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现身边的美丽征文

发现身边的美丽征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身边的美丽并不远

神行太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寻找美的眼睛。小朋友们,你们身边有没有美丽的人?“美丽”可不是说一个人外貌好不好看,而是心灵“美不美”。那如何发现他们的美丽呢?请随本刊记者一起去发现身边的美丽吧!

今年寒假征文的主题是“发现身边的美丽”。我看着这个特别有诗意的题目,不知如何下笔。

我向妈妈求助,妈妈启发我回忆近期报纸媒体上报道的“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司机”等故事,然后期待地看着我,说:“想想你熟悉的同学、朋友里有没有品格高尚的人?写写他们的感人故事就行了!”我茫然地摇摇头,脑海里浮现的竟然全是同学们值日打闹,不借给我学习用品的伤心事。唉!真的想不出有谁称得上是“最美”,难道我的生活中就没有美丽的人和事吗?

妈妈看着愁眉不展的我,商量道:“要不,我们出门采风吧!说不定会有收获的,顺便去看场电影。”我兴奋地大叫起来:“老妈就是有办法!”

出了家门,我们才发现天空飘起了洁白的雪花,可惜没有带伞。北风呼呼地吹着,我禁不住缩缩脖子――好冷啊!我看看妈妈,心里有些犹豫,这么冷的天会有值得记录的事吗?下了车,我们还要穿过一条很宽的马路才到电影院。许多车辆在湿滑的路面上像蜗牛一样小心行驶着。我们走过了一半马路,站在路中间的黄线上耐心地等着……风刮得更猛烈了!我的脸蛋冻得生疼,雪花打在我的脸上,还调皮地钻进我的眼睛里,难受极了!

突然,有把漂亮的雨伞遮在我头上,把迎面打来的雪花给挡在了外面,原来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奶奶站在我后边撑着伞。我顿时感觉舒服多了,我连忙转过身说道:“谢谢老奶奶!”奶奶笑呵呵地说:“孩子啊,雪花打在脸上会很疼的,我可尝过那滋味。”顿时,一股暖流涌进了我的心田,这温馨的话语让我久久回味。老奶奶与我素不相识,却能伸出援助之手,将心比心,用自己的善良传递一份冬天的温暖。我终于找到身边的美丽了! 猛然间,我想起了日夜为我们操劳的老师,捡到东西交公的同学,给我织毛衣的奶奶,还有报纸上不断刊登的感人故事,那都是默默奉献着一份份爱心的普通人……

啊,原来我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丽,而是需要我更多地感受生活,感恩一切,奉献爱心。因为有了感受美的诚意,有了发现美的眼睛,有了创造美的行动,才会有美丽的新世界。

266021 山东省青岛市北区台东六路小学四(3)班

全文阅读

叶芝诗歌中的动物意象

摘 要: 威廉姆・勃特勒・叶芝,作为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创造了自己一套独特的神秘主义象征体系。叶芝在诗歌中使用大量取自爱尔兰本土神话、希腊神话和圣经典故中的意象,并且通过置换变形成为新的象征意象,用来抒发自己入神的想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丽达与天鹅》和《柯尔庄园的野天鹅》两首诗,来展示诗歌中天鹅意象及其包括的内涵。

关键词:叶芝 希腊神话 天鹅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397-01

威廉姆・勃特勒・叶芝 (1865-1939),爱尔兰诗人,戏剧家以及散文写作家,是20世纪用英语写作的重要诗人中一员。叶芝,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为以后的诗人提供了一种新鲜的富有韵律感的诗歌语言以及新的诗歌题材。他的作品在爱尔兰文学史乃至整个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世界文化,特别是现代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叶芝1865年生于都柏林一个画家的家庭,童年深受爱尔兰民间文学的熏陶,青年时喜欢研究神秘现象。他的象征主义与法国象征主义不同,诗歌中的意象较鲜明活泼而不朦胧,语言较口语化且有几分幽默感,从中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玄妙的智性,而在表现激情是又不失冷静的客观。叶芝可以说是一个致力于神话写作的诗人,他的神话和象征体系可以说是一种从爱尔兰特有的文化传统、精神气氛和他自己的精神生活中发展形成的信仰。叶芝本人曾将他的全部艺术理论归结为“将神话植根于大地”。代表作《丽达与天鹅》、《驶向拜占庭》、《基督重临》具有显著的象征意味。

