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esp理论论文

esp理论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职院校ESP理论英语教育论文

一、ESP的概念

专门用途英语的全称是:EnglishforSpecialPurposes,缩写为ESP。它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设计、开设的英语课程,不同于通用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划分了很多的专业列别和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以及在特定工作环境中运用专业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

二、ESP的特征

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者都有着直接明确的学习目的:掌握特定行业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以达到阅读和交流的目的;在从事相关职业的时候,通过对专门性英语有的了解和掌握,能更进一步的得到相关指导和最新信息。专门用途英语重在“专门”二字,它是英语基础教学的扩大和延续,是从英语基础能力培养向英语应用技能培养的过程。

三、ESP的国内现状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方向,高职英语所开设的课程过于宽泛,没有专门拟定的教材,也没有对相关专业进行专业的英语指导和培训。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最新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教材都是英文版的,专业术语和用词都是英语,而学生学习的却是大学英语,没有专业英语指导老师,也没有专门的计算机英语课程。而专业英语课程的任课教师也并非专业教师,基本上是由普通英语老师来担任,专业知识不够具体,专业指导存在盲目性,专门用途英语教育与普通英语教育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欠缺和专业理论上与实际的脱轨,在真正步入社会运用于实践之时,高职院校学生并没有相较于本科大学学生的优势。

四、ESP理论对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指导作用

(一)ESP理论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育的指导作用对于非英语专业人才而言,现在在学校里学习的基本都是统一的课程,我们称之为大学英语。面向的是所有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材的统一和教师的分工注定了大学英语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意义只在于这是英语基础教育的延生,对于这些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并不能带给他们与专业相关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将ESP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这门课程中,能进一步细化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的掌控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有着绝对重要的作用。对于和英语息息相关的计算机专业而言,如果能通过ESP理论,将大学英语细化分类,转为专业级计算机大学英语,无论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还是对于他们作为高职高专学生这一定位,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社会实践中,包括毕业以后的社会竞争中,都能让这些高职高专学生和大学本科学生的竞争中占到绝对的优势。当然,除了计算机英语,还可以分类为机械英语,汽修英语等等,在这个与国际化日渐接轨的必然趋势下,掌握专业技术英语,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工作和进修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全文阅读

ESP理念英语教学论文

一、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是会计学的一门专业课,主要是帮助会计专业的学生提高阅读会计英文文献、了解中外会计差异和使用英语处理常规会计业务的能力。“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因此,针对现阶段我国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1.教师方面

①教学目标不确定,根据对湖南省内各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调研发现,“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但由于各高校的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要求和对未来职业规划的不同,不同的高校会把“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分别设置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因此,在制定“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目标时会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会计专业英语”就是大学基础英语的一种简单延伸,因此,该课程应仍以“英语”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对其会计专业内容只是一带而过,在学习中主要学习对会计专业词汇及句子的简单翻译;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会计专业英语”应该注重“会计”,英语只是作为一种语言进行交流,因此,该课程应该主要讲的是会计专业内容,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国际会计,如国际会计准则、国外常规会计账务处理和国外财务报表分析等,课堂上讲解则以中文为主、英语为辅。这两种不同观点的存在,导致了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无法有统一规范的教学目标、课程定位和高质量的教学大纲,从而无法有权威的教材,影响教学效果。②教学方法单一,很多高校的会计专业英语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模式就是“翻译+词汇学习”,与大学基础英语教学模式一样。“会计专业英语”课堂上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对课本进行逐字逐句地进行精讲,大量的课堂时间侧重于对语法的讲解和对课文内容的翻译。因此,教与学常常呈现出一个“口头授予”的过程,无案例分析,无团队讨论,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很少,其主体性难以发挥,各种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没有得到恰当的应用,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③师资队伍不强,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由“谁”来讲授,一直是该门课程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高校普遍认为,“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应该由既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的教师担任。但从高校的调研现状来看,会计专业的老师上课,英语基本功欠缺,教授过程就是把课文翻译一遍,词汇中文解释一遍;英语专业的老师上课,其会计专业知识也欠缺,由于会计学有很强的专业性,英语教师教会计专业英语时往往会显得词不达意,无法正确理解和表述会计分录、会计报表等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因此,无论哪一种现象,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效果都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2.学生方面

经过调研发现,在本科院校中,许多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对会计专业英语课并不重视,有学生认为,会计专业英语就是“会计+英语”,简单地把会计科目由中文变英文;也有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根本不会有机会用到会计专业英语,因此他们认为会计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实际用处不大;更有同学为了毕业,只注重四六级的英语学习,完全认为会计专业英语课程不必开设。因此,由于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该课程不够重视,从而导致本课程的教学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ESP理念下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思考

引入ESP理念到“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优化,能让学生在大学学习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未来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知识。因此,针对目前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全文阅读

