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扶贫工作的问题

扶贫工作的问题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谈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角色定位问题。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工作机制是“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从表面上看,扶贫开发好象只是省县村户四者的事。其实不然。与扶贫开发关系最密切的还是乡镇。其一,解决重点村和贫困户的问题,事实上解决的就是乡镇问题。其二,“县抓落实”,靠的是乡镇组织实施,实际上还是乡镇落实。所以,乡镇必须要以积极主动而又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这项工作统筹规划好,组织落实好。

二、“点”和“线”的问题。任何一项工作都有“点” 和“线”的问题,既不能抓“点”不抓“线”,也不能抓“线”

不抓“点”,而是要“点”“ 线”有机结合,以“点”带“线”,以“线”穿“点”。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平衡推进的工作面。就乡镇扶贫开发工作而言,重点村就是“点”,非重点村就是“线”;贫困户是“点”,非贫困户就是“线”;产业化扶贫、搬迁扶贫、雨露计划“点”,基础设施建设就是“线”。乡镇政府一肩负着“县抓落实”的具体职责,一肩担着“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重任,要顺利推进工作,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点”和“线”的关系,努力做到“点”有抓手有示范效应,“线”有看头有明显变化。特别要注重项目到村入户,努力规避“扶贫政策因贫困群众而来,扶贫项目离贫困群众而去”的不良现象发生。

三、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扶贫开发都是乡镇责无旁贷的重要工作,二者目标同向,相互包容,互促共进。乡镇同时作为这两项工作的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坚持 “以扶贫开发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以新农村建设提升扶贫开发水平”,才能更加有效的统筹乡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准确把握二者实施主体的同一性、奋斗目标的一致性、建设内容的共同性和推进过程的互动性,坚决防止相互对立的倾向,坚决摒弃急于求成的行为,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的表现,坚决克服照搬照套的做法,立足于打基础,着眼于管长远,致力于见实效。

四、资金投入问题。一要吃透资金政策。扶贫资金额度大、种类多、政策性强,只有吃透政策,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弄清每种资金的政策依据、扶持对象、操作规程,因地制宜搞好对接,努力把政策用足用活,力争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二要合理摆布项目。要顺应群众意愿摆项目,不能无视“群众参与”;要胸怀全局摆项目,不能因小失大;要量力而行摆项目,不能增加债务;要立足长远摆项目,在信贷扶贫资金上多动脑筋,大力发展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发展后劲,不能扶了不贫,扶罢又贫。三要强化资金管理。对扶贫资金严格实行“专户、专帐、专人” 管理,严格按照预拨制、报帐制和责任审计制程序操作。严禁套取、挪用扶贫资金行为。工作推进不力的,暂停拨付资金。对违纪单位和个人,决不姑息迁就。

全文阅读

扶贫工作存在问题的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

我代表XX县委就扶贫开发问题做深刻检讨:

一、正视问题,全面整改

在2016年省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指出了XX县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关于违规违纪案件高发频发问题。2016年,我县纪委查处惠农补贴、泥草房改造、扶贫救济领域积案件,其中2012年之前件、2014年件、2015年件(2016、2017年没有新发生案件),虽然违纪违规案件明显减少,但这也说明了我县在扶贫领域惠农惠民资金监管使用方面仍然存在监督检查不严、管理不够到位的问题。二是关于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成效差问题。在资金管理使用上,由于产业项目实施主体相关手续进展较慢,危房改造审计验收较晚等原因,资金拨付及项目完工率没有达到国家要求。2016年的个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已于今年月末全部拨付到位,并将于月末全部完工。三是关于滞留套取扶贫资金问题。我县2014-2015年滞留和套取两项资金万元,其中,滞留资金万元已于2016年月被省里收回,套取资金万元已于2016年月被纪检监察部门没收,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了严肃处理。

二、端正态度,深刻反思

我县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出现以上问题,影响了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整体推进,损害了市委、市政府形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发生不在外因在内因,不在客观在主观,我作为XX县委主要负责人,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此,我再次向市委、市政府深刻检讨。认真分析,深刻反省,感到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重视不够。没有把脱贫攻坚当成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放在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个主要原因在于我重视程度不够,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划产业发展和推动经济建设上,而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当中。二是工作不细。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包括我在内,对相关扶贫政策和标准研究的不透,掌握的不细、把握的不准,在抓扶贫产业项目上力度比较大,忽视了监督管理,导致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三是问责不力。压力传导有层层衰减现象,而且在某些方面这种现象还比较严重。虽然我县2016年末下发了《XX县扶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加大宣传和曝光力度,但是,在相关问题督查和追责问责上力度还不够大,没有形成有效的震慑。

