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表行政管理论文

发表行政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电子政务的研究主题及其发展

[摘要]通过对2001年-2009年间发表在CSSCI期刊上的832篇电子政务学术论文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近年来电子政务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电子政务的技术基础、组织机制等方面,拥有较为稳定和持续的研究期刊与研究者,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

[关键词]电子政务 文献综述 CSSCI期刊

[分类号]C931

1 引言

电子政务作为一门交叉性质的学科,涵盖了计算机、公共管理、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引发了实践部门以及国内众多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对电子政务进行了研究,发表了大量论著。尽管已有部分专家学者对电子政务现状,发展趋势利用文献计量统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统计分析,但没有从“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同时,以往研究都是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制定的中文核心期刊为依据,而不是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为研究样本。因此,本文将按照主题内容分类的角度,以CSSCI期刊收录论文为依据,对国内电子政务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与总结,并对电子政务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

本文将对2001~2009年间发表在中国学术期刊上的电子政务研究论文予以分析,并试图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

・2001年~2009年主要研究方向有何变化?

全文阅读

各国公共行政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2010年7月12日—17日,第28届国际行政科学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主题是“新形势下的公共行政:限制性、创新性和持续性”,包括三个分议题“:重新诊断公共行为:角色与责任;加强国家对公民和社会的保护:价值观和回应;遗留问题的解决:现状、约束和机遇。”会议采取大会、分议题研讨会、地区或国家专场会等方式进行。共有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名代表出席会议,其中有70多名代表在各种类型的会议上作了专题发言。本文仅就会议的基本特点、主要学术观点、各国行政改革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几点启示等问题分述如下。

一、会议的基本特点

由于每届会议的时间、地点、背景、主题、举办方等各不相同,因此,每届会议都各有特色。本次会议共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亚洲学者与官员参与程度高

亚洲参会代表占代表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其中我国参与代表也明显多于往年;有超过一半的发言代表来自亚洲。与此同时,亚洲代表也比以前更为活跃地参与研讨,其他各洲代表对亚洲行政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也更为关注。亚洲代表之所以有比较高的热情参与本次会议,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亚洲各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实践经验与比较深入的改革反思;二是本次会议在印尼召开,亚洲代表的参会成本相对较低。

(二)政府职责、能力与治理模式是研讨重点

新公共管理运动初期,公共行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政府职能与角色定位、治理模式构建为重点。此后,管理与服务技术、工具的科学化成为研究与探讨的热点。近年来,人们对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反思不断深化,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又使这种反思全面升温。在公共行政实践领域,以追求公共价值为主要目标的协同行政与公平行政逐渐受到重视,逆市场化、民营化和分权化以及源于此的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能力建设成为一种新潮流,而在国际行政科学研究领域,对政府职责、能力与治理模式重构的探讨再次成为热点,且超越“政府规模”视角、“能力适度”成为研究重点。在三个分议题中,第一个分议题,即以重理政府责任与角色为核心的公共行为再审视成为提交论文最多的议题,共收到论文49篇,占论文总量的45%,而第二、第三议题中的相当一部分论文,也从政府如何履行职责、更好履行职责的角度阐述了政府在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应具备的能力。

(三)实证研究成果是主体

全文阅读

艺术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

摘要:艺术管理作为一个庞杂的体系包含了艺术行政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经济管理、艺术中介管理等诸多分支,而这些分支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它们又是如何排列组合、交叉布局从而共同构成艺术管理体系的,这一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弄清这些管理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更全面地建构艺术管理的大体系,也是文化艺术产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关键词:艺术管理;艺术行政管理;艺术经济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中介管理;理论框架

中图分类号:G306.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文化产业兴盛时代的即将到来,文化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的成败得失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显得迫在眉睫。同时,因为艺术是文化的杰出代表,所以我们能否做好艺术管理的研究对文化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前瞻作用和开拓意义。当然,要想清晰地搞懂和弄透艺术管理并非易事,艺术管理是一个庞杂的系统,能否准确地构建出艺术管理的理论框架是我们探究艺术管理之谜的第一步。

一、有关艺术的诸种管理

艺术管理作为一个庞杂的体系包含很多种管理,其中艺术行政管理、艺术经济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中介管理的概念是掌握和理解艺术管理所必须定义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深入和全面探讨艺术管理之前,我们先来对艺术行政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经济管理、艺术中介管理的概念做一个简单的论述。

