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三历史知识

高三历史知识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三历史复习中如何建立历史知识网络体系

摘要: 新课程高考命题趋势凸显历史学科能力、学科思维、学科素养,通过引入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以适应新高考更显重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网络体系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本文从历史概念、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线索三方面说明如何构建历史知识网络体系。

关键词: 高三历史复习 历史概念 阶段特征 基本线索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教与学的效果首先取决于对知识的掌握。如何掌握知识?除了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外,还有再认再现历史概念、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等。这就告诉我们,决不能把基本史实当做孤立分散的知识点,而要抓住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由基础知识、阶段特征、基本线索构成有层次的历史知识网络体系。同时还要求我们,改变传统中学历史教学中重史实轻理论、重结论轻分析、重记忆轻理解的状况,对教学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笔者就如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建立网络体系,谈谈自己的做法和看法。

一、突出历史概念,加强基本史实的联系

基础知识是历史知识网络中的点,亦是最基本的单位。基础知识主要是指基本史实和历史概念。基本史实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等要素,属于中学知识的初级层次。基本史实是在历史的点、线、面、体中不可缺少的史实,其能力要求是准确记忆。基本历史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对基本史实实质的抽象概念,在中学历史知识结构中属中间层次。历史概念的形成是经过分析史实之间的联系,对史实的表象抽象概括而成的,其能力要求侧重于理解。历史概念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在知识结构的形成中更为重要。

由于中学教材中没有对历史概念进行集中完整的概括,因此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应该在狠抓基本史实的同时,突出历史概念的分析和概括。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几乎每一道考题的背后都有一个值得理解的历史概念,对历史概念的解读应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是发展的而不是僵化的。例如,凡尔赛体系这个综合性很强的历史概念,在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巴黎和约、战后新兴国家、国际联盟这些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分四个层次阐明何为凡尔赛体系。第一,体系的构成:《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同战败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的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第二,体系的作用是建立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统治秩序。第三,维系体系的国际机构是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第四,体系的影响:凡尔赛体系隐含着许多矛盾。对战败国的掠夺,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败国的矛盾,特别是德国与英法的矛盾,后来成为纳粹撕毁和约发动战争的口实。分赃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英美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英法争夺欧洲霸权的矛盾;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等。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激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凡尔赛体系的分析、概括可以看出,突出历史概念教学有利于加强对基本史实内在联系的理解,有利于把基本史实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掘隐性联系的前因后果,并达到深化基础知识、加强知识结构化的效果。

二、揭示阶段特征,加强历史的横向联系

全文阅读

浅谈高三历史知识高效记忆法

高三历史复习中,由于时间非常短,需要记忆的历史知识又太多,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都存在着背了好长时间,也记不住,并且记不准,易混淆的现象。怎样才能利用较的短时间记忆大量的历史知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断总结方法,缩短记忆时间,提高效率,切忌死记硬背。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加以归类总结。

一、必须在理解上下工夫

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它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考试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

二、关键词记忆法

通过记住文字内容关键词,学生可以理顺记忆思路,展开联想,想办法恢复原有内容。例如: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可用“一胜二心奠基础,重要组成主战场;战略配合大贡献,国际地位得提高。”即“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专题记忆

我们可以把整个高中历史分为以下几个专题:第一专题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第二专题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第三专题三农问题;第四专题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第五专题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经济史(农业);第六专题亚洲的崛起;第七专题改革开放;第八专题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经济、领先的文明等进行复习。也可分为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三个专题。

四、分类比较记忆

全文阅读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应注重知识建构

当前高三的学生都已经进入二轮复习阶段,如何提高复习效率,确实大有讲究。你看,有的学生复习如蜗牛爬字行,结果还是考不好,就会叫苦抱怨,最后还是怪到老师不好。有的学生似无复习,或者闲庭信步般地走马观花,没有做蜗牛派而做了潇洒派,却照样旗开得胜。这种反差,又常常被蜗牛派拿来做勤奋不如散漫的证明。因此,教师给学生点不透,学生悟不透,是要出乱子的。

