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肛瘘手术

肛瘘手术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肛瘘手术有新法

得过肛瘘的患者都有这样的经历:起初认为那只不过是痔疮,只要吃点消炎药或涂些药膏即会痊愈了。没想到年复一年,只要身体稍微劳累或排便异常,肛瘘就会再度发作,非常痛苦,到头来还是需要医生手术解决问题。

正因为这种侥幸心理,有些病人延误了治疗时间,使病情逐渐加重甚或经年未愈,最后可能出现恶变情况。因此,我们要奉劝得了肛瘘的朋友,有病应尽早手术,只有手术才是惟一的治愈办法。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从头讲起。

肛瘘又称为直肠瘘,是指直肠、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的瘘管,也就是说自肛管直肠内有一管道通向周围皮肤。我国是认识该病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成书于战国以前的《山海经》中已明确提出了瘘的病名,并记载了治疗瘘疾的方法。我国明代医学家最早提出用“挂线术”治疗肛瘘并沿用至今。西医对肛瘘的认识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但那时无论国内、国外基于对肛瘘的解剖认识还不详细,因而手术或挂线方法都很原始。近百年来人们对肛瘘病因、病理的认识才有了突破性进展,因而治疗方法也有了很大改进。

一般来说肛瘘是周围脓肿的后遗症。肛周脓肿被医生切开引流或自行溃破后,脓腔逐渐萎缩变细而形成的管道,就是肛瘘。暴露在外的瘘口叫外口,在肛管、直肠内的口则称为内口。内口实际上是最初感染的祸根,它常常位于直肠、肛管交界处。正是由于内外口的相互贯通,所以常有分泌物或稀便自肛内溢出,这样一来,瘘管自然就不能自愈了。用药也只不过是一时的保守方法,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在症状表现上,肛瘘除了有分泌物外,病人还经常出现瘙痒、潮湿,一旦感染,局部疼痛加重并伴有体温升高,病程长者在瘘管外口可出现肉芽增生并有明显的索条状物通向肛管内。

临床上我们常将肛瘘分为简单肛瘘和复杂肛瘘两种,每种肛瘘又分为低位瘘和高位瘘。简单肛瘘只有一个内口和外口,复杂肛瘘则有多个管道和外口。在专业领域里划分高、低位肛瘘的原则主要是根据瘘管的走行确定的。简单地说瘘管超过直肠交界处(又称为齿状线)为高位瘘,反之则称为低位瘘,但位置的高低需经临床医生经过仔细检查才能得出诊断,病人自己不能确定。简单低位瘘位置浅、瘘道直,手术容易;复杂低位瘘因内口位置不高,所以手术也不复杂。但高位的无论是简单瘘还是复杂瘘则手术相对较难,因为瘘管走行的位置高,如果处理不好瘘管和内口,手术就会失败,给病人造成更大痛苦。

目前,国内治疗简单低位瘘的手术方法大同小异,即将瘘管内、外口全部切开,使创面完全开放,然后经过换药使创面达到愈合。治疗低位复杂瘘、高位瘘(包括简单和复杂)因医生手术水平的差异,而治疗效果有所不同。有的治疗低位复杂瘘的方法是将所有外口及管道全部切开。这样一来,创口虽然愈合了,但手术后的痛苦和瘢痕却是巨大的。而治疗各种高位瘘若采用传统的挂线术方法,虽然安全可靠,但挂线术同样存在着与传统手术方法类似的问题。此外,挂线术还有易复发和引起沟状缺损的问题。

因此,在治疗低位复杂瘘和高位瘘时,我院肛肠科作了大胆改进,采用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的方法治疗低位复杂瘘;采用主灶切开加胶管引流术(即非挂线疗法)的方法治疗各种高位瘘,使患者不但减轻了术后痛苦,也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通过上千例患者的观察和随访,这种手术方法具有很大的医疗推广价值。

