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费用会计论文

费用会计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研究和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探讨论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随着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企业之间产品品种和质量的竞争愈演愈烈。在企业产品乃至生产经营的竞争中,先进科学技术的开发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许多公司不得不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研究和开发活动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因此,一些企业每年会发生大量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这些研究与开发费用往往占企业经营支出的很大比重。因此,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报告的质量。为此,加强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的理论探讨非常必要。

一、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含义及其会计处理方法

正确界定研究与开发活动,是恰当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和财务信息揭示的关键。

1、企业(不包括从事采掘勘探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等的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含义。

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分研究活动和开发活动两部分来界定。研究活动是指为取得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做的努力,这种努力是有计划的、创造性的。把研究活动按是否为解决特定实际问题而展开,又可以分成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前者的费用支出与未来的收益之间通常没有直接的联系;而后者的费用支出往往有直接的受益对象。开发活动是指为了在商业生产或使用之前形成新的或实质性改进的产品、工艺等,而把科学技术知识有计划地付诸实践的活动。尽管研究活动与开发活动不同,但它们是紧密相联的:研究活动是开发活动的前奏,通过前者获得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再通过后者将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即研究成果付诸实践。因此,我们常常把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看成一个整体,当作一个项目的两个阶段。

2、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在研究与开发活动中,往往要进行计划、设计、论证、研制、实验、定型、测试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会产生大量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例如科研人员、服务人员(如科技管理人员等)的工资费用,耗用的化学试剂、仪器配件等各种材料,自有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维修费,租赁设备、房屋的租金或使用费等。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就是对企业在研究与开发活动中发生的这些费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关键是第一步,即确认,也就是将研究与开发费用确认为资产项目还是作为当期费用。

对确认费用有两条具体标准:

全文阅读

我国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论文

一、2004年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分析

我国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后,为使企业加强该项费用的财务核算,2004年,我国财政部下发了119号文:《关于印发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并同时下发财会[2004]3号文:《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的通知》,对煤炭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进行了规范。主要内容是要求煤炭企业按照吨煤的某种标准计提安全生产费用,并且计入企业的生产成本,在会计科目负债中列示。如果该项费用支出,可直接核销。如果该项支出用于购买固定资产,可一次性提足折旧,并冲减相应金额。而且,企业按照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可以在利税前给予扣除。具体的会计核算是:第一步,提取安全费用时,按照煤吨标准提取金额,借方计入“制造费用—提取安全费用”,贷方计入“长期应付款—应付安全费用”。第二步,该项费用使用时,可在借方直接计入“长期应付款———应付安全费用”,贷方可直接冲减相应金额,计入“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如果费用支出是形成固定资产,可以先在借方形成“固定资产”科目,第二步再用“累计折旧”科目计入“长期应付款———应付安全费用”科目。2004年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的变革,对我国社会制度发展意义重大。首先,我国第一次以法规形式对安全生产费用进行规范,说明了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其次,计提安全费用,有效保证了人们的工作环境,有效降低了整体经济建设成本;第三,规定了安全费用的计提标准,并规定了其会计核算流程。第四,安全管理费用的计提标准和核算需报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保证了该项费用的存在和使用。但是,在2004年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改革中也存在很多弊端。首先,安全生产费用直接计入制造费用,并且可以把用于安全生产的固定资产一次性计入折旧,这些都在鼓励企业在税前计入成本,大大削减了纳税基数,使国家利税减少。再次,计提的安全费用专款专用,年度结余可以直接转为下年使用,可以为企业滥用负债科目打下伏笔,使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二、2008年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分析

财政部在2008年12月下发财会函[2008]60号文:《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报工作的通知》,要求高危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中的具体要求处理。《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中对企业的安全费用的核算变革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企业计提有关规定提取的安全费用以及具有类似性质的各项费用,应在“盈余公积”科目下的“专项储备”中单独反映,不再计入“长期应付款”,取消了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计入负债的规定。2008年安全生产费用的具体会计核算如下:第一步,企业按照国家相应标准提取安全费用后,借方记入“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贷方计入“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第二步,企业在支出安全生产费用时,根据支出不同内容,分别计入“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科目,贷方计入“银行存款”等科目。如果形成固定资产,可以使用“累计折旧”科目,最终结转到“制造费用”科目。企业要根据实际发生金额在所有者权益内部进行结转。借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科目,但结转金额以“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余额冲减至零为限。2008年安全费用核算变革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安全费用不再计入企业负债,使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数据更真实。二是安全生产费用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正常分期摊销,取消一次性计入成本,使企业成本数据真实性提高,提高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但是2008年改革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计提安全生产费用时,计入“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容易使企业误解,认为在企业没有利润或净利润为负的时候就可以不计提该项储备,使企业安全投入受影响,不利于社会安全生产环境的建立和发展。

