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决策

风险决策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风险投资中的最小贝叶斯风险决策

基金项目:泰山医学院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摘 要] 最小贝叶斯风险决策使贝叶斯风险最小的决策方法。本文通过一个具体实例,阐述贝叶斯决策在风险投资分析中的应用。并由此得出结论:贝叶斯决策属于风险型决策,决策者虽不能控制客观因素的变化,但却可掌握其变化的可能状况及各状况的分布概率,并利用期望值即未来可能出现的平均状况作为决策准则。贝叶斯决策不是使决策问题完全无风险,而是通过其他途径增加信息量使决策中的风险减小。由此可以看出,贝叶斯决策是一种比较实际可行的方法。

[ 关键词 ] 风险投资 贝叶斯决策 最小贝叶斯风险决策

贝叶斯决策就是在不完全情报下,对部分未知的状态用主观概率估计,然后用贝叶斯公式对发生概率进行修正,最后再利用期望值和修正概率做出最优决策。贝叶斯决策理论方法是统计模型决策中的一个基本方法,其基本思想是:1. 已知含有未知参数的概率密度表达式以及未知参数先验概率;2. 利用先验分布计算其后验概率;3. 根据后验概率求参数贝叶斯决策。

寻求贝叶斯决策函数有两条路径,一条是使后验风险最小,一条是使贝叶斯风险最小。实际中,人们常使用后验风险途径,因为它的计算相对简单和方便,本文我们使用的实际上正是后验风险准则。

在不同的先验分布假设下,参数的贝叶斯决策量一般是不同的。本文旨在通过在各种不同的先验分布条件下进行参数的贝叶斯决策,最终比较并探讨各种情况下贝叶斯决策的优良性问题。

一、提出问题

设想有一投资公司对某一项目已经投入100万元。现在决定是追加投资100万或是保持原投资不变,还是将已经投入的100万撤回。若在一年后该项投资的收益会因市场的变化而不同,如果一年后的市场对该项投资分为有利和不利两种情况。且根据以往的经验有利和不利两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分别为:0.7和0.3。有利时可获利30%,不利时会损失40%。在这种情况下,寻求最小贝叶期风险决策。如果该公司投资前用5万元聘请一名投资顾问,该顾问在未来有利的情况下预测的准确率为85%,不利时预测的准确率是90%。这时,最小贝叶期风险决策又是什么?投资公司是否有必要聘请这位投资顾问?

全文阅读

风险决策研究方法述评

摘 要:风险决策是一项在社会生活中与人们息息相关的认知活动。近几十年来风险决策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最活跃、最多产的领域。本文对风险决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主要从问卷测量和实验任务的角度探讨风险决策研究并在最后提出其认知与神经机制方面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风险决策;问卷测量;实验任务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常常面临和概率有关的风险决策。风险决策特指决策者在对未来情况不完全确定、但是确知各种决策后果以及各种后果出现概率情况下的决策。随着风险决策研究的越来越成熟,风险决策的研究方法和范式也由简单的纸笔测量的问卷、量表,逐步发展到计算机上进行的情景模拟实验,本文主要对风险决策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1.风险决策概述

关于风险决策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国内学者谢晓非认为风险决策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以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环境条件下,决策者根据自己的概率判断所作的决策[1]。目前为止风险决策理论大致经历了从规范化研究范式到描述性研究范式,再到进化论研究范式。规范化研究范式认为个体的风险决策是绝对理性的,完全由认知因素决定;描述性研究范式开始关注对真实人风险决策过程进行探讨和描述;进化论研究范式认为人类的决策并非是封闭的纯理,而是充分利用环境中的信息以便得出具有适应价值的有用结果的过程。

2.风险决策研究方法

2.1量表测量

风险决策研究最初主要是使用问卷对被试的风险倾向进行测量进而评估个体的决策行为。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领域特异性风险量表(DOSPERT)和风险导向问卷(ROQ)。DOSPERT是由Weber等人在2002年编制,2006年修改的涉及到五个领域的测量风险倾向的量表[2]。ROQ是由Rohrmann在1997年编制的包括12个不涉及领域的项目的问卷。