一、叶芝的神话情结

从1865年到1939年,希腊语、拉丁语及与这两种语言相关的课程风靡英国及爱尔兰。叶芝自然也接受了大量的古典课程的教育。为了弥补宗教的缺失,叶芝一直对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感兴趣。叶芝在诗歌中使用大量取自爱尔兰本土神话、希腊神话和圣经典故中的意象,并且通过置换变形成为新的象征意象,用来抒发自己入神的想法。

二、天鹅的意象

叶芝有一套自己的纪年系统,他认为历史每一循环是两千年,每一循环都由一位姑娘和一只鸟儿的结合开始:我们公元后的两千年是由玛丽和白鸽(即圣灵怀孕说)引出,而纪元前的那一次循环则是丽达和天鹅产生的,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他写了一首叫《丽达和天鹅》的诗。也正是这首诗,打破了天鹅在文学中是纯洁、高贵象征的传统。

全文阅读

儿童文学语言自然性翻译研究

引言自然性理论目前还处在初始阶段,语言的自然性研究前景广阔,但是目前对语言自然性的研究特别是儿童语言自然性研究的人很少(如徐莹)。另外,从儿童文学翻译的角度看,自从赵元任译本《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产生后,研究者对其的翻译研究不胜枚举。有从目的论的角度,从读者接受角度,从异化与归化的角度,从美学的角度以及从文体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如唐华,周化等),但从没有人分对赵译本中儿童语言的自然性进行分析。赵元任对《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翻译是一个判断语体文的材料,以语体文为主,同时也以其中的对话(北京方言)为辅。选择北京方言,也是为了符合儿童语言的自然性,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

一、儿童语言自然性的依据

语言是人的自然产物,人在认识中,把自己作为一种自然结构认识的起始物质基础,语言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结构中,不断建构的产物,一旦建构完成,就会产生一种生理与心理共同成熟的新机制,是一种过渡的机制。自然语言特征孕育在语言活动中,应包括第一次言语行为的产生。成人语言很明显具有自然语言特征,而儿童第一个发出的有声语言虽然并不等同于言语行为的产生,不过儿童语言也应根据自然语言特征界定在第一个发出的有固定意义的声音(自然性的起点)。另外在这主要针对的是儿童成熟初期语言。儿童语言与成人语言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语言类型。成人语言是儿童语言形式的延伸,儿童语言是人类发展的早期状态,必然具有成人语言的特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儿童语言以成人语言为标准,儿童语言最终实验成为成人语言以尽可能发挥语言交际功能;二是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的输入大都来自于成人语言。儿童生理与心理机制发育成熟后,通过语言输出与再输入以及非语言环境,最大限度习得语言。换句话说,儿童语言具有自然性特征。语言的自然性是语言发展的本质的固有的必然的联系,它以人的身心发育为物质条件。可见,儿童语言特征才是语言自然性的标志,是语言自然性本身。