最好的方法其实是带着结构去复习。胸中有结构,将结构作为回忆的路径,闭目而思,知识便都映像到脑子里的逻辑屏幕上。实际上,试题无非两种:纯情型与知识型。纯情型乃纯粹的情景下的纯粹材料分析,这种题目关键不是课本知识的运用,而是新材料的信息运用。由于新高考下立意转变为新问题解决的能力,这种题目会多起来;由于新高考下减轻负担的导向,这种题目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无论如何,知识型试题必是主角。知识型试题的“结”就是身份判断,也就是考点判断。看到一个题,观察下,然后先来个整体角色判定:它属于哪个概念家族?属于哪个知识结构部落?这个角色标签得搞清楚。一旦身份角色找准,“结”就会顿然打开。——当然能不能打开也不是那么必然顿然的,它必须看前提条件的状况如何,这个前提就是知识建构的质量。知识建构的意义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一些师生不懂知识建构的妙处,因此或者机械建构或者消极建构,导致建构无意义,最终否定这一个教学过程。所谓知识建构的意义,在于给知识一个归宿,否则知识是孤魂野鬼;在于搭接知识之间的逻辑桥梁,否则知识支离破碎、意义无法体现;总之,对于师生,意义最终在于利于考点角色的判断、考点知识的提取、答案要点的组织。特别是答案要点,只要考点判断准确、知识建构质量到位,甚至可以利用模糊法应对:你要篮子里某一个鸡蛋,我将整篮鸡蛋都给你,只要不是将装鸭蛋的篮子给出来,分数就可以得到。

那么,如何建构呢?如何保证建构的质量呢?我提出建构三原则:概念元原则、知识群原则、灵魂原则。所谓概念元,就是知识建构的最基本单元乃是概念,在建构的时候,首先将概念建构好。一个概念元,包含时间、原因、内容、影响、灵魂五个基本要素,灵魂是核心与统摄,时间是“眼睛”,因、容、果是“骨肉”,相互之间有逻辑推理关系,每一个都要准确和理解,达到闭目能推导而出的程度。知识群有一个内在的层次性,其中最基本的群即册章节结构,对每册、每章、每节、每条目的内容均应按照顺序娴熟的复述出来,否则这个结构便是不合格的建筑。然后是时段结构,因为历史是关于时间的科学,又因为历史的时间不但指时间的点,更是时间的段,依此考察历史的一些规律特征。时段知识群是教学中重要的整合环节,考题中很容易就此命题。最后是专题结构,专题有形式与灵魂两种类型。比如空间性专题、国别性专题、会议性专题等属于形式专题,它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为媒介组合一定的知识群。经济政治文化外交专题、图标专题、高分策略专题等属于灵魂性专题,它以一定的内在灵魂为主线归类知识。专题繁多,因此贵精不贵多,以方法论为导向,引导学生感悟。

举几个例子看下。

1.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部分,教材是比较庞杂凌乱的,学生往往搞不好。教师如果这样建构,也许会让学生眼前一亮:

新民主主义革命:找到自己的阶级——找到自己的组织——找到自己的纲领——找到自己的武装——找到自己的道路——找到自己的领导核心——找到自己的理论体系——找到自己的指导思想——走向胜利。这个一系列的寻找,内含丰富:第一、中国的新民主义革命是外部移植培育的;第二、必须一个理论的中国化的过程;第三、这个所谓的救国方案与救国话剧的内在规律的自说自话的成分是多少?等等,都值得我们思考。

2.中国传统思想这个部分,很多老师一直搞不懂内在的规律。其实这个部分,内在的逻辑很明确的:中国传统思想的奠基——在中华思想七巧板中诸子百家各奉献了自己的板块;中国思想的正统形成——汉儒之儒学的神学化官方化;正统思想的魔劫与复兴——宋儒之儒学的哲学化;正统思想的再次冲击与反思——明清之际之儒学的再次定位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儒家一直探讨的主线是与君的关系寻找,期许以与君的合作实现儒者的治世理想。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也是师生难以理顺的地方。如果这样理,则一目了然:最大影响——对世界的影响(物资、思想、生活方式、世界联系等);核心影响——对欧洲的影响(商业革命之物品、市场——特权贸易公司为直接推动、商路;价格革命之生产关系的变动);边缘影响——对中国的影响。这样三个板块,就很清爽了。

全文阅读

高三历史复习中如何践行“重视基础知识”

