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投资学论文

风险投资学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学评估投资项目风险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前言;投资项目风险分析的发展与趋势;我国项目风险管理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人们对投资项目的分析和预测不可能完全符合未来的情况和结果、风险管理已日渐成为投资项目评估和风险决策分析的重要部分、投资项目风险分析的新概念、提出项目风险的预警、预报和相应的风险对策、投资项目风险分析技术的发展、风险分析理论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趋势、项目风险管理技术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支撑工具、企业家和政府的风险意识依然淡薄、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必然带来新的经营理念和较高的风险意识、我国现阶段风险管理的技术尚有一定差距等,具体请详见。

一、前言

投资项目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大量事实证明,人们对投资项目的分析和预测不可能完全符合未来的情况和结果。这是因为,客观环境、条件及相关因素是变化发展的,而人们依据过去的数据资料和经验所做的预测很难完全符合未来的事物发展规律和实际状况,而且时间距离越远,预测的误差也越大。为使投资决策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需要对风险实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于是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作为新兴的经济管理科学,便应运而生,它是在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运筹学、概率统计、计算机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学科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建设项目和高科技开发项目的实际,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经济管理边缘科学。

在国际上,风险管理已日渐成为投资项目评估和风险决策分析的重要部分。包括项目在内的现代决策,实质上是风险型决策,而风险决策的核心是风险分析与管理,它直接关系到投资项目的合理判断和科学决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尤其是加入!"#后,项目风险日益增多,至今我国还没有全面引入风险管理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进行风险估计与评价,这是造成我国许多工程投资膨胀和工期拖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我国推广投资项目风险分析理论的研究与风险管理的应用,对促进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投资项目风险分析的发展与趋势

1投资项目风险分析的新概念

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就是通过对风险因素的识别,采用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的方法估计各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揭示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风险因素,提出项目风险的预警、预报和相应的风险对策,为投资决策服务。风险分析的另一重要功能还在于它有助于在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改进项目设计方案或优选设计方案,直接起到降低投资项目风险的作用。由于有些风险造成的损失不宜用投资或经效益的变化来度量,对复杂的重大项目有必要进行各专项风险分析或单因素风险分析。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应是专项风险分析和单因素风险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系统分析。

2投资项目风险分析技术的发展

全文阅读

经济财务学分析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风险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否继续投资的决策、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是教育,因而有必要分析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最佳投资的决策、如果一个人继续增加教育年份,生命周期收入的增长幅度会增加、简单的模型能反映问题的实质,却容易忽略一些重要的因素、不能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套利来调整投资、影响整个市场上或一个受教育群体内所有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的不确定因素、只影响个体或群体中少数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的因素、自身认识的不确定性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人力资本的概念及其理论研究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人力资本必须经过投资才能形成。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有政府、企业和个人。本文是从个人的角度,从经济学和财务学的视角来分析人力资本投资的两方面的决策,并提出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影响投资收益率的风险因素,试图比较全面地分析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对本领域的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决策风险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

“人力资本”最初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在研究美国经济中物质资本存量与产出差距在不断加大,出现巨额余值时使用,并由此产生了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及以后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力资本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在随后的近半个世纪在西方发达国家牢固树立起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产”的理念,并掀起了人力资本研究的热潮。

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体现了个体或群体的知识、技术、能力等,并能够为其带来长期收入来源的生产能力。

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资本化了的人力资源。马克思曾指出,资本的本质属性在于对利润的不懈追求,人力资本既然属于资本化形态,当然就不例外了。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希望能在将来获得回报(如通过增加收入或提高公司的生产力)。

本文主要讨论通过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形成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问题。

