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谢父母英语作文

感谢父母英语作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谈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小学英语教学中

【摘要】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除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如果一个人只有知识,而没有道德,那他是一个可怕的人。如今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娇惯,因此他们自私自利、好胜心极强、不会关心他人。在他们心里总认为父母该为他们做这做那,却从来不会为父母着想。对父母、老师、朋友缺乏感恩之心。因此,我们要在平常的英语教育中逐步对他们进行教育、感化。让他们在成绩提升的同时也兼顾自己的道德培养。

【关键词】道德 渗透 英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92-01

道德教育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而且这项工作需要我们常抓不懈。一个没有良好知识文化但有良好道德的人是会被别人认可接受的。但如果是一个满腹知识但道德极其败坏的人是人见人恨的。可见道德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论述:

一、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

1.在学到食物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适时教导学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教育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珍惜粮食,杜绝浪费。

2.在学到服饰这个单元时,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一味攀比。衣服只需穿暖即可,不要过分追求名牌。告诉他们贫困山区还有许多孩子没有衣服穿,倡导同学将自己平常不穿的衣服捐给贫困山区的儿童,献出他们的一份爱心。

3.在学了做家务这个单元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想爸爸妈妈如何为他们辛苦、奔波。鼓励他们在家多帮父母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要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全文阅读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关键词】 英语教学;感恩教育;日常教学;生活渗透;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6―0110―01

现在的孩子受家庭、学校、社会经济大潮的影响,不同程度的存在独立性差、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大部分学生认为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而且真正记得父母生日或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能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开展回报社会的感恩行动的也少之又少,大部分中小学生缺乏感恩之心,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报。从文科的角度来看,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很强的思想性。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有责任在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这一重要目标。那么如何唤醒感恩的心,让学生心怀感恩、学会感恩呢?下面就结合日常教学谈一谈笔者的做法。

一、在日常英语教学中通过西方德育文化渗透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褒扬和传颂。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孝心孝行实例多不胜举。当前大多数中学生是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家长过分溺爱,导致孩子不愿意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人们的感恩意识在不断退化,学生感恩意识的匮乏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感恩教育也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的道德教育之一。当代一些发达国家对感恩行孝教育也是极力推崇并有制度化的安排。例如,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传统的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它是美国法定假日中最地道的节日。感恩教育和感恩节早已成为西方社会文化和道德生活的一部分。在美国,大部分民众都信奉基督教,“感恩文化”是基督教文化的核心。新加坡道德伦理教育的气息最为浓厚,在任何一种教育里,感恩的思想都要融入进去,以儒家的道德伦理最为典型,渗透丰富的感恩思想。所以笔者让学生了解当达国家的德育文化,并且在课堂中逐步渗透感恩教育。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母亲节”(Mother’s Day)和“父亲节”(Father’s Day)也是美国的两个具有感恩意义的节日,这两个特殊的日子就是要让人们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布置学生用英语向父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祝福,然后提示学生母亲节、父亲节要到了,他们怎么做去感恩和孝顺自己的父母。当回答问题的孩子说出做的感恩行动时,笔者抓住有利时机,进行鼓励性评价。如,竖起大拇指说:You are a good boy/girl! Your parents are proud of you !等等。

全文阅读

大学英语教学感恩教育解析

摘要:

感恩教育是完善学生人格,使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必要手段。基于此,文章对感恩的含义以及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具体策略:结合教材内容,突显感恩主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感恩教育;教师言传身教进行感恩教育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感恩教育;网络平台

知识的传授以课堂为主。感恩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西方文明的精髓,应大力继承和发扬。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感恩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塑造完美人格,同时,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班级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感恩的含义及意义

何谓感恩?在谈这个话题之前,先了解一下感恩的定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感恩”解释为对他人帮助自己的感谢。在《牛津词典》中对“感恩”的解释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在比较之中可以发现,感恩之心不分国界,不分民族,它是人类本性的一种自然流露。为什么感恩?感恩的意义是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缺乏感恩的心,不是他们不想,而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俗语说:“知足常乐。”老子说:“知足者富。”知恩、感恩、谢恩,才会懂得知足。感人之恩,必不与人争。感人之恩,必与人为善。生活在一个幸福与平安环境之中的人,必定会成长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恩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的态度,在别人的所作所为之中,学习和领悟做人的道理,学习处事的风格,吸收对自己有用的经验,不断使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这也是一个人在成长中需要努力完成的使命。在感恩中,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与人为善,一起建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可见,感恩不仅仅能使人知足,使人成长,还能使人与环境融洽和谐,同时感恩这一行为也是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贡献。如果明白这样的道理,也深知其中的意义,所有人的感恩意识便会逐渐加强。