三、2009年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分析

2009年财政部下发财会[2009]8号文:《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通知》,对高危行业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的会计处理做了部分变动。将安全生产费用从税后利润中提取重新改为税前提取,并且增加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专项核算科目“4301专项储备”,对安全生产费用进行专门核算。该项规定具体到会计核算主要表现在:第一步,高危企业按照国家标准提取安全生产费时,应当借方计入“制造费用———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形成企业当期生产成本,同时贷方计入“4301专项储备”科目。第二步,安全生产费用支出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形成固定资产的,应当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安全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即可形成一次性累计折旧直接冲减专项储备。2009年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优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安全生产费用在税前提取,保证了企业安全投入的积极性。第二,允许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大于实际支出的部分在所得税税前扣除。鼓励企业按标准计提安全生产费用,使其在效益不好时能够利用已提的安全生产费用,保证企业的长久安全生产。2009年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改革也有不足,主要体现在:第一,企业在计提安全生产费用标准上还存在的浮动范围,成为了企业调节利润的手段。第二,安全生产费用形成的固定资产可一次性计提折旧,使企业的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不利于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政府的日常监管。从以上对我国安全生产费用的三次会计制度的变革可以看出,我国安全生产制度一直围绕着三个方面进行变化:一是安全生产费用计提是计入负债还是权益;二是固定资产的折旧结转是一次性还是分次进行;三是费用发生额是在税前还是税后扣除。安全生产制度在时间上来看较为频繁,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安全生产事故的频发,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在该项费用核算改革中理论准备不足,给企业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四、结语

通过对我国安全生产费用的三次会计核算变革的分析,可以提出今后我国修订该项制度的建议:(一)安全生产费用计提标准要多元化,最好要分行业分企业规模,在保障中小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提高其对安全投入的积极性。(二)界定安全生产费用形成的固定资产,并设定合理的摊销方式,促使企业对固定资产的重视和管理。(三)强化安全生产费用去向管理,使会计数据可以反映资产、费用的具体使用情况,确保费用专款专用。

全文阅读

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论文

一、2008年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分析

财政部在2008年12月下发财会函[2008]60号文:《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报工作的通知》,要求高危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中的具体要求处理。《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中对企业的安全费用的核算变革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企业计提有关规定提取的安全费用以及具有类似性质的各项费用,应在“盈余公积”科目下的“专项储备”中单独反映,不再计入“长期应付款”,取消了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计入负债的规定。2008年安全生产费用的具体会计核算如下:第一步,企业按照国家相应标准提取安全费用后,借方记入“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贷方计入“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第二步,企业在支出安全生产费用时,根据支出不同内容,分别计入“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科目,贷方计入“银行存款”等科目。如果形成固定资产,可以使用“累计折旧”科目,最终结转到“制造费用”科目。企业要根据实际发生金额在所有者权益内部进行结转。借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科目,但结转金额以“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余额冲减至零为限。2008年安全费用核算变革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安全费用不再计入企业负债,使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数据更真实。二是安全生产费用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正常分期摊销,取消一次性计入成本,使企业成本数据真实性提高,提高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但是2008年改革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计提安全生产费用时,计入“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容易使企业误解,认为在企业没有利润或净利润为负的时候就可以不计提该项储备,使企业安全投入受影响,不利于社会安全生产环境的建立和发展。