全文阅读

风险投资决策研究综述

【摘 要】风险投资兼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特征,投资决策实际上就是在高风险与高收益之间做平衡,如何科学有效的评估项目的风险和收益是风险投资决策研究领域的核心。重点评述了国内外风险投资决策因素及其决策标准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及其方法。

【关键词】风险投资;决策模型;决策因素;综述

一、引言

所谓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较大失败危险的高新技术开发领域,以期成功后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1]。风险投资的整个过程贯穿一系列的投资决策,决策正确,则投资成功;决策失误,必导致投资失败。因此,现代风险投资理论与方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构建风险投资决策模型。准确构建决策模型不但需要利用恰当的研究方法,还要注重研究影响风险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正确识别评估风险,有效挖掘投资潜力,可以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使收益做到最大化。

二、国外风险投资决策研究

国外关于风险投资决策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一般风险企业投资决策体系研究,不同类型、不同阶段风险企业投资决策体系研究和高科技风险企业成功关键因素研究等。

(一)一般风险企业投资决策体系研究

国外对VC的研究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Tyebjee&Bruno[2]对41位风险投资家进行调查和谈访,从市场吸引力、产品差异性、管理能力、逆境承受能力以及退出风险等5个方面建立风险投资评估体系,为其他学者奠定了研究基础。风险投资是高风险与高收益并举的投资,投资决策是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Damodaran认为风险投资决策中一方面需要评估风险企业的总体预期风险与收益水平;另一方面是评估风险投资家的预期收益。MacMillanl、Siegel & Narasimha(1985)沿用了Tyebjee&Bruno的研究方法,通过调研他们把风险投资家所关注的风险指标分为六类主要指标:竞争风险、投资风险、退出风险、执行风险、管理风险、领导者风险等。MacMillanl、Zemann& Subbanarasimha(1987)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150个风险投资公司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新合资企业获得成功的标准与两大因素密切相关:初创期的竞争程度,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

全文阅读

长期投资决策风险分析

一、长期投资决策概念及特点

长期投资决策是指企业为了改变或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能力而投入大量资金,以期获得更多回报的经营活动。长期投资决策是对企业的长期投资项目的资金流进行全面的预测、分析和评价的财务工作,也是对长期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决策的过程。一般来说,凡涉及投入大量资金,获取报酬或收益的持续期间超过1年,能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企业经营获利能力的投资就称为长期投资。其基本的特点是:投资数额大;回收时间长;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投资风险大;不可逆转性。长期投资决策按投资影响范围的广义和狭义可分为战略性投资决策和战术性投资决策;按投资具体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和有价证券投资决策;按投入资金是否分阶段,可分为单阶段投资决策和多阶段投资决策。

二、长期投资决策程序

长期投资决策是在资金的时间价值、现金流量、投资风险、资金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下,对长期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取舍。由于这种投资资金量大、时间长、风险大,一般也可以称为资本支出决策或资本预算,长期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长期投资决策对企业未来的影响事关重大,因此,企业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应确定决策的程序:一是确定决策目标。就是决策者要弄清楚这项决策究竟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二是调查研究、收集相关的资料。在调查研究和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企业应该可以对项目相关的情况作出合理的预测,如未来产品和要素市场状况和价格水平,以及未来市场各种状况的概率等。三是提出备选取方案。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可以制定出各种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备选方案应具备多样性和可操作性,以便于增加企业的选择空间。四是确定最优方案。通过对各备选方案的分析比较和评价,选择最优的方案。这是投资决策过程的核心环节。五是项目实施与事后评价。在实施过程中要将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和个人,并进行严格的事中监督和控制。在项目结束后,企业要对项目的运行状况和效果进行事后分析评价。

三、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方法

长期投资决策的评价指标按照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可以分为贴现指标和非贴现指标。贴现指标的分析评价方法是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包括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外部收益率和获利指数指标。非贴现指标分析评价方法是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方法。该方法在分析评价投资方案时,对项目不同时期的现金流量,不按资金的时间价值进行统一换算,而直接进行计算。非贴现指标分析评价法主要包括:会计收益率法和静态投资回收期法。

