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非理性消费

非理性消费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读懂“非理性消费”

【 智囊导读 】

有营销学者认为,无论信息化如何让消费者更趋于理性,他们的知识结构更新永远赶不上新产品的推陈出新力度,消费仍然包含太多的非理性特征。近些年来,所谓的理性消费和非理性消费的争执甚嚣尘上,然而,非理性消费到底能不能为企业所利用呢?实际上,非理性消费虽然无法掌控,但却可被营销者有效利用,取得明显的营销效果。

关键词:营销管理、品牌战略

通常来讲,在中国能够搭乘飞机出行的人算比较高端的消费人群。很多搭乘飞机出行的商务人士都喜欢转转机场的书店。大家常常会看到很多专家撰写的并带有光盘的企业管理书籍,暂且不论其书和光盘对企业管理或者市场营销有何作用,我们只讨论这些书籍和光盘的销售方式。通常我们会看到它们会有三种销售定价:举例来看,光盘销售价格为1200元,书籍销售价格1800元,光盘和书合买销售价格为1900元。其特点是光盘里面有讲师生动地讲解,书籍里面有相关运作的表格,各有其独特的吸引人的卖点,当然合起来就是二者兼而有之了。

我们分析来看,凡是要购买这种书籍和光盘的人,都是想从中吸取管理或者营销知识,显然,从表面上来看,任何再高明的消费者也无法判断光盘的1200元和书籍的1800元哪个更具价值,如果消费者购买了哪一种,都应该是非理性消费,尽管他们都是超级理性的高端人群,但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做出非理性的判断。玄妙就在这时出现了,其实光盘和书的销售者并不想让您只购买其中一种,所以他们专门制定了光盘和书合卖的销售价格为1900元。根据销售数据统计,大概有80%的购买者都选择了合买书和光盘,这就是销售商家的高明之处。

借此我们发可以发现,非理性消费也是有序可循的,营销者通过认真研究非理性消费特征,完全可以有效地把控住消费者,实现高效的市场营销和业绩表现。那么企业如何实现非理性消费的有效把控呢?

制定科学的产品组合

科学的产品组合是市场营销的基础,这是很多企业市场营销部门必备的基本功。当然,无论什么样的产品组合推出来之前,企业都要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市场论证,最后做出非常理性的产品组合,才能够推向市场。这是90%以上的企业喜欢的思维模式和实际操作模式。任何营销创新都必须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但如果企业营销者能够把消费行为的非理性因素充分考虑进来,有可能就会实现更全面的营销创新,当然,企业也会取得非凡的市场业绩表现。

全文阅读

浅谈理性消费和非理性消费

作者简介:

谭少兰(1987年),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北张家口,学历硕士,单位:河北经贸大学,研究方向:资产评估。

胡克建(1987-),男,汉族,四川通江,硕士,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方向:资产评估。

郭立倩(1989-),女,汉族,河北邢台,硕士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方向:资产评估。

摘 要:在我们的消费生活中存在理性和非理性之分,所谓的理性消费是怎样一种消费?影响我国居民理性和非理性消费的因素又有哪些,怎样尽可能的避免非理性消费,增强理性消费?本文探讨了理性消费和非理性消费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理性消费;非理性消费;影响因素;建议

一、引言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消费”两个字,我们每天都在消费,最基本的是吃穿住行在消费,其次,娱乐享受在消费,如何定义消费呢?消费既是个体行为,也是社会成员共有的按时活动,这种活动受到个体需要、动机、爱好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物质条件和社会文化发展。简单地举三生活例子:第一个,假如你消费了自己辛苦打工的挣来的3000块,买了一个爱慕已久的苹果4S,当你拿到手机的时候,这是消费感学是如何的?第二个,假如你赶上商场拆迁甩货,你疯狂购物之后,拿回抢到的“宝贝”,感觉又如何? 第三个,你在商场刚买了一件裙子,走不远,又看到一件一模一样但价格便宜的同款裙子,感觉又是如何呢?三个小例子中的三个消费者比较,第一个消费者比较理性,第二个和第三个消费者含有些非理性消费,第二个消费者有些冲动消费,第三个消费者没有做到货比三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消费各种各样,认识理性消费及非理性消费和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十分必要。

