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风险投资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探讨

[摘 要] 风险投资学课程采用研究性教学,能够做到整合规范教学内容,将多元教学方法融入课程的学习里,合理的实验训练使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借力研究性专题,提升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用理论和案例分析的授课形式,并有针对性介绍风险投资典型事件,同时将风险投资和专业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说明,通过系统介绍风险投资相关知识的形式,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直观、迅速地了解掌握风险投资。

[关键词] 风险投资学;研究性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2-0092-02

一 课程的基本情况

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是投向未来的,直接投入创新型企业的私人股权资本。风险投资在中国风起云涌的发展起来,与美国相比,尽管中国的差距仍然较大,仅占全球风险投资总量的4.7%,但是,中国在这一领域已位列全球第二,并且到目前为止始终保持全球第二大市场这一地位。20多年来,风险投资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课程对学生来说实用性较强,通过对该课程的介绍,让学生在校期间认真把握相关的专业课,正确认识风险投资。

二 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

通过风险投资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风险投资的基本概念、商业计划书、风险投资资金筹集、风险投资机构项目的选择、风险投资的运作、风险投资的管理、风险投资的退出等基本理论和方法;根据教学安排进行调研学会商业计划书的写作及风险投资机构项目的筛选、协议的签订等实务操作;具备商业计划书写作和风险投资选项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实施创业中涉及到的项目的选择、资金的筹集和安排以及进行风险投资业务操作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全文阅读

《中级财务管理》课程难点及教学设计

【摘要】 《中级财务管理》课程是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由于该课程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课程内容相对较高的难度和繁复,研究该课程的难点内容、内在逻辑联系,探讨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课程设计,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中级财务管理;课程难点;教学设计

《中级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与《财务管理基础》一同构成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基本原理的掌握与熟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掌握。

一、《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

财务管理的课程结构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运营资本管理以及股利分配政策管理。为了便于教学的展开和深入,将财务管理课程分为初级、中级课程。初级课程为《财务管理基础》,主要是假设在确定性环境条件下考察这四个部分的管理问题。具体内容包括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货币时间价值、财务报表分析、确定条件下的投资决策问题、筹资方式、资本成本计算以及杠杆效应、资本结构的确定方法、运营资本管理和公司股利政策等。中级课程为《中级财务管理》,中级课程的内容是假设在不确定性的环境条件下的财务管理问题,所以,必须在此基础上就这四大块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具体来说,《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风险与收益、期权定价、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决策管理、市场效率与筹资管理、MM理论与资本结构、公司价值与股利政策、资产的流动性与运营资本管理等。

二、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

在中级课程中,我们改变了假设条件,是在未来不确定性的环境条件下,讨论公司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等财务管理活动。由于这一假设条件的变化,在初级课程中的一些方法就不再合适,必须采用考虑了不确定性的技术方法来解决财务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的焦点是在处理由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风险以及风险的计量方法,并且需要依据所计量风险的水平来决定与风险程度相适应的风险补偿率的水平。解决了这一问题之后,将可以针对未来不确定性环境的筹资以及投资决策问题进行定量决策分析。这些内容就其重要性和难点来说大致可以归纳为三部分:

(一)风险报酬计量与财务投资筹资管理问题

全文阅读

高职创业能力提升路径

一、前言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风险投资作为一种股权融资方式在国内逐渐流行起来。它把资本投放和企业管理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了投资效率,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为工业化、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本融资渠道,并成为深入影响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特征。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创业逐渐成为大学生的热门话题与最后抉择。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发展路程,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创新创业教育还满足不了实际的需求。风险投资作为现时代资本投放与融资的必要手段之一,是激励创业思维的重要工具。风险投资下的创业,也因大量使用风险技术而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因而不断超越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与思维,更具发展与现实意义。

二、高职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校的培养,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无论在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还是师资力量等软件方面都有了进步,但仍然与社会发展形势不相匹配,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市场要求脱节。大学生创业准备不足,缺乏创业技能、资金、管理知识等诸多方面的素质;在创业过程中同时也出现有技术无资金、有资金无管理、有管理无规划等诸多问题。调查显示,有85%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以失败告终。

1.创业能力不足。创业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创新性的活动,它十分强调创业者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不可否认,现代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增多,使认知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有所提高,但是根据全国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众多例子来看,这种外在的表现能力,在一切顺利时能够起主导作用,但当出现困难和问题时,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等内在能力显得比较弱,出现临事慌乱,不知所措,遇难则止,知难而退的表现,最终导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

