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层建筑安全管理

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范文精选

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1、高层建筑定义及特点

1.1 定义:高层建筑,是指高层民用建筑(含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及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两层及两层以上公共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两层及两层以上且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工业建筑)。

1.2 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具有技术要求高、施工工艺复杂、工期相对较长等显着特点,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引起安全问题的因素也多于普通建筑工程施工。

1.3 高层建筑工程量大、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不确定因素多,加之高层建筑的楼层多、高度高,但施工中并非是低、多层建筑的简单叠加,而是从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等方面,因而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大。

2、高层建筑安全管理现状

2.1 监管执行不力,缺乏有效的安全制约机制

众所周知,我国建筑安全立法滞后于国外建筑市场的发展,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意识及管理手段较为落后,安全管理体系不够成熟,安全生产机构管理执行力度不强,故也未全面有效地履行对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主要表现在:

2.1.1 施工企业各主管部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对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管职责不清,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主体责任尚未完全落实;

2.1.2 建筑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突击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上,缺少日常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

2.1.3 监管体系不够完善、资金不落实、监管力度不够、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之在当前不规范的建筑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建筑市场庞大,监管工作力度不够强大,缺乏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导致一些施工企业非法转包高层建筑施工,越级发包现象严重。一些建设单位和非法中介人利用手中的权利,收受贿赂,不顾施工企业安全资质,使得一些建筑企业资质与所承接工程等级不符,给高层建筑施工带来了不安全因素。

2.2 施工管理及相关人员安全思想意识缺乏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相关人员安全管理水平素质低。建筑行业的许多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事故的应急能力,这是高层建筑安全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一些建筑企业甚至招用农民工、临时工,未经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就上岗。当前我国建筑安全事故中,有相当部分的伤亡事故是由于项目管理者安全意识低、当事人存在侥幸心理造成的。有些企业领导把正常的安全投入认为是额外支出, 造成安全经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的实施。经费的欠缺也使得一些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不能落实上岗。另外,工人(绝大多数为农民工)由于就业压力和自身素质较低等因素不能通过合法的途径主张自己的权益,往往成为安全事故中的受害者。

2.3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不到位

施工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降低成本,从而使高层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对高层建筑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加之众多施工企业对高层建筑安全现场技术体制不健全,施工规范化程度不高,例如:不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工作,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分项交底与安全教育较为简单,且针对性不强,不全不准,与现场实际不吻合、脚手架搭设不规范,没有专项搭设措施、在危险部位未根据性质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临时用电不规范等等,还有些高层项目建设过程中,从施工管理人员到一线的实际操作人员,都未能完全按照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往往只是将规章制度等挂于墙上,应付检查、走形式,而未能将其在施工中落实。管理人员未能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操作工人没有按照程序严格执行,从而经常发生一些质量事故,给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3、解决措施及建议

3.1 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各项基本法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使其规范、科学、适用并严格执行。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建设参与者要重点监督施工现场是否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考察体系是否有效运行,是否需要持续改进,如果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发现工程建设参与各方没有贯彻落实安全责任,不履行安全生产制度,就必须进行处罚,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通病问题进行专项整治。

3.2 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营造安全企业文化

不断巩固安全生产第一的方针。以专业安全知识为内容,用行政、法律、法规为手段,进而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明确自己安全生产责、权、利的关系,以达到施工安全效益最佳的目的。主要包括:

3.2.1 加强专业安全知识、技术的日常教育与培训,用安全典型事例和事故教训进行教育,对照法律、法规认真地进行分析、讨论。将安全法律、法规逐件公示在安教宣传栏中。

3.2.2 积极组织各类管理人员,参加好的安全讲座和参观受表彰表扬的项目工程。

3.2.3 通过重视人员的管理、机制的建立、系统的完善、营造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

3.3 抓好并执行施工技术中的现场安全管理

工程施工安全产生于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以“预防为主”,做好施工技术中的安全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并依据实地记录、设计文件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以及现场安全警示的工作。开展好安全生产的宣教,实施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及应力支撑系统的验收工作。特别是井支架、脚手架、各类支撑等。卸料平台等经常性活荷载受力的部位,要按照安全计算的模式进行搭建。掌握全程施工动态,及时发现、纠正违规操作和违纪行为。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定期地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项目安全生产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逐级签订安全承包合同,使各级明确安全职责和安全目标,制定好各自的安全规划,争取达到全员参加,全面管理的目的,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事事相关、人人有责”。

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建筑结构

现阶段我国已建成的高层建筑约20万栋,其中超过一百米的超高层建筑一千多栋。随着城市化不断加快和房地产的不断升温,建筑不但楼层越来越高,而且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这使得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等大量火灾事故表明,高层建筑着火往往容易形成重大火灾,造成多数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人和社会影响,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科学地分析和探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结合当地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火灾扑救方案,对于避免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一)火灾蔓延速度快

高层建筑内部一般设有大量的竖向管井,如楼梯间、排风道、送风道、电梯井、排烟道等。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室内热空气因密度小,便沿着这些垂直通道自然上升,形成烟囱效应。当火灾发生时,室内空气温度的急剧升高,体积迅速膨胀,烟囱效应更加明显,每个竖向管井就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试验证明,在无任何防火分隔的情况下,仅需30s左右烟气就能达到100m高楼的顶层。如果燃烧条件充分,整个建筑物会迅速笼罩在一片火海中。

(二)人员疏散途径少

一方面,发生火灾时由于普通电梯在火灾时因不防烟火或停电等原因而无法使用,大多数高层建筑疏散的主要途径是封闭楼梯,而楼梯间一旦窜入烟气,就会严重影响疏散的速度。另一方面,高层建筑楼层多,垂直疏散距离远,人员撤至地面耗时长。这些因素都给高层建筑火灾疏散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有实验表明,高层楼房着火4分钟后逃离火场的可能性很小,加上浓烟烈火蔓延升腾,使人看不清逃离的方向而陷入困境。

(三)火灾隐患复杂

首先,高层建筑由于其建筑结构复杂,设计与施工难度大,稍有疏忽,就可能留下先天性的火灾隐患。其次,高层建筑一般比较密闭,对外的通风通道少,发生火灾时,难以实施自然排烟。这给救援和扑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最后,高层建筑内使用单位多,室内装修材料防火性能不一、日常电器用电负荷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这些都是高层建筑的后天性致灾因素。

(四)扑救难度大

由于高层建筑的消防设备、供水管道、房屋密集等原因,发生火灾时,使扑救难度增大。

1.装备不足。由于受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我国各城市现阶段普遍存在救援装备数量短缺、消防云梯高度不够、消防员自身防护装备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国内现有的消防云梯最高仅能达到101m,并且不是所有城市都配备有这样高度的消防云梯。一旦高层建筑的上部发生火灾,则无法从室外进行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

2.供水受限。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灭火用水量比较大,有时甚至需要达到100L/s以上。如果出现楼宇停电、消防泵失效或发生故障,室内供水系统无法满足要求时,而普通消防车向室内消防系统输水的供水高度约50m,需要由消防人员往高楼接力供水。因此,建筑的高层部分无法依靠室外消防设施协助救火。

3.作业区障碍。高层建筑周边情况复杂,缺乏展开消防行动的场地,裙楼的存在也妨碍了登高车全方位靠近着火的主体建筑;玻璃幕墙受高温火焰的烧烤,易形成“玻璃雨”,使消防人员无法靠近建筑物;燃烧时间过长,钢混和钢结构建筑均会有可能出现建筑物整体或局部倒塌现象;部分高层建筑内部消防设施不完善等都会影响火灾扑救,导致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度的增加。

二、高层建筑消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设计不足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对消防技术规范了解不深、业务不扎实、知识更新不及时,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符合现行规范要求,使高层建筑在图纸上就已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二)消防设施设置不完善

