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学专业求职信

法学专业求职信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高职专业协同教育的路径选择

【摘要】面对日益快速变化的网络环境,高职专业建设相对滞后,制约培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本文研究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与高职专业教育协同的特点,分析协同教育形式和基本内涵对形成信息技术与高职专业协同教育的影响。通过探索多元协同的角度和信息环境下文科类高职专业建设、协同教育具体实例,提出高职专业实现协同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形式、路径、效果,为高职类专业协同教育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专业;协同教育;路径

一、引言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创造了一个信息共享化和资源化的时代。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开发人才资源主要任务是要培养和造就第五支人才队伍,即培养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队伍。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基地,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要求,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高职专业建设也应该与行业、与信息技术协同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适应社会的信息化需求。

教育界重视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推动高等学校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新模式。鼓励高职学院建立不同形式的人才培养联盟,完善多种主体联合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卓越教育人才培养计划,突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协同培养。

高职院校在实现协同教育具体操作层面上,逐步建立和提升“校企合作、校行合作”,实现教育协同发展。同时,对于内部机制管理,也进行专业之间,专业设置与相关教学协同教育。其中,利用信息技术,对高职专业(非计算机信息类专业,下同)进行升级、完善,就是实现协同教育一个体例。

本文基于构建高职院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各专业协同教育研究,提出相应思考、路径。近年来“慕课”(MOOC,发端于过去的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课程开发模式)出现,是实现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协同教育一种载体,强化了信息技术对各专业教学影响力度、层次。

二、信息技术对构建高职专业协同教育的意义

全文阅读

信息技术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提高了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当然,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

一、引言

信息技术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给该专业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信息技术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应用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信息技能也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后的工作中,满足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推动酒店的发展,这也是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但是,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信息技术并未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得到完全普及,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低,无法满足酒店发展需求。

(二)信息技术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全文阅读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摘要:通过电子信息类企业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分析,确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的岗位专业能力,开发出其专业学习领域,并以电子产品的生产、调试、维修过程为导向,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重新选取内容并排序,构建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课程体系;职业岗位;工作过程

作者简介:周南权(1974-),男,重庆人,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主任助理,讲师;王用伦(1954-),男,四川阆中人,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主任,教授。(重庆 400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024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063-02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面向电子信息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所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但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差异性,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完全相同,同时由于电子信息行业覆盖领域宽、专业岗位多,对不同岗位的人才技能、素质要求也不尽相同。[1]如何使学生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2]如何构建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配套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的工程。[3]几年来,根据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需要的技能、知识与素质要求,对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构建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一、根据电子信息类企业工作过程确定的职业能力分析

几年来,我院课题组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高职高专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成果,根据国家教育部对示范性高职的建设要求,在重庆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子项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基础上,依托省级重点课题“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通过召开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讨论会,走访企业相关技术负责人员,参观生产现场,回访企业的本专业毕业生等方式开展了电子信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现状和需求的调研活动,对企业提供的此类人才就业岗——SMT设备操作岗、电子产品检验岗、电子工艺员岗、电子设备装接岗、电子产品调试岗、电子产品测试岗、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岗、电子设备维护与维修岗、电子产品销售岗、辅助设计岗等9个岗位进行分析,得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的岗位技能要求——熟悉电子元器件、正确识读电路图,会使用电子检测仪器仪表,具有绘制原理图和PCB图的能力、基本的电子线路设计能力,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熟悉整机装接的步骤和方法,熟悉电子设备装接的工艺要求,熟练掌握焊接技能、故障分析与检修技能、控制程序编制与调试等,也得出其职业岗位群的岗位知识要求——具有电路基础知识、电子技术知识、电子元器件知识、电子工艺知识、电工知识、传感器知识、工程识图知识、protel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技巧、微处理器知识、单片机知识、c语言、英语、仪器仪表知识、调试方法及标准、误差分析、应用文写作知识等。