全文阅读

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论文

一、大学生创业融资环境现状

大学生创业有其在技术上的优势,但不少创业项目都因为缺乏足够的启动资金而不能实施,或者因为中途资金缺乏而导致创业失败。“资金条件”被受调查的大学生列为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渠道:第一,内部融资。股东个人和家庭是大学生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一项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资金中有82%来自个人和家庭。第二,政府部门和一些高校设立的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由于这一类基金要照顾到大面积的有创业需求的学生,规模普遍不大,对大学生个体的扶持力度较小,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启动扶持资金少的仅有几百元,最多也就几千元。其目的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激发,实际帮扶作用并不大。也正因为创业扶持基金目的不在于投资回报,不利于让真正优秀的投资项目收益。第三,银行贷款。大学生创业申请的信贷额度一般较小,而且往往缺少固定资产等银行要求的抵押物,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银行出于控制信贷风险、降低信贷审批成本等方面的考虑,也往往不太愿意给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支持。只有很少一部分创业企业能与银行建立信贷关系,因此,使国家出台的相关信贷优惠政策难以得到有效执行。第四,社会上的风险投资基金。大学生创业项目能获得这类风险投资的是极少数。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资本市场本来就还不完善;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大多数在发展前景和创业团队的管理能力等方面很难达到社会上风险投资机构的要求。

二、以教师为投资主体的创业融资分析

以教师为投资主体的风险投资是由一些有成功创业经验、家底殷实、了解市场的教师领头成立风险投资基金,吸引有资金实力的教师投入资金,向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资金,还用他们长期积累的经验、知识和信息先帮助企业管理好人员更好地经营企业,尽力帮助创业者取得成功。以教师为投资主体的风险投资能较好地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融资需求。第一,以教师为投资主体的风险投资额度较小。大学教授作为投资主体,虽然都有一定积蓄,但比起社会上的风险投资主体,他们的投资额还是很小的,这正好迎合了大学生创业不大的资金需求额度。中国共青团成都市委调研组对成都大学生创业园区的532家企业进行的调研数据显示,76.66%的创业企业资金需求在50万元以下,其中资金需求规模在2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到60%,35%的创业企业面临的融资资金缺口小于10万元。而这一规模的资金需求很难引起社会上风险投资基金的兴趣。第二,投资的不确定性相对较小。在风险投资主体与创业主体之间的委托关系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容易导致双边逆向选择和双边道德风险。而学校老师和创业学生之间有比较多的了解,双方都能较多地获取对方的私人信息。一方面,教师作为投资主体能了解到学生真实的个人信息,并且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性格特征都有较多了解,并且能及时地观察到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积极性等心态的变化。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长期和老师接触,也能通过平时的学习了解到投资的老师的科研能力、管理能力以及职业操守等关系到风险投资主体的顾问能力与努力水平的信息。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风险投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第三,对教学工作的激励。教师通过风险投资指导大学生创业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同时也激励教师更积极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将学习目标和创业目标结合起来,为了创业的成功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填补知识的空缺,及时更新知识,各项能力也得到锻炼。即便创业失败,学生也在这一过程获得了老师提供的额外指导,在知识和能力上有所收获。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高校推行这一风险投资模式能改变高校老师重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而轻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现状,教师在投资后通过向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后续咨询服务提高学生的能力,转化为创业成功带来的投资回报,也是对教师努力的回报。第四,投资中的风险和激励。由学生组成的创业主体往往具有一些创新思想,但不能或不愿意投入过多资金,在风险偏好上表现出明显的风险规避,融入风险投资后,容易产生对老师在管理和决策上的依赖,容易出现不努力的道德风险。而风险中性的教师投资主体,如果学校的投资项目不多,则很难通过分散投资来实现资金在正常水平的获利。因此,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及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激励是决定这一风险投资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

