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创业教学

高校创业教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自主创业成为了大学生面对日后择业就业的主要途径。由于我国目前创业教育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人们对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学科设置、理论研究、教育实践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本文介绍了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实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创业教育 途径

目前我国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体制,扩大相关高等教育的规模,为整体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也面临着就业问题带来的压力。经统计,201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680万,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通过一系列活动,如开展创业教育、培育相关创业思维、提高整体创业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积极实施创业教育,能缓解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有助于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因此,研究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透析相关问题,挖掘出一系列高效教育策略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以及解决高校毕业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

1 关于开展相关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1)为了更好的适应目前就业竞争形势。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精英向大众化教育演变的一个过程,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美国研究证明,更多的就业机会存在于中小型企业当中,故,创业是解决就业难的根本。高校应加强毕业生的创业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就业观念,导师则需要更好的引领学生探索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这是社会发展变革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开展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现实需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同我国目前社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一点是高等教育培养出的大学生对国家及社会有一定的依赖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目前,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竞争取胜的关键则是拥有创业及开拓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这使得学校须把创业意识、心理、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不断挖掘自身创业潜能,能够更好地让大学生创业者对社会未来作出贡献。由此看来,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不仅可以满足现代经济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培育创业型人才。

(3)开展创业教育对改革及发展有重要意义。现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众化是大势所趋。但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毕业生就业问题较为突出。目前的就业市场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处于一个减员增效的局面,对于毕业生的需求不会很多,企业也因采用现代科技提高生产效率,同样对于大学生的需求不会增加,这就很难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供给方面来看,高校近几年的不断扩招,导致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一直保持到了2010年。由此看来,供给需求的不平衡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故,大学生与社会与同学合作共同创造一份自己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可能,而且是一种必须。创业教育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就业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相关创业教育,注重教学质量及特色,培养更多的基础扎实、应变能力强的全面创新型创业人才,由此高校毕业生不仅扮演着一名求职者,同样也是未来不同岗位的创造者。

(4)开展创业教育是实现国家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需要。现在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6%-8%,即使在北京中关村这样一个人才密度远高于美国硅谷的地方,科技成果转化率也仅有20%,而发达国家却高达50%左右。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从业人员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不强,技术发明或科技创新缺乏方向感和创造力,导致科技创新不能贴近时代的需求,转化率不高,生命力不强。因此,需不断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及能力,使得他们日后能够更好的走向社会,为社会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创业教育也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方式。创业不仅能够创造出就业的机会,同样能为企业提供知识技能上的支持与帮助,能够创造出更多企业和实体,也能使大学的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可以避免高校闭门教学、企业闭门生产的被动局面,激活科研技术市场,更好的发挥高校人才同企业资本之间的优势,进而更好的实现人员与资本完美结合。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创建

摘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量创新创业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本文对创新创业教育概况进行了说明,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现状,并从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和实践,全程设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这几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对策与建议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需要创新创业人才来引领经济与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大力构建该模式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使高职院校学生具有高素质知识储备与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重要目标。高职院校可通过强化创新创业课堂教学、落实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夯实创新创业物质基础、完善创新创业制度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一、创新创业教育概况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主要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2010年5月,教育部颁行《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十以来,中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让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内生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我国走向创新型国家进程中新气象、新常态。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以复杂、尖端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需要大批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素质技术应用人才。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是学校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综合素质,进而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最终奠定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全文阅读

谈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提要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是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和创业教育的目标,探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国内和国际市场对具有高技能和创新工作能力的高学历人才有更广泛的需求。对初涉市场经济的毕业生来说,创业教育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创新潜能,挖掘创业潜力,为他们的创业做好前期教育,避免由于自我定位和市场定位把握不准而导致的创业失败。在创业过程中,自信、积极、前瞻和个人的努力是降低风险,实现创业梦想,体现自身价值最有效的支撑。