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全文阅读

左手也织梦

生命的强度与经历的坎坷成正比。如果命运在你颈上套一根锁链,你想解下来时,却发现它正连着自己的筋骨血肉,那,就无怨地套着吧。让我们学会承受,承受苦难,承受磨炼,做生命的强者,用困厄敲砸出生命的火花。

──题记

金色的童年 折翅了

1979年1月16日,那是一个彩霞万里的黎明,随着一声清亮的啼哭声,我来到了人世间,“曦霞”的名字也由此而来。爸爸视我为掌上明珠,妈妈称我是希望之光。然而现实生活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艰难坎坷。

我本来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童年对我来说,那么无忧无虑。然而,在我刚满4岁那年,一场脑炎险些夺去我生存的权利。病愈后,留下了可怕的右侧上下肢瘫痪的后遗症,我连起码的生活起居琐事都难以对付。到六七岁的时候,看到别的孩子进幼儿园,背起书包上学校,我羡慕极了。父母着急,我自己更着急,连做梦都想有一天自己也能背起书包上学去……

为了实现上学梦,我强迫自己试着用左手练字,在父母手把手的指导下,我能写字了,但一个“2”字,我总是反写成“S”。我不气馁,以张海迪为榜样,白天写,晚上练,夜里睡在床上也在胸口画上几笔。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能轻松地写许多字了,父母笑了。

磨难的岁月成长了

有人曾经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社会是孩子的第二位老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病后我的体质比较差,经不起风寒劳累,时常病魔缠身,内心也比较痛苦。但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好心人,关心我,帮助我,让我解开痛苦的心结,让我体会到爱的力量。

全文阅读

感恩的习惯

小侄儿在乡下读书,三年级要学英语,他便利用暑假提前随我入城。学习之余,他每天总要画张画给我:或大或小的白纸,用铅笔勾出一花一草或一小人,写上一行不算整齐的铅笔字,有时是:“姑姑,谢谢你!”有时是:“姑姑,你辛苦了!”

我问小侄儿:“干吗送我礼物?”不善言谈的侄儿红着脸,轻声说:“老师教的。老师让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感恩。任何时候得到帮助,都不能忘了说谢谢。”我说:“姑姑是家里人,还用客气吗?”小侄儿说:“家里人,更不能心安理得。”

小侄儿的话让我感动了好长时间。我不知道是怎样的老师,能让孩子养成如此好的习惯。侄儿的行为,竟潜移默化改变了我。

第一次,在我过生日时,我为母亲买了件羊绒衫,花掉三个月的稿费。母亲摸了又摸,不相信地问我:“这么薄的东西,能比羊毛衫暖和?”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也未曾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这一切都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为母亲创造了快乐,也分享着母亲的快乐。

第一次,在父亲节牵了父亲的手,并祝他节日快乐。父亲不善言辞,以前一个月和我说的话,加起来没有母亲和我一天说的话多。我曾羡慕人家的女儿勾着父亲脖子撒娇,为自己有父亲没父爱而伤心。现在想来,如果没有父亲起早贪黑,用辛苦的劳动铺平我的大学之路,我又怎能有今天?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成人后,第一次牵了父亲的手,他和我的话竟多了起来。这让我悟到:原来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也需要表达。

感恩的习惯,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也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耳濡目染中,7岁的女儿亦学会了感恩。有一次,她英语考了100分,她说成绩的取得,是老师和她一起努力的结果,于是自己动手制作了谢师卡送给老师。后来在课堂上,老师提问她的次数,竟因此增多了。她终于不再害羞,敢举手发言了。

考考你

1.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全文阅读

33年照顾前妻一家,河南孝子感动中国的沧桑岁月

2007年1月23日下午5时许,在河南省委贵宾厅,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徐光春紧紧握住一名老矿工的手,深情地说“你就是谢延信啊!你的名字早就在我心里了,今天见到你,我很高兴,真应该向你好好学习!”

