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返乡创业

返乡创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四问返乡创业

落叶归根,是离乡者的念想;荣归故里,又是多少打工者的梦想。返乡创业,这个由两个令人澎湃的动词组成的新词语,能点燃农民工几多渴求,又能汇集多少财富和收获?

一问:为何返乡

“一名农民工外出打工带动全家致富,一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全村富裕。”

2011年,廖彬结束了四年的务工生涯,回到四川绵阳三台县永明镇创办生猪合作社。当时,他写了封3000字的公开信,许诺了很多好处,最后只召集到12户。但是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使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大为改观,沿着合作社门前的柏油路,30分钟就可以到达饲料厂和屠宰场。

“现在有机遇,有环境。”靠着这几年生猪行业的大好形势,廖彬创办的合作社越来越红火,不仅如此,廖彬靠着打工时积攒的人脉,还与双汇肉联厂达成合作,每年上门收购合作社的生猪,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到2013年,合作社正式成员已多达132户。现在,永明镇6公里的环形路周边,集中了40家生猪养殖户,占全镇大半份额,其中至少五分之一是这两年间由返乡人员创办的。

在我国,当初离开家乡前往大城市的人潮被称为“民工潮”,现在返回家乡的人潮则被叫做“返乡潮”。为了挣钱,相当一部分人选择走和廖彬相同的道路――返乡创业。据统计,近期在我国农民工中,有500万人选择返乡创业,相当于乡镇企业总人数的20%。农民工返乡创业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呈现双向流动的新局面。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省的在外农民工返乡潮初见端倪,省政府正实施“凤还巢”工程支持返乡创业。安徽省外出务工人员约1000万,今年就有70多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在返乡创业者中,中青年为中坚力量。他们年龄集中在19-38岁之间,虽然受教育程度并不高,但也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男性比例要高于女性。返乡创业者以第一代中年男性农民工为主,创业地大多集中在(集)镇,已经获得城镇户口的农民工数量很少,他们开展创业经营的乡土色彩比较浓厚,企业形式以个体和私营为主,规模也较小。从产业构成看,这些农民工返乡后大多从事特色种植养殖业、加工业、小型加工企业、餐饮服务业、运输业、农村旅游业等。

在返乡的大批农民工中,有文化、有志向、懂技术、懂管理的部分人,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营销渠道之后开始创业,也渐成气候。这股农民工掀起的创业热潮,正在形成一股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并引发当地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大变革,从而带来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有些地区,返乡创业甚至成为民营经济的重要力量,有调查称,一些地方返乡农民创办企业已经占到当地民营经济的30%以上,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二问:难点在哪

全文阅读

返乡创业“不差钱”

看春晚小品《不差钱》,在爆笑于小沈阳的七分裤、赵本山的苏格兰调情、丫蛋喝咸卤水之后,我们安静下心来耐心回味,不难发现小品背后所揭示出的社会现象。赵本山之所以拿三万元、要提土特产、要在最责的苏格兰情调的饭店请客。是为了让丫蛋顺利走上“星光大道”而铺路架桥。这正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现象:花钱才能好办事。找关系才能办好事。一句话:办事儿你绝不能差钱!

联想到当前炒得火热的农民工返乡的问题。伴随着金融危机,直去年年底到3月份,全国有2000多万农民工返乡,专家预计。在今年4~5月份,随着企业用人市场饱和,将会出现第二批农民工返乡大潮,数量如此庞大的返乡农民工,他们的出路在哪里呢?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不“差钱”。想自主创业,可担心资金不够;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姓毕的姥爷”。想找门路。可没有人情关系。这样的他们如何能走向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呢?