一些高层建筑中设置的火灾自报警系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缺乏有效的维修保养,丢失损坏现象严重,已形同虚设。很多老式高层建筑通常设置敞开楼梯间或一幢建筑只有一个楼梯,仅有少部分设置成封闭楼梯间,但没有按规范设置防火门,极少设置防烟楼梯间。

(三)建筑物防火分区不规范、耐火等级低

有些高层商用建筑任意划分防火分区或者不设防火分区,因而起火后未能将火灾控制在局部区域内,阻止火灾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蔓延。建筑外墙和内部装修大量采用可燃物,无形中使建筑的火灾荷载增大,增加了火灾扑救的难度。建筑物消防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有些不法建筑商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采购一些未经质监部门认证的不合格消防消控设备、消火栓、消防水带、防火门等,以次充好,给火灾预防和扑救带来重大隐患。

(四)高层建筑内各种消防设施种类多,功能繁杂,难以掌握。

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一般是委托物业公司负责管理。物业公司人员流动较大,人员文化水平低,责任心较弱。在这种情况下,若想使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设备能够完好运行和及时报警、及时处理相当困难。

三、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一)严抓建筑设计

高层建筑存在的结构方面的火灾隐患,大多与建筑设计人员的设计失误有关。因此,为了避免高层建筑建设时带入火灾隐患,应严抓建筑的设计环节,建立工程图纸复审和责任倒查机制,确保工程设计完全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公安消防部门要把好消防设计审核关、工程施工监督关、消防验收关,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随机抽查消防工程是否按原设计施工,防止开发商和施工人员随意更改设计。

(二)提高建筑结构的耐火等级

高层建筑尤其是高层人员密集场所吊顶和其他装饰材料,不准使用可燃材料吊顶,宜采用轻钢龙骨装饰材料,并应选用经过防火测试合格、核准销售的防火装饰材料和绝缘隔热材料,对原有可燃的木结构建筑和耐火极限较低的钢架结构建筑,以及可燃的吊顶等,必须进行改建,提高其耐火极限。在钢屋架和钢柱上喷涂防火涂料或敷贴防火隔热材料。安全疏散通道、楼梯间及前室、避难区等是生命之路,其墙面、吊顶、地面均应采用非燃材料装修必须按照国家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划分防火分区,进行防火分隔,阻止火势蔓延,杜绝和减少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日常消防安全管理

高层建筑要根据自身火灾危险性,根据国家有关消防法规,按规定配置相应的灭火器具,特别是新建的高层宾馆应安装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淋固定消防设施。避免经营单位由于资金原因,随意削减消防设施的资金投入和业务开支,致使消防设施严重不足、消防设施年久失修、灭火器具得不到更新和补充、抗御灾害能力低的现象。因此,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要定期对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进行维修、保养和测试,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加强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喷水灭火等灭火技术、烟气控制技术等高科技术的应用,提高建筑构件耐火性能的技术,使火灾在初期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公安消防机构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制定严格的用火用电管理制度和紧急安全疏散方案。高层建筑内设置公众聚集场所的单位,要严禁在营业时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在焊接切割作业时,必须经过严格审批,在落实防火措施后方能作业。电器的使用要符合防火安全要求,从事这些场所的重点岗位、重点工种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技术操作训练和消防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持证上岗。

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安全人机工程学;高层建筑;安全管理

人是建筑施工的基本劳动力,在建设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的人员数量多、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低等,导致施工单位的管理难度很大,很容易发生某些事故。通过有关研究发现,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部分事故的发生都是由施工人员的工作失误所造成的。因此,加大力度对施工人员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况的研究分析,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对于减少事故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1]。

1人机工程学的含义

人机工程学又称人因工程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环境以及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结合使机器和环境能够更加有效地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保护人体安全的一门学科。其有机结合了生理学、心理学、机械学、生物力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成果,形成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对于预防和减少事故及疾病的发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影响施工人员的心理因素

2.1侥幸心理

有些施工人员在日常的操作和工作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不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要求和工作规程,认为偶尔的违规操作不会造成生产事故的发生,长此下去,很容易形成一个坏的习惯。比如,在施工现场都会有很醒目的标志,提示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时必须要佩戴安全帽,但是总会有些人不遵守规章制度,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不会发生事故或者就算有事故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把安全提示当回事,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2.2叛逆心理

有些施工人员感觉自己的工作经验和阅历很丰富,在工作过程中不听从别人的指挥和要求,对有关技术管理人员要求的一些工作标准和规范置若罔闻,不遵照执行,甚至还会对管理人员产生反感,寻衅滋事。这样不仅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并且还会大大提高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3逞能心理

有些施工人员有着很强的虚荣心,在工作过程中,总是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比其他人强,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和显摆自己[2]。别人做不到或者不敢做的事,他就会去逞能,让别人感觉自己技术高、胆子大,很容易诱发一些安全事故。

2.4效仿心理

在施工的过程中,有些施工人员由于自身的安全知识和意识比较差,发现其他人员进行一些违章的操作后,不仅没有发生事故,而且还省时省力,也不会被管理人员发现,然后他就会放弃自己之前正确的工作方法,把这种错误的操作方式当作日后的工作经验,盲目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就算有些施工人员明知道这是一种错误的操作方式,为了不被其他人排挤,他也会跟随效仿,这种效仿心理会对安全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3施工人员的疲劳作业

事故的发生不是必然的,发生之前一定存在着某种诱因和条件,施工人员的疲劳作业就是安全事故的一个很重要诱因。由于施工人员工作时间太长、劳动强度过大、施工速度过快等原因,导致身体的能量消耗过度,身心感到疲倦,身体的各项机能明显减弱,工作能力严重下降,此时,如果仍然继续工作,很容易诱发安全事故。因此,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施工单位一定要重视对机体疲劳的分析,预防和控制施工人员的疲劳作业。依据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成果,疲劳在建筑工程中的表现形式主要可以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其中生理疲劳又可以分为全身性疲劳、器官疲劳、脑力疲劳、技术性疲劳[3]。

3.1全身性疲劳

由于一些施工人员经常进行某些体力繁重的工作,导致自己身体的肌肉酸痛、关节疼痛、浑身乏力等,进而降低工作能力,增加错误操作的发生率。比如,建筑工地上的砌墙工人,平均每天至少要砌2000多块砖,再加上每块砖都还要进行铺灰压实等动作,每天的工作量十分繁重,致使这些人每天下班后身体都会感到严重的疲劳。

3.2器官疲劳

由于一些施工人员经常长期使用身体的某个器官进行作业,很容易使这个器官使用过度,造成损伤。比如,建筑工地的电焊工,由于要经常面对电气焊所发出的火光,即使戴着防护罩,也很容易对眼睛产生影响,造成视觉疲劳。

3.3脑力疲劳

由于工地上建筑工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能看得懂施工图纸的很少,这些人每天都要长时间地对着图纸进行研究分析,并且研究和分析图纸又是一项非常费脑的工作,很容易使他们头昏脑涨、失眠、乏力、精神不佳。

3.4技术性疲劳

某些技术人员,工作时精神要继续保持高度集中,长时间的作业很容易使他们脑子和身体感到疲惫。比如,工地上的塔吊驾驶员,工作中既要准确控制方向杆,还要严密考虑合适的升降位置,再加上在高空中作业,神经系统要经常保持高度集中。

3.5心理疲劳

某些施工人员,因为长期从事一些单调、繁琐的工作,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或状况时,很容易产生心情烦躁、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等疲劳状态。

4保障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

4.1严格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拥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才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相关的管理人员不仅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遵守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同时自己要积极主动地起到带头作用,为其他人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引导所有施工人员良性心理的有序发展,确保各项工作制度能够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同时,管理人员还要严格做好日常工作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要及时查清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另外,要建立合理的安全生产奖惩机制,对一些抱有侥幸心理、叛逆心理、逞能心理等不良心理特征的施工人员要严格批评或惩罚,让其尽快放弃和改善那些违规操作和不好的心理特征,对那些热爱岗位、主动遵守纪律的要进行鼓励并嘉奖。