全文阅读

临床常见肛瘘手术方式

摘要:随着肛瘘发病率的不断增高,各种治疗方法运用于临床诊疗中,本文简单介绍临床常用的一些肛瘘治疗方法,旨在回顾、探索更经济、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从而指导肛瘘的临床治疗。

关键词:肛瘘;手术;术后;综述

何谓肛瘘,肛瘘是肛管直肠因周围间隙感染、损伤、异物等病理因素形成的与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通道[1]。临床上是极其常见的一种肛肠疾病,该疾病复发率很高,在我国其发病率约占直肠疾病的1.67%~3.6%,国外为8%~25%[1]。肛瘘一般都是不能自愈的,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也是治疗肛瘘的根本方法,但是由于肛瘘瘘管的复杂性、复发性,以及发病部位的特殊性,大大增加了肛瘘的治疗难度。为了能够彻底治愈肛瘘,降低其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肛肠科所有医师也是在不断探索之中。在 "十一五"期间,复杂性肛瘘被列为肛肠科常见病进行重点研究。本文将对近些年来临床治疗肛瘘的常见手术方式以及肛瘘术后护理综述如下:

肛瘘,尤其是复杂性肛瘘的瘘管,由于其走向复杂,分支多且范以术后创面很难做到洁净, 再加上肛瘘手术切口一般不予缝合, 因围较广,加上肛瘘发病部位较特殊, 是人体每日排泄粪便的地方,所此无论是手术方式还是术后换药,对肛肠科医师来说,无疑都是一种挑战。选择手术方式的时候,在彻底清除瘘管,降低复发率的前提下,必须要确保肛周组织完整,保护括约肌功能。近些年临床所采用的常见手术方式主要分两大类:括约肌切断手术以及括约肌保存手术,前者常用的有肛瘘切开引流术以及肛瘘挂线术,后者常用的有置管引流术和隧道式拖线术,但由于临床上的肛瘘有的极其复杂,因此在选择手术的过程中,各种手术方式常常互相结合使用。

1肛瘘切开引流术

该术式是依靠肉芽填充来治疗肛瘘的经典传统术式。术前可予以肛周MRI和肛周B超进行辅助治疗,术中美兰染色剂染色,探针自外口探入内口后,沿瘘管走形将瘘管管道逐层切开,搔刮瘘管壁的坏死组织,敞开引流。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低位复杂性肛瘘、皮下瘘、内瘘等,对高位肛瘘切开时必须配合挂线疗法,以免造成失禁[2]。优点是引流通畅,创面修复平整。缺点是新鲜肉芽生长缓慢,愈合时间相对较长。

术后第1d开始熏洗换药,早晚各1次,前期创面脓腐组织较多时可予八二丹等祛腐生肌药外敷于创面。后期腐祛新生,肉芽组织新鲜时可于创面涂抹少许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后外覆百克瑞杀菌消毒引流创面,在创面恢复期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创面上皮化速度,加速创面彻底愈合,表皮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创缘的表皮细胞增殖并移行到肉芽组织表面,进而覆盖创面,减少创面感染的机会,抑制肉芽组织生长[3]。百克瑞为生物工程制品, 溶葡萄球菌酶为主要成分,可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二者联用,对创面愈合有一定的帮助[4]。

2挂线术

全文阅读

高位肛瘘手术诊治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临床经验,结合墨江县通关镇中心卫生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62例肛瘘患者的手术治疗病例,重点介绍了高位肛瘘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手术过程中的挂线术、切口问题、肛管直肠环、手术失败或复发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高位肛瘘;手术方法;临床分析

