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三数学年度总结

高三数学年度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数学备课组总结

本学期以来,高三数学备课组全体老师围绕着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为工作目标,积极开展科组的教学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在认真探讨数学教育的特点,结合新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上,做了一些工作,现总结如下进入高三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全体高三数学备课组重视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方向,夯实基础

我校学生在数学方面基础显得比较薄弱。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就数学的问题作了重要指示,提出了很多关于强化数学学科的具体措施。进入高三以来,数学老师统一了认识,把教学重点放在强调基础知识方面,并且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其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生应该充分利用上课的时间,强调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达到积累知识,夯实基础的目的。

二、团结协作,群策群力

高三的复习内容庞杂,容量很大,任务艰巨就显得任务繁重。如果每个老师都各自为阵,只顾自己班级,那就会成为一盘散沙。高考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更是对全体教师能力的考查。面对繁重的高考复习任务,个人力量就显得很微弱。因此,形成团结一心,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一年来,我们扎实开展备课组活动,充分发挥备课组在备考复习中的组织、安排、指导、协调功能,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确保总复习高效、有序的运行。坚持做到“四定”、“四统一”即备课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作业、统一考试,强化整体协作意识,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分析研究学生状况和各自的教学情况,并对优质生、边缘生给予更多的关注,确保其成绩稳步提高。我们充分利用备课活动及各类考试评析活动,大家充交流思想,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全体备课组的老师们彼此虚心学习,互相请教,蔚然成风。

三、紧扣《考纲》,有的放矢

XX年的高考是稳中有变动,准确了解“变”在何处,及时调整复习方向,意义非常重大。

针对考纲年年变化的情况,数学组特别要求每位数学老师都必须认真研究学习《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近三年的全国高考数学试题,特别注重研究《考纲》中变化的部分。凡是《考纲》中明确规定的考点,必须复习到位,不能有半点疏漏,对于有变化的内容则更加重视,绝不遗漏一个考点,也绝不放过一个变化点。

全文阅读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载文分析

摘要:本文选取《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刊发的12期641篇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载文、作者以及引文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度发文情况,为明确办刊目标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提升办刊水平。

关键词: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载文分析;作者分析;引文分析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3.002

中图分类号:G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005-05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EducationalInstitute ofJilin Province)创刊于1985年,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省教育学院主办,是全国教育学院优秀学报,吉林省一级期刊。本文以《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2016年刊载的641篇论文(不包括特稿、专稿)为研究对象,从载文情况、作者情况、引文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希望通过分析2016年的发文情况,总结办刊现状,明确发展方向,为今后进一步提升办刊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一、载文分析

全文阅读

辽宁省高校专业结构与辽宁省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分析

摘 要:高等院校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辽宁高校部分专业的培养与辽宁产业结构的偏差较大。辽宁高校的专业结构需要根据产业结构去调整,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专业结构;产业结构;适应性

一个地区的区域产业结构与该地区高校专业结构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高校的专业结构决定了人才的培养结构,不同的专业设置培养了不同方面的人才,进而影响着产业结构调整的质量和速度;另一方面,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制约着高校的专业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决定了人才的类型,只有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创造生产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有价值的人才,高校的专业结构不得不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1. 辽宁高校规模与结构发展概况

(1)辽宁高校规模发展概况

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辽宁省的高校教育发展较快。1985年,辽宁省普通高等院校的数量是62所,到2010年,辽宁省的普通高校数量增至112所。招生数从1985年的34076人上升到了2010年的252234人,教师数则从19046人发展到了57404人。1980年,每一万人中大学生仅有18人;而2010年,每一万人中大学生的数量却增至206.8人。此外,高校的类型也趋于完善,涵盖面广,向多类型、多层次发展,囊括了农林、医药、财经、师范、政法等多种类型。总的来说,近30年来,辽宁省高校的发展规模有了显著的增长。

(2)高校专业结构发展概况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辽宁省高校专业种类覆盖面日趋完整,各专业招生人数大部分呈现规模递增趋势,2010年,辽宁省高校专业达到11类,分别是管理学、经济学、农学、医学、文学、教育学、法学、工学、理学、历史学、哲学,仅本科类的专业布点数达到了300多个。高校总的招生人数达到252234人次(不包括师范类)。

