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悟

感悟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感悟”的感悟

在语文课改的进程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不少新思想、新思路,刷新了语文教学的话语系统,其中包括“感悟”这个概念。“感悟”原于佛教中的一个说法,是佛家悟道的心理过程。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引入了“感悟”这一说法,在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

一、名家的解读

“感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有所感触而领悟。”在《辞海》中解释为“受到感动而醒悟。”当然,词典中的解释是不能准确全面地解释这个语文教学重要专业术语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专家刘真福提出:所谓感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活动,是学习者对语文材料的积极反应,联想、想像和理解得以展开、跃进,情感体验得以加深,才性得以发挥,人格得以升华。感悟具有综合性、循序性、升华性等特点。

特级教师王崧舟提出:感悟本质上是一种“悟”,是一种感性化的“悟”。 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的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感悟具有非逻辑性、突发性、整体性、或然性、洞悉性、情境性、体验性、直观性等特点。

二、实践的探讨

“感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怎样引导学生“感悟”?笔者试以特级教师薛法根的几段课堂节录,略加阐述。

1、感悟情感。

全文阅读

感悟带动感悟 感悟促进表达

[摘要]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启发、引导孩子读书,用心去读书,在读书中进行心与心的交融、精神与精神的交汇,灵魂与灵魂的沟通。在精读、细读、研读感悟语言,激感,进行说与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 阅读定位 学生学习行为 生本对话 获得体验 自由表达

阅读教学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于学生认识水平、阅读能力、生活体验、思考问题的角度存在差异性,学生感知文本的深度、力度也就千差万别,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认为:尤为关键的是感悟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何贯彻与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在设计《穷人》一课教案时不断思考的问题。

一、接触文本,触摸语言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海淀区特级教师陈延军老师在兰州送教时强调: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的确,作为有生命的语文课堂,要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先决条件是让学生扎扎实实、真真切切地触摸语言,语文课上,老师的引导读,学生的跟读,悟读,品读,对读,稚嫩的童音彼此起伏。在老师一步一步地引领之下,孩子们读得字正腔圆,读得字中有画,读得画中有情,不正是语文本色的质朴回归吗?孩子们在诵读中品味文本传达的情感,在对话中悟出人物情深!启发、引导孩子读书,用心去读书,在读书中进行心与心的交融、精神与精神的交汇,灵魂与灵魂的沟通。在《穷人》一课中,一个“穷”字贯穿全篇,桑娜一家、西蒙一家穷得苦不堪言,读文后让人撕心裂肺,如何让学生透过文本进行心与心、灵魂与灵魂的沟通呢?我心中只有一个字―“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有了这一思想的积淀,我设计了:

1.学生自由读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桑娜一家人穷?找出来后,依次标上序号。

2.读一读,想一想,从找到的句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全文阅读

感悟:感觉容易醒悟难

“感悟”差不多天天出现在生活中,没有人不懂它的含义的,但是很少有人想到,“感悟”这两个字中间,感是感,悟是悟,“感”字的“心”是一个平面的心,“悟”字的“心”是竖起来的心,两个心代表了两个不同层次的认识。

感,就是感觉、感受、感到、感性,是比较接近感官的浅层次认识。比如一个人失恋了,高考落榜了,婚姻失败了,下岗了,甚至遭受了重病,遭受了人生的挫折,第一个几乎是本能的反应,就是感觉到天塌地陷,感觉到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就是我,感觉到世态的炎凉。反过来说,有些人初出茅庐便是少年得志,一举成名,于是就感觉到“我有,我可以”,感觉到我就是人间的宠儿,感觉到我就是横空出世。当年刘晓庆刚刚成名的时候,也自以为了得地反复宣称:“我是中国最好的女演员”,直至经商时刻又津津有味地接受着“亿万富姐”的美誉,那一分感觉真是好得不得了,而这样的人也比比皆是。