摘要:在当前的高考中,各位同行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还是要重视基础知识,其实这也是新课标和新考纲的要求,但一线的高三老师又常常愁于很难落实“重视基础知识”或者说我老师重视了学生却没法做到。笔者结合高三历史教学实践做了几点尝试:让学生以本为本,回归课本;引导学生读透课本;给学生方法指导,实现高效学习;常检查督促,及时巩固学习效果。希同行批评指正。

关键词:重视 基础知识 课本 记忆 建构

理解与把握课标和考试大纲,直接决定着我们教学的方向、考试的结果。重视历史基础知识是课标和考纲中都有明显体现和强调的:在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性质中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课程目标中指出“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新课程历史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历史考查的总体目标是: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具体考查目标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无一不是需要熟练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为前提。所以在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我们必须重视基础知识,那么如何将“重视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呢?本文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树立以本为本意识,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在新课改以来因为课本版本的多样化和高考中强调能力立意的考查,所以有很多老师在教学中试图脱离课本,以课标为依据进行教学,但又由于精力水平所限对史料的选取和史实的整合欠火候,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弃课本之不顾,对老师所讲的因缺乏完整的认识而成了半生不熟的夹生饭。笔者认为虽然在当前新课改下不能像以前那样教课本考课本,但课本仍是我们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料,还是要以本为本,理由有以下几点:首先,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在绝大部分的农村或小城镇中学教学条件有限,学生不能接触到课本以外太多的学习资料,所以课本自然也必须是学习之本了;其次,作为高三教师普遍工作量较大,教学任务重,除了上课还要命题组卷、阅卷、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每天能花在备课上的时间也就1-2小时了,由此可知在无力整合更多资源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地课本也就成了首选教学依据了。再者,课本是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相关专家经过充分的酝酿、编排和审定,一定程度上代表学科的权威,虽然每个版本的课本内容不尽相同,甚至还有些出入或相左的地方,但总体上都是从课标出发,是最大程度的求真求实的教学资源,还是我们学习中最好的资源。所在高三复习中充分发掘和利用好课本这一宝贵资源,让学生认识到课本的重要性,回归课本不愧是明智之举,也是践行“重视基础知识”的有效之策。

二、引导学生阅读,真正读透历史课本。笔者所在学校位山区,学校生生源水平总体较低,素质较好的都流入周边较大城市。所以面对这样的学生常常历史阅读能力也较弱,如果在高三复习中老师不加引导,只强调要学生多看课本那结果就会在考试后总有学生找你抱怨“为什么我看了好几遍课本还是考不好”、“这次考到的、要用的基础知识在哪,我怎么找不到呀?”其实问题就是在于他们不会阅读历史课本,只是表面的,粗浅的阅读,找不到基础知识的信息点。关于引导学生阅读和发掘课本我的做法是:采用“学生自读”和“教师导读”相结合,学生在高一高二时由不同的老师所教,我接手开始高三总复习时至少在一轮复习中我会坚持“学生自读”和“教师导读”相结合,学生自读在课前,教师导读在课中,自读一般学生还只能读个一知半解,导读是在知识梳理中进行,教师作导读示范目的是通过反复强调和不断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例如:复习某课内容时,我先会引导读懂课本中的章、节、子目的标题含意 ,读懂它们之间的联系。注意引导读懂课本中史实与结论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课本中找到历史事件原因、经过 、结果、影响(意义)在课本中的位置,并总结出规律:原因(背景)在前面,经过(过程)在中间,结果、影响在最后等。带动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阅读课文。这样,由于老师的引导和示范,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被激发,个个跃跃欲试,课后布置学生自主去阅读课本,完成本节课复习巩固和下节课预习的任务,持之以恒地不断强化,既能让学生抓住并熟悉课本基础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加强方法指导,实现高效学习。高三历史复习内容庞杂繁多,时间紧。这么多的基础知识如果不讲究方法那就是到猴年马月也掌握不好。为了帮助学生高效掌握基础知识在复习中我尝试做了以下努力:第一,让学生学会建构知识结构图。知识结构图是指把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制成比较系统完整的图示,它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知识网络图。知识结构图是对建构知识形式化的表现,也就是知识建构看得到的成果。怎么建构知识结构图呢?细说的话很复杂,但简单地说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从教学流程来看,可分为课前建构、课中建构和课后建构三个步骤。从建构知识结构图的样式上看,可分为树状式、总分式、流程式、放射式等多种。从建构知识结构图的步骤来看,可分阅读理解,提取信息;关联信息,提炼语言;开拓思维,建构图示。让学生学会建构知识结构图,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脉络,便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对学生高效掌握庞杂繁多的基础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多种记忆方法。灵活记忆是高三历史复习中必备的能力,基础知识是多样的所以记忆方法也必须是多种多样,单一的死记死背会出现记忆疲劳,记不住,今天记明天又忘。在教学中我们需要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尽可能采用多种记忆方法,强化记忆。比如谐音记忆法、循环记忆法、睡前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感官协同记忆法、口诀顺口溜记忆法、串字记忆法、归纳记忆法等等,在这就不一一累叙,总之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并用牢记基础知识是根本。

