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腹膜后肿瘤

腹膜后肿瘤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腹膜后肿瘤影像诊断

以影像学为主的诊治技术使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甚至在出现肿瘤症状之前已能作出诊断提供瘤组织周围的解剖结构有助于术前检查和术后随访。

胃肠钡剂检查

腹膜后肿瘤长大后可压迫累及胃肠道钡餐或钡剂灌肠可显示胃肠道受肿瘤压迫和移位征像也可采用侧位或斜位片来检查腹膜间位脏器如十二指肠升结肠、降结肠。通过出现明显向前外侧移位来推测腹膜后肿瘤的诊断。

如钡剂检查发现胃肠道粘膜破、充盈缺损、管壁僵硬或狭窄等改变证实肿瘤源于胃肠道可以与腹膜后肿瘤鉴别。

肾盂造影检查

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肾盂造影适用于邻近肾脏或输尿管的腹膜后肿瘤诊断检出率6%~8%造影可见肾脏向前或向内移位肾门转向前转肾盂或输尿管积水。恶性肿瘤可引起输尿管的扭曲、移位和梗阻良性肿瘤多见输尿管的移位扭

曲和梗阻少见。

CT检查

全文阅读

症状隐匿的腹膜后肿瘤

浙江金华的蒋老太今年70岁,中年时发现腹膜后长了个瘤子,当时没钱动手术。20多年过去了,蒋老太腹部的肿瘤越长越大,吃饭、活动都受到影响。到医院一检查,结果让医生和子女们都惊呆了:肚子里的肿瘤已长到20多公分,而且与腹腔里最大的两根血管――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关系密切,将腹主动脉向左侧推开4厘米,将原本位于腹膜后的下腔静脉和肾静脉完全抬起。同时将肝脏压得菲薄如纸,与肝脏的组织结构侵犯到一起,将原本位于右腰部的右肾向下推移到了髂窝。

当地医院明确告诉子女们,手术难度太大,风险极高,必须到上级医院诊治。于是子女们带着老太辗转南京和上海,打听找到了长海医院血管外科的曲乐丰教授。曲教授和其治疗小组的医生们仔细检查病人,认真研究影像学资料,在认真准备围手术期每一个细节的基础上,不但成功切除了蒋老太藏在体内二十多年的巨大肿瘤,而且将其重要的相邻组织,如肝、肾等完整保留。切除的肿瘤直径达22厘米,重量6.5斤,护士开玩笑说:“七十岁老太剖腹产出一个六斤半的婴儿。”术后蒋老太恢复很快,10天后拆线顺利出院。

腹膜后肿瘤是外科常见的隐匿性肿瘤之一,多数为良性,少部分为恶性。初始阶段症状往往不明显,或是不典型,患者常常忽略,以为是“老胃病”“老便秘”“老腰酸”等而不去医院检查治疗。直到肿瘤长到很大了,从肚皮表面都能很清楚地摸到肿块后才引起重视,这时往往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胰、肾等脏器都是常见的后腹膜肿瘤发生部位,甚至腹膜后的神经、血管、脂肪组织等都能发生肿瘤。腹膜后脏器位置较深,痛觉不敏感,很多腹膜后肿瘤被发现时已广泛侵犯,或与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纠缠”在一起,医学上称之为“行为恶性”,无法手术,给患者及家属造成终身遗憾。

所以,我们建议有异常症状的患者要及时到医院仔细检查,尤其是那些容易轻视的症状,比如上腹胀满、顽固性呃逆、无痛性黄疸、消化不良、进行性腰酸、大便习惯改变、体重减轻等,它们可能预示着腹部肿瘤的发生。另外,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有吸烟、酗酒、长期便秘、消化不良等的老年人,应该每年查一次腹部B超或是CT,以全面了解腹部脏器的情况。

对于确诊腹部肿瘤的患者,不要放弃希望。很多像蒋老太这样的患者,找到有经验的医生,经过细致的手术准备和术后精心治疗,有可能通过手术将肿瘤彻底切除而痊愈。但也不要病急乱投医,我们科经常见到一些已经做过五六次,甚至七次开腹手术的患者,这给手术造成相当的难度,患者承担的风险也就更大了。

全文阅读

后腹膜巨大肿瘤误诊为卵巢肿物1例

摘要:后腹膜肿物与卵巢肿瘤虽为两个不同的病种,但术前的一点疏忽及疾病本身的特点仍可造成误诊,现将我院后腹膜肿瘤误诊1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后腹膜巨大肿瘤 误诊 卵巢肿物

Peritoneum giant tumor error diagnostic swells thing 1 example

Wang Yingjie

Abstract:Although the latter peritoneum swells the thing and the ovary tumor is two different sickness plants,but in front of a technique negligence and disease itself characteristic still might create the error diagnostic,after presently the peritoneum tumor misdiagnoses my courtyard an example report as follows.