肛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也有很多种类,临床上最常见的分类将其分为高位肛瘘和低位肛瘘。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了肛痰的统一分类标准, 以外括约肌深部划线为标志,高位肛屡是指屡管管道或创腔超过外括约肌深层( 即肛管直肠环平面) 的肛疹,原发内口大多在齿状线区后中位,或者是后中位偏左或偏右附近, 即截石位6 点或其附近区域。就复杂程度来说,有单纯性高位肛痰和复杂性高位肛痰之分。解剖上分类有:坐骨直肠窝屡管、骨盆直肠间隙屡管、直肠后间隙矮管、直肠豁膜下屡管等;如果按肛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可将肛屡分为4 类,即括约肌间肛屡、经括约肌肛屡、括约肌上肛屡、括约肌外肛屡。目前,临床上治疗高位肛瘘的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手术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62例肛瘘患者的手术治疗病例,探讨高位肛瘘手术治疗的方法、疗效及结果。全部患者经过精密检查都确诊为高位肛瘘患者。患者中男42 例,女20 例,年龄为26岁~68 岁,患者整体年龄趋于年轻化,患者发病的时间在1~3年的居多,最长的为4 年,最短的为半年。

1.2方法 62例患者均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医生在手术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均按肛肠科手术前常规的准备方法实施手术,手术中具体按照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

1.2.1无外口单纯高位肛瘘的手术方法 在齿线瘘管起点处做一与肛管成垂直状向外放射梭形切口,外端到肛缘处,剪除切口内皮肤。用小弯止血钳自齿线处向瘘管内钝性分离内口周围肌肉组织,到达瘘管后,改用中弯止血钳自分离开的内口插入瘘管,一直进入到瘘管的最上端,人工造口,打通肠壁后。准备10号丝线4根,将一端打结系在一起,用食指顶住送入肠腔,与先前探出肠壁的止血钳对接,缓慢打开止血钳并夹住线头,退钳将丝线引入瘘管,从内口拉出收紧,用力结扎。用带侧孔的乳胶管置入瘘管内,用于术后每天脓腔冲洗。术后7d,如果瘘管没有被切开,剪除结扎线,仍然用3根10号丝线,在首次手术时留下的引线引导下穿过瘘管,并用力结扎,约3~5d瘘管被完全切开,结扎线自行脱落。

1.2.2有外口单纯高位肛瘘的手术方法 在外口周围作一与呈放射状的梭形切口,外端向外口外延伸1cm,内端到肛缘,剪除切口内皮肤。用探针自外口探入,沿探针切开瘘管至齿线处。创面止血。内口上高位瘘管的处理方法同"无外口单纯高位肛瘘"手术方法。

全文阅读

肛瘘手术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

1993年至1997年间,来本院治疗的肛瘘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50岁。全部行手术治疗,术后无复发,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4±2)天,无护理并发症。

2围术期治疗与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介绍肛瘘的有关知识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患者在围手术期不同的心理反应,寻找时机,适时进行心理护理,简要讲解手术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并请已做过此类手术的患者介绍亲身经历和感受,使患者从心理上对手术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和准备,从而消除焦虑心理。这对确保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促进术后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2.1.2术前准备手术除按肛肠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外,护士要督促患者术前晚、术晨进食半流质饮食,术晨排便后给予清洁灌肠,遵医嘱应用术前用药。

2.2术中治疗与护理

(1)患者入手术室后,协助患者摆好手术,一般取截石位,并告知患者,术中保持正确的重要性,以保证充分暴露术野。(2)手术步骤:骶麻或鞍麻下,正确探得内口,切开皮肤,沿瘘管外侧切割,将瘘管自外口至内口完整切除,多瘘管者逐个切除,注意复杂肛瘘的主管和支瘘管,不要残留,清除感染肛腺,内口周围硬化及炎症波及组织,暴露肛管直肠环,探明剩余肛管及内口采用挂线方法处理,将创缘修剪整齐,使切口呈底小口大的“v”形,创面用甲硝唑和庆大霉素盐水冲洗干净,充分止血,用4号或7号丝线从近肛缘处垂直间断缝合伤口至外口处。近肛缘第一针缝合要紧且切口边边缘要适当外翻以引流创面,防止“人工隐窝”,缝线要穿过基底部,防止死腔存在,伤口较深可用褥式缝合;伤口过深者可用铬制可吸收肠线缝合皮下层,皮肤对合要平整,缝合后用75%酒精纱布加压包扎。(3)手术中,护士要随时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手术,嘱患者不得翘臀、抬腿和移动身体。(4)当患者局部有痛觉时要告诉患者这属于正常现象,消除患者紧张情绪。(5)当患者主诉部有坠胀感时应及时解释是术时牵拉反应所致,尤其是挂线时,坠胀感明显,此时要鼓励患者说出不适并做深呼吸,减轻不适,以便更好地配合手术操作。

