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防身武术教学

防身武术教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武术攻防组合引入中小学武术课堂探析

摘要:武术是一项极具健身价值、育人功能和民族文化传承的运动项目,而武术的攻防组合富有攻防含义和健身实用价值。目前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竞技武术套路为主创编的五步拳、少年拳第一、二套、初级长拳、初级器械等武术竞技套路;武术竞技套路的动作技术要求的动作规范性高、动作方向路线变化多、表现方法复杂多样,并要求动作舒展优美,表演性强,其对人的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而相对于没有任何武术基础和武术基本功的中小学生来说,在有限的武术教学中是很难完成其教学任务的。武术的攻防组合攻防含义明显、动作简单易学、动作富于激情、健身实用价值高,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防身自卫能力,同时对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不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感受到武术攻防组合的健身、健心、团队精神等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武术教学 武术攻防组合 中小学生 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

1武术攻防组合的概念、内容与形式

1.1武术攻防组合的概念

武术攻防组合是指在传统武术套路中有针对性地选取攻防含义突出的动作或现代搏击动作、攻防动作、擒拿动作等进行有目的的组合而成的武术组合形式。它既有别于武术套路又有别于搏击格斗,没有固定的套路、没有对抗的单人演练,类似于武警的擒敌拳。

1.2武术攻防组合的主要内容

武术攻防组合可以是徒手的攻防组合、对练攻防组合、擒拿攻防组合、防身自卫组合,也可以是器械类的短棍搏击组合、长棍搏击组合等。

1.3武术攻防组合的主要形式

全文阅读

浅析高校武术教学中攻防技术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摘要]在高校武术教学中,仅注重健身性和表演性的教学目的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武术教学发展的需要,其忽略了武术的本质属性――攻防技击性。为进一步了解其价值,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吉林地区三所不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攻防技术在课程中的运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更快地掌握技术动作,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武术在高校中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攻防技术 武术套路 武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100-02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深受人们所喜爱的一项集健身价值、观赏价值和防卫价值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然而近年来,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其眼光更多地落在观赏价值和健身价值上,忽略了武术最本质的特征――攻防技击性。在教学中,学生只是一味机械模仿练习,无法领会其动作的攻防含义,从而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度讲解攻防含义,增强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以便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为高校武术套路教学规范化、正规化、良性化的发展献计献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吉林体育学院学生45名,东北师范大学学生45名,长春师范学院学生24名,共计114名学生。其中男生68名,女生46名,平均年龄在20―22周岁之间。

(二)研究方法

全文阅读

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高校武术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摘要:体育教学中融入安全教育的理念早已提出。武术课程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武术课程改革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止。武术项目本身具备的天然的安全教育属性,多样的防身自卫方法,丰富的基本功动作练习都能与安全技能所需要的能力很好的融合。武术课程融入安全教育,对进一步深化武术课程改革,探索武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武术课程 生命安全 教育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1-0058-03

1 前言

经济与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并没有使人们感觉到更加的安全,相反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人心惶惶,不安全的感觉与日俱增。如今,暴力犯罪、、盗窃,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在高校时有发生,犯罪逐渐趋于年轻化;校园踩踏、校园火灾、实验室事故,一次次惨痛的教训,带来的是无限的恐惧。高校中发生的任安全事故,都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当前,安全教育引起了全社会的反思,但如何进行安全教育,用什么形式进行教育,长期以来并没有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是理论教育的缺乏,而另一方面是技能教育的缺乏。生命安全教育,是针对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身伤害时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它不仅应该包含安全知识的教育,还应该包括安全技能训练的教育,而这样的技能在高校教育中,只有体育课能够给予。

全文阅读

如何提高武术课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0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学习武术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是爱国的一种体现.经常从事武术锻炼可以强健身体,防身自卫,达到"内壮外强",.并且可以修身养性,用辨证唯物主义看待事物。武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在武术教学中,多数学生不愿意接受这项运动.产生这种结果并非是武术本身的过错,而是我们的教学手段,方法存在着不合理因素,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何在武术课上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武术课教学质量,使中国武术事业蓬勃发展,是我们体育教师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们对武术的兴趣是关键,学生在体育课上不接受武术是因为对武术不感兴趣,要在体育课上激发学生们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当从思想意识,攻防含义,保健作用等方面下手.

