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投资机制

风险投资机制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风险投资机制与传统投资机制的比较

摘要:要发展完善我国的风险投资就必须建立健全风险投资运行机制。本文从传统投资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的差别对比上来分析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机制运行情况,从风险投资机制所包含的五方面内容的角度具体分析比较了风险投资机制与传统投资机制的差别,并提出建立健全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风险投资 投资机制补充发展 比较差别

险投资是通过转让已发展成熟的被投资企业股权的方式,来获取中长期的资本增益的一种投资行为,它主要是为高成长性的高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和经营管理与咨询服务。我国的风险投资企业一般不是以控股投资企业的形式来降低投资风险,而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分阶段对企业追加资金等方式为途径。投资的领域主要分布在生物科技制药、媒体网络、附加值高的生产企业和具有显著的品牌认知度的服务业、物流等诸多领域。

一、风险投资机制补充、发展了传统的投资机制

风险投资机制是发展更成熟、更先进的投资机制,是后金融投资机制演变而来的更为高端的投资机制。对传统的投资机制而言,风险投资机制可以作为其一个重要的补充机制,风险投资机制热衷于投资传统的投资机构不敢投资、无意愿投资的领域。而高科技创业企业是最需要资金的,因为高科技企业本身缺少资本金,并且从传统渠道也不易取得融资。此外,高科技创业企业属于新兴产业,是创新技术的崛起,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高新科技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紧密相连,是改变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更新换代的关键。因此,风险资本进入高新科技企业,促进高科技创新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风险投资机制能够有效地凝聚创业投资的资本,催化高科技知识不断发展转变形态,要加快高新技术商品化和产业化,就必须建立在风险投资机制的基础上,其建立的目的是从知识到高新技术的转化,从高新技术到产业化的转化,其建立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着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质量的优劣,影响着国家整体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提升的高低,也决定着国家跨越式发展进程的快慢。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投资机制相比较,风险投资机制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知识转变为高新科技,以高新科技为根本点,推动高新科技成果向市场化、产业化的转变,最终达到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率的目标。我国风险调控能力日益增强,金融体制及配套机制日益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也日益健全,风险投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因此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科技创新和促进调整、改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创业活动,通过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构建良性循环模式的企业产业结构。

二、比较两种机制的差别

与传统投资的投资理念、投资方式、收益方式和投资目标不同,采用风险投资机制,必须在寻找和投资谈判的过程中,对投资的风险特性进行深入了解。其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是一种权益投资;(2)是一种无担保、有高风险的投资;(3)是一种流动性较小的中长期投资;(4)是一种高专业化和程序化的组合投资;(5)是一种追求超额回报的财务性投资;(6)是一种投资人积极参与的投资。这些特征是与传统投资机制截然不同的地方,要确保公司能够在今后的长期合作中保持发展方向、经营策略、技术研发和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就必须要对这些特征进行了解。以下从这五方面比较两种机制的差别:

全文阅读

保险投资机制及投资风险

一、保险投资客观上需要建立有效投资机制

本文出自新晨

所谓保险投资机制是指保险投资活动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包括保险投资的内部组织结构、投资决策原则、风险控制方式等。保险投资机制建立的目的在于提高保险投资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

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是现代保险业的两个重要特征,其中保险投资业务已经成为现代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将扩大保险公司的盈利,增加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同时,保险公司收入的增加,将使保险公司有能力降低保险费率,减轻被保险人的负担,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我国保险业如果没有投资收益作为基础,加入WTO后,在承保业务上是很难与国外保险公司进行价格(费率)竞争的。另一方面,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和获利可以弥补业务上亏损,维持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如1987年英国两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亏损分别为0.64亿英镑和1.08亿英镑,而投资利润为2.04亿英镑和2.49亿英镑,盈亏相抵后,还有不小的综合盈利。从近期国际保险业的发展特点来看,保险公司的主要收益已经从传统的承保收益逐步转移为投资收益,如美国的产险业务自1978年以来连续21年出现承保亏损,主要收益来自于投资收益。