四、长期投资决策风险分析

长期投资决策是在确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即只考虑未来的一种可能性,现金流量也是唯一的。事实上,任何项目在运行过程中都会有风险,都难免与预期的现金流量发生偏差。长期投资决策必须包含这些风险因素,充分考虑项目的风险价值。对于风险性投资项目,由于已知概率分布,因此可以用概率分析的方法通过各种数学特征来描述项目的风险大小,具体可采用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和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

全文阅读

企业决策中的风险决策探究

[摘 要] 营利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但利益的取得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风险是利益的代价,利益是风险的报酬。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应充分了解并掌握减少风险、增大收益的决策方法。

[关键词] 企业风险 风险决策 企业目标 决策艺术

一、企业风险决策应具备的条件

风险决策也叫统计型决策或随机型决策,应具备以下五个条件:(1)存在决策者希望达到的目标;(2)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可供决策者选择;(3)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4)不同的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相应的损益值可以计算出来;(5)在几种不同的自然状态中未来究竟出现哪种自然状态,决策者不能肯定,但是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决策者可以预先估计或计算出来。

二、企业决策中的风险决策方法

面对企业的风险决策,首先,企业家要有强烈的进取心。企业家不能害怕风险,躲避风险,而要勇敢地挑战风险。只有这样,企业家才有可能凭借其才智、能力和努力去获得较好的决策结果。若没有强烈的进取心,企业家在企业风险决策面前的结果只能是失败。其次,企业家应认识和掌握降低企业风险决策的基本原理。企业家不能消除企业决策的风险,只能尽力去降低企业决策的风险,而要更好地降低企业决策的风险,认识和掌握降低企业风险决策的基本原理就是必要的。降低企业风险决策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决策观念上,企业家应以落实企业目标为中心。众所周知,决策是有目的的自觉活动,没有目标,就无所谓决策。企业决策只能围绕企业的目标来进行,偏离了这一点,企业决策必然失误甚至失败。企业家只有心中时刻牢记着企业目标,并紧紧围绕企业目标来进行决策,才能使企业决策不偏离方向。

企业的目标是什么呢?笼统来说,企业的目标应是求生存、求发展。具体地说,企业目标应包括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中期发展目标和短期发展目标。决策观念上的以落实企业目标为中心的内容有5个方面:一是企业战略决策的方向应由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来确定;二是企业战略决策的内容应根据企业的中期发展目标来制定;三是企业战术决策的内容应依据企业的短期发展目标来拟定;四是上述的企业战术决策的内容与企业战略决策的方向、内容应紧密结合;五是企业的每一项决策都应坚定不移地围绕企业目标来进行。有了以企业目标为中心的决策观念,才能使企业家确立正确的决策指导思想,有了正确的决策指导思想,企业风险决策的降低就有了思想保证,企业决策的风险也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

全文阅读

投资决策金融风险论文

1金融风险感知的概念和内涵

自Bauer(1960)最早将消费作为风险行为进行研究并引入感知风险的概念以来,迄今该领域已进行大量研究,但感知风险的概念及结构仍未达成完全一致;行为金融领域对风险感知的研究则始于1970年(Alderfer&Bierman),由于金融产品较一般消费品而言其风险感知更为复杂,因此迄今关于金融风险感知概念的研究也并不充分。

1.1风险感知的定义Bauer(1960)强调风险感知是一种主观感知的风险而不是真实世界的客观风险。Slovic(1987年)将风险感知定义为人们对风险的直觉性判断。英国皇家学会(1992年)对风险感知的定义则涉及人们对风险和回报的信念、态度、判断和情绪,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和文化倾向。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来自Diacon&Ennew(2001年)。他们认为风险感知并不是一个类似于“风险”那样简单的抽象化概念,而是对具体情境中某个潜在危险的多维属性所进行的评价。他们提出风险感知是一种特殊的释义进程,是人们为在某领域/情境/事件中做出计划、选择和行动而试图对其赋予意义、加以理解的心理加工过程。

1.2金融风险感知以往文献中出现的“financialriskperception”根据其研究内容的不同,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1.2.1财务风险感知将风险根据其来源不同进行风险感知的维度研究时,它是一种风险要素或风险类别,跟其它风险要素如心理、社会、生理等类似(Jaboby&Kaplan,1972年)。它在各个领域(如医疗健康、金融投资)的维度研究中都可能存在,是关于财务性风险的感知,我们称其为财务风险感知。