全文阅读

非理性消费的概念述评

美国的次贷危机是不是由非理性消费日积月累所埋下的祸根,2009年我国房价的一路上扬,是不是也有非理性消费的推波助澜。研究人的非理性消费意义重大,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又好又快发展,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但是,目前对非理性消费的概念界定仍然比较模糊,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概念应该有新的内涵,本文在分析消费、消费者行为和理性消费的基础上提出了非理性消费的概念。

一、消费与消费者行为

(一)消费

所谓消费(consumption),指的就是在现代经济与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与需要,对终极产品(包括物品、设施和劳务)的选择、购买、维护、修理及使用过程,这种过程被赋予一定的意义、并最终导致一定的满足、快乐、挫折或者失望等体验。

(二)消费者行为

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将消费者行为定义为:“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林白鹏、臧旭恒(2000)主编的《消费经济学大辞典》将消费者行为定义为:“消费者从购买到消耗消费品的全过程中的内心活动和举止行为,包括需求动机的形成、购前准备、购买决策、购买行为、对消费对象(商品和劳务)的占有和使用的消费效果等一系列行为过程。”

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角度看,消费者行为主要包括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一是微观经济学视野中的消费者行为,指的是在消费者偏好给定的前提下,消费者在一定预算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其标准的描述工具为效用函数理论。假如我们将消费者的商品束简化为两种商品的组合,那么,消费者均衡将在消费者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处达到。二是宏观经济学视野中的消费者行为,主要指消费者如何将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进行分割。一般用消费函数来刻画。

消费者行为是动态的,正如美国市场营销学会的定义所强调的。这意味着作为个体的消费者、群体的消费者以及整个社会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依据恩格尔的定义,消费者行为研究不仅需要关注消费者是如何获取产品和服务的,而且需要了解消费者是如何消费或使用产品的。

全文阅读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特点,及大学生非理性消费主要是受其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且提出了大学生解决非理性消费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非理性消费 内外部环境 解决措施

Study on Irrational Consump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irrational consumption have gradually appear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feature of college students’ irrational consumption. College students’ irrational consumption is affected by environment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e passage raised some solution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rrational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internal and external the solutions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消费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正因为如此,大学生消费的非理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非理性消费是相对于理性消费的一种说法。古典经济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有一个“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所谓“理性经济人”是指在一切经济活动中都会做出合乎理性的选择,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经济利益。但是,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个体不具备完全的市场信息,难免会受到环境、习惯、情绪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做出非理性消费行为。因此把非理性消费定义为:“非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做出的不合理的消费决策。”

一、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特点

全文阅读

浅谈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及消费道德教育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是不完整,不稳定的,消费行为呈现非理性的一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财商”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消费道德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 理性消费 消费道德教育

在当今盛世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较之于十几年前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的确有了许多新的变化,特别是在消费需要、态度和行为方面表现出了与以前不同的特点,其消费行为方式两极化趋势特别明显,很多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出现了非理性消费的一面,科学消费的根本要求,就是既要注重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消费者的资金使用效益,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消费者在生命健康、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各方面的生活质量;也要注重最大限度地推动消费活动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诚实信用体系、社会经济文化均衡方面、可持续发展等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公共政策保持协调。当前,大学生日常消费道德观培育方面存在着重大不足,如果在当前不引起足够重视的话必然会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消费道德的转型。

一、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表现

1.消费观念超前, 消费主义道德观蔓延。“消费主义”是二战后西方主流的消费价值观,在消费观念上,当代大学生表现出鲜明的“消费主义”的特征:首先,“享受生活”成为核心的消费观念。部分大学生把节俭看成是“寒酸”,他们对传统的“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消费观念的认同感减弱,“享受生活”已成为指导消费的全新观念。其次,“追逐前卫和新潮”的消费心态在大学生中流行。大学生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社会角色的变化最为频繁、自我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易热衷于以衣食住行的时髦和文化领域的时尚,甚至以反叛式的标新立异的奇特行为,向成人社会显示自己的存在。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前卫、时髦,来炫耀青春的活力,以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脱颖而出的发展机遇。

