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冒药调查报告

感冒药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在实践中锤炼——在医学生中进行药物的社会调查

【关键词】 医学生 药物 社会调查

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特别是作为临床用药指导的基础课程占有重要的地位[1]。医学生在整个5-8年的医学院校学习过程中,是在药理学这门课程中学习药物治疗学的基本知识。

在目前药理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有两个方面困惑。一是当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时侯,还没有真正接触到临床疾病,而在教授药物的有关临床应用方面又必须与实际病患结合起来,二者的矛盾会让学生感到药理学的学习枯燥、难以理解;第二是药理学中药物的种类、特别药物名称众多复杂,学习时记忆的内容很多,而且感觉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学习没有更多的兴趣。

为此,我们在药理学教学中进行一定的改革,其中之一是让学生进行日常用药的社会调查。日常用药的社会调查不失为一与时俱进之良策,也是最近三年来我们教学方法改革的试点,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由于社会调查需要学生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不影响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我们要求的社会调查最初在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的学生中进行试点。在选择调查内容时,考虑到实际用药的普遍性,我们选择目前市场上所售感冒药物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的内容有药品名称,包括商品名和通用名,组成成分等,针对药理学的内容是讲授西药为主,要求学生主要调查西药感冒药物的成份组成,鼓励学生对生产厂家、所在区域如成都市所售感冒药价格等项目调查。

为培养学生相互协作能力,我们将学生分为5至6人为一组,每组交一份调查报告。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希望学生不要仅仅将调查的原始内容列表,鼓励学生进行分析归纳。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调查报告作为平时成绩计算入最后的总成绩中;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择优秀的调查报告进行投稿发表。

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选择的调查内容是抗感冒药,抗感冒药作为一种非常普通的药品,几乎人人都曾经使用过,因此在调查过程中没有陌生感,通过市场调查,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时多人协作进行,因此并没有给学生增加更多的课程压力,反而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每个调查小组都积极的上交调查报告,调查的内容除了规定的项目以外,许多学生还将药物组成成分按照药理学理论教学的方式进行分类,总结其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用量用法等;有些同学还写了自己对调查行为本身以及对诸多感冒药物调查结论的心得体会;还有些同学将中药感冒药物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经过三年的实践教学,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药物的社会调查已经纳入7、8年制医学生药理学的教学计划中。社会调查也已经扩展到口腔医学专业,调查内容也有所不同。对于临床医学专业而言,继续抗感冒药的社会调查;对于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考虑到专业特点,局部物在口腔医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进行局部物的社会调查研究。社会调查除了在7、8年制学生中进行,5年制的部分医学专业也进行了有关方面的调查。学生调查报告的质量有大幅提高,最初是像作业一样的“抄书”报告,2007年秋季学期的调查报告则加入更多分析归纳的内容。如2004级8年制部分学生的调查报告非常完整,针对成都市大中型药店的抗感冒药物的调查报告,内容详尽,格式合理,更像是一篇论文包括摘要、目录、调查方法以及结果、最后还有分析和参考文献等;目前在老师的帮助下修改,拟投稿发表。

全文阅读

感冒、流感和禽流感有何不同

近期发生的H7N9禽流感疫情令不少人十分担忧,而这个季节又正是感冒、流感高发期,有些普通感冒患者甚至担心自己是不是染上了禽流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平均每年患感冒2~6次,儿童则达6~8次。感冒在临床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两种,都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都以空气中飞沫形式传播且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但它们之间也有不同之处,普通感冒可以由鼻病毒、合胞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引起,而流感的病原体仅为流感病毒。

普通感冒对人们的影响较小,多为散发在一个单位,也可同时或先后有多人感染发病。由于病毒是经由空气传播,因此首当其冲的便是鼻子。普通感冒常常先始于打喷嚏、咽部痛,然后是流涕、鼻塞、咳嗽等症状,发热较低,一般数天后便可痊愈。

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致,常常突然发生,传播迅速,会造成地区流行,甚至可引起世界大流行。由于流感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出现高热、发冷、头痛、肌肉酸痛、关节酸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引起肺炎等其他并发症,特别是儿童、老人可因并发症而死亡。