Keywords:The latter peritoneum giant tumor Error diagnostic Ovary swells the thing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208-01

后腹膜肿物与卵巢肿瘤虽为两个不同的病种,但术前的一点疏忽及疾病本身的特点仍可造成误诊,现将我院后腹膜肿瘤误诊1例报道如下:

全文阅读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措施。结果 29例手术患者术后病理类型为:神经鞘瘤10例, 脂肪肉瘤8例, 副神经节瘤7例, 平滑肌瘤3例, 其他1例。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发病十分少见, 恶性肿瘤所占比例高,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关键。

【关键词】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在临床上十分少见, 但是大多数都属于恶性肿瘤。由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发病位置较为特殊, 很难早期发现, 给其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1]。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2002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30例进行该项研究, 均已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和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的批准许可。3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18例, 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为(34.5±9.8)岁。10例患者因为腹部巨大肿块而被发现, 20例患者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腹胀、食欲差、恶心呕吐、黑便、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其中3例还表现为发热、咳嗽、无力, 4例患者有腰部不适症状。

1. 2 治疗方法 3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仅有1例患者自愿放弃手术治疗外, 其他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 肿瘤根治性手术15例, 姑息性手术5例, 肿瘤及受累器官共同切除5例, 活检术治疗3例, 1例患者无法切除。

2 结果

30例患者中除了1例放弃手术机会其余患者的术后病理类型, 具体见表1。29例手术患者术后病理类型为:神经鞘瘤10例, 脂肪肉瘤8例, 副神经节瘤7例, 平滑肌瘤3例, 其他1例。

全文阅读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螺旋CT诊断探讨

【摘要】 目的 对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31例进行研究。结果 31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6例来自间叶组织, 7例来自神经组织, 7例为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1例为淋巴瘤, 共有恶性肿瘤19例。经手术及病理验证, CT定位分析准确率为90.32%, 定性分析准确率为70.97%。结论 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诊断中, 螺旋CT可对各肿瘤实现良好定位判断与定性判断, 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螺旋CT;定位判断;定性判断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以腹膜后间隙为起源的肿瘤, 组织来源多样, 主要有神经、胚胎残留组织、淋巴组织、肌肉、筋膜、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组织、脂肪等, 不包含腹膜后大血管、肾上腺及肾等实质性脏器。该病在临床中发病率较低, 在全身肿瘤中占比为0.07%~0.20%左右, 且多数为恶性肿瘤[1, 2]。本院在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 采取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展开判断, 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率较高,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31例,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手术及经皮穿刺病理检验证实, 其中男20例, 女11例, 患者年龄为3~74岁, 平均年龄为(55.6±3.7)岁;患者病程为1个月~12年, 平均病程为(3.1±0.4)年;4例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 在体检时发现, 未经特殊的实验室检查, 而27例患者有消瘦、腰部酸胀、腹胀、腹部隐痛或疼痛等表现, 且腹部均可发现包块。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检查前均展开8 h禁水禁食, 接受CT扫描前行2%泛影葡胺造影剂口服, 促使胃肠道充分充盈。利用SOMATOM Emotion16排及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CT扫描机展开扫描, 扫描范围为整个肿块处, 电压为120 kV, 设置层厚与间距均为8 mm。在完成腹部平扫后, 24例患者展开增强扫描, 先以3 ml/s的速度为患者注射80~100 ml 35%碘海醇, 在注射药物后25 s及62 s时展开扫描, 部分患者在注射药物3~5 min后行延迟扫描。