三、风险投资基金的契约安排及组织结构

在以教师为投资主体的风险投资中,学生创业团队投入技术与人力,教师投资主体投入金融资本、技术指导、政策指导、理顺管理团队、帮助创业团队获得各种商业资源、帮助团队开拓市场等。我们可以把风险投资看做创业团队的人力资本和投资主体的金融资本、管理知识之间的合作过程,对权益的合理分割应兼顾到投资主体的权益和对创业者的激励。和所有的风险投资一样,以教师为投资主体的风险投资首先应解决好的是防范双边道德风险,也即是设计有效的契约。目前可用以防范创业投资领域双边道德风险的契约工具包括债券、普通股、可转换证券等金融工具,国内外学者在比较对各种工具并分析其适用条件的基础上,基本上认同可转换证券优于其他工具,同时认为分阶段投资可以激励创业企业家努力工作。但由于学生创业项目往往投资较小,根据Casamatta(2003)的研究结果,在投资较小时,创业投资家持有普通股,而创业企业家持有优先股更能防范双边道德风险;学生创业中又特别需要进行激励,而可转换证券对创业投资家的激励作用明显对创业企业家激励不足。和社会上的风险投资不同,教师作为风险投资主体在投资动机上多了一层对学生创业者创业成功的希望,其投资回报可以低于社会上的风险投资,在防止双边道德风险时重点应该是激励作为创业者的学生而不是作为投资者的老师。因此,在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风险投资时应主要使用可转换证券,辅之以其他契约工具,以提高对学生的激励水平。另外,风险投资基金应充分利用教师在资金方面和管理经验上的优势,教师中不乏有管理经验以及成功创业经历的成员,可以由他们作为顾问团,向创业团队提供管理咨询类的服务,而其他教师都可以作为投资人进行投资而不参与管理,不提供任何智力支持,由此形成的风险投资基金99%的投资来源于投资人,剩下1%的投资来源于顾问团。顾问团可以获得2%-3%的年管理费,剩余收益投资人获得70%-80%,而顾问团获得20%-30%,

四、对大学生创业环境改善的建议

第一,激励大学生创业。首先,只有当大学生创业项目足够多时,才能分散风险投资基金的风险,才能吸引高校教师加入到投资主体中来,以教师为投资主体的风险投资模式才能得以生存。其次,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努力程度是创业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在风险投资中,契约安排要充分考虑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特征以及大学生创业者的特征,不照搬社会上风险投资的企业工具,形成适合大学生创业投资的契约安排,充分激励大学生。第二,为大学生创业放宽条件。一项风险投资的期限一般在3-7年,我国高校的学制一般是3年或4年,大学毕业后继续在本校攻读研究生才能达到7年,而大学生自主创业一般在大三大四才开始,大学生创业和参加学校学习多有冲突。实行弹性学制更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同时也应为高校教师作为普通合伙人参与企业管理提供便利。第三,整合高校资源。风险投资基金不一定要局限于一个高校的老师,可以跨高校,甚至跨地区进行,这样不但可以有更多资金,形成更优秀的咨询团队,也有利于风险资金投资到更多的创业项目,分散投资风险。

全文阅读

风险投资

【摘要】本文对委托理论的演进过程和新进发展进行综合评述,并结合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研究状况,提出了从风险角度等方面对风险投资深入研究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委托理论风险投资启示

一、委托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观点

(一)国外的研究状况

美国等由于发展风险投资历史较长,效果显著,即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对风险投资中的委托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凯伯和谢恩(CableandShane,1997)曾提出了一个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企业关系的合作博弈模型,但在模型中未考虑到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企业之间的分工属性问题。L.吉本斯在《博弈论基础》中对以知识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企业之间的合作博弈模型从信号博弈方面进行了模型构建和分析[13]。Gompers(1993)在其博士论文《理论、结构和风险投资模式》中认为:一方面,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能力和努力对风险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设计合理的机制可以使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回报主要取决于风险企业上市或被兼并收购时的股票价值,从而将风险企业经营团队(风险企业)的利益与风险投资企业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另一方面,风险企业经营团队在运营企业过程中可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个人好处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这将严重损害风险投资企业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在合同中将一部分控制权配置给风险投资企业(且与所有权配置无关)以提高投资效率,即通过设计合适的金融工具作为筛选和激励的有效手段。[14]另外,萨尔曼(Sahlman,W.A,1990)、勒纳(lerner,1994)、J.lerner和RodneyClark等也对风险投资中的委托关系进行了实证性研究。