但是随着一个一个感觉的叠加,有些人就会从感觉中悟出了道理,凡是矢志不移的人,一定是从艰难困苦的生存环境中悟出了道理的人。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精骨,饿其体肤”,就是能人志士与命运抗争中的觉悟醒悟;或者就是清醒地意识到了个人的渺小,无非就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花果山的孙猴子魔力齐天,后来唐僧给他起了个法名,叫做“悟空”,要他好好地去悟;要去悟空,空是什么?空就是精神。号称“齐天大圣”的孙猴子最重要的事情就 是好好地悟天以外的东西。且说刘晓庆从秦城监狱出来,有多少媒体期待着她像以前一样拉开有恃无恐的嘴巴闸门,自我张狂,鸣冤叫屈,一副“我又回来了”的作派,但是刘晓庆与以前判若两人,只拍戏,不说话。她不是进过监狱变得胆小了,而是400 多天的监狱生活给了她醒悟的机会,她是因为悟出了一些东西而沉默,她毕竟还是一个有悟心的人,她是以悟心超越了感性。

但是醒悟不是没一个人都能达到的境界。“感”可以产生在刹那间,“悟”可能是终其一生而迷茫。

全文阅读

从感悟到醒悟

摘 要 散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初中阅读题中考察的主要是散文的阅读理解,因此教师教好散文,学生学好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尤显重要,怎样教好、学好散文课文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散步》课文教学谈起。

关键词 散文教学 感悟 领悟 醒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散步》是学生进入七年级的第一课,内容学生容易理解,教师也容易把握,教师都愿意用这一课作为公开课。下面是笔者听这一课同课异构的几个案例。

1案例

案例1:真主宰,假主导

教师决定课堂教学一切,学生成为附庸,学生学习围绕老师给定的题目、给定的标准答案来展开,与标准答案稍有不同,教师就进行“引导”,直到与标准答案相同为止。有个老师在上《散步》时,准备好的板书是:“母亲――温和慈爱”,而学生总是答不到点上,有答“和蔼慈祥”的,有答“善良慈祥”的,还有答慈祥和善的,老师总是给予否定,不断“引导”,直到得出“标准答案”。本该充满师生情意色彩的交往互动过程变成了 “强行买卖”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式”的学;教师只顾“教什么”,不研究“怎样教”;学生只知“学什么”,不掌握“怎样学”;学生惟老师马首是瞻,学生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案例2:真演戏、假演绎

全文阅读

论感悟

──学习语文新大纲、课程标准的体会

刘贞福

(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100009)

摘要:感悟一词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出现在新大纲、义教课标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已见端倪,而且还日益显著而深远。但是新大纲、义教课标仅提概念,未作详说,本文顺着新大纲、义教课标的思路据以推断、演绎出它们的应有之义。感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活动,是学习者对语文材料的积极反应,联想、想象和理解得以展开、跃进,情感体验得以加深,才性得以发挥,人格得以升华。感悟是认知与情感相融合的心理意识活动。感悟是认知与情感相区别的心理意识活动。感悟是客体呈现的确定性有限性与主体认知的不确定性无限性相结合的心理意识活动。感悟是求知学习与人生体验相一致的心理意识活动。

关键词:感悟;新大纲;课程标准;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3.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3-06-26;修回日期:2003-12-30

作者简介:刘贞福(1959—),江西南昌人,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语文教学,阅读学,文学鉴赏。

全文阅读

欣赏中感悟,感悟中成长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倡导美术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美术活动中,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更要给学生更多的创作空间。美术教学中不应拘泥于教材规定的内容,而要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术,让学生在美术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 美术感悟 美术欣赏 学生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好奇心强,喜好新生事物,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以趣激学。把生活融入美术,让学生体味美术乐趣,让美术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美术问题提炼出来,再将美术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美术,用美术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本上的几幅画,更是促使他们主动地、独立地欣赏美术作品,学会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生虽然还小,但仍在每天的衣食住行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这些都是无形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我注意挖掘利用这一资源,这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从而乐于学习。

一、欣赏中感悟

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欣赏往往能够促使人进入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从而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让人的视野开阔了,美术欣赏能力也就增强了。

就初中生而言,生活体验较少,有意识记少。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意设计或根据教学需要即兴创编,为美术学习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觉得画画不累,画画有意思,画画是一种很好“玩”的事,所谓“寓教于乐”