学生由于不了解武术才会排斥武术,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讲述武术的运动特点,以便提高其积极性。武术教学是师生们共同努力,传承武术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武术技术,掌握武术知识,养成武德精神和行为。武术有着与其它体育项目的共性,都是强身健体.又有着与其它项目相区别的鲜明个性,动作素材具有攻防属性,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首先武术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国武术萌生于中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着它的成形,养育它成长,促进它的不断发展,完善.例如运动讲究"刚柔相济",搏斗崇尚"攻中寓防,防中寓攻",这些就是我国古代阴阳学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理论在武术技法中的运用.其次,具有攻防再现性和表现性兼蓄的本质特点,武术的动作素材以攻防性能为本质,兼容攻防再现性和表现性.攻防再现指动作具有格杀价值,实战中能发挥攻防效用.表现性指动作体现攻防意向,但不一定具有实战作用,它只表现独特的攻防艺术.其三,多样统一的运动形式特点,整体统一的运动观念。在技法上讲究"内外合一",效果上讲究"内壮外强"。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作为一个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必须将中国的武术发扬光大,将它推向世界.使中国武术后继有人,最终走向世界,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好的武术教学手段,方法会让学生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会受到中华精神的熏陶,培养自己"自强不息"的精神,逐步养成不屈服于恶劣的环境和竟争对手,见恶不畏,见强不惧,勇于拼搏,夺取胜利。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述我国武术的发展史,使学生了解我国武术的以前和现状.学生对武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懂得作为中国人就应该了解武术,学习武术,让武术在世界得到发展,国粹得以延续。武术课安排是阶段性的,要想使学生达到“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就必须合理安排武术动作来进行课堂教学。

首先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其次要充分利用课堂的准备部分。第三,在武术教学时,要根据武术的特点进行归类记忆有助于学生掌握武术套路。第四,在武术教学时,要选择适合于武术教学特点的教法:(1)对初学者采用分解教学法。(2)在授课时,口令与运动相结合。(3)练习和呐喊相结合。(4)新授课时,学生的站位和练习方向要固定。(5)灵活多样的教法。一节体育课,需要安排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时间,把课时计划好、完成好,达到预期的目标。武术教学内容多种多样,其套路错综复杂,要求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第一,应知道什么是勾、掌、拳及弓步、马步等,先学会手形变换、步型和手法变换等基本功,然后才能顺利学习套路。例如,少年拳的教学,其动作表面看似简单,但实质上该套路具备了长拳的穿、蹦、跳、跃、方向变化等运动特点。所以必须先教武术基本功以及相关的组合动作练习。然后教学生五步拳。因为五步拳包括了武术的主要步型和手法、动作少而简单、方向变化少,学生易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进行少年拳的完整教学。只有对基本功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才能清理在套路练习中的“绊脚石”,学生也会轻而易举地掌握少年拳等武术套路。

第二,充分利用课堂的准备部分。要合理安排好武术课的准备部分,改单一的徒手操为武术操,同时做一些武术基本功的练习,如:弹腿冲拳、弓步冲拳、马步冲拳的转换、双臂绕环、仆步轮拍、正、侧压腿等。这样做会使准备活动和基本练习衔接得紧密而充分,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动作概念,具备良好的武术基本功,便于今后进一步学好套路。

全文阅读

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层次要点及其运用探析

摘 要:本文从体育教学的四个层面阐述中小学武术教学,以教学要点、重难点为线索分析问题,梳理及解决教师在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从而使中小学教师对武术课堂教学有一定清晰的认识,对照自身对武术教学要点、重难点的把握情况,增强对武术教材教法的掌握,促使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改变无从着手的现状,真正落实新课改对武术的要求。