我国保险投资的资金使用率低、投资工具少,使保险投资的收益水平非常低,这限制了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和竞争能力的提高。为了推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正致力于保险投资环境的改善,丰富和发展保险投资工具,降低保险投资的限制。从近几年来看,保险投资的建设步伐大大加快,1998年保险资金进入同业拆借市场,1999年10月同盛基金向保险公司实行走向配售,标志着我国的资本市场向保险公司开放。现在,有的保险公司允许购买基金的比例已从总资产的5%上升到15%。而投资连结保险可以100%进入资本市场购买投资基金。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资本市场将会不断向保险公司开放,我国的保险投资将得到较大的发展。

由于保险经营是一种负债经营,因而保险资金的运用除了考虑投资的收益外,还必须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因此,市场的开放,投资工具的增加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客观上需要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强投资机制的建设,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保证保险资金实现安全性和投资收益的协调。

二、保险投资模式和组织结构分类

保险投资模式与保险投资组织结构是紧密联系的,也就是说,一定的保险投资模式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投资组织结构。保险投资的模式主要有三种:集权投资模式、分散投资模式、分权投资模式。

全文阅读

风险投资机制与风险投资保险基金研究

[摘 要]本文以风险投资机制和风险投资保险基金的构建为研究对象,就政府出资的风险投资资金转变为风险投资保险基金对扩大风险投资资金的规模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提出它可有效提升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承受力和扩大风险投资资金的规模,促进风险投资公司、高新技术和创新企业的发展,提升经济竞争力,另外,阐述了风险投资资金的退出机制对风险投资资金规模的影响,强调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对风险投资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转变政府风险投资资金为风险投资保险基金,是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关键词]风险投资;保险基金;风险投资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3-0104-03

[作者简介]刘文国,上海金融学院会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与资本市场。(上海201209)

风险投资机制是由风险投资基金公司、被投资企业、风险资本市场政策法规等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体系。其基本运作过程为:以风险基金投资公司为中枢,广泛吸收资金,形成风险投资基金,选择具有在收益率和成长潜力方面具有投资价值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并以股权形式进行投资,同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使企业借助专业化的管理及充足的资金迅速发展,在企业发展成熟后,风险投资基金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转让企业的股权并获取高额利润,从而撤出在企业的投资。风险投资机制的各个环节是由风险投资资本的来源、风险投资资本的治理结构、风险投资的运行、风险投资的激励和风险投资的退出等机制所构成。风险投资机制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风险投资的成效。如何完善风险投资的机制,是当前风险投资研究的重要方面。

一、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风险投资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各类风险创业投资机构的数量已达到380家左右,注册资本为1200多亿元,这类风险资本主要以政府、创业企业、投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为主,相应的创业投资机制也已初步建立并运行。并且,在所有风险投资中境外风险投资机构是最为活跃的,外资机构资金在全部风险投资中所占比率很高(在2007年的31亿美元中占到80%),政府资金次之,我国金融机构资金和私人资金所占的比率较低。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于企业初创等相对早期发展阶段的资金比率也在逐年增高。上述数字说明,风险投资正逐步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投资来源。由于我国风险投资机构规模不大,平均每个机构管理的资金约3.15亿元人民币,风险投资机构的平均投资强度在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具体数据见下表),对每个风险投资企业的投资力度相对有限,且风险投资的资金与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不匹配,很多风险投资资金投入到传统类企业或成熟阶段企业,这种投资不符合风险投资的特性,没有起到建立风险投资机构的作用。

2007年全球风险投资规模已达400亿美元,我国风险投资规模也达到31.80亿美元,投资项目和规模比2006年有较大规模的增长。尽管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总体规模与经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国的发展速度较快,风险投资也是很多创新企业和中小企业热衷的对象。由于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仍处在初级阶段,在风险投资机制方面还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全文阅读