四、勤于检查督促,及时巩固学习效果。重视基础知识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我们山区的学生学习欠主动,所以在复习备考中还要常检查督促,以及时巩固学习效果。具体做法有:第一,以练促学,在复习期间每节课有当堂练,每周有周测,每月有月考,在选题命题时除了常规考虑的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之外还会出一些基础性的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最近复习过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课前提问,在复习中针对上一节课或上一单元的基础知识在上课前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对复习过的内容堂堂清、单元清。第三,抽背抽默,在经过一轮复习普遍学生对基础知识比较熟悉的基础上,进入二轮复习时,因为学生自以为此时基础知识掌握已经较好了,再加上二轮注重能力方面的提升,所以往往学生会放松对基础知识的回顾复习。为了帮学生在这一阶段进一步夯实基础,我采取这按计划定时定内容但不定人的抽背抽默方法,对不合格的同学要求课后补火,下次再次抽背抽默,直至达标为止。

参考文献:

全文阅读

如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运用知识体系实现有效教学

2010年江苏省提出了“既要切实减负,又要大力增效”的工作指导思想,对于高三历史复习来说,时间紧、任务重、内容多,原先那种延长时间来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是行不通了。而现今历史教材“模块+专题”的编排方式对于某些重要知识点,在多个模块中均有出现,但侧重点不同,无法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明确而全面的认识。另外在高一时,由于学生不重视,再加上许多教师为迎接学业水平测试赶进度,对部分内容采取发提纲、划重点、学生记背这种无奈又相对有效的传统备考手段,导致大部分学生对高一的新课内容囫囵吞枣,到了高三很多学生已经忘记高一相关知识或是一知半解。为了提高高三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性,我们尝试变革,如合理科学地整合教材、科学妥帖地选用史料、试题精选精练精讲等,也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除了常规的教学方式外,有没有更好更有吸引力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在茫茫史海中轻松遨游,将历史知识点化繁为简,轻松记忆,将历史书读“薄”、读“活”?有没有更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将历史知识内化,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理解、归纳、整合、表述等思维运用能力,从而提高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甚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提供帮助呢?我们在众多方法、策略中找到了运用知识体系进行高三历史复习以达到有效教学目的的这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认为“学生只要借助于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减轻学习的负担,同时也能提高教和学的质量。”而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教学法就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构建的,反映对历史的总体认识,体现和涵盖学科主干知识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以点为基础,运用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进行单课的复习,改革传统笔记形式,提高高三学生历史复习效率

在历史课堂上,常见教师依照死板的教案一边机械地板书,一边枯燥地讲解或是点播幻灯片,而学生则一行一行,一句一句地做笔记。摘抄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常见的行为,其目的在于记录学习的内容以及整理别人和自己的思想,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传统笔记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埋没了关键词,二是不易记忆,三是浪费时间,四是不能有效地刺激大脑。同时上课等学生摘抄,影响教学进度,课后学生整理又增加了学生大量机械性重复性的无效劳动——纯粹抄教师的课件和板书,更有学生因兴趣缺乏或是惰性所在而不记笔记。这种传统的教师讲解与学生记录的方法,并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和思考。而历史知识体系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它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或显现人的大脑思维流程,它看上去就像一个人的神经网络图,可以极大地提高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对于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有巨大帮助!通过使用建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学生不再被动地去设法记下教师的每句话和看一串长长的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关键字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最终“画”出重点词语明确、颜色丰富、图形多样的知识体系,这其实就是将历史知识个性化的记忆、再现和内化的过程。