这位名叫谢延信的矿工,是河南焦作煤业集团的一名职工。1974年,结婚才一年,妻子就去世了。他一诺千金,33年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伺候瘫痪的岳父、丧失劳动能力的岳母和痴呆的内弟的重担。33年生命的严重透支,已把他从一个健壮小伙变成了两鬓苍苍、行动迟缓、记忆模糊的老人。

他不知道该对省委书记说些什么,只是憨厚地笑着,笑着。陪同他的女儿刘变英鼻子一酸,眼泪悄悄地滚落下来。在感动中,在震撼中,记者跟随谢延信女儿刘变英的思绪,走进了这位中原男人感动中田的33年沧桑岁月……

水泥地当床,父亲活得太苦了

12岁被迫失学的变英原本怨着父亲。然而,14岁多的时候,她第一次为父亲哭了。

1989年初,变英的母亲去世已14年多了。父亲谢延信悉心地伺候着她姥爷、姥姥和傻舅舅也已经14年多。

春节刚过,中风瘫痪10年的姥爷又患上了肝硬化、癫痫,住进了焦煤集团中央医院。在乡下务农的变英得知消息已是3月底。那年好冷啊,都春天了地还冻得开裂。变英从老家赶到焦作,已经是深夜11点多。

借着微弱的夜灯,变英摸索到姥爷病床前,姥爷已安详地睡着了,却不见陪护的父亲。她低低地唤着:“叔叔,您在哪?”(由于母亲因生她而死,奶奶说她命硬,让她称父亲为叔叔。)

全文阅读

生母两度遗弃女儿,亲亲继母不离不弃

15年前,王芸香因外遇离婚。年仅3岁的女儿谢娇英在父亲和继母的抚育下,健康成长。后来,谢娇英又历经丧父之痛。好在继母对她一如既往,培养她成为一名大学生。

而就在此时,缺席了15年的生母突然出现,要将女儿领回去。为减轻继母的压力以及对母爱与生俱来的渴望,谢娇英答应了。

谢娇英大学毕业之际,不幸患上重症,医生断言她可能一生要在轮椅上度过。生母再次离弃了她……

离弃她的生母突然回来

梦中出现过的情景,突然出现在谢娇英的眼前。

2006年8月20日,谢娇英收到成都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没几天,满心欢喜,刚出家门,准备去一个同学家玩。门口站着两个女人,一个是姑姑,另一个,她觉得很面熟,一时想不起是谁。

谢娇英傻站在那里,姑姑过来捅了捅她的胳膊,“这是你亲妈,还愣着干啥?”

她确是生母王芸香!王芸香有点激动,冲过来想拥抱谢娇英,但被娇英下意识地躲开了,娇英仔细拿眼前这个女人跟记忆中的妈妈比较。

全文阅读

听励志演讲后的领悟

前言: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当前,这种美德在许多人身上太缺乏了。很多中学生缺乏感恩情怀,对一些美好的事物漠不关心,不会受感动,对一些善良的人视而不见,不会感恩,不懂珍爱与回报,只知索取与拥有。长期下去,一些学生养成了任性,傲慢,冷漠,自私,不明荣辱,盛气凌人,天下负我的心理与人格。懂得和学会感恩,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确成为时代的呼唤。段老师深情的演讲带领我们走进了心灵的世界,唤醒真实的自我。

昨天下午,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的段远义教授莅临学校,给学生们做了《知恩-感恩-报恩》的励志演讲,针对学生的现状,段老师首先给学生们讲了三点:

第一,选择成功的方式学习!

第二,学会换位思考!目前很多学生思想叛逆,不能理解老师的好意!他举了一个例子:香港现任行政长官曾荫权在中学时代英语很差,有一次他英语考了班里倒数第一名,老师发试卷的时候在他试卷上吐了几口吐沫,然后扔在地上踩了几脚!他只是捡起试卷擦干净,放在老师面前,之后曾荫权的英语莫名的好了起来,高考的时候已经是全校的第二名了!曾当上执政长官后,曾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讲到:我的一生需要感激的人有很多,有一个是一定不能忘记的:就是我中学时代的那位英语老师!