看着有钱人下海创业,我们的返乡农民工兄弟就只能望洋兴叹了吗?其实不然。针对农民工返乡就业困难这一情况,自2008年底到如今,国家及时制定并落实扶持政策,鼓励返乡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放贷减税、免费技能培训、财政补助等;此外还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加强信息引导和创业指导,健立起了全面促进返乡创业的组织保障体系。此外。现在小本投资,收益稳定的适合农民创业的项目也不少,特别是种养殖等产业,在农村切实可行,前景可观,而且政府还给予额外补助。在这样的机会和机遇下,“差钱”的你其实也能创业。

湖南的赵宝国就是一个在这样的环境下成功创业的例子。

2008年初,在家种了十多年田的赵宝国不甘平庸。随着村里的几个朋友来到广州,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做活儿,刚开始的时候凭着自己的踏实和肯干,倒也挣了一些钱,但自从6月开始,他所在的建筑工地由于经济危机和楼市低迷,开发商的资金跟不上了,到10月份不得不中途停工。没办法,逗留了半个月也找不到其他的工作,赵宝国只好失望着回家了。

在家里过完年后,赵宝国便跟老父亲商量:现在外面经济形式不好,工作难找,可仅靠守着家里的几亩田生活也不是个事,我想找找门路。自己做点项目,既能照顾到家里,也能赚点钱。父亲也赞成他的想法。只是就家里的情况,能有什么钱投资项目呢?这时赵宝国读初中的儿子在旁边说:电视上说了,现在个人创业可以申请5万元以下的小额担保贷款,养殖种植的,政府还有额外补贴呢……赵宝国顿时心里一动:我何不弄个猪场养猪呢,现在猪价这么好。他分析了一下,修猪场倒是可以找信用社贷款。只是猪的口粮就不好想办法了……有天他去离家两里地外的酒店打酒。看着店主家里毛光油亮正在吃着酒糟饲料的猪,他突然有了主意,要是养猪结合酿酒,用酒糟养猪,那岂不是不仅节约了养猪的成本,还多了卖酒的这笔收益?只这样传统做酒的利润低,也不够效率,他通过多方面的打听,了解到一本机械的“新工艺”酿酒养猪技术是同行业里面最先进的。在一本机械学习技术回家做酒养猪致富的不计其数。于是他向村里申报了酿酒养猪的项目,获批3万元贷款,盖了一座50m的猪舍,再前往一本机械学习酿酒养猪技术,学成后购得一台IOOB的设备回家。

如今赵宝国养了30多头猪,用酒糟配制饲料。比普通养猪节省了2/3的成本,而且猪生长快速,毛色油亮;他用新工艺技术和设备酿酒,出酒率可高达90%。酒质优良,口味甘醇,很受当地欢迎,现在每天销售近200斤白酒,利润实为可观。就这样基本靠白手起家,赵宝国从一个返乡农民工变成了一个小老板。

看来并不是“差钱”就不能办成事,优惠的政策,财政的支持,解决了返乡农民工的燃眉之急;切实可行的投资小、效益稳定的项目给了返乡农民工投资的机会。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创业致富这条“星光大道”。从此真的不再差钱!

全文阅读

归来,返乡创业正当时

邻水县古路乡台子村的原生态优质大米,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大米畅销,返乡创业的自然道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谭小云初尝甜头。三年前,谭小云还是浙江温州的一个打工仔。三年后,回到家乡的谭小云摇身一变成为农民企业家,带领乡亲们一起踏上致富路。

据省农劳办的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我省返乡农民工总数达135.9万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百多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站上了新一轮“创业潮”风口,我省正经历着“雁南飞”到“凤还巢”的逆转。

百万级的农民工群体流向逆转值得深思。一方面,“回流”现象折射了我省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有了显著成效,城乡间的差距逐步缩小,乡村在创业就业的客观条件上散发出全新的“诱惑”;另一方面,返乡农民工利用打工增长的见识、本领,获得的资金、技术和信息,在乡村、小城镇创业,反过来又为我省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升温的返乡创业潮

农民工返乡创业,从个案到群体,从典型案例到普遍现象,积少成多逐渐形成了一股热潮。“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可以说该群体已经成为不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中国就业促进协会副会长陈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然而,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并非新鲜词汇。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影响到我国的实体经济,东南沿海大批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由于缺乏订单而停产、倒闭,众多农民工也由此失业,被迫返乡,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发端。据此前一项对3026名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调查显示,1990年以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只占4%,1990年至1999年返乡创业的占30.6%;而2008年之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已高达65.4%,这表明近2/3的返乡创业者是在近几年间出现的。