二、由点及面,构筑章节的历史知识结构体系

为适应高考历史以考查历史思维能力为主的要求,高三一轮复习必须坚持整体史观,把教材划分成若干单元进行单元复习,构建知识的有序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单元历史知识体系。

单元复习不是按教材既有章节编排进行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把某一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审视,打破教材原有章、节的编排,重新对教材进行整合,形成单元知识结构体系,揭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规律性,以利于整体上把握历史史实、掌握历史知识。复习时,可按“单元起止时间——单元历史阶段特征——基本史实(包括背景、经过、结果、性质、影响)”的结构模式来进行。只有经过这种整合,知识才会在脑海中呈现出鲜明的历史发展脉络,显现出该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基本面貌,繁琐的知识才会变得简单易学。单元复习时还应注意分析揭示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更大的知识体系。

比如必修一第七单元单元复习课《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采用以下的知识体系能很简洁明了地解决问题。

全文阅读

浅议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面对高考,如何迅速稳定地提高历史成绩、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是高三学生最为关心的事情。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要想迅速提高历史成绩,在高考中发挥出好的水平,就必须重视历史复习,提高复习效果。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果,可以通过拓宽、挖深和提高等途径来实现。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尝试与总结,简要谈一下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一、拓宽

所谓拓宽,就是要拓宽教材所涉及的范围,对教材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与补充。总的来说,这是由现行历史教材不足、范围局限所决定的。对于复习过程中的拓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历史基本理论方面的拓宽。历史基本理论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考试题也经常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历史基本理论的能力。但是教材中几乎没有历史基本理论方面的内容,所以历史教师必须结合具体史实对历史基本理论方面的知识进行拓宽,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历史基本理论,提高高考应试能力。

2.史实与史料方面的拓宽。由于教材对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主要的历史现象的知识描述和介绍不够详细,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历史教师需要对史实和史料方面的知识进行拓宽。史实与史料知识的拓宽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与历史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的拓宽。现在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视相关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与渗透。因此历史教师要及时对与历史相关的其他学科相关知识进行拓宽,尤其是与历史联系比较密切的科目如语文、政治等,以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

二、挖深

所谓挖深,就是要深入地挖掘历史的内涵和外延,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挖深对于提高复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挖深,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一般来说,复习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挖深。

全文阅读

加强高中生历史基础知识教育,实现高效历史教学

【摘要】历史基础知识是学生历史学习最初涉及到的内容,是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载体和保证。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对学生历史基础知识教育。首先,做好初、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在教学中的有机衔接和整合;其次,在三维教学目标中落实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第三,围绕特定的教学主题组织实施高中历史基础知识教学;最后,“活”化历史基础知识,调动高中生学习历史基础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 历史教学 历史基础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46-02

初、高中历史教学一脉相承、紧密联系,在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更是如此。按照新课改《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最初的设想和规划,落实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学习和积累要求主要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但在现实的历史教学中,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大量减少“难繁偏旧”的内容,这就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习和积累的历史基础知识,往往无法满足和适应高中历史学习的需要,再加上中考历史又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进一步降低对学生历史基础知识水平的要求,这些都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多不良后遗症。没有历史基础知识作为载体,高中历史教学任务的完成将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这就迫切要求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对历史基础知识要给予足够重视,进一步提高高中生历史基础知识水平。