禽流感和流感不是一回事

统计显示,我国人禽流感病例70%以上发病时间集中在冬春季(11月至次年3月)。大多数病例在发病前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病死禽接触史,或者是发病前去过活禽市场。

文献显示,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5、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据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起病很急,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持续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除了上述表现之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患者还可出现肺炎、呼吸窘迫等表现,甚至可导致死亡。

“禽流感和流感绝对不是一回事,感冒是人和人之间传染,禽流感是禽传给人的。” 北医三院呼吸科主任贺蓓说。

全文阅读

药学干预对儿童普通感冒合理用药的作用

《今日药学》2017年第6期

摘要: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提高儿童普通感冒合理用药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PASS临床药学系统软件收集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的儿科门诊处方,每月500张,共6000张,对其中普通感冒用药处方进行合理用药分析评价,针对突出问题制订并实施药学干预措施,分析评价干预前后的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干预前,儿童普通感冒用药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抗菌药物使用率高、抗感冒复方制剂使用率高、重复用药及不恰当联合用药;干预后,儿童普通感冒合理用药水平明显提高,各项指标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元化药学教育及用药指导等药学干预,能提高医师对普通感冒合理用药的认知水平,规范医师的用药行为,提高儿童普通感冒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普通感冒;药学干预;合理用药

普通感冒是十分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居儿童疾病谱首位,其中以鼻病毒(30%~40%)和冠状病毒(10%~15%)为主要致病病毒[1]。据报道,通常儿童每年患感冒5~7次,10%~15%的儿童每年感冒12次[2]。2010年,中国哮喘联盟和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共同组织的普通感冒诊治现状与认知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临床医师对感冒的认知程度存在不足,存在治疗上的盲目性,如重复用药、不恰当联合用药、过多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3]。本调查中针对儿童普通感冒药物治疗中的盲点、误区及突出问题进行药学干预,以提高我院儿童普通感冒的合理用药水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PASS临床药学系统软件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的儿科门诊处方,每月500张,共计6000张。调查项目包括患儿性别、年龄、疾病诊断、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等。被抽查的患儿中,男3369例(56.15%),女2631(43.85%);年龄<28d66例(1.10%),29d至1岁以下1638例(27.30%),1~3岁2982例(49.70%),4~12岁1128例(18.80%),12岁以上186例(3.10%);其中临床诊断为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及感冒相关症状处方共2628张,占43.80%,儿童普通感冒居我院儿童就诊疾病首位。1.2方法以《儿童呼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感冒和退热药》《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3)》《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2年版)》《特殊人群普通感冒用药的专家共识(2015年版)》及相关文献为依据,采用PASS临床药学管理系统软件及人工点评相结合的模式,对我院儿童普通感冒用药情况进行分析评价,重点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抗感冒复方制剂使用率及2种以上抗感冒复方制剂的联合用药情况。

1.3处方点评标准

全文阅读

聚焦“光污染”等

聚焦“光污染”

光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但过强、过滥、变化无常的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之大,让很多人都没有想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室的专家表示,当光辐射增至一定量时。就会造成对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造成“光污染”。雪白的墙面、过于光亮的釉面墙砖、墙上装饰的明晃晃的镜面、闪烁的电视屏幕。都是被忽视的光污染。

近年来,因光污染引发的纠纷逐年增多,它对健康的影响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据调查研究表明,2岁前夜晚开灯睡觉的孩子,近视率约为55%;而熄灯睡觉的孩子,近视率仅10%左右。更有研究表明,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

专家发现,夜间照在视网膜上的灯光,会减少人体褪黑激素生成,而这种激素正是调节昼夜节律的重要物质。如果儿童受到过多的光线照射,褪黑激素的分泌将减少,从而导致性早熟或生殖器过度发育。同时,光污染还会影响人的心情。这又会间接影响激素分泌。

对于夜间工作或长期有夜生活的人来说,受光污染的伤害更大。2001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学报》刊登的研究显示:女性上夜班时间越长,患乳腺癌的几率越大。

对于玻璃幕墙等大型室外光污染来说,也许我们自身无力改变,但由装修不当导致的室内光污染以及局部视环境污染,如书本纸张、电脑、电视等,我们就可以主动出击。专家建议,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减轻或消除光污染的危害。