在此背景下,各输出地政府及时出台多种措施,抓紧制定了一些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在我省,被誉为“中国打工第一镇”的金堂县竹篙镇就在2008年金融风暴来临之际,启动了农民工“引流工程”,动员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并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鼓励回引创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对回乡创办制衣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常年雇佣30人以上的,给予厂房租金补贴50%、每年2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水电气给予优惠等。

在当前,受经济下行大环境影响,中小企业陷入困境,导致了农民工返乡呈现加速趋势,加之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兴起,各种顶层设计的“利好消息”相继落地,更加坚定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信心,回乡创业逐渐形成了一股热潮,可以预见的是,这股热潮还将持续升温。

全文阅读

返乡创业助家乡脱贫

重庆市荣昌县双河街道老君庙村(现金佛社区)是县19个市级贫困村之一,现有农户1.1万人,人多地少,2009年以前基础设施建设、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均非常落后。

近几年来,在返乡农民企业家李勇的帮扶下,老君庙村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曾经贫困落后、偏僻闭塞的村落,如今逐渐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村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李勇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大力支持家乡经济建设的举动,赢得了家乡人民的尊重和社会的好评。

李勇十分关注家乡的留守老人,从2004年至今,他坚持每年春节出资20万给本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一个200元的“红包”,以示尊老,目前已有450余位老人每年享受这项优待。

他不仅尊老敬老,对于患重病的家庭也关心备至。2006年11月24日,《新荣昌》报周末版刊登了消息《请救救我的双腿》,昌元镇螺罐村一组村民刘大学14岁的儿子刘志勇双腿烧伤无钱医治,切盼社会各界好心人伸援手。报道第二天,有一位神秘的好心人驱车前往刘志勇家,不仅亲自开车将刘志勇送往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还先后两次为他支付15000元的医疗费用,保住了刘志勇的双腿。后经刘家多方打听,才知道不愿留下姓名的好心人就是李勇。

“5・12汶川地震”后,李勇瞒着亲戚朋友驱车第一时间前往灾区捐款40万元,帮助灾区人民抗震救灾。

2008年,在外地创业已小有名气的李勇听说家乡正在实施整村脱贫工作,于是决定要力所能及地为家乡建设做一些事。他经常说:“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人民要致富,全靠政策和有路,有了通院路,大家好致富。”

2008年底,他向金佛社区10组、11组、17组共捐资3万元帮助修建“社社通”公路;2009年初,他又向本社区11组捐资8万元修建1公里泥结石公路。2009年,李勇主动提出两年内捐资300多万元为全社区修建新农村生产生活便道200多公里,实现通院石板路户户通,金佛社区3000余户11000人因此而受益。

李勇说:“人民的公路、大路、街道我来捐款修,修好公路、大路、街道为人民。人民满意,人民受益,我乐意。”家乡父老说:“李老板出钱给我们修路,实在是给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中,留传于后人。”

全文阅读

村里有个返乡创业园

“异乡的机器模糊了家乡的虫鸣”,道出了中国数亿农民工的无奈。在他们身后,是日渐凋敝的乡村和无奈留守的亲人。有没有一种可能,把异乡的机器搬回家,重新过上团圆温馨的村庄生活?

近年来,随着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条件的成熟,这一设想不再是奢望。在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大坡村,返乡的农民工在村头建起了创业园,用打工多年积累的技术与资金尝试创业。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条件到底成熟不成熟?建起来的创业园能否坚持下去?这会让整个村庄变得更好吗?让我们看看大坡村的实践。

3月21日一大早,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坝羊乡大坡村的胡清明就开始在自家的水晶加工机前忙起来。正月底开工以来,他已经接了不少订单。而往年这个时候,他早和老婆返回浙江浦江的工厂了。去年底,胡清明和几个老乡回家办起了水晶饰品加工厂,车间就设在村头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里。