4.2科学合理地改进工作体制,防止施工人员疲劳作业

施工单位要根据实际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长结合施工人员的身体条件,有针对性地为施工人员合理增加一些必要的休息时间;要尽量抛弃那些轮班的工作制度,因为这种制度很容易导致他们的生物钟混乱,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有效地恢复体力,间接影响施工人员的生产安全,如果必须要进行轮班,要合理提高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施工人员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建立休息制度,合理增加施工人员的休息时长,一般情况下,工人在正常休息一晚上后身体基本上可以得到恢复,但是对于那些进行高强度劳动的施工人员,一定要适当增加相应的休息时间,确保他们的身体在下次工作前能够恢复正常;一台机器由一名技术人员操作,相当于很多普通人的劳动量,增加工作的机械化率,采用人机配合,不仅能够大大地减少施工人员的体力消耗,还可以明显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生产水平[4]。

5结语

我国的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为了能够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应用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能够持续地安全发展,就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合理应用安全人机工程学并且用到实处,妥善处理好施工人员的心理特征和疲劳作业问题,不仅能够改善施工人员的不良心理特征,防止疲劳作业,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发展前景。

作者:姚宜均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牛美玲,张孟辉.基于安全人机工程学的高校课桌椅评析[J].统计与管理,2016(8):132-133.

[2]白仁飞,张昊强,苏才学.基于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应急救援设备设计[J].品牌研究,2015(2):182.

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火灾危害;消防器材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城市人口暴增,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城市土地资源日渐紧张,导致各大城市不断兴建高层化建筑。而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大多用于综合性商业活动,所以内部结构设计往往复杂,能够集购物、娱乐和办公等功能于一体,汇聚了大量民众和财富,同时高层建筑的电、燃料等资源消耗量更大,因此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难度偏高,一旦爆发火灾危害性更难以控制,这让消防界工作者普遍感到棘手,本文旨在分析探讨目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希望能够引起高层建筑居民重视,尽可能减少火灾隐患。

1.高层建筑的火灾危害性

1.1火势蔓延途径多,难以控制

高层建筑结构中包含电缆井、管道和通风道等各种竖向管井,同时建筑内部采用的各种装潢和陈设材料大多具备易燃性,当火灾爆发时,火势首先借助这些像烟囱一样的管井迅速向上层蔓延,到达顶棚后借助墙壁上这易燃性材料水平方向扩散,此时火源内外的空气对流促使其愈烧愈烈,短时间便可烧透房顶和门窗,火势便可继续向外蔓延,另外建筑高层一般不缺风力吹动,这样连锁反应下,不需要多长时间整座大楼便可化作一片火海。

1.2人员疏散困难

同样因为是高层建筑的结构问题,楼层多,垂直高度高,内部结构也复杂,火灾发生时电梯基本报废不能使用,只能借靠楼梯疏散才能保证一定的安全性,另外建筑内各种管井合纵连横,烟雾和热流通常弥漫在每个角落,疏散过程中基本是在烟熏和烘烤中进行,受灾人员和救援人员都很容易被烟火熏倒,因此在高层建筑火灾中人员安全疏散撤离非常困难。

2.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不到位

兴建高层建筑时往往会设计自动喷水系统、自动报警系统和大量的灭火器材等消防安全设施,这些设施和器材在火灾爆发时对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时有着巨大作用,然而大多数建筑内的物业管理公司消防管理工作散漫,缺乏清醒的认识,对这些在关键时候保命的重要设施没有妥善的保养和维护,导致爆发火宅时出现报警系统探测失灵、喷水系统无法启动等现象,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减少伤亡作用。

2.2消防设计遭变更

每个高层建筑都会在通过消防验收后才允许业主入住,然而事实上大多数业主入住后会对建筑内部施加二次装修,并且在装修过程中没有专业消防资质的设计,装修后内部结构和设施被变更也没有标准的工程图纸留档,导致原有的配套消防安全设施不再匹配,影响后续的日常维护工作。2.3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薄弱自防自救能力差普遍上人们只追求建筑内部的环境舒适度,而对消防安全性考虑却有所欠缺,甚至完全不具备消防隐患意识和常识,如在日常生活中非法占用、堵塞消防通道,不懂得基本的基本的灭火自救等安全常识,严重者甚至不会使用基础的消防器材,一旦爆发火灾只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3.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建议分析

3.1增强消防意识

制定消防设施、器材保养标准和检查标准,并纳入相关法律制度,更有效的约束建筑内物业管理行为,同时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日常培训,最好建立专业性强的消防安全指导队伍,提高建筑内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工作人员责任隐患意识和技术水平,保证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保养质量,使其随时保持良好可用状态。

3.2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督查

当地消防安全机构应该定期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专项督查,除了针对性地核查检出内部各消防安全系统运行状态,各设施功能是否正常外,还要检查消防安全值班体系是否完善,值班人员结构是否齐整,值班维护人员对各类消防系统和设施的操作是否熟练,督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全面、无死角地覆盖大楼。

3.3加强消防预演,完善自救体系

高层建筑中单位最好建立义务消防小队,定期举行消防安全预演,使全体人员熟练掌握楼内配备消防安全设施使用技巧,懂得基本的救火方法,了解楼内的安全通道和懂得如何有效安全的转移撤离。这样完善消防自救体系,不仅可以降低楼内火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更可以在火灾事实发生时,实施有序安全地自我救援不至于慌乱,减少财产损失,也有利于更好地配合消防机构灭火救援工作。

3.4其他消防安全管理

在符合相关物价管理核算部门的条件下,对消防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价格透明化,同时重视消防安全设施维护的工作记录档案保存。高层建筑内部消防安全设施配置完成后,消防安全检查验收部门不仅要将建筑结构设计、技术图纸、消防安全系统设计和消防安全器材分布等记录图纸搜集、核对,确认无误后要整理归档妥善保存,对建筑内部二次装修或变动一定经过严格的审核并施以变更登记。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目前各种大城市高楼密集且人员也越来越密集,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引起各界人士高度重视,再完善齐备的消防安全设施也不能完全确保火宅时人员和的财产的安全,必须全民提高消防安全意识,积极参与落实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提升消防高层建筑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打造更安全有效的防火墙。

参考文献:

[1]张玮珂,赵永生.高层建筑火灾蔓延途径与防控措施探讨[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9(2):107-110.

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特点;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6-0052-02

“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大幅跨越,各高校也迈出了改革创新的有力步伐,特别是招生规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使其校园规模与师生比例关系发生着矛盾变化。为此,在基础面积上,各高校不得不通过新建高层建筑来满足扩招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所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校新建楼宇中多层和高层比例接近2:1,高校高层建筑的新建、改建与扩建工程在高校改革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虽然高层建筑为高校带来了节约效应,解决了重要的发展空间问题,但从频繁新闻报道中重大火灾所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来看,其高层建筑火灾扑灭与救援仍属于消防领域世界级难题,至今仍未形成一套完善可行的救援方案能够确保火灾现场的零损失。为此,高校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不容忽视、刻不容缓。

1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学校高层建筑具有一般高层建筑的普遍性和自身特殊性。其普遍性表现于高校高层建筑具有一般高层建筑结构相似、火灾危害巨大的特点。例如: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高层公寓起火。由于多项消防安全措施不到位,致使这次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共计58人遇难,70余人受伤。又如:2009年2月9日20时27分,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发生火灾,该火灾造成1人死亡7人受伤,同时对造价50亿元的大楼整体造成了严重损坏。