2.创业资金不足。创业资金可以来源于: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典当融资、股权融资和融资租赁等渠道。对于创业者来说,筹集资金创办企业本来就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大学生创业者在寻求外部融资时更是困难重重,尤其是考虑到贷款的安全性,银行一般不会轻易贷款给大学生创业者,风险投资者又仅关注较大的投资项目,大学生创业者的资金只能来源于自有资金、亲戚朋友的借款或其他私人股权投资,得到社会资本支持的微乎其微,从而导致创业启动金的拥有量极为有限。

3.创业管理不善。在创业管理过程中,大学生创业的管理基本理论来源创业教育课堂或者是创业活动实践中。一方面,创业课堂知识的简单化、创业实践活动的单一化,使他们学不到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掌握不了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规模往往基于最基本的组织结构,独立创业或者团队创业,一旦形成规模,组织结构复杂,人员队伍扩大,其管理技能日趋落后,掌控不了企业的发展,最后就不了了之。以温州各大高校为例,据统计,目前温州市六大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约为8万人,2010年毕业生人数为3.5万人。有抽样调查显示,温州市大学生毕业后有创业意向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8%,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群体正在日渐壮大、崛起。调查还显示,温州市大学生创业企业多处于初始运营期,大学生创业失败率约为83.97%,温州市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5.13%,高于全国毕业生创业成功率平均水平2%一3%。

三、风险投资融入高职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分析

全文阅读

课程基金和风险投资课程激励机制分析

摘要:高职学生的心智特点和学习环境,决定了他们对“企业经营决策仿真”这类逻辑性较强的数据计算和理性分析型课程学习缺乏动力与压力。课程激励机制改革充分利用课程的实际特点,通过设立课程基金、构建风险投资运作机制,以风险投资协议为契约,让每个学生作为风险投资主体,以模拟企业为投资标的进行真实的风险投资,从而为课程学习引入了经济风险与报酬这个真实有效的压力和动力。改革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均较改革前有明显提升。

关键词:高职;“企业经营决策仿真”课程;激励机制;课程基金;风险投资

一、课程激励机制改革的背景

“企业经营决策仿真”是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它以课程仿真软件——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为教学平台,构建竞争性的生产制造行业及众多模拟企业,让学生以经营管理者的身份对企业经营的诸多方面进行定量决策;然后,由仿真系统输出各个企业对抗竞争结果,包括多张企业经营业绩报表、所有行业企业基本经营业绩指标值及其得分情况、经营决策总成绩及其行业排名等,因此,是一门极具对抗性、趣味性与专业性的课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论教学和仿真实训,使学生掌握企业经营决策的内容、要点和思路;能够结合周期形势与模拟企业前期的经营情况,独自对企业进行综合经营决策;会根据企业经营报表分析决策的成败及其原因,并及时制定调整措施;培养学生的市场风险意识、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以及坚韧不拔的抗压能力等职业品格与素养。虽然,与专业的其它课程相比,该课程已具有较强的对抗性、趣味性与实训成绩反馈的即时性,但是,学生在实际学习和仿真实训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专业性,与教学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决策实训时易烦躁,经常抱怨决策过程太复杂繁琐,因而心生逃避的念头;(2)决策时很随意、拍脑袋,不经过严谨细致的定量分析,导致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如不顾市场风险盲目扩大企业规模,导致企业陷入困境;(3)一旦某个周期经营出现失误就想放弃,而不是冷静下来找原因、寻对策。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该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综合性,需要学生真正花精力与功夫去认真学习、思考与分析,不像有些课程能随便应付;二是当前高职学生的心智特点和学习环境决定了他们缺少学习的压力与原动力,[1]他们普遍对感性体验式操作型课程比较感兴趣,而对理性分析与推理计算型课程缺乏兴趣。另外,由于是模拟企业的仿真经营,经营利润只是一个纸面数据,并不是真金白银,所以,当经营有方时,除了当期的实训成绩较高外,并没有其它直接收益,造成学生的成就激励不佳。反之,当经营不利时,除了实训成绩较差外也没什么直接损失,学生的挫败感就不强。课程的最终成绩对大多数不评奖学金的学生而言,是及格就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对课程学习缺少真实有效的压力与动力,造成学习效果不佳,因此,课程的激励机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激励机制改革的实践来源

