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染科自我总结

感染科自我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检验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及其防护对策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检验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检验科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和相关的应急处理方案,以便引起医院管理者对对检验人员职业危害的关注,并积极解决这一问题。方法:采用医学上常用的目标检验方法,对医院检验科人员近些年来与职业危害有关的资料进行查阅。结果:我院自2009年以来,检验科人员血源性伤害事件总共发生42人次,其中锐器伤26人,占到伤害总人数的61.9%,吸入气溶胶人员3人次,占到伤害总人数的7.1%,被血液和体液沾染的人员8人,占到伤害总人数的19.0%,其他性质的伤害5人,占到伤害总人数的11.9%,但是调查结果发现所有的血源性感染人员当中并没有任何人发病。结论:充分重视检验科的感染防护,重视检验科的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对检验科职业安全要有清楚地认识,医院应当加强对检验科人员的职业安全培训和规范操作培训工作,避免检验科血源性感染和其他感染你的发生。

关键词:血源性感染;医院检验科感染;职业危害防护

【中图分类号】R6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30-01

由于医院检验科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比较特殊,致使医院检验科成为多重职业病的高发场所,因为其集中了医院所有患者的体液、血液和排泄物,是医院重最要的生物传染源[1]。而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原因经常暴露在现现行的或者潜在的危险因素中,如果医院检验科人员纸业威海防范意识不强,经常在暴露的环境中工作,很有可能在接触过患者体液或者血液的锐器刺伤中被感染某种疾病。曾经有学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研究,在医院工作人员携带乙肝病毒的概率上,检验科人员远远高于其他普通科室的人员位居第一。基于此,加强医院检验科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充分了解学血源性感染的危害并熟练掌握其防范措施,医院领导应当把检验科职业感染当成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达到降低检验科人员职业危害的目的。为了了解检验科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发生率,笔者对我院自2009年以来,总共发生的42人次检验科人员职业伤害事件进行目标性检测,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以来,检验科人员职业伤害事件总共发生42人次。

1.2方法:采用医学调查中常用的目标性检测方法,对我院检验科医务人员近年来发生的职业性伤害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处理并详细登记。专门制定抑郁那工作人员职业伤害统计表,以便登记医院职业伤害的具体情况和处理措施,对职业伤害中容易造成的危险尤其是检验科人员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方法措施和注意事项。

2结果

全文阅读

医院感染112例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 为了进一步说明利用微生物检测结果能够有效对医院感染环境做出分析,提升抗感染管理以及治疗的最终结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7月间,在本院住院期间发生过感染情况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12例,通过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感染发生的部位,引发感染情况的细菌种类等数据结果,总结出一般规律。结果 根据此次的研究结果表明,有57例患者发生内科感染,有55例发生外科感染;诱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是以白色念球菌、大肠杆菌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等为代表的真菌感染,占到总比例的77.68%。结论 全面、科学了解导致医院内部发生感染的原因有助于提升医院的救治率,使患者的健康得到保障。

关键词:医院感染;微生物检测;医院消毒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壮大,全民医疗逐步实现,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医院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职责得到显著提升。那么如何完善我国的医疗环境,首先就要从患者的住院环境着手。医院感染是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出现感染的患者不仅自身遭受极大的痛苦,而且还会减缓治疗速度,降低治疗成功率。本文就从医院的细菌检测科对感染患者的检测结果入手,总结出导致发生医院感染情况的一般规律,完善治疗方法,加强消毒手段,最终提上患者的治疗环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患者资料均来自本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住院部所接收到发生感染情况的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共112例。这11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43;年龄21岁~68岁,平均年龄为(45.1±9.4)岁;住院时间2d~3个月,平均住院时间为(16.7±4.2)d[1]。再此期间我院住院部共接纳1271例住院患者。

1.2方法 样本采集,当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情况,有护理人员首先通知给主治医师以及细菌检测科,分别由主治医师和检测员来完成治疗和检测工作,由护理人员时时跟踪记录感染发生情况、感染治疗情况以及检测科检测结果,并以月为周期送递给医院档案管理科,本文选取的档案时间段为2012年2月~2013年8月,记录内容为2012年1月~2013年7月感染情况。检测方法,采用微生物检测科内常规检查方法,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常规性解读分析,打印报告。参考标准:根据我国《医院感染的治疗和防护》中相关内容[2],对检测报告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判定。

1.3统计学计算方法 采用标准的统计学计算软件包SPSS13.0对研究结果进行计算,采用x2标准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采用P

2结果

全文阅读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抗感染用药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常用抗感染用药情况。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的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抗感染用药的频率、总量、合理性、费用等方面,分析抗感染用药的分布。结果:内科呼吸系统患者抗感染用药中头孢类使用频率最高,总量最高,费用最高。结论:内科呼吸系统抗感染用药在综合评价疗效及用药安全、抗菌谱等方面的指数后,兼顾患者药价情况,多选用头孢类抗生素,用药基本合理。