全文阅读

弯形肛瘘手术治疗

摘要为提高弯形肛瘘的临床治疗疗效,缩短疗程,同时保证术后括约功能和外观的正常,将92例弯形肛瘘分成两组;观察组57例,采用主灶切开,管道对口引流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的肛瘘切开切除术。对两组术后疗效情况、愈合时间、术后后遗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疗程、保护括约功能、外观上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弯形肛瘘;对口引流;手术

我科采用内口切除,对口引流术治疗63例弯形肛瘘,在保证弯形肛瘘术后外观和生理功能的正常,缩短治疗疗程方面,取得不错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57例弯形肛瘘患者均符合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均选择外口距外缘5cm以上其中男性43例,女性14例,年龄19~67岁,平均36.7岁,病程1~25年。均采用低位肛瘘内口切除,对口引流术;高位肛瘘内口挂线,结合管腔对口引流术。对照组35例,男性26例,女性9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40.5岁。病程1~19年。均采用低位肛瘘内口切开,管腔切除术:高位肛瘘挂线,外部管腔切开切除术。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分布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1.2.1治疗组:术前清洁灌肠,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在肛缘皮下作点状麻醉,麻醉显效后,充分扩肛以能容纳4指为宜。用碘伏消毒肛管上皮及直肠下段黏膜,结合指诊、圆头探针探查、镜检查、美兰试验及挤压试验等,确定内口的位置,主瘘管的走向,主管与支管的关系及瘘管与肛肠环的关系后用圆头探针从外口探入,如无外口的话可在瘘管的最远端皮下明显的硬索条处作一切口,找到瘘管,并在此处用圆头探针缓缓探入,向内口方向循腔渐进,直至从已探明的内口穿出。对于低位弯形肛瘘,沿探针切开内口,同时清除病变的肛隐窝及其周围病变的炎性或坏死组织。沿着探针将切口延伸至肛缘处,余下的延向前方的管腔不予切开切除;对于高位弯形肛瘘则结合传统的挂线疗法,以橡皮筋慢性切割,以防止失禁。对合并急性感染、肛周脓肿形成者,处理基本类似。用刮匙对管腔搔刮后,在探针的一侧系上沾有二八丹的凡士林纱条,随着探针的引出置入凡士林纱条。凡士林纱条的粗细视瘘管管腔的粗细而定。用纱布棉垫包扎,胶布固定。术后常规抗炎治疗。切开处常规换药,用来对口引流的凡士林纱条每日予以更换。三天后将二八丹改为九一丹。凡士林纱条逐渐变细。一周左右后视创面情况撤去凡士林纱条。用塔形纱布加压包扎,并嘱患者以坐位压迫管腔。

1.2.2对照组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在肛缘皮下作点状麻醉。用探针自外口或在肛瘘最远端人造外口探入,从内口探出。低位弯形肛瘘沿探针完全切开切除,高位弯形肛瘘在齿状线以下即外括约肌浅层以下所有管道完全切开切除;齿状线以上低位的弯形肛瘘切开,高位弯形肛瘘在瘘管顶端穿橡皮筋挂线治疗。术后切开的管道创面每日用油纱条引流换药。挂线的管道术后逐渐收橡皮筋,直至自行脱落,再每日用凡士林纱条换药,直至创口愈合。

全文阅读

肛瘘围手术期的护理

【摘 要】目的:讨论肛瘘围手术期最有效护理方法,从而使其早起愈合。方法:对108例肛瘘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观察、饮食护理等进行正确的康复指导。结果:108例肛瘘患者经手术及术后精确护理均完全康复无任何并发症,治愈率100%.结论:认真的观察患者的病情、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19―02

肛瘘是一种常见直肠疾病,是指肛管直肠与正常皮肤之间的异常通道,其发病率约占全部直肠疾病的25%。其高发年龄为20-40岁,男性高于女性.