课程激励机制改革的灵感源于该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是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它以项目为载体在每学期期末开展,为期两个星期,是对该学期及前期相关课程的协同性综合训练,也是对这些课程所培养的分块技能和知识进行的一站式综合演练。[2]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综合实践项目是基于“企业经营决策仿真”课程的“第×届‘×××’杯‘×××’行业高峰论坛筹办”。该项目以高峰论坛筹办为载体,将课程所有模拟企业分为筹办企业和参会企业两类,前者联合筹办论坛,负责论坛的策划、营销、会务、安保等工作,使论坛有社会企业参与和冠名,并为项目提供资金或实物赞助;后者要付费参与高峰论坛,并在论坛上宣传、展示和分享企业的经营成败与心得。无论是筹办企业还是参会企业,都需要项目组发放启动资金,为了让项目资金的使用更加高效、科学与公平,项目组以每个模拟企业最后一轮经营决策期末的未分配利润总额及累计支付股息指标为依据,分配模拟企业的论坛启动资金,启动资金完全归学生支配。采用这种客观公正的经济型激励手段后,项目组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开始认真地投入到最后一轮仿真决策中,他们会耐心地向教师或同学咨询决策的技巧和建议,每次决策完毕后都会认真分析成败,并研究下一周期的经营对策。甚至有些之前对实训不重视或不在乎的学生,学习态度也有了质的改变。以上这些积极的改变不是偶发式的,而是自该项目开展以来的必然现象,这是经济报酬的激励效果。此发现也让项目组豁然开朗,由此找到了课程改革的方向与突破口,就是给学生的课程学习引入真实有效的压力与动力,即经济风险与报酬,并构建以真实经济报酬为核心的课程激励机制。另外,从改革的条件看,该课程具备了引入经济风险与报酬的先决条件,即每个模拟企业的经营利润指标。

三、课程激励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设立课程基金,构建基金运作机制,履行对风险投资的核算、收缴、管理和偿还功能

全文阅读

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风险投资运作》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特征,应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创新教学内容体系和模式,打破教学活动中教与学两方面的功利性约束,有效促使其从专业化走向通识化,从理论化走向实用化,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能力;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5-0065-03

2010年5月,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风险投资运作》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更应着眼于应用能力的培养,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一、《风险投资运作》 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内容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各高校《风险投资运作》课程内容体系看,基本上仍遵循传统的方式,绝大多数教材内容呈现“多而全”的状态,使得与其相关课程之间的内容交叉和重复性严重;有的教材在内容体系上逻辑性比较混乱,难以形成对课程相关理论框架的完整和系统理解;现有教材未能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的最新动态; 作为一门实务性较强的课程,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未能突出实务性特征, 相反却由于零散性、规则性的知识点较多,显得理论性突出。就该门课程本身的知识架构而言,图1说明了这种关系。

从图1可以看出,当前《风险投资运作》课程内容体系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理论性和实务性层面,尽管课程最终落脚在应用性层面, 但理论性层面的内容占了80%以上。 由于这些理论知识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缺乏趣味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如果不从方法论的角度深入领会,以一般本科生的知识水平和架构很难从系统性层面把握相关知识,从而会导致知识点难以深入,单纯记忆性学习,应付考试等。而对于实务层面而言,虽然学生对于相关的操作很感兴趣,也符合他们对于“应用性”知识的需求,但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这些实务往往只能简单地落实在“案例分析”的讲解层面,使学生失去兴趣,降低参与度,导致与实践脱节。

全文阅读

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增强路径

一、前言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风险投资作为一种股权融资方式在国内逐渐流行起来。它把资本投放和企业管理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了投资效率,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为工业化、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本融资渠道,并成为深入影响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特征。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创业逐渐成为大学生的热门话题与最后抉择。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发展路程,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创新创业教育还满足不了实际的需求。风险投资作为现时代资本投放与融资的必要手段之一,是激励创业思维的重要工具。风险投资下的创业,也因大量使用风险技术而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因而不断超越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与思维,更具发展与现实意义。

二、高职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校的培养,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无论在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还是师资力量等软件方面都有了进步,但仍然与社会发展形势不相匹配,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市场要求脱节。大学生创业准备不足,缺乏创业技能、资金、管理知识等诸多方面的素质;在创业过程中同时也出现有技术无资金、有资金无管理、有管理无规划等诸多问题。调查显示,有85%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以失败告终。

