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展对象自我总结

发展对象自我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效课堂如何让展示更有效

交流展示是贯穿高效课堂的主旋律,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动口、动手、动脑来展示预习或合作研究的成果,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有效或高效。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把展示交流作为重点研究主题之一。在实践研究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我们也想了些不成熟的做法并进行了尝试,现就这一主题研究总结如下。

一、展示交流的方式单一性

高效课堂改革之初,展示的目的不明确,只知道上课得展示,只是注重形似,为了追求所谓的展示把学生黑板板书展示作为主要的展示方式,盲目地把导学案中的内容全都展示出来,每节课展示得轰轰烈烈,大小问题都要展示,规定时间完不成任务,成效也不大。再者语文、政治和历史等文科,课堂教学变成了问问题讲答案,使文科课上得模式化,十分枯燥。在实践后我们总结出课堂展示要多样化、多元化。1.朗读、演唱、现象的描述、简单的问题等展示应该用语言展示。2.重难点、共性问题、推理、探究逻辑性强的过程等要用书面展示。3.文科课人物或故事表演等要安排表演展示。4.空间图形、测量、模拟等让学生制作实物或模型展示。

同时提出直观的问题、简单的问题,能语言展示的就用语言展示,难的抽象的思维,量大的要书面结合语言展示。教学中小组间展示形式多样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文科课上得有了活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展示交流时,出现“一头热”现象

这种现象包括:1.一般都是小组的一、二号去展示,而其他同学的参与度不高,久而久之出现了一、二号同学能力有了极大地提高,而其他同学的能力提升很不明显,学生出现好的越好差的越差现象。2.个别展示同学充当了小老师,由老师讲变成学生讲,而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接受者。3.在个别展示时个别展示人积极参与,而一部分学生不注意倾听和思考。

对此,我及时地运用小组评价机制,采取日通报、周评比、月总结的方式鼓励先进、批评后进。每个小组谁得分谁失分谁没挣到分每天每周每月都非常明白,哪个组每周排到什么名次也一目了然,这样营造竞争氛围,各组定期有了本组目标,为了实现小组目标,组内学生形成了自我管理氛围,布置完任务,教师不用亲自督促帮助,小组长学科长自己就促、帮、查4、5、6号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展示不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同时在评价中提出不同观点多加分的,为了给本组多赢得分数,学生也不再是旁观者,他们开始注意认真听并思考提出不同见解。

三、展示的内容缺少选择性

全文阅读

机械厂开展“新形象”教育活动情况的总结

机械厂开展“新世纪大庆石化人形象”sO100

教育活动情况的总结

今年以来,我厂在去年开展的“讲文明礼貌,树良好形象”活动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根据总厂党委《关于开展“新世纪大庆石化人形象”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厂实际深入、广泛的开展群众性的形象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教育活动领导

在厂党政班子联席会议上,学厂党委《关于开展“新世纪大庆石化人形象”教育活动的通知》,提高领导班子对开展形象教育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大家感到:开展“强素质、树形象”教育活动,对于提高我厂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文明程度,增强“人人是大庆石化人,个个代表大庆石化形象”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必须认真抓好这项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会议、简报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为使形象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制订了《机械厂开展“新世纪大庆石化人形象”教育活动方案》,确定了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措施,保证了教育活动有计划、按步骤的开展。三月份以来,形象教育活动是党委和党委职能部门的重要工作。党委领导和党委职能部门坚持及时深入基层了解、指导教育活动,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二、积极开展全员讨论,认真做好引导工作

组织职工围绕“为什么要开展新世纪大庆石化人形象教育”、“新世纪大庆石化人应该树立什么形象”、“机械厂职工队伍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形象”、“怎样树立大庆石化人和机械厂队伍形象”进行讨论。在全员讨论的基础上,动用讨会、座谈会、报告等形式,提高教育质量和认识水平。同时,组织并要求职工收看电视台有关报道,学习《大庆石化报》、《大庆石化》杂志刊登的有关文章,引导职工更加自觉地参与“新世纪大庆石化人形象”教育活动,更加努力地提高文明程度,树立良好形象。通过讨论和引导,在全厂范围内,掀起学习先进典型,树立文明行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族美德、职业道德的热潮。

三、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努力提高员工素质

全文阅读

西方哲学史:卢卡奇的总体范畴

本文从现实的视角去阅读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分析近代社会的片面性和近代科学的抽象性所造成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向哲学总体观念提出的要求,探讨了总体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作为方法论的科学性以及作为世界观的归属和载体。