1、艺术行政管理。要理解艺术行政管理首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文化行政或文化行政管理的概念。文化行政或文化行政管理就是文化行政机构(在我国当前,有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播影视部等)依据所属国家和地方的方针政策、法律规章,对各项文化事业(广义的事业)实行规划、组织、调控等行政职能。如果把艺术作为广义文化的一部分,艺术行政管理当然可以并入文化行政管理,如果艺术有必要从广义文化中独立出来,那么艺术行政管理借用文化行政管理来帮助理解基本还是可靠的,即把上面定义中的“文化”字样换成“艺术”字样就可以了。艺术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或政府的代表,客体是发生在本政府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艺术性活动,管理的依据就是法律规章。事实上,西方对艺术演出团体已形成非常严密、科学的管理机制,对这些艺术演出团体的管理推动了一门新兴学科――“艺术行政管理学”的蒸蒸日上。

2、艺术经济管理。与艺术行政管理一样,艺术经济管理也是一个交叉理论: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的交叉组合。早先,已有人提出建立艺术经济学,他们认为艺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艺术经济和市场的问题,为的是寻求出艺术商品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从而做出哲学上的思考和认识。艺术经济管理虽然与艺术经济无论在称谓还是实践上都有一定区别,但艺术经济管理无疑也应该是以艺术市场为中心阵地来研究一切艺术经济活动的管理行为。艺术经济管理是一种多主体管理行为(后面详论),艺术经济管理的客体是一切艺术经济活动(包括经济政策、艺术生产、广告宣传、艺术商业、艺术消费、工商税收等)。

全文阅读

~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摘 要: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平台,选取2003年~2012这十年间发表于十种档案学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这十年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重点及发展趋势。其中,年度分析反映出自2003年以来电子政务一直是档案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题分析反映出中国电子政务的研究内容侧重于技术、组织、应用与其他四个大类,作者分析反映出作者以单独研究为主且已形成核心作者群,期刊分析反映出电子政务研究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档案学;电子政务;文献计量学

1 引言

适时地对一门学科研究进展进行回顾、探讨与反思,是该学科日渐成熟的重要表现之一。[1]在学科研究中,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反思与解决是学者的使命与责任。作为一门交叉性质的学科,电子政务涵盖了公共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引发了实践部门及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关注,也给档案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通过对2003年~2012这十年来我国档案学核心期刊上刊载的有关电子政务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试图了解我国档案学领域对电子政务的研究概况,以期为进一步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2 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2.1 数据来源。一般来讲,某学科核心期刊集中刊载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刊载论文数量多、论文使用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等特点。本文涉及十种档案学核心期刊以戴龙基、蔡蓉华主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为准,分别为《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浙江档案》、《档案与建设》、《兰台世界》、《山西档案》、《北京档案》、《档案管理》、《档案》。研究数据通过利用“关键词=‘电子政务’or‘题名’=‘电子政务’and‘来源’=‘《档案学通讯》’”——十种核心期刊依次作为来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得。

2.2 统计方法。按照以上方法,通过初步检索,得到169条结果,除去学术性不强的杂谈、心语、报道等,最终得到可用于全文统计分析的论文156篇。其中,一稿多投的以一篇计算,合著的只统计第一作者。3 统计结果及分析

3.1 年度分布。论文按年度分布的统计可以大体反映出我国档案学界2003年~2012十年间对电子政务研究的进展情况,如表1所示:

全文阅读

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统计分析

摘要: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质量普遍不高。斯托克斯按照研究的基础性、应用性两个维度,将研究类型归结到四个象限中。借用斯托克斯的框架,通过系统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3年五年间“CNKI-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被引用过的953篇行政管理专业论文选题偏好、选题重复情况进行分析,采取内容分析法,验证了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主要位于爱迪生、学生实验这两个象限中。选题追逐热点问题、缺乏对行政理论的基础研究,对理论的分析应用堆砌化、表面化;而且存在大量集中、重复的选题,导致选题研究价值不高。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原著和进行经验主义研究是提升选题质量的路径之一。

关键词:行政管理 学位论文 选题

0 引言

目前,行政管理专业硕士论文选题还比较粗疏,影响论文质量提升。一些学者对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展开了研究。徐金平(2006)对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一些硕士论文选题盲目求“大”、求“新”、求“异”,或者论文选题过于平淡,体现不出应有的开拓性。[1]周毅(2009)分析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原则,即根据研究目的、实力、条件、兴趣和独到见地,结合地方特色、社会实际、学术价值和科学发展趋势选题,“小题大做”、扬长避短原则。[2]雷伟伟、袁占良(2008)探析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3]吴赞敏、梁旭巍(1997)分析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论文质量的关系[4]。孙国强(2007)[5],李志义、刁玉玮(1995)[6]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方法和技巧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学位论文选题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选题时,研究生既要从不同来源确定选题,又要掌握正确的选题方法,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选题技巧。以往研究主要是把学位论文选题作为一个抽象的一般概念进行研究,即不根据专业特征对一般学位论文共性进行分析,对某一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深入分析较少。随着公共领域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程度的加深,行政管理硕士有更多“文章”可做,这些“文章”选题质量值得研究。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CNKI-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截至2014年10月30日显示被引用过的2011至2013年行政管理硕士(学术型,下同)学位论文样本的选题质量进行实证研究。