关键词:中小学;武术教学;层次;要点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1-0028-03

武术进入学校已百年之久,在各时期都存在着其历史意义及价值要点。近期,教育部颁布了重点扶持的七个体育项目,武术是其中之一,强化了对学校武术的重视程度。通过学校武术真正落实学生的体质健康、兴趣爱好、终身体育,彰显武术特性、核心要点,使教师把控学校武术课堂教学,采取有效的策略、方法达成教学效果。本文试从学校武术课堂落实要点、教学内容要点、武术要素把控、具体技法指导要点等,梳理、解决武术在中小学开展中的重难点问题,真正达到教师乐教,课堂能体现武术的特性,学生掌握武术的技法。

一、落实学校武术课堂教学之要点

根据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要求,结合学校武术运动自身的主要特点,以套路、功法和搏斗为主要运动形式,融汇学生在各水平的身心特点、学情状况,强化通过武术提升学生的锻炼兴趣、强身健体,更好地培养民族精神、渗透民族文化,使每个人体验其中的配合练习要点、攻击时机及动作方法、力度。落实学校武术教学,不要只苛求动作学练的数量,而要寻求技术掌握的质量;不要过分地强调传统刻板的练习,而要巧设提高兴趣学练的方法;不要笼统地评价结果,而要使评价方法具有可参照性。真正实现学校武术发展的核心要点:精简动作、体现功用;突出劲力、强调方法;强化评价、具备观测;培养精神、渗透文化。

二、达成武术课堂教学之策略运用分析

1.剖析――武术套路课堂教学

全文阅读

浅谈利用攻防技术来提高高校公共武术课教学效果

前言: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内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弘扬武术精神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武术套路内容繁多,动作复杂,而学生基础薄弱,课时较少。加之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用一般体育项目的教学方法。没有突出武术的特点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造成很多学生觉得武术课枯燥难学,打击了他们对武术的喜爱和对武术课的热情。武术有着与其它体育项目的共性都是强身健体,又有着与其它项目相区别的鲜明个性,动作素材具有攻防的本质属性,我们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它的精髓,在教育过程中体现攻防的本质属性,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和,才能真正的展现武术的魅力。

一、武术套路中的攻防的含义

在武术套路中几乎每一个动作都有其进攻和防守的含义,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更多的注重动作的美观和表演的性质。而忽略了动作的攻防的含义。例如:初级长拳第三路的“弓步冲拳”,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的左侧头部被立于自己身体左侧的敌人直拳打来。学生会想到以马步架打格挡对方来拳同时又能攻击对方。这样“弓步冲拳”,“和马步架打”便会在一句提示中自然想起贺知道动作的作用。记起攻防会使看来无规律可循的套路变得有序可循,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力,真正达到学习目的。将动作攻防的含义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1要正确的讲解攻防动作要领,示范要正确规范性。武术的正确套路动作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指导实践。攻防,在我们武术的学习中无处不在,武术的每一个动作都有攻防,都对攻防进行了要求。所谓对攻防就是要求武术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特殊攻防的含义,都有进攻的目的性和防守的日的性。攻防由于武术技击性及历史的悠久而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进而形成了其自己特有的理论。运用对攻防正确要求的教学方法,似乎是实践的问题,但又是一个理论的问题,理论方面的缺陷,将导致运用武术教学方法的片面,如果理论出现混乱,叉将导致所学动作的混乱,使规定动作不按“规定”进行,出现原则性的“变异”,在一些环节上出现多做、少做动作或出现错误动作。对攻防进行要求不仅能使动作更加规范,而且有助于领会动作涵义。

学生在武术教学中掌握技能是分阶段的,即经历了粗略的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阶段,巩固运用自如阶段。武术攻防要求在这几个阶段中时刻起着监督的指导作用,在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攻防混乱,不知道攻防的具置。只知道粗略的路子;改进和提高阶段动作路子稍有改善,攻防位置没有完全定型;巩固运用自如阶段动作基本定型。攻防准确。我们可以根据攻防是否正确来判断动作的正确与否,借此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领会动作的要领和方法,避免和纠正所产生的错误,使动作更加完善和规范,做到型、法清晰,技术合理。

