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纺织行业年终总结

纺织行业年终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打造麻纺织品牌 引领麻时尚消费

麻纺织业是我国在资源、生产和国际贸易方面比较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我国已具有完整的生产体系和相当的规模,麻纺织纤维加工量占世界的12%,其中苎麻纺织、亚麻纺织的规模和出口居世界首位,亚麻纺织能力约占全球的50%以上,成为世界亚麻纺织大国。

中国麻纺织业协会理事长张世平谈到中国麻纺织业的发展总体思路时介绍,中国麻纺织业必须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发展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把加快麻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增强核心竟争力、实现产业升级作为根本任务。

加快结构调整,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国麻纺织业抓住发展机遇期,加快调整结构,完善麻纺织产业链,提升麻纺织产品水平,大力开发最终麻纺织品和服装,拓展国内外市场, 使中国麻纺织业在“十一・五”

时期得到较快的发展。

亚麻产品的终端消费市场主要是欧美市场。近年来美国市场、东南亚市场增长迅速,对亚麻终端制品的需求日益旺盛。目前全球亚麻纱和布的生产能力已逐步向中国转移,但高档亚麻面料及关键的后整理技术仍然掌握在西欧国家手中。从全球亚麻纺锭数和织机的分布看,中国和东欧占了全球生产能力的80%以上。世界各国亚麻总纺织能力达到100万锭。其中我国已具有亚麻纺80万锭。随着亚麻工业的快速发展,原材料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预计今后10年我国纤维亚麻原料市场将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这对我国麻纺织业发展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调整不合理价格体系和产品布局难得的好时机。同时也是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机。我们应提升麻纺织品的开发创新能力,提高麻纺织品附加值,提高麻类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的比重,促进麻纺织产业链发展,优化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

实施麻纺织名牌战略,

引领“麻时尚”消费

全文阅读

纺织形势将稳中有变

2013年,我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继续深入推进,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基本上有效克服了外需增长缓慢、内外棉价差过大、生产成本上升等多重外部压力,行业发展态势保持良好。预计2014年,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总体上有望较2013年进一步向好。“稳重有变”将成为2014年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纺织行业主要运行指标实现平稳增长,多数指标增速较上年有所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统计数据,2013年全国3.9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3848.9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达到3506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较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全社会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2920.8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增速较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9140.3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较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取得积极进展,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13年,产业用纺织品的新增长点作用继续发挥,产量达到1130万吨,同比增加11.9%,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终端产业纤维消费比例优化至48:29:23。服装、家纺行业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运行指标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电子商务成交额成倍增长,反映终端产业品牌附加价值与市场反应能力提升。中西部省份纺织产业发展速度有所加快,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5%,高于东部企业增速5.3个百分点。全行业经济运行质效稳步提高,规模以上企业销售利润率为5.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总资产周转率为1.6次/年,同比提高2.3%;三费比例为6.2%,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纺织行业面临的外部发展压力依然较为突出。国内棉花流通问题仍未解决,2013年内外价差全年保持4000元/吨以上,棉纱线进口量增加到210万吨,棉纺织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及盈利压力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缓解。国际市场需求增速总体依然缓慢,发达国家经济宏观面向好尚未对消费终端形成有力带动,欧盟纺织品服装进口额同比仅增加0.9%,日本进口额(折美元)同比减少1.3%。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我国纺织行业受原料、用工等制造成本高企影响,在欧盟、美国、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中所占份额同比分别降低1.4、0.4和2个百分点。

2014年,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总体上有望较2013年进一步向好。其中,内需市场基本面依然良好,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以及各项改革措施稳步落实,市场情绪提振,衣着类内需消费增速有望在2013年的水平上稳步提升,继续为纺织行业发展提供重要市场动力。国际市场方面,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已呈现实质性复苏迹象,随着经济宏观面改善逐步向终端消费传导,全球市场有望呈现稳中向好走势,将为纺织行业提供相对更为有利的出口环境。

虽然2014年整个纺织行业形势仍然是以“稳”为主,但“稳中有增”的同时更多是“稳中有变”。原因其一是原料有变化,其二是化纤产业结构调整前几年积累下来的问题,这一两年已经陆陆续续的显现出来了。另外内需市场也还存在一定变数,对于服装、家纺类的消费品来说,不提高农村的消费水平,这个内需就很难上来。