全文阅读

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摘 要:从广东省产业结构总体变化趋势来看,广东省产业结构呈现合理化趋势;从广东省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结果来看,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力有转移出去的压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存在一定的劳动力就业吸纳能力,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绝对值大于第三产业,因此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强于第三产业;实证分析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表明,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广东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高等教育;产业结构;人力资本;科研活动

一、引言

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基础,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配置到产业结构中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产业部门不断增多,部门之间的依赖性不断增强,新科技应用层出不穷。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现代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平均生产率高和技术进步快的产业来支撑。国际经验表明生产率高和技术进步快的产业必须依靠丰富的人力资本。[1]因此,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也会带来劳动力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变化,引起生产函数中各要素重新组合。培养人才主要途径是教育,高等教育又是人力资本培育的主体。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而促进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必将会对高等教育产生影响,促使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实现高等教育在结构、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的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广东省产业结构现状

1.广东省产业结构的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如图1所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基本呈现合理的变化趋势。[2]第一产业占GDP的份额一直在下降;第二产业占GDP的份额基本保持稳定,变化趋势不大;第三产业占GDP的份额不断的上升。在1978-2010年间,广东省的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的趋势。第二产业占GDP的份额一直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GDP的份额。在1985年之前,第一产业占GDP的份额高于第三产业占GDP的份额,但在1985年之后,第一产业在GDP中的份额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在GDP中的份额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在GDP中的份额大于第一产业在GDP中的份额。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广东省产业结构不断向合理化趋势发展。

2.广东省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分析[3]

全文阅读

大学生就业结构与行业的关联性

一、相关文献综述

197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库兹涅茨在其《各国的经济增长》一书中指出:考虑到人均的工作时间和物质资本投入增长有限,劳动力质量和资本质量的改进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劳动力和资本质量的改进与知识、科技的快速增长相关联,现代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出现各种新的生产部门,这些新部门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科技,以及与科技相关的各种工艺技术革新和创造发明。他认为:知识和科技大量应用与产业结构的转换以及与生产率提高之间的联系,可以分两步来讨论,一是新知识和技术革新的大规模应用虽然不是充足的条件,却是必要条件。因为只有新知识和技术革新才有可能带来更多的人均产值,并从而为生产新知识的投资提供额外的资源。二是现有的知识,不论其是否已在技术革新中被广泛应用,而科学本身的积累与经济增长之间也有联系。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知识传承和创新、发展科学技术文化,自然包括总结生产过程中新的知识和经验,这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知识传承与创新在产业结构转换、进而在经济增长中的能动作用。因此,西蒙•库兹涅茨的理论为研究大学生这一掌握知识的群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就业问题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已有的相关研究,不少沿着西蒙•库兹涅茨关于知识和科技应用与产业结构转换与生产率提高间的关系理论予以拓展。学者们多是从三次产业的角度分析产业结构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基于产业层面进行总量分析,揭示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障碍,并提出支持和发展第三产业等建议。但细化到产业中各行业的分析则较少。而三次产业中的各个行业均有很强的“异质性”和“动态性”,这对其就业吸纳能力具有重大影响,部分行业最终的就业状况甚至会与政策期望相悖(王孝成,于津平,2010)。田永坡(2007)认为,对处于转型期、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而言,劳动力市场结构、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就业偏好结构、劳动力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均衡是一个显著特点。因此,从结构角度来研究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总量失衡问题,得出更具说服力的结论,对中国的现实来说也更具指导意义。张晓旭(2007)则使用偏离—份额方法分析了中国1978~1992年和1993~2005年两个时间段经济增长与就业变化的动态,认为对于就业增长而言,产业结构因素起到了主导影响。李彬(2009)运用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了行业构成变化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指出大学生在不同行业中具有不同的就业特征,大学毕业生供给总量与结构受产业结构转换质量的制约。赵杨等(2010)从产业结构与行业结构两个层次,研究其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行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认为就提高产(行)业的增加值总量来提升就业水平而言,第三产业优于第二产业;建筑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行业具有很强的就业发展潜力;而制造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三个就业的支柱行业尽管就业潜力有限,但应巩固、维持其目前的就业规模。谭洁等(2012)通过对18个行业2003~2010年的增加值及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两个基础数据的变动趋势及相关性分析后,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此外,以往研究所采用的基础数据多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以下简称《年鉴》),以及由其衍生的《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等。但2011年9月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11》(以下简称《年鉴2011》),对以往年度的增加值数据进行了修正,部分数据修正幅度较大。鉴于上述原因,本文把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各行业对大学生的就业吸纳能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分析我国近年大学生行业就业结构,量化比较不同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进而展开我国近年部分行业发展与对大学生就业吸纳能力的关联性分析,以期为制定更为可行的行业就业政策,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推动大学生充分就业,并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二、我国近年大学生行业就业结构分析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探究我国各行业在近年的结构变迁过程中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程度,更准确地说,是探究它们对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变迁历程及当前状态,以确定出对大学生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行业。二是考察吸纳大学生人数较多行业的行业增加值变动与其对大学生就业需求变动之间的关联,以判定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各项措施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三是从提升相关行业对大学生就业吸纳能力的角度,探讨是否给予或给予什么样的行业发展扶持政策。2003起,我国制订了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其后,《年鉴》以及《劳动统计年鉴》据此将从业人员按照不同的行业划分为20个,并围绕行业展开的各类统计均采用该口径。此外,由于统计数据的延后性,部分行业2011年度的数据缺失②。鉴于此,为统一口径,本文将研究数据的时段界定为2003~2010年之间。研究我国近年大学生行业就业结构,首先要从就业需求的“吸纳总量”角度,找出那些对大学生需求量较多的行业,这部分将根据对2003~2010年我国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就业比重的行业分布来展开。然后再从就业需求的“吸纳效率”角度,找出那些尽管总量方面对大学生需求相对较少,但从业人员中大学生所占比重较高的行业。三是进一步考察上述行业对大学生就业“吸纳总量”、“吸纳效率”两个指标的历年变动趋势,并综合三方面的研究结果,确定对大学生就业有重要意义的关键行业。