二、翻译中儿童文学语言自然性的要求及处理

语言的自然性特征在翻译这项艺术中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在翻译中,译文语言的自然就是这项艺术的语言自然性。在翻译文学作品中,译文的语言形式要符合译文语言的习惯性,也要考虑到原文约定俗成的自然表现法,以及语言的可接受性,儿童文学尤为重视这一点。儿童语言作为语言自然性的标志,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叙述语言,二是人物语言。在赵元任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时,“自然“”传神”是他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其中语言尝试白话文,而在翻译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时做了更细致的区分,以更好的描写不同人物个性语言的自然性。另外,赵元任的翻译法子“:先看一句,想想这句的大意在中国话要怎么说,才说的自然;然后把这个写下来,在对对原文;在尽力照‘字字准译’的标准修改,到改到再改就怕像外国话的时候算危险极度”也体现出其对语言自然性的重视。考虑到这是一部以儿童为读者的作品,赵元任对叙述语言的处理主要是用词简单生动,句式通俗易懂,对人物语言更是尽量接近原生态的儿童口语:随意而含蓄。例如:阿丽思一点都没有跌痛,马上一跳就站了起来:她回头往上头瞧瞧,都是漆黑的;她前面又有一条长夹道,还看到前头那个白兔子顺着那条道快快地走。那是一刻也不能缓:嗖的像一阵风似的阿丽思也跟着跑去了……这段语言中,包含的自然性所在是:阿丽思“跳”站起来以及回头往上“瞧瞧”的行为。另外,阿丽思“嗖的”跟着跑去了表达了其焦急的情景。这些都是语言对现实生活的客观描写,充满自然性。再如:阿丽思就把那小门开开,看见里头有一条小道通进去,只不过像老鼠洞那么大小:她跪了下来,侧着头往里面一瞧,哎呀,好一个可爱的小花园呀!这一段中,“开开”门跪了下来及侧头瞧都是对现实行为的自然描写,同时根据儿童自然语言特点(含蓄而随意),“开开“”瞧瞧”这类叠词无疑是儿童语言的自然使用。在《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含有大量违反常识的形象:动物会和人说话以及动物穿着衣服等,这主要是在于儿童语言教育功能的实现。而儿童习得语言运用所表现的思维方式和来源于儿童自然结构上的言语方式一致,所以它也属于自然语言的特性。叙述语言虽也是以儿童语言为标准,但是对儿童语言的自然性分析还是儿童语言本身为好。儿童语言的语言自然性通过语言运用表现出来。在人物语言(包括对话与心理独白)中,语气词的大量运用是其显著特点之一,为了符合会话语言的自然性,叙事里用的了字按照真实话语的自然的声音成了“了“”嘞“”啦”。例如,阿丽思说“,啊呀,不好啦!我怕我又得罪了它嘞!”再如,所以他就做着和蔼的声气对它叫道“,耗子,我爱!你回来呀!要是你不爱猫狗,咱们不再讲它们了!”这一类称为陈述语气词。另外,还有语气词“的”的运用,如“,你这样唠叨就连蛤蜊都会不耐烦起来的!”第二类为疑问语气词:例如,所以她就应酬着问道:“合家欢赛跑可是什么呀?”那渡渡鸟道“你要知道啊?……”。再如,阿丽思很谦虚地道“:对不住,对不住。你说到第五个弯弯儿嘞,不是吗?”。她对自己说道“现在看你怎么样,我也再没法子啦。唉!我倒要变成什么啦?”诸如此类的语气词使得语言表达自然真实,是儿童语言的特点之一。第三类文中多处使用语气助词,例如,阿丽思又好像自言自语地说道:“哎呀,我还想有我的黛那在这儿好啊。……”。“嗳唷,我真越想与偶糊涂啦!”。以及哎唷,啊呀,哦等。除了语气词,文中谐音的恰当使用也是儿童语言的特点之一。如,那老鼠很凶狠怒地道“:我没有到!”阿丽思道,“你没有刀吗?”,同时文中的委屈与尾曲,学吸与学习,查夜与茶液等尽量与原文达到相同效果,传达出儿童天真迷糊的性格特点以及这种个性下的语言自然性。词的重叠是儿童比较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儿童由于受到生理心理的制约必须采取很多特殊的发音策略,重叠就是其中的一种。随着心理与生理的逐渐成熟,叠词的使用也在减少。译文中主要有两种词汇重叠:一是修饰语重叠,二是动词重叠。这一现象在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中都有表现。例如,阿丽思有没有别的事可做,所以有自己咕咕叨叨地说话玩……所以她就正正经经地一口一口地把那块糕到吃完了……阿丽思又呜呜咽咽地哭起来了……以及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等的运用充分考虑了儿童方式以及其接受方式。再如,阿丽思愁声答道,“不是?我刚才要背‘小木鱼儿’背背都背错啦!”。她跳着嚷道,“啊呀,我求你瞧瞧你做的什么事呀……”。以及上文中提到的“开开”等叠词,再现了原文的儿童特性。文中也有“姊姊“”宝宝”等的称呼语与“乖乖”等的感叹语,在此不再细说。文中一些复句也是儿童语言特性的一种体现,例如,所以她就吃了一小块,自己急着问道,“往哪一边?往哪一边?长嘞吗?缩嘞吗?”。“越变越希汉了,越变越切怪了!”这类复句与成人语言复句相比,还有很大的差异性:词汇语义的准确性,结构的复杂性以及表达的得体性等方面,但却是符合儿童语言的特色。在儿童人物语言中,出现的一些表述不正确,语义不准确以及结构不完整不连贯等的句子表现儿童经验的欠缺或其有意为之,说明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如同成人在自然言语中出现的不符合语法等,这种属于正常的非连贯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是儿童语言的自然特性。例如,阿丽思就连忙地想找点什么别的话来打岔,“你———你喜欢———喜欢———狗吗?”。阿丽思……有时候说说说乱了,变成“蝙子吃猫蝠子吗?吃子蝙猫蝠子吗?”再如文中阿丽思将“倒足世界”说成“倒猪世界”。译文中还出现了儿化音,子尾音的应用,皆是为了更好地传达原文,符合儿童的接受力。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语言自然性特征显露无遗。