三、强化保障,堵住漏洞

下一步,县委、县政府将持续加大整改力度,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监督检查,从根本上解决扶贫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召开会议部署,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必议议题,从精力上、调度上,协调上、工作摆布上放在第一位,做到专题研究、专题部署。二是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党政同责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压实部门责任,逐级传导压力,通过抓正反典型剖析原因,发现个性和共性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点带面推动工作。三是加强监督检查,成立扶贫领域监督检查工作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纪检、审计、财政、发改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进一步细化现有制度及监督考核办法,确保监督检查取得实效。四是严肃追责问责,我们将持续加大对扶贫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通过专项巡察和明察暗访,及时发现扶贫领域违规违纪问题线索,严厉查处相关案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和零容忍态度,坚决杜绝扶贫领域各类问题发生。

全文阅读

精准扶贫工作当前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县全面启动了精准扶贫帮扶工作,全县2700多名领导干部深入到全县94个行政村,对6116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过程中,相当部分干部对“怎么帮”、“能帮什么”不知所措。

“怎么帮”存在主要问题为:一是找不到帮扶对象。相当部分帮扶对象在家过完春节后,就外出务工了,只留下老人或儿童,向在家老人了解情况时,老人说“不管事了”,一问三不知。甚至出现全家外出无法联系的现象,帮扶干部对此不知怎么帮;二是部分帮扶对象不知自己的需求。帮扶干部向帮扶对象了解帮扶需求时,帮扶对象只说需要“钱”,问他要钱做什么项目,他也不知道,只是“嘿嘿”的傻笑,让帮扶干部很是为难,不知怎么办、怎么帮;三是部分帮扶对象存在懒的现象。帮扶干部到帮扶对象家动员其进行>!

“能帮什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了解帮扶政策。全县2700多名帮扶干部来自不同部门,相当部分帮扶干部是第一次参加脱贫帮扶工作,对国家给予贫困户的扶贫政策不了解,不知能帮什么;二是不知项目如何扶持。部分贫困户申请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如种植油茶、珍珠李、养牛等,问帮扶干部有什么扶持补助吗或能提供启动资金吗,绝大数帮扶干部脑袋一片空白,不知道能提供什么扶持,不知能帮什么;三是办事流程不清。现国家很多的扶贫项目和扶贫政策分别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如扶持贷款、学生教育资助、低保等,帮扶干部对这些扶贫项目和扶贫政策如何申请的流序不清,在办理帮扶过程中,不知能帮什么。

解决精准扶贫工作当前问题的建议:

一是加强帮扶干部的政策培训。对全县2700多名帮扶干部分批进行扶贫政策培训,让各帮扶干部熟悉扶贫政策,到基层工作时,工作得心应手。

二是整合扶贫项目帮扶目录。将全县各部门可用于贫困扶持的项目整合成一本小册子,让帮扶干部和帮扶对象都熟知可用于帮扶的项目,自由选择适合的项目。同时规范项目申请流程,让帮扶干部和帮扶对象明白项目如何申请办理。

三是建立扶持激励机制。首先政府出面与金融部门协调,对于积极进行项目建设的贫困户,优先给予发放项目建设扶持贷款,解决项目启动资金问题;其次政府部门建立项目建设奖励机制,对贫困户进行项目建设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一定的扶持奖励;再次建立干部扶贫激励考核机制,对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取得实效的干部给予表彰。

全文阅读

对扶贫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一、基本情况

1、深山区。__县位于__省的东南部,地理上是黄山山脉和天目山脉的结合部,境内千米以上的山峰有46座。__天目山脉部分毗邻浙江省临安市与__毗邻的深山区乡镇同样较落后,但由于他们地方投入的财力比安徽强得多,乡镇的硬件建设也就比我们好不少。总体上看,一是人均可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二是深山村落人口远离城镇,信息相对闭塞。三是土地产出能力低,生产条件差,单纯的农业生产难以解决温饱。四是自然灾害频繁,易旱易涝,部分村落隐藏有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五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农民创收来源和增收渠道较少。六是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现象突出。2、文化观念。__是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长期以来受旧思想观念束缚,有重商业、学而仕的风气,发展工业经济的创业精神较为缺乏。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依然是小农经济模式,许多农民满足于小富即安。此外,由于交通闭塞、劳动技能差和语言障碍等,长期在深山区生产、生活,缺乏对华东区周边发达省份发展变化的强烈关注。自然条件和文化观念是导致深山区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两个最大的障碍。