1 研究框架及假设

20世纪90年代,行政管理专业归属发生变化,即从政治学下的二级学科中脱离,成为独立的学科,行政管理专业由原先的理论型向实务型转变[7]。斯托克斯不赞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二分法,他提出了四象限体系分别是,高基础、低应用的波尔象限、高应用、低基础的爱迪生象限、双高的巴斯德象限,以及双低的以训练为目的的象限。[8]

行政管理专业学生选题可能表现出显著的解决问题导向,与此同时,社会对硕士研究生的理论水平有较高期望。解决问题导向的研究需要进行大量的经验主义方法收集资料。按照行政学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将收集资料的方法分为非经验主义方法和经验主义方法,经验主义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参与观察、受控田野调查或实验法。[9]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运用经验主义方法会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他们可能会转而借助于非经验主义方法,最常见的就是文献法。虽然采取文献法能够低成本、便捷地收集资料,但不利于硕士研究生创新,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可能成为一些人“加工论文”的工具。论文相互借鉴、模仿,大量选题重复。本文提出假设: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位于“高应用、低基础”的爱迪生象限和 “低应用、低基础”的学生实验象限。

2 类目及样本选取

全文阅读

电子还是政务?

[摘要] 分析《电子政务》近4年所的研究热点、作者单位、合作研究与引文等数据,发现目前《电子政务》所发论文的主要来源机构是政府信息部门与大学信息管理类院系,研究主题中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等“电子”类研究占据优势地位,行政与治理等“政务”类研究所占比重相对较少,从而辨识出目前电子政务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信息,其次才是政务,最后指出未来电子政务的研究重点应当关注“电子”与“政务”的结合。

[关键词]电子政务 期刊 文献计量 引文分析

在我国,人们对电子政务的关注始于政府上网工程。1999年后,我国学者开始广泛关注电子政务发展,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针对本学科的特点进行电子政务研究。由于电子政务的跨学科属性,其研究成果分散于管理学、图书馆学与情报学、计算机科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专业期刊上[1]。近年来,随着电子政务技术的不断成熟,实践领域关于“是电子还是政务”的争论不断升温。一方面,大量的学术研究主题集中于电子政务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管理问题,另一方面,政府电子政务的管理与应用部门不断呼吁,决定电子政务成败的关键因素已经不再是早期的技术因素,而是政府管理体制、决策机制与流程等政务因素。实践层面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研究的指导,因而会很快反映在学术研究当中。但是,由于目前电子政务的研究成果分散在图书馆学情报学、公共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领域,自然形成的专业分隔难以综合反映电子政务的最新进展,为此,我们需要选择综合性的电子政务专业期刊,来考察目前电子政务实践与理论研究领域所关注的焦点主题。

《电子政务》是我国首家电子政务专业期刊,创刊于2004年。该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学图书馆)主办的学术性专业期刊(月刊),着眼数字时代中国政府公共管理和政府未来发展,致力于探讨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道路和模式,提供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性和参考性意见,着力推进国家信息化和中国电子政务进程。对《电子政务》进行统计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我国目前电子政务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现状。本文对该期刊2007-2010年4年间发表的1 172篇文章进行研究热点与主题、作者及作者单位、期刊引文等方面的分析,以揭示我国电子政务实践与理论前沿所关心的研究主题、研究合作以及学术影响情况。

1 作者与合作分析

1.1 核心作者分析

通过对《电子政务》期刊四年间所的作者频次进行统计,发现该刊4年间共出现过939位作者,其中727位作者仅出现过1次,出现2次的作者有135位,出现3次及3次以上的作者有77位。表1为出现频次为4次及4次以上的作者,可视之为该期刊的核心作者。

出现频次10次以上的作者有3位,分别为张少彤、姚国章、张向宏。其中张少彤和张向宏均来自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姚国章来自南京邮电大学电子商务与政务研究所。排名第四位的杨道玲和第五位的张新红,出现频次分别为10和9,两位作者均来自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从对作者频次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电子政务》期刊已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单位的从事电子政务研究的优秀作者,形成了广泛的作者群,并且具备一批稳定的核心作者。

