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辅导员工作要点

辅导员工作要点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谈民办大学新生辅导员的工作要点

摘 要 大学新生辅导员工作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心理、学习、工作、生活等四个方面讨论了民办大学新生辅导员如何做好新生工作。

关键词 民办大学 新生 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Working Points of Private University Freshmen Counselors

YAN Yingying

(Sanjia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12)

Abstract The works of freshmen assistants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in students' world views, philosophy and values. This essay discusses how to do a good job of freshmen assistants in four aspects: psychology, learning, work and life.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s; freshmen; counselor

全文阅读

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要点及主要思路

摘 要: 新时期高职院校环境的改变,给辅导员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阻力。作者主要从班委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制度建设、辅导员个人素质和修养方面谈谈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思路,进而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主要方法和主要思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辅导员 工作思路

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认识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如何开展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这是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结合工作实践对辅导员工作作初步探讨。

一、主抓学生干部,搞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的基石。如何建立一支合格的班级干部队伍?作为一名新生辅导员,我认为,建立一套科学、完整、可量化的班级干部考核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对每个班级的干部采用同样的量化考核标准,可以使学生工作的成绩具有可比性,并明确落实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差不一样的组织原则。

二、积极创新制度建设,用制度进行管理

“管理出效益”,而管理得好不好直接由制度决定。因此,要搞好班级管理,必须进行制度建设,而且不能总是拿着老制度进行因循守旧的管理,应该针对新的情况进行制度创新,用新的办法进行管理。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觉性相对较差,诸如爱睡懒觉,随意旷课,教室、寝室卫生状况不好,等等。辅导员老师作为管理者,应该做到“对症下药”。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相应的班干部包寝负责制和教室班干部值日制等。相信在这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下,班级之中的种种不良风气定能有所改观。

三、深入到学生当中去,积极平等地与学生交流

全文阅读

全日制“专升本”学生特点及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

摘 要: 作为高校一个特殊的群体,全日制“专升本”学生与普通本科生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本文通过对高校“专升本”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专升本”学生辅导员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 “专升本” 学生特点 辅导员工作

全日制“专升本”教育模式是指在校的全日制应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参加“专升本”统一招生考试,录取到普通高等本科院校进行全日制脱产学习,经过两或三年,达到本科毕业水平并授予学士学位的一种普通高等教育方式。这种教育层次构筑了普通高等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立交桥”,使高等教育结构类型实现了更加合理的分化,已成为了沟通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桥梁。这对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提升各类优秀专科生的学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等都具有重要意义[1]。

“专升本”学生和高等学校普通本科生都是在校大学生,有很多共性。但与普通本科生相比,前者还是有些差异的,因为他们完成了高职高专教育。这就对高校“专升本”学生的辅导员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必须全面了解“专升本”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其思想、心理、学习、生活上的特殊性,有针对地探索“专升本”学生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促进他们全面发展[2]。

一、“专升本”学生的特点

(一)“专升本”学生的优势

1.目标明确。“专升本”学生在专科毕业后强烈要求继续读书,有的为了弥补专科学习的不足,有的为了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有的为了拿到更高的学历,有的几个目的兼而有之。

在本科入学前,“专升本”学生已受大学文化的熏陶,对专业理念、培养方向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更加明白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系统、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和完善自身整体的能力[3]。因此,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关心专业的发展前沿,对新知识和市场需求技能表现出渴望多学的心态。

全文阅读

以学生思想动态为导向的辅导员思想工作要点分析

摘要: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内容就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系统科学的引导,对此,教师在实践中,要基于学生自身的思想动态对其进行探究分析,加强引导,进而提升其整体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对基于学生思想动态为主要导向的辅导员思想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究分析,希望可以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以学生思想动态为导向 辅导员 思想工作 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31-02

随着学生的思想意识能力的成熟与完善,学生在成长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与困扰,如果不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使学生感到迷茫、困惑。对此身为高校的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过度的思想负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影响。辅导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自身成长规律以及特征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地开展相关工作,为学生解决各种思想问题与心理诉求,进而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完善学生现有的思想健康档案,细化辅导员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内容

(一)系统探究,发现特征

辅导员要对学生实际的思想状况与特征进行系统的探究分析,通^各种思想测试手段构建学生思想档案。辅导员的思想工作的主要特征就是对学生的具体思想问题进行了解分析,提升对细节的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活动变化、发展的了解,在细节入手全面开展工作。辅导员要对学生的具体思想发展特点进行分析观察,了解学生的性格成长特征,对学生的思想问题寻根探源,进而基于学生的具体思想状况,制定系统的思想测试方案,对学生的具体思想状况进行科学的了解,加强其思想引导工作的针对性。