3、县域经济总量规模小、质量差,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条件依然薄弱。__县以山地丘陵农业为基础,经济发展能力和总体水平较低。20__年,全县农业人口14.4万人,占总人口的80.2%,贫困人口(含绝对贫困和低收入)1.28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8.87。县级财政仅7110万元。尽管靠近经济发达的浙江省,但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等多种原因,工业发展仍十分缓慢。现有工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经营观念落后等,很难经受住市场变化的冲击。

山地丘陵农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单位成本过高和投入不足,县级财政是“吃饭财政”,难以提供建设资金支持等,都是导致当地基础设施短缺的重要原因。目前县内不通公路的行政村有5个,尚有2万人存在饮水困难问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返贫现象突出。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益设施严重不足,群众看病难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主要问题

1、扶贫资金总量规模不足,使用分散。区域性贫困的基本特征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投入的项目多,扶贫资金和其它建设资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总量矛盾突出。

资金使用分散,与其它农村投入资金不能有机结合。资金分散主要表现在来源分散和使用分散两个方面。由于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投入机制不同,使用原则不同,规划与规划之间互不衔接或根本就没有规划,造成在产业布局、项目安排上零星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尚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目标和任务也不尽明确,使各项扶贫资源在上级层面失去了整合先机。而一些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的政策,也强化了资金分散过程。根据政策财政扶贫资金70%要用于进村入户,但实际扶持内容包括农林水、科教文卫、交通等各个方面,还要兼顾其他方面的基础建设工程,这无疑使得各个专项都要从有限的扶贫资金中划走一块,加剧了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分散化过程,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全文阅读

高校扶贫助学工作的问题

摘 要:本文从深刻理解研究式教学的涵义和在士官大专物理教学中的目的、研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式教学在运用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研究式教学;士官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从20世纪末开始,高校改革全面展开,冲击着全国大学校园,冲击着几十年来人们业已习惯的传统观念。就国家来说,一种政策和制度的推行,总是从宏观上和从大多数的人承受力、利益考虑而制定的,国家实行高校并轨收费的新制度也同样如此。但是作为一种新制度的完善和补充,党和国家注意到与此相应产生的一大批贫困生自费上大学的客观现实,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支持措施来帮助这些贫困生。[1]高校全部实行“收费并轨”后,所有大学生都要交纳一定的学费。高校贫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招生并轨后学生缴费高。收费标准由1989年的120元、1994年的889元陡增到现在的每年人均4000多元的学费(艺术类等专业费用更高)[2]。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已是勉为其难,哪里还有余钱去支付高等教育费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自信自强型;自轻自卑型;偏激沉沦型。[3]

一、问题

1、贫困生认定缺乏合理机制

各地及各高校都有自己区分贫困生的一套标准,实际执行过程中亦有很大的难度。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且人数众多,学校无法准确掌握贫困学生的实际生活支出,更无法掌握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很难准确认定贫困生,致使部分家庭不困难的学生也申请资助。甚至有学生恶意拖欠学费、申请减免或申请贷款。另外,也有部分贫困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困难,自我封闭,不愿意别人了解自己的家庭困难,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给他的公开资助,认为很丢面子。所有这些,直接影响到贫困助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不利学生的教育。贫困生的贫困程度也更难以认定,对学生的资助力度更加难以把握,结果是学校不能把有限的资助金合理利用到更需要的人上。

全文阅读

论新时期高校扶贫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高校的扶贫助学工作是一项非常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开阔大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同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增长新才干。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时期高校扶贫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高校扶贫助学工作中诸多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扶贫助学;问题;对策

新时期,扶贫助学越来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高校开展扶贫助学活动不仅可以帮助经济较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市场经济意识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充分发挥扶贫助学的教育功能,纳入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领域。在新的经济环境下,高校如何有效开展扶贫助学工作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一、新时期高校扶贫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1.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较高,但是高校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重视程度不足。扶贫助学在高校改革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尽管高校对这项工作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受到种种现实因素的限制,很多高校把扶贫助学工作挂靠在学生处等相关学生工作的部门,主要工作人员也是兼管该项工作,在主观思想意识方面就把这项工作放在次要位置,这使得扶贫助学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更是缺乏科学的规划,严重影响扶贫助学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