美术欣赏不应只是一味地欣赏,还要让学生在欣赏中有所体会有所感悟,这种体会或感悟是欣赏过程中的一种创造,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特有的突出和感人的地方,并对其进行体验分析。学生只有在欣赏中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剖析,才能逐渐形成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全文阅读

“感知―感动―感悟”

摘 要:发挥安徽地方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的优势,将安徽文化艺术元素渗入艺术概论教学中,探索“感知―感动―感悟”的层层渗入式教学模式,是解决公共艺术理论课程教学问题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职业院校 艺术概论 安徽元素

一、职业院校艺术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基础理论课教学是困扰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难题。一方面,艺术职业院校学生在知识性强、相对枯燥的内容学习方面,效率普遍较低。多数学生的兴趣点不易于调动,组织班级教学活动相对困难,往往难以有效地按教师的意愿开展。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偏理论化,缺少学生们易于感知的、熟悉的知识与兴奋点。以理论体系指导赏析的本科院校文艺理论课模式,以及据此理念编写的艺术概论教材,并不完全适用于艺术职业教育。这就迫使我们思考如何更为有效地传输学生所需的知识。在近年来的教学中,笔者试图充分利用安徽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的优势,创建具有地方艺术职业院校特色的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模式。

二、安徽文化艺术元素的系统渗入是解决困惑的有效途径

通过数年的艺术理论教学实践,笔者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融入鲜明的安徽文化元素,将安徽特色文化艺术的精华有机渗透到艺术理论教学中,尝试探索具有安徽艺术职业教育特色的艺术理论教学模式。这样做有其特殊意义:一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安徽文化,特别是安徽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影视、文学、建筑等重要艺术门类方面的名家、名作、流派。掌握安徽地方文化常识,是每一个安徽文化艺术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学生将来走上文化岗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二是渗入的安徽文化元素尽量选取与学生所学专业关联度高、学生了解和熟悉的艺术家、艺术作品为范例,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的成功期待,鼓励学生对成名成家的学长们“见贤思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专业兴趣。三是安徽文化底蕴是培养安徽文化特色人才的重要标志。笔者认为,艺术职业院校培养出的优秀人才有两大特征,一是实践技能过硬,二是特色文化内涵,只有两者兼具,才是真正能够适应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需求的人才。

三、“感知―感动―感悟”安徽文化元素渗入教学做法初探

渗入安徽文化元素,从而打造一门独具安徽职业院校特色的艺术概论课程,需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将其画竹的创作过程总结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这是对“体验、构思、表达”艺术创作过程的形象概括。笔者受此启发,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中,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情绪化较强、对生动的形象更为感兴趣这一特点,因材施教,遵循从艺术感性到理性,从作品实践到理论的规律,对这个课题做了积极的探讨与尝试,遵循艺术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探索尝试“感知―感动―感悟”的层层渗入式教学模式。

全文阅读

感悟失落,感悟自信,感悟乐观作文1300字

生活中,我们在哀叹生命不幸,在等待希望的瞬间,时间像一只顽皮的小精灵窃笑着与我们擦肩而去。时间一天一天地过支,童年的无无忧无虑早已如梦般散去,少年的浪漫往事,也伴随着日历飘逸在岁月的风中……时光飞逝,往事烟云如歌,也只能存在记忆的光盘中,而未来的时光又如一条无声的河流,在浩浩荡荡地、义无反顾地向身后延伸。岁月如梭,然而生命依然如苍穹的云朵那般轻盈,又像春天的原野般美丽而恬静……打开人生的第一页日历,就如掀开一张崭新的图画,岁月的年轮在春天的脚步中增长,生命在风的呼吸中升华。

细细想来,人生有许多困难和失败,只能算是岁月之歌中的一串不协调的颤音。通过勤奋和拼搏,仍然能万事大吉出生命乐章的动听之音,同样会赢得热烈的喝彩!贫困、疾病,以至生命中更多劫难的的降临,都是命运逼近你去创造和珍惜重新开始的机会,让你有朝一日苦尽甘来。虽然曾经因为劫难,遭受到打击与嘲讽,但在一个美丽的春天你最终还是会奏响生命的乐章,唱出自己最美妙的歌!青春仅有一次,生命仅此一回,让我们用心、用真情歌唱这美丽而又珍贵的生命之音吧!