风险投资机制与创新

一、我国风险投资现状

风险投资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泛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经营技术密集性产品的投资。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指出:“我们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指导思想。”技术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一个主要方面,加强技术创新最根本的是要在全社会真正形成推动技术创新工作的有效机制。据统计,1999年全国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2.9万项,可真正转化为规模效益的成果却不足20%,不仅造成了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也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受国际市场形势影响,2002年是中国风险投资业尤为艰难的一年,整体投资环境没有实质性改善(创业板推出的希望越来越渺茫,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没有实现,新出台的《设立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的管理规定》缺乏实质性突破等等。2010年以来风险投资资金的性质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据上海证券报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风险投资机构中,有政府控股或者政府出资设立的风险投资机构所占的比例正在不断减少,从2002年的22%降为2010年的14%,同时民间资本的比重超过了40%,初步实现了风险资本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从金融危机的恢复情况来看,风险投资的发展趋势日益平稳,但还需要开辟新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来促进风险投资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制约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制约因素。风险投资看起来很美,资金来源却极有限。投资结构不合理,缺乏技术开发投资,同时还缺乏专门从事风险投资的产业投资基金。根据有关机构调查,目前我国83%的风险投资机构是在1999年建立的,这些机构大多数具有政府出资背景,政府拥有股权的风险投资机构占90%。国内100多亿元左右的风险资金,80%以上是政府投资或与政府有关的国有企业投入的。但从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过程来看,政府投资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1、市场制约因素。易进难出,风险投资难解套。处在转轨的我国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发育不平衡。主要表现在:(1)技术市场发育滞后;(2)产权市场不健全。2、人才制约因素。人才缺乏,投资家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风险意识的产生和风险资本投资的决心来自于风险投资者对高新技术和未来高新技术商品市场的创业的高素质的判断力,这种判断力是建立在熟练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基础上的,我国目前尚缺乏具有这种素质的人才。3、管理制约因素。管理无方,风险投资变成危险投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地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控制和协调缺乏科学性,缺乏严格的管理手段,致使风险投资方向选择不准,切入或撤出风险资金的时机把握出现漏洞,有限资金不能达到最大增值,可能使风险投资变成危险投资了。

(二)机构设置不合理。我国设立的风险投资机构,采取的组织形式基本上均为以现有《司法》为依据的公司制。但是风险投资是一种特殊的资金运作形式,所要求的组织形式却很不适合采用公司制,而应该是有限合伙制。1、从风险投资组织的内部架构来说,不管采用何种组织形式,都必须首先解决风险资金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2、从激励机制看,有限合伙制通常规定,风险投资家出资1%而取得风险投资基金收益的20%,风险投资出资方提供99%的资本而取得风险投资基金收益的80%。这种制度安排,比较充分地考虑了对风险投资家的利益激励,为了追求自身利益,风险投资家将尽全力争取成功;而公司制的激励机制尽管可以通过利润分成来激励风险投资家努力工作,但这各分成很难达到20%的比例。3、从约束机制看,在有限合伙制中,风险投资出资方对风险投资家的约束是多方面的:一是风险投资家出资1%,但对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二是在有限合伙制中,可以对风险投资家的违约做出许多规定。而公司制的约束机制中,在信息不对称也难以完全对称的情况下,公司股东是无法有效地控制风险投资家的道德风险的。

三、我国风险投资发展战略

了解了中国风险投资的现状以及风险投资机制存在的不足,在借鉴外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科学经验的基础之上,联系目前的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国借加入WTO的东风,成为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跨国资本的青睐之地之时,使我国风险投资业面临着新的机遇。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国急需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加快科技成果的研究、开发、转化、应用,对此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建立风险投资咨询与管理公司。为国内外投资者评估并推荐风险投资项目,并受投资者的委托对项目进行管理;第二步是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并制定相对管理办法及法规。风险投资基金的形式既可以是向法人募集,收益按比例分配,也可向社会公众募集并上市流通;第三步是建立多层次证券市场,为风险投资者提供出路。在建立创业板市场的同时,推荐国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到国外上市。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加大政策扶植力度。第一,要提供良好的法律保证。风险投资需要承担较高的风险,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以保证风险资金的筹集和投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给予优惠:税收方面给予免税或减税;利率方面给予优惠,如给予风险企业以低息或无息贷款等;担保是风险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的保证。第二,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投资保障体系。为鼓励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的保障及其安全和利益,应对风险投资者在高新技术投资中的经济风险予以保险。第三,政府参与投资。政府的参与可以提高风险投资的信誉,增加投资者的安全感,引导投资,又可及时发现问题,调整风险投资的有关政策。