1.2.2金融风险感知金融领域风险感知尽管与其它各个领域一样,也包括了对财务风险感知的研究,但却不只于此。如:Olsen(1997年)、Diacon(2004年)研究的是金融专家或金融产品投资者的风险感知;Diacon&Ennew(2001年)研究的是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感知;Vlaev,Chater,&Stewart(2009年)研究的是与投资领域金融决策有关的各种风险感知;Sachse,Jungermann,和Belting(2012年)将金融实践中各投资品种本身所涉及的风险看作金融风险并研究个人投资者对其的感知。与Bauer的观点相似,Slovic(1972年)最早关于投资决策的研究也发现,不确定性(即:风险)情况下的决策是基于预期对不确定性与回报做出的权衡,而回报的波动性本身并非决策的可靠预测变量。这正是金融领域风险感知产生的根源。大部分研究者认同金融领域的投资者属于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风险因素更为抽象、知识不足导致的不确定性更为突出(Mitchell&Greatorex,1993年)、所“消费”的产品,质量在购买前难以评估,甚至在购买后也因市值波动的影响而很难准确评估(Diacon&Ennew,2001年)。因此,金融领域具有不同于其它领域(包括普通消费领域)风险感知的特征。我们根据以往研究进行总结,金融风险感知研究的是:在金融实践领域中,投资者对金融产品和投资决策风险的直觉判断、态度、情绪和社会文化倾向。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包括投资者的风险感知、金融决策过程中的风险感知、对不同金融投资产品的风险感知等。归纳而言,对金融领域活动中存在的所有风险的感知,我们统称其为金融风险感知(FRP,FinancialRiskPerception)。需说明的是,金融包括融资和投资两方面,但本文仅介绍个体作为一种特殊消费者的情况,仅指金融投资领域的个人投资者风险感知,不含融资领域风险感知和机构投资者风险感知。

2金融风险感知的维度与测量

2.1结构的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oftheCon-struct)个体风险感知的维度研究(researchondi-mensions/facetsofindividualriskperception)最早源于对风险感知结构的概念化,并为后期感知风险减少的策略研究也提供了思路。其中Bauer(1960年)关于感知风险的概念是消费行为领域最早的和应用最广的结构式定义,包括结果和不确定性两个维度。Schiffman(1972年)等研究者则提出另一种双维度风险感知的定义:不确定性和重要性。也有学者提出仅以单一维度来定义风险感知。Cox(1967年)根据Bauer的概念提出了感知风险的2个维度,他认为感知风险值是损失(预期结果不发生时可能产生的损失)和不确定性(或损失概率,主观感觉到的预期结果不发生的概率)的函数,而损失是预期结果重要性、损失严重性和预期结果实现方式的函数。也有学者提出反对,发现当损失足够大时,不确定性维度不再有意义。

全文阅读

论风险型侦查决策

摘要:从决策形态诠释和决策优选方法上看,风险型决策是最接近现实侦查决策的决策模型。风险型侦查决策以期望值准则为价值标准,科学分析和定位侦查经验、损益和效用,通过决策树分析法、贝叶斯分析法、灵敏度分析法和效用值分析法进行侦查方案优选。风险型侦查决策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将决策科学引入侦查学,为侦查工作提供科学方法论基础。

关键词:侦查决策;风险型决策;决策树;贝叶斯决策法;效用

中图分类号:DF7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53(2012)05-0026-07

从决策科学的角度看,以不同标准可以将决策分为个人决策和组织决策;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1]15其中,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是研究决策分析的基本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方法以自然状态,即决策者无法控制但可以预见的决策环境客观存在的各种状态的变化为分类标准,将自然状态的发生概率与决策方案损益值,即在特定自然状态发生时,特定决策方案实施后的收益或损失建立起直接联系,反映出决策系统三项要素,即自然状态、决策方案和决策方案损益值的逻辑关系,以及决策活动实践性和应变性的本质特征,是从动态过程角度对决策分析的分类。