(二)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学者已开始吸收委托理论的成果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姚佐文(2001)在《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中指出,风险投资中的控制权分配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以及风险投资企业与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个人利益,并通过模型分析了风险投资合同中控制权的分配和转移,认为控制权尤其是剩余控制权是一种“状态依存权”,并且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可分离的,且不必完全对应。[15]黄美龙(2001)在《美国风险投资治理机制及借鉴-基于委托理论的分析》中,详细地分析了风险投资中的有限合伙制和风险企业的治理机制,并比较分析了股份公司、有限合伙制和风险企业治理机制的异同。认为政府作为我国风险投资主体,极容易导致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要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健康发展,必须改变我国风险投资主体为民间机构或个人,并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16]张帏和姜彦福(2003)在《风险企业中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配置研究》中指出,“所有权必须与控制权相匹配”的原则并不能很好地解释风险企业中的实际现象。基于风险投资的特点和风险企业经营团队人力资本特性,利用Tirole(2001)模型分析了风险企业常常难以获得风险投资的原因,并引入连续控制权变量,对此模型进行拓展,导出风险企业为了获得风险投资所必须放弃的控制权的均衡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险企业融资时经营团队所拥有的非人力资产数量、运营企业时的个人非货币收益大小、经营团队声誉好坏等重要因素对风险企业中控制权配置的影响,认为:从静态来看,风险企业经营团队控制权随所拥有的非人力资产的增加而递增、随运营企业的个人非货币收益增加而递减;从动态角度分析,随着风险企业经营团队人力资本逐步转化为企业的实际资产,其必须放弃的控制权将相应减少。同时,进一步分析了风险企业中所有权与控制权配置特征及其原因,提出风险投资中采取的治理机制应当是特殊的相机治理机制,即根据风险企业的实际发展绩效和运营状况以及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能力是否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而配置控制权。[17][18]田增瑞(2001)在《创业资本在不对称信息下博弈的委托分析》中提出,在投资者和风险投资企业之间,风险投资企业应承担无限责任,并应建立信誉机制,风险投资企业和企业之间应签订可转换优先股的契约,以转移风险。[19]南立新和倪正东(2002)在《中国风险投资企业与创业者之间的委托问题及解决方案》中,通过对大量的实际考察,认为委托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签约前隐藏信息和约后隐藏行动,提出的具体解决办法是:进行尽职调查;投资协议制约;分阶段投资等。[20]另外,俞以平和张东生等人对风险的控制和激励也进行了研究。

二、一些启示

全文阅读

风险投资过程的博弈分析

摘要:买卖双方拥有充分的共同信息是风险投资项目顺利交易的前提,但在风险投资交易市场中风险项目的拥有者有项目好坏的信息,而这种信息对于投资者是无法获得的或者获得这种信息的成本很高。文章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相关理论,对风险投资项目的融资过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风险投资项目交易市场的均衡条件。

关键词:风险投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市场均衡条件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7—82 —03

引言

风险投资项目顺利交易的前提是买卖双方拥有充分的共同信息。如果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就有可能限制市场功能的发挥。而2001年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公报中指出,许多市场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买卖的一方往往掌握比另一方更多的信息。Akerlof是最早开始关注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学者之一,他以二手车交易市场为例,运用不对称信息理论研究了市场经济,并提出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安排方法。风险投资项目的交易市场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我国的风险企业一般不愿意提供太多的信息给风险投资家,风险项目拥有项目好坏的信息,这种信息对于风险投资者则是很难甚至无法获得的。这种信息的不对称,给风险投资项目的交易带来一定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并已有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

本文基于博弈论理论、风险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方法,对风险投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不同类型交易市场的均衡条件,并提出了在不对称信息下形成完全成功的风险投资交易市场的建议措施。下文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为风险投资过程博弈分析模型的假设条件;第2部分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对风险投资过程进行了分析;第3部分为结论。