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个概念,它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本护照”,在国家高等教育与创业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业教育旨在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冒险精神、创业能力、创新意识、经营管理、危机管理和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通过系统的教育手段,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当今经济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求。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主流。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开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主流或非主流教育框架下的年轻学生,需要经过一些诸如大学生创业论坛之类的讨论会来认清自身如何规划职业生涯或者创业战略;同时,学生必须掌握比书本上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乐观的精神来计划将来,并坚信用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好这一切。自信、自力更生、自主管理是毕业生需要和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这都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石。美国教育专家曾经指出,21世纪国家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将创业技能通过系统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包含以下几个要素:进行创业与职业规划教育,教授学生应聘技巧和职场生存法则,提供机会使学生参与到创业项目中,引导他们制定可行的创业计划。

与国外创业教育的现状相比,我国大学校园内的创业教育发展滞后。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桎梏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学生被过分地强调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造成了学生不闻窗外事的成长习惯,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就业形势的关注。在高校学生毕业后,没有转变就业观念,缺乏必要的创业知识和心理准备,造成了学生空有创业热情,却缺乏有成效的创业方式,最终造成创业失败。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教育部已经开展了多起“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

全文阅读

高等学校创业教育

摘要:

教育过程是引导人发展个性,实现自我的过程。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中国现代社会,大学要坚持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更好地完成大学使命,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突破口。创业教育应当成为教育思潮。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创业教育 大学生

大学要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更好地完成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任务,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突破口。1998年,清华科技创业者协会以培养技术与管理技能兼备的高层次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引入MIT创业竞赛模式,成功举办了第一次创业计划大赛,在中国首开高校“创业启蒙运动”。2002年4月,教育部确认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为全国首批创业教育试点学校,这是中国创业教育发展的里程碑。从此,创业教育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在已有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本文谈谈对创业教育的理解。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所谓“创业”,现代汉语词典中记载为“创业是创办事业”。华德•H•斯蒂文森认为,创业是一个人不管是独立的还是在一个组织内部追踪和捕获机会的过程,“创业可由六个方面的企业经营活动来理解:发现机会、战略导向、致力于机会、资源配置过程、资源控制的概念、管理的概念和回报政策。”[1]斯蒂文森进一步指出,创业就是察觉机会、追逐机会的意愿及获得成功的信心和可能性。[2]纵观过往研究,学界对创业教育的目标、过程、内容体系等探讨诸多,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侧重于知识产业化研究,从解决高校毕业生出口问题的功利角度认识较多,认为创业教育是高校就业压力的缓解器,在高校扩张过度造成的就业压力形式下,学者们呼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发现新的市场商机、筹集创业资金、寻找合作伙伴、创立企业的能力。我所理解的创业教育应该是高校通过各种教育资源对学生施加影响,使之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人做事,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能合理利用资源,创造性地解决个体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开创美好未来的教育。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理解创业教育,需要认识到在创业者成功的要素中,善于学习是最重要的要素。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其名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说到:“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和核心”。[3]人类文明的创造皆来自于客观事物与人完美结合。创办和开拓事业的人,首先是学习能力强,且需要层次较高的人。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除了生存和归属层面的需要,开创事业者应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开创某项事业或在组织内部创造性地捕捉发展机会,正是实现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的最高形式。因此,实施创业教育需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形成自我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二、创业教育的本质

全文阅读

高校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摘要: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当代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建造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和新引擎,把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高校教育的目标和特色是大势所趋,是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重点。文章主要探讨高校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的若干方法与思考。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

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生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所以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高校教书育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响应,最终实现我们的大学梦、创新梦、创业梦、中国梦。

1响应国家号召落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党的十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最近几年,全国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序有效地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要求高校要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创新创新教育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2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教育体系

全文阅读

高校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1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高校创业教育管理事权不匹配,创业教育资源难以得到有效整合