全文阅读

高校图书馆与教育信息环境保障

[摘要]从探讨高职教育信息环境入手,指出高校图书馆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分析了高职教育信息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高职教育信息保障系统来构建高职教育信息环境,并就如何建立这样的信息保障系统给出了方法和原则。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高职教育 信息环境

高校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重要的学术性机构。高职教育以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图书馆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各自院校的学科专业特色,更新服务理念、改善服务功能、扩展服务内容,发挥高校图书馆在职业教育有的教育和信息服务优势与作用,为高职教育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保障,促进高职教育的快速长远发展,是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高职教育信息环境现状

当前高职教育信息环境不容乐观,真正服务于高职教育有价值的系统的信息比较匮乏。由于思想观念的问题,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目前针对高职教育的信息服务系统还很少。

网络信息环境障碍。专门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指导的专业网站较少,对高职教育真正能起到帮助作用的则更是凤毛麟角。关于高职教育的网络信息针对性不强,信息不系统、不规范、不专业,教师与学生很难通过网络获得实用的有关职业教学、职业学习和职业培训的信息。

校内信息化建设滞后。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一些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职业教育指导网站,即便有相关网站,往往在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维护和利用,往往因为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等原因导致信息搜集、整理、分析、不到位,信息系统缺乏管理与维护。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内容与信息服务方式上多处在传统状态,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信息保障体系,学校的职业教育与高校图书馆之间没有形成优势互补。

社会信息支持缺乏。目前,社会还普遍对高职教育存有偏见,对高职教育的性质与作用认识模糊,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社会职业教育信息服务体系。对于职业教育教学、学生职业技术培训、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等,鲜有专业化的机构或团体为其提供指导、咨询、培训服务。社会上有关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缺乏,不能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扶持,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在社会信息服务方面的需求。

全文阅读

高职通信工程专业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摘要】 众所周知,高职类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但实际教学则存在一定偏差。因此高职类院校的教学计划应不断调整更新,文章就通信工程专业教学目前存在问题、通信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校企合作进行改革。

【关键词】 通信工程 企业需求 校企合作

一、概述

进入4G时代后,通信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通信行业急需大量人才。但目前从现状来看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通信企业为招聘不到合适的员工而烦恼;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本专业就业率普遍偏低的情况。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高职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严重偏差呢?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是其根本原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这不应该是一句口号,而应落实到实处。

二、高职通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1、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理论性、系统性过强,未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能性。未能实现教学实践环节与通信企业的工作任务的相似性和匹配性。目前,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更多的还是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学生实践动手机会较少,不能保证高职学生得到充分的职业实践锻炼,不能满足企业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2、缺乏适应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所谓“双师型”,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从整体教师队伍的结果来说,既要有本校专职教师,又要有企业兼职教师。另一方面,专职专业教师既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即具备教师/工程师的“双师型”素质。而实际学校教育中,“双师型”教师很欠缺,老师们缺乏出去深造、交流的机会,主要通过书本网络等获取信息,与实际不能很好地结合。这对于我们这个技术不断更新的通信行业来说,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通信专业设备价格较高,实验设备很难满足实训需求。据了解,仅一套DTAS分析软件价格就高达10万,其他硬件设备价格也都不菲,仅靠学校的力量想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通信实验室基本难以实现,更何况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可能跟上通信企业的快速发展步伐。

全文阅读

职技高师信用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摘要: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专业人才需求。职技高师信用管理专业刚刚起步,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职技高师信用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三大核心能力,可以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职技高师信用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培养合格的职技高师信用管理专业人才提供重要的工具。