一、基本假设

风险投资者和风险项目间的投融资博弈过程基于如下假设进行:

全文阅读

基于过度自信和监督机制的风险投资契约模型

摘 要:本文基于委托理论和团队生产理论,把风险企业家的过度自信和风险投资家的监督努力两个重要因素结合起来,建立了符合风险投资实际运作情况的契约模型。证明了风险投资家存在一个最优监督分配比例,进一步分析了过度自信和监督努力这两个因素对风险投资参与者行为策略及成本的影响。理论研究分析表明,风险企业家的过度自信行为和风险投资家的监督努力均有助于刺激风险企业家提高其努力水平以及降低风险投资家的成本,从而增加风险投资家的投资期望收入。研究结果为风险投资家设计合理的激励契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过度自信;监督;信息不对称;委托;激励契约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1)04-0048-07

Study on the Incentive Contract Model for Venture Capital

Based on Overconfidence and Monitoring

LI Yun-fei1,2, ZHOU Zong-fang1

(1.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2.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2, China)

Abstract:By combining the overconfidence of entrepreneur and the monitoring of venture capitalist, an incentive contract model for venture capital is set up based on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d the team production theory. An optimal ratio of the monitoring of venture capitalist is prove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fidence and the monitoring on the behavior of the venture capital participants and the agency cost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es show that the overconfidence of entrepreneur and the monitoring of venture capitalist are helpful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effort of entrepreneur and decrease the agency cost of venture capitalist. The researches can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venture capitalist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incentive contract.

全文阅读

估值调整协议的风险投资

估值调整协议是为了解决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风险投资本身的不确定性问题而签订的一种关于企业估值的融资合约,当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无法对企业估值达成一致时,投资方与融资方对于企业的现有价值暂不争议,并共同设定企业未来的业绩目标,以企业运营的实际绩效调整估值和双方的股权比例。如果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达到业绩目标,则融资方享有一定权利,用以补偿企业价值被低估的损失;否则,投资方享有一定的权利,用以补偿高估企业价值的损失[1,2]。由于投资环境变幻莫测,不确定性风险越来越大,使得投资收益难以预见,在这样的条件下,估值调整协议基于其有效规避投资机构风险的作用,在风险投资,企业扩张,套期保值等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尤其在风险投资中,不确定性较一般传统投资更大,投融资双方容易对企业未来的估值产生分歧,估值调整协议的应用能够使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暂时搁置争议,既有利于企业及时获得风险投资资金,也能缓解风险投资机构的后顾之忧,为促成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估值调整协议的合理利用,将有助于风险投资推动创新企业发展。

通过对近年在中国资本市场发生的估值调整协议典型案例的梳理(表1),可以看出,在风险投资中,估值调整协议的应用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权益作为激励手段。在风险投资中,企业家既想获得发展需要的基金,也不愿失去企业的拥有权,因此,令企业家在盈利能力良好时获得企业较多的权益,在盈利能力不好时,失去企业部分权益,能有效的激励企业家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因此,应用于风险投资中的估值调整协议,多以权益作为激励手段。其次,没有单方面的赢家。对于风险投资机构而言,若企业做强做大,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出售权益而获得高额利润,若企业经营不善,即使风险投资获得较多的股权,替换管理层,也有可能使管理目的扭曲,经营中断,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对于创业企业而言,达到估值调整阀值,即获得了融资,又获得了较多的权益,若达不到阀值,将有可能失去企业。因此,企业家盈利水平到达估值调整阀值时,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实现共赢,是双方共同期待的结果。由此可见,在风险投资中,估值调整协议通常是利用权益(由固定权益和变动权益两部分构成)补偿投资机构的风险,因此,固定权益和变动权益两部分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特别是双赢结局的出现与否,如何影响这两部分权益的构成,对于揭示估值调整协议风险补偿的作用机理有重要研究意义,是合理应用估值调整协议,科学选择风险投资金融工具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文献综述