室内灯光有讲究。从颜色上讲,客厅、书房、厨房中,起主要照明作用的大灯最好选择冷色调,也就是可以发出白光的灯:而卧室、卫生间、阳台宜采用发黄光的暖色光源。

全文阅读

药品“李鬼”何时休

用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已经形成一条“产、销、用”的利益链。在这个链条中,食品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是生产主体,零售药店、保健品店是销售主体,而县以下农村医疗机构则充当着使用主体。

2009年11月~12月,我国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第一阶段行动,重点对零售药店等药品经营企业进行了整顿。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消息称,2010年,将把整治的范围扩大到保健品店和医疗机构。

游弋在药店和基层医院的 “李鬼”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组织浙江、江苏、湖南、河北、辽宁、山西地方药监部门组成南、北两个调研组,对6个省28个地市的非药品冒充药品问题进行专项调研。共调查经营使用单位2168家,包括零售药店1253家、医疗机构550家、保健品店176家、食品超市和食品批发市场189家。

调查共发现涉嫌非药品冒充药品的产品2838个。其中,以食品或保健食品冒充药品的1114个,占所调查产品总数的39%;以消毒产品冒充药品的699个,占25%;以保健用品冒充药品的595个,占21%;以化妆品冒充药品的114个,占4%。而非药品产品的生产主体主要是食品生产企业和科技研发单位。这类产品在包装上标示的生产企业大多打着“××生物科技公司”、“××生物工程公司”、“××保健品公司”、“××医药科技公司”等名号,而有的产品更是直接标示为“××药业”。

对上述6省1253家零售药店的调查表明,非药品冒充药品产品销售额约占所调查药店销售额的1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而176家保健品店中有96%以上的保健品店销售的产品存在以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的现象。6省550家医疗机构的调查显示80%以上的乡镇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存在使用非药品冒充药品现象。

利润丰厚促使上下游联手

在2009年1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行的例行新闻会上,该局一位负责人评价说,非药品冒充药品的非法营销活动有别于以往不法分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做法,而是“正面进入”经营使用单位,“采用大规模、集中式、连续性地冒充药品广告宣传”,欺骗消费者将该类产品误当药品购买使用。

全文阅读

低价药缘何难寻觅

近几年,“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了人们的口头禅。目前,政府降低药价政策频频出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虚高药价,但降药价导致了一些低价药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那些既便宜又管用的‘小药’越来越少了,无论在医院药房还是零售药店都很难找到它们的踪影。

关于低价药、廉价药短缺的报道不在少数,其中不乏破解低价药消失之谜的深度剖析,总结起来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原因:医生不愿用、药企不愿产、药店不愿卖。为了弄清低价药目前的真实处境,探明它们“消失”的真正原因,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医生不愿开的低价药

众所周知,“看病贵”原因中药价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如今看个小感冒都要花上一两百块钱”。类似的“抱怨”比比皆是。记者在走访一家三甲医院时碰到了前去看感冒的王女士,她告诉记者,“自己只是有点嗓子疼、流鼻涕,这两天感觉症状有点加重了,怕真的发起烧来,赶紧到医院让医生开点药,把症状压下去。”

医生对王女士的诊断结果是“上呼吸道感染”,一共给她开了三种药,分别是红霉素肠溶胶囊2盒、复方北豆根氨酚那敏片2盒、清开灵胶囊3盒,三种药的总价是162.18元。王女士表示,由于她的药费目前还没到医保起付线,这一百多块钱也只能自己掏了,“确实有点儿贵。”王女士说。

记者随后查询了该医院的药品价格,发现医生给王女士开的药每种单价都在20元以上。多年来,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一直被认为是医院药价居高不下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有评论指出“在‘以药养医’的大背景下,医院依然需要靠卖药而不是‘出售技术’来赚钱,以保证经营目标和合理利润。”

记者从一家三甲医院药房工作人员那里打听到,的确存在一些医生不愿意开的低价药。这位工作人员为记者列了一个不完全低价药清单,包括维C银翘片、黄连素、感冒通、速效伤风胶囊以及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类低价消炎药等,这些药的市场价几乎都超不过10元。当记者问道,医生不愿意开这些药是否是因为利润太低?这位工作人员回答“有这个可能。”