一、做好初、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在教学中的有机衔接和整合

初、高中历史在教材编写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高中历史教学时建立在初中已有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想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能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落实好历史基础知识,就必须把初、高中历史课标和教材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清楚地掌握哪些是初中已经学过的,是学生已经具备的历史基础知识,那些是全新的需要重点突出的。在此基础上对初、高中历史基础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做好两者在教学中的有机衔接。比如在高中必修一中关于二战的教学内容,作为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破坏性空前的人类战争,严格来说课本没有专门安排课时,这样的设计乍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对初中教材熟悉的话,便知道初中已用了整整一个单元的课时安排教学的。在本课的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初中已有的知识量,理清基本的线索,补充一些学生不知道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更好地落实高中生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在三维教学目标中落实高中历史基础知识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构成了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在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时很多老师更多的关注后两者,似乎高中历史教学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新课改的宗旨,就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殊不知新课改是抛弃了知识本位观。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新课改是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获得更多的知识。三维教学目标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 因此,在落实高中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落实什么样的基础知识,落实到什么程度,并不完全在于知识本身的重要性,而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这个整体目标的实现。比如在关于抗日战争的教学中,基础知识非常庞杂,知识本身都很重要,那么在教学到底落实什么基础知识,就由教学中达到什么样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决定。只有这样才能在庞杂的历史知识里大胆取舍,做到有的放矢。

全文阅读

浅谈高三文科班的历史教学设计

高三文科班的历史教学,必须根据学情做到“因学定教”。而要做到“因学定教”就必须认识以下几点。

一、高三文科班历史教学的特殊地位

高三文科班历史教学具有与中学其他年级历史教学不同的特点和作用。l.《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科考试说明》是指导历史教学和高考备考的基本依据和权威性文件。高考历史科在考查考生所学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其学科能力。高三文科历史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增强选拔意识。2.高三文科班历史教学还必须针对学生实际,完成初中、高中历史教学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全面学好历史基础知识,对课本上的目录、彩图、插图、注释、年表、课后习题及选学的部分,都不能遗漏。3.高三历史教学的原则与教学方法发生了明显了变化,教学模式由“讲授新课——训练巩固”转变为“复习训练——讲评归纳”。4.高三学生的自我提高能力越来越重要,教师指导的针对性越来越重要。高考的优秀者总是在知识中找联系、找规律,在不断积累中提高技能,学会运用,从而获得优良成绩的。5.高三历史教学要立足历史,呼应现实,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前途教育。

二、高三文科班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

从高三历史教学的目的、性质、特点出发,经过多年高三历史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三历史教学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1.计划性原则。要制定总体规划,大体定出基础复习,专题复习,综合复习三个阶段,再定出各单元,各章节的计划,按先总后分,由浅到深,由史实到史论安排复习,要确立学生主人翁地位,加快信息反馈,充分调动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动态性原则。高三教学的特点是学生始终处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中。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使知识再深化,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处在不断变化、刁

三、高三文科班历史教学的主要方法

1.讲练结合。根据教学具体情况,可以确定“五讲”:(1)讲知识的要点和联系,把握知识范围;(2)讲知识的线索和脉络,把握学习目标;(3)讲重点难点,抓住知识本质;(4)讲读书、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5)讲答题方法和作业规范,保证高质量高分。要强化练习的指导和评讲,注意如下四个方面的关系:(1)讲练同步。讲是教学的主导,练是教学的深化和运用。精讲后精练,是巩固并深化知识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2)练习规范。就要严格要求,讲明严格要求的重要性,学生才能把规范性变为自觉的学习要求和行动。(3)练后要评讲。评讲不搞简单的对答案,要指出错误的表现,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使学生知其然井知其所然。(4)多项练习与专项练习相结合。采取灵活形式,摸清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取得立竿见影的训练效果。2.纵横串联。高三历史教学要深化现有知识的结构,一方面理清历中事件之间的横向联系,另一方面还要理清历史事件本身的纵向发展。纵横串联,就是将分散在中国史、世界史中的错综复杂互相交叉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知识,按照纵向或横向,把同一性质、同一类型、同一意义的事件用条条和块块联贯起来,像丝连穿珍珠一样,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这样复习,能打破各章节的束缚,把历史知识融合贯通,形成一个立体的交叉网,便于启发学生思维,把历史知识学活。3.史论结合。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处理史实与理论的关系,能否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统一,史实与理论相结合,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一个根本问题。

