教育相结合;走出校园,开辟第二课堂。[25]3.开展比较研究,借鉴国外法制教育的经验。李俊杰比较研究了中美两国法制教育,认为在理论上可以借鉴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实践上值得借鉴的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等经验。[26]车雷研究了英国的学校法制教育,认为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侧重于与公民身份密切相关的法律,强调公民意识的养成;法制教育能够有效利用社会法律资源,为学生提供富有意义的实践教学机会,极富启示作用。[27]4.紧跟中国法治进程,及时调整更新教材内容。“05”方案之后“,基础”课教材经过几次修订,对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有所完善,使理论更加联系实际,贴近学生。陈大文认为,“基础”课教学应当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内部关系,正确认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8]5.法制教育的方法途径应当体现人文精神。林国强认为,法治信仰的培育方式应当注重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29]蒲鸿志认为青少年法制教育面临人文精神缺失的困境,忽视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导致法制教育的功利化。法制教育方法的人文向度是一种创新,强调沟通、感悟、互动和体验。[30]6.重视法制教育网络化的研究和实践,主张利用网络这个新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弥补传统法制教育的缺陷。任莉莎在硕士论文中详细论述了增强我国高校网络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并提出从三个不同的层面着手探索增强实效性的具体途径。[31]7.优化校园法制环境,营造校园法治氛围,突出高校管理中的法治取向。黄蔡芹认为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言行能产生强烈的致导作用,优化学校法制环境能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起到潜态的影响作用,提出了校务公开制度、学代会制度等途径。[32]王西阁认为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中存在人治色彩浓厚、行政化趋向严重的现象,对法制教育产生不良影响。高校管理必须秉承法律至上、权利本位、民主自由等法治精神,依法治校,实现高校管理的法治化。要健全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大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等。[33]张庆旭则从诉讼法学的角度专门研究了高校学生处分申诉制度的修正与完善,为保障学生权利、实现校园法治提供了有益参考。[34]

高校法制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研究

高校法制教育原则,是在实施法制教育过程中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这方面的观点主要有:(1)法制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纪律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的原则。[35](2)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应在教学中贯彻三项基本教学原则,即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的原则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36]应坚持以教材体系为基础,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关联性与差距性相统一的原则;知识性与思想政治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37](3)法制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8]关于高校法制教育规律的研究,许多论者认为,高校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德育的基本规律。王国桢探讨了大学生法制观教育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即中小学法制教育与大学法制教育的衔接机制;大学生法制观教育与社会法制宣传教育的互动机制;以及高校教育机制。[39]高校法制教育的功能和实效性研究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功能。很多学者认为高校法制教育具有明显的德育功能,包括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等功能。李璐娇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基础课”新课程法制教育功能主要有发挥理论、规范向实践的转化功能;扩大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40]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法制教育的实效性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陈大文认为如何提高课程整合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是目前迫切需要化解的难题,需要教育者们深刻理解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基本要求,准确把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点内容,正确认识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41]简要评论近五年高校法制教育研究成就显著。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日益为学界所重视,研究的内容更多更广泛,研究课题更加务实。每年都有一些研究生论文以法制教育为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多样化,突出实证研究。目前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呈多样化趋势,尤其重要的是近年来研究者更多地重视使用问卷、数量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很多研究者对高校法制教育现状、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调查,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有启发性的结论,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研究内容呈现专门化趋势,比较研究也得到一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跨学科研究的学者。开展高校法制教育研究工作的主要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但近年来也有一些其他专业背景的学者开始研究高校法制教育,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跨学科的研究对拓展高校法制教育研究的视野和理论深度非常有利。但理论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囿于学科限制,大多数研究法制教育的学者都没有系统的法学理论的学习研究经验,导致研究视野狭窄,研究角度片面,跨学科领域的研究不足,理论深度不够,研究成果的实效性不强。

作者:张蓉工作单位:安徽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问题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生的法制教育体系、开拓学生法制理念培育等方面进行分析,给予积极研究并付诸实践,在帮助高职学生学习基础法律知识的同时,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这是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

1引言

近些年,高等教育改革逐渐加深,尤其是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改革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涌现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在国家倡导法治理论的今天,高职院校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专业培养,却忽略掉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大学生,他们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旨在研究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期推进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

2目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2.1重政治导向,轻法律精神

在高职院校中,法制教育主要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但此课程并没有起到法制教育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体现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而忽视了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学生无法获得更多的法律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法律的作用,更多地强调法律强制性与服从性的特点,淡化了法制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更加被动地接受法律,无法拥有法律思维。

2.2法律制度复杂,教学效果差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