2010年开始,这个深处麻山腹地的贵州偏远小县城试图另辟蹊径,以返乡创业园为载体,吸引在长三角、珠三角打工的村民返回家乡,用外出打工多年积累的技术与资金尝试创业。而这,也让村庄的生态悄悄发生改变。

农民工回乡创业

看到每次离别时都老泪纵横的父母,他一狠心,决定不走了

贵州省西南部的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700元,比全国农民人均5000元低差不多一倍。

大坡村是紫云县223个行政村中的一个,11个自然村寨,15个村民小组,1800余人,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72%,外出务工青年有360余人,全村16到50岁之间的青壮年,基本在外。每年春节,打工的人在腊月下旬陆续回村,正月初七前后集体离乡。

全文阅读

大力支持返乡创业 促进乡镇百业兴旺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推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这是我国国家层面首个关于促进返乡创业的政策性专门文件。

《意见》指出,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广袤乡镇百业兴旺,可以促就业、增收入,打开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新局面。要加强统筹谋划,健全体制机制,整合创业资源,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全面激发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热情,全面汇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加快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催生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新动能。

《意见》提出,要坚持普惠性与扶持性政策相结合,坚持盘活存量与创造增量并举,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协同,坚持输入地与输出地发展联动,通过促进产业转移、推动输出地产业升级、鼓励输出地资源嫁接输入地市场、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等渠道带动返乡创业。

《意见》强调,要健全基础设施和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和互联网创业线上线下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存量资源整合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强化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业培训工作,完善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公共服务,改善返乡创业市场中介服务,引导返乡创业与万众创新对接。

《意见》提出了支持返乡创业的5方面政策措施:一是降低返乡创业门槛。二是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可享受减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增值税、营业税等税费减免政策。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人员,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具备享受支农惠农、小微企业扶持政策规定条件的纳入扶持范围;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同等享受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未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可同等享受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四是强化返乡创业金融服务。运用创业投资类基金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小额贷款公司,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的信贷支持和服务力度,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创业担保贷款。五是完善返乡创业园支持政策。

为了保障返乡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意见》提出了一系列组织实施办法。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健全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细化配套措施,跟踪工作进展,及时总结推广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关键在地方。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要结合产业转移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际需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办法,加大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抓好《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纲要(2015―2017年)》(见附件)的落实,明确时间进度,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工作实效。

二是强化示范带动。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组织开展试点工作,探索优化鼓励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打造优良创业生态系统。打造一批民族传统产业创业示范阵地、一批县级互联网创业示范阵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全文阅读

支持返乡民工创业通告

去年10月份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尤其是沿海地区的经济受到冲击,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导致大量农民工失业提前返乡和节后部分仍然滞留在家,农民工就业压力加大,农民增收形势严峻。为积极应对形势变化,切实做好农民工的服务工作,鼓励和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农业部门工作实际,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工作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灵活采取明白纸、墙报、标语、宣传车等宣传形式,结合农技人员结对帮扶、农民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深入乡村农户,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宣讲活动,大力引导返乡农民工参加就业培训和发展规模特色种养业。

二、提前启动实施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

各“阳光工程”项目县(市、区)要超前谋划,精心组织部署,参照上年的实施方案和补贴标准,提前启动,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各县阳光办和培训基地要深入乡村,积极开展引导性培训,广泛细致地宣传阳光工程政策,动员组织广大农民特别是返乡农民工踊跃参加“阳光工程”培训。要深入开展调研,着眼于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能力的提高,立足本地工业园用工需要,大力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协议培训、校企联合培训,积极组织沼气工、农机手等技能培训,实现招生和招工相结合、培训和就业相统一,促进农民有序转移和就业。要加强项目监管,严格执行公开招标、“第一节课”、检查验收等有关制度,确保项目实施质量,确保农民受益。

三、扎实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对有意转行从事农业生产的返乡农民工,市县农业部门要从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要在农机购置补贴、选择科技示范户等工作上予以倾斜,主动送政策、送科技、送信息上门;对具备一定资金和生产规模的返乡农民工,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积极支持引导其扩大生产规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帮助他们改善生产装备,提高种养和经营水平,稳定发展生产。