2.盲目攀比,过度消费。许多大学生在消费时,不是从自己需要出发,而是看多数同学的情况从而决定消费,存在着严重的攀比心理。手机、MP3和电脑被称为大学生必备的三大件。有些大学生虽然家庭很困难,但为了不落后于他人,通过省吃俭用、贷款借债等方式也要购买三件中的一两件或全部。大学生之间的过分攀比,使他们吃饭讲究地点、档次和排场,穿衣讲究品牌。为了所谓的“面子”可以一掷千金,不懂得量人而出;为了追求恋爱中的不切实际的浪漫,可以举债度日等。虚荣心造就大学生之间无休止的攀比。相互之间的攀比进一步膨胀他们的虚荣心,进而带来非理性消费的恶性循环。大学生的交友动机十分强烈,人际关系圈也较广,频繁的聚会或外出,必须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但是他们不会合理安排费用,在消费上没有明确的目标,而且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结果出现了盲目、片面的消费行为。大学生在追求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就会产生独领的畸形心理,因此相互攀比就有了产生的土壤。在对时尚消费的追逐中,在对物品的购买和使用过程中,体现出的已经不是这件物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时尚消费表达出的是创造某种社会关系和维持某种社会关系,体现了消费者渴望被“目标群体”所接纳、与社会的目标形象要求同步的情感与需求。在大学生眼中,名牌服装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或者说穿名牌究竟有什么作用? 调查显示,对“你日常生活中是否注重品牌”的选择,有50%的学生表示“注重”,35%的学生表示无所谓,仅有15%的学生表示“根本没有考虑”。对于“您认为,穿名牌衣服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认为“用名牌,有面子”的人所占比例最大,占被调查者的41.3%:有16.9%的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既是为了给他人看,同时也为自己感到愉快”;后面依次有l8%的人认为“主要穿给别人看,以免被人瞧不起”。可见,当今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提高,对于穿名牌服装的主要动机具有明确的自我取向,大学生对时尚消费的认同和现实表达,有着极大的虚荣成分。这些虚荣的成分使“自我实现、自我表达的生活方式的产生,与浮华消费和风格化的自我呈现融为一体。

3.消费需求与价值的背离。人的消费行为可以区分为基于需求的消费和基于欲望的消费。在有意义的社会生活中,消费活动只应该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活动。但是消费者的行为,一方面受到个人生活理想和价值的支配,另一方面叉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当人们把自己的幸福或对生活满意的程度的大小,建立在主观需要与物质丰富程度的关系上时,消费的“需”和“求”之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而欲求一旦超过了生活本能,进入心理层次,它就是无限的要求,这时社会就不再被看作是人的自然结合,而成了单独的个人各自追寻自我满足的混杂场所,消费者就会走向享乐主义的价值追求。

4.储蓄观念淡薄,缺乏科学理财的意识和经验。大多数大学生对消费缺乏理性思考,在独立理财方面亦毫无经验,所以普遍存在着消费无计划的现象。不会提前预算和周密计划,不能合理安排和控制一段时间内的支出,有钱时慷慨潇洒、大手大脚,囊中羞涩时则节衣缩食,甚至借钱度日。大学生的普遍年龄在19岁以上,大部分是第一次走出家门,大学也是走向独立自主的生活过程,根据调查,78%的大学生存在着生活费勉强或刚好的情况,有10%的人表明自己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消费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那么是家里给的钱少吗?回答是否定的,他们大都有同样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钱往那里用了。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全文阅读

大学生非理性性消费行为及对策分析

摘要:当前一部分大学生不理性消费主要表现为: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炫耀消费、情绪化消费和享乐主义消费等。这虽然与大学生自身脱离不开关系,但这也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的引导、学校的教育有关。所以,应加强家庭和学校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绿色消费观和科学消费观!