全文阅读

如何提高初三历史复习效率

即将升入初三的同学们,如何才能高效、有序地进行初三历史复习,在这里我谈谈看法。

近几年来,由于中考历史试题较大地提高了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力度,减少了“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的题量降低了分值。因此,一些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提高能力。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其实,就能力与知识的关系而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二者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忽视知识片面强调能力,能力将成为空中楼阁,忽视能力片面强调知识,知识只能是一堆代工之料。事实上,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必须以扎实的历史知识做基础,即使是解答那些对历史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理论分析性的历史问答题,如果没有全面、准确、扎实地掌握有关的历史基础知识,则其答案充其量也只是一架没有血肉的骨骼。2012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颁布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明确指出:“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程度;重视‘新材料、新情境’;注重考查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初三历史复习必须纠正忽视基础知识的现象,必须重视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内涵,我们绝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时间、地点、人物、数据等只需记忆的“死知识”。历史的基础知识,除基本的历史史实外,还应包括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线索和发展过程。这六部分是历史学科的主体内容。只有准确理解,深刻挖掘其内涵,才能全面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为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基础。

那么,在初三历史复习中,怎样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际,谈谈体会。

一、强调学生精读

在初三复习中应强调学生精读教材,由厚到薄,由薄到厚,认真细致地阅读,不留死角。具体说,精读应包括目录、读章节子标题、读课文正文和小字、读地图和图片、读材料、读句释、读大事年表等。通过阅读,学生能全面、系统、准确、牢固地掌握历史五本教材和大量的史实。如果能掌握历史教材中的知识,能够充分地再认再现,就算其他方面有所欠缺,也能够在中考中得到80%以上的分数。

二、强调教师精讲

在初三指导复习时,教师精讲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发展过程和基本线索。讲历史概念时,首先要讲清楚历史概念包括历史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物的主要内容、性质、影响、评价等。其中影响、评价是此事物与彼事物的联系,属于概念的外延,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物的主要内容、性质是概念的内涵。教师在讲历史概念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包括哪方面的内容,掌握概念的外延——影响及与相关的概念或事物之间的联系。其次要讲清楚历史概念形成前后的历史环境,在动态的发展中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讲历史结论时,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结论与历史史实的因果关系,对已有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学会在无疑之处生疑,从而透彻地理解历史结论。另一方面,教师对某一历史现象进行介绍后,可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评价、判断后对历史事物下一个正确的论断,历史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讲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时,首先讲清掌握这三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如阶段特征,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内表现出的若干历史事物的基本共性。它成为这一时期内历史的突出特点。学生牢固掌握了阶段特征,就能区分不同阶段的特点,认识历史演进的过程,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共性。其次,要求学生在复习完每章内容后,一定要动手总结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历史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最后,教师总结讲解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再以近年中考题中的典型题型做示范。如此反复训练学生,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三、强调师生的画

全文阅读

浅谈高中历史的复习方法与实践策略

摘 要:在教学中,不同的学科应根据各科的特点和要求来适应发展的目标,也就是在大目标共处下,具体分析各学科的教学实践。启发式教学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要求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启发中把握学习的重点,达到教学目的,而高中的复习工作是极其关键的,要求我们必须开放思维,来适应新时期的高中复习。

关键词:复习;培养;教学

高三复习阶段是最苦的时刻,只有很好地耕耘,才有可能收获。同时,随着高考越来越深化的改革,光靠蛮力是不行的,好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是很关键的。作为一位高三年级的老师,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的一些技巧。

一、探出高三历史的方式,寻找学习和复习历史课程的突破口

作为高中三年级的教师,不仅要启发式的教学,而且要正确地去理解,要转变经常采用提问灌输知识给学生的方式,这样,学生机械地回答教师提问的可能性比较大,并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去理解所学的历史知识。这就显示出探出高三历史的方式,寻找学习和复习历史课程突破口的重要性。新问题,需要新办法去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解历史复习课文的内容和要求外,还要了解自己学生的自身历史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将教学和复习转化成若干知识点,并辅之以恰当、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

二、积极培养和开拓学生思路,辅助多种现代化教学方式

在高三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作为历史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设计和提出复习历史有关的问题,如果条件可以的话,还要积极地采用形式多样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在教学生三国南北朝时,历史教师可让学生观看电影《三国演义》或有关南北朝时的影视题材;在教学春秋战国课时,历史教师可先让学生在因特网上查阅孔子、老子、韩非子等的生平、思想和作品,观看春秋战国的叙作品,偶尔让学生编、演其中的一些片段,以此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学习。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又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最终复习好历史知识。

三、加强高三学生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深化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