全文阅读

电子政务研讨与主题分析

作者:纪雪梅 单位: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电子政务逐渐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政务信息化建设从小到大,不断发展。与此同时,来自不同单位和不同学科专业的研究人员从电子政务的理论、技术、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高等院校是培养电子政务人才,同时进行电子政务研究的主要机构。马少美等通过CNKI数据检索,考察我国电子政务研究相关文献的著者单位,发文单位基本上集中分布在高等院校,表明电子政务研究的主要力量来自高校。赵国洪基于核心期刊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与之前的研究大致相同:高校是电子政务最主要的研究和发文单位[2]。分析高等院校电子政务研究现状,对高校电子政务人才培养与电子政务研究的学科分布具有重要意义。硕博学位论文具有专业性强、信息量大、学术价值高的特点,不但可以反映电子政务高等教育现状,同时也可以反映电子政务研究热点、学科专业分布和研究机构分布等。本文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研究的学位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电子政务研究热点与主题、电子政务研究学科分布、研究机构分布等,进而反映我国高等院校电子政务的研究现状。

1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学位论文全文库(万方)为检索工具。万方数据来自各高等院校、研究生院及研究所向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送交的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论文。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是国家法定的学位论文收藏机构,共收录了1980年以来我国自然科学博士、博士后及硕士研究生论文50余万篇。以“题名或关键词”为检索途径,以“电子政务”或“电子政府”为检索条件,收集1990年以来中国学位论文全文库的学位论文相关数据,检索时间为2012年2月20日。共收集相关学位论文2590篇,检索发现2000年之前没有与电子政务相关的学位论文。各年论文数如(图略)。2590篇学位论文中硕士学位论文2488篇、博士学位论文83篇、博士后学位论文19篇。可以看出,电子政务学位论文数量基本上呈逐年增长趋势,反映了研究人员对电子政务研究热度的增长。2000-2003年,电子政务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从2004年开始,电子政务的研究进入稳步发展阶段。下载2590篇学位论文的关键词、获得学位的专业、学位授予单位等数据。通过关键词分析电子政务的研究热点和研究主题;通过学科专业数据分析电子政务研究的学科分布;通过学位授予单位数据分析电子政务研究机构分布。

2电子政务研究热点与研究主题分析

对关键词的频次进行统计,可分析电子政务的研究热点;对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绘制共词网络图可反映电子政务研究主题。

2.1词频分析对下载的关键词进行格式统一,将表示同一含义的中文关键词与它的英文缩写进行统一。将关键词中所有英文字母统一为大写,以确保统计的正确性。统计2590篇学位论文关键词的频次,不包括“电子政务”以外的高频词,。(表略)及相关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与电子政务相关联的研究热点主要有:①政府网站及电子政务相关的信息技术研究,如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相关技术、工作流技术、政府门户网站、XML、J2EE、数字签名、数据交换、访问控制、PKI、身份认证、B/S、SOA、数字证书、WebService、UML、MVC等。②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与政府职能研究,如行政管理、政府管理、公共管理、办公自动化、项目管理、行政审批、工作流管理、知识管理、政府改革、政务流程、政府职能、管理创新、流程再造、信息管理等。③电子政务服务研究,如网络服务、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政府信息化和信息公开、服务质量、信息孤岛、数字鸿沟等。④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相关研究,如电子政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设计、信息资源、政府信息资源、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共享、电子公文、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等。⑤其他的研究还有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等。

2.2共词分析将出现频次在10次以上的高频关键词两两配对,统计两两关键词共同出现的论文篇数,构造共词矩阵,共现次数多的关键词之间可反映某一研究主题。通过Netdraw软件绘制共词网络图,(图略):点的大小反映网络中与其他点的共现次数的多少,两个点之间连线的粗细反映两点之间的共词次数。图1是通过Netdraw软件生成的多维尺度网络图,图中距离越近的关键词之间越容易反映某一主题。可以看出,左侧主要为技术层次的研究,右侧主要为管理层次的研究,整个网络集中于技术研究。通过对共词网络图、后台的共词矩阵以及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电子政务相关的研究主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全文阅读

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政府会计缺陷与改革路径

摘 要:政府会计改革无论是对一国经济还是对公共管理水平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个健全的政府会计改革框架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活动透明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水平、转变政府职能,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现行的政府会计存在很多缺陷,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政府会计改革能提高政府绩效、转变政府职能,同时也是政务公共的需要。在分析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我国政府会计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政府会计体系;渐进式地引入权责发生制;改善政府会计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等政府会计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政府会计;新公共管理理论;会计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0-0093-04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会计改革不仅对一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一国公共管理水平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全的政府会计改革框架有利于政府更好地转变职能,增强财政活动的透明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水平,从而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先进的政府管理体制相比,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制度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财政改革的需要,无法准确、有效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信息,因此,政府会计改革势在必行。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理论不同,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理性人”和“私人管理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假设前提,对旧的管理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有利于提高政府绩效、转变政府职能。