关键词: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对策

一、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的表现

大学生的消费从整体上看,表现出自律、节俭的主流,但是也存在着部分大学生不合理消费的情况。

(一) 超前消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文化不断的变迁。大学生的消费也逐渐受到社会上的影响,“超前消费”的热潮开始逐渐的兴起。一些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甚至已超过一般的上班族,为了一些所谓的面子,攀比、追求时尚、感情投资等,买一些自己根本承受不了的商品。

(二) 过度消费。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青年时期,希望通过前卫、时尚来向众人展现自己的个性、青春和活力,同时时刻关注时尚潮流,唯恐自己落后于潮流。一些学生在大学校园里消费频繁,根本没有理财意识,无节制、无计划的进行消费。据调查显示用于购买时尚的衣物、网游花费、旅游、电子产品等消费品时,大多已经超出了自己可承受的支出范围。

(三) 炫耀消费。一些大学生的消费有时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只是想用自己的高消费,奢侈品消费行为进行炫耀。他们的穿着打扮无不是当下最流行和新潮的款式,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享受别人的羡慕与恭维。更有甚者,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一般的手机、电脑等一般的电子产品,而是开始选择层次更高的汽车消费。当下,开着名车上学已经屡见不鲜。

(四) 情绪化消费。一些大学生的生活极其空虚和乏味,以及一些学生找不到合理的情绪宣泄渠道,致使他们将消费作为弥补空虚的手段。特别是对于女同学,她们天性就喜欢购物,更是把购物当做一种消遣和排解寂寞的途径。当她们受到挫折和和伤害时,就把疯狂购物当成发泄情绪、伤财不伤身的最好方式。

全文阅读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心理成因

[摘要]对中南民族大学大一至大四的130名在读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控制能力能够预测非理性消费情况。男生和女生在自我控制以及负债消费因子上差异不显著,但是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冲动消费。

[关键词]大学生 非理性消费 自我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227-02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各银行已累计在校园发放了200万张信用卡,市场调查显示,重点高校中现有34.7%的大学生办理了信用卡。办卡大学生中,又有37%的学生持有两张以上信用卡。其中因自控能力差刷成“负翁”,成为“卡奴”的不在少数。(青岛早报,2008)

大学生群体,处于学校与社会的过渡阶段,也是处于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心理和生理上都有着巨大的变化。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接受新的消费理念。在中知网中键入“大学生消费”得到自1997年以来的391篇相关文献,具体如下图。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2006至2008年的相关文献就占了总文献的67%,可见近年来社会、国家以及学校非常重视大学生消费问题。这些文献大多数是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般研究,主要从大学生消费的经济来源、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十年来的研究与调查有了很多成果,研究的各个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1)研究对象不断细化。例如范晓光就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消费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随着各种外界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差异正在不断的减小。童玉英等也特别关注贫困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因为贫困大学生当中也存在很多非理性消费的现象。(2)研究方法更加科学。除了采用文献法以外,很多学者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的消费现象做了描述性的统计,并采用了SPSS做数据分析,使得结果更加科学。(3)研究角度更加多样化,例如,社会的角度、思想道德教育的角度等。

大学生的消费情形之所以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不仅仅是因为大学生的数量庞大,对国家的影响举足轻重,更多的是因为在研究大学生消费时暴露出来不可忽视的问题。研究者认为,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要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个方面分析原因并寻找解决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对策,要通过家庭对大学生进行生活来源上的控制(陶余奎,2003;高明,2006;崔建军,2007),学校要加强财商教育(崔材坤,2004;丘连波,2005;王宝状,2007)。这些对策中都涉及了一个方面的内容:自我控制。自我控制能力越强,个体越能抵制诱惑,从而减轻非理性消费。自我控制在非理性消费中起的作用值得关注,本研究拟对此进行分析。

一、研究程序

全文阅读

旅游者非理性消费研究论文

摘要:近几年,旅游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这对旅游者消费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现阶段的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广化。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随着旅游活动的频繁开展而越来越普遍,这一现象影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界定、特征、危害、成因和防范措施进行探索,以完善旅游消费研究内容,并用于指导旅游市场开发实践。

关键词: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特征;成因;防范措施

Abstract:Inrecentyearsalongwiththeeconomicdevelopmenttourismdemandshavebeenmoreincreased.Thisbringsaboutnewneedsfortouristconsumptionresearch,eventhoughthecurrentstudyremainsratherlimited.Tourists′irrationalconsumptionbehaviorgetsmoreprevalentassoonastourismactivitiesdevelopmorefrequently.Thisphenomenonmayrestrictitsfurtherdevelopment.Thepaperexpoundstourists′irrationalconsumptionbehaviorintermsofcharacter,causeandprecaution.