2.高校扶贫助学的活动层次低

现阶段,很多高校扶贫助学活动的层次很低,很多都是低层次的劳务型工作。比如:管理学校图书上架、搞卫生保洁、学校食堂勤杂工作等,工作层次很低。这种类型的活动固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劳动观念与务实精神,在短期内取得的经济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是和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匹配,不能让学生得到更深刻的锻炼和能力的提升。

全文阅读

喜德县易地扶贫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是指把居住在深山区、高寒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以及“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地区的贫困农户搬迁出来,到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致富,从而彻底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挠他们的生存问题。

四川省自2001年被纳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首批试点省区以来,在国家发改委的关心和支持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搬迁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向上,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享有“彝族母语之乡”等美誉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总体思路(2010-2020年)》,按照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紧紧瞄准贫困人口,进行以“彝家新寨”建设为载体,以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民生改善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为支撑的综合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精准减贫。

一、当前喜德县易地扶贫开发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

尽管全县贫困人口在持续减少,但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按2736元的新扶贫标准,2014年底全县仍有贫困人口3.39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7.97%(因灾因病返贫人口未计入);贫困人口在全县24个乡镇170个行政村均有分布,尤其是高二半山区群众贫困尤为突出普遍。喜德县地形以中山为主,全县幅员面积2206平方公里,低中山、中山、高山占到幅员面积的94.93%,全县136个贫困村均分布在高二半山区,全县90%贫困人口均分布于此,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分布广的同时,因灾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突出。

2.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喜德彝区是解放后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育程度相对不足,受传统社会和生活习俗影响,至今一些群众市场意识淡薄,求发展,谋发展的主观意识不强,自我发展能力弱,生产经营方式传统落后,、艾滋病问题突出,人均受教育年限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年左右。

3.基础设施落后,基本公共服务滞后

全文阅读

欠发达地区扶贫工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欠发达地区扶贫工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在欠发达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难度和压力依然很大,仍然存在一些较大的困难和问题。以__县为例,目前仍有贫困村50个,占全县总行政村数的58.1;有贫困人口3.88万人(人均纯收入元1300以下),占农村人口的21.2。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条件依然比较脆弱。__县现有农业基础设施,相当一部分是20世纪50至70年代所建,年久失修,损毁较重,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村集体财力匮乏,农民无力投入或因耕地分散不愿投入等原因,造成农业基础设施严重缺乏,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大大降低,小灾小返贫,大灾大返贫的现象依然突出。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尤其是龙头企业量小质弱,带动能力差,农产品加工增值仍徘徊于很低的水平。三是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乡村群众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不强,主动拓展市场、搞销售的能力不足,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推广相对滞后。四是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下。据初步统计,__县农村劳动力80以上是初中毕业,外出打工大多从事纯体力劳动。工资性收入一至在低水平徘徊,增长空间有限。五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__县绝大多数村是负债村,村级债务从几十万到七八百万不等。经过几年的化债,村组织已倾其所有,从目前来看,村级组织靠自身化解债务的潜力几乎为零。

二、对策和建议

1、适当调整扶贫资金的投入重点和范围。扶贫资金应在保证贫困区域和重点贫困村、贫困户投入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一是向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倾斜,加大对贫困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投入,促进贫困区域劳动力转移,增加贫困农户的现金收入。二是向贫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按照公共财政原则,采取财政投入、补贴、贴息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尽快改善贫困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向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开发倾斜,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化基地,带动更多的的贫困农户通过产业脱贫。四是向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和卫生医疗方面倾斜,对贫困农民看病及子女上学给予适当进行补贴,减轻贫困农户的负担。

2、合理确定扶贫资金项目。在确定农民增收项目时,以人畜饮水、乡村通路、通电视等为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改善基础环境,坚持因村制宜、因户制宜,逐户落实增收项目,努力避免短期行为、重复性项目,减少资源浪费。充分尊重贫困农户的意愿,严格按规划安排和实施项目,逐步形成参与式扶贫开发机制。

3、实行扶贫资金分配与扶贫成效挂钩的制度。在扶贫资金分配上,充分考虑综合因素,更加注重扶贫工作成效。县里对乡村的资金分配,坚持在科学规划、贫困农户参与项目规划的基础上,统筹安排项目资金。同时实行“定脱贫项目、定资金扶持额度、定脱贫项目实施验收”的考核办法,促进扶贫开发工作。

全文阅读

毕业生扶贫工作问题的通知

*市、*地区、各自治州人事局,财政局,教育局: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组织开展20*年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三支一扶”)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程序:

(一)组织领导。省“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负责全省“三支一扶”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指导工作。各州、地、市人事部门会同同级教育、财政、农牧、卫生、扶贫和团委负责“三支一扶”计划的上报,高校毕业生的招募、体检、培训和派遣工作。各县(区)人事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岗位的安排和管理工作。