一、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会计改革的必要性

新公共管理运动是20世纪70世代,兴盛于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的一场大范围且影响力很深远的运动。新公共管理运动着眼于建立高效、优质的政府,倡导政府功能定位和输出的市场化取向。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先进的管理理论,提出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服务理念应用到公共管理部门,这项运动促使政府会计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会计进行改革,能够有效提高政府运行效率,提高财政透明度,能够将政府的财务情况更全面地反映给公众,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政府财务风险,使得社会公众能够更好地监督国有财产。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中心思想是更加关注公共服务的效率、效益和质量结果,包括公共部门组织之间建立相互竞争的环境、重新设定生产力目标;增强国家对公共资源的分配及合理利用能力,有效使用社会公共资源;分权经营管理环境取代了高度集中、分级制的组织机构,使得资源分配和服务提供决策更贴近基层,并为客户和其他利益机构的意见反馈提供更多的空间;通过灵活的分析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来反映政府管理的成绩。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的引导下,政府将能够更加灵活、低成本地对外界的环境变化、利益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全文阅读

论我国行政法以控权论为理论基础的必要性

摘 要: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对于指导行政法的改善、发展以及实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于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学者们的看法各异,主要有“控权论”、“管理论”、“平衡论”三种观点。对于三者的优缺点分析,可谓百花齐放。鉴于行政权具有扩张性和潜在危害性以及中国社会的社会文化背景,源自于英美法系以限制政府权力的控权论更适合我国的国情。本文试着从控权论的历史起源,理论基础等方面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来阐述对于控权论的看法,以及提出在运用该理论中的些许思考。

关键字:行政法学;控权论;权力限制

一.关于控权论

(一)控权论的历史起源

控权论的基本观点认为行政法的基本内容是控制和限制政府权力,司法审查是重要的手段,同时重视行政程序。其主张行政法的基本目的在于保障私人的权利和自由,要严格限制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没有自由斟酌,自由选择的余地,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控权论起源于英美等国,它的产生与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权的迅速扩张相关。行政权力的扩张有可能给社会带来福音,增强了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对社会和公众的危害。在为了限制政府权力夸张,胡作非为的背景下,不少学者提出了通过行政法来加强对行政权的控制的主张。英国著名行政法学家H.韦德是传统的控权论主要代表人之一,他对于传统控权论的分析清晰且深刻,指出了控权论产生发展的历程。[1]“因此,行政法的最初目的就是要保证政府权力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防止政府胡作非为,以保护公民。”[2]

(二)管理论及平衡论的介绍及弊端分析

1.管理论

全文阅读

国内外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研究综述

[摘要]剖析国内外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研究现状,从电子政务与政府知识管理的关系、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的必要性和作用、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流程建设、政府知识资源管理及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的技术实现5个方面,对其研究内容进行归纳、分析与评价,并从知识管理理论、知识资源管理和公共服务3个方面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电子政务知识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分类号]G203

1 引言

从全球范围来看,电子政务大规模实用化建设已经走过了10余个年头,成为世界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CT)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在经历了基于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的两个阶段之后,进入了适应当今知识经济发展的基于知识管理的第三阶段。知识管理作为时代的产物,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工具,可以对政府组织内外的各种显隐性知识进行有效管理,以及时回应各主体对于政府的知识诉求。至此,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研究已成为各界人士争相探讨的热点之一,但尚未有学者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因此,有必要对国内外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研究作一个阶段性总结,以促进知识管理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及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

2 研究概况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DPEPA/UNDESA)的《2008年度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从电子政务到整体治理》(UN E—Government Survey 2008:From E,Government t0 Connected Governance)中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完备度在全球居于第65位。同时,作为获取、存储、学习、传播、应用、共享知识的一种管理方式,知识管理在今天的电子政务建设中举足轻重,在政务理论与实践中都已得到广泛关注,其重要性仅次于业务流程重组和全面质量管理。例如,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申报指南中提到的研究方向之一即为“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课题中也有与之相关的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的跨部门政府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路径研究”等,可见国家对其的重视程度。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库等检索系统,以“电子政务(政府)”和“知识管理”为组合检索词,以题名字段为路径,进行跨库检索,得到2001—2011年国内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相关领域研究的相关文献共63篇。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