感悟失落:人生有谁不向往富有,有谁不憧憬未来,有谁肯让理想之舟中途搁浅,又有谁情愿让爱情之花在荒丘凋谢……是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时而会有一些枯叶凋零,乘风远航的生活也会有桅杆折断的一瞬。生活的脚步不管是沉重,还是轻盈,我们从中不仅能品尝失败的痛苦与迷惘,同时,也享受着收获与快乐。只要我们总结跌倒的原因,把孕育的勇气树起,告别迷惘的昨天,拥抱美好的今天,微笑面对明天,不管是从辉煌成功中走出,还是在失败中奋起,漫漫远方路,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感悟自信:如果你是一棵小草,虽然没花儿的艳丽,树的高大,但是你却编织了绚丽多彩的大地。你以顽强的毅力,冲破顽石的束缚,进而勃发生机。如果你是一条无名的小溪,虽然没海的浩瀚,大江的奔腾。但是你却汇成了浩浩荡荡的江河。虽然你走过的是崎岖坎坷的山道强在勇往直前的片途中,你冲向一个又一个绊脚石滋润万物,显示着生命的意义。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当你面对失败而优柔寡断,当佻推动自信而怨天尤人,当你错失机遇而自暴自弃的时候……你是否会思考:我的自信心呢?其实,自信心就在我们的心中!只要你拥有自信,只要你在不如意时想到自信,自信心就是一种立竿见影特效药,定会治内心的伤痛。释放前论你面前是铺满鲜花的幽径,还是荆棘丛生的山谷,你都应勇敢地走下去。要知道痛苦的进取同样会带来自信,只有信心百倍地去追求、去奋斗、去拼搏,才会抓住幸运的机遇,不会留下终身遗憾。朋友,相信自己吧!没有你,世界也许不会改变什么,而有你,世界将会更加多姿多彩。就让昨天成为沉思的碑石,满怀信心地走完漫长的人生之旅吧!

感悟乐观:乐观是失意后的坦然,乐观是平淡中的自信,乐观是挫折后的不屈,乐观是困苦艰难中的从容。谁拥有乐观,谁就拥有了透视人生的眼睛。谁拥有乐观,谁就拥有了力量。谁拥有乐观,谁就拥有了希望的渡船,谁拥有乐观,谁就拥有艰难中敢于拼搏的精神,只要活着就有力量建造自己辉煌的明天。

池州市石台县石台第二中学高二:周炀

作文 https://www.zuowenku.net

全文阅读

感悟音乐

论文关键词:音乐;开启心扉

论文摘要:音乐是唤醒学生美好情感的良方,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感悟”,“感”就是“感受”、“情感”,“悟”就是“领会”、“醒悟”。“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是音乐的特点,也是其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魅力所在。感悟既是手段、过程,也是目的、结果,通过感悟,学生发现音乐的美,体验丰富的情感,享受生活的乐趣,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因此,感悟应伴随着整个音乐活动,是音乐教学的生命。

一、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悟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参与音乐欣赏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一项重要活动,教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训练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培养良好的音乐感觉,以下几种做法行之有效。

1.用感性的示范,激活学生的音乐敏感音乐的敏感性是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良好反应,是陶醉于音乐的必要前提。众所周知,学生对熟悉作品的感受能力要比陌生作品强,因此教师要多示范表演,多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恰当地引导学生参与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帮助他们感受音乐,于潜移默化中激活学生的音乐敏感性。《故乡的亲人》是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美国民歌,旋律中充满了远离故乡的人对祖国家乡的思念之情。我把中国乐曲《思乡曲》作为辅助教材,让他们欣赏体会,再结合讲述一些海外华人思乡爱国的故事。于是,学生音乐感觉的窗户打开了,动人的歌声中流露出淡淡的忧愁和对家乡的无限依恋。

2.创设情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具有丰富想象力,是欣赏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伴随在整个欣赏过程,创设情境也是欣赏的有效手段。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画面烘托气氛,让学生在“境”中生情,情境合一。欣赏《梦驼铃》时,我用多媒体显示大沙漠的自然风光,帮助学生想象沙漠的一望无际,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让学生在生动、协调的情境中放飞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邀游,在邀游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想象。