二、2009年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分析

2009年财政部下发财会[2009]8号文:《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通知》,对高危行业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的会计处理做了部分变动。将安全生产费用从税后利润中提取重新改为税前提取,并且增加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专项核算科目“4301专项储备”,对安全生产费用进行专门核算。该项规定具体到会计核算主要表现在:第一步,高危企业按照国家标准提取安全生产费时,应当借方计入“制造费用———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形成企业当期生产成本,同时贷方计入“4301专项储备”科目。第二步,安全生产费用支出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形成固定资产的,应当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安全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即可形成一次性累计折旧直接冲减专项储备。2009年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优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安全生产费用在税前提取,保证了企业安全投入的积极性。第二,允许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大于实际支出的部分在所得税税前扣除。鼓励企业按标准计提安全生产费用,使其在效益不好时能够利用已提的安全生产费用,保证企业的长久安全生产。2009年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改革也有不足,主要体现在:第一,企业在计提安全生产费用标准上还存在的浮动范围,成为了企业调节利润的手段。第二,安全生产费用形成的固定资产可一次性计提折旧,使企业的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不利于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政府的日常监管。从以上对我国安全生产费用的三次会计制度的变革可以看出,我国安全生产制度一直围绕着三个方面进行变化:一是安全生产费用计提是计入负债还是权益;二是固定资产的折旧结转是一次性还是分次进行;三是费用发生额是在税前还是税后扣除。安全生产制度在时间上来看较为频繁,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安全生产事故的频发,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在该项费用核算改革中理论准备不足,给企业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通过对我国安全生产费用的三次会计核算变革的分析,可以提出今后我国修订该项制度的建议:(一)安全生产费用计提标准要多元化,最好要分行业分企业规模,在保障中小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提高其对安全投入的积极性。(二)界定安全生产费用形成的固定资产,并设定合理的摊销方式,促使企业对固定资产的重视和管理。(三)强化安全生产费用去向管理,使会计数据可以反映资产、费用的具体使用情况,确保费用专款专用。

作者:王晓耕田苗苗单位:国网冀北迁西县供电公司

全文阅读

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会计论文

一、管理会计在成本费用控制中的一些主要工具

管理会计工具种类众多,主要应用于成本费用控制的是:标准成本计算、全面预算管理、盈亏临界点分析、边际分析等。成本控制又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关键的环节,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管理作用。企业开展成本控制,可以首先合理地制定出各项费用和消耗的限额,要涵盖整个生产经营活动;采取各种措施,关注费用和消耗发生的全过程,及时控制成本的形成及其发生额,使成本不超过预先指定的标准;成本控制和成本计划密切相连,它是成本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可以促进成本计划更好地落实,发挥出成本计划应有的作用;通过成本控制,还可以促进企业更好地宣贯、执行有关成本管理的各项法令、方针和政策,提高管理水平。一个企业的利润产生,除了生产成本,还有各项费用。不论是生产成本、还是各种费用,对一个企业来说都是成本。而一个企业从可行性分析到筹建、试生产、量产这些过程中,无时无刻没有成本在发生。但这些成本的发生是否正常、是否还可以优化,资源是否运用得合理等等这些问题是每个企业高管们经常想到的事。这些成本如何去控制、优化呢?不能全靠人盯人的方法去实现,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更是不现实的问题。在欧美企业,财务工作的地位一直是很高的,是有一定原因的。大型企业的市场、采购、销售、运输都是很成熟的,但其运行效果并不是很明确的、随时随地就能看到的。这时很自然地就想到了管理会计,通过管理会计工具去衡量、去实现,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中的应用情况

本人所在企业是一所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市场地位也是遥遥领先。近年来由于竞争的加剧,企业盈利不断减少,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管理要求也不断提高。管理会计工具中的成本费用控制工具不断在实际工作中被加以应用:一是是否还要在上海上新项目?在可行性分析的时候不仅要以现有的历史数据作为参考,更要考虑上海不断上升的人工成本、能源成本、产品销售市场所在范围等方面。企业的成本是设计出来的,这种说法非常有道理。设计得不好的项目会存在先天不足,以后再怎么调整、再怎么优化都很难让企业盈利。二是如何设计公司的成本控制系统,使得每项成本费用的发生都有标准参照,让企业的生产成本达到行业先进行列。对成本费用的控制是通过管理会计工具———全面预算控制、标准成本计算来实现的。三是产品从设计到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销售、配送、退货等一条供应链,如何控制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最低,而不是仅仅控制单个环节的成本。在这一条供应链过程中,其他职能部门仅涉及到一到两个环节,看到的问题都是从自身所处部门来看的。而管理会计部门要参与到这个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是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总成本。四是当存在个别项目投资失误时,因项目投入已经是沉没成本了,如何减少损失,是停产还是继续生产时,管理会计要通过对各项成本的分析来决定。这种项目的分析不能用传统的原料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得到产品成本与售价比较来确定是否生产。而是要通过分析产品的售价能否覆盖原料成本加上变动成本,有边际收益时就应该继续生产,这是一条基本原则。