全文阅读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渠道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现状;风险投资常见的几种退出渠道;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分析,对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渠道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风险投资本质是一种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金融资本、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已成为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瓶颈、公开上市是金融市场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一种确认,这种方式不但保持了企业的独立性,而且有助于企业提高声誉、树立形象,并能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顺畅的融资渠道、管理层收购是目标公司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或控制权结构,进而通过重组目标公司,实现预期收益的一种并购行为、清算作为风险投资止损的一种有效手段,风险投资者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应摒弃我国长期以来人们只赏识成功而唾弃失败的思想,勇于面对失败,重视机会成本,在风险投资达不到预期目的时应及时止损,将损失降到最低,等。具体材料详见:

[摘要]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运作过程的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否完善有效,退出渠道的选择是否适当,是决定风险投资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就风险投资几种主要退出渠道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比较。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渠道

一、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现状

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又称创业投资、风险资本,是一种由专门的投资公司或专业投资人员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评估和严格的筛选,把资金投向有潜在发展前景的创新或市值被低估的公司、项目、产品,并以其长期积累的经验、知识信息往来辅导企业经营以获取资本增值的投资行为。

风险投资本质是一种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金融资本。风险投资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获取股息而长期持有风险企业股份的投资行为,而是通过退出投资赚取与之承担的高风险相对应的高额利润。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管理与培育之后,选择一种合适的退出方式实现投资收益,并将投资再投入到下一个风险企业中去,在不断的“投资—退出—再投资”的过程中实现资本的持续增值。因此在投资的风险企业成功后将风险资本变现至关重要。所以风险企业需要选择一定的方式通过资本市场将风险资本撤出,以求实现资本增值或者降低损失,为介入下一个项目做准备。

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创业投资。1985年1月11日,我国第一家专营新技术风险投资的全国性金融企业——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在北京成立。经过近10年的发展,到90年代中期步入迅速发展阶段。这期间涌现了大批的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参与投资了大量的高新技术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到2002年,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总量创造了历史新高。但到了2003年风险资金的总量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出现了下滑趋势。

到20世纪90年代,风险投资在我国经过10余年的发展,许多风险资本到了从风险企业退出实现收益的阶段,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不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健全,使得这些早期投入虽已到了收获季节的资金无法及时变现,风险投资公司难以融到新的资金进行新的投资,追求的高风险高收益无法实现,造成许多风险投资公司无力进行风险投资,也不愿再进行风险投资。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已成为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瓶颈。

全文阅读

投资人对风险投资家的制约机制研究

[摘要] 在风险投资中,人风险尤为突出,因为投资人与风险投资家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风险投资家积极参与风险企业的管理;另一方面,有限合伙人的法律地位和实际情况使其无法监控每个投资项目的操作,因此,对于风险投资家的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除了对风险投资家进行严格的筛选要求其具备一定的素质之外,还应在合同中加入相应地条款来进行制约。

[关键词] 风险投资投资人风险投资家

在风险投资中,人风险尤为突出,因为投资人(所有者)与风险投资家(人)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风险投资家积极参与风险企业的管理;另一方面,有限合伙人的法律地位和实际情况使其无法监控每个投资项目的操作,因此,对于风险投资家的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除了对风险投资家进行严格的筛选要求其具备一定的素质之外,还应在合同中加入相应的条款来进行制约。

一、投资人对风险投资家的筛选

风险投资家是风险投资中最为能动的因素。要成为一名风险投资家,必须具备各类有关专业知识和风险投资的管理经验,有追求高回报的强烈欲望和承担高风险的能力,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即个人的财务积蓄从而有可能对风险基金投入一定数量的资本。风险投资家应具备以下素质:

1.具有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知识。高科技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技术创新而形成的企业,而不是由技术引进而形成的企业。这就要求风险投资家必须熟悉某一科技领域,并且对这一领域的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力,对新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新技术中筛选出最有发展前景,可作为风险投资对象的新技术项目。