(现在的学生大多不能理解老师的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所以也容易“一厥不振”,“破罐子破摔”。)

第三,学会合理管理时间!段老师当场做了一个调查,有定过学习计划的人大概有95%,但真正能够实行的却寥寥无几,问题主要出在意志不坚定,借口太多!他举了一个例子,他曾经采访一个大学高考女状元,问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她的回答是:每周看一场电影!当时他非常惊讶,后来听到解释才明白过来,原来女孩很喜欢看电影,到了高三基本就没时间了,所以她给自己定了学习计划,如果一周的计划能够完成,她就奖励自己一场电影!

(人有时是该选择一些东西作为自己的动力,作为老师和家长,给孩子适当的奖励(不能太奢侈)如果可以达到预定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我记得有一届毕业班,一个成绩不好的男孩对我说:老师,我下次一定考及格,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个要求:给我一张大头贴留作纪念,现在想想:好可爱的孩子啊!呵呵!~)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段老师深情的讲起了感恩:首先我们要感谢的是父母:懂得去孝敬父母,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同学、爱社会。其次是感谢老师:懂得去尊敬师长,因为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教师职业需要付出太多的爱心,这份工作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选择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谁的记忆里会没有老师呢?再次,感谢关心、帮助过我们的同学和他人,因为他们不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更与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

全文阅读

英语教学中学生品格培养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摘要】“多元目标英语”认为,语言教学的目标不应仅仅是教会学生语言知识,还应包含对学生品格的培养,但目前的英语教学对学生品格方面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鉴于此,教师可以从挖掘教育素材、联系学生生活、触动学生内心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品格。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品格;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6-0011-02

【作者简介】潘志琴,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江苏常熟,215500)英语教研员,高级教师。

语言的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相融合,同样,语言教学也总是包含着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所以,语言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语言知识,更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控制情绪,积极面对挫折,这才是成功的英语教育。学生的交流能力涉及人的品格、情感和思维方式,有优良品格的人,即使语言能力稍差,也能顺畅地与人交往,包括与外国人交往。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施行,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和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可以看出,教师除了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开始慢慢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其对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品格培养,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往往只是抓住教材中一些显性的情感教育因素,然后进行简单、机械和形式化的处理,这无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没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

一、教学活动中学生品格培养缺失的现象

1.话题讨论不够深入。

全文阅读

从《走遍美国》透视美国的感恩文化

摘 要:本文从《走遍美国》第6集“Thanks giving”感恩入手, 深入分析了美国感恩文化和感恩教育形成的原因。同时将中美家庭教育进行比较得出中国家庭教育缺少感恩教育并分析了形成这种现象的家庭原因。最后,笔者提出殷切希望,希望中国家长能借鉴美国感恩文化,使自己的教育更加完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走遍美国》 感恩 教育缺失 人格 责任感

《走遍美国》这部英语教学片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它以情景剧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故事围绕美国一个普通家庭四代人展开。它全方位展现了美国家庭生活。通过收看这部情景剧,观众不但可以锻炼自己的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能力,还可以欣赏演员专业的表演技巧,更能了解美国文化的点点滴滴。

一、走进《走遍美国》第6集“Thanks giving”欣赏美国的感恩节

《走遍美国》第6集“Thanks giving”感恩。这一集剧情围绕美国人过感恩节展开,集中展现美国人过感恩节的主要活动,使观众全面了解美国主要节日之一――感恩节。本集分三部分,从中我们知道美国人要吃感恩大餐,听到了他们的感恩表白,和他们一起欣赏了美国具有代表性的活动――通过电视收看游行活动和大学生橄榄球赛。通过观看本集,观众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一)感恩节是美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它有悠久的历史

感恩节在每年十一月第四周的星期四。这一天全国人都在欢度佳节。感恩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1620年。当年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不堪本国教会的种种迫害,坐“五月号”船飘过大西洋,来到了美洲。当时正值寒冬时节,这些清教徒在这里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他们没有吃的东西,没有住的地方,在这种残酷的生存环境中挣扎着。冬季过去,他们这些人中已经有一半人死去。正在危难之时,好心的印第安人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教他们如何种田、如何狩猎。这年秋天,活下来的这群人得到了大丰收。所以,他们决定感谢上帝赐予他们的好年景,感谢印第安人对他们的真心相助,创立了感恩节。可见,感恩节的本意就是要感谢上苍,感谢大地,感谢身边帮助过自己的人,感谢在自己生命中经历过的一切。

(二)感恩文化渗透在整个节日活动中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