1.创业能力不足。创业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创新性的活动,它十分强调创业者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不可否认,现代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增多,使认知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有所提高,但是根据全国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众多例子来看,这种外在的表现能力,在一切顺利时能够起主导作用,但当出现困难和问题时,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等内在能力显得比较弱,出现临事慌乱,不知所措,遇难则止,知难而退的表现,最终导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

2.创业资金不足。创业资金可以来源于: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典当融资、股权融资和融资租赁等渠道。对于创业者来说,筹集资金创办企业本来就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大学生创业者在寻求外部融资时更是困难重重,尤其是考虑到贷款的安全性,银行一般不会轻易贷款给大学生创业者,风险投资者又仅关注较大的投资项目,大学生创业者的资金只能来源于自有资金、亲戚朋友的借款或其他私人股权投资,得到社会资本支持的微乎其微,从而导致创业启动金的拥有量极为有限。

3.创业管理不善。在创业管理过程中,大学生创业的管理基本理论来源创业教育课堂或者是创业活动实践中。一方面,创业课堂知识的简单化、创业实践活动的单一化,使他们学不到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掌握不了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规模往往基于最基本的组织结构,独立创业或者团队创业,一旦形成规模,组织结构复杂,人员队伍扩大,其管理技能日趋落后,掌控不了企业的发展,最后就不了了之。以温州各大高校为例,据统计,目前温州市六大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约为8万人,2010年毕业生人数为3.5万人。有抽样调查显示,温州市大学生毕业后有创业意向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8%,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群体正在日渐壮大、崛起。调查还显示,温州市大学生创业企业多处于初始运营期,大学生创业失败率约为83.97%,温州市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5.13%,高于全国毕业生创业成功率平均水平2%一3%。

三、风险投资融入高职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分析

全文阅读

通过风险投资改善学生创业现况

一、前言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风险投资作为一种股权融资方式在国内逐渐流行起来。它把资本投放和企业管理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了投资效率,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为工业化、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本融资渠道,并成为深入影响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特征。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创业逐渐成为大学生的热门话题与最后抉择。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发展路程,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创新创业教育还满足不了实际的需求。风险投资作为现时代资本投放与融资的必要手段之一,是激励创业思维的重要工具。风险投资下的创业,也因大量使用风险技术而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因而不断超越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与思维,更具发展与现实意义。

二、高职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校的培养,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无论在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还是师资力量等软件方面都有了进步,但仍然与社会发展形势不相匹配,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市场要求脱节。大学生创业准备不足,缺乏创业技能、资金、管理知识等诸多方面的素质; 在创业过程中同时也出现有技术无资金、有资金无管理、有管理无规划等诸多问题。调查显示,有 85%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以失败告终。

1. 创业能力不足。创业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创新性的活动,它十分强调创业者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不可否认,现代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增多,使认知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有所提高,但是根据全国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众多例子来看,这种外在的表现能力,在一切顺利时能够起主导作用,但当出现困难和问题时,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等内在能力显得比较弱,出现临事慌乱,不知所措,遇难则止,知难而退的表现,最终导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

2. 创业资金不足。创业资金可以来源于: 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典当融资、股权融资和融资租赁等渠道。对于创业者来说,筹集资金创办企业本来就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大学生创业者在寻求外部融资时更是困难重重,尤其是考虑到贷款的安全性,银行一般不会轻易贷款给大学生创业者,风险投资者又仅关注较大的投资项目,大学生创业者的资金只能来源于自有资金、亲戚朋友的借款或其他私人股权投资,得到社会资本支持的微乎其微,从而导致创业启动金的拥有量极为有限。

3. 创业管理不善。在创业管理过程中,大学生创业的管理基本理论来源创业教育课堂或者是创业活动实践中。一方面,创业课堂知识的简单化、创业实践活动的单一化,使他们学不到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掌握不了管理方法; 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规模往往基于最基本的组织结构,独立创业或者团队创业,一旦形成规模,组织结构复杂,人员队伍扩大,其管理技能日趋落后,掌控不了企业的发展,最后就不了了之。

以温州各大高校为例,据统计,目前温州市六大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约为 8 万人,2010 年毕业生人数为 3. 5 万人。有抽样调查显示,温州市大学生 毕 业 后 有 创 业 意 向 的 人 数 占 总 人 数 的15. 8% ,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群体正在日渐壮大、崛起。调查还显示,温州市大学生创业企业多处于初始运营期,大学生创业失败率约为 83. 97%,温州市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 5. 13%,高于全国毕业生创业成功率平均水平 2% -3%。