2.具有金融投资实践经验。风险投资家应该能够进行资本运作,及时募集追加资本、监测和管理资本的使用,确保风险投资的保值和增值。科技成果的研究开发及其商品化、市场化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研究开发、中试与投人生产所需资金的比例为1∶10∶100,而高科技创新企业在创业初期基本上没有现金流入,甚至为负流入,且高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资是一种长期投资,它一般要经过3年~8年才能见到收益,这就需要风险投资家能够及时募集到追加资本,并具有高超的融资技巧。

3.掌握现代财务会计知识。现代财务管理的中心是资金管理。风险投资家对于财务监督与控制,规范财务管理,追加资本筹集,股票上市,利润分配政策,及时退出投资等重大财务问题必须及时做出决策。

全文阅读

风险投资补偿机制构想

一、建立农业科技风险投资的风险补偿机制的需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本身的复杂性造成的转化率不高。一方面我国农业科技含量低。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落后发达国家10~15年,科技进步在农业中的贡献率低于20~40个百分点,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我国每年有大量的科技成果问世,但真正转化为产品投入市场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成果还比较少,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为40%,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20%,与发达国家的80%转化率差距甚远。农业不同于其他行业,高科技的转化需要高资金投入,农业弱质性的特征,使得风险资本不会轻易介入风险大、安全性差、缺乏资产抵押、尚未建立信用体系等情况的农业产业。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以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形象的描述风险补偿机制的作用:科技和金融如同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的两条“主链”,农业科技创新和金融资本是两条“主链”上的“碱基对”,“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链接,保持横向的稳定性。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就如同加强“碱基对”之间的“氢键”链接,对遗传信息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多层次农业科技风险投资的风险补偿机制的建议

(一)多层次农业科技风险投资的风险补偿机制的设计目标。农业科技的公益性决定了农业科技创新需要政府提供更多专门的、高效的公共服务以及资金投入,仅仅靠政府的力量无法承担风险补偿所需的全部资金,引入市场主体成为了必然选择,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供更新的金融工具,服务农业科技,增进农业科技创新对金融资本的吸引力,以政府为主导,引入市场机制组建多层次的风险补偿机制成为了可行的选择。政府主导下的多层次农业科技风险投资风险补偿机制的具体目标有:(1)减轻风险补偿给政府造成的财政负担;(2)减轻农业科技风险对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负面影响;(3)保证科研机构和农业科技企业获得科技保险。(二)多层次农业科技风险投资的风险补偿机制的设计思路1、农业科技风险投资风险补偿机制中各主体的角色分析和定位(1)政府的定位。首先,机制创立之初,政府需要通过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应当支持农业科技风险投资的发展,出善的支持政策体系,对机制的设立和运行有明确的设计;其次,机制设立伊始,政府应当考虑提供资金的方式和程度。政府提供的资金应当视具体国情乃至市场的成熟程度而定,不应过度承担风险或者风险承担不足;再次,机制在运行过程中,政府主要承担两个方面的责任:一是政府应当率先进入农业科技创新行业,这是由农业高新科技具有的公益性与高风险性共同决定的,做好农业科技风险投资的带头作用;二是制定税收、立法、投资等优惠政策,使风险补偿基金得以积累和有效利用。(2)市场的定位。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主体,只有将培育完善的农业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再交还给市场,才是政府介入的最终目标。一方面保险公司在风险补偿基金的管理和运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低成本、高效率,充分利用现有的保险公司机构和管理可以使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更加容易和节约成本,这是风险补偿机制的良好起点;另一方面再保险公司和资本市场在风险补偿机制中发挥重要的风险转移功能,最终农业科技风险投资的完善与否可以是否被市场所认可来评价。(3)社会资本的定位。应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风险补偿基金的运作中,可以主要通过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社会资本加入到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中,社会资本在该机制中处于对政府和市场作用的额外补充。2、农业科技风险投资风险补偿机制的层次构成。具体到我国的实际国情,一个多层次风险补偿机制需要政府、市场、中介机构以及其他社会机构的共同合作,具体的设计思路是:首先,政府制定好完善的农业科技风险投资方面的政策规范,明确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出面建立引导基金,率先进入一部分高风险的农业科技项目;引导市场开发农业科技保险,确定保险系统是否盈利;设立风险补偿基金,该基金的作用是全额接收保险公司收取的扣除手续费的农业科技保险,其中一部分为风险承担,接着按市场占有比例分保给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与此同时,以风险补偿基金为发起人设立SPV发行债券,对保险和再保险之外的超额风险进行分担;此外,对发生的损失由补偿基金吸收一部分,另外通过税收优惠等手段吸收社会捐助进行补偿。3、农业科技风险投资风险补偿机制的资金筹集和运作。由于农业科技的公益性和农业的弱质性导致的农业科技创新的高风险性,引导基金的设立需要政府积极的投入,提振投资者的信心,安抚科研机构和处于科技创新中的农业科技企业。甚至在农业科技风险投资未形成的初期,政府可以从现有的急需资金的农业科技项目中选择一些优秀的项目率先扶持,如果必要,可以提供更多的政策及服务支持,将项目做大做强,以期达成模范示例。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我国的农业科技风险投资的风险补偿基金可以由政府部门和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建立,两者在基金中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做出各自的贡献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既可以利用政府的政权优势,又可以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现有的销售渠道和工作效率。操作机构本质上都不是普通的公司,而是公共机构或政府机构,这些机构在法律上都具有合法化的公共性质,但在管理结构上却与商业性质的公司一致。风险补偿基金建立起来以后,它的运作过程涉及到农业科技保险的销售、理赔、宣传推广以及发行债券来进一步转移分散风险等工作。这些工作需要依靠参与基金的商业保险、再保险公司现有的广泛的销售渠道和高效精简的专业团队,而这本身离不开保险、再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通过政府的积极扶持和引导,保险公司及其他机构的积极参与,吸收和高效利用募集的资金建立完善农业科技风险投资的风险补偿机制,再结合社会资本的补充,促使高效的金融资本参与培育起一批农业高新科技企业、壮大一批农业科研机构,强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在农业产业的贡献率,才能有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作者:李嘉斌 王建忠 谭宏涛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