自身特殊性表现在高校高层建筑相对普通高层建筑具有人员密集、身份特殊等特点。高校高层建筑多作为学生公寓、教学场所进行使用,一间20m2左右居住房间一般容纳4名~8名学生,每层这样的房间更是互相挨靠,人员密集时段几层居住楼内(或一层教学楼内)学生数量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普通高层一栋居民楼居住人数。可想而知,一旦这样的楼宇发生严重火灾,后果不堪想象。同时,学生还具有社会阶层中相当敏感的身份特征,他们是家庭的希望和父母的精神寄托、是祖国的骄傲和未来。这样一类特殊群体如果出现群体性火灾大规模安全事件,势必导致一系列社会连锁反应,影响安定团结的和谐局面,更会给一个个幸福的家庭带来严重伤害。

高校高层建筑在整个高校消防安全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其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更是关乎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每一位学子的安危以及社会的稳定。同时,由于火灾一旦发生,扑救难度巨大,这就给日常高校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给管理者敲响了警钟。虽然目前高校高层建筑未发生过严重火灾事故,但其潜在的隐患不容忽视。

2 高校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特点和存在的隐患

2.1 “烟筒效应”致使火势蔓延难控

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消防结构相比,最为典型的重要特征就是烟筒效应。所谓烟筒效应,就是指高层建筑内竖向网络管道(如楼梯间、电缆井、排气道等)较多,火势借助抽风井以及高层风势在管网内急速上升,从而导致高于普通住宅以及横向燃烧10倍烟气速度向顶楼蔓延,形成多个高层“烟筒”。据资料统计,烟气在高层内上升的速度为3m/s,100m高层建筑在无遮挡情况下烟气到达顶楼仅需要半分钟,而正常情况下也仅仅需要20min便可以充满整栋楼宇。

2.2 疏散困难致使人员撤离难度大

高校高层建筑内师生人员密集,由于火灾发生期间电梯是被严禁使用的电器设备,而疏散通道一般较狭窄,在紧急疏散时,极易发生楼梯间内人员极度拥挤甚至踩踏等现象。高层建筑的楼层建筑特点更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将人员完全疏散安全场地,安全撤离的困难很大。另外,由于存在领导重视程度和消防安全资金投入不够的现象,使得高层建筑内消防设施不完备、工作人员组织疏散的能力不够等诸多问题,严重滞后了人员逃生速度。

2.3 装备水平限制火灾救援效果

目前,我国最好的消防车营救举架在50m左右,相当于10层楼高度,而其高度在百米左右的消防车只在少数地区配备成套,并未达到基本普及,这就给最重要的云梯营救带来高度作业空白区,形成巨大生命威胁。这种威胁从消防警力化解,消防人员需要负重20kg的设备,徒步从楼梯间跑上百米反向高层,实施灭火救援,如此必将使其战斗力明显下降。这也是在高层建筑火灾救援过程中急需解决的消防难题。

2.4 重视不够导致基础保障缺失

随着高校发展步伐加快,资金链较为紧张,使得消防安全这个看似与高校发展关联不大,而需要大量技防资金投入的边缘角落得不到足够重视。由于缺少资金进行消防系统的维修保养工作,使得高校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和设施不能正常运转。同时,部分高校高层建筑在建设初期还存在消防设计、设备质量和施工质量等问题,也会严重影响高层火灾事故的预防和救援工作。

3 高校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针对上述高校高层建筑自身安全特点以及存在的严重隐患,其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该以学校领导重视为前提,以有效预防为根本,以火场逃生救援为重点,以技防设备为保证,形成高校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日常与应急逃生救援体系,建立完善高层建筑火灾应急处理预案。务必做到事前有预防、事中有方法、事后有处置的安全格局。

3.1 领导重视,资金投入保安全

高校安全第一责任人以及分管安全工作主要领导要将高校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上升到学校改革发展中心工作之一来狠抓、实抓,以资金保障投入、以投入促进整改、以整改完善安全,切实起到带头领导和靠前指挥的积极推进作用,全力解决学校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服务于安全和谐校园,服务于广大师生,更服务于大学自身发展建设的安全需要。

3.2 发挥优势,完善巡查防火患

高校高层建筑与校外高层建筑的显著区别是人员密集度高,师生年轻而充满活力,这就为高层火灾的预防提供了一个人为防护屏障优势。除消防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安全巡查外,如何依靠师生群体建立合理的师生自身巡查管理机制,是高校高层建筑火灾预防的重要内容。好的巡查管理机制可以及时纠正违章、发现隐患、准确上报,将火灾事故发生的概率降至最低值。

3.3 加强监管,突出质量促审批

针对高校新建高层建筑中可能出现的楼宇设计公司消防系统结构不完善、建筑商为谋取利益偷工减料、技术施工人员不熟悉业务导致管线混接等问题,高校必须从源头加以控制和监管,责成学校消防管理部门在辖区消防安全执法部门的协助下,对新建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施工、验收环节跟踪把关、层层验收,严把设计公司资质关、消防工程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关和建筑工程质量关,以确保在源头上封堵可能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为日后管理与设备维护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础。

3.4 整改技防,正常运转严管理

高校高层楼宇消防系统建设是其火灾预防和扑救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师生员工的生命线和重要保障,其具有的火灾自动报警、喷淋自动灭火、消防栓高压喷射等功能对初起火灾的发现和扑救具有重要意义,是高层建筑24小时全点位消防安全的守护者,是高层火灾的即时营救员。为此,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消防技防设备设施的配套完善与顺畅运行的新建、维护、维修与改造工作,确保整个消防体系的正常运转。

3.5 合理引导,注重演练懂安全

首先,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大学生的教育培养计划,同时加强教师的消防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师生懂得在高层建筑火灾来临时怎样利用楼宇内灭火器、消火栓、缓降器、消防楼梯等逃生设施设备来确保自身的生命安全,做到临危不乱。其次,在消防安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频繁进行高层建筑楼宇消防疏散演练,给师生建立立体逃生的空间感和时间感,形成逃生技能的潜意识。最后,高校高层建筑楼宇的工作人员遇有紧急情况都要履行消防疏散员的职责,但他们在火灾中真正起到实际作用的寥寥无几,加强消防疏散员在火灾来临时的疏散技能培训,是确保火场有序疏散的重要保证。

4 结论

高校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任务长期而艰巨,在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性难题的基础上,高校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将师生员工的切身安危摆在学校发展建设的首要位置,形成一套以技防为主,人防与物防相互配合的“三防”高校高层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做到“三个统一”,即:教育与演练相统一、投入与整改相统一、软件与硬件相统一,确保高校和谐、稳定、平安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杜红主编.高层建筑与地下设施防火[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高层建筑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与其他工程建筑相比无论是在工程设计上还是在施工技术上,都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结合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对高层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1)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较深:要想充分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必须着重解决高层建筑的结构问题,而修建地下室无疑是目前为止最佳的解决方案。但是,在向地下深挖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地下渗水等等,不仅仅给施工过程带来了困难,同时延长了高层建筑的建设周期,直接影响建筑公司的经济效益。

(2)高层建筑的工程量较大。高层建筑的工程量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部分施工形式都属于高空作业,技术难度加大;所要进行的工序较为繁多;建筑的周期较长,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一般的高层建筑周期为两年;在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机具设备较多;同时,其施工成本较高。

(3)高层建筑的施工组织要求较高:高层建筑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而且其功能繁多。因此,高层建筑的施工组织要求较高。同时,高层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还涉及电力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等多个系统,施工组织配合较为复杂。

(4)高层建筑的施工标准较高:高层建筑的施工标准较高,尤其体现在施工材料的高标准上。因为,高层建筑对主体结构和立面装饰的标准要求很高,所以对材料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在施工时必须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

(5)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量大:高层建筑还具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施工过程中,大多数时间都在进行空中作业,施工空间狭小,高度过高,致使其垂直运输量大。其中主要包括对工作人员的运输、设备的运输以及建筑材料的运输等等。