总体上,纺织行业面临的外部形势依然较为复杂,压力和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棉花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内外棉价差仍将存在,原料供给缺乏市场调节仍严重制约着纺织行业的发展。国内各项生产要素,特别是用工成本仍将持续提升,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仍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经济前景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市场发生波动的风险依然存在。纺织行业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同时争取更为完善外部政策与公共服务环境,仍是确保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

全文阅读

麻纺:以终端产品撬开内需市场

2013年,麻纺行业将向好发展,出口数量稳中有进,外销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内销市场扩展进度也将加快,原料产供销总量将基本平衡。

近日,由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组织召开的“2013年中国麻纺织行业年会”在深圳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出席年会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中国麻纺行业协会会长许吉祥,以及国内知名麻纺企业及高级管理人员、高等院校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表彰先进 引领行业发展

2012年,麻纺行业经济运行形势要好于纺织行业整体情况,毛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和产销利润率都高于全行业;内销市场在不断得到扩展的同时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规模以上麻纺织企业实现内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3个百分点。“现在麻纺行业与全行业一样面临着众多问题,企业之间存在同质化竞争。过度竞争不仅会损害企业利益,最终会危及一个行业。”王天凯表示,麻纤维作为一种优质天然纤维,有非常高的价值,麻织品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他希望行业、企业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加强麻纺终端产品的开发,推动麻纺行业创新发展。

为扩大麻纺织内需市场、创建麻纺织品牌、引领麻纺织时尚、做强麻纺织终端产品,麻纺协会授予湖南华升(集团)公司等21家企业“2012年度麻纺织行业扩大内需市场创新终端产品先进企业”称号,授予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国定等35位同志“2012年度中国麻纺织行业扩大内需市场终端产品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为鼓励地方麻纺织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授予黑龙江省延寿县“振兴亚麻产业特殊贡献奖”。为促进麻纺织行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授予13家企业为“中国麻纺织行业技术设备创新先进样板企业”。

“表彰先进,就是希望全行业能积极行动起来,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更新、更有特色的麻纺织时尚品牌终端产品,全力开拓内需市场。”会长许吉祥表示:“特别是表彰的13家样板企业,希望他们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实现麻纺织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全面发展。”

瞄准定位 创新终端产品

会上,许吉祥作了题为《瞄准市场创新产品,科学定位创新发展》的主题报告。报告深刻剖析了2012年中国麻纺行业存在的问题: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技术装备自动化水平低,原料受制于人的情况严重。

全文阅读

后ATC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摘 要] ATC(Agreement on Textile and Clothes)即《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的简称, 随着2005年1月1日ATC有效期的终止,国际纺织产业贸易进入后ATC时代。实施超过40年的全球配额制度基本终结,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向自由化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美国、欧盟等主要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国对除中国以外的其他WTO成员国全面开放了纺织品服装市场。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份额的分配基础开始由配额向竞争力转变。很多一直受配额限制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的纺织产业的竞争力得到了发挥的空间,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有了较大的增长。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对后ATC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后ATC时代 纺织品服装贸易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生产大国。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强劲推动下,纺织行业快速发展。棉纺、丝绸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位,化纤生产能力和化纤总产量居世界首位,毛纺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棉纱、棉布、丝和丝织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昵绒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纺织工业三大最终产品服装、装饰用纺织品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服装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纺织品服装出口1471亿美元,进口181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1059亿美元,民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长达到65.0%,占纺织品服装出口的36.0%。按出货值计算,我国纺织品服装内需仍占工业销售产值的73.1%。2006年,行业城镇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30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纺织业投资同比增长22.6%,增幅有所回落,服装业投资同比增长46.7%,化纤业投资同比增长22.9。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回落,中西部地区投资有较大增长。