全文阅读

风险投资机制探析

摘要:

激励机制一直是风险投资行业近几年变化的热点之一。本文全面分析了激励机制对于风险投资的重要性,以及中国风险投资市场目前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主要运用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分析了激励机制对于风险投资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只有不断适应市场,才能使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才能真正保障风险投资的高收益。

关键词:

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激励机制

一、引言

风险投资简称是VC,在中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翻译成创业投资更为妥当。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在国家深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风险投资有效的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促进了行业的创新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之中,获取高额回报。除提供资金之外,风险投资家还向企业提供丰富的行业知识和社会关系,帮助早期创业者发展,这也是风险投资区别于其他融资方式的重要特征。尽管如此,风险投资行业也包含着较大的失败风险。合理的筛选企业,交易模式的设计和企业增值管理服务,这些专业技能对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公司的出资人往往不具备管理风险投资公司的能力。由于风险投资公司的出资人和管理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吸引优秀的专业管理人才,往往是风险投资公司创造高收益的关键性因素。

二、风险投资行业的现状

中国的风险投资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VC在中国所投资的企业几乎全部都是互联网企业,比如现在耳熟能详的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百度、新浪、当当等互联网企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终端统计,中国VC/PE市场活跃度自2011年后开始即呈现下滑态势,2012-2013年以来市场投资规模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从2014年开始,VC/PE市场的投资数量和投资规模有了小幅提升,而2015年度的VC/PE市场的投资案例数目和投资金额规模均达到了近6年来的最高值。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终端统计,2015年共募集1206支基金,总规模达573亿美元,创下近几年新高。投资方面,2015全年国内创投市场(VC)共披露案例2824起,披露的总投资金额为369.52亿美元。同比2014年(披露的投资案例2184起,投资金额为155.38亿美元)的投资案例数目略微提升,投资金额规模有成倍的增长。2015年随着国内多层资本市场的日益丰富及完善、行业监管政策的逐步落定及成熟,“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双创”“四众”的提出、国企改革加速、中概股回归、险资设立私募基金以及众多政府引导基金的成立等等造成了整个VC/PE市场的腾飞。展望2016,“深港通”开闸、《证券法》修订、注册制的落实、新三板分层制度的完善带给整个VC/PE市场的又是一个新的高潮。