对于风险投资估值调整协议的研究,目前学者主要利用期权理论、合约理论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围绕激励和风险问题展开,在激励问题方面,项海容提出估值调整协议对创业企业家存在激励作用,激励效应的程度受到目标难度的影响,目标设置的难度越高,企业家的努力程度就越差,而目标难度的设置受到项目风险、创业企业家的能力和项目互补等因素决定,只有当这些项目内部的环境被充分考量,才能得到有效的激励效果,同时还证明,当目标的难度有差异时,造成的社会效率也不同。张波指出当企业管理层的风险偏好是中性的时候,估值调整协议能够有效保护投资者收益和激励管理层,解释了现实案例中所涉及的投融资双方行为以及收益分配结果。胡晓珂分析了对赌协议在不完全契约状态下表现出的射幸性特点,论证了基于企业估值调整所进行的条款安排并不违背法律所追求的公平和效率目标,孙艳军从合约理论的角度,剖析了估值调整协议的应用基础,阐述了估值调整机制的合理价值,认为估值调整协议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风险管理方面,程继爽从我国企业签订估值调整协议融资的现状出发,探讨了估值调整协议的涵义和要素,进而指出了我国企业抵御风险和提高利用估值调整协议融资质量的途径。刘冰和杨明国首先从期权角度分析估值调整协议的特性,通过摩根斯坦利对永乐并购中的估值调整协议的应用,从企业的风险意识,估值方法、估值标准、风险防御能力等方面给出了对我国企业的建议。

专门针对估值调整协议的国外研究甚少,而与其相似的或有权益(或有控制)形式的合约研究较多,其中PhilippeAghion和PatrickBolton得出的关于“怎样建立一种可以让委托人都满意(目标一致)的初始合约”的结论与估值调整协议最为相似。PhilippeAghion和PatrickBolton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建立一种可以让委托人都满意(目标一致)的初始合约,二是,何时初始合约不能实现委托人的目标一致性,此时控制权又当如何分配以实现有效性。为了解决以上这两个问题,作者进行了许多假设:有许多的投资者都在寻找好的投资机会;企业家有好项目因此有足够的议价能力,并提出一个“takeit–or–leaveitoffer”给投资者选择;在合约执行中存在许多的风险,例如,一些重要的决定是否会被合理的描述;货币收益都可被双方证实;企业家除了在意货币收益外,还在意如荣誉、人力资源的非货币收益;还假设了双方的收益和控制权分配。通过这些假设和一个不完全合约的分析,作者提出在项目投资收益为好的状态时,将控制权给予企业家,使其继续经营;在项目投资收益为差的状态时,将控制权给予风险投资家,让其选择对项目进行清算,这样就能确保实现有效率的行为选择。

对于基于估值调整协议的权益分配问题鲜有研究,学者们主要利用双向道德危害模型,基于权益投资、轮次投资等不同的形式,对风险投资权益问题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岳意定,邹福阳和刘丹指出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在给定的股权结构下存在一个与股权相关的均衡努力水平,对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股权比例进行设计,研究了融资顺利进行和道德危害有效防范的问题。徐玖平和陈书建构建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家之间的道德危害模型,证明合约设计、分阶段投资、监督、股权配置和声誉机制的建立等激励机制对风险投资机构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AnatRAdmati和PaulPfleiderer研究了一种多轮次投资中的问题,证明一种固定权益比例的合约会给风险投资家在所有的投资轮次中固定的权益比例,这会使得内部的投资者作出最优的投资决策,并在今后的投资轮次中,不会对证券作出错误的估价,Hellmann对可转换证券中的上市阶段的最优权益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他提出双向道德危害下,最优权益分配与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家的工作效率和努力效果有关,值得注意的是,他提出的权益分配仅是基于纯股权融资模式,实际上,当金融工具发生改变时,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家的激励模式也发生了改变,最优权益比例也会随之改变。与本文的研究内容相近的有Casamatta,Hellmann和晏文隽及郭菊娥的研究,其中Casamatta,hellmann为本文基于双向道德危害的模型构建提供了基础,而晏文隽和郭菊娥通过对蒙牛和摩根士丹利对赌协议的分析,给出了风险投资中的估值调整流程(如图1),是本文模型构建的依据。通过以上文献梳理可以看出,以往的研究在对估值调整协议权益分配及其影响因素方面较为匮乏,该问题的解决对于风险投资机构应用估值调整协议管理项目投资风险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将根据估值调整协议的权益分配形式(如图1),基于双向道德危害风险,构建风险投资中估值调整协议权益分配模型,研究估值调整协议应用下最优固定权益分配比例及其影响因素,并给出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的或有(绝对)控股的充分条件。