(一)我国近年大学生就业行业吸纳总量分析③

鉴于历年《统计年鉴》均无各行业每年新吸纳的大学生就业人数这个“增量指标”,而只有某一学历层次的大学生在某行业中的就业人数占同年该学历层次就业总人数的比重的统计,所以本文采用这个指标来衡量各行业对大学生的吸纳总量。为了更好地加以区分,本文将20个行业按照其吸纳大学专科、本科、研究生④总量的高低将占有全部某学历层次5%以上的行业定义为“吸纳大学生较多的行业”;将占有全部某学历层次2%~5%(含)的行业定义为“吸纳大学生一般的行业”;2%以下的定义为“吸纳大学生较少的行业”。根据历年《统计年鉴》数据,我国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学历层次大学生2003~2010年在各行业中的城镇单位⑤⑥就业比重的分布状况整理如表1所示。鉴于吸纳大学生总量很少,本文剔除了农林牧渔业,采矿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住宿和餐饮业,国际组织等7个行业。从大学生就业的“吸纳总量”角度而言,确定了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制造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6个行业为“吸纳大学生较多的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建筑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个行业为“吸纳大学生一般的行业”,共计13个行业参与后续分析。

(二)我国近年大学生就业行业吸纳效率分析⑦

考虑到各行业吸纳大学生的数量与行业的发展规模关系紧密,但并不是每个行业的人才需求都与大学生的能力素质结构契合,如果除了以“吸纳总量”来衡量行业对大学生的就业吸纳能力,还需要考虑13个主要行业中,那些总体就业人数较少、但行业内就业的大学生所占该行业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较高,具备更高“吸纳效率”的行业。因为,在同等增加行业就业人员总量的情况下,这些行业比那些大学生就业的存量高但吸纳效率低的行业能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因此,研究某行业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不仅要注重“总量分析”,也要注重“效率分析”。同样,根据历年《统计年鉴》数据,我国大学生2003~2010年在上述13个行业中的平均就业比重整理如表2所示。由表2可见,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金融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4个行业不仅在吸纳总量方面排在各行业前列,同时对大学生具备较高的就业吸纳效率。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个行业尽管在吸纳总量方面为“吸纳大学生一般行业”,但具备较高的就业吸纳效率,因而也属于对大学生就业较有贡献的行业。制造业尽管仅具备较低的就业吸纳效率,但考虑到其在大学生就业的吸纳总量方面平均位居第3位,故在后继的研究中予以保留。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3个行业尽管在大学生就业吸纳总量方面为“吸纳大学生一般的行业”,同时仅具备较低的就业吸纳效率,其是否属于对大学生就业较有贡献的行业,还需进一步的验证。而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建筑业3个行业在大学生就业吸纳总量方面尚可,但就业吸纳效率很低,因此在后继的研究中予以剔除。