近年来,关于人的行为的片面功能的自觉,对自然界向人类发起报复的忧虑,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短期效应”、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不同步等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开始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哲学的总体性范畴。因而,介绍卢卡奇的总体观念的文章不断增多,但这种介绍总是试图按照某种哲学模式对卢卡奇进行剪裁,使人很难搞清楚卢卡奇究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还是一个反马克思主义者。本文对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的总体思想作以客观叙述,笔者力求摒除自己已有的哲学知识的干扰,目的在于以这种形式引出真正对卢卡奇的总体思想作出认真研究的文章,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对于思考“全球问题”、“人类的困境”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问题都有启发意义的因素。

一.总体范畴的提出

历史研究是指向未来的,人们希望通过研究历史去找到解决那些人们将要遇到的问题的方法。然而,研究历史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透过历史的表层抓住其本质,然后,基于对这种本质的认识,展开对社会历史总体的把握;另一条是经验主义的或实证主义的对历史表象的热恋。卢卡奇主张走第一条道路,他说,马克思的名言:“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历史地了解社会关系的方法论的出发点和钥匙。

在卢卡奇看来,从整体出发,还是从单独孤立的部分出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不同的出发点完全可以形成不同的、甚至对立的结论。从单独的孤立的部分出发,其结论必然是抽象的;而从整体出发才是认识具体性的保证。

一切以追求真理为宗旨的科学,都必须清楚地和准确地掌握对象的实际存在同它们的内部核心之间、它们的表象和关于它们的概念之间的区别。这种区别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因为只有认识到了这种区别才能去把握其联系。但是,资产阶级科学,特别是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并不知道这种区别,他们把现象和本质混同了起来,误以为那些实际上只是对象的表象的现象就是对象的本质。其实,这些现象只是一些假象,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中产生出来的假象。而资产阶级科学却恰恰是建立在这些假象的基础上的,所以,资产阶级科学的真理性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科学的这种状况有自身的原因,即局限于现象的范围,以获得对现象的认识而沾沾自喜;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与现象的分离,用社会的繁荣掩盖了深存于内部的矛盾和危机。生产者同生产总过程的资本主义分离,劳动过程被肢解为不考虑工人的人的特性的一部分,社会被分裂为无计划和无联系盲目生产的个人等等,这一切也必定深刻地影响资本主义的思想、科学和哲学。”[1]所以,科学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的、暂时的性质。

总之,资本主义社会在两个方面决定了资产阶级科学的抽象性: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和专门化,使资产阶级科学把对一些特定科学和方法上是必要的、有用的抽象概念作为本原。进而,又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存的各种关系,或者对这些关系的规范,看作是来源于这些抽象概念的;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把人变成了抽象的、孤立的个人,而资产阶级科学又恰恰是从个人的观点出发来考察社会现象。

全文阅读

例谈抽象、概括思维能力

【摘要】抽象与概括一定意义上是数学的本质特征,学会抽象与概括,对学好数学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在观察发现中、在比较分析中、在总结解题方法中、在举例、猜测、联想中都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

【关键词】观察发现 比较分析 总结 举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76-01

抽象与概括一定意义上是数学的本质特征,学会抽象与概括,对学好数学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抽象是在思维上指把同一类事物一般的本质属性抽象出来,而舍弃其中非本质属性的过程。概括实际上是对分析比较抽象的结果,加以总结过程,通过抽象和概括,学生就能较好的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想认识,从具体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从几个不同方面举例谈谈。

一、在观察发现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具实验、演示一些概念的形成,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并用数学语言概括总结出来。例如《小数点移动》把0.01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0.01×10=

0.01×100=

全文阅读

卢卡奇的总体范畴──读《历史与阶级意识》

本文从现实的视角去阅读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 分析近代社会的片面性和近代科学的抽象性所造成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向哲学总体观念提出的要求, 探讨了总体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作为方法论的科学性以及作为世界观的归属和载体。

近年来,关于人的行为的片面功能的自觉,对自然界向人类发起报复的忧虑, 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短期效应”、 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不同步等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开始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哲学的总体性范畴。因而, 介绍卢卡奇的总体观念的文章不断增多,但这种介绍总是试图按照某种哲学模式对卢卡奇进行剪裁, 使人很难搞清楚卢卡奇究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还是一个反马克思主义者。 本文对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的总体思想作以客观叙述,笔者力求摒除自己已有的哲学知识的干扰, 目的在于以这种形式引出真正对卢卡奇的总体思想作出认真研究的文章, 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对于思考“全球问题”、 “人类的困境”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问题都有启发意义的因素。