2风险投资估值调整协议权益分配模型构建

2.1基本假设结合文献[1]的研究结论,应用估值调整协议的背景下,当创业企业表现优异,价值达到权益转让的标准,即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取得双赢后,风险投资机构选择在企业价值到达V*时退出。

全文阅读

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价值

【内容摘要】如今,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致力于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的研究。可是,在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到底是怎样这个问题上,很少有人深度关注。与国外相比,我国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作用远不及国外。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并根据中国企业与经济环境现状,提出了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健全市场投资机制,完善社会投资模式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风险投资;综合对比分析

融资结构与资本结构是企业融资方式的其他称呼。二十世纪末,资本结构论形成,它为公司财务理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高度的不确定性与正外部性是技术创新的两大显著特点。技术创新者与投资人之间很有可能出现信息偏差及不对称,两者之间也可能存在委托的行径。诸多问题出现在技术创新融资的过程中。因此,通常情况下,技术创新融资成本往往较高。由此便会出现技术创新投资供小于求的状况。二十世纪末,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就已经着手深入研究风险投资并积极进行实践。结果表明,要想解决技术创新融资难的问题,风险投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对于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不仅有理论佐证,也有了实践依据。本文将分析讨论风险投资给技术创新融资带来的促进作用并为企业融资提出建议和解决措施。

一、理论依据

(一)国外成果。Lerner数据来源:1983~1992年的经费投入数据,该数据涉及二十多个产业。结论:百分之三的风险投资能带来百分之八的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对创新的作用很大。Puri结论:风险投资介入高科技产业,企业在人力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国内成果。2009年,以龙勇为首的一批学者将技术创新能力用专利申请数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作为衡量的指标,得出了风险投资能促进技术创新这一结论。2011年,王建梅等人根据早年的数据(数据如表1)得出结论: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并不显著,而R&D经费却是影响专利申请数量的主要因素。2012年,黄铭等人研究得出结论:纵观全省数据,风险投资是有利于技术创新的。通过对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王云龙指出国家的宏观环境以及融资条件制约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作用。贾生华指出,融资条件是影响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等人通过研究美国市场得出:每拿出一百美元进行风险投资,就会有0.8项应用成功的专利项目。由此可见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是正向关系。

(三)成果评价。国内外着手研究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关系的人有很多。不同的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各有不同,得出的结论也略有差异。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存在正效应。不容忽视的是,中外相比,我国风险投资的作用远小于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因此,如何消除不利因素来加大我国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刺激力度成为当务之急。据此,我们要结合中国的经济现状与大环境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并探寻解决之道。

二、中国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现状

全文阅读

风险资本投资策略研究述评

关键词:风险资本;投资策略;风险投资;投资市场;不确定性;投资期权;委托理论;团队生产

摘要:风险资本的投资行为和投资效率日益引起学者的关注。在投资过程中,风险资本家会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如垄断投资、混合投资、辛迪加投资和联合投资,并提供重要的增值服务。由于财富约束、风险分担和增值服务的需要,风险资本家经常共同对创业企业投资,因此,传统的委托理论分析已不能解释风险投资行为,共同投入和分享产出的团队生产分析对此提供了更好的解释,而且多重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重复博弈也成为风险资本投资研究的核心问题。

