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数考试总结

高数考试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师教学考试现状与培养创新型教师的不适应性

摘要:对四川省4所高师院校的900名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高师院校现有的教学考试存在一些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不相适应的地方。从创新型教师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具有较强的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具有科学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等基本素质方面分析了它们之间的不适应性。

关键词:高师;教学考试;创新型教师;适应性

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竞争的关键在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要拥有创新型教师。高师院校要培养创新型教师,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系统。教学考试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高师的教学考试就应该把有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作为终极目标。可是现有的高师院校的教学考试存在一些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不相适应的地方,亟需对高师教学考试现状进行调查。

一、高师教学考试现状调查

本文选择四川省4所高师院校(四川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宜宾学院),分层随机抽取全日制2005级、2006级的师范本科生作为施测对象。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37份,回收率93.7%,有效问卷900份,有效率96.05%。其中2005级427人,2006级473人;男生347人,女生553人;文科生322人,理科生344人,艺体生234人。

1.教学考试内容现状及其分析

当问到“在大学期间,你所学课程的考试内容是什么”时,结果显示:有43.56%的学生选择“教材上的内容占多数”,有38.89%学生选择“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占多数”,还有14.00%的学生选择了“理论知识多”,选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内容多”的学生只有2.67%,选择“实践知识多”的也仅有0.89%。调查数据足以说明目前高师院校教学考试的内容主要是以教材上的内容和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为主,而考查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太少。

2.教学考试方式

全文阅读

数据挖掘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应用

摘要: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到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详细分析和讨论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分布情况,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出隐藏其中的,潜在有用的知识和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数据挖掘;考试成绩;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1-0055-02

计算机等级考试已运行多年,日积月累,数据越来越多,形成海量数据。这些数据是否还有意义呢?能否挖掘出些规则、知识反馈到学校教学中,促进教育发展?

1 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整的、有噪音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出隐含在其中的,事前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致力于数据分析和理解。其处理对象是大量的日常业务数据,目的是为了从这些数据中抽取一些有价值的知识或信息,提高信息利用率,原始数据是形成知识的源泉。数据挖掘包括数据描述、聚类、分类、预测、孤立点分析、关联规则等多方面。其中数据描述又称为数据总结,目的是对数据进行浓缩,给出它总体的综合性描述,实现对原始数据的总体把握。常用数据描述方法是统计学的传统方法,如计算机数据项的总和、均值、所在比例、方差等基本描述统计量,或是绘制直方图、折线图等统计图形。数据分类是指研究已分类资料的特征,分析对象属性,据此建立一个分类函数或是分类模型,然后运用该函数或模型计算总结出据特征,将其他未经分类或新的数据分派到不同的组中,计算结果通常简化为及格离散值,常用来对资料做筛选工作。

2 数据挖掘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应用

大量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数据,结构完好,数据全面,但是目前这些数据没充分利用起来,每次的数据都各自成为一个信息孤岛。为改变这种局势,打通信息孤岛的局面,把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计算机等级考试数据中,挖掘出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则或知识。

全文阅读

对口支援课程建设下的跨校域课程联考分析方法

[摘 要]课程联考是对口支援课程建设的一种手段,为分析跨校域联考课程的试卷质量及考试可信度等评价系数,课题组改进了传统试卷难度、区分度和可信度分析方法,设计了一套跨校域联考试卷分析方法,实现了跨校域联考试卷质量分析和结果可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能准确得出跨校域联考课程的综合难度、区分度和可信度系数,可用来检验对口支援课程建设的成效。

[关键词]跨校域;课程联考;难度;区分度;可信度;成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033-03

为加快湖南偏远地方高校的建设,提升办学综合水平,湖南省教育厅于2010年12月正式成文明确了相关对口支援单位,其中湖南农业大学对口支援怀化学院。跨校的高等教育理念可促进教育从封闭、集权化走向开放与合作。在这种背景下,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成为怀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对口支援单位,协助提升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各项建设。