三、儿童文学语言翻译的自然之美

赵元任以各种方式来处理译文,不仅符合了儿童的接受能力,还表现出了儿童文学语言翻译的自然之美。语言之美在于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的描写,在于丰富多彩的人类情感的表达。语言的自然之美要从语言本身看起。在赵元任译本中,从语言中的词汇,语音和句子结构来分析儿童语言的自然之美是可行的。首先词汇美,词汇在这里分为虚词与实词,词是语言中音与义的结合体。音将在语音美中说到,在这主要分析词汇的意义,而虚词的意义为空,儿童语言中含有大量本身无意义的部分,他们不能单独使用,如,儿化音,以子结尾的音(蝙蝠子),语气词等,但是与其他词结合却能表现出儿童语言的自然美感。语气词,它一般是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一种语法手段,在表达语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身不具有意义。在译文中,有多种语气词,也有多种语气词的变体。除了表达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等之外,这些附加的语气词更能使语言贴近儿童语言的随意体。例如,“这些绿东西是什么呀?我的肩膀可会到哪儿去嘞呢?啊呀,我的手呢?我怎么看不见你呀?”这段语言中,若没有语气词,句子就会生硬,如果没有词的变体,那么就会一直重复一种语气词而显得单调干涩。可见,在此语气词已然是儿童语言自然性不可缺少的。另外,虽然它本身没有意义,但是与句子等结合起来却也是人的情感的表达方式之一。带有感彩的实词也是语言美的一种表现,如,所以她马上就把那快来吃……后来勉强把嘴擘开,塞了一小块左手里的蘑菇。句中“马上”表现出阿丽思的急迫,“勉强”“擘开”“塞”表明她做这个动作的费力,尤其是后两个词更是形象地再现了那个场景。其实,儿童的情感很简单,或生气或欢喜,或烦恼或焦急或好奇。这些都会有特定的词表现出来,可见,语言美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其次语音美,译文中的语音主要分析叠词的应用,诗歌部分虽有韵律美,但在这不将它归为自然语言之列。例如,上文提到的咕咕叨叨、呜呜咽咽,此外还有的大的大、豁喇喇等给人一种如闻其声的听觉享受以及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瞧瞧、开开皆是语言的美学特征。像拟声词这一类的叠词往往模仿客观自然的声音而产生,无疑是自然的语言。部分叠词即使是成人依然在使用,可见其儿童语言才是语言自然性的标志。而有些叠词更适合儿童运用如豁喇喇能够充分体现儿童的天真纯洁,就如这自然的声音一般。最后句式美,译文整体句式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这是儿童语言特征。在这里主要分析几种特殊句式:一是复句,二是自然的非连贯句。复句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对称性,例如,上文的例子“往哪一边?往哪一边?长嘞吗?缩嘞吗?”再如,阿丽思听了心中想道“,什么东西的这边?什么东西的那边?”[1]以及叙事语言中,同愁他们孩子们的小愁儿,同乐他们孩子们的小快乐。这种对称性也是语言的自然属性。文中存在许多非连贯句能够生动的再现人物的形象。例如,阿丽思道,“一点儿都不喜欢她,她非常———”刚说到这里她偷看见那皇后在她后头听着,她就改口接下去,“会赢,所以我不值得再打,打到完也还是一定输的。”阿丽思原想说皇后非常残忍,经常要砍掉别人的头,但是因皇后在听而改变内容,她非常会赢。自然而不突兀,厌恶与称赞的强烈反差将阿丽思的机灵显现出来。再如,阿丽思埋怨说道,“我看他们玩的一点也不公道……也没有人守它———你再也想不到这样的东西都是活的那么麻烦譬如我下次过去的时候应该要打进场那边的一个球门———刚刚我本应该打到皇后的刺猬的……”。这段语言的破折后都是一个新的点,可见儿童语言的随意特性,但仍展现出一个大的面,不至于不知所云,另外,文中有许多结构不完整的句子,往往正在说时被人或事物打断,例如,他就接着说“:是啊,我们到海里去进学堂,虽然你也许不信有这事,但是———”阿丽思插嘴道,“我又没说我不信你!”[1]以及阿丽思与素甲鱼、公爵夫人的一些对话。可见儿童语言存活轮转换上更加随意,但又不会让人觉得不礼貌,反倒觉得理应如此。这种随意而自然的语言便是儿童语言的特征。

结语

全文阅读

用笔书写大自然的美

【文题展示】

虽然我们的生活忙忙碌碌,但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就会发现身边有很多触碰到心灵的美好事物。那就请你写一写你身边的一些美好事物吧!