全文阅读

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研究

摘 要 基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供给侧的改革,研究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问题,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需求端的能力。根据对江苏省80393名毕业生、256所中等职业学校以及1939个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等采集的数据,对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进行分析,发现江苏省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就业品质持续提升,专业与产业对接度逐渐提高,服务经济能力不嗲炕。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产业结构;吻合度;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5-0038-07

一、问题的提出

专业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服务经济社会的载体。科学设置专业、丰富专业建设内涵,提升专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永恒的主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端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诉求。只有专业布局、规模、质量等结构性要素与社会发展需求结构吻合,并保持动态适应性,才能提高服务效能,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因此,要主动探求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规律,建立专业建设预警机制,以更好地培养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要求:“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以“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创新驱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时期,职业院校理应对此做出积极的回应,必须以经济结构变化为依据,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为国民经济发展输送质量合格、类型和数量相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鉴于此,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发改委曾于2009年联合发文组织专家团队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的研究,历时3年多,于2011年底顺利完成了研究工作,并出版了《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预警报告》。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发改委决定开展第二轮研究,进一步深层次、多维度探讨江苏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问题,以为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正值本研究开始之际,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要求“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调整完善职业院校区域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这一要求既阐明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目的与意义,也对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出了更高的希望与要求,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研究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的重要意义。

笔者继续负责的第二轮研究历时3年半,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研究的理论基础;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对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江苏省三大区域(苏北、苏中、苏南)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结构变化对对应区域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江苏省13市产业结构变化对所在区域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进行了全面分析,建立了专业设置的预警机制,提出了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调整“优先发展”“稳定发展”“限制发展”“禁止发展”的引导性建议。

全文阅读

工业强省战略下贵州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分析

摘要:“十二五”期间,在工业强省战略下,贵州省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升就业吸纳能力。本文借助1990―2010年三次产业相关数据,对贵州工业化发展阶段进行综合分析,并采用协整分析方法,检验贵州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间的协整关系,得出短期内仅有第三产业的产值与就业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关键词: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协整分析 贵州省

贵州“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和吸纳就业能力。胡晓登通过研究也指出,工业强省战略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是促进贵州工业又好又快和更好更快发展,而工业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即产业结构则是决定工业强省“好”的关键性因素。夏杰长等也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引起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关学者的研究进一步表明,研究三产的产业、就业间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贵州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产业、就业结构的失衡状态常用结构偏离度指标衡量。其定义为:结构偏离度Ⅰ=Yi / Xi-1,结构偏离度Ⅱ=Xi-Yi ,其中i=1,2,3; Yi :第i产业产值占整个GDP比重; Xi:第i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 Yi / Xi:比较劳动生产率。三产总偏离度:■|Xi-Yi |。

结构偏离度Ⅰ、Ⅱ是测度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状态的指标,偏离度越高,表明结构偏离越失衡;反之,偏离度越低或趋向0,表明产业、就业结构趋于均衡。采用总偏离度衡量三产总体偏离程度。偏离度越高或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越大,表明劳动力迁移动力将越强,产业间转移可能性就越大。依据结构偏离度指标定义,计算出贵州(1990―2010)的结构偏离度及总偏离度(见表1)。

由表1,从结构偏离度Ⅰ知,1990―2010年第一产业皆为负值,表明就业比重大于产值比重,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不高,第一产业效益明显偏低,其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率小。总体呈上升趋势,至2010年达到-0.73。尽管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但绝对值仍稍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的-0.72。平均偏离度为-0.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68,表明作为贵州传统优势产业的第一产业,在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三产业平均偏离度皆为正值,从2004年起第二产业虽有递减趋势,但绝对值仍很大,结构失衡较严峻,平均偏离度3.2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96;从2007年起第三产业虽有递减倾向,但表现不明显,平均偏离度为1.21,远高于该阶段全国平均水平的0.41。