从我国纺织产业的出口市场来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三者合计占2006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30%,服装出口总额的51%。非配额地区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力量。对非配额地区(包括欧盟、美国、土耳其以外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出口共计609.4亿美元,占服装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增幅达到31.1%,远超过配额地区。随着欧美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重设配额限制,我国在市场多元化开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韩国、越南、加拿大等国加大了出口的力度。服装贸易中,针织服装、梭织服装和衣着附件三大类商品出口额分别增长47.9%、25.4%和15.8%。其中棉制、化纤制和毛制服装的出口增长都比较快,增幅分别达到46.6%、31%和20%。丝制服装出口下降6%。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是棉制服装和化纤制服装,增幅分别达到22.6%和20%。服装中的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进口分别增长5.1和8.3%,其中棉毛制和化纤制服装的进口增长较快,增幅都接近10%,棉制服装进口增长6%,只有丝制服装进口下降。2007年1月~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为735.3亿美元,增长17.3%。其中,纺织品出口252.2亿美元,增长9.8%;服装出口483.1亿美元,增长21.7%。表1和2分别显示了我国纺织品和服装主要进出口市场统计情况:

表1 2006年1月~12月我国纺织品主要进出口市场统计(万美元)

表2 2006年1月~12月我国服装主要进出口市场统计(万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下面就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在对外经贸中的地位及世界市场上的地位进行分析:

全文阅读

纺织产品销售市场论文

1新疆纺织产业的发展

1.1复苏———改革开放为新疆纺织产业带来生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导下,新疆把纺织工业列为了重点建设的支柱产业和高利润、高税收、高创汇的优势产业,新疆纺织产业慢慢从严冬中复苏,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10年内,新疆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新增了2.4倍,新建了新疆毛纺织厂、昌吉棉纺织厂、库尔勒棉纺织厂等一批颇具规模的纺织企业[2],产品也从棉纺织品扩展到了毛纺织品。然而在90年度末期,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新疆纺织行业与全国纺织业一样,又重新陷入了新一轮的逆境。

1.2曲折发展———二十一世纪新疆纺织产业

进入新世纪后,新疆纺织产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产业投入不断增加,产业装备不断现代化,产品和产业层次不断提升。[3]但产业链不完善,产品品种结构单一,高附加值产品少,使得新疆纺织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在与内地企业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

2新疆纺织产业的现状

目前,新疆纺织产业由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针织、服装、化纤等子产业构成。根据2013年新疆自治区纺织工业工作会议代表名册和网上的信息,在新疆纺织企业总数中,棉纺织企业约占39%,毛纺织企业约占8.1%,亚麻企业约占1.5%,针织企业约占3.7%,服装企业约占46.3%,化纤企业约占6.6%,家纺企业约占1.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棉纺织产业在新疆纺织产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2010年,新疆棉纺织产业的产值约占新疆纺织产业总产值的51%;化纤产业在新疆纺织产业中的主导地位也十分突出,依托丰富的棉花原料,新疆粘胶产业发展也非常迅速,2010年,粘胶纤维产能占到全国20%,产值约占新疆纺织产业总产值的46%;毛纺织业是新疆传统的优势产业,但在市场和内地企业的双重挤压下,新疆毛纺织产业始终处于不断萎缩中,2010年,新疆毛纺织产业的产值仅占新疆纺织产业总产值的1%左右;新疆服装企业数量不少,但企业规模都普遍偏小,产值也较低,2010年,新疆服装产业的产值也仅占新疆纺织产业总产值的1%左右(见图1)。由此可见,新疆纺织产业的发展极不均衡。服装、家纺等下游终端产业产能的缺乏,导致了新疆纺织企业的产品主要销往内地市场。远离消费市场,长途的运输,使新疆纺织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面临重重困难;同时,对内地市场的依存度过高,又使得新疆纺织企业极易受到内地纺织企业需求波动的影响。此外,从纺织产业价值链来看,高附加值产品的缺乏,也导致了新疆纺织产业利润率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原料价格的上涨,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能源费用的提高,都会对新疆纺织产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2004年及近几年棉花价格的上涨对纺织企业的影响就可见一斑。而另一方面,由于新疆纺织品终端产业产能的不足,使得新疆地区有很多纺织消费品来自于内地。长途的运输,使得新疆地区纺织品的销售价格普遍高于内地市场,从而损害了新疆地区广大纺织品消费者的利益。