【学生佳作1】

我们眼里的秋天

吉林市第三实验小学三年(2)班 王禹杰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我也认为一年四季中秋是最美丽的。秋天象征着成熟、象征着收获,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袒露、冬那么内向。

清晨我走在上学的路上,仰望天空。秋天的天空格外的蓝,像被秋雨洗刷过,朵朵白云活像一群小山羊在天空中玩耍。树枝上站着一只小鸟,就像一个漂亮的小天使用魔法染黄了碧绿的叶子,一阵风吹过,一片片金黄的秋叶在风中飘落,就像一只只美丽的黄蝴蝶在翩翩起舞。叶子落在地上拼成了一条金色的地毯,走在上面软软的舒服极了!

走进校园我看见一些高年级的孩子在打扫落叶,秋风吹在身上凉凉的。那些爱漂亮的女生也不得不脱掉漂亮的花裙子穿上了长裤。

全文阅读

中国朝鲜族舞蹈源流及其民族特点

[关键词]朝鲜民族;舞蹈;源流;民族特点

本文通过分析朝鲜舞蹈的源流,探究朝鲜族舞蹈的几个特点。

一、作为朝鲜传统文化的一个原初的观念形态,就是由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多神教的自然崇拜意识

在朝鲜民族的观念形态中,天道、地道、人道皆归为一,自然与社会是合一的。这样的观念形态,最终形成了朝鲜传统文化的内向性特征。即:将佛教、道教、儒教三种思想融为一炉,形成“天人合一”的原初的哲学思想,并且控掘影响社会存亡、人心向背的社会根源,力求舍“小”我而全“大”国,实现个人与社会、社会(个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统一。

朝鲜民族的这种文化特征,在舞蹈中,就体现为“和谐”“张驰”“谦让”和“含蓄”的审美特征。具体而言,朝鲜民族舞蹈的形体美,基本表现在上体与手臂的舞姿上。尤其是侧转身、内含胸、弧弯臂等舞蹈动作,将舞者的全部身形呈现为含而不露的姿势。结果,其动作就把温柔、细腻、优雅、详和、缓慢、稳重等诸多表演内涵有机地统一起来,体现出了一种谦和忍让的审美特色。

朝鲜民族舞蹈在历史上还和朝鲜的风土地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其舞姿表现为终章型、哄诱型、解开型等动型特征。另外,又结合不同的节拍、速度、节奏、音高等音乐成分,产生了非常美妙的表演效果。同时,又以急迫的破格美、浓闲的空白美,滋生出了朝鲜民族舞蹈独特的味与趣。这种味与趣,最突出地体现在“僧舞”、“太平舞”、“闲良舞”等朝鲜古典舞蹈之中。

但是我们不应忘却,朝鲜民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并不仅限于此。朝鲜文化发展至三国时代,可以说,已经初步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体系。这时期的朝鲜文化,因不同地区的气候、风土和社会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们的性格、气质、心理的差异,最终派生出了特征相异的高句丽、新罗、百济这三大文化圈。其中,代表山岳地带非农耕文化的高句丽舞蹈,具有粗犷、雄健、豁达的男性性格特点;而代表平原地带农耕文化的新罗舞蹈,则具有细腻、柔顺的女性性格特点。另外,百济舞蹈兼具这两种性格特点,体现着中和、和谐的审美特色。

我们探究朝鲜古典舞蹈的起源,就会发现,民俗舞蹈是朝鲜舞蹈的最早胚胎。追溯历史,我们还可以看到,从高句丽舞蹈滋生出了许多朝鲜民族的传统舞蹈,并形成了作为朝鲜舞蹈一个支脉的典型的审美特征。我们所熟知的“黄苍舞”(刀舞)在公元7世纪创作完成,而高句丽的刀舞,却早已出现在公元4世纪。由此可见,朝鲜民族刀舞的渊薮是在高句丽。此外,在旧时高句丽的一些坟墓群中,还完整地保存着生动描绘“弓舞”、“枪舞”等舞蹈动作的壁画作品。据《乐学规范》、《高丽史・乐志》记载,“动动舞”早在高句丽时代就已盛行。另外,我们从高句丽的“西瓜游戏”“扇舞”中寻觅到现代“西瓜舞”、“扇舞”的影子,我们还可以通过高句丽古坟壁画(中国吉林省集安)所描绘的“长鼓舞”,探寻出朝鲜民族长鼓舞的刍型。

全文阅读

水田彝族服饰色彩研究初探

摘要:水田彝族作为彝族的支系在服饰色彩上有着彝族的特征,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发展的特点,在家支谱系调查的过程中与白族和汉族又发生了一些不可割舍的联系,也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服饰色彩特征,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形式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手法对水田彝族服饰色彩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并找到服饰色彩文化在本民族支系传承中的作用。