3.结合肢体语言,享受音乐的乐趣欣赏音乐,既可以是身静心动,也可以促身动心动。恰当的肢体语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而且为音乐欣赏活动增添无穷的乐趣。欣赏管弦乐曲《卡门》时,同学们随着音乐声模仿斗牛士稳健有力的脚步声,把斗牛士步入斗牛场时的情景表现得栩栩如生。

全文阅读

感悟“国粹”

在到处都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社会,不知有多少人能够耐住性子完整地听一出传统京剧。对此。我甚至都不抱太大希望,因为我以前就做不到:但我现在是很喜欢京剧的。

喜欢上一件事,往往是瞬间的决定。我迷恋京剧(也许还谈不上迷恋)其实很简单:在无聊的时候,不经意地看了央视戏曲频道播出的程(砚秋)派名剧《锁麟囊》,竟一下子被中国京剧院青年演员、程派青衣张火丁那似蹙非蹙、似怨非怨、云遮月色、雾锁荷塘的演唱迷倒。从此开始找一些片子听听,看看戏曲频道,上上戏曲网站,也一点一点领略了京剧的博大精深。

所以说,对某种艺术的兴趣,有时首先是从对人的兴趣开始的。“追星”有时也可能是通往艺术的桥梁。张火丁就是令我相见恨晚的名角。她的声音并不完美。有点“闷”,像个“男旦”,也许恰恰因为这样,才突现了程派的风格。“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作为“门外汉”,令我倾倒的是程派艺术哀怨、沧桑的感觉。火丁似乎天生就具备“怨女”的气质,那种哀怨凄迷、惆怅难解的意味。宛如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所以具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有时。我就这样想,世上最具有杀伤力的至美,是残缺之美,是幽怨之美,是悲剧之美啊!

对名角感兴趣之于对京剧的迷恋,只是一个机遇、一个开端罢了。其实,真正喜欢京剧需要一种积累、一种心境、一个时机,当然再有一个令你眼前一亮的名角就更好了!

有人以词人比拟“四大名旦”:梅兰芳近于周邦。彦,清真婉约;程砚秋近于汪元量,亡国之音哀以思者也;荀慧生近于晏几道,清丽脱俗,骀荡生姿;尚小云则近于辛弃疾,刚健沉雄。也有人说过:悲剧是人类的自我写照,它是“一种对人生的最高肯定状态”,最能传达人类不可言、不可状的心灵姿势与生命律动。我喜欢程派,喜欢那种外柔内刚、一唱三叹、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哀怨之声,喜欢经历这种柔性的情感杀伤与感染。

我喜欢京剧,喜欢程派的青衣,也喜欢裘派的铜锤花脸和杨派、马派的老生。这都可能与我的性情及经历有关。如果一个人生性有些孤僻,不善交往与辞令,如果他已过了而立之年,对世事炎凉多有感悟,如果他历经了坎坷与磨难而内心深处依然残存着一些纯洁……我想,他会喜欢京剧的,只要给他一次恰到好处的感受机会。

有时,我这样想:如果你青春年少,却有着华贵的气质,当你偶尔听了一出梅派或者张派的旦角戏后,你也许会喜欢上京剧的:如果你30岁了,开始感觉到生活的劳累,却依旧固守着灵魂的净土,当你随便听了一出程派的青衣戏后,你也许会喜欢上京剧的:如果你人到中年,虽已大彻大悟了,眼神中却仍隐藏着某种执著,你一旦听过一段杨派须生戏,你也许会喜欢上京剧的。

有时,人们在不懈地追随着时尚并自以为时尚着的时候,很容易物极必反地回归传统,一旦蓦然回首,会惊奇地发现,最美的事物就在身边。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他的《中国人的特性》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戏剧的本能的民族”,他发现“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就无异是戏剧,世界无异是剧场,所以许多名词就不妨通用”。在步入新纪元的时候,不妨重新感悟一下“国粹”:感悟一下被我们享用又曾被我们舍弃的传统文化,也是在感悟这个社会的“生旦净末丑”,感悟名利场上的“唱念做打舞”,感悟人生旅途的“手眼身法步”,感悟百味生活中的“喜怒笑骂愁”……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