1、2要利用武术套路的攻防特点来提高学生练习武术的积极性与兴趣,增强自信心。中华武术,内容丰富,结构严密,是依据各类拳种固有的踢、打、摔、拿等动作的攻防技术方法的编制。如何进行武术教学,教师如何能科学、准确地教学,如何将武术这一具有技术性,又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规范又准确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全面地掌握规范、系统的武术技能,是现今武术教学的主要问题。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大多数没有什么基础,属于“武盲”,他们在上课前存在一些心理上的障碍,主要是为了好玩和锻炼身体。教师在这个时候除了要认真备课,正确师范,还要求在讲解上有新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到,“易懂且易学”。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高校到自己应该学到的东西。要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甚至爱好,首先要使他们懂得武术的涵义,加深套路中攻防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攻中有防、防中有攻的乐趣。这是莫定学生能否上好武术课和终生喜欢武术的重要前提。学生对攻防格斗动作非常感兴趣,都希望学一两招“实用技术”。

全文阅读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教学

摘要:武术是我国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思想内涵的体育项目,其内容丰富多彩,固有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等功能,也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形式和健身方法,具有独特的技击性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磨练意志等特点,所以武术教学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体育教学 武术教学 示范

武术是我国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思想内涵的体育项目,其内容丰富多彩,固有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等功能,也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形式和健身方法,具有独特的技击性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磨练意志等特点,对强健身体,防身祛病,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耐力等素质,培养勇猛、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可目前我们很多学校并没有将其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

初中生年龄较小,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武术,而且初中的《体育与健康》课本上很少有与武术有关的理论知识,只有一些简单的武术动作、套路,看上去象花拳绣腿,远远比不上成龙、李连杰所拍的电影的武术动作,因此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实施武术动作、套路的教学内容之前,至少要安排一节武术的理论课。这节课可以是老师向学生介绍武术的起源、发展和内涵以及武术攻防技击性的特点和生活中防身、健身的作用等。也可以利用初中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分组安排学生网上查找跟武术有关的知识,之后在课堂上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汇报。还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先播放一段成龙的动作电影片,再让学生谈谈对中国武术的看法,最后再向学生讲解武术的起源、发展和内涵以及武术的特点、作用等。通过这一节武术理论的学习,学生不但学习了武术的理论知识,也加深了对武术的认识,领会了武术理论发展的精髓里离不开攻防技击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武术基本的动作和套路不是花拳绣腿,而是学习武术的前提和基础,才能产生对武术的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二、改变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1动作讲解上渗透武术的攻防含义

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攻防技击性是其本质。武术套路是人们为了便于练习,记忆和传授攻防格斗的方法,把许多攻防动作按起势、发展、收势编排有规律、协调、严谨的模范攻防组合动作。它以踢、打、摔、拿等动作基本素材,使武术攻防技术动作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其中许多动作可以在功夫那个实战中找到原形。

全文阅读

浅谈武术公选课在普通高校中的推广价值

摘要:本文将采用文献法、社会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研究武术丰富的教学价值和锻炼价值以及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普通高校开设和重视武术教学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因此,在普通高校中推广与普及武术公选课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武术;高校;公选课;推广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157-02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武术则被视为民族的瑰宝,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体育手段之一。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具有健体、防身、娱乐、观赏审美等多种功能和价值,在学校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如何更好的推广武术公共选修课在普通高等学校的中的价值,是广大体育教师肩负的使命。

一、当前高校推广武术公选课的现状

武术分为必修课程和公选课程,在普通高校中,对武术公选课程的研究一直很少,在研究方向和内容上,大多数武术课程在普通高校中的开展都是以太极拳、武术套路的技术教学为主,对于武术的健身、防身、审美和武德教育等价值的研究几乎没有。近年来,在新《课程方案》的背景下,各高校对武术公选课程做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和改革,但修订和改革力度不大,其成效和价值不明显,因此,在高校中普及武术公选课程成了发展的必然。