全文阅读

基于素质培养的投资经济学论文

培育学生的商业意识。《投资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联系极为紧密的学科,应该在培育学生商业意识方面发挥作用。从理论上看,商业意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市场洞察力、对市场的反应力和执行力。市场洞察力指的是学生主动发现商机,积极面对商机的能力。《投资经济学》课程中项目可行性分析方面的教学,可以为学生市场洞察力的培育夯实理论基础,学好了并充分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学生的市场洞察力应该会较之以前有所提高。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指的是学生发现商机后能够立即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投资经济学》教材中筹资方式、筹资决策等方面知识的讲授,会增强学生对市场反应能力的信心,有利于发现商机后能够立即付诸行动、采取措施、抢抓商机。

执行力指的是学生投资策略制定后,为全面贯彻落实相应策略所应当具有的强大的后期可持续发展的执行能力。《投资经济学》教材中关于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可以为学生强化执行力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投资经济学》的学习,能够为学生商业意识的强化提供理论支撑,这也是学生应当学习并学好《投资经济学》这门课程的重要原因之一。培育学生的风险意识。作为投资的重要特征之一,风险(意识)是《投资经济学》课程应该传授给学生的重要意识之一。《投资经济学》课程中的风险,一般指的是风险自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前者包括风险产生的后果可能是损失、可能是获利也可能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后者则仅仅指损失。从《投资经济学》课程的内容来看,无论是对内投资还是对外投资,无论是筹资还是投资,无论是做项目决策还是规避项目所可能带来的损失,这些都与风险紧密相关。任何一项投资活动都必然会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这是因为对于投资者来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对于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其他无法避免的不可抗力因素等,有一定程度的预测能力,也有一定的规避风险的意识,但对一些实实在在发生的损失在很多时候是无能为力的。面对损失,只能是尽量采取措施减轻程度,而不是彻底规避损失。以对外投资为例,东道国(地区)政局变动的情况是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等也是不可以控制的,投资在可能带来收益的同时,也极有可能会带来风险。风险不可怕,可怕的是学习了《投资经济学》以后却不能对风险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

显而易见,风险意识是在《投资经济学》教学中应该重点传授给学生并要求灵活掌握、运用的意识。培育学生的开拓意识。开拓意识是建立在商业意识和风险意识基础上的,其对于学习过《投资经济学》的未来投资者综合素质的培育极为重要。商业意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商业机会不会失去,风险意识可以进一步强化商业意识,为抢抓投资机会夯实基础。但是,仅有这两方面意识,即使是商业机会被抓住了,有效规避风险、确保项目收益的目标仍然难以有效达成。从各种投资活动的实际过程来看,即便是抓住了商业机会,制定了极为缜密的投资策略,在纷繁复杂的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投资活动的收益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是难以一直保持不变的。这就要求投资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针对现实困境克难奋进、排除万难、以不变应万变,随时随地监控投资活动的进展,分析投资活动所可能带来的风险。在出现风险的情况下,要求投资者不仅要沉着镇定,还要求投资者根据形势发生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尽量减少损失。虽然在《投资经济学》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出要培育学生的开拓意识,但是基于投资活动的特殊性,开拓意识应该始终贯穿于《投资经济学》教学之中。