因此,针对跨校课程联考的试卷质量及考试情况分析,以及为检验对比近年来在对口支援建设中的受援单位课程建设的成效,将采用一种改进的跨校域联考难度、区分度与可信度分析的方法,分析由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农大”)、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吉大”,主动加入课程联考)和怀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怀院”)共同构建的联考(以下简称“三校联考”)机制下的课程联考成效,检查对口支援课程建设的成果。

一、课程联考情况

本文将三所高校2013级、2014级学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联考的试卷与考试情况做一个综合分析,以此来衡量对口支援课程建设的成效。

考前,根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三校课程联考实施方案的具体步骤,事先规范考试大纲和知识点,确定考试范围。为能体现动手编程实践能力,三校一致认同考试试卷由理论试卷与实践试卷两种类型组合构成,采用轮换交替机制进行出题,实施教考分离。对于理论测试与实践测试,三校均采用无纸化考试平台同时进行。考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三校联考”两部分考试基本数据情况如表1、表2、表3所示:

全文阅读

加强化学试卷评价,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方式之一,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对于考试结果反映的试卷情况,有必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为命题者、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下面,将从试卷的总体评价、质量评价、答卷评价和建议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1.试卷的总体特点

试卷的总体特点可从以下方面阐述:

(1)试题是否依据课标和考试大纲、是否体现课程理念,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导向作用

(2)知识点是否覆盖全面,是否突出对核心内容的考查

(3)分析对实验考查和化学用语考查的比例,能否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科思想,为学生参加进一步深造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试题所选材料是否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试题设置是否具有较强的情境性

全文阅读

《医学微生物学》试卷分析与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 要】分析200份临床医学本科生《医学微生物学》试卷,结果显示试卷总难度系数为0.79,总体试题难度适中,试卷区分度为0.3,属于良好区分度题,试卷总信度为 0.77,故认为本次医学微生物学试卷结果可靠。但是缺少综合性有深度的试题,今后教学中着重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的渲染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 试卷分析 教学改革

《医学微生物学》是临床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对考试试卷和考试成绩进行全面的分析,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以及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因此,对包头医学2011 级200名临床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试卷进行比较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资料来源包头医学院五年制本科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549名学生及随机抽取的 200 名学生(占总人数36.42%)的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的试卷及成绩进行了综合分析。本次考试在教务处统一组织、安排下进行,教研室主任或由教研室主任指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年资、高职称教师于考前三天到教务处抽题、审题(考教分离)。试卷的评判是根据提前制定的评卷标准和答案,按照《包头医学院考试阅卷及成绩传输管理办法》流水方式进行阅卷及成绩输入,主观题由高年资、高职称教师评阅,减小阅卷个体差异。

1.2研究方法

本次医学微生物学试卷总题目为 63 道,其中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主观题(名词解释、简单题),满分100 分。试卷各题型数量及所占比例见表1。本文将200 名学生的每道试题的得分情况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2003以及SPSS13.0 软件分析数据。主要以学生总成绩的分布状况、试题的难度、标准差、区分度等作为试卷分析的评价指标,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效果。

全文阅读

浅谈高等数学考试方式的改革

摘要:本文讲述了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数学考试方式,笔者主要是从高等数学的平时成绩、总结论文和建模论文、期末考试这三个方面成绩考核方式来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 考试

在各高职院校的考试中,高等数学是一向重要的测试,其结果可以测试应试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情况和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并且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考试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也一定要适应"知识型考核"过渡到"能力型考核",最终达到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从这一方面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方式要多样化的高等数学考核,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全面考察。结合笔者多年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对数学考试方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笔者总结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成绩考核以平时成绩、总结论文和建模论文、期末考试这三个方面为主。

一、平时成绩

在我国绝大部分学校高等数学的考核方式,只有期末考试,虽说也基于平时成绩,但平时成绩的好坏只是一个形式而以,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期末考试成绩才是唯一的形式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以期末考试终结式考核模式其实起不到对学生学习的督促作用。有不少学生在快要期末考试前就套题目,用以前的考试试卷凑起来,进行猜题押题。最后考试成绩公布,对大多数学生考试不及格的情况,老师也是相当无奈,只能通过各种方法加分从而提高及格率。这就造成学生,走捷径,急功近利,平时不用心学习的现状。这种一锤定音的终结式考核模式中平时成绩没有起到作用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高等数学的考核中一定少不了平时成绩,并且一定要保证平时成绩能过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作用。以下几个方面是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