一. 总体范畴的提出

历史研究是指向未来的, 人们希望通过研究历史去找到解决那些人们将要遇到的问题的方法。然而,研究历史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透过历史的表层抓住其本质,然后, 基于对这种本质的认识,展开对社会历史总体的把握; 另一条是经验主义的或实证主义的对历史表象的热恋。卢卡奇主张走第一条道路,他说, 马克思的名言:“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历史地了解社会关系的方法论的出发点和钥匙。

在卢卡奇看来,从整体出发,还是从单独孤立的部分出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不同的出发点完全可以形成不同的、甚至对立的结论。从单独的孤立的部分出发, 其结论必然是抽象的;而从整体出发才是认识具体性的保证。

一切以追求真理为宗旨的科学, 都必须清楚地和准确地掌握对象的实际存在同它们的内部核心之间、它们的表象和关于它们的概念之间的区别。 这种区别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因为只有认识到了这种区别才能去把握其联系。但是,资产阶级科学, 特别是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并不知道这种区别,他们把现象和本质混同了起来, 误以为那些实际上只是对象的表象的现象就是对象的本质。其实,这些现象只是一些假象, 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中产生出来的假象。而资产阶级科学却恰恰是建立在这些假象的基础上的,所以,资产阶级科学的真理性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科学的这种状况有自身的原因,即局限于现象的范围, 以获得对现象的认识而沾沾自喜;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与现象的分离, 用社会的繁荣掩盖了深存于内部的矛盾和危机。生产者同生产总过程的资本主义分离, 劳动过程被肢解为不考虑工人的人的特性的一部分,社会被分裂为无计划和无联系盲目生产的个人等等, 这一切也必定深刻地影响资本主义的思想、科学和哲学。”[1]所以,科学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的、暂时的性质。

总之,资本主义社会在两个方面决定了资产阶级科学的抽象性:一方面, 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和专门化,使资产阶级科学把对一些特定科学和方法上是必要的、 有用的抽象概念作为本原。进而,又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存的各种关系,或者对这些关系的规范,看作是来源于这些抽象概念的;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把人变成了抽象的、 孤立的个人,而资产阶级科学又恰恰是从个人的观点出发来考察社会现象。

全文阅读

《未来的笔》案例

【案例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本次作文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作文训练。四年级学生接触想象作文不多,但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见多识广,正是培养他们丰富想象力的好时机。引导学生展开新颖奇特的想象,并且让学生做到想象合理,并通过语言文字有序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案例理念】

新大纲十分重视想象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写道:“运用联想或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要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想象更是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维因素,想象力丰富、语文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则可能写出妙趣横生的文章;思维呆滞、想象力贫乏的学生,写文章总是吃力的。因此,这一节作文课是融入对学生想象思维品质培养的作文课。

教学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在课堂这一特定的时空内,习作意味着生命的演说与交流。在演说与交流中,让学生享受分享的快乐,享受表达的幸福。

【案例描述】

教学内容:《未来的笔》习作指导

教学时间:一课时

全文阅读

总体城市设计框架下的城市风貌塑造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经济、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增长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城市的特色,造成千城一面的结果。本文从总体城市设计的视角,针对城市特色,对城市风貌的塑造,提出个人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风貌、特色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概念解读

1.1总体城市设计的概念

在当前我国城市化条件下,总体城市设计是将整个城市或者相对完整的城市区域(通常是组团、新城等相对独立的城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作为研究依据,从宏观上把握城市的整体结构,确定城市形态和空间环境的长期发展目标,并对与之相关的城市设计元素进行设计控制,制定管理实施政策,并为开展下一层次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提供指导依据。

1.2 城市风貌

城市风貌是指城市实体环境和事件中能够被感知的那部分景象之综合,包含了能够被人们感受到的城市魅力、特色等人文内涵,符合本研究领域的范畴和宗旨。城市风貌的要素包括三大部分,即次生自然景象(天象热岛、地质及水利设施、生物等)、建筑面貌(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立面、广告、屋顶等)、通道市容(道路、街道广场、交通工具、广告、街道设施等)。它们所构成的整体的、有序的、最能代表城市特色的核心骨架部分,称为城市风貌结构。