关键词:服饰色彩、水田彝族、凉山彝族、白族、汉族

水田彝族是凉山彝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生活在凉山、云南和贵州一带。作为彝族的一个支系,有着彝族的重要特征,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通过对水田彝族家支谱系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个支系除了和凉山彝族群落关系密切之外还同白族、汉族有着不可割舍的渊源,通过这些民族渊源我们发现水田彝族在服饰色彩方面形成了独有的一些特色。

1水田彝族的家支谱系

水田人主要居住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流域,西昌市、喜德县、冕宁县的平坝地区,攀枝花的盐边县、米易县、西区的庄上村。“水田”是他称。山区彝族称水田人为“木黑人”。他们和汉族杂居,种水田,穿汉装,彝汉语均通,死后棺葬,按汉俗辈分字取名记家谱。过去很少与山区彝族通婚。关于彝族水田人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一是说过去水田人是高山彝族,因为违反族规,被迫从山上迁到平坝地区。其二说水田人约在元明时期,在普雄一带因与黑彝发生械斗,败后迁到汉区。其三说他们是来自江西(顺天府)或(吉安府)一带的汉族。根据有关资料,他们可能来源于唐宋时期云南“白蛮”。凉山彝族历史上称之为乌蛮,水田彝族很多痕迹表明是白蛮的一支。水田人是唐宋时期驻防建昌会川的南诏大理国军队,生活习惯与《蛮书》上记载的白蛮略同,与南诏大理时期的白蛮有渊源,凉山彝族水田人的社会历史、婚姻家庭、生活习俗明显保留了《蛮书》所载“白蛮”的很多特点。白蛮也就是现在的白族,可见水田彝族虽然称之为彝族,更多的却倾向于汉族或者是白族,在生活习俗、历史文化、服饰风格上与彝族有着很大的差别。水田人尚白,彝族尚黑。水田人生产力水平文明程度远远高于彝族,被四舍五入到彝族中不太合理。因此我们对水田彝族和凉山彝族、白族、汉族在服饰色彩上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获得一些可以反证水田彝族家支渊源的材料。

2水田彝族与凉山彝族的服饰色彩比较及其渊源

黑色是所有彝族支系里共有的颜色,是其基础色。但服饰中黑色的使用面积却有很大的差异,凉山彝族从帽子、上衣的底布到及地的长裙全部使用黑色。而水田彝族服饰的黑色常见于坎肩、长裤和上衣、围腰的底布。有甚至少数服饰黑色只见于腰带和脚边。

红色是服饰中的主要颜色,也是凉山彝族服饰中最亮丽的颜色。主要是用在服饰的装饰图案上,是彝族刺绣中的主色。彝族服饰的装饰手法非常丰富,从头到脚,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展示了红色的魅力。在凉山地区,很难发现一套不用红色的彝族服饰。水田彝族则常用玫红色做上衣。尤其喜欢用深红色的丝绸制作服饰,红绣花右开襟上衣,腰系红腰带、绣花红围腰。

全文阅读

唐代边塞诗小析

内容摘要:唐代边塞诗是边塞诗的顶峰,涌现出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诗作反映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与边塞军事斗争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普遍具有气势豪迈,格调高昂、意境壮阔的阳刚之美,洋溢着英雄主义情怀,高昂着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唐代边塞诗 军人情怀 爱国精神

边塞诗源远流长,以军事斗争和征戍题材为主要内容,唐代边塞诗是军旅诗歌的集大成者,是盛唐气象的集中反映,既是文人之词,更是战士之歌,好诗佳作迭出,是唐诗中最重要最华彩的篇章。唐代的边塞诗发展到了顶峰,尤以盛唐成就最高。仅其数量就有近2000首,达到了历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唐朝的著名诗人大都写过边塞诗,其内容丰富深刻,体裁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唐代在经济上文化上繁荣发展的强盛国力奠定了边塞诗的基础,在政治上、思想上开放宽松的时代气氛造就了边塞诗的繁荣,一大批屡出塞外,久佐戎幕,渴望慷慨报国,建功立业,荣誉感和英雄主义勃发的文人与战士用壮怀激烈的诗句开辟了边塞诗的新篇章,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边塞诗派。盛唐是边塞诗派创作的鼎盛时期,尤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成就最大。