[关键词]呼吸系统;抗感染;用药分析

抗感染类药物是具有一定杀灭、抑制病原微生物作用的药物。其中抗生素为抗感染类药物最常使用的药物,其杀菌和抑菌活性强,但随着抗生素耐药问题被广泛关注,全面的了解医院的疾病细菌分布和抗感染用药分布情况,已成为制定正确应对策略,正确、合理及到位使用各类抗菌药物的前提[1]。防止抗生素的滥用,也成为了我国医药界目前需谨慎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总结分析了*院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常用抗感染用药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抗感染用药的频率、总量、合理性、费用等方面。所有数据均来自电脑管理系统中内科病区数据。

1.2分析方法[2]

本组研究药物均参照我国药典药物明细分类标准,DDDs(用药频率)=用药总量/DDD,其中DDD参照药物学(十五版)及我院内科用药常规。RCD(日均消费)=总金额/DDDs。

全文阅读

某妇幼保健医院检验科医院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及院内获得但出院后才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由于院内感染发生率高,感染的病菌耐药性强,目前已得到广泛关注。检验科医护人员长期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等,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1]。如果检验科工作人员不注意患者标本的污染问题,除增加自身感染的可能性外,也可能导致患者标本被污染,甚至导致其他科室患者和医护人员间的交叉感染。研究证实,检验科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重灾区”,多数检验科工作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2]。鉴于检验科工作的特殊性和医院感染的严重性,寻求积极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途径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调查我院检验科近3年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指导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检验科进行标本采集的患者5650人,检验科医护人员19人,其他接触频繁科室人员58人,保洁人员8人,共计5735人。其中男1863人,女3872人;年龄0-53岁,中位年龄27岁。

1.2 方法

通过收集检验科采集标本患者信息,对比医院感染发生记录,并将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与其他相关科室进行比较。同时通过对发生医院感染的人员进行感染溯源,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分析

数据用SPSS17.0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用率或相对比表示。

全文阅读

探讨骨科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并制定防治对策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骨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间我院接待的671例骨科患者治疗资料,统计感染发生率,总结治疗经验。结果671例患者中,共出现医院内感染7例,占1.04%,感染部位主要为手术创口(4例,占感染总数的57.1%)、肺部(2例,占感染总数的28.6%)、泌尿系统(1例,占感染总数的14.3%),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均未对治疗造成负面影响,所有患者均正常出院。结论手术严格按照要求规范进行,是降低骨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率的有效措施,对出现感染的患者,按感染部位的不同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医院内感染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骨科;医院内感染;防治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44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70-01

医院内感染,一般发生于患者住院2d之后,主要和医院环境有关,一旦出现医院内感染,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护理,轻则延长住院时间,对患者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重则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不容忽视[1]。骨科患者一般都为手术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几率一般较高,更需要我们严肃对待,因此探讨骨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并寻找防治对策,临床意义重大。基于此,笔者总结了67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治疗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采集671例患者的治疗资料,均来自我院数据库,真实可信,患者纳为研究对象之前,均已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本研究,并书面签署知情协议书。患者男女比例441:230,年龄范围(19-77)岁不等,平均(39.4±11.8)岁,均行手术治疗,具体骨折部位包括脊柱、骨盆、四肢,比例为41:4:626。患者基本数据存在差异,然而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医院内感染诊断诊断标准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确定,主要为:①若确诊感染性疾病具有明确潜伏期,则将入院到感染时间超出其潜伏期的患者纳为院内感染病例;②若确诊感染性疾病没有明确潜伏期,则将入院道感染时间超过2d的患者纳为院内感染病例;③感染症状证实与各项医院工作(包括住院、门诊、就诊)有关的患者;④对原本存在感染症状的患者,在院内治疗过程中分离出新型病原体的,也归入医院内感染[2]。

全文阅读

2010~北京石景山地区血培养菌群分布的变迁

[摘要]目的总结2010~2015年北京石景山地区血培养菌群分布的变迁,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D BACTEC 905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对2010~2015年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临床标本进行培养,并按照2010年美国CLSI标准及BD Phoenix 100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判定分析。结果2010~2015年,全院血培养总数量逐年递增,送检前三名科室依次为ICU、呼吸、血液科,近年来RICU血培养数量直线上升;大肠埃希氏菌数量6年来稳居第一;血培养感染谱前三名从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向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氏菌变迁。结论2010~2015年北京石景山地区血培养菌群分布从球菌向杆菌变迁,临床应据此合理选择抗生素。

[关键词]血培养;菌群分布;变迁;北京石景山

众所周知,血培养菌群分布与地域、人种、抗生素的使用等有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菌种也会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迁。而临床工作中,对于细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绝大多数都是经验性的,因此,一段时间内菌种培养的结果及其耐药状况可以充分为经验性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据此,我们回顾性总结了2010~2015年我院血培养数据并分析,希望能够为北京石景山地区细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

2010年1月~2015年12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患者血培养分离获得的病原菌共25 986份,均为全院血培养连续分离的非重复首次分离株,其中男性患者标本13 895份,女性患者标本12 091份。