中图分类号:F830.5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11)05-0073-08

一、引言

风险投资市场的高度不确定性和风险特征对研究者提出了挑战,随着对风险投资活动认识和理论研究的深入,研究方法也从运用传统委托理论分析各种成本问题,逐渐发展为分析风险资本家与创业企业家共同投入和分享产出的团队生产问题分析。以往文献多从融资角度展开,假设创业企业家为中心签约人,但由于创业企业家受财富约束,风险资本家实际承担更大的风险,同时他们也提供重要的增值服务,所以风险资本家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实践中,风险资本家会采取各种投资策略以解决风险投资中的激励问题,如选择垄断或独自投资(Solo-investment)、混合投资(MixedInvestment)、组成辛迪加(Syndication)或共同投资(Co―investment)、联合风险投资(Joint Venture)等。

与国外相比较,我国风险投资理论研究和市场发展都比较滞后:理论研究基本追寻国外的研究路线,在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风险资本家投资策略比较单一,很少对创业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更多关注财务目标等。而国外研究显示,风险资本家选择不同投资策略进行投入对企业产出有重要影响,而且企业家也更喜欢能增加企业价值的投资者。因此,以风险资本家作为研究起点对风险投资策略进行全面梳理,对深入理解和发展我国风险投资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完整的投资过程应包括项目选择、投资及退出三个程序,因大多数文献集中于投资行为,因此本文主要对风险投资过程中投资策略的相关文献进行讨论,而对风险投资的项目选择和退出另做陈述。但应注意,投资策略和投资选择与退出并不是完全分离的。

二、垄断风险投资

当其是创业企业的唯一资本提供者时,风险资本家经常采用分阶段投资以有效缓解成本问题。分阶段投资主要有两种类型,设定投资目标或里程碑(Milestone Investment)和无目标或循环(Round Investment)的分阶段投资。在第一种类型中,双方设定分阶段目标,并在最初契约中约定总投资额以排除再谈判的可能。这样,风险资本家就可获得较高的事前灵活性,一旦创业企业家的努力或业绩未满足预定目标(如获得新专利,生产出最终产品或可预见的产品市场销售额等),风险资本家有权放弃项目。而无目标分阶段投资则给予风险资本家更大事后灵活性,在初始契约中不设定总投资额,在上阶段投资完成后,双方就下阶段投资进行谈判。

全文阅读

风险投资方面的研究综述

【摘 要】本文从风险投资的运行过程、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影响因素及新兴国家地区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弥补了实证方面研究。

【关键词】风险投资 投资回报 影响因素

纵观国内外风险投资研究的前沿文献,梳理出如下观点:

1.国外在风险投资方面的研究

风险投资系统环境对风险投资的影响研究:Wonglimpiyar (2007)[1]讨论了美国联邦政府法律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风险资本市场的规制。Cumming(2010)[2]发现好的法律意味着快速交易筛选、更大的联合投资概率、有利于投资者向风险企业派出代表。

风险投资对经济的作用研究:风险投资系统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促进创新经济的发展方面。Wonglimpiyarat (2007)[3]描述和分析了泰国中小企业发展银行的风险投资管理。Coehrane(2004) [4] 研究以IPO和收购方式退出的投资项目回报,发现风险投资回报波动性很大,早期波动性大于晚期。

风险投资过程研究:Ramón(2007) [5]风险投资公司可以利用本研究的信息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决策过程。Giot(2007)的研究竞争风险模型来对退出时间建模,它允许对退出时间和退出类型联合分析。

新兴国家和地区风险投资研究:Naqi (2007)[6]发现亚洲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差异很小Mohanan(2007)[7]认为印度风险投资达到了一个起飞阶段,各种形式的风险资本变得更加容易获得。Ahlstrom(2007)[8]回顾了中国的风险投资文献,研究了中国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前景。Jingu(2009)[9]研究了深圳创业板的演化。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