同时,辅导员也可以基于具体的思想测试信息与学生进行沟通交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引导,缓解学生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之下对学生进行引导,了解学生思想中的共性特征,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思想成长过程进行跟踪分析,进而全面促进学生思想的成长,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的内在效能。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尴尬与政策应对

【摘 要】高职院校辅导员存在定位不明、职责不清、工作强度大、收入待遇差、缺乏身份认同感、遭受心理危机等职业尴尬。要解决辅导员的职业尴尬,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实施政策倾斜,从政策上保障辅导员的权利,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保持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发展,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尴尬;政策;应对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高校招生大扩招以及高校数量,大部分的省(部)属中专学校和部分中职学校扩建与整合,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而这些学校原先管理学生的班主任制度也改变为更适合高校学生特点的辅导员制度。普通高等院校辅导员遭遇的“职业尴尬”同样降临到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身上,且具有新的特点。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尴尬

㈠工作广、任务重。第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辅导员被誉为高校校园稳定的“定海神针”,是教学秩序的“监测仪器”。辅导员工作的职责范围包括大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文体、社会实践、就业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是高校中承担的工作职责最多,工作范围最广,做的事情最杂,工作时间最长的岗位。辅导员具有“双重身份”,既要承担一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又要做好学生的事务管理工作。同时,辅导员又不能不像专任教师那样承担着确定和稳定的课程教学和研究,也不可能像行政机关管理干部那样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其岗位出现的临时性、突击性工作,如家常便饭,已成常态化。比如,某个学生深夜突发疾病,需要立刻送医院;某个学生寝室被盗,同寝室室友相互怀疑,乱成一锅粥时,等等。此刻,都需要辅导员立刻顶上去。辅导员俗称“学生的高级保姆”,在高职院校尤其如此。第二,高职院校辅导员所带的学生比例较高,严重超过教育部1:200的规定,超过1:400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学生工作多样性、具体性的特点决定了辅导员经常要加班加点工作,全天候服务于学生工作之中,以至于辅导员除了睡觉时间是自己的,其他时间都是学生的。

㈡收入低、待遇差。高职院校的专职辅导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在职在编人员,另一类为人事制人员。第一,在职在编人员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人事制人员的工资则更低。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都不需要坐班,其收入除了正常的工资收入外,还能从科研奖励、著书立说、利用业余时间在外代课等方面获得收入。而由于工作性质和相关的规定与要求,辅导员必须天天坐班,还要经常值班,其既无科研项目,又不能从事第二职业,只能获得国家和单位的分配,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工资待遇显著低于同期毕业的专职教师。辅导员工作的特点虽然决定了辅导员经常需要加班工作,但是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未把辅导员的额外劳动纳入津贴范畴,也没有加班费,一味强调辅导员的奉献,忽视了辅导员的待遇和感受。人事制辅导员的工资待遇则更低。这直接导致了人事制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较差,留不住人。第二,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困难。国家相关文件规定辅导员采取双线晋升的政策,即享受行政级别的晋升及教师职称系列的晋升。但是政策的规定和政策的执行存在较大的差距,各省高职院校的执行力度也完全不同,行政级别晋升的出口较窄,僧多粥少,不能解决大部分辅导员的晋升问题,有的高职院校由于行政级别职数的限制,甚至规定辅导员不按行政级别晋升,此路不通。通过专业技术出口晋升,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相比明显处于劣势,辅导员平时工作量大,使他们无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科研活动,因此在评定职称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因科研成果少,没有兼课或兼课学时不足,而影响了职称评定,从客观上进一步降低了辅导员队伍的待遇水平。

㈢身份缺、地位低。第一,由于辅导员在职称上评定困难,使得辅导员个人发展存在一定局限,不能像专业教师那样从讲师做起发展成为副教授、教授,干十年辅导员也只能是一位老辅导员,辅导员对自己的身份缺乏认同感。人事制辅导员对自己的身份认同甚至出现贬低倾向,大部分的人事制辅导员没有把辅导员工作当成自己的终身职业,而只是当成一个跳板,骑马找马,工作极不稳定。第二,一些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认可度也不高,由于学生自身的局限性,他们不能完全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作用,辅导员的悉心教导常常遭遇学生的逆反对抗。第三,当下的价值评估体系对学术论文、学术成果认可度很高,重科研轻教学,重教师轻辅导(员)的观念根深蒂固,辅导员的成果只能说是带过了几茬学生而已,其成就是隐形的、长久的。其工作成效和成果缺乏显示度和公认度,学生工作相比起学术研究、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来,社会认可度不高。