3新疆棉纺织、服装产业及其产品结构分析

全文阅读

后ATC时期中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结果的评价分析

[摘要] 本文从国际竞争力结果的角度,通过计算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增长率、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力指数(NTB),比较了后ATC时期世界主要纺织品出口国家的纺织品国际竞争力,并对中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做出了相应的评价,为指导其出口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ATC 纺织品国际竞争力 RCA NTB

中国纺织品在世界纺织品贸易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是拉动中国外贸增长和稳定就业的重要力量 。随着2005年1月1日《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greement on Textiles and Clothing,简称“ATC”,下同)的终止,世界纺织品贸易步入自由贸易时代,中国纺织品将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参与国际竞争。因此,有必要对后ATC时期中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的结果进行总体评价,从而确定其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位置,为指导其出口提供理论依据。

一、前提界定

1.时间跨度的界定

ATC是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一揽子协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该协议,纺织品贸易从1995年1月1日起至2005年1月1日逐步取消数量限制,直到最终实现贸易一体化。中国于2001年11月加入WTO,而ATC于2005年1月1日终止,因此本文的定量指标主要选取了2001年~2005年世界主要纺织品出口国家的进出口统计数据。

2.参照对象的界定

本文选取了2005年世界纺织品出口前15名的9个主要国家:美国(4)、韩国(5)、印度(7)、巴基斯坦(8)、土耳其(9)、印尼(11)、泰国(12)、加拿大(13)和墨西哥(14)作为中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参照对象。

全文阅读

的新期待

转眼间,2013年已悄然步入尾声。对纺织行业而言,这一年并不算是十分圆满,经济增长曲线并没有显著地微笑上扬,棉花问题的约束也依然还在,2013年行业运行的结果多少显得有些平淡。在看似平平的增长曲线之下,是纺织行业穿越诸多复杂外部风险,最终实现平稳运行的可贵努力,是行业经济发展结构与发展质量的深刻变化。而这些结构变化中的正能量积累,将成为下一年前道行路上最大的动力。

新的一年,永远是令人充满期待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强化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等一系列改革,让一切的美好期待都有了根源。纺织行业是我国工业领域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多年来在市场竞争中反复磨砺,已形成了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能力。如果可以获得更加适宜的土壤,行业发展必定会收获更为甘甜的果实。

2013新成长

2013年对于纺织行业而言,可以称之为平稳但并不平静的一年。

平稳指的是纺织行业的经济运行结果。2013年以来,纺织行业主要运行指标均实现稳定增长,多数指标增速较上年有所提升。1-10月,全国3.8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2335.6亿美元,同比增长11.3%,高于上年同期9个百分点;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7557.8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1~9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585.7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高于上年同期2.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152.5亿元,同比增长17.4%,高于上年同期17个百分点。

不平静指的是纺织行业所处的发展环境。2013年,行业面临的内外发展环境依然在发生着复杂的变化。国际市场方面,美、欧、日经济宏观面虽呈现向好迹象,对全球经济复苏的拉动作用增强,但尚未对消费终端形成有力带动,国际市场需求增速总体并未明显回升。棉花流通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内外价差全年保持4000元/吨以上,新棉上市后扩大至约5500元/吨,棉纺织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及盈利压力始终未能真正缓解。国际市场总体依然低迷,导致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我国纺织行业受原料、用工等制造成本高企影响,国际市场份额有所下降,1~9月在欧盟、美国、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同比分别降低1.7、0.4和1.7个百分点。行业产销增速2013年以来也呈现持续放缓态势,1~10月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放缓0.8和0.4个百分点。

不平静的还有纺织行业经济增长结构的变化。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行业经济实现好于上年的增长结果,已属难能可贵,而其根本的动力来源,是行业内在发展质量与结构的改变。运行质量稳步提升是支撑纺织行业在2013年实现平稳运行的关键因素,1~9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销售利润率为4.7%,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表明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改善;产成品周转率为19.5次/年,同比提高5.5%,表明市场反应能力增强;总资产周转率为1.6次/年,同比提高2%,表明运营效率有所提升。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又显现出了新的积极效果,1~9月规模以上产业用纺织品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3%,高于全行业增速4.6个百分点,产业用纺织品作为新经济增长点,对全产业链的带动作用仍在提升;家纺、服装行业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运行质效指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新兴网络营销渠道迅速扩张,反映出终端产业品牌附加价值与市场响应能力的新进步;纺织产业在中西部省份的发展加快,对全行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