全文阅读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摘 要: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需要从小进行培养。本文认为,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二是启发想象、联想,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长期的训练就会取得累累硕果。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创新精神 方法和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指出,小学语文要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三个面向”需要我们培养和造就大批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开拓型人才,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必须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小语教育特别是作文教学,更应该注意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而前者又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尤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我觉得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驱力,它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作文教学能否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作文教学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呢?我认为最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应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对那些新颖的构思、想象、联想和表现手法等都应予以热情的肯定、大力的表扬,而对那些想象不合理,甚至是想如非非的“创新”,只要他们有想象,创新的原型有一定的道理,教师就应予以热情肯定和引导。在作文讲评课时,教师应多让学生朗读有创新精神的佳作、佳段,以让他们的作品拥有更多的听众和读者。还应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写作比赛、征文比赛,让他们的习作冲出校门,通过他们的成功鼓励自己和带动一大批作好者。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沃土,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片沃土,为祖国建设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二、通过启发想象、联想,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全文阅读

城市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发展现状调查

摘 要:在综述近些年关于自我意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高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状况,探讨自我意识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一是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呈正态分布。二是男生在行为、合群分量表上得分低于女生(P

关键词:小学生;自我意识;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9-0042-02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一个人对自己及周围事物的关系各个方面的理解、体验和调节的多层次的心理系统,是个体人格结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1]。自我意识不仅对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有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个性倾向性的形成。

儿童的自我意识反映的是儿童对自己在社会和生活中所处地位的认识。如果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使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出现不良的倾向,进而对其行为、学习、社会能力和个性发展产生影响。关于自我意识的研究,国内外取得了不少成果,研究对象多集中于中学生和大学生,对小学生的研究较少。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正从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心理素质各方面正在持续的发展和完善,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刻。

孔丽华等对三峡坝区的农村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研究,发现女生的自我意识得分高于男生,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影响[2]。国内研究者韩进之的结果表明,小学一到三年级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处于上升时期;三到五年级则处于平衡稳定的阶段,在五到六年级时迎来自我意识的第二个上升时期,但其年级间无显著差异[3]。王玲芝,沈峰,廖森林的研究发现,女生在行为、智力、躯体外貌、合群以及幸福等分量表以及自我意识量表总分得分均高于男生[4]。薛敏等对寄宿制四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研究,发现自我意识总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5]。

综合各项研究,本研究做出假设: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呈正态分布;小学高年级学生性别间自我意识水平无差异;自我意识水平随年级的增高而降低。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全文阅读

数学思维,有效教学的灵魂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以数学教学内容为载体,以教学活动过程与数学思维方法为主线,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数学教育最大价值正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只有在体验到思考带来的愉悦时,才是真正的内在快乐。因此,教学中我们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一些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现实的数学情境,再引导学生超越问题的现实情境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模式,从而让学生最终达到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至高境界。

一、情境化

数学最基本的特性是抽象性,我们运用抽象的数学,却并不打算每次都把它们同具体的对象联系起来。我们在学校中学的是抽象的乘法表——总是数字的乘法表,而不是男孩的数目乘上苹果的数目,或是苹果的数目乘苹果的单价等等。而抽象的数学知识却源于现实生活,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往往是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升华。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探究、实践、合作的机会,也就是说,我们要在明确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并于这一内容的生活背景,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经验的联结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如贲友林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从儿时的玩具陀螺出发,引导学生围绕陀螺的做法从而引出对圆的各处特性的认识。

二、模式化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父样问放学归来的女儿:今天学习了什么?“学习集合,我知道了我们班全体学生是一个集合,我们班所有女生也是一个集合,所有的男女也可看作是一个集合……”父亲接着问:“那么我们家里的所有的勺子和书是否也看作一个集合呢?”女儿思考了片刻“我想不是,因为他们都没有站起来……”

的确,数学源于现实生活,但又高于现实,并是一种建构的活动,即是包含了与现实世界有一定程度上的分离,我们在创设情境后,如果仅停留在引出数学问题这一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抽象(模式化),让数学所反映的不只是某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量性特征,而是一类事物或现象在量的方面的共同性质。

由于大多数的中差生从数学现实向数学抽象过渡缓慢,时间长,思维“台阶”低,“跨度小”,对具体例子的依赖性很强。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一系列手段。

如:引入适当的图形或符号来代替现实,引导逐步超越问题的现实情境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模式。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