纵观唐代边塞诗,抛开美学风格,单就思想内容来看也是发前人所未发,写出了比前人更丰富多彩,更新鲜活泼、更开放广博的边塞生活。有写绮丽壮阔的边塞风光与边关人民生活状况的;有表现戍边将士沙场豪情,报国壮志的战斗生活的;有抒写思乡念亲的离愁别恨的;有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的;有控诉战争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

诗人初到边塞,目光所及都是与京师和中原汉地完全不同的景象与风物,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往往运用粗犷的笔墨、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边关苍茫雄浑的绮丽风光,流露出热情和欣赏之情。高适《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是绝无仅有的以高度热情赞赏各族人民生活习尚的典型作品。诗中写生活在营州的少年郎,自幼崇尚牧猎骑射之风,养成了驭马驰骋的独特而令人羡慕的本领。正是这种特殊的生活习性,成就了他们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尚武的精神以及天真可爱的心灵。这一切都展示了诗人对典型的边塞生活情趣的喜爱和投入,对胡汉各族少年的欣赏和平等对待,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塞情调。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西北边地民风迥异源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八月飞雪,北风暴烈,草折雪舞,来势汹汹。风雪铺天盖地带来奇寒也带来奇景,漫天风雪在诗人眼中化成了万树梨花,颇有浪漫色彩。开头四句雄健奇特,反差极大,向我们展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着浓郁的边疆生活气息,十分独特鲜明。诗人紧紧抓住边地风猛雪早的特点,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瑰丽的塞外雪景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春风比北风,用梨花比冰雪,想象瑰丽,比喻新奇,成为咏雪的千古名句。

全文阅读

作文我发现了美六年级小学生

倘若人生就是一本大书,我们不应该草草看完了事,而应该深入的去探索,去挖掘,因为往往发现出的那些东西,足够你一生受益。发现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智慧,是一种对待自然的涵养,是一种对待他人的艺术,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作文我发现了美六年级小学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文我发现了美六年级小学生1

法国雕塑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其实有很多种,比如:心灵美。

一天,我和我的朋友肖雨一起去公园玩。一路上,我们都一直在奔跑,好像迟到了就会犯下弥天大错一样,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我的脚好像被什么东西绊倒了似的,摔倒在了地上。膝盖的皮破了,流了血,我痛得龇牙咧嘴,本想自己站起来,可是肖雨却对我说:“芷茵,你先在这里等一下,我去拿消毒水和创可贴。”说完,便跑了。

好大一会儿,她才回来,用消毒水擦拭我的伤口,然后用创可贴贴在我的伤口上。我试了试站起来,不痛了,觉得和以前没什么差别。我对肖雨说:“谢谢你,肖雨。如果没有你,我可能要扶着墙壁回家了。”肖雨听了,只是莞尔一笑,然后便扶着我回家了。这时,我觉得有一丝暖流涌上心头,我觉得肖雨是我受伤时的一丝安慰,是我失望时的一阵温暖。我看着肖雨,这时一丝阳光射在她身上,我觉得肖雨真美,她不仅人美,心更美,如果每个人的心灵都美,那么整个社会都会美的。

心灵美,是人的心最基本的东西,这件事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也要学习肖雨那乐于助人的品格,做一个心灵美、善良的女孩,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

作文我发现了美六年级小学生2

蒲公英藉着风力也要飞向远方;流星在夜空中划过一条耀眼的弧线;朦胧的月光洒在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上,那么的凄美。那何尝不是美……

全文阅读

诗意现实中的浪漫意象

[摘 要] 奥黛丽?塔图,因主演影片《天使爱美丽》(Amelie from Montmartre)(2001),获恺撒电影奖的提名,该片曾获五项奥斯卡奖提名。此影片以黑色幽默、诡异的情节、丰富奇妙的想象征服了观众,把少女内心的浪漫情结与心思转化成一幕幕迷人的情景。整部电影是围绕爱美丽的生活细节而展开的,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萌芽的诗意现实主义的手法、特点;这其中的种种意象将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想要表现的人物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乃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关键词] 《天使爱美丽》;诗意现实主义;意象表达

影片《天使爱美丽》是由著名导演皮埃尔?热内执导、影星奥黛丽?塔图出演的一部轻幽默喜剧,充满了奇异想象力。该片在全世界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共获得五项奥斯卡奖提名,奥黛丽?塔图本人先后在各大电影节上获得八项提名。《天使爱美丽》曾连续四星期成为法国电影票房冠军。本片正是通过爱美丽平凡的现实生活中充满诗意的浪漫现实这一素材产生了巨大影响及令人惊叹的辉煌成绩。