2 结果

31例患者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及定性分析结果为:16例来自间叶组织, 分别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 囊性淋巴管瘤1例, 平滑肌肉瘤4例, 脂肪肉瘤5例, 横纹肌肉瘤3例, 其中14例为恶性;7例来自神经组织, 其中神经纤维瘤2例, 神经鞘瘤2例, 神经母细胞瘤3例, 其中2例为恶性;7例为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中2例为恶性;1例为恶性淋巴瘤。经手术及病理检验, 发现CT定位分析准确率为90.32%(28/31), 定性分析准确率为70.97%(22/31)。

全文阅读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分析论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6例,年龄28~75岁,平均51.9岁。临床症状:8例中2例无自觉症状,体检经B型超声发现肿物。其余6例中,首发症状为腹部肿块有4例,有胃肠压迫症状及伴气促者2例。全组患者无1例有明显腹痛,病程15天~16年。

肿块位置、大小及活动度:8例腹部都可以触及肿块,肿块位于右上腹1例,左上腹1例,在中下腹1例,盆腔4例,全腹部1例。肿块长径8~10cm2例,11~20cm4例,21cm以上2例。肿瘤最大的1例大小为58cm×40cm×30cm,重21kg。肿块固定不动5例,活动度差3例。

影像检查:腹部平片6例,有2例在肿块相应部位见不规则密度影。胃肠钡餐、钡灌肠3例,胃肠道均未见器质性病变,2例显示胃肠道受压移位。静脉肾盂造影2例,有1例显示输尿管受压移位。B型超声检查7例,均探及肿块。CT扫描6例,均发现肿块,为低密度影及密度不均的肿块影。

治疗与结果

本组中1例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部感染而采取非手术治疗,1例自动出院未行手术治疗。3例为妇科手术中发现后腹膜肿瘤而转普外科,共6例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5例,手术切除率为83.3%。探查取病理检查1例。

手术后病理检查:良性肿瘤4例,均完整切除;恶性2例,完整切除1例,探查取病检1例。

病理组织学诊断:良性4例:神经纤维瘤1例,畸胎瘤1例,淋巴管瘤1例,纤维瘤1例;恶性肿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恶性纤维细胞瘤1例。

全文阅读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研究新进展

摘要:近些年来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发病率有所提升,加强肿瘤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及预后。本文则结合相关资料,对目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加以总结分析。

关键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是指在膈平面到骨盆入口处腹膜后脂肪、神经、淋巴以及残留胚胎组织中出现的原发性肿瘤,但是在肾上腺、肾以及胰等实质性脏器及大血管上出现的肿瘤均排除在外。在临床全身肿瘤发生率中PRT发生占有百分比为0.07%-0.20%,发病率比较低,但是在临床治疗中60-80%PRT患者为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具有较高复发率,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则和相关参考文献相结合,分析目前PRT临床诊治发展现状。

一、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断

(一)和周围组织器官关系的诊断

在对PRT实施临床定位诊断的时候,CT具有较高临床诊断可靠性,并且在肿瘤良恶性判定中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有助于为患者临床病例类型分析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3]。神经源性肿瘤位置一般是在肾上腺旁和和髂腰肌旁;淋巴瘤则一般是在大血管走行周围生长;另外还有纤维组织细胞瘤和脂肪肉瘤则一般是在肾周围[4]。PRT通常原发性是在肾上腺、肾脏以及腹膜后间充质等中。因此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通过判定肿瘤和相关组织器官的关系,也就可以对PRT判定[5]。但是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明显,主要表现也就是和相关器官移位和梗阻具有一定相关性[6]。

(二)影像学诊断

在临床PRT诊断中实施到腹部平片诊断,特异性较低,并且在肿瘤相应部位能够在平片上发现有钙化灶或者是牙齿的出现。如果患者是PRT怀疑患者,则可以对其实施消化道钡餐或者钡餐灌肠检查,通过对患者胃肠道受压情况以及位移情况,从而对患者肿瘤位置及大小情况进行判定,准确率可为50%[7]。在采用静脉肾盂造影或者是肾盂造影诊断的时候,能够明确的对患者肾脏和输尿管的位移、变形以及扩张等情况显示[8]。对于PRT来说,超声检查则属于是一种无创伤检查,不但价格便宜,而且操作简单,目前已经是PRT诊断的首选方式,通过超声引导对患者实施诊断性穿刺,能够对患者肿瘤组织学类型有明确判定,乐意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资料。CT和MRI则对PRT和周围重要器官关系的重要方式,同样在患者术前判定肿瘤是否切除及切除范围大小中具有重要作用[9]。