三、管理会计在国内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一)国家要从制度上细化管理会计发展方向及从业人员的管理

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也是被国家近年所认可的,而且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实施细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细化。有许多工作要去做:国家要从制度上设计出管理会计岗位,并有相关配套制度出台,通过在制度上创新让管理会计在中国茁壮成长。

(二)要引导企业与会计从业人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并给予地位的认可

全文阅读

待摊费用会计核算论文

一、新《会计准则》下跨期费用的会计核算变化

2014年7月执行的新《会计准则》根据会计业务处理的实际情况,取缔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科目,同时还规定原先的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的核算的费用在费用实际发生时确认为发生在当期。这种改变的主要目的就是能有效地限制企业利用跨期费用对各期的利润进行人为调节,有碍于反映会计事实。除此之外,还对受益期是一年内的费用直接当作当期损益计入当期,由此,使会计核算得到简化,也易于财务管理人员理解,也保证了会计报表公允性。由于新《会计准则》对上述这些费用如何核算没有作详细规定,有些学者便提出,预提费用假若证据充足,预提可能进行,在记账时应记入“应付账款”科目或是“其他应付款”科目较为合理;对于首日执行的预提费用余额,也可以根据条件(符合负债定义)转入相应的应付款项,如不符条件,则应对其作核算处理。

二、新旧会计准则下跨期费用的具体核算比较

新《会计准则》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删除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也相应将两个科目取消。却没有对旧《会计准则》规定的与待摊与预提相关的账务处理及报表作如何处理的说明,也未明确企业能否进行待摊、预提的具体处理方法,这使得一些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在处理与待摊、预提相关业务感到困惑。下面以实例来分析新旧《会计准则》处理跨期费用的处理方法。

(一)待摊费用的会计核算旧《会计准则》中的待摊费用指的是企业已经发生的费用支出,但又是为当期及以后各期生产服务的费用,应由当期及以后各期分别承担的费用,是分摊期在一年及一年以内的各种费用,一般包括周转材料费、预付的报刊订阅费、一次性购买印花税票等。它们应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中有所反映。案例一:连云港某文化传媒公司2013年12月为征订2014年报纸杂志预付24000元。1.在旧《会计准则》指导下,会计处理方法如下:(1)在支付预付款时,借:待摊费用24000;贷:银行存款24000。(2)2014年每月摊销时,借:管理费用2000;贷:待摊费用2000。2.新《会计准则》中由于取消了待摊费用科目,在会计处理时应用“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来替代旧会计准则下的“待摊费用”科目。款项支付发生时,“借”记为“预付账款”,而“贷”则应记为“银行存款”或“现金”等科目;也就是说,在分期计入成本费用时。借记于制造费用或是管理费用,具体会计处理如下:(1)支付款项时,借:预付账款24000;贷:银行存款24000。(2)2014年每月摊销时,借:管理费用2000;贷:预付账款2000。

(二)预提费用的会计核算在旧《会计准则》中,规定预提费用主要是指核算企业按规定在生产成本中预先提取还没有支付的款项。预提款项主要有预提房屋租金、各类保险费、短期贷款利息等负债等,上述科目都能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负债项下有所反映。新《会计准则》下,会计处理可以将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取代预提费用。在发生时,借记为制造费用或是管理费用,贷记为银行存款或其他应付款,具体会计处理如案例二。案例二:连云港某公司2013年2月向银行借入为期一年的短期借款50万,借贷合同约定的贷款年利率是4.8%,2014年2月一次性还本付息。1.在旧《会计准则》指导下。公司借入50万之后,实际发生的短期借款利息应每月月末采用“预提费用”科目预提,具体会计处理如下:(1)在月底计提短期借款利息时,借:财务费用2000;贷:预提费用2000。(2)2014年2月支付利息时,借:预提费用24000;贷:银行存款24000。2.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该公司会计在处理这笔短期借款利息时,可在每月底用应付利息科目代替预提费用科目进行预提,具体处理方法如下:(1)每个月末计提短期借款利息时,借:财务费用2000;贷:应付利息2000。(2)2014年6月支付利息时,借:应付利息24000;贷:银行存款24000。