从结构偏离度Ⅱ知,第二、三产业皆为负值,表明就业比重小于产值比重。二、三产业较少劳动投入将产生较高产出,相比第一产业部门收入,劳动者为追求较高收入将进入二、三产业,二、三产业皆存在劳动力迁入可能性。从2004年起,二、三产业偏离度分别呈现上升、下降趋势,表明第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高于第二产业。二、三产业的平均偏离度分别为-27.84和-19.05,绝对值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2.33和-10.55。

全文阅读

阳光晨跑对大学生的耐力与爆发力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3

摘 要 本文从统计本校的晨跑开展情况入手,结合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通过文献检索、SPSS数据统计、逻辑分析并结合访谈和现有理论,分析现有社会关系和环境背景下的阳光晨跑,得出开展晨跑对体质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关键词 阳光晨跑 成绩 合理负荷 多元化 耐力 爆发力

一、研究的前提

(一)研究背景

近些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也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的若干意见》文件,反复强调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其中重要的一项便是晨跑。

因其能有效的调整学生紊乱的作息时间,有利于学生拥有更充沛的精力,降低肥胖几率,饮食更适度等。早起后加入锻炼更可以促使运动系统的健壮,而且能使全身的代谢活动增强,提高各个系统的功能和加强抵抗疾病的免疫能力。

在晨跑的同类研究工作中,较为典型的有,徐芙蓉2001年《实施晨跑制度前后学生体质状况研究》一文。但本人结合现在21世纪10年代的体质测试结果来进行对比,发现了非常大的出入点,首先,当时的实验对象在实验的期间每年体质大多处于逐年提高过程,而现今的多数学校学生却是属于波浪式变化;其次,徐芙蓉的文章中研究的结果表明了学生的毕业时期达到体质的最高点或基本等同于大学时期的最佳水平,而现今的多数学校数据表明毕业时的学生体质能力反而达到大学期间的最低点。从以上两方面可以得出徐芙蓉的研究是具有时代性的意义,但时过境迁,21世纪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网络科技时代的来临,给现今21世纪的学生体质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我们有必要去重新做适合现代大学生的实验与研究。聂晶玲、谭志刚在2002年所写《晨跑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能力与发展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缺少了学生的实际测试结果,只体现了增加的比例,实验数据对现代大学生无法起到比较作用。当然亦有提出一些质疑的观点,例如方家柱2000年在《晨跑的功与过》一文中,在肯定了晨跑的益处前提下,委婉的提出了的不当之处,着重从环境、空气、空腹和强度四个角度出发指出了晨跑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方法,对更为健康的开展晨跑活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全文阅读

在校研究生婚恋观调查

【摘 要】通过对在校研究生婚恋观的调查,了解在校研究生婚恋观的现状和特点。分性别、年级、城乡等不同角度探讨研究生婚恋观的差异。

【关键词】研究生;婚恋观;调查

婚恋观是男女两性的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是人们对男女两性婚姻关系的基本观点和看法。现代行为方式多样化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对传统婚恋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伴随着研究生队伍的日益壮大,研究生的婚恋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以贵州大学为例,调查对象涉及理学、工学、农学、管理、艺术等八个学科门类的研究生。调查问卷涉及研究生的恋爱观、择偶观、婚姻观、性观念等方面。实际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28份,其中有效问卷224份,有效率93.33%。有效问卷中,男性问卷115份,女性问卷109份。

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并结合文献研究和个案访谈,调查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中,男性的最小年龄是22岁,最大年龄30岁,平均值25.01。而女性的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28岁,平均值为24.55。从中可以看出所调查的研究生的年龄差异不大。

全文阅读

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以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灰色关联度为工具,实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不协调的,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第二、三产业具有一定吸纳就业潜力,但吸纳就业人员不足。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发现FDI流入不足、工业增长乏力、国有经济比重偏高是造成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程度低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结构偏离度;灰色关联度

根据一般经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技术进步、分工细化以及需求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在不断地变化,就业结构应该也会随着同向变化,这两者存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那么广东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否与就业结构的变动相协调,服从一般经验呢?

一、数据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间的平衡性以及影响因素,数据来自历年《广东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选取了相关产业产值、就业人数、人均GDP、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工业增加值等组成研究指标。研究方法借鉴余驰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其中:

结构偏离度=

总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各产业结构偏离度绝对值之和。灰色关联度其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2)对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3)求数列的灰色关联系数;(4)求关联度,进行排序。

二、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平衡性分析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