1临床资料 2011-2012年,科室收治肛瘘病人共108例,其中男88例,女20例。其中低位瘘40例,高位瘘68例,全部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2天,无护理并发症。

1.1术前护理

1.1.1 心理护理 由于该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 ,病人容易产生对手术焦虑、恐惧紧张的情绪,尤其担心能否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及结构,害怕产生不良后果焦虑、恐惧。首先我们要安慰病人 ,对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予正确恰当的解释,然后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治愈患者的成功经验.

1.1.2 饮食准备: 术前忌暴饮、暴食,忌辛辣、油腻饮食,宜进清淡易消化的低脂肪、高蛋白饮食。术前1 d给予流质饮食,术前4~6 h 禁食水.

1.1.3 病情观察 适当休息,防止受压或磨擦。保持大便通畅 如有发热、红肿、疼痛等状况,是急性炎症期,应用抗生素,保持部清洁,用1:5000高锰酸钾温溶液坐浴.

全文阅读

肛周脓肿肛瘘围手术期护理

肛周脓肿肛瘘是肛肠外科常见病,治疗护理不当将反复发作 。肛周脓肿是肛肠外科急诊,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后遗肛瘘,而后肛旁反复流脓水,外口红肿增生,有报道可致癌变。2006年以来,我科对肛周脓肿肛瘘病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龄1个月~70岁,平均38岁;肛周脓肿48例,肛瘘38例;病程3天~20年。

方法:在局麻或骶麻下行肛周脓肿切开挂线术,肛瘘切除或切开挂线术,术后抗炎、中药熏蒸、换药治疗。

结 果

86例病人术后15~35天全部治愈,随访6个月~2年未复发。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对本病了解少、恐惧。护士应针对患者的思想顾虑,耐心向病人宣传疾病知识,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使病人情绪稳定,增强战胜疾病信心,积极配合手术。②术前准备。术前详细询问病人,全面检查,进流食,局部备皮,术前30分钟肌注安定10mg。

全文阅读

肛瘘合并痔手术治疗的体会

【摘要】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肛瘘合并痔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2例肛瘘合并痔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42例单纯肛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指数及创面愈合均略高于对照组的单纯肛瘘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肛瘘合并痔;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6-0139-01

肛瘘患者常常会出现合并内痔、外痔或者是混合痔的现象[1-2]。对于肛瘘合并痔的患者在治疗上,不仅要考虑治愈肛瘘,还要同时考虑治愈痔。目前临床上对于肛瘘合并痔的主要方式是外科手术方式。本文旨在探讨手术治疗肛瘘合并痔的临床效果,对52例肛瘘合并痔患者采取肛瘘切开合并痔切除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2例肛瘘合并痔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6例,女16例,年龄12~68岁,平均41岁;病程5个月~4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肛旁肿痛症状合并外瘘口排脓性液,伴有间歇性的便血史。其中合并内痔8例,合并混合痔44例。选取同期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42例单纯肛瘘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8例,年龄14~70岁,平均39岁;病程4个月~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文阅读

肛瘘外科手术治疗特点分析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肛瘘的外科手术治疗特点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10年1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39例肛瘘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外科手术、换药后肛瘘均痊愈而康复出院。38例手术后一期愈合, 行瘘管切除缝合的有1例切口感染二期愈合。所有患者均无出现严重出血、失禁、移位、畸形、狭窄、黏膜外翻等后遗症。结论 肛瘘必须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才能根治, 术前做好准备, 手术根据肛瘘的具体类型辨证地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术后认真换药, 能够有效根治肛瘘并避免后遗症发生。