高校学生创业的管理机构大多数是挂在不同部门,管理机构事权不匹配。根据牛翔宇(2010)对上海市22所本科院校和13所专科院校的调查显示,创业教育机构挂在学生处与团委的占40%;挂在产业处与相关专业院系的各占10%。而创业教育资源根据其性质与作用是分配在不同部门的,这种“挂靠式”的方式因为缺乏一个拥有管理事权的机构或一个权威的领导者,很难将相关部门的各种创业教育资源有效的整合起来,不利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1.2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功利主义倾向严重

自“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以来,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较快,但就目前我国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来看,多数采取“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为侧重点,进行商业化运作”的模式,如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学生创业公司、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参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与“创业设计活动”和实施“科技创新计划”等形式。从某种程度来说,高校参加各种比赛能反映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尤其是参加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挑战杯”。因此,各高校高度重视,为了鼓励学生参赛,学校对参赛学生给予“保研”、奖学金等精神和物质刺激。以成都某理工学校为例,参赛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类竞赛(含挑战杯)获最高奖在保研成绩基础上加3分,次高奖加2分,再次高奖加1分;获省级奖,分别加2分、1.5分、1分等等。在这种精神和物质刺激下,学生为了学校名誉而赛的心态逐渐淡化,为了比赛名次、奖学金和“保研”等功利性物质的追求增强。从上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是一种偏竞技的精英化教育,功利主义倾向严重。

1.3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较少且不合理

课程设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成败,一个好的课程体系能帮助学生高效、保质的完成学业要求。美国创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课程设置。如百森学院有35名专职从事创业教育和研究的教师,共计开设33门课程;仁斯里尔理工大学有22名教师,开设了20门课程;伯克利学院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有20人,共计开设了23门课程。反观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数量极为有限,而且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互不融合,与美国高校存在较大差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和仅仅为9门课程(开设课程最多),清华大学为4门课程,中国人民大学为3门课程,上海交通大学为3门课程,武汉大学为1门课程等。

1.4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

全文阅读

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探索

[摘要]高等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法学教育应当迈出相应的改革步伐,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法律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法学教育模式向职业训练模式的转变;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应当协同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与法学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应注重提高法学专业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广泛组织法科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法律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法学教育;教育改革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教育部就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提出了若干重要意见訛譹,要求各高等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兴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此背景下,探索高等学校法学教育改革的路径,应紧紧围绕《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谋求法学教育理念与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方面的突破与创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法律人才。

一、高等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法

学教育理念与模式的转换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在高等学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訛譺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正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深刻地影响着高等学校各专业教育教学的理念与模式。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大背景,法学教育能否迈出相应的改革步伐,这将关乎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从而进一步影响法科毕业生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我国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综合改革的进程在法学教育领域的展开表现为建立一种新型的法学教育模式,其前提是确立符合创新创业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型法学教育理念。因此,当务之急是结合创新创业大环境实现法学教育理念的转换,使法学教育理念实现质的飞升,因为“法学教育理念是一个国家法学教育的精神内核,体现了整个法学教育制度的价值取向。”訛譻任何教育模式的改革必须先行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与革新。具体而言,在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综合改革背景下,法学教育理念与模式的转换需要在两个方面实现转变:其一,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法律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对法学院全体学生,在法学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传统法学教育思想、更新传统法学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法学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法学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法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其二,实现法学教育模式向职业训练模式的转变。中国法学教育界对于法学教育是职业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讨论由来已久,但至今仍未有定论。从客观上评价,我国当前的法学教育模式仍然停留于理论分析、法律解释的层面,在以“理论分析和法律解释”为其主要功能的法学教育模式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几乎完全被忽略,导致法科毕业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较为欠缺,距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甚远,因而传统法学教育在全面推进创新创业综合改革的进程中遭遇了很大困境。为走出困境,我们可以借鉴英美国家的做法,将法学教育的功能定位为职业教育,法学院的功能也随着成为职业教育的场所,在此种导向的指引下,形成职业导向的法学教育模式。此种新型法学教育模式以培养法律实用人才为重点,但不削弱其理论教学和创新,扭转当前法学教育模式中“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局面,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充分发挥法学教育的功能,为全面推进法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创设条件。