2014再启程

全文阅读

加快调整升级提速

当前,我国经济复苏势头逐步明朗化,国家从今年开始,将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工业是主要领域”。

2010年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以转变发展方式的一年,在这个宏观背景下,纺织行业应在现有基础上从多方面着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行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国内外市场结构

纺织工业是我国的民生产业,也是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我国纺织工业之所以取得显著的成就,与强大的国内外市场开拓密不可分。2000~2007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世界的比重由15.06%增长到29.34%;2008年提高到30.3%:由于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纺织行业凭借国际竞争优势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占世界市场份额比2008年将有所提升。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广阔的国际市场,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内需市场是支持我国纺织行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比重由2008年的76.9%提高到2009年79.94%。在保证国际市场份额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内销比重,是我国纺织企业优化市场结构的方向。

区域布局结构

随着东南沿海地区各项生产要素成本快速上涨,中西部地区临近原材料产地、劳动力供应丰富等优势逐渐显现,近年来纺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渐明显。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纺织企业在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和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都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但东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仍保持在85%左右,我国纺织产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过度集中于东部地区的总体格局尚未改观。当前,伴随着我国广阔的东西部市场开拓,加快纺织产业向东西部转移步伐,是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的有效途径。

行业内部结构

我国纺织行业99%以上属于中小企业,全行业平均利润率较低。但利润集中在较大企业的情况非常明显,而且金融危机以来,企业利润分化越加严重。2009年11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中,三分之一较大规模企业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92.55%,三分之二的中小企业的利润仅占7.45‰同时,纺织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大部分就业都在三分之二的中小企业实现。纺织行业内部结构调整并不是全向“做强做大”方向发展,而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来调整行业内部结构: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科技品牌企业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依托于区位资源优势,完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升大量中小企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全文阅读

奥美医疗产业链延伸创新历程

对纯棉转杯纺细支(Ne 32~Ne 40)纱线在医用敷料产品的应用进行了实践探索,该实践始于配棉,终于最终的医用敷料产品。通过比较环锭纺纱和转杯纺纱的成纱特点和经济性,得出转杯纺纱更加适合医用敷料产品的结论。通过纺纱和织布工序的整合,形成有效而灵活的产业链对纺织行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档次,增加经济效益是很有益的。

奥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目前已是一家集棉纺、织布、一次性医用敷料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集团性公司。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全棉系列医用敷料和非织造布系列医用敷料的制造商和出口商,产品全部出口到北美、欧盟、中东及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

公司目前拥有资产总额6亿元,经过2004年、2008年、2010年3次扩规建设,在湖北已建成枝江奥美、宜昌奥美和湖北奥美等3个生产基地。公司拥有折叠机150多台;6条脱漂生产线、3条曲缩卷生产线,3条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拥有Autocoro 480型全自动转杯纺机24台,年产纯棉医用敷料用纱1万t;拥有600台宽幅喷气织机与年产医用敷料用坯布3.5亿m生产能力。2011年,公司年销售收入达13亿元,生产和销售水平位居同行业之首,是国内最大的医用敷料生商和出口商。

取得成功的背后也有许多的曲折,企业从创建直至2010年,一直走的是传统加工贸易路线。由于没有纺纱能力,年耗1万多吨棉纱全部为外购环锭纺纱,由于环锭纺棉纱存在先天性的毛羽多、棉结杂质多、异纤多的特点,这“三多”始终导致最终成品的质量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提高。织造环节也是靠外加工,将所采购的棉纱送往外部织布厂进行加工,而这些织布厂所采用的设备都是非常传统的有梭织机,织造效率很低,工厂环境差,对坯布的污染也较大。而公司内部只拥有坯布脱漂、加工、消毒处理的生产线,产业链很短,要全面地进行质量监督和控制就很难。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全面提高产品档次,从源头控制质量,决定延伸产业链,公司在2010年筹建了纺纱厂,主机采用Autocoro 480型全自动转杯纺机,一次性购买了22台,于2011年3月底全部投产,2011年8月又增加2台,现已安装投产。目前公司正在进行纺纱二期项目的建设,计划于2012年8月再投入安装10台Autocoro 480,届时总计达到34台。2011年4-9月,公司重点扶持附近3家织造企业扩建新厂房,购买中控公司600台宽幅喷气织机专门配套生产医用敷料用坯布,最终形成从纺纱、织布、脱漂、深加工和消毒包装全面贯穿的完整产业链。