侦查是一个不断决策并优选方案的过程,而侦查决策本就具有决策分析的属性。决策科学研究的决策或决策分析与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决策活动略有不同,决策科学研究决策问题所要解决的是“怎么做”或“怎么做得更好”,而不是“做什么”,也就是说,是预设明确目标的方案优选。而侦查工作就是在及时合法侦破案件的明确目标指导下,直面复杂多变的案情条件,优选侦查方案的过程。对应决策系统三项要素,侦查决策系统的三项要素是案情条件、侦查方案和特定侦查方案在特定案情条件概率下的损益值。借鉴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的分类方法,将侦查决策分为确定型侦查决策、风险型侦查决策和不确定型侦查决策,就是为了运用该分类方法所反映的决策过程的动态性、实践性、应变性,尤其是运用决策系统三项要素的逻辑关系来分析侦查决策优选的过程。决策科学和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的分类方法与侦查决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引入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侦查决策问题的重大意义在于,为侦查学研究和侦查决策工作提供科学方法论基础。

一、风险型侦查决策模型的提出

依案情条件确定程度不同,侦查决策被分为确定型侦查决策、风险型侦查决策和不确定型侦查决策。风险型侦查决策介于确定型侦查决策和不确定型侦查决策之间,是更符合现实侦查决策形态的决策模型,因此笔者将之作为研究侦查决策的标准模型,以下就从与确定型侦查决策和不确定型侦查决策比较的角度,分析并提出风险型侦查决策模型。

所谓确定型侦查决策,是指案情条件完全确定的侦查决策,其构成条件有四:存在一个明确的侦查目标;存在一个确定的案情条件;存在可供侦查员(决策者)选择的多个侦查方案;可求得每个侦查方案在该确定案情条件下的损益值。由于案情条件是确定且唯一的,问题的发展方向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侦查员只要分析比较各侦查方案实施的结果就能实现优选。不确定型侦查决策,是指各种案情条件发生可能完全不确定的侦查决策,其构成条件有四:存在明确的侦查目标;存在两个以上发生可能性不知的案情条件;存在可供侦查员选择的两种以上侦查方案;可求得各侦查方案在各案情条件下的侦查决策矩阵。相较而言,确定型侦查决策是理性决策,而不确定型侦查决策是经验决策,现实中的侦查决策都是理性与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从决策模型的角度说,不确定型侦查决策显然更符合侦查决策的实际形态,这是由复杂多变的案情条件所决定的,也正是因此,侦查决策在本质上仍属于经验决策,经验的意义主要在于对案情条件发生可能性的预计。虽然绝大多数案件中,案情条件发生的可能性是难以预计的,但完全不知的情况也是极为少见的,在经验的指导下,侦查员总是会对案情条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计,只是准确性与实际情况有差异。案情条件再复杂疑难、扑朔迷离的案件中的侦查决策也不可能来自毫无客观根据的灵感,现场的蛛丝马迹总会调动侦查员特定的思维和经验,从而预计相对确定的案情条件发生的可能性。从对现实侦查决策形态的诠释和决策方案优选的方法来看,确定型侦查决策和不确定型侦查决策都是极端的。从对现实侦查决策的诠释来看,完全确定案情条件发生可能和完全不知案情条件发生可能的情况都是极端的,在犯罪情势日益复杂多变,而刑事技术又不断创新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案情条件总是在经验主导、技术支持的侦查决策中存在相对确定的发生可能性,也就是说存在一种可预计的发生可能性。从决策方案优选方法的角度说,直接而理性的比较当然是理想的,但受案情条件相对确定性的影响,这种理想方法的适用空间显然是极为有限的;不确定型侦查决策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以对决策准则的主观选择替代对案情条件发生可能性的客观分析作为决策方法在不确定型侦查决策中,由于案情条件发生概率不知,所以只能通过选择特定的决策准则来人为设定概率。不确定型侦查决策的决策准则有:乐观准则、悲观准则、折中准则、后悔值准则和等可能准则。其中乐观准则将案情条件发生概率设为1,即完全确定,其他情况为0,即不可能;悲观准则将案情条件发生概率设为0,其他为1;折中准则将概率设为α(乐观系数),其他为1-α;后悔值准则与悲观准则相似。这四种准则都将案情条件发生概率设为完全确定和完全不确定两种极端状态,忽视了对中间状态信息的分析。而等可能准则则设为1/m,m为案情条件的数量,但案情条件的等概率显然是不现实的。,决策准则的选择受到作为决策者的侦查员的偏好、认知分析水平、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对决策准则的选择当然也反映出侦查员对案情条件确定性程度的客观分析,但由于不确定型侦查决策的前提是不知案情条件发生可能性,因此只能以对决策准则的选择替代对案情条件发生可能性的客观分析,但这种以主观选择替代客观分析的方法显然存在过大的决策风险。侦查员会受到偏好、认知分析水平、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是绝对的,但与其将之应用于对决策准则的主观选择,不如直接应用于对案情条件发生可能性的客观分析,也就是将不确定型问题转化为风险型问题解决。