三、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常见安全隐患

高层建筑施工中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是指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坍塌事故。下面就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伤害形式作简单阐释。

(1)高空坠落。主要表现从脚手架或垂直运输设施上坠落,从洞口、楼梯口、电梯口、天井口和坑口坠落,从楼面、屋顶、高台边缘坠落,从施工安装中的工程结构上坠落,从机械设备上坠落,其他滑跌、踩空、拖带、碰撞、失衡等引起的坠落。

(2)坍塌。沟壁、坑壁、边缘、洞室等的土石方坍塌,因基础掏空、沉降、滑移、地基不牢等引起其上建筑物坍塌,施工中的建筑物坍塌,施工临时设施坍塌,堆置物的坍塌,脚手架、井架、支撑架的坍塌,支撑物不牢引起的坍塌,强力自然引起的坍塌等。

(3)物体的击打。主要表现为:空中坠落物、崩块和滚动物体,触及固定或运动中的硬伤、反弹物的碰伤、撞伤碎屑、破片的飞溅伤害器具、硬物的击伤等。

(4)触电造成的伤害。起重机械臂杆或其他导电体搭碰高压线事故,带电电线断头、破口的触电,挖掘作业损坏埋地电线触电,电动设备漏电,雷击设备电闸箱、控制箱等。

(5)其他伤害。起重伤害,火灾爆炸伤害,中毒和窒息,烫伤、扭伤、中暑、高压作业伤害等。

四、提高高层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的措施

(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于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及其他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好季节性施工准备工作。建设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2)桩孔施工监护。对每个井下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穿胶鞋。系安全带,严禁摇架或吊桶上落。应设置钢爬梯上下井,爬梯必须和护壁预埋钢筋连接。防止井口杂物落下伤人,当孔桩开挖深度超过5m时,工人每次下井前都必须经测毒气仪或小鸟检测井下有无毒气再下井作业。如遇井底涌水应采取强排水法和井点降水。

(3)有效控制基坑支护结构的侧向位移。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多数为临时支护,服务周期较短,许多岩土结构工程师对其设计要求不高,支护结构安全系数取值较低,这是十分危险的,必须有效地控制基坑支护结构的侧向位移,才能有效控制地表沉降以及对周围建筑物影响。

(4)采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一般项目中4层楼面以下搭设落地双排脚手架,以上则开始采用附着式整体升降脚手架(外爬架),当脚手架上升到结构高处(超过100m后),在脚手架使用状态时,增加架体的附墙拉结,所埋设拉结管件之间水平距离不得超过3.6m,拉结时垂直方向不得小于4道(由架体顶端至底部)。项目管理人员做到时刻注意天气预报,并认真记录施工日志,在得到台风预报时,适当解开爬架底部的安全网缆绳,减少风力对架体的荷载。

(5)洞口防护。对于宽度小于800mm的洞口,采取覆盖封闭措施,而对于宽度在800mm以上的楼层洞口,都设置稳固的防护栏杆、挡脚板并挂上水平防护网,安全人员每天巡视检查,严禁随意拆除和破坏。

(6)临边防护。随着楼层的不断升高,为防止高空坠物,每隔数层搭设水平网防护。楼层的临边防护,主要是在浇筑楼板混凝土时预先埋入短钢管作为锚接。在该楼层处于爬架围护之外前,将临边防护栏杆做好――栏杆立管与预埋短钢管连接锚固,水平钢管则与箍住框架柱的钢管连接牢固,栏杆内侧挂密目安全网封闭。针对暴露在爬架围护范围以外的下部楼层在梁板模板达到拆除条件时已无安全防护的问题,我们则利用临边防护栏杆作为支点,搭设斜挑钢管伸至爬架底部,从爬架底部挂安全网下来,使安全网和斜挑钢管再次形成拆模楼层的周边安全围护,创造出拆除临边模板及其支架的安全环境。

(7)时刻关注施工气象。建筑施工中,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技术人员要填写施工日志和监理日志,每天都离不开气象资料。应该保证以下几点:冬期在负温条件下焊接钢筋,应尽量安排在室内进行。如必须在室外焊接时,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20℃。风力超过3级时应采用挡风措施。其次,塔式起重机如突遇4级以上大风大雨时,应停止作业。同时也不允许进行塔吊的顶升作业,并做好应急防范措施。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如遇有恶劣气候,例如风力5级以上、高温、雨天等,影响安全施工时,应停止搭设作业。最后,禁止在6级风的情况下进行吊装作业。施工升降机在雷雨天、雪天或大风等恶劣天气下,不能进行安装作业。

(8)幕墙施工及防雷措施。幕墙施工时,采用吊篮架子作为操作平台,在吊篮上部搭设防护棚,防护棚宽3m。采用钢管搭设,与结构钢梁、钢柱等构件抱紧固定,脚手架上满铺脚手板。建筑物的防雷装置通常有接闪器(如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装置,通过接闪、分流、接地、屏蔽、等电位等措施,起到接闪雷电、导入大地、消散闪电能量的作用,使幕墙和建筑物主体形成一个防雷整体,共同起到保护建筑幕墙和建筑物免遭受雷电破坏的作用。

(9)安全防护装置保持齐全有效。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时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起重机械设备的使用,要严格按照额定起重量起吊重物,不得超载及斜拉重物。起重机械必须按标准安装,经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使用中应健全保养制度,安全防护装置要保持齐全有效。

(10)规范施工用电。确保专用保护零线被用电设备使用;重视“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和落实“一机一闸一漏一箱”;重视总配电房的规范设置;重视漏电保护装置参数的匹配;规范使用合格的标准配电箱,正确出入配线;抓现场配电线路的规范布设;高度重视外电防护和懂行持证电工的配备。

五、结语

总之,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涉及的安全问题还有多个方面,如楼层消防、临电布置、高层隔离(以利于外装修工程及早插入)转换层的施工等,我们都力争做到考虑全面,防护精细,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柳炳祥,徐远纯.浅谈建筑企业的危机管理[J].建筑经济,2001(12).

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管理学本源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mainly study on settled on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through the use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inductive logic and analytic methods, and ana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 and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of a safety management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next step of quantitative and empirical study to play basis.In addition, it get innovationunder the constraint of the simple power of management science-productivity, .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SafetyManagement Krueger Management

1 引言

建设GDP的增长必然造就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的态势,致使建设工程体量越来越大,从横向来看,超大型多个单体工程变多,从竖直空间来看,超百米高层建筑越建越高超深基坑越来越深;而且,超百米高层建筑还出现了许多新颖的建筑表现形式,但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多的实施过程施工安全以及安全管理的问题。与除高层建筑外的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由于自身的特点,其在施工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各种事故导致不安全的状态,这令到安全管理也面临严峻的考验,也提出了安全管理新的课题。超百米高层施工作业环境主要是高空和深坑,作业条件复杂,致人死亡的事故常有发生。高层建筑施工相交作业多,建筑内部是一个垂直空间,施工作业多层次化,上下层次之间交互作业时,必然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

2 问题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从安全因素视角来看无非就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导致了高层建筑的安全不稳定的状态;结合高层建筑的特点,我们证明了,竖直高空间、竖直地下深基坑、作业和空间交叉以及工期持续时间长导致各种因素的不安全状态。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国资背景屡创“地王”竞拍,单方成本定性评价来看已然“高处不胜寒”,这必然导致超高层密集林立,拔地而起;企业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安全生产工作。且由于我国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方面尚不成熟,施工安全管理不够严格和科学。部分施工人员的缺乏安全意识,一味的使用以往的经验和方法,不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变通。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以及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也加大了施工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施工的危险性。其中,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的数量成几何级数增长、施工高度与难度与日俱增的现实更是与相对落后的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形成严重的矛盾。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多而广泛,从自然条件到人的成立条件,从技术因素到人的心理因素,以往在进行评价指标重要度比较时,只单独考虑了两两比较结果,并没有全面考虑各因素之间和因素自身的影响结果,结合外部影响因素。综合考虑识别分类,构建体系科学评价,执行响应措施控制,是这个安全管理系统的三个环节。而组织论,控制论的引入,往往打破了这个系统,当然这或许是创新和理论的延伸,但是克鲁格的管理学对管理的定义是提高生产力,换言之,安全管理的效率不是拆解,不是词义时而侠义时而广义就可以达成。所以让管理继续包含计划组织控制实施反馈,就是最好的回归。安全管理系统的回归,就是从识别到评价再到控制最后是反馈的循环。