一、影片简介

片中奥黛丽?塔图饰演一名在巴黎蒙马区双风车餐厅做侍应的年轻少女爱美丽。爱美丽从小的经历就与同龄人甚是不同:父母都有很特别的爱好和怪癖,爸爸冷冰冰,妈妈神经紧张;爱美丽被父亲误诊为患有心脏病而留在家里由妈妈教导,就连她惟一的朋友——金鱼也被妈妈倒进了河里;爱美丽遭邻居整盅说她拍照拍出了种种灾难;母亲在圣母院前戏剧性地被跳楼女子当场砸死;父亲从此越来越孤僻……爱美丽长大后,电视里播报了戴安娜王妃的去世,她也因此而深刻意识到生命是如此短暂如此脆弱;同时,无意中她在自己住的单元房里发现了一个50年前被保存起来的童年时的铁盒,几经周折,爱美丽将其物归原主;躲在一旁偷偷看到铁盒主人见到盒子时对童年记忆的回想与激动,爱美丽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帮助别人的念头。她努力做到每时每刻都对那些需要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影片中一个个既戏谑又让人释然而乐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意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的事物来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在诙谐优美的气氛中让人体味人生。孩童时,她喜欢把草莓套在十个指头上迅速吃掉;成年后,她在看电影时不像别人那样专注于欣赏演员与情节,而是观察屏幕上的虫子……看似乏味无聊的这些事情很好地说明了爱美丽善于发掘自己生活中的小趣味,制造自己生活中的小情调。这种种行为展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喜欢发现世界上的美,更希望世界因她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她喜欢随时收集用来打水漂的石子放入衣兜,而仅仅是这微不足道的小石子便可以令爱美丽开心,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就足以令她的激情得以释放!

二、影片中诗意现实主义运用的分析

美丽的世界,也许可以用一些词语去概括,但是所有的尝试都是一种接近。电影,是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而看电影,则会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广阔多姿。用美好、单纯描述世界并没有错;用挫折、悲伤描述世界也未尝不可。影片情节中的细节复杂而微妙,促使观众不由自主地跟着爱美丽的步伐在电影的节奏中跳跃,并一次次发掘生活的趣味、寻找生活的意义。“诗意现实主义”钟情于对艺术家自我才情与修养的显现和抒发。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中的主角大多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而事件也不过是平凡的现实生活;一方面立足于社会的普遍现实处境,另一方面又具有感伤的浪漫主义色彩,而它的诗意本质则在于表现手法上,以得到观众群体的认可与接纳。

全文阅读

藏族舞蹈的审美特点探索分析

摘 要:舞蹈是一种艺术文化,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舞蹈,例如藏族舞、新疆舞、蒙古舞、云南歌会、哈萨克舞等。藏族舞蹈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民族文化鲜明。本文将从鲜明的服饰美、清新的自然美、舞姿美、淳朴的民风美与人性美四个方面来探索藏族舞蹈的审美特点。

关键词:藏族舞蹈;审美特点;探索;舞蹈演员

藏族舞蹈历史悠久,主要包括“谐”和“卓”两大类。“谐”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集体歌舞,分为《果卓》(又叫《锅庄》)、《果谐》、《堆谐》和《谐》四种形式,后来又增加了简单的上肢动作、原地旋转和队形变换等舞姿,转变为一种男女交替、载歌载舞的劳动歌舞。“卓”又称为“卓谐”,与“谐”相比,“卓”的宗教色彩更为浓厚。本文将简单介绍藏族舞蹈的发展历史,举例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点,希望可以为舞蹈研究提供参考。

1 藏族舞蹈的发展历史

藏族舞蹈主要包括“谐”和“卓”两大类,“谐”又分为《果谐》、《果卓》《堆谐》和《谐》四种形式。《果卓》的流行地域非常广阔,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称谓,在工布地区被称为“波”或者“波强”,萨迦地区称其为“索”,在藏北牧区被称为“锅庄”,是古代藏民围着篝火和锅台跳的一种圆圈舞。

《果谐》是羌族原始舞蹈发展而成的,因此带有浓厚的羌文化,舞蹈风格热情、奔放,大多是表示爱情的题材,跳舞时男女分站、拉手或搭肩,舞者轮流伴唱共舞,不时加入口号,动作以身前摆手、转身、转胯和蹲步为主。

《堆谐》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后来传到了拉萨。最早由六弦琴伴奏,后来演变成了由小型乐队伴奏、以踢踏步为主的男子表演舞蹈《踢踏舞》。

《谐》又称为《弦子》,在昌都地区广泛流传,舞姿缓慢柔和,舒展细腻。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