三、企业跨期费用的会计处理建议

新旧《会计准则》对跨期费用处理的方法是不同的,旧《会计准则》规定可以通过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和长期待摊等几个科目进行核算,但新《会计准则》明文规定在资产负债表上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这样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会计信息更为完整,更为清晰,能更好地适合资产负债表使用者的需要。有关部门要抓紧给出明文规定,使跨期费用处理趋向合理化、科学化、标准化,还要保证体现出财务的公允性。就我个人认为,在会计实务中,对跨期费用的会计核算要依照权责发生制进行分类执行,对日常会计处理中遇到的发生费用或重要费用,可以另置会计科目核算。

全文阅读

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论文

一、公路施工企业成本费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

在公路施工企业中,财务会计的控制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能够立竿见影的事,它的控制是一个过程,首先,企业的领导阶层,应该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机制,确定控制的目标,分清工作的重点,并且要实行一系列的考核制度,这样就能够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的有效提高。

1.成本最低原则成本最低原则,是企业筹资的重要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在使用的时候,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工作人员一定要将成本降低的程度,控制在最为合理,科学的范围内。这样才能够实现挖掘企业潜在能力,提高企业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的目的。

2.全面控制原则所谓全面控制,就是对所有参与到施工中的因素进行控制,其中包括对人的控制和资金的控制。它的综合性很强,设计的内容和部门都有很多,这就是说,全面控制几乎是针对企业每一个员工而言的,它也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利益。因此,这是一个全体行为,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3.以施工过程为重点原则在施工企业进行施工的准备阶段,其成本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时候进行成本控制,最为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施工阶段所服务,那么在施工结束之后所进行的成分控制,因为收益与否,已经揭晓,所以即便了解到成本控制工作出现了问题,在对其进行纠正也是无济于事,所以说,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最为重要的。

4.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责任制原则要使成本控制方法真正发挥及时有效的作用,必须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责任制原则。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工程技术人员、业务管理人员以及各施工队和生产班组都负有一定的成本控制责任,从而形成整个项日的成本控制责任网络。必须遵守“谁控制、谁负责、谁承担、谁受益”的责任分解原则及“收益与成本挂钩、分配与上缴挂钩”的控制监督机制。