所以以往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活着那样的问题,无非就是回归本源,安全管理系统的循环不存在、被破坏或者不被贯通导致不够完善不够科学,导致在施工的安全管理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对各项指标进行控制,从这个环节的折断,导致安全管理系统循环的破坏,因此,重新定义回归,使得安全管理重回生产力主旨上而非词义的含义的野蛮扩展和延伸,而遵从系统的识别和评价进而构建体系就是架起贯通桥梁的坚实的一步。当然,构建这样的贯通需要约束一定的原则。

3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构建

受到一定原则的约束,按层次分析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管理进行评价的基础,指标选取地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评价的最终结果。通过分析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诸多影响因素,参阅大量安全管理文件资料、相关文献,与项目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探讨,并依据上文所述指标体系建立原则。本文分别从人员、材料、机械、管理方法、施工环境五大影响因素出发,征求现场专家的建议,细分安全影响因素,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指标体系进行划分的。

3.1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包括施工过程中的领导者、管理人员、操作工人以及施工现场其他人员。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产生安全事故的重要致因。

(1)决策层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术能力

安全生产意识。主要考察决策层对工程项目安全现状的洞察力和处理安全事故时的决策能力;另外还考察把握安全态势走向的宏观控制力。

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感。主要考察决策者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其中要真正掌握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并能认真遵守和贯彻落实。对项目部和社会同时负起责任。

安全素养。考察各级决策者必须具有能钻研业务的能力和应用现代管理技能对安全生产进行管理的能力。

(2)管理层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术能力

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主要考察管理层参加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情况。具体要求管理层要具备发现安全隐患和查找安全隐患的能力。

安全生产意识。主要考察管理层对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的理解情况。其中要求管理层要把安全看作是生产工作的第一要务,关心体贴基层员工在作业现场的安全保护,重视现场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

安全心理素质。考察管理者在施工现场作业过程中是否具有冷静的头脑和现场安全工作的控制能力。要求其要坚守现场,科学判断,稳定现场气氛和工人的情绪,处理好施工现场的具体事务。

(3)施工作业层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术能力

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考察作业层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活动。主要考察作业层是否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活动。

安全生产意识。主要考察作业层是否能牢记安全宗旨,以安全为本,进行现场作业。并且做到隐患不排除不开始生产,整改措施不落实不开始生产,施工场地不安全不开始生产。

安全心理素质。考察作业层是否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这直接关系到自身安危。

3.2施工材料的因素

施工材料质量直接决定施工的安全状况。施工材料要从进场到使用进行全面监督。

(1)进场与验收施工材料

检验标准的制定。主要考察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厂名、生产日期、出厂日期和规范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等内容是否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和有无遗漏。

检验方式的确定。主要考察施工现场的实际工况和来料的情况,进一步来确定正确的材料检验方式。

(2)主要材料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主要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主要考察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否满足标准要从采购源头进行控制,所以,对材料供货商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业主在进行材料招标时应首先考核其产品质量、供货商的信誉,然后再比较价格。

主要材料的正确使用上。主要考察在原材料质量合格的前提下,是否能够保证使用过程的正确、规范和可溯源,是否能做到跟踪管理。并且制定本企业常用材料的用料规范。

(3)材料的存放与保护

施工材料的影响包括材料的进场、材料的存储与管理等。主要考察材料入库办理入库手续,填写入库清单的情况。其中,入库清单应一式三份,包括现场技术工程师和材料员各一份,资料留底一份。出库清单必须有项目经理、材料员、施工班组长的签字后才可进入库房领取材料。完工后要进行场地材料的清除,预料必须及时收回,并办理相关手续。[3]

3.3 施工机械设备的因素

施工机械的不安全状态有以下几种情况:设备和装置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老化;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安全防护装置失灵;缺乏防护用品等因素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大型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控制

脚手架工程的安全控制。主要考察脚手架工程质量对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关系。按照我国建筑施工有关规定脚手架的安装和拆卸必须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130-2001)和《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128-200)的规定进行。

大型起重机械的安装与拆卸的安全控制。主要考察关于塔吊、卷扬机等起重机械的安装和拆卸必须依据各自的拆装规范要求来进行,并且按照一定要求设置防护装置来进行防护。[4]

大型施工机具装卸的安全控制。建筑施工过程中大型的施工机具在工程竣工后必须撤离现场,因此加强这些施工机具的装卸安全控制也是施工安全管理的一部分。

(2)施工机械设备的定期可靠性检验情况

主要考察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情况,在安装设备之前和设备投入正常运转之前都要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和检验。对于特种设备,如塔吊和施工电梯等大型起重设备必须委托相关特种设备检测部门对现场安装情况进行检验,只有检测合格取得相应的设备运行许可证之后,才可以投入正常使用。除此之外,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定期进行复检工作。

(3)施工机械的保养和维修情况

主要考察施工机械设备在运行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影响施工安全。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工期拖延,还可能酿成设备事故甚至人身伤亡事故。所以,应该对施工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使设备处于最优工作状态。

3.4 安全管理实施的因素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实施工作是否全面到位,将直接影响项目实施的安全性,为了保证项目地安全施工,就必须做好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1)施工安全管理实施机构的设置

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实施机构的设置。主要考察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全面管理对安全管理实施机构的设置情况,要求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制定安全施工方针制度。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承担着传递安全生产经验的任务,安全教育培训可以使员工的安全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从而使员工从安全培训中认识到生产活动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更好的掌握安全技能,促进生产顺利进行。

三级安全教育工作。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对新进员工进行的公司教育、项目部教育和施工班组教育。三级安全教育由安全、质量等部门配合进行。

日常施工安全知识。施工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如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活动日、安全活动月、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与交底。起重作业、电气、焊接等有危险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在取得上岗证之后才能上岗执业,并需定期参加再培训工作。特种作业在安全技术交底时应详细说明操作细节,从源头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3)现场施工安全保护措施的执行

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主要考察在施工前期,开展的每道工序是否都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还要考察工序中各道环节的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标准是否对作业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3.5 施工环境的因素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复杂、多变,项目的主体结构大部分在露天的作业环境下进行,这对施工时的安全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要清楚项目所处的环境,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施工所在地的气候情况

由于建筑施工从基础、主体、屋面到室外装修绝大部分施工作业都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的,另外作业人员还要忍受气候变化带来的不适应,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所以,建筑施工现场作业要注意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

(2)施工现场照明情况

生产现场进行的各种生产活动主要是通过视觉对现场的各种情况做出判断而行动的。如果现场的采光和照明条件不好,操作人员就不能进行清晰准确的观察,从而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故容易造成错觉、接受错误的信息、产生不安全的行为,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生产作业环境的良好采光和照明,对于减少事故,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非常重要。

(3)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

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对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有很大影响,不但要认真参照勘察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设计资料,而且要在项目施工前对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等条件做进一步的勘察核实工作,以防因为实际的勘察设计工作的疏忽引发安全事故。

具体指标划分如表4.1所示:

表4.1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4 结论

一、本文通过研究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使用层次分析的观点,约束于一定的原则之下构建一个科学的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这套指标体系是摒弃管理内涵延伸和扩展,回归克鲁格简单生产力的本源的情况下构建的,目的在于贯通高层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

三、所以,指标体系里的最大的变化是控制论下的安全管理的这个指标会变成安全管理论下的安全实施控制的指标而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郝龙.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2]刘文莉.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3]倪广悦.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研究及应用[D].镇江:江苏大学,2013.