1、对平时的作业评价的重视

高校的高等数学的分类为基础课程,比较多的班级上课,每一个教师带比较多班级,如果因为这样就不重视对平时作业的考核评价,将很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于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风气来说,平时作业对学习效果的好坏的密切相关性较高。要怎么来平衡老师没有时间和要批改作业的矛盾呢?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要求课代表收集作业,在作业本编号码,督促所有学生交作业。老师随机挑选一部分作业批改,对作业情况及时反馈,给予优秀、合格、不合格、较差的等级评价,并且在作业后面用上激励性的评语。直接在平时成绩记分册上记录学生作业完成和交作业的等级情况。

2、运用面试的方式

全文阅读

高考考试科目改革研究

一、高考考试科目设置基本原则

作为一项公共政策,高考首先要公平,其次要完成选拔人才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就需要不断改革,注重引导性与时代性,同时要具有可行性。

(一)公平性目前,高考成为我国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保障,承担着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高考科目设置首当其冲的第一要素就是要保障公平。科目设置的公平包含着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城乡差异为代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下的考试公平;二是以性别差异为代表的考生群体思维结构差异下的考试公平。科目设置改革方向从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本身没有错,但是也应当考虑到当勤奋刻苦的因素在高考成绩所起到的作用有所下降的时候,而受教育的条件和环境所起的作用有所上升的时候〔5〕,事实上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城乡不公平。目前,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在现行的高考方案中都是必考科目,其中包含了两门语言类科目,必然造成现行方案有利于语言天赋高、形象思维能力强的女生。

(二)三个“有利于”教育部对高考科目设置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中学素质教育,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就应该根据高校不同层次的要求分类考试,而不能实行报考所有高校的考生一张试卷。从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就可以看到最高分与最低分往往相差上百分,所有考生一张试卷是难以实现高校选拔人才的个性需要的。在考什么学什么这一难以破解的难题下,要有利于促进中学素质教育就必须对考试内容做设计和调整,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中等学校教育目标开设多层次的考试科目。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一是允许高校在全国统一考试的基础上开展单独测试,两者结合录取,如现行的自主招生模式。二是对于那些暂无资质实行自主招生等单独测试的更多的高校,应当在考试科目中设置一定的可选科目,由高校自主提出成绩要求,考生自行选择参考科目,这也符合进一步减少统考科目的改革目标与要求。

(三)引导性与时代性学科知识应当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能够反映时代的学科知识发展,并能够引导社会的知识价值取向,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对科目设置提出不同的要求。从历史实践来看,外语科目从无到有,从权重低到权重高,生物科目也逐步纳入到高考考试科目中也正反映了这一点。而当外语技能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内生需要,同时社会上已有多种得到广泛认可的外语社会化考试的时候,高考是否还需要对外语科目进行定量测试就成为一个必须研究的命题。高考制度自实施以来一直与招生录取紧密联系,为了实现统一录取的需要,客观上需要考生成绩以分数定量的方式呈现,以实现对考生的排队区分。而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一些层次的高校录取已经从选拔性向着合格性转变,部分科目也可以实现从定量向定性的转变。

(四)可行性高考科目设置须考虑到操作层面的问题,由于其承上启下的功能,既要使中学的教学组织工作便于开展,又要使高校录取时易于操作,并且还需要被社会、高校、考生和家长认可和理解。所以,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应考虑实际的国情与社会环境,制定可行的方案,使其能够接受实践的检验。在进行高考科目设置时,要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超前性与现实性、科学性与可行性三种关系。可行性是评价高考科目设置合理性的最终依据,也是最现实的依据〔6〕。