奥美公司产业链延伸主要是进入了纺织行业,在传统的纺织业,通过大胆创新、有效整合,取得了成功,从原料选配到纺纱、织造等一系列环节,采用了国内同行业所少有的生产流程及设备配置,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及产品质量,降低了消耗,与传统做法相比具有众多的优势,为医用卫材行业开创了一条新路,其成功经验也值得相关行业借鉴。

一、转杯纺纱和环锭纺纱纺制纯棉细支纱经济性比较

采用转杯纺设备纺32S~40S纯棉细支纱,这在国内是少有的,在节能耗、省用工、改善棉纱质量和降低吨纱用棉等方面,转杯纺具有环锭纺不可比的优势。

全文阅读

纺织人共筑新蓝图

有人说,2009年,世界纺织都在看中国。在层层迷雾的背后,世界最终收获的是一个纺织大国如何用保增长、扩内需来实现了不可能的逆势而上。也有人说,2010年,世界纺织更要看中国。因为在众多的小确定和复杂状况中,没有人知道究竟还会有多少座冰山、暗礁和数不清的泡沫,也没有人知道最终的结果。不过,迎难而上从来都是纺织人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激荡思维、廓清迷雾。

正是在《中国纺织》杂志出版人、中国纺织服装协会副会长魏林的这句开场白的激励下,2010年中纺圆桌论坛在昆仑饭店正式拉开了大幕。1月27日,在位于东北三环的这座酒店的国际会议厅内,众星云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杂志社社长陈树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副所长、研究员毕吉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博士邓郁松等领导和专家都应邀参加了本次论坛。

来自国内外企业家的代表们也非常踊跃。欧瑞康纺织集团首席执行官Mr.Babacan、北京市大华衬衫厂厂长、北京大华天坛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永洙、依文企业集团董事长夏华、江渡纺织集团董事长徐卫民都在现场慷慨陈词,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各专业协会的负责人也纷纷到场,对各行业的发展一一答疑解惑。

“调整结构,创新发展”是本届年会的主题,其重点是在探寻2010年中国纺织经济增长趋势与对策选择的路线图。百忙之中抽身来到论坛现场的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字字珠玑,不到半小时的简短主题报告中,他用三个“来之不易”回顾了刚刚过去的2009年中国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他从“两个方面”概括了中国经济在2010年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又用了“五个更加注重”来为仍在奋进中的中国纺织企业家们指明方向。

智慧与博学在这样的场合总是显得再平常不过。在听完总经济师的指点迷津之后,欧瑞康纺织集团首席执行官Mr.Babaean用幽默机智的语言围绕企业自身发展着重分析了中国纺织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而企业家代表的“俊男靓女”组合――江渡纺织集团董事长徐卫民先生和依文企业集团董事长夏华女士也在随后绚丽登场。在由《中国纺织》杂志社总编辑、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主持的论坛环节上,二人从自己企业的昨天和今天出发,引出了一系列颇有见地的思考,不仅和现场的嘉宾们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还掀起了会场新一轮的高潮。而随后,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会长郑植艺、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理事长朱民儒、中国针织协会理事长杨世滨四位儒雅的男士也分别就各行业2009年的运行情况以及2010年行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的重点进行了阐述。

时间匆匆而逝,本次论坛的最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做了总结发言。他既总结了2009年中国纺织行业运行的主要特点,又阐述了2010年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许会长指出,“2010年,我们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我们要着力当前、谋划未来。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发展方针政策和决策的部署,经过全行业的努力,今年中国纺织行业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管过去的一年我们的纺织企业有多少心酸往事不堪回首,不管即将到来的岁月里还有多少艰险在等待着勤恳耕作的纺织人,毫无疑问,在暗潮涌动中,勇者当先。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