1.2仪器与试剂

采用BD BACTEC 905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及BD Phoenix 100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质控菌株来源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全文阅读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控制

【摘要】:目的:了解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并找到控制措施。方法: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结果:在2005年6月~2008年5月这3年间,我院神经内科所有住院病人共为2038人,发生医院感染病例252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2.36%。结论:为有效控制感染率,我们应当护理到位、做好消毒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神经内科;医院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 (2010) 02-192-2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情况

在2005年6月~2008年5月这3年间,我院神经内科所有住院病人共为2038人。其中,男性1248人,占总人数的61.24%;女性790人,占总人数的38.76%。年龄自10岁至85岁,平均年龄为43.65岁。而患者发生感染为住院后3~115天,平均为21.7天。患者患病主要是脑梗死、脑膜炎、帕金森病、脑出血等等。

1.2调查方法

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全文阅读

肝胆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的:研究肝胆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623例肝胆外科病人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情况,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其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有病人的个体因素和治疗者的客观因素。结论: 外科医生能够正确的掌握手术适应症及严格的手术流程,可以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肝胆外科、切口感染、多因素分析、对策

切口感染为所有外科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当今社会无菌技术飞速发展及多种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可以降低其发生率,但尽管如此切口感染发病率仍比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要高得多。术后切口感染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对病人的术后康复引起严重的后果,而且还会给病人家庭增加巨大不必要的经济负担[1]。因此为了降低术后切口发病率,笔者通过回顾研究我院623例肝胆外科并发切口感染的病例,通过对比分析法总结其发生的因素及相对应的防范措施,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研究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肝胆外科病例623例,其中男性399例,女性224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55岁。623例患者实施的手术类型具体总结如下:肝移植,肝叶切除术,胰腺肿瘤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肿瘤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等。

1.2 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研究我院在2008至2012年期间的切口感染病例,包括病人的病例,档案记录的查房单,病程单,辅助检查结果,切口分泌物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将其按不同发病原因统一记录于统计调查表中。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 果

全文阅读

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摘要:为了解决妇产科患者护理过程中碰到的感染问题,本为以2011年1月-2012年9月的在妇产科就诊的250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感染问题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初步得出了妇产科患者的感染率高低、感染的部位和患者的年龄层段等三个问题。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妇科最容易受到感染的部位是呼吸道,约占总人数的37%,排在第二位的是泌尿道感染问题,受感染的人占总人数的30%左右;产科出现的感染问题最多的是创口感染,出现感染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1%,排在第二位的是呼吸道感染,出现感染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8%。患者出现的感染问题感染率大小与年龄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是呈正相关的变化关系,其次,感染率的高低还与患者的住院时间呈正相关关系,时间越长,出现感染的问题越多

关键词:】妇产科 感染问题 分析 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持续提高,公众对自身的健康问题关注越来越重视,对在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感染问题格外关注。在一些医院里,妇产科感染问题是医院出现最多的感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为了达到降低患者住院的感染问题感染率,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本文通过分析2011年1月-2012年9月的2500例妇产科感染问题例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进一步提高医护质量。

一、资料与方法

(一)以2011年1月-2012年9月的2500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妇科1500例,年龄区间为18-60岁;产科1000例,年龄区间为20-35岁,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感染记录。这些患者在入院前,其他各项指标均正常,体温也在正常范围内,均没有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问题出现。

(二)方法

根据卫生部早前颁布施行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调查上述期间患者出现的感染问题,记录出现的感染部位、年龄和住院时间,对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全文阅读

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 对患者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病症类型、引发因素、临床的特征以及临床治疗和预后的方法进行探究分析 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56例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危险因素、类型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有49例均患有基础疾病,占87.50%,并且在经过抗真菌的治疗之后,所有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85.71%。

结论:经常使用抗生素、营养不良、放疗和化疗等是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并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最为常见的基础疾病,应当对其重视起来,对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相应的抗真菌治疗,使其顺利康复。

【关键词】 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临床

近些年来,现代社会结构的老龄化加剧,还有人们使用抗生素越来越频繁,所以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因为真菌对肺部的感染,,其中念球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真菌。肺部感染的概率也在逐步增加,造成肺部感染的因素主要有经常使用抗生素、营养不良、放疗和化疗。而且现在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器官移植手术也比较先进,但是在移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肺部真菌感染,也大大增加了肺部真菌感染的几率。在现在肺部真菌的感染中,感染的菌种也越来越多,在这些菌种中感染率有真菌的结构特性决定,在感染的时候,真菌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并且找到其病因比较困难。本文通过对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56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肺部真菌感染的类型、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以及治疗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原则,选取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56例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4例,年龄在25-78岁,平均年龄在61.2岁;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26-81岁,平均年龄在60.5岁。所有患者都满足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并且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疾病史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均衡性。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统计研究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产生的基础疾病的主要类型、引发因素、临床的症状以及治疗的效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