与高职高专类学校相比,本科院校在办学模式方面封闭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校企合作问题也很难落到实处。即便是部分高校与相关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有项目合作,但对于全面提升本科生的综合素质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难以发挥作用,学生缺乏从学校到企业的良性流通渠道。一方面,部分高校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到企业实习,真正掌握企业投融资决策活动基本流程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即便是毕业实习,很多高校也是流于形式,很多学生难有真正的动手机会,接触不到企业的一些真实的操作,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难以在实习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与高校签订有合作协议的企业,往往在实习过程中将目光锁定在要招聘的所谓的“优秀人才”身上。只有这部分学生能够真正接触到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而大部分人即便是待在企业实习,所从事的也都是一些琐碎的工作,几乎不可能接触到企业核心层面的一些东西。比如,企业投资决策之类的材料往往被企业以保密为理由加以封锁,学生无法接触到,自然也就难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目前高校的《投资经济学》课堂教学来看,绝大多数高校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无论是平时的课堂教学,还是对课程的考核(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均难以切实有效地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课程本身所要求的实践标准相结合。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高校对教师主要以公开的数量和质量来进行考核,以至于大部分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撰写并的过程中,对教学工作松懈,能够与时俱进,及时补充自身知识并传授给学生的教师相对少。另一方面,与高职高专类教师招聘相比,普通本科院校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更为注重科研型教师的招聘,实践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一般的教师难有机会进入到重点大学中,往往是科研成果丰富、实践经验缺乏的教师更有进入重点院校的优势。与以往相比,现在的大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90后的成长环境与80后、70后存在显著差异,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较之以往明显好转,是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很多学生没吃过苦,不懂得生活的艰辛,自我认知能力差,自身期望值高,对待学习也不像以往学生那样刻苦和认真,学习效果欠佳。对某师范院校和工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地调研发现,对农业生产的基本常识有所了解的学生极为少见,这从侧面说明,吃过苦的学生很少。部分学生虽然学习努力,但“死读书、读死书”的多,对于自身、对于课程缺乏认识,很多人学习动机不明确,甚至仍然抱着高中时的学习态度来对待大学课程的学习,更喜欢的是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学习的自觉性不强,自主性不够。在此情况下,自然不难理解《投资经济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相背离的现实。要通过《投资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强化学生的商业意识、风险意识和开拓意识,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在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有保障,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全文阅读

金融教学的创新思考

一“、理性投资”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内容改革

(一)金融投资方向的基本课程设置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合格金融投资者的基础,除了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技术应用、统计学等公共基础课外,要获得扎实的金融投资理论功底还需要学习货币金融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会计学等专业基础课,理财学、保险学、公司金融、投资学、财务管理、期货期权、投资银行学、投资基金管理、投资行为学等专业课。近年来,金融市场朝着网络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推出的步伐加快,需要具备信息处理、数据分析、产品定价能力的人才,金融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应向计算机网络工程、数据分析、金融数学、算法交易等课程延伸。

(二)“理性投资”导向下的教学内容侧重点

要培养合格投资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客观地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具备对不同的观点和纷繁复杂的经济金融现象的思辨能力,并在课堂中展开讨论,让真理在辩论过程中得以呈现,使学生掌握理性思考的方法。为培养学生理性思考能力,教师应立足于以下两个导向和两个侧重点,把握分析金融投资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方法:1.投资导向正确理解“投资”的概念对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至关重要。投资是一种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有望保本并获得预期收益的行为。在投资过程中,经济主体为了获得未来的预期收益,需预先垫付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以经营某项事业。从该定义可知,首先,“投资”需要投入一定价值量的资产,可以是货币形式或是实物形式;其次,从投入到产出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涉及资金的时间价值问题;再次,既然投资有时间跨度,那么就意味着投资者要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如通胀风险、信用风险等,其要求的投资回报除弥补资金的时间价值外还应能补偿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最后,投资要求保本并取得回报,即获得更多的未来现金流。一般情况下,比较投资与投机的不同,可以从资金投入者所期望的变现时间进行区分。2.理财导向理财是指个人及经济组织在某一时间范围内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对现金流状况进行规划和管理的行为。由此可见,理财并不是急功近利地将投资的目光局限于短期回报。对个人投资者而言,理财是对不同人生阶段的现金流状况进行合理安排,而对一些经济组织,如养老基金而言,则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实现资金进出的合理配置和风险控制。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理财规划师的职业应运而生,许多金融专业的学生将选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投资规划、保险服务等与理财相关的职业。因此,金融投资的教学内容需要从维护家庭稳定、社会保障、国家安全的角度谈投资问题,树立学生正确的理财意识,恪守“信托责任”的要义,为社会的每个家庭和个人未来的财务安全提供保障性的金融服务。3.投资风险的回避随着财产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增加,金融服务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加强,金融产品价格的波动轻则导致社会财富重新分配,重则引发巨额财富转移和消失,进而影响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特别是金融受杠杆化潮流驱动的今天,银行家们为了获得高额的收益,不惜创设高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以高额的回报为诱饵,向不知情的投资人推销,为未来风险的爆发埋下隐患。当高杠杆的金融衍生产品与资本的无国界流动相结合,金融风险得以如同瘟疫一般扩散和蔓延,一旦风险集中爆发,将裹挟实体经济迅速地步入衰退。在金融市场上,高收益与高风险如影随形、相伴而生,因此,金融投资的教学应从分散转移风险、化解危机的角度研究金融产品的投资价值,不应一味地以利益为导向,不顾社会的道德与责任,对金融产品的赚钱效应顶礼膜拜。4.引导对金融创新的理性认知金融创新的动力源自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规避金融管制。金融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它满足了社会对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推动着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但另一方面,金融创新产品又具有杠杆率高、交易链条长的特点,普通投资者在被其潜在的高收益所诱惑的同时,很难对其复杂的风险构成进行有效分析。如果缺乏“理性投资”理念的引导,忽视风险控制,盲目追逐高回报,在利益的驱动下,金融创新很可能演变成为一些金融机构向普罗大众圈钱的手段。由MBS、CDO减值到CDS违约导致的美国信贷市场风险失控,进而引发金融风险火烧连营的次贷危机,说明了对金融创新理性认知的重要性。由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应主动加强教学、科研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开阔视野,关注金融创新活动的发展与变化,引导学生理性、客观地研究在我国效率较低的金融体系下进行金融创新的适度性。