㈣心理屈、危机起。第一,在职在编辅导员来自学生工作压力导致的心理危机,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量工作内容远远超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辅导员,超负荷的工作量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压力。繁琐的工作使得辅导员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某些工作得不到学生的支持与理解,甚至出现对抗情绪,导致辅导员的心理压力进一步扩大。第二,人事制辅导员因与在职在编辅导员同岗同工不同酬带来的额外巨大心理压力,一方面是待遇的差距过大,另一方面编外辅导员因体制原因不能和编内辅导员一样得到晋升机会。第三,经常性的加班值班,也会导致辅导员来自家庭方面的责任和情感负担。第四,辅导员的身份认同感缺失,社会不待见,学生不认可,自我不认同,实际政策不鼓励,均加剧了辅导员的心理压力。

全文阅读

高校辅导员培训制度的探索

摘要:高校辅导员培训是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重要途径,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深入探讨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含义,认清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现状,并进一步对完善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做出思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培训;培训制度;思考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042-03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对组织成员的培训与潜能开发是一种维持组织发展,提高个体素质的手段,也是一种奖励利形式。在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背景下,培训是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开发辅导员智力,挖掘辅导员潜能,提升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优化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手段,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对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含义

对于辅导员的培训,《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简称“教育部24号令”)第四章第十七条指出:“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承担所在区域内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各高校负责对本校辅导员的系统培训。”教育部下发的《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明确指出,要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龙头,以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举办的培训为重点,以高校举办的系统培训为主体,逐步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已经受到重视并全面启动。

高校辅导员培训指的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高校根据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按照辅导员的职业需求,通过各种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为提高辅导员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所进行的教育、培养和训练活动。对此含义的理解有以下四点:第一,辅导员的培训机构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高校组成,构建不同层次的培训体系,培训机构对辅导员的培训应视为一项义务,全面负责辅导员培训的计划、组织、管理和经费开支等工作。第二,高校辅导员培训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为中心,目的是使辅导员通过培训而掌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技巧,以熟悉学生管理工作规律并进而直接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第三,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内容是针对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突出“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特点,是一种向辅导员有针对性地传授专业知识和提高工作技能的继续教育过程。第四,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应根据辅导员的现实工作需要,按需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种类,分级分类别地开展教育培训,培训时间可长可短,既可有定期培训和短期培训,又可有脱产培训、半脱产培训和在职培训,另外,还可有校本培训、校外培训和委托专业机构培训,同时,培训方法上除了传统的理论讲授,还应增加讨论、个案分析研究、考察调研、情景模拟等形式多样的体验式实践环节。

二、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文阅读

宿迁学院:多措并举 推进“五化”辅导员队伍建设

宿迁学院

学校始建于2002年6月,是一所集文、理、工、农、教、经、法、管于一体的多科性大学。近年来,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深化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大力加强内涵建设,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建设一流地方高校而努力奋斗。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生力军,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习管理指导、生活服务辅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2002年6月建院以来,宿迁学院多措并举、创造性地推进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为做好全校的学生工作、服务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量化考核

着力提升辅导员工作精细化水平

宿迁学院对辅导员工作采取量化考核的方式,每学年进行一次。量化考核办法的制定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学生测评相结合、基础工作考核与工作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定量考核、学生测评和绩效考核。

辅导员考核指标体系主要由基础工作、班级工作以及其他工作三个一级指标组成,其中基础工作含有学生基本情况与学生信息系统两个二级指标,目的是让辅导员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班级工作分为非毕业班与毕业班工作,非毕业班主要抓四级通过率、考试及格率、班级获奖率、卫生达标率、违纪受处率,毕业班主要抓考研录取率、协议就业率、档案准确率、卫生达标率与违纪受处率;其他工作主要由专业分工、实践创新与论文资证三个二级指标组成。实践创新奖主要是鼓励辅导员主动工作,大胆创新。论文资证主要是鼓励辅导员不断学习研究,为做好辅导员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学院根据上述办法对辅导员进行考核,按所负责年级进行全院排名,每年级取前两名作为优秀辅导员人选,经审核通过以后,由学院予以表彰,授予“学院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与正确使用不仅对辅导员起到了榜样示范的激励作用,而且还能起到帮助辅导员“把握重点、查漏补缺、创新改革,精细工作”的引导作用,对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精细化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培训学习

全文阅读

浅谈对高等专科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

【摘要】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的引导员、就业的指导者和心理的辅导师,在学生管理中,辅导员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成长。笔者从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难点以及对辅导员工作的思考等方面进行论述,阐明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性及如何将工作做好做实,以便更好地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辅导员 重要性 思考 难点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92-01