二、武术公选课在普通高校中的推广价值分析

1.武术公选课之于大学生个体锻炼价值。①提高高校学生的健身理论和益智观念。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武术健身理论的讲授,使学生明确在武术课程上的锻炼对人体各个系统和机能的影响,从而提高武术普通高校教学的理论水平和指导能力。众所周知,武术课程是一门具有强身健体、壮内强外、内外兼并的健身健美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医理论以及养生导引的熏陶,通过练习:对外可以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受到由内到外的全面调养。普通高校中开展的公共选修武术课,不仅对血管,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影响,而且有利于调节神经系统、陶冶情操、缓解压力,还能够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开发智力、充足精神。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武术运动与人的智力活动能够相互调剂,促进体力与智力的恢复,同时,武术课程在普通高校中的推广也是个体智力发展的途径。对于大多数普通高校学生而言,经常参加适量的武术课程的练习不仅有利于各种器官的发育和发展,而且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对于大脑的发育也是非常有效的。②加强高校学生的育人功能和武德教育。加强武德教育,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有的道德品质。传统武德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期的武德概况为“树立理想、为国争光、见义勇为、团结互助、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拳彦中讲到:“未习武,先习德,武以德立,以武显。”学习武术特别是普通高校中的公选武术课,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通过武德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武学的内涵,树立正确的武德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并能正确指导自己的行为规范。在学习中,按照武德的行为要求自己,表现出个人立身风度以及容端体正的尚武本色和特有的“精、气、神”。教师要注意学生课堂的表现,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武德观。武术课程的教育价值还体现在能够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果断勇敢、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高校推广武术公共选修课程就是一个锻炼学生思想品德作风,处世哲学的过程,更是人生观价值观是改造过程,可以真正让大学生体会到育人的道理。③激发学生的健身观念和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探求。武术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作用,受到了社会和很多普通高校的普遍欢迎。日本医学家古田信夫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武术具有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医药效果,多对高血压和肥胖病特别有效。此外,武术中的各种拳术和各种手法也具有医疗保健作用,例如:形意拳崩、炮横、劈、钻五拳,相应与五行匹配。练习这五拳可以相应收到练肝、心、脾、肺、肾的效果;八卦掌以及不少的拳种均强调站桩及行拳时要注意“五指抓地”,这有促进内气通畅的功效。高校学生通过学习各种武术拳域,在学习攻防技击和健身健美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传统智慧结晶。现在许多普通高校开设武术公选课学习武术套路,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运动的表现形式,而且更需要了解武术中“一招一式”的由来和文化的底蕴并将其发扬光大。教师可以运用力学、心理学知识从攻防的角度剖析动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兴趣,以加强学生对武术内涵的理解。武术的这种哲学思想,现在正普遍被高校教师和学生逐渐认识,并正发生着越来越深的影响。

全文阅读

浅析武术课余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摘 要】武术课余训练的开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和坚韧的意志品质。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武术课余训练时,应当通过专业化的指导,促进学生武术技能的提升,让中国的国粹在青少年一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武术课余训练;必要性;对策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是我国传统民族体育运动的形式以及健身的方法。和其他的运动项目不同,武术对于磨练意志、强身健体、防身祛病都有其特的作用。而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武术课余训练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勇猛的性格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应当本着“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促进体育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的根本性转变,为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奠定基础。而武术教学是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只要我们积极研究探索,制定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营造一种融治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热爱武术,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他们终身享受中国武术的乐趣。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初中体育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在教学中开展武术课余训练的特点以及有效性对策。

一、初中体育开展武术课余训练的基本特点

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武术课余训练的开展,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自主参与性

我国学生在学校还是以学业为主,参加课余体育训练根据自愿的原则,利用课余时间,在不影响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是区别于专业运动员训练的一个特点。因此,摆正课余训练的位置,处理好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关系,防止片面强调运动训练而忽略文化学习的倾向的问题很重要。