Keywords:tourist;irrationalconsumptionbehavior;character;cause;precaution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已发生变化,旅游在过去是有钱人的消费,现在逐渐成为大多数人的日常需要。但由于经济能力、观念和消费心理的差异,旅游者消费行为呈现多样化,非理性消费行为随之越来越普遍,这对于旅游者本身和旅游业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研究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旅游地的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旅行社的线路设计与服务改善以及相关部门制定旅游政策提供参考。

近几年来,学术界出现了不少研究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科研成果。黄德海对我国当前消费品市场上非理性消费的主要表现进行研究[1];黄守坤从经济学、消费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形成机理[2];刘佳刚等[3]介绍了三种非理性消费行为理论并进行了实证分析。但是专门研究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文献很少,仅见李菊霞等[4]研究了我国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具体表现和消除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途径。笔者试图对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进行界定,分析其特征、危害、成因,从而探索出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

二、旅游者理性与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界定

全文阅读

基于非理性消费的网络团购探析

摘要:网络团购起源于美国的groupon团购模式。随着21世纪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我国网络团购市场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团购消费,但消费者在团购过程中出现的非理,弱化了团购带来的好处。因此,对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消费者的非理性消费入手,探析非理性消费的特征以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并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团购;非理性消费;企业;建议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8014901

1 网络团购的发展现状

网络团购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网络团购是指通过网络平台把具有相同消费需求的消费者联系起来,形成较大的购买群体,从而享受群体采购价,是消费者获得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消费方式。尽管网络团购的发展只有短短三年的时间,但其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模式所体现出来的各种优势,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网络团购本应该成为消费者理性的消费夙愿,但在现有的网络团购中,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非理性消费行为。

美国的Groupon是团购行业的鼻祖。Groupon创立于2008年11月,创立7个月后实现盈利,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市值就达到13.5亿美元。Groupon颠覆了传统的网购模式,其将消费者和商家紧密的连接起来,通过与商家谈判,每天推出一种很大折扣的优惠产品或服务,只要预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优惠特价销售。

伴随着Groupon团购网站的成功,以及团购网站所具有的行业壁垒低、低成本、低投入等特点,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模仿Groupon模式的网络团购热潮,如美国的Bny with me、英国的Snippa和德国的Daily Deal等。我国的团购网站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自2010年1月,我国第一家团购网站“满座网”出现以后,美团网、拉手网、糯米网等团购网站相继出现,一时间,团购网站遍地开花。

2 网络团购的非理性消费行为分析

全文阅读

厂商造势条件下的非理性消费

【摘要】利用非理性消费理论,前景理论,谨慎型、枯竭型和畸形结构型消费行为理论,分析在厂商造势条件下的非理性消费行为。得出结论,在完全自由的市场条件下,厂商通过造势作用,最终控制供给和需求。长期中,这种控制损害社会福利。

【关键词】厂商造势 非理性消费 前景理论

一、综述

传统经济学认为消费者是“经济人”,能对一切活动做出理性决策,以利己动机以最小的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但这种假设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不能对决策考虑周全,不能做到理性决策。许多学者已经对非理性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

赫伯特・西蒙(1973)认为人的理性决策很大程度上是由非理性决策转化而来的。丹尼尔・卡曼尼提出了前景理论,认为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是介于期望和碰运气间的行为,会背离偏好一致性与效用最大化。前景理论得出结论:当收益确定时人的决策表现为风险厌恶,损失确定时,决策表现为风险偏好。

哈耶克认为,人的理性是通过制度习惯规则实现的,鉴于社会认识的分散性,行为人往往会有意识的部分的放弃客观知识,甚至采取直觉或者冲动性决策。

黄守坤(2005)认为非理性消费表现为,未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行为,不满足边际效用递减的消费行为,未考虑收入约束的消费行为,以及错误的预期意识导致的消费行为。

刘佳刚、刘乐山(2006)将非理性消费分为,谨慎型、枯竭型和畸形结构型消费行为。认为其可能引起消费不足、物价上涨过快、社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等问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