【关键词】 肛瘘;外科手术;治疗特点

肛瘘是普通临床外科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之一, 大部分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主要表现为瘘外口流出脓性、血性、粘液性分泌物, 瘘管有脓肿形成时可有疼痛, 时发时止。保守治疗只能缓解症状。治疗原则是瘘管切开或切除, 造成创面, 充分引流, 促使愈合。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营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39例肛瘘患者,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从2010年1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39例肛瘘患者, 其中男28例, 女11例, 合并高血压6例, 糖尿病2例。患者年龄在18~66岁, 平均年龄为(41.5±4.9)岁。病程最短7个月, 最长8年。在所有患者中, 低位单纯性肛瘘19例, 低位复杂性肛瘘6例, 高位单纯性肛瘘9例, 高位复杂性肛瘘5例。

1. 2 临床诊断 直肠原有脓肿破溃或者切开后经久不愈, 并有脓液、粘液或伴血液流出, 表示肛瘘存在, 应根据外口大小、数目、距远近推断肛瘘种类及初步估计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肛瘘的复杂程度[1]。注意根据局部特征鉴别结核性肛瘘。通过指诊了解情况, 必要时通过肛窦钩检查、探针检查或美兰标记观察内口位置, 对难以准确定位的瘘管可借助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帮助手术。术前排除活动性结核、溃疡结肠炎、克隆病等。

1. 3 外科手术治疗 术前常规肛肠手术的肠道准备。麻醉选局部麻醉、骶管麻醉、鞍区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 取截石位、肘膝位或侧卧位。手术的方法有采用肛瘘切开或切除疗法、挂线疗法、切开挂线疗法、缝合疗法。根据瘘管数量、内口高低、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等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手术方法。手术遵循的原则是:①根除肛瘘, 不能遗留支管及内口。②手术不伤括约肌而致失禁。③不造成创伤过大, 以致难以愈合、或愈合后狭窄、变形、移位。内口在直肠环以上的高位肛瘘给予挂橡皮线。术后止痛、创口观察及换药, 仔细观察创面引流是否通畅、炎性变化, 有感染时应用抗生素, 挂线者术后紧线时间和紧线量要结合病灶大小、深浅、患者耐力而定。为使患者创口较快愈合早日康复, 对于单纯性低位肛瘘、复杂性肛瘘的浅表部分且无急性炎性变化的采用切除一期缝合, 此类患者做好术前肠道准备、口服抗生素, 术后禁食、控制排粪、应用抗生素且切口有效换药。

2 结果

全文阅读

肛瘘及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手术治疗研究

[摘要] 目的 分析肛瘘及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肛瘘、肛周脓肿患者,其中60例单纯肛瘘及肛周脓肿(单纯组),60例合并糖尿病(实验组),分析其手术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创面渗液时间。结果 分析不同创面纵径发现,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高于单纯组(P

[关键词] 肛周脓肿;肛瘘;糖尿病;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6(b)-0065-02

临床中,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糖尿病需终身治疗,属于常见代谢性紊乱性疾病[1-2]。糖尿病有高发性特征,肛周脓肿、肛瘘是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并发症。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会促进细菌生长,在加上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肛周脓肿、肛瘘患者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容易造成切口感染,降低患者机体免疫力,加重病情,临床治疗难度大,影响患者手术治疗以及预后效果。该文主要分析肛瘘及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手术治疗效果,探讨肛瘘及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手术治疗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120例肛瘘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肛瘘、肛周脓肿患者,其中60例单纯肛瘘及肛周脓肿(单纯组),60例合并糖尿病(实验组)。该组患者入院后,需采取尿常规、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脂、肝功能、胸片以及心电图检查。单纯组中,23例女,37例男,年龄为22~67岁,平均为(44.56±9.86)岁。实验组中,25例女,35例男,年龄为24~70岁,平均为(49.23±10.34)岁;其中4例1型糖尿病,56例2型糖尿病,均入院以前确诊。

1.2 手术治疗方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