四、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

全文阅读

返乡下乡创业创新 利好政策“一箩筐”

2016年11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选择返l下乡创业。为帮助他们了解掌握有关政策,农业部农村创业创新办公室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

返乡下乡人员创啥业

返乡下乡人员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禀赋,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渠道,开发农业农村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选择项目时,要做到“三个对接”。一是主动对接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积极发展规模种养业、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发展农产品烘干、贮藏、保鲜、净化、分等分级、包装、营销等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引导开发营养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实惠的加工食品。二是主动对接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升级版农家乐、采摘园和休闲农业聚集村,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产品和服务档次,把农业打造成养眼洗肺、健康养生的幸福产业;发展农村电商、文化创意、养生养老、中央厨房、农村绿化美化等生产性生活业和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是主动对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生产接二连三,三次产业互动,形成良好的产业分工和利益分配关系,让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并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返乡下乡人员咋创业

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要顺应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创新的大方向,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结合起来。要通过联合与合作的方式,而不是“唱独角戏”“跑单帮”的方式开展创业创新。在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上,可以与农民合作,创办、领办农村合作组织,通过承包、租赁、入股等方式,不仅要自己富,也要带动更多农民富起来;也可以利用农村电商平台,开展网上创业;还可以与其他农村经营主体(包括企业、村集体、合作组织)合作,创办农业企业和各类相关产业,成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引领者;还可以通过开展网上营销,打造特色品牌等赢得市场、分散风险,形成创业创新的命运共同体。

融资贷款是否方便

到农村创业最大的痛点之一就是融资。过去,银行不愿意为其发放贷款,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抵押物。现在,承包经营的土地或者流转到手的土地经营权,包括农业设施、农机具等,基本上都可以作为抵押物在银行获得贷款。全国正在推进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目的是把土地资源盘活为土地资产,加上房屋、宅基地、农业设施、农机具等,通过这些“资产”的抵押,可以到银行获得贷款。《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留学回国人员、青年、妇女等人员创业的财政支持政策,要向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延伸覆盖。把返乡下乡人员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所需贷款纳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可获哪些财政支持

全文阅读

大众创业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观察

编者按: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返乡创业已成为农民工提升自身价值和融入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一项重要选择。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地区就业脱贫,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民工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脉络?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哪些历史性机遇和突出短板?地方政府和相关社会组织应当怎样更好地为这一群体服务?笔者特别搜集了部分专家的见解,与大家一同探讨这个话题,以期对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有所帮助。

2015年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今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在河南洛阳市调研时强调大力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返乡创业成为上下关注的热点,其重要意义何在?

专家解答:实际上,农民工返乡创业不是现在才开始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一部分人返乡创业,但是主流还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个局面。2000年以来,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才较多地增加了,原因是持续流动以后,中西部地区农民虽然增加了务工收入,但实际上增加的收入非常有限,人口红利主要留在了发达地区和城市,同时他们只能在城市打工,而不能安定下来,形成了一种分离式的流动现象,城乡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另一方面,农村中青年劳动力都进城务工,中西部地区则依然保留了传统的、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还造成了“三留守”、农村“空心化”等社会问题。这种经济社会的结构性矛盾到一定阶段就必须得到解决,解决的趋势实际上就有两个:

第一个趋势是:一部分农民工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镇实现市民化,提高农民工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这要面临很多困难、制度,但即使再困难,也要解决。因为没有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就不能积累技术和经验,不能够使产业得到升级,不能够推进以人为本的城市化。

第二个趋势就是:农民工向输出地的中西部地区返乡就业创业,只有这些农民工回到家乡创业就业,才能够解决当前农村一系列的产业和社会问题。没有产业无法增加农民收入,而这个产业很大程度上需要农民自己来创,农村真正能够创业的,恰恰是这些在外面经过多年打拼和市场的锻炼,积累了一定资金和技术的,拥有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城市化思维的人。