(三)教学内容中需加强“理性投资”理念的培养

培养选择恰当方法进行投资的理念(1)合理地分散投资的理念金融投资理论表明,分散投资可以降低乃至回避非系统性风险,即“要把鸡蛋放在几个结实的篮子中”。在实际投资过程中,通过分散投资降低风险要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及所拥有资金量有针对性地进行。例如,如果个人投资者资金量是5万元~10万元,投资于3只左右的股票较为合适;如果资金是100万元以上,股票的种类应该是10只以上。而且投资的股票不能都同属于一个行业,否则达不到分散投资的效果。规模较大的基金更是投资于几十上百种不同的证券,并且法律还会对其单一投资对象的持有量进行限制,以控制风险。合理的分散投资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并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一旦发生风险也不至于“全军覆没”。(2)投资于合理价位的理念掌握基本的估值方法,了解不同行业的估值特点。如在股票市场中,20倍市盈率,3倍市净率的标准在很多行业里可作为衡量投资价值的简易标准,但在某些行业并不适用,如钢铁行业等。因此投资技巧需要根据行业不同、公司规模大小及业绩成长能力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使用。投资者根据价值投资分析方法选定投资对象之后,可在合理估值范围内将资金投入。但此时,如果市场出现价格进一步低于价值的情况,即便账面上出现亏损也要勇于把握买进的机会。本杰明•格雷厄姆说过:“投资者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应该欢迎熊市,因为它会把股价拉回到低位”。如果投资过程中运气较好,买进股票很快出现上涨,不应太过乐观追涨再买,此时应细心观察,暂时停止买进行为,及时收集信息,对上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形势有变,所买进股票不再具有投资价值时,则应立即卖出。理性投资就是本着“宁可错过也不要做错”的原则,在不同行业中寻找还没出现上涨,估值合理的股票进行投资。学会控制投资当中的浮躁情绪我国的证券市场虽然投机氛围浓重,但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亏损抛售、认赔出局不是必须的,有价值的投资对象在价格被低估的时候仍然可以长期持有等待其价值回归。本杰明•格雷厄姆认为:“高智商或高学历,并不足以使投资者变得聪明,在投资过程中要形成一种合适的心智与情绪,避免陷入市场的非理性狂热”。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指导学生对金融产品投资价值分析方法的学习与投资效果的追踪,让学生更多地站在企业经营者的角度关注金融工具的实际价值,在价值分析基础上进行投资决策,认识到无论是市场犯错还是自己失误,都没有必要过于百感交集,市场缺乏的永远不是机会而是耐心,从而增强学生在投机盛行的市场中克服浮躁情绪的能力,培养理性投资的心性。

二“、理性投资”导向下的教学实践改革

全文阅读

风险投资人才培育创新模式探究

本文作者:尹国俊孟丹萍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贸学院

目前我国有各类孵化器200多家,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数量为400多个,在我国活动的外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大约有40余家。例如最早进入中国、也是迄今国内投资案例最多的VC,成功投资过腾讯、搜狐等公司的IDG技术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投资蒙牛的摩根士丹利;投资过甲骨文,思科等公司的红杉资本;投资哈药集团、国美电器等公司的美国华平投资集团;已投资项目包括我要钻石网、土豆网、真功夫等中国企业的今日资本等等。目前,浙江省已经出现了如杭州市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杭州高新创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养生堂创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创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和浙江天堂硅谷阳光创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创业风险投资机构50余家。调查发现,2009年,浙江省每个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平均拥有员工13人,超过一半的人没有相关专业背景。全部员工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67%,其中硕士占23.44%,博士占2.23%,从创业风险投资业务要求来说,学历水平偏低。更为重要的是,创业风险投资人才的素质要求不仅仅体现为高学历,资本运作能力、判断力和洞察力、财务管理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网络协调能力和一定的技术背景是运营创业风险投资的必备条件。调查表明,在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中,具备以上要求的“合格专业人员”非常少,还不到10%。调查显示,高新技术企业、创业风险投资企业、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大学与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迫切需要大量的专业创业风险投资人才。