二、高考考试科目设置的改革

(一)现行方案的分析我国现行的高考考试科目方案多为本轮新课程改革后推出,主要以“3+综合(文科/理科)”为主,是“3+X”方案的完善和发展〔7〕。“3+X”之所以最终走向了“3+综合”,其原因在于“X”考生的选科不统一,但是最终录取划线、投档时却又需合并处理,而不同科目的试题难易程度常常不一致,极易引起社会和考生不满,同时其科学性也确实欠缺。一方面,减少考试科目,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保持一定的学科覆盖面,希望兼顾统一性与多样性。于是纷纷设置了综合科目,看似减少了考试科目,实际上只是将不同科目的考试合并成一张试卷。另外,各省通过会考或者学业水平测试此类标准参照性考试来考察考生在高中所学学科的水平,其目的在于试图纠正高考分科录取带来的偏科问题,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取得平衡。但综合来看,所有的科目设置改革均在语文、数学、外语之外展开,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始终在高考考试科目中占据最为重要的位置,自从外语科目被加入高考统考中,就从来没有哪个地区将语文、数学、外语从高考统考中剔除。“3+综合”在“3+X”推出后最终成为主流,应该说是实用主义的结果。这样的改革让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的重要地位愈发凸出。综合卷看似考一门,其实是换汤不换药,考生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减轻考生负担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中学教学与高校选拔的关系,这些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新的改革呼声越来越大,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方向被提出。以江苏省为例,2008年推出新高考方案,以三门总分划线排序投档录取,而其他科目分别以学业水平测试选测或必测科目的形式呈现,供高校录取参考。该方案尊重了高校及考生的选择权,让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考试科目组合,高校也可以自主提出不同专业的考试科目要求。但在实践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部分高校对除语文、数学、外语之外的科目只提供等级成绩,认为区分度不够;二是尽管从大方案设计上给予了高校足够的自,但在具体执行中高校从方便出发,对提出等级的要求往往不予深究。比如,提出物理化学组合AB的等级要求,说明其接受物理A化学B或者物理B化学A的组合,但为何物理B+化学B+的等级组合院校就不予接受呢,这与物理化学AB究竟有何区别,暂时还没有被考虑。该方案仍然实行了文理分科考试、分科录取,同时,虽然是语文、数学、外语加学业水平测试选拔考试,但是后者也是在高考统考期间进行,实际高考统考5门。可见,高考科目设置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化和开放性,其突出表现在扩大考生选择权、高校自。科目设置承认了考生个体差异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承认了高校不同专业的选拔要求,将对学科的基本素养的考察放到学业水平测试的合格性考试中去。那么,未来的科目设置改革未尝不可以考虑将更多的考试科目交给高校来确定,可通过增设学业水平选测科目的形式来满足高校对统考科目外的学业水平考察,同时高考也应该接纳一些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具有较高信度的社会化考试项目,将这些考试成绩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

全文阅读

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一、国内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一)时间分析

2013年5月29日,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以“本科课程考试改革”为关键词,对2003~2012年10年间的本科课程考试改革研究文献进行逐年检索,获得了每年相关研究文献数量以及10年研究文献的总量,进而得到相关研究文献的发展趋势(见图1)。从总体上来讲,各年文献量呈上升趋势。2003年文献量是136篇,从2004年起每年总量按一定的比例增加,2008~2010年涨幅较小,2012年相关研究文献量达556篇,大约是2003年文献量的4倍。可见,本科课程考试改革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二)核心期刊载文分析

通过进一步检索,发现近10年来的3482篇研究文献中有2653篇发表在期刊上,其中有777篇发表在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上,我们统计了刊登20篇及以上的期刊,具体分布见表1。其中,百分比是指该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献量占全部核心期刊发表文献量总和的比例。从表1不难看出,排名前15名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献总量占全部核心期刊载文量的62.03%,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些文献的专业水平。其中,刊载最多的是《中国电力教育》,共有56篇,占核心期刊发文总量的7.21%,其他核心期刊载文量占全部核心期刊文献总数的比例在2.70%~7.21%之间。由此可见,关于本科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成果刊发的期刊很多,反映了相关研究已经引起了高度的关注。