全文阅读

投资决策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投资是企业发展生产和经营的必要手段,是提升企业核心价值和自主创新的必经之路,但投资风险必然存在。因此,企业能否把资金投资于收益高、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上去,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提高投资效益,需要不断提高选择投资项目的决策水平,提高有效防范各种项目风险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投资效益投资决策投资风险防范投资项目评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0月20日的数据,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7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使用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未来五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之一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将经济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1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全文阅读

企业财务决策管理风险

关键字:企业产品决策风险财务评价研发分析业务

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面对21世纪的全球市场竞争,只有在产品品种、性能及生产技术上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但研发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业务,其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技术风险,即由于研发成果向生产工艺和新产品转化失败而导致的风险;(2)市场风险,即由于新产品、新服务销售不出去或迅速被替代而导致的风险;(3)财务风险,即由于研发投资预算和投资回收不确定而导致的风险。由于这些风险的存在,研发业务的效益与其他业务相比要低得多。有调查表明,我国企业研发的主要障碍往往在于资金不足,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经营理念的束缚,企业用于研发的资金太少;另一方面则因为研发业务本身固有的高风险特点,使其很难通过传统的融资渠道筹集足额资金。

要消除企业研发的障碍,科学、系统的财务策划十分必要。财务可以对研发进行以货币或价值为基准的间接管理,包括事前计划、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全过程。在研发的计划中,财务参与决策是必不可少的;在研发的过程中,必须监控程序是否合规,支出是否合理,效益是否显著;在研发结束后,还要分析业务的经济性。

财务决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确决策是企业研发成功的首要前提,是提高研发效益的重要环节。财务能够提供量化的结论,作为决策客观的、直接的依据,为此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财务预测。研发的构思应通过初步设计转化成具体的投资方案和相应的财务预测。其中,对成本费用的预测必须全面,因为研发的效益要待新产品、新服务进入市场后显现,除直接的研发费用外,还应该考虑设备和工具的制造费用、专利等的取得费用、新产品的推广销售费用等。同时,对收益的估计,应该把现金流量视为比利润更重要的参照指标。

2.根据预测结果,结合约束条件,对投资方案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分析的重点是不确定因素,包括资金来源、利率、成本和市场等的不确定性。通过可行性分析力求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研发投资的可行性程度;第二,研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确定具体的融资策略。由于研发业务的高风险特点,要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渠道,包括:第一,冲破传统经营理念的束缚,挖掘内部潜力,加大自有投入;第二,寻求政府担保或企业相互担保,争取银行信贷;第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第四,引入风险资本战略投资,促进资本和技术的结合。

全文阅读

前景理论:风险决策分析

摘要:期望效用理论,是人们惯用的风险决策分析方法,本文通过引入几种经验主义的效应,对这种传统的理性选择的规范模型进行批判,指出了其中错存在的缺陷不足,进而提出了一种风险选择的替代模型——前景理论。

关键词:风险决策 效用理论 前景理论

一、概述

期望效用理论,是人们惯用的风险决策分析方法,本文通过引入几种经验主义的效应,对这种传统的理性选择的规范模型进行批判,指出了其中错存在的缺陷不足,进而提出了一种风险选择的替代模型——前景理论。最后文章还讨论了前景理论如何说明观察到的风险态度,以及因参照点转移而导致的选择问题的二中择一表达,并勾画出当前处理的几个扩展。

对期望效用理论的批评

期望效用理论应用于前景选择是基于下列三条原则的:

1.期望:前景的整体效用,用U来表示,就是所有结果的期望效用。

2.资产整合:如果期望资产的效用大于资产的单独效用,则这个组合是可以被接受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