全文阅读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30例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方法,提高手术切除术,减少对邻近器官损伤。方法 对我院于1990年1月~2008年1月经手术治疗并确诊的30例腹膜后肿瘤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完整切除29例。结论 术前详细检查肿瘤与邻近器官关系,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可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及安全性。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手术;体会

[中图分类号] R656.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2-62-02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系指来源于腹膜后脂肪、淋巴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以及胚胎残留组织,临床上较少见,约占全身肿瘤的0.07~0.12%[1]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腹膜后潜在间隙大,肿瘤往往长到巨大方被发现,给手术切除带来极大困难。现结合我院于1990~2008年间收治3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13~64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3年;其中恶性肿瘤20例,良性肿瘤10例。肿瘤长径10~30cm。

1.2临床表现

全文阅读

腹膜后原发性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摘 要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对腹膜后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共收集48例腹膜后原发性肿瘤患者,男23例,女25例,全部病例与手术结果及病理检查对照。结果:超声检查对腹膜后原发性肿瘤病理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达83.3%。内部异质性、边界清晰与不清晰、外形规则与不规则、以及移动性,这些超声征象对于良恶性鉴别较有意义。结论:超声对于腹膜后原发性肿瘤的发现和定位是很好的影像诊断方法;进行超声影像的综合分析,能对大多数病人做出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 超声诊断 腹膜后肿瘤 分析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0年1月~2006年6月经手术及病理确诊48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男23例,女25例,年龄1~76岁,平均39岁。采用GE VIVID3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5.0MHz,要求空腹进行,观察肿块的部位、大小与内部回声,以及变动及深呼吸时肿瘤的活动度,了解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并观察有无胸腹腔积液。

结 果

超声检查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恶性肿瘤83.3%(40/48),良性肿瘤16.7%(8/48)。显示本文资料中最常见的腹膜后肿瘤分别为恶性淋巴瘤33.3%(16/48)和精原细胞瘤10.4%(5/48)。超声检查对腹膜后肿瘤病理良恶性诊断符合率高达83.3%(40/48),超声诊断对病理类型提示符合率41.7%(20/48)。

超声表现以及良恶性病灶之间的差异:超声表现多数为低回声、内部不均质、后方回声无改变、边界清晰但不规则、推压周围脏器或解剖结构、随呼吸的移动性消失,而对邻近脏器或结构的包绕较少发生。在良恶性病变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征象是:内部异质性、边界清晰程度、边界规则程度以及移动性。

讨 论

全文阅读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7月~2007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中有2例于体检时被发现,3例在妇科手术中发现,3例因腹部肿块在我科确诊,其中手术治疗6例,完整切除5例(占83.3%)。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较少见,常以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术前强调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如B型超声、CT及胃肠钡餐、钡灌肠检查、静脉肾盂造影等,可初步诊断、定位和了解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仍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

关键词 原发性 腹膜后肿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60

我院2000年7月~2007年8月,共收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8例。现就其诊断及手术治疗中的有关问题加以分析及讨论。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6例,年龄28~75岁,平均51.9岁。临床症状:8例中2例无自觉症状,体检经B型超声发现肿物。其余6例中,首发症状为腹部肿块有4例,有胃肠压迫症状及伴气促者2例。全组患者无1例有明显腹痛,病程15天~16年。

肿块位置、大小及活动度:8例腹部都可以触及肿块,肿块位于右上腹1例,左上腹1例,在中下腹1例,盆腔4例,全腹部1例。肿块长径8~10cm 2例,11~20cm 4例,21cm以上2例。肿瘤最大的1例大小为58cm×40cm×30cm,重21kg。肿块固定不动5例,活动度差3例。

影像检查:腹部平片6例,有2例在肿块相应部位见不规则密度影。胃肠钡餐、钡灌肠3例,胃肠道均未见器质性病变,2例显示胃肠道受压移位。静脉肾盂造影2例,有1例显示输尿管受压移位。B型超声检查7例,均探及肿块。CT扫描6例,均发现肿块,为低密度影及密度不均的肿块影。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