二、企业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思路

1.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的特征

全文阅读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会计处理论文

一、新会计准则中弃置费用会计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政策的适用范围较狭窄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弃置费用会计概念,然而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仅仅是将石油天然气和核电站等特殊企业的资产弃置义务纳入弃置费用的计算范围内。美国FASNO.143中对于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确认范围的规定,为全部的会计主体。相比之下,我国准则关于弃置费用规定的范围较狭窄,大部分企业是可以不受该条款约束的,当然也不需要承担恢复环境的相应义务。这明显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冶金矿山与石油天然气等企业存在类似的经济环境特征,当企业对资源开采耗尽时,所废弃的材料设备,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应当承担恢复环境的义务,计算其弃置费用。石油天然气的弃置费用计算有明确的规定,计算依据是非常充分的,但冶金企业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冶金企业来说,无论是从国家规定还是弃置费用确认条件来说,它都应当承担恢复环境的支出。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应当将在未来固定资产报废时预计会存在弃置费用的行业纳入到弃置费用的核算范围内,这样才能够真正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避免短期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1.确认问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确认范围,明确指出只有石油天然气和核电站等化工企业。对于煤炭、矿山等企业是否需要确认,以及需要多大规模,是否无论大小均要确认计提弃置费用,并未明确规定。矿石的开采以及与其相关设施的报废,无疑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破坏。是否只要是矿区都应该确认其弃置费用呢?笔者认为,矿区弃置费用与它所处的特定环境相关联。例如,矿区处于铁路、桥梁、公路或者其他的大型建筑附近,随着矿石的不断开采,必然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很可能造成道路凹陷等严重后果。又如,矿区位于大山脚下,矿产资源被采空后,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恶劣灾害,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再如,矿区位于河床附近,一旦矿产资源被采空,很可能引发决堤、地面裂开等现象,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我国近年来因此发生的事故数不胜数,迫切需要相关制度来规范企业行为。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固定资产》准则中,将弃置费用作为或有事项来处理,利用预计负债科目来核算。同矿区一样,如何确认油气资产弃置费用的范围,也需要政策的明确规定。因为,天然气或石油的开采都需要用到油气井等相关设施,但当油气资源枯竭、油气井遭到破坏而不能修复时,它就是报废资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确定其弃置费用。根据行业特性,油气井的报废费用基本包括:拆除费、填埋费、清理费、环境治理费等。然而这些费用是否都应计入弃置费用中呢?这是需要我国会计准则作出明确规定的。2.计量问题。固定资产弃置费用计入到生产成本中,如何准确计量弃置费用的金额,成为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关键因素,一旦被不法企业滥用,将成为操纵企业利润的一种手段。然而新颁布的准则中,对于弃置费用的支出范围、折现率的选择、折旧方法规定不明确。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如果有明确证据表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它当前资产价值,那我们是否需要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并在财务报表中对外披露呢?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核电站的核设施、石油天然气的油气井,它们的报废成本都是相当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超过固定资产本身的成本,并且弃置费用并不是发生在当期,而是若干年以后,通货膨胀、技术革新等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所以弃置费用也具有不确定性特征。如果不将固定资产弃置费用计入到成本中,然后分月计提,那么在资源耗尽后,企业未必有能力承担所有的环境恢复费用。然而,企业又如何准确计量固定资产弃置费用呢?根据新准则的规定,特殊企业在取得固定资产后,将预计负债折算为当前现值,与取得成本同时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并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进行折旧。在资产使用寿命内,弃置费用与现值之间的差异,分期计入财务费用,并调整预计负债的金额。计算每年需提取的利息费用时,用各年年初预计负债的金额与原贴现率相乘计算,最后用利息费用的累加值加上固定资产的初始值即为弃置费用。然而按照会计谨慎性原则,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会有一些因素影响固定资产的价值,那就需要重新计算弃置费用。但如果按照现值重新计算的话,是非常困难的。这就不仅仅是会计问题,更大程度上是技术问题。美国FASNO.143规定,只要资产弃置费用的公允价值能够合理估计,就应当在该费用发生当期按照公允价值作为一项预计负债予以确认。从这一规定中可以看出,它明确了资产弃置费用确认的时间是在义务发生时,确认的金额按公允价值计算。而我国新颁布的准则中并未明确指出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计量标准和计量方法,只是强调使用未来应付金额的现值来计算。这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实际操作还是具体计算都存在很大的困难。固定资产属于一项长期资产,我们虽然在当期确认了弃置费用的金额,但这是企业未来对环境恢复义务的支出,在当期并未真实发生。弃置费用的发生是在以后的若干会计期间,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存在很多变化因素。那是否需要我们对它重新估算,又如何估算呢?然而企业将弃置费用列入到成本中,重新估算必然会影响其当期利润,那又怎么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呢?我们是否可以效仿美国,利用公允价值计算弃置费用呢?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的。

二、完善我国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会计政策的建议

新的会计准则中对固定资产弃置费用进行了阐述,但不管是理论的严谨性还是操作上的实践性都是不够的,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应当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进一步完善我国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政策。

(一)扩大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政策的适用范围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中仅将油气和核电站等特殊资产列入弃置费用的核算范围内,而其他也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却未列入其中,这显然是不够的。例如,煤炭开采、金属冶炼、造纸、制药等活动,都会不可避免地污染空气和水。同时我国是煤炭消耗大国,用煤炭作为燃料进行生产活动的化工企业、烟草公司、供暖企业等,都会制造大量的工业废气和废物,破坏臭氧层和生态环境。因此,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业涉及面是非常广的。我国新的会计准则应充分考虑各行各业的实际情况,对在未来固定资产弃置时可能属于需要承担环境恢复义务的企业资产加以规定和界定。只有不断完善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政策,扩大其适用范围,才能引导企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企业追求短期效益,促使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保护和爱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关于弃置费用金额的计算是通过现值实现的;而美国则采用的是公允价值计算。笔者认为,利用现值计算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在实际操作中并非易事,因为弃置费用是一项未来义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计算时我们需要考虑通货膨胀、新的法律政策的出台、技术进步等外界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对原估计数产生影响。若不进行调整,将会使变化后的弃置费用与原估计的弃置费用产生差额,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公允价值不同于现值,它的计算考虑了未来所有可能发生的因素,对未来弃置费用的履行方式是建立在由第三方承担恢复义务上,而不是企业自行承担的假设上。这就更具有真实性,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因此,我国可以在未来市场机制建立完善的基础上,借鉴美国FASNO.143中关于弃置费用的规定,用公允价值作为唯一目标的期望现值来对固定资产弃置费用进行计量。