廉价药没市场药企不愿产

全文阅读

家庭备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备药越来越普遍。家庭备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健康,正确备药是个应该普及的常识。但是现在家庭备药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家庭备药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59-02

家庭备药的主要目的有两方面,一是方便治疗常见的小病,比如偶尔的头疼脑热、皮肤瘙痒、普通感冒、口腔溃疡等;另一个关键作用是,在发生烧伤、烫伤、低血糖、心肌梗死等危急事件时,用于急救的药品。家庭备药的来源一是有目的的购买,二是家庭成员生病后的剩余药品。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自我药疗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用药安全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等于2010年10月27日在北京《2010年中国家庭药箱调查报告》。根据该项调查报告,在中国居民家庭常备药品中,医疗器械、心血管用药及代谢药的储备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27.14%、26.91%;感冒药的储备比例最高,为78.25%。常备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储备比例与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正相关。现在大多数家庭越来越注重成员自身的健康,一旦感觉身体有什么异样,便会在第一时间用一些自己所熟知的措施来进行自我防治。所以,多数家庭都有一些备用药品,以备不时之需。然而家庭备药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1 家庭备药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药品种类不合理

药品是每个家庭必备品,特别是有老人、小孩的家庭,家里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有些家庭储存的药品种类过多。主要表现在治疗同类疾病的药品储存四五种,如抗感冒药同时备有扑感敏、新康泰克、速效伤风胶囊、强力银翘片、白加黑感冒片、小儿感冒灵等。其实这些复方制剂许多成分是相同的,有一两种就足够了。其次表现在储存不安全的药物,如某些供注射的药品、安全范围窄的药品等。再就是缺乏急救药品,如碘酒、烫伤膏、硝酸甘油等。另外处方药在用法上、安全性上都不如非处方药,尽量不要储存。

全文阅读

普通感冒患者抗生素使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为了解四川省普通感冒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以及影响因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10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访谈式调查,利用EpiData 3.1平行双录入数据并进行一致性检验,SPSS 21.0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普通感冒患者抗生素率为53.9%,以青霉素使用为主,性别、年龄、患普通感冒的次数、对药物的认知程度和药物可及性是普通感冒患者抗生素使用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四川省普通感冒患者抗生素使用率总体偏高,应利用社区和新网络媒体平台加强监管、普及知识等,以推动合理和规范使用抗生素,减少滥用。

关键词:四川省;普通感冒;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66-02

抗生素已成为临床应用范围最广、使用次数最多的药物之一,抗生素的滥用使得世界多国爆发“超级细菌”疫情,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抗生素滥用现象较其他国家更为严重,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普通感冒,多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鼻涕、喷嚏、鼻塞等鼻部症状,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普通感冒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多呈自限性,5~7天可痊愈,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2~4次,儿童每年6~8次。由于临床上尚无治疗本病的特效药物,多行对症治疗。因此,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感冒乃至滥用药现象普遍存在,一些患者也把抗生素当作常规药物使用。本文旨在了解四川省普通感冒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发现患者抗生素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措施,促进四川省甚至全国抗生素的规范使用和管理。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四川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四川省范围内随机抽取了21个市的110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63份,有效回收率96.6%。

(二)研究方法

全文阅读

维C银翘片到底怎么了?

6月18日,香港卫生署呼吁市民不要购买或服用一种标示为“维C银翘片”的口服药品,因为该药品可能含有多种未标示及已被禁用的西药成分,服用后可能危害健康。

维C银翘片是一种常用感冒药,相信很多人都吃过,或者依然在吃。然而,维C银翘片一再出事,无疑让人有些疑惑――维C银翘片到底怎么了?如遇感冒等病症,其还能不能吃?