我们在2007~2008年做过一次对全国101个县,301个村及3000多名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调查,调查数据表明,2000年之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只占返乡创业总人数的30%多一点,67%以上的农民工都是2000年之后返乡创业的,这就说明返乡创业的速度开始加快。2012年之后,返乡创业增加更快。这是因为经济发展增长速度放缓。进入新常态之后,我们都在寻找新常态下支持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哪,实际上,农民工返乡创业就是广大中西部地区发展县乡经济,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精准脱贫的新动力。市场背后是群众,任何改革的动力最终还是要归结到群众,特别是经受过市场锻炼的农民工,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和支持他们的创造,让他们能够创业,这既是他们的利益,也是发挥他们带动就业转移和农村发展的作用。它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一个动力,应该从战略的角度来对待。

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民工返乡创业拥有哪些重要的机遇和创业优势?

全文阅读

传奇女鞋匠 返乡创业

她从鞋厂流水线工人做起,目前在湘乡拥有了上千万资产的公司,300多名员工,生产出的鞋子远销国外。在16年的摸索中,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

她叫张智辉,1973年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市壶天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收入不高负担重。1992年,高中毕业的张智辉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开始了南下打工之路。刚开始,她是在一家鞋厂做流水线工人,又苦又累的工作没有击倒她,反而激发了她的韧劲,她向老师傅们学技术、讨经验,短短几年,她从一个普通的流水线工人变成了生产管理人员,成为了鞋厂的顶梁柱。

独创门户,发展自己的公司是她人生中的重要转折。2004年,她和丈夫已经是鞋厂的高级管理人员,年薪数十万,本可以高枕无忧,但她萌生了要独创门户、开一家外贸公司的想法。想干就干,在广州,她和丈夫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慢慢地,公司红火了,赚钱了。善于思考的她在外贸公司的运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订单不稳定,而主要原因是出单存在不稳定性。这时,她想,如果要是有一家自己的鞋厂可以自产自销,一切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返乡创业,是她人生价值的升华。2007年6月,她回自己的家乡湘乡考察了一番,家乡的乡情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更坚定了她回家乡创业的信心。创业之初,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其艰难可想而知。没钱,借;没厂区,找;没人,招。7月份,回到湘乡,她踏城区跑乡镇,用了近五个月的时间才找到合适的厂房。创业之初,她吃住在厂区,白天和工人们研讨技术、培训管理,晚上安排第二天的工作、联络老客户。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调理,员工队伍稳定了,产量上来了,公司焕发了青春和活力。大家对这位端庄、秀气的女老总投去了敬重和信赖的目光。张智辉常说:刚开始,我也很担心,顶着很大的压力,返乡创业,兴办企业的,但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我有信心。

谋划科学的发展战略,是她人生追求的原动力。张智辉以她的智慧胆识和人格魅力,造就了富有创新精神的管理队伍和团队意识的员工队伍。公司创立以后,订单接了不少,但规模始终没有扩大,这时以前做外贸时的认识的韩国老客户也正准备在福建开一家鞋厂,得知这一情况后,她又动起了利用外资的念头,她专程跑到福建,拿出连夜赶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并把韩国老板请会自己的家乡进行实地考察,韩国老板对此非常满意,当场同意与其合资。在公司运转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通宵加班、赶制产品,是常事,各方面的管理压力也是席卷而来。作为一名女性到各地跑业务、管开发是一件难事,有的不理解、有的不支持,门难进、脸难看更是家常便饭,但最难过的是订单到手了,有时因为客观因素,眼看不能如期交货,那时的她就如热锅里蚂蚁团团转,但每次都在她的领导和全公司的员工共同努力下,挺了过去,成就了一块“诚信”的金字招牌。现在公司每年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2000万元,上缴税费25~30万元。对于未来的发展,张智辉踌躇满志,她希望公司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在内销市场有一席之地,希望能安排更多的返乡女性、下岗女性,让她们有个好的工作平台。

张智辉多次讲:我的事业刚起步,我爱我的事业,更爱生我养我的家乡和父老乡亲,有爱就能奉献一切,就能创造人间传奇,我愿把这种爱奉献给全社会。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