二、高等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法

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高等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探索法学教育改革的路径,在法律教育理念与模式做出应有的转变之后,就要求重新设置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因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和关键前提。在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重构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应当协同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与法学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訛譽在融合过程中要突出法学专业的优势与特色,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法律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法学教学内容和法学课程体系改革。訛譾具体来说,应当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法学专业教育和法律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法学课程体系,其中涵括公共基础课、法学理论课、法学课程实践课(第一课堂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第二课堂实践)四大内容,并力求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法律人才培养方案的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法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育活动深度融合。訛譿为着力培养法科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在此课程体系中,应当突出实践教学(包含第一课堂实践和第二课堂实践)的地位,要求逐步增加实践课程在学时计划中的比重,加大学生实践课的学习量,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第一课堂实践(法学课程实践),是以法学理论课为基础建立的、与法学理论课程内容相配套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分为专业实验和综合实训,是对法学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集中训练的组织形式,是法科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综合实力的首要方法。第二课堂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作为第一课堂实践(课程实践)的扩展和延伸,在法学教育领域的展开表现为以培养法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全面提高法科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语言能力为主要教学内容,使法学本科毕业生具备开展创业发展、科研与创新、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加强法学院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全文阅读

高校学生创业教育

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的成长都非常重要。就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做法、成效以及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论述,旨在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腾飞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创业构建了良好的平台,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市场空间,为新时代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大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选择适合于自己理想的创业之路。但是从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考察,我国的创业活动尚处于较低水平,这与全社会缺乏创业教育有关。此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凸显,面对急剧的就业压力,高校不仅要培养具有竞争就业岗位能力的能力,更应培养具有较高创业能力,既能求职又能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因而,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

1我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社会背景

国外的创业教育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在20世纪60~70年代间,国外的院校就开始在教学中大量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外的商学院更是普遍重视给创业者提供这方面的系列课程,创业学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中已经成为成熟的学科。国内的创业教育始于当20世纪90年代末,受到世界上高技术领域的创业热潮的影响,创业教育逐步得到社会重视。2002年教育部在全国9所院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高教司举办了两届“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标志着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正式开始。我院正是在2003年选派老师参加首届培训班后,开始开展创业教育,在经历引进、吸收、设计、实施、完善、提高和推广阶段后,已成功进行了多个有影响的创业项目,创业的教育和研究得到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做法和经验。

2大学生主要创业团队的基本情况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自2003年底开展创业教育以来,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上的探索与实践,在创业实践上效果显著,至今已形成了以蜜蜂创业团、宠虫工作室、爱心助困岗为主打品牌的创业项目。

2.1蜜蜂创业团

全文阅读

高校会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摘 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16年2月份印发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6年工作要点》中提到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动高校转变思想观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挖掘和充实各类通识课、专业课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教学模式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216-02

一、引言

高校的任务主要是培养人才,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资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大部分高校也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环节。但创新创业教育目前仍存在理念落后、意识不强和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至关重要。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全文阅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研究项目"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研究与实践"(2010tjk037)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全面系统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一次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变革。本文通过梳理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和现状分析,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探索。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中国分类号:TU244.3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1.创新与创业的定义

"创新"(Innovation)的观念最早是由古典学派的经济学者熊彼德所提出,他认为创新是企业有效利用资源,以创新新的生产方式来满足市场的需要,是经济成长的原动力。将"创新"定义为"将新的概念透过新产品、新制程、以及新的服务方式实现到市场中,进而创造新的价值的一种过程。"

"创业"(Entrepreneurship)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是指创办企业,把"创业者"称为"企业家",把"创业"视为"创办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