在香港此次曝光维C银翘片含有未标示成分“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之前,维C银翘片曾因引起不良反应问题被媒体广泛报道。对此,国家卫生部门也做过一些调查和通报。比如6月19日,“国家食药监局关于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32期就对维C银翘片的不良反应问题进行了相关说明,并称通报“旨在提醒广大医务人员及公众在选择用药时进行充分的效益/风险分析,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用药风险,对本品所含成分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等。

这一最新通报结果无疑告诉我们:一是维C银翘片确实有不良反应,而且因人而异;二是不良反应属于药物正常反应现象,维C银翘片本身并没有安全性问题。然而,国家食药监局的通报却没有对维C银翘片的成分进行相关通报,也没有其是否含有禁用成分“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的相关信息。

那么我们追问的是:香港卫生署呼吁市民不应购买或服用一种标示为“维C银翘片”的口服产品,到底是香港的药物含量标准与内地有别,还是其它原因?“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可引致严重副作用已经被香港禁售,内地是否禁止?香港所针对的维C银翘片只是某一企业某一种产品,其能否说明所有维C银翘片均含有“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等禁用成分?如果含有,是否为企业故意非法添加?

维C银翘片为什么会含有禁用成分,药厂不标示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等?这些问题或许是复杂的,调查起来也需要时间。但最起码,相关部门有必要告诉老百姓:频频被曝光的维C银翘片到底怎么了?是否所有厂家、所有批次产品均摊含有禁用成分?如果感冒了,我们还能吃维C银翘片吗?

“勿用维C银翘片”,香港卫生署虽然只是呼吁,但却一石击起千层浪,让广大患者心中难免有些七上八下。对此,相关管理部门不能失声,应尽快出手调查,公布相关维C银翘片的成分含量,安全性等,看看其到底仅仅是不良反应的问题,还是含有禁用西药成分的问题等,以此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健康权。

全文阅读

我们该为感冒买多少单?

冬春交替,感冒高发,几乎年年如是。感冒可以说是一种再“常见”不过的“常见病”了。从小到大,每个人患感冒的次数可能数也数不清。但就是这样一种病,却“苦”了中国人的腰包。

感冒是“不治”之症?

一位外国医生曾说,治疗感冒,中国可能是全世界花冤枉钱最多的国家。此言虽然尖刻,却一针见血。中国人对于感冒的重视程度,让许多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很是不解。卢克是加拿大人,在中国某媒体工作已经9年。“以前在家得了感冒,从来没想过要上医院,如果实在难受,比如说咳嗽睡不着觉,就会给家庭医生打个电话,他会让我喝点止咳药。”卢克说,来到中国后,他一感冒,同事们就会劝他赶快去医院治病。“我挺不理解的,以前从来没有治过感冒,就是休息休息,一周就好了。”

而在英国,说到“感冒不是病”这句话,当地人十有八九都会点头。无论是在药店还是医院,尽管只是些治愈伤风感冒的药物,英国的医生通常也只给开出三四天的药量,而这最多只会花费3到5英镑,相当于30元到50元人民币。周先生在法国、意大利等国工作多年,他告诉记者:“几乎没有人专门去医院治感冒,因为预约至少要一个月,排上的时候病早好了。一般都会多喝水,有人会尝试一些古方,比如喝鸡汤、喝草药茶、吃苹果。”

其实,感冒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不治”之症之一。在医学上,根据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不同,可将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占90%以上,如果没有细菌感染的话,感冒一周左右就可以自愈,因为人体可以产生免疫力。所以,专家把感冒称为自限性疾病,即疾病在发展到一定程度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吃药打针,只能缓解部分症状,对于缩短病程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如果一个人一年内偶发一两次普通感冒,就像是免疫系统进行的“军事演习”,并非什么坏事。

多数人看病花了冤枉钱

感冒这种最普通的病,百姓似乎“越来越看不起了”。记者随机调查了10位市民。结果显示,如果自己买药,大家通常会购买一种西药成分感冒药,一种中成药感冒药,外加止咳糖浆、喉片等缓解症状的辅助药物,花费在50元~150元不等;如果去医院治疗会更贵,除了验血外,有些咳嗽的患者会被要求拍胸片和输液。王先生上个月刚得过感冒,医生给他开了3天的输液单。“按理说不是多大的病,可谁都不敢不听医生的。最后一算,检查、口服药、输液加起来,花了将近1100块钱,以后没事可不敢随便‘病’了。”

某福建媒体曾对此做过暗访,记者到四家医院就诊,自述有“咳嗽、喉咙痛”等症状,最后均被诊断为感冒。有医院给开了口服药,有的医生要求输液,有些既验血又输液,花费在30~230元不等。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