[4]张乃超.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0.

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字:高层建筑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一、高层建筑施工的结构特点

(一)高层建筑具有层数多,高度高的特点

高层建筑,层数较多,高度较高,这就决定了其工程量较大,技术要求更高,高空作业时间更长。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会面对较多的技术难题,如高空安全防护、防火、垂直运输等。“高”是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特点之一。

(二)高层建筑施工周期较长

高层建筑工程量较大,施工周期较长。一般来说,高层建筑施工周期在两年左右,一些复杂的工程项目,则需要三到四年时间,施工周期较长。

(三)高层建筑施工条件较为复杂

高层建筑一般是在城市市区内建设,这就导致了施工用地紧张,加上施工区域周边环境较为复杂,致使高层建筑施工条件较差。为确保高层建筑顺利施工,就需要合理安排布局施工现场,减少施工现场材料及设备储备,优化施工条件。

(四)高层建筑地基较深

为确保地基能够承受高层建筑整体荷载力,维护高层建筑安全性,就需要做好地基支护作业。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都会设置一层或多层地下室,作为车库、辅助用房等,同时满足高层建筑的嵌固要求。埋深较大,对周边地下管线、城市道路、周边建筑的影响就越大。为此,需要做好支护工作,避免因支护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二、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施工单位及施工队伍,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把握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能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疏于防范。甚至很多施工单位认为,采取施工安全措施后,就可以消除安全事故,缺少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导致安全措施不能有效落实。

政府法律及监督体系不到位

国家法律、法规及监督体系较健全,而监督体系在执法过程中落实不规范,在建筑行业中,有关建筑安全的法律法规较多,而在实际工程施工管理中,得到落实的地方不到位,加上政府监管部门内部职能划分不清,人员配备不足,监管效率较低,最终导致安全管理不到位,不能有效维护建筑安全生产。

(三)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缺陷

企业在高层建筑安全管理方面出现缺陷。随着建筑行业市场开放,大量农民工涌入到建筑行业中,流动性很大,在施工时,企业会招聘农民工作为临时施工工人,缺乏安全教育培训,工人安全防护意识及安全防护技能较低;没有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工作不重视,心中存有侥幸心里;安全检查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将施工隐患及时排查。

(四)施工工艺不规范

高层建筑技术要求较高,施工工艺规范性较强。如在施工过程中,对新材料或新工艺的使用缺乏规范性指导,容易引发施工隐患,造成安全事故;在作业之前,安全技术交底缺乏针对性,施工标准及规范落实不到位;在垂直交叉作业时,工序安排不合理,缺乏有效防护措施,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五)机械设备质量及操作问题

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机械设备,如机械设备老化严重、设备陈旧、超荷载运行等,机械设备事故隐患较大;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对机械设备的有效检修与维护;机械设备操作不规范,没有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操作,导致大量安全事故发生。

三、加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加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可以提高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规范施工工艺,落实安全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企业及施工队伍安全意识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加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首要措施。通过明确安全生产责任,敦促项目负责人加强安全管理,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培训,增加施工队伍安全意识,培养施工队伍安全防护技能,树立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全面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二)完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国家通过立法,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手段,敦促施工单位采取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安全施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是提高高层建筑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通过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管理,将管理的范围扩大到整个施工环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确保规章制度有效落实。

(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材料及施工工艺符合设计标准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保证高层建筑施工安全作业的关键环节。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场地管理、施工设备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及施工技术安全管理四个方面。场地管理,主要是确保施工场地合理规划,材料有序堆放;设备管理,主要是确保使用机械设备的安装及操作是否符合规范;施工行为管理则是确保施工材料及施工操作方法是否规范;施工技术管理则是确保施工队伍采取的技术及措施,可以满足高层建筑设计的标准。通过现场管理,减少安全隐患,确保施工人员施工工艺符合要求,规范施工机械设备操作流程,实现安全作业。

(四)建立企业安全文化,推动全员管理

建立企业安全文化,通过安全文化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从而提高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全员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纳入到安全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全面落实安全措施,最终避免安全事故。

(五)发挥施工监理作用,制定整改措施

施工监理,在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及品质,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制定整改措施,一旦发现施工隐患,需找出原因并勒令施工单位整改。通过奖惩制度,以经济利益为手段,推动施工安全管理的进步。

四、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但加快,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然而,当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本文从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措施,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最终推动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减少甚至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最终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建伟.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J].价值工程,2011,30(36):63.

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近年来高层建筑的发展遍及全国的许多大中城市,高层建筑将成为国内外施工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已有大批高层、超高层建筑在建设中,还有一些更高、更先进的高层建筑正计划兴建,可以预期,我国高层建筑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但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施工量大的特点,它的出现又给人们带来了更多安全问题。因此,加强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的探讨非常必要。

1.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同于一般建筑施工的危险因素。下面是近年来我总结的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

1.1高层建筑基础开挖时的安全问题

高层建筑地基单位面积的载荷大,因此对相当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要进行处理,例如打桩做人工地基或加做较深的地下室,在施工中作业危害因素可能从地下土体扩散到工地界限以外,造成重大的生产财产损失,如打桩时造成煤气管漏气使居民中毒,或打桩、挖土时使城市水管爆裂,或是在采用井点降水时使道路下陷、管道开裂等。另外,由于高层建筑基础开挖的基坑深,坑边物体落下伤人,操作人员落入坑下伤亡以及挖坑塌土压伤人等事故也屡有发生。所以高层建筑施工必须对由于深基础带来对周围与作业人员本身的危险加以防范。

1.2高层建筑高空作业的安全问题

高层建筑大量的施工作业都是在高空进行的,50米以上的高空与10多米高度的作业有质的不同。例如,某高层住宅从檐口落下一小段钢筋,一直飞落到工地外10多米处,打在正在行走的老妇人头上,致使老妇人当即死亡。高层建筑楼面预留洞坠人致死更是常有发生。另外,高空作业物料上下困难,就连最方便的自来水也要采用特殊措施才能上去。一个小小火苗容易造成火警,扑灭也较平地闲难。因此大量高空作业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必须充分考虑和解决的。

1.3高层建筑施工交叉作业造成的安全问题

高层建筑层数多,作业立体化,在一个垂直空间许多层次上都要进行工作,上下层次互相造成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如某高层建筑工程,上面有人想看看升降机在哪里,当头探到井道口,而下面正好把升降机开上来。上面落物造成的下面的事故就更多了。高层建筑施工不可避免交叉作业,所以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措施来防范可能发生的事故。

1.4高层建筑施工工期长造成的安全问题

高层建筑施工工期一般都在两年左右,大的项目工期可达三至四年,许多设 施放置以后就要使用一年至几年,在此期间人员变动气候变化等人为的与自然 的因素都能使正常的设施转入危险状态,不注意就容易发生事故。例如,高层建筑电缆磨破发生火灾,脚手架倒塌等等。所以,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工期长,各种由于时间变化带来的许多不安全因素必须认真考虑。

2.严格按照高层建筑的施工规范标准

落实安全措施对于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以及施工的工艺,高层建筑施工都有具体和明确的准则。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行都要严格按照高层建筑施工的标准和规范来展开,否则将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2.1制定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组织设计要符合施工安全的要求,并服务于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具体措施如下:制定高层建筑的专项施工方案,并具有指导意义的施工方法及安全技术措施;如需要在夜间施工的,根据夜间施工的具体施工环境和安全需求,编制合理的夜间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制定相关的防台风、防火等有效的管理措施;结合木工、钢筋工、瓦工、机械工、水电工等工种的具体工作需求,编制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编制高支模、深基坑、施工机械设备安装(拆除)、外脚手架、高处作业、施工用电等专项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