(二)确定计划。省“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将全省“三支一扶”需求计划上报全国“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经批准后下达各州、地、市,并向社会公开招募计划信息。

(三)招募对象主要为我省高校应届和往届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募贫困大学生。

(四)宣传动员。省“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三支一扶”的重要意义和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就业观念;利用青海省人才市场网、青海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人事厅网站招募计划、招聘地区和岗位等信息。各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网、公告栏等途径在校内招募条件、程序等信息,动员高校毕业生积极应招。各州、地、市应多形式、多渠道宣传“三支一扶”计划,本地区的招募方法、需求和联系电话等信息。通过宣传、动员,确保毕业生及时了解招募的相关情况。

(五)组织招募。

全文阅读

农村反贫困的新特点及对策

【摘要】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包括区域性贫困突出、相对贫困现象凸显、暂时性贫困人数大幅增加、贫困人口的生计高度脆弱、贫困地区家庭收入差距日益明显。这些新特点使得原有扶贫手段的有效性日益降低。基于农村贫困的新特点,在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做到针对性,参与性,持续性,高效性的高度统一,以提高扶贫工作效率,有效改善贫困人口的社会福利水平,使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关键词】农村贫困;扶贫绩效;扶贫思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如区域性贫困,相对贫困,暂时性贫困等现象突出;贫困原因从结构性因素为主转变为个体性因素为主,贫困地区人群和贫困人群都出现了明显的内部分化;自然灾害的频发使得因灾致贫返贫成为贫困发生的首要原因之一。这些新的特点使得依靠整体经济增长以及开发式扶贫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双重机制来缓解贫困问题的有效性日益降低,对原有扶贫战略与手段的调整已经是迫在眉睫。

一、农村贫困的新特点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反贫困工作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贫困问题具有动态演化特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贫困问题将出现新的特点。当前贫困问题呈现出以下显著的新特点:(1)普遍贫困的状况正在转变为区域性贫困状况。经过多年的努力总体上农村贫困情况大为好转,普遍贫困的情况逐渐消失。然而西部一些局部地区贫困状况仍然较为严重,相关资料表明贫困人口62%分布在西部地区。(2)相对贫困现象凸显。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贫困线标准估计,中国绝对贫困人口规模已经很小,只占到农村人口的1.5%左右。但由于这一贫困线标准过低,造成中国的贫困状况实际上被低估了。若按照世界同等发达国家的平均贫困线水平,中国的贫困人口将成倍增加,相对贫困状况十分突出。(3)虽然长期性贫困的人数大幅减少,但是由于贫困人口生计不稳定、脆弱性强等个体性因素使得暂时性贫困人数大幅增加。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村人口的收入来自主要分为两块,一是农业收入,二是务工收入。农业收入受制于气象条件、耕地面积、技术手段等因素,收入并不稳定。而务工受制于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劳动技能等因素,其务工范围多局限于简单体力劳动,劳务收入不高且不稳定,即便如此这部分收入仍占到农村家庭收入的50%以上。(4)贫困人口的生计特征从缺穿少吃转变为高度脆弱,严重受制于自然条件,工作机会等风险因素,特别是自然灾害可能导致致贫返贫人口规模出现大幅增长。例如阿坝州贫困人口有震灾前的22万剧增至灾后的57.7万人,使贫困人口占全州农业人口67.78万人的85.1%。(5)贫困地区家庭收入差距日益明显。由于各种原因,贫困地区内部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其贫富差距现象较其他地区显得更明显。

二、现有常见扶贫手段的缺陷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全国实施有针对性的开发式扶贫政策,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扶贫投资。这些扶贫政策通过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中国大规模减贫进程,取得了良好的减贫效果。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以及贫困问题的发展,已有的扶贫手段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村反贫困手段的瞄准性不足。政府主导的扶贫战略是以扶贫项目促进贫困地区的整体发展,通过整体发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在90年代初期以前,由于农村贫困面较大,贫困人口的均质性较强且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相对较低,贫困地区的整体经济增长必然能使大量的贫困人口受益,这种战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90年代中后期以来,贫困人口的比例大幅度降低,农村人口内部经济结构出现分化,收入的不平等程度的上升较快,加上扶贫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仅通过促进贫困地区的增长来使贫困人口受益的效果逐渐降低。农村中的贫困人口,特别是最困难的群众不能有效的从开发式扶贫中获取收益。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