随着2010年3月我校被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为普通高等护理专科院校以来,在校学生数量急剧上升,相应地对我校的辅导员工作有了更多的要求。现结合自身学习经验和工作体会,浅谈一下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难点,以及对辅导员工作的思考。

一、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第一章第三条明确提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 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可以看出教育部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教师和干部,辅导员具有教育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身份。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辅导员身处教育、服务、管理学生的第一线,与学生交往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深刻。高校辅导员承载着莘莘学子、家庭乃至国家的未来。因此,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职业特点决定了高校辅导员要清晰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要想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重要育人使命,自身就必需是多面手、复合型人才。

二、当前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难点

全文阅读

关于改进我院辅导员考核工作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具有重要意义[1]。加强辅导员考核工作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合理评估辅导员工作成效、促进辅导员不断自我完善和进步的重要举措。

一当前我院辅导员考核工作的主要存在问题

目前,我院对辅导员的考核是参照行政管理部门对员工的要求进行的,着重工作态度和整体综合表现,并没有细化到辅导员工作的相关环节,针对性并不太强。根据在辅导员一线工作的实际经验,本人认为当前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考核内容体系的构建

目前,在辅导员考核内容上,我院参照对行政管理人员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辅导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难以体现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与特点,例如,过于重视对辅导员工作态度、岗位出勤的考核,而对辅导员工作实绩却不甚重视,未能把握以绩效为中心的原则,达不到合理评价辅导员工作的目的。

2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关系的处理

近年来,我院在辅导员考核中普遍采用定量考核的办法,定量考核有一定的优点,但却出现了纠枉过正的情况,将考核内容一概定量化。但在实际操作中,辅导员的德、能较难量化。一个人品德的好坏、能力的高低是难以用参加多少次政治学习、组织多少次班会加以评定的。所以,过分的不合理量化只会带来考核的片面性。为此,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关系的处理,是辅导员考核工作的又一个难点[2]。

二我院辅导员工作的特点与现状

全文阅读

项目化管理多元化评价激励性机制

中队辅导员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是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能有效激发辅导员的工作潜能,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构建立体、多元的评价和激励体系,是激发中队辅导员工作正能量的有效途径。

中队辅导员是学校少先队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是队集体的组织者、引导者,队员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教育者。因此,建立和完善中队辅导员评价体系,以科学评价中队辅导员工作,引领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方向,是学校少先队工作的走向和未来。

一、创设项目化管理,量化评价体系标准

目前,在评价中队辅导员工作过程中,存在标准不明晰、随意性强、行政干预多等突出矛盾,导致中队辅导员对如何做好中队辅导工作存在诸多困惑。不少中队辅导员反映:按要求认真做好了各项常规工作,由于缺乏亮点特色而付出的努力不被领导所认可。有些中队辅导员为应付评价,往往刻意迎合考核指标,考核什么做什么。而忽视对常规工作的关注,重美化工作台账,而轻工作内容。

如何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中队辅导员评价体系的标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难题。我提出,以项目化管理来推进评价体系建设,以数字化分值来量化评价体系标准,构建一套梯度式的项目化管理模式。项目化管理模式分为低年级(1-2年级)、中年级(3-4年级)、高年级(5-6年级)三个阶段,既注重各个年龄阶段少先队员的思维特性、能力水平、行为特点等,又体现出各个阶段递进层次,以少先队员的成长为核心倒逼梯度式项目化管理模式的设计。在各个项目化管理模式阶段的具体设计上,既有队文化、队阵地、队活动等少先队常规工作的考核,又充分注重少先队亮点特色工作,力求常规“动作”标准化,自选“动作”个性化。对少先队常规工作,根据不同工作的重要性设置不同的得分权重,设有基本得分、加分、减分、综合得分;对少先队亮点特色工作,设置特色项目申报,注重突出特色项目的特点、创新点等要素。

期初,由学校大队部对该学期的少先队量化评价标准逐一解释,明确评价标准和考核要求,并将项目化标准上墙公示;期中,组织中队辅导员对照项目化要求进行回头看工作,通过梳理半学期的工作做好总结回顾工作,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期末,通过一学期少先队工作完成情况,做好期末考核工作。通过创设项目化管理模式,数字化分值评价体系来明确中队辅导员工作的标准,力求考核标准统一,考核模式固化。

二、综合多元性评价,优化评定体系结构

中队辅导员作为架设于党团组织和少先队员的一座连心桥,其开展组织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程序性,如果单纯从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过分以客观标准去评定,而缺乏对这项工作本身具有的人文性的关注,评价少先队工作也是不恰当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