(三)研究制定固定资产弃置费用单独的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弃置费用具有费用金额大、不确定等特征,这对于其他费用来说,具有特殊性。而现行的会计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说明,寥寥几行字,在空间上仅涉及石油、天然气、固定资产、或有事项等,跨度较大,内容较简单。鉴于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确认与计量的操作复杂性及不确定性,我国有必要对弃置费用制定出单独的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其确认与计量的方式方法。通过专门的准则来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规定弃置费用各项指标的核算和具体会计处理及财务上的披露要求。对具有弃置义务的企业进行划分,并非所有企业都需要计提固定资产弃置费用。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通过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来不断完善和规范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会计核算。我国利用会计和法律手段能够有助于企业将弃置费用转化为企业内部成本,遵循“谁污染谁治理”原则,使环境恢复支出逐渐转嫁到企业,让企业承担该项支出,迫使企业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这样不仅有利于环境的保护,防止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稳定发展。

全文阅读

市场营销费用会计处理论文

控制费用对提升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而在而各种费用当中,企业为实施营销管理与实践活动而发生的费用,即市场营销费用又占有很大份额,尤其对商品流通型企业而言,市场营销费用占企业全部费用的大部分,直接影响到利润。因而,对于营销费用的会计处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一、营销费用的概念及内容

营销费用是企业为实施营销管理与实践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市场营销研究、渠道建设、销售促进等方面开支,具体有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

二、现行营销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常见的几项营销费用中,直接推销费用、仓储费用、运输费用等往往在每一会计期间都会发生且很大程度上只与当期收益有关,现行会计制度作为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营业费用”,从当期营业收入补偿,这一做法是符合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但营销费用却因营销工具、规模的不同可能对企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广告费支出,自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纷纷用广告来为企业打开市场,而广告作为企业一定的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把有关产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的一种非人员推销手段,其目的是为消费者认识、偏爱、直至接纳企业的产品,广告的作用不可忽视,也因而产生了巨大的广告费开支。如可口可乐公司为了在国际饮料市场上占据主要地位,不惜巨大代价用于品牌推广,不时地变换广告主题,使人耳目一新,巨额的广告费开支为后来的产品销售、公司快速成长铺下金光大道、开创美好的未来。这表明,该企业当期的广告费支出不仅与当期收入有关,而且波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收入,因此,将所有营销费用都作为收益性支出处理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之处。

三、现行营销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弊端

我国现行制度是将广告费予以费用化,这种做法虽然符合稳健性原则,处理简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盈余操纵的机会,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1、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实际拥有资产的状况。

全文阅读

会计政策所得税费用影响论文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变更会计原则、计量基础与会计处理的方法都属于会计政策的变更。企业变更会计政策所形成的影响数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而暂时性差异只影响所得税费用,不影响应交的所得税。由此可见,在追溯调整法下,会计政策变更无需对“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进行调整,只需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来调整其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现举例分析如下。

例如:由于试行新会计准则,某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将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2006年年初使用的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税法规定:企业发出存货计价方法为先进先出法。该上市公司2006年实现的营业收入为1000万元,2006年存货期初余额为100万元,后进先出法下销售产品的成本为40万元,先进先出法下销售产品的成本为25万元,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率为30%,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别两种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进行会计处理,比较分析不同存货计价方法会计处理的差异,并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账务调整。

一、解析过程

(一)后进先出法

1.利润总额=1000-40=960

2.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5

3.应纳税所得额=960+15=975

4.应交所得税=975×30%=292.5

全文阅读

对新旧借款费用会计理解与分析论文

1.新准则的主要内容

1.1借款费用的概念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着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

1.2借款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确认计量借款费用时,是否为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是一个重要的条件。符合资本化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或存货等资产。资本化期间,是指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到停止资本化时点的期间,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期间不包括在内。专门借款,是指为购建或着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

1.2.1符合资本条件的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

对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借款费用只有在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才能开始资本化:

①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包括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