(三)论文作者统计分析

(1)论文合作情况分析。通过检索可知,2003~2012年相关文献总量达3482篇,本文通过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的方法对各年份的研究文献按5%的比例进行抽样,统计研究文献的合作情况。最后共得到174个样本,所抽取的每层研究文献数及合作情况如表2、图2所示。论文的合作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献研究的广度与深度。由图2可以看出,在所抽取的样本中,独著的文献总量为95篇,占抽样总数的55%;合著的文献总量为79篇,占抽样总数的45%。其中,2003年合著的文献量占抽样总数的42.86%,到2006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3.33%,2012年合著的文献量占抽样总数的百分比为42.86%。从总体上看,合著的文献量与独著的文献量所占百分比相差不大。(2)发文量较多的作者分析。2003~2012年,有关本科课程考试改革发表文献量在4篇以上的作者仅仅有13位,详见表3。不难看出,在这一领域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不是很多,这13位作者的发文量之和占发文总量的1.75%。该领域的研究文献总量巨大,说明对该领域关注的学者很多。

(四)高频被引论文分布

全文阅读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写作试卷的项目分析研究

摘要:基于对200份全国自学考试英语写作试卷的抽样统计分析, 对测试试卷进行了项目分析研究, 分析了全卷和各题项的难易度、答对率和区分度情况,评估了试卷的相关方面, 以期对今后的试卷命题及其评估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项目分析;英语写作试卷

本文拟对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写作试卷进行项目分析。试题项目分析是标准化考试反馈给命题部门和教学部门的重要数据,这些数据为试卷的分析和评估提供了客观、全面的量化依据,对于改进和提高现行的命题工作、建立试题库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帮助于教学单位评估数学质量、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渠道,以及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1. 项目分析

试卷项目分析是对标准化试卷中的各个题目开展一种质量的检查,通过对具体题目

的答题情况、特别是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进行分析,衡量每个题目的质量。李筱菊在《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中指出:“根据题目分析数据审改题目,首先要看每道题目的总体指标,即该题的答对率、难易度和区分度。通过对三个数据的综合分析,来决定该题是需要修改。”

难易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是表征受试者解答题目的难易程度的指标,通常用P值表示。题项越容易,难度值越高,题项越难,难度值越低。

答对率也是体现考试题目难易程度的指标之一,主要反映有多少考生能够答对该题目。一般是求出能够答对该题目的考生的比率,即答对该题目的考生人数与考生总人数的比值。

区分度指试题区分考生能力的程度,表示题项对受试者能力差异敏感程度的量数,体现优生得高分、差生得低分的倾向力,主要说明考生总成绩高低与个别题目的关系。

全文阅读

基于经典测量理论的初中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摘 要: 本文利用南宁市某中学2013年秋季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在经典测量理论(CTT)范畴下探讨了该次期末考试数学试卷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和成绩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该试卷信度高、难度适中、区分效果好、知识覆盖面广,试卷质量较高。

关键词: 经典测量理论 信度 难度 区分度

一、引言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研究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科教学活动中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并多次强调与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价相关的内容[1]。显然,在当前教育制度下,各种笔试仍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质量定量评价方式。试卷质量自然影响对教育质量的正确评价,因此,针对笔试试卷的质量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试卷质量的分析一般是利用经典教育测量理论(CTT: Classical Test Theory)和项目反应理论(IRT:Item Response Theory)进行分析。

经典测量理论又称为真分数理论,假定观察分数X与真分数T线性相关,即CTT的数学模型为X=T+E,其中,随机误差E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该理论最重要的四个指标正是反应试卷是否真实可靠、准确有效、难易适中、鉴别力强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测验质量指标[2]。当然,由于其比较依赖样本、信度估计精度不高、难度和被试水平没有定义在同一参照系上,同时,无法回答总分相同的考生的真实能力有无差异等问题,该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

项目反应理论是一种新兴的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该理论的前提假设非常严格,主要包括单维性假设和局部独立性假设[4]。主要方法是在利用参数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项目特征曲线、试题信息函数进行探讨,同时利用EM算法,用边际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寻找项目参数的一致估计[5]。

本文主要利用南宁市某中学2013年秋季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在经典测量理论(CTT)范畴下探讨该次期末考试数学试卷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和成绩分布情况。通过试卷“四度一分布”了解试卷质量,并反馈教学效果情况。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