关键词:职技高师;信用管理专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025-05

问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信用管理体系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基石。规范的市场体系离不开良好的信用关系,信用行为的规范离不开严格规范的信用管理,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需要以包括各相关行业在内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为基础。信用管理将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从外资企业、外贸企业最先起步,逐步扩展到大中型企业。目前已有两千多家企业开始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培训管理专业人员,从事信用管理产品和服务的专业机构大约有五千家。信用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亟需我国高校尽快培养出不同层次的信用管理人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出现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信用管理的相关岗位。另据商务部的统计,在今后五年内,我国将至少需要50万名信用管理经理和200万名信用管理人员。

我国信用管理专业教育始于2002年,到目前为止,国内只有十余所不同层次的高校开设了本专业或在其他专业开设信用管理方向的本科学历教育,职技高师开设信用管理专业的更是少之又少。职技高师培养的是某个职业领域(专业)的职业教育教师,不仅应该具有该领域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职业技能或技巧,而且应该具备教师的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职技高师信用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金融和信用管理相关理论、掌握信用管理业务操作相关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和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职技高师信用管理专业在我国刚刚起步,既可以满足本科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又可以满足职技高师的专业教学需求,培养出更多的信用管理人才。职技高师信用管理专业是一个能够满足多样性社会需求的复合性特色专业,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具备职业核心能力。目前,我国对于职技高师信用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研究较少,构建合理的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职技高师信用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

(一)指标体系的分层设计

全文阅读

商业技木在职学生信息素养对职业技能影响之研究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国立”台北商业技术学院在职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现今商学技术在职学生信息素养对职业技能之影响。藉由研究结果,做为提升在职学生就业能力及工作表现之参考。

[关键词]信息素养 职业技能 在职学生

[分类号]G252

1 研究动机与目的

在知识成长倍增、科技推陈出新的时代,国家的竞争力不再仅依赖丰富的劳力、资金或物资资源,更重要则依赖国民在职场中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彼得・杜拉克指出:“过去,学习一向在工作开始时停止;现在,学习永远不会停止”。个人透过终身学习,主动取得新知识,已成为必备的技能。而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即是信息素养,故信息素养已成为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关键技能。

近年来,台湾受到经济景气循环、产业结构转型及制造业外移等因素影响,使得就业市场及人力结构产生很大的冲突,面对如此严酷的职场环境,工作者重回学校接受教育、强化竞争力已蔚为风潮。台湾技专教育向来以解决技术密集产业需求、培育实用专业管理与技术人才为主,近年来配合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也积极推动回流教育,提供高中职毕业之在职人士再教育的机会。事实上,培养学生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向来是技专教育的主要目标,由课程的规划及学生报考、取得专业证照的人数即可了解,尤其是证照,似乎都认为多一张证照,工作多一分保障。然根据调查,企业对于专业证照的评价并不高,即便拿再多张证照,如不合企业所需也是枉然。是故,专业知识固然重要,却不代表竞争力的全部。现今工作者唯有积极培育信息素养能力,才能提升活用信息的能力,并迅速将信息转化成解决职场问题的知识力,进而成为职场上具竞争力的人。

根据《快乐工作人》杂志2004年调查,技专学生就职之道一直不如大学生;台湾“行政院”青辅会调查报告也指出,大专院校在校生最需要接受培训的第二专长是职场基本训练。技专教育从前所引以为傲的“一技在身,亮丽一生”的职业教育目标,在现今职场已成为“一技之短”。现代企业考虑员工能力时,除专业知识外,解决问题能力、国际观等能力都是重要依据。尤其在全球景气循环周期日益缩短、职业生涯日益减短情况下,商业技专学生为因应产业生命而变化,职业技能多元化发展也已成为一种趋势。故探究商业技术学生工作所需职业技能之内涵,实属必要。

现代工作者拥有信息素养,不但可因应职场多变的需求,更可促进信息有效地获取、处理、利用、整合以完成职场工作,进而达到自我改进和提升工作效能的目标。根据调查指出,企业界不喜欢用技职体系毕业学生的因素之一,即是由于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之不足。面对此种现象,本研究旨在探究信息素养是否为影响在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及在职学生所需信息素养与其职业技能关系程度为何。本研究期能藉由研究结果提升技专校院在职学生就业能力及工作表现。