2.2加强政府建设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职能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工程的整体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因此,施工安全的管理并不能单存依靠施工方、投资方和监理方来进行,这样难以真正起到施工安全管理的目标。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的管理必须加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指导,通过有效地监督手段,提高对项目部的安全管理意识。另外,加强对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也是相关管理部门职能的体现。

2.3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安全管理措施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并不只是“一纸空文”,而是要做到层层落实,才能起到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施工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对安全生产的认识程度,但是认识是可以通过建筑施工单位和有关培训机构的教育和培训,而逐步建立和提升的。尤其是电工、架子工、焊工和起重工等特殊工种的施工人员,其对安全生产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整体安全管理。只有施工人员对于安全生产的认识提高了,培养了安全施工的意识,才能更好的促进标准化作业的推广。标准化作业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如果施工人中不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就很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或留下安全隐患。

2.4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全过程的工程监理

我国高层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仍处于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应由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监理逐渐向投资决策阶段、工程实施准备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工程竣工投产阶段和工程运营阶段工程项目后评价等建设全过程监理发展。因此,高层建筑施工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实行建筑工程全过程安全监理。

3.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是施工现场中的重点工作之一,绝不容忽视。在任何行业中“安全生产”都是必须放在首位的,缺乏了安全保障就难以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高层建筑施工其实也是一个生产产品的操作过程,只不过其所生产的产品是幢幢的高层建筑物而已。高层建筑施工人员与其他行业工作人员相比,将面临着更多的安全问题,高层建筑施工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必须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安全管理措施,并要严格予以落实,才能有效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3.1培养现代施工安全管理理念

高层建筑作为建筑行业的新兴施工模式,对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要求更好、更具体。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理念要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社会形势,管理理念的制定要符合科学化、客观化、现实化的具体特点。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可以通过培训、讲座、再教育等形式,使安全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切实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3.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再培训

高层建筑建设的具体操作和实施是有是由施工人员进行的,国内建筑行业的施工人中多为农民工,普遍素质较低。因此,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上岗安全教育,同时还要进行职业技能的再培训,使他们掌握较为规范的职业技能,提高施工安全意识。务必做到持证才能上岗。施工管理中要随时强调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只有在工作中运用规范、科学的劳动职业技能,才能有效保证从业人员的安全。

3.3建立健全的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高层建筑的施工单位要依法加强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的生产安全责任制。同时,在施工人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常识的教育工作,以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高层建筑的施工单位还要根据国家和行业安全技术规范来组织施工,编制安全施工的方案和技术措施。针对高层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防范措施,建立切实有效的防护安全体系,要把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这是至关重要的。

4.结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建筑业也同样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已逐渐遍及全国的各大中城市。但由于高层建筑结构复杂、体量庞大等特点,在施工时带来了很多安全问题,这些安全问题提醒我们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更加细致地工作,更加完备的制度,更加有效的管理和执行,积极发挥每个施工人员在安全施工中的作用,减少事故发生率,提高施工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姚艺.浅论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科技风[J].2009(11).

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6)05-0204-01

目前,由于有限的土地资源的限制性,各地正在加大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其中一项就是不断增加建筑物的高度,以满足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建造出最大化利用的空间。高层建筑因为其具有较高的垂直高度、施工难度比较大、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多以及建筑工序也极为复杂等的特点,所以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其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着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建设进度,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涉及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问题,基于此,建筑施工单位一定要在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上给予高度重视。

1高层建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

1.1高层建筑物自身的特征所包含的安全隐患因素

由于高层建筑物本身具有十分特殊的建筑结构,而且其体积比一般的建筑物所设计的相对小,以及建筑物内的楼层比较多,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的状况,例如:工程耗时多、施工的难度比较大、各种交叉作业比较多以及对安全保护措施要求极高,所以在高层项目建设工程中,无论是对建筑材料的选用,还是施工技术的要求方面,都要达到建筑行业的顶级要求,但是在现实的施工中,许多的施工单位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这些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得高层建筑自身存在的这些隐患没有得到相应的防护措施。

1.2我国对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不足

根据高层建筑发展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我国有关部门也及时的制定出许多维护高层建筑的安全施工方面的法律法规,例如《建筑法》、《安全生产法》以及《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规范》[1]等,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所做的工作相比较,就暴露出我国对高层建筑安全维护方面的不足,比较严重的情况就是没有将这些仅有的法规在施工中严格执行,所以在安全管理方面出现许多的漏洞,这就对高层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带来极大的不利之处,从而将会导致许多事故的发生。

1.3缺乏相关的高层建筑安全管理监察机构

我国多年来对于许多的安全管理工作实行的是国家、行业、企业以及群众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而这种体制显然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国家的监督与管理工作一般只是将相关的要求文件制定出来,然后告知群众,并没有组织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学习。第二个方面是行业内对安全的管理往往存在着某些相关的利益性,所以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的不彻底。第三个方面就是企业对安全的管理工作,由于企业自负管理的费用,需要设置这样的管理岗位,许多企业认为这是一个完全“消费型”的工作,没有给企业带来任何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许多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仅仅流于表面现象[2]。第四个方面,群众对安全问题的监督工作只是表面的现象,难以进入某个企业内部进行实地的检查工作,所以群众对安全管理的监督力量是及其有限的。这就导致对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难以在实际的施工开展。

1.4对于高层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安排存在不足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质量的保证以及建筑的高速化是它们获得直接经济效应的来源,所以对于安全管理问题没有提高到重要的位置上,甚至有些建筑企业根本没有成立安全管理部门,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将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置之不理,有的建筑企业尽管设置了这一职位,其安排的安全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知识与能力,对于安全管理的知识以及技能没有深入的掌握,所以这也给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素。

2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措施

2.1高度重视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工作

目前建筑向高层发展已经成为必然,所以在建设中,要提高安全意识。首先是国家的相关部门要将制定的法律法规切实落在高层建筑的施工工作中,并且要成立专门的管理与监督部门,严厉打击为达到安全施工标准的建筑企业[3]。其次,建筑企业自身要积极的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这不仅是建筑企业自身得到长久发展的需求,而且更是与施工人员的生命息息相关。所以建筑企业自身要承担起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工作。最后,施工单位要确实的为广大的施工人员人身安全考虑,重视对他们各项安全的维护措施,真正的保障他们在施工中的平安。

2.2提升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

目前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主要是来自施工单位中经验较丰富的人员,但是他们非常缺乏专业的技能,所以对于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在选择上要不仅要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有具备非常专业化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层建筑在施工中力争彻底的清除安全隐患,达到高速、安全的施工要求。

2.3积极的设立安全管理部门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设立此部门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可以保障建筑企业在安全的状态之下进行施工,帮助建筑企业及时的排除安全问题,进而节约企业处理这方面问题的精力与财力。其次,充分保障高层建筑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工作,是建筑企业为人为本的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4]。最后,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可以为建筑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获得广大群众的认可,提升企业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品牌形象,从而促进建筑企业获取较大的经济价值。

2.4加强各方的监督工作

首先是来自群众的监督力量,他们之中有许多有经验的人,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一旦发现高层建筑中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将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将此问题及时的解决。其次,施工人员自己要重视对安全问题,当进入高层作业时,先检查好各项保护措施是否到位,不能急于操作。最后,政府以及建筑企业之间要形成良好的管理合作关系,将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切实的提高到重要的工作中,保障建筑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不仅国家的有关部门要及时的加强管理工作,建筑企业也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二者要在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中通过合作,积极的应对安全隐患问题,切实保护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樊超.基于BIM技术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

[2]郝龙.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2.

[3]杨文武.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措施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6,(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