创业风险投资人才培养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多家专业风险投资研究机构,例如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北京大学创业投资研究中心、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和华南理工大学风险投资研究中心等。这些研究机构定期举办创业风险投资与创业系列研究报告,并创办《创业投资与创业管理》(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创业投资研究中心)、《中国风险投资》(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等杂志。并创建了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网、风险投资网、中投风险投资研究院、中国风险投资网、中美风险投资集团网站等多家专业网站。一些机构还着力培养行业内专门的实用人才,例如广州风险投资促进会定期举办广州市风险投资从业人员专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培训考试合格者颁发《风险投资从业人员专业资格证书》。我国部分重点大学作为自主设置专业,在研究生层次开设了创业风险投资专业。例如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新设置风险投资专业,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人民大学还与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合作开展创业风险投资专业博士后培养工作。对外经贸大学以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赵忠秀为学科带头人,在2005年开设风险投资方向的在职研究生进修班。中央财经大学也在信息学院设有风险投资专业。为适合人才培养需要,相关教材也陆续出版,例如:黄用良、商亚铃主编的《风险投资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张元萍主编的《创业投资与风险投资》(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9月版)、谢科范主编的《风险投资管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4月版)、王景涛主编《新编风险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张陆洋主编的《风险投资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胡海峰主编的《风险投资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蒲祖河主编的《风险投资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和冯晓琦主编的《风险投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等。

通过研究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人才培养的实践,我们发现,由于该项工程刚刚起步,存在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专业创业风险投资人才的需要。作为具有交叉学科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复合型的特点,具备财务管理、经济法、企业经营、项目评估、市场营销、金融证券等多方面的知识,既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遵循“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国际化”的思路,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熟悉实务操作、具备国际视野的学生,满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对本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国外大学的创业风险投资人才培养一般依托于商学院、经济学院或管理学院。当前国内创业风险投资人才培养主要通过三个渠道,一是专业风险投资研究机构不定期举办学术报告或相关知识普及活动,出版相关杂志或著述。如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风险投资研究中心等;二是行业协会定期举办短期培训班,进行资格培训。例如广州风险投资促进会等;三是由部分全国重点大学设立相关专业,直接培养相关人才。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等。这些人才培养机构依托特定的部门,利用固有的师资力量,开设的课程一般包括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国际经济学、商业银行理论与经营、创业风险投资、风险管理、企业管理学、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投资学、公司财务、计量金融学、多元统计分析、德益投资与社会责任投资、专业外语等。很少包括商务沟通、项目评估、企业价值评估、创业管理、商业策划、产权转让、增值服务等更能体现创业风险投资特征的课程,在专业基础与特定培养方向上与其他专业特别是金融类人才区别不明显。第二,严重脱离实践。创业风险投资研究中心与行业协会的培训、讲座活动都是短期的培训行为,而且一般是由较高水平的研究人员来承担教学、培训任务,一般注重理论的讲解,而无暇顾及具体的实践活动,而且对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也无从入手。大学的创业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培养一般集中在研究生层次,如培养创业风险投资专业博士研究生,或在MBA课程中开设创业风险投资课程。这个层次的学生一般关注创业风险投资理论发展,很少去具体实践。国内许多大学设有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器等,由共青团或学生会负责运营管理,主要目的是为大学本科毕业生提供创业条件和创业指导,适应了社会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要求。但可惜的是,进入该环节进行创业实践的同学一般没有经过系统而有针对性的专业理论学习,只是凭借独特的创意、技术和热情而涉足其中,大都以失败而告终。

创业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创模式”

创业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依托一个现实的平台——创业风险投资专业方向。以这个平台为基础实现研究生、本科生、短期培训等立体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鉴于创业风险投资的特殊性,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要遵循“创新——创业——创业风险投资——创业服务——创业风险投资模拟实训”的培养思路和步骤,即“五创模式”。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创新思维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