2.基础性

全文阅读

体育专业论文:当前武术课改革对策透析

作者:王云杰 王耀文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体育系

武术教研室层面,采用观摩、交流、“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手段,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武术教师的武术技能、武术理论知识,并着重探讨通过何种方式和手段、教授什么内容才能满足学生对武术的需求及其就业需求,尝试着对武术普修课进行教学改革。武术教师自身层面,要用“师德”“武德”约束自身,在武术专业技能上,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并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将武术理论知识和现代社会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武术素养体育教育专业之所以不同于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主要在于它的师范性。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骨干,其在校期间的武术素养,尤其是在武术普修课中所培养的武术素养(武术专项的学生除外),决定了其武术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武术普修课上提高学生的武术素养至关重要。本研究认为,学生的武术素养首先要明确“武德”的内涵,“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明确并遵守武术的相关礼仪;其次,掌握标准的武术基本手型、步型和腿法,以在今后的健身、教学中做出标准的动作;第三,看武术图解进行自学的能力,这是“渔”即打鱼的方法;第四,武术健身能力,即懂得什么样的武术动作能够起到什么样的健身作用,并能够使用它进行自我的健身;第五,欣赏武术、评判武术的能力,否则学完武术以后还不知道什么样的武术是美的,什么样的武术是应该得高分的。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师在武术普修课规定学时内,完成基本套路教学的基础上,要重视这五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武术素养,以使其成为合格甚至是优秀的武术传播者。充分了解传播对象的需求,并对之进行正确引导本研究中的传播对象包括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和中小学生,他们对武术有着不同的需求。在相关的武术教学改革研究中,多数学者都有这样的看法,由于学生对攻防格斗类内容感兴趣而不太喜欢套路类,因此就削减套路教学时数增加了散打时数。

但笔者认为,学生喜欢格斗类项目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武术需求并不明确,加之现代传媒对武术的片面宣传,而且缺乏教师正确的引导。体教专业的学生对武术的需求,除了有看似“防身”的需求(实则是为了满足自己对攻防格斗的好奇心),还有终身体育的需求,以及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就业的需求。在对自己的武术需求方面,学生由于没有接触过武术相关知识,不了解武术的分类情况,不清楚武术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更不知道自己要为今后的武术教学准备什么。在法制制度日益健全的当今社会,仅仅关注学生对攻防格斗项目的兴趣,显然缩小了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功能。因此,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途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武术观,让学生自觉自发地想学、愿练、肯钻,为终身体育和武术教学打下基础。以“受众”的“使用与满足”为准,适当调整传播内容要确保较好的传播效果,受众的需求很重要。根据上文分析的体教专业学生对武术的需求,在原有的武术普修课教学时数内,要对现行的武术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第一,适当增加武术理论讲授和交流的时间(而不是仅限于增加教学时数),并增加武术欣赏的相关内容;第二,强调“武德”,并明确传统的武德思想与现代法制教育的关系;第三,可以考虑用武术段位制中的套路代替现行的基本套路,因为段位制内容既可以单练,又可以对练,还可以拆招,还能够考取段位,可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第四,适当增加武术健身类项目,如健身气功,并使学生了解其健身原理;第五,适当增加女子防身术及擒拿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动作;第六,增加武术健身操的内容,以适应就业的需要;第七,强调学生看图自学环节和模拟授课环节,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以及武术教学能力。中小学学生对武术的需求,除了有对攻防格斗的好奇心,更有健身的需求,以及由学习武术之后的成就感需求。研究表明,“武术健身操在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培养礼仪、增强武术认识和激发学习武术热情等功能上得到了大多数师生的肯定。武术健身操可以作为武术文化的标志符号,在中小学推广和普及。”[8]所以中小学体育课上的武术内容,要大力推广武术健身操,也可以进行武术段位制内容的教学,如小学进行段前趣味武术、中学进行一到三段,既满足学生对武术中攻防的好奇心,学习以后还可以进行考段位,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另外,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女子防身术的相关内容。拓宽传播渠道,改革教学方式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的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课堂授课为主,而且以技术教学为主,武术理论的教学时数相对较少,而且真正落实的理论课时数更少。[9]为了确保武术普修课的传播效果,要拓宽传播渠道。武术基本技术的教学以课堂授课为主,课下复习为辅;理论教学以学生课下查阅自学为主,在技术课上随堂讨论、专门理论课讲授为辅;武术健身操的教学以学生自学、互学为主,教师进行指导;看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课下自学与课堂教师的精讲相结合;武术教学基本功的学习要采用指定内容、自主备课、模拟教学实践的方式来进行。[10]与此同时,要多借助多媒体、网络、手机、MP5等现代科技手段,协助完成教学任务。

武术教育系统的完善、武术事业的繁荣,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各系统、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是武术教育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国内武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抓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的教学,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武术的传播和推广,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因此希望各相关部门认识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应的改革制度,以推动武术的普及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