全文阅读

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探析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讨论了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并结合我国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教育的质量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的重心从规模扩张转移到抓教学质量、抓内涵建设上来,开始了以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为主高职教育改革。随着高职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发展成为高职外语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作为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的高职英语教师正面临着教学改革与创新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如何提高高职英语教师整体素质适应改革的需要,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当代中国高职外语教育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主体的主动发展过程。成为教师是人生的一次旅途,而不是目的地,在这个路途中,教师需要终身学习,这一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从业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从一般的从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高职院校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决定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特殊性。那么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普通高校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差异。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的娴熟、专业情感的健全(李庆原等2006)。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处于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各国的交往和接触日益频繁。作为当今国际通用的语言——英语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国际化的一种重要媒介,是现代社会人类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在我国,英语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门必修文化课程。英语教学在我国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高职英语是高职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必修文化课,高职英语教师承担着高职英语教学工作,社会和时代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英语教师自身素质高低关系到是高职教育的成败,因此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具有紧迫性。

全文阅读

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建设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

一、江苏信息类高职专业建设的现状

(一)专业设置与信息产业结构不符

一方面,信息类高职随着信息产业发展变化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例如拓宽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开设汽车电子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开设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专业。但是,另一方面,传统信息产业未来将会加快激光等投影显示技术的产业化,高职院校并没有进行专业的相应调整。新兴产业下一步发展绿色照明、医疗电子,鼓励冶金、石化、煤炭等行业应用信息技术,高职院校也没有开设相应专业,不能适应江苏省信息产业的快速融合发展。

(二)学生职业能力要素不符合企业需求

课题组围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组织了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的大型调查。将职业定位、职业态度、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诚实守信、职业技能、积极学习、纪律观念、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等10种能力进行A、B、C三个等次的排序。

调查结果表明:33.56%的人认为“诚实守信”最重要,排在第1位;20.89%的人认为“职业技能”最重要,排在第9位。企业对员工“诚实守信”的重视程度已经逐渐高于对能力的追求。

企业管理者认为,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工作态度及工作方法需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或培育而养成,企业的功能和性质决定了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主动去承担这一培训任务。这就是一个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工作态度及工作方法之所以普遍受到重视的根本原因。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却不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

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对接的路径选择

全文阅读

面向岗位的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教育模式探索

摘 要:信息技术类专业是当前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一类专业,主要培养信息化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目前高等院校对于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同质化、培养目的不明确等特征,出现了人才培养效果不明显,人才就业情况差,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层次院校,在培养社会信息化人才方面应承担其基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义务。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岗位技能需求分方向培养专用型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基础应用型人才,在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教育改革探索上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 面向岗位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47-0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等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实施的主要主体承担着社会培养各类人才的主要场所。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才需求变化不断加大,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教育改革,更好地培养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的需求迫切。国内的高等教育改革在广大专家学者的努力下取得了较大的地步,不同门类,不同学科的教育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信息技术类专业是21世纪以来各大高等院校的热门专业,在信息化社会建设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类人才也是社会各单位的紧缺人才,国内各个层次的高等院校都开展了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教学。高职院校由于其本身定位于社会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其信息技术类专业主要是培养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类基础应用型人才,例如,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的学生主要是能够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和计算机程序代码的编程等基本技能。

目前高职院校在信息技术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和本科院校及研究所等单位同质化的特征,而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和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有一定差距,实际上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无法适应本科的课程体系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定位不准确,资源浪费等现象,而且不适应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要集中在技能培养和社会适应的角度上来,信息技术类岗位实际需求与高校课程体系存在较大差距。

改革高职院校现有的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面向未来的就业岗位的技能需求来分层次区别不学生生的专业教育,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岗位,使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回到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归宿上来。

1 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教育概述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