全文阅读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探讨

一、风险投资退出方式

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首次公开上市发行(IPO);二是并购;三是股权回购;四是清算。大部分学者首先提出风险资本退出方式,然后对其进行利弊分析,最终提出一种最合适的风险退出方式,Pierre、Armin(2005)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不同类型的退出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应用排除分析法对风险企业的IPO、转让和清算三种退出方式进行探究,从风险投资收益和退出成本的层面建立了竞争风险模型来选择退出方式。安实(2005)通过建立风险资本退出决策的复合模型解释了风险投资如何控制风险投资资金退出时机以及如何选择退出方式的问题。

还有一些学者不仅提出各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以及对其进行利弊分析,还提出了影响退出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Kaplan(2004)搜集了1998—2001年全球145个投资项目,这些项目分别来自不同国家的70家风险投资企业,通过对这些项目的研究他发现各国的风险投资企业在选择退出方式时会综合考虑各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因金融体系而有所差异。范柏乃(2006)在其所著的《现代风险投资运行与管理》中指出,经实证研究,风险投资专家认为缺乏完善的法规与政策体系、缺乏健全的资本市场和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是阻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三大外部因素,提出以企业并购为主渠道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学者普遍认为首次上市公开发行(IPO)是现行经济条件下主导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其中,创建二板市场是当前我国主要的退出渠道,当然,还要根据企业的盈利能力及盈利状况、投资周期、现行金融体系、资本市场体系、相关政策法规、有效的中介组织等因素,来选取较为适宜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

二、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综上研究所述,对于风险投资退出时机的研究,则主要是从退出时机的影响因素、退出时机选择的条件、退出价格、退出成本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而对于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探讨,则是从四中退出方式的利弊分析、收益比较、影响因素、退出环境等方面进行阐述。

可以看出,一方面,未来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应当立足微观角度,广泛搜集风险投资机构的数据,构建合理的数理模型,进行科学严谨的实证分析,提高风险退出机制的可操作性和应用型;另一方面,各学者应当加强对风险投资退出绩效的研究。

作者:朱洪波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全文阅读

风险投资之风险分析与控制机制

[摘 要] 风险投资作为支持高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力工具,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加强风险投资的风险研究,规避风险,直接关系到风险投资主体的中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风险分析 风险控制机制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也称创业投资,作为支持高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力工具,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广义上讲,风险投资是对一切有意义的开拓性、创业性经济活动的资金投放; 狭义上则是一种主要对尚处于创业期且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企业的长期投资,以期待所投资企业的资本增值来实现投资回报的投资方式。其实质是通过投资于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群,把其中成功的项目进行出售或上市,实现所有者权益的变现(蜕资),从而不仅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还可以使投资者获得高额回报。

一、风险分析

由于风险投资所投资的风险企业大多是具有较高增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从技术的研究开发、产品的试制、生产,到产品的销售要经历许多阶段,而投资风险存在于整个过程中,来自于多方面。因此,加强风险投资的风险研究,规避风险,直接关系到风险投资主体的中存和发展。

1.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在风险投资过程中,风险企业对高科技产品的创新过程,因技术因素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技术风险的大小由下列因素决定:(1)技术上成功的不确定性。新技术在诞生之初都是不完善的、粗糙的,能否在现有的技术知识条件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都是不能确定的。(2)产品的生产和售后服务的不确定性。产品开发出来后,如果不能成功地生产出产品或进行批量生产,仍不能完成风险投资的全过程。(3)技术效果与寿命的不确定性。一项高科技产品即使成功地开发、生产,事先也难以确定其效果。同时,由于现代知识更新的加速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新技术的生命周期缩短,一项新的技术或产品被另一项更新的技术或产品所替代的时间是难以确定的。当更新的技术比预计提前出现时,原有技术将蒙受提前被淘汰的损失。因而高科技产品往往寿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4)配套技术的不确定性。一项新的技术发明后,往往需要―些专门的配套技术的支持才能使该项技术转化为商业化生产运作,如果所需的配套技术不成熟,也可能带来风险。

2.管理风险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