高校ESP需求理论课程设计论文

一、ESP: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Dudley-EvansandStJohn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与普通英语教学法的差异有两点:学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学生具有其专业领域的学习工作经验中形成的认知学习过程。而HutchinsonandWaters提出了专门用途英语有别于普通英语的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他们认为:语言学习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对于把英语作为外语的学生来讲,他们的“认知能力很强,但是语言水平很低。学生的专业知识可能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语言知识却很糟糕。”9在专业英语教学中,人们普遍认为专业英语教学应该对口,即给金融专业学生提供金融类文章的阅读,给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提供外贸英语类函电写作练习会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然而,动机并不仅仅只限于满足本专业的需要,金融类文字材料是否满足学生还需要情趣、快乐、创造和成功感来增添其学习的兴趣。与任何教学一样,专业英语需要内在的刺激:它一方面应满足学生作为学习者的需要,同时还应该满足他们作为该语言最终使用者的需要;学生应“从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

二、ESP课程的优化设计

在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利用学生已有的交际知识,如让学生阅读或讨论之前利用背景知识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材料及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强调问题的求解过程而不是问题的答案。

(一)潜在的交际知识

在ESP课程开设之前,学习专业英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领域知识和交际知识,有些学生还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专业英语教师的一个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发展一种自觉的意识,从而使他们获得对知识应用自如的能力,无论是在语言、修辞结构还是交际技巧方面。学生拥有语言教师通常所不具备的专业知识,但是商人并不希望商务英语教师知道怎样经营一个企业,他们需要的只是怎样在商业活动中应用语言的知识——这只涉及到对一些商业概念和场景的理解。专门用途英语教师应该更多的扮演一个“咨询者”而不是陈述者的角色,善于给出建议,提供选择,允许学生在拥有信息量情况下做出决定。专业英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他们学习专业英语的热情。作为专业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互动型,即学生也可以是教师,因为他们具备更系统的专业知识,而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专业知识,让学生相互讲解,教师从中可以获得一些专业方面的感性知识。

(二)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而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的最大不同在于所教内容。在教学中,使用真实的材料可以及时地对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作出回应。所谓真实材料,指的是学员在工作岗位中正在使用的材料,如学生使用过的商业报告,录音演讲或被推荐的阅读文章都有着正式出版的教材所没有的及时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所有的ESP活动在本质上应该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交际情形,因此创造者们应该找到满足教学需要的真实的语言材料。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竞赛、游戏和案例研究都是较好的交际活动练习。在此以案例分析为例加以说明。案例中一般都包含了许多真实存在的、较为复杂的问题。而且争议的解决都是开放性的,没有唯一的标准,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不会被唯一的答案禁锢思维。这种活动尤其适合小组完成。案例教学设置一个具体的案例,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创造良好的交际氛围。学生借此机会利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争辩案例中的多解问题,培养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全文阅读

乘务口语教学的ESP教学理论论文

一、基于ESP教学理论的乘务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法探索

根据ESP理论,乘务英语口语课程应设计成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任务型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做中学,在用中学”。JaneWillis(1996)指出,学习者为完成一个“任务”而在活动中以交流为目的(“withsomekindsofcommunicationpurpose”),真实地使用语言(“processthetextformeaninginordertoachievethegoalsofthetask”()Willis,1996)。而这恰好符合ESP理论对教学的要求。乘务英语口语课程以“客舱”为事件发生的背景环境,以情景对话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通过设计真实的场景和有针对性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与客舱服务水平。乘务英语口语的教学内容涵盖安排座位、行李放置、安全演示、餐饮服务、航班延误、特殊旅客服务、道歉、行李丢失与查询、机上娱乐、机上免税购物、紧急状况处理、旅客转机服务、入境手续办理和离开机场等乘务服务流程。这些情景会话的设计,离不开“客舱”这个特殊环境。客舱会话中,所有的交际句型都需要足够的训练才能掌握,而任务型教学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法。

根据JaneWillis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活动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任务完成后,教师再灌输语言,并对学生的表现做适当的调整和改正。任务型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来完成任务。学生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达到准确、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目的。客舱对话为学生再现真实的工作场景,使学生通过承担不同的角色,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从而真正体会、掌握客舱服务对话的内容和技巧,并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根据Willis任务型语言教学实施的三个步骤,乘务英语口语课程的基本模式如下(以中国民航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的《民航服务英语口语教程》第10单元DinnerService,Dialogue1为例):任务前活动(thepre-taskphase)。包括介绍话题、激活语言、准备活动等。如介绍餐食服务的基本内容和流程,为学生提供常用的餐食英文名称,如beefwithtomatoe(s西红柿牛腩)、sautédicedchicken(小炒鸡肉)、smokedham(烟熏火腿)以及供应餐食的基本句型,如MayItakeyourorder(?我能为您点餐吗?);Whatwouldyoucaretohave(?您想要点什么?);Whatwouldyouprefer(?您喜欢什么?)(。李春尧,2013)任务链活动(thetask-cycle)。首先,学生分组做“餐食服务”的任务。可以将学生分为主任乘务长、乘务长、头等舱乘务员、经济舱乘务员、实习乘务员等角色,教师则扮演乘客角色。学生以2人为一组,向“乘客”供应餐食。其次,学生讨论和反思任务的完成情况,可以让学生从语言、举止等方面通过比对,总结优缺点,形成口头或书面汇报材料。最后,报告任务过程的收获。

语言分析阶段的活动(thelanguageanalysis)。首先,设计以语言为焦点的活动(languagefocusedtasks),如阅读课本上的关于餐食服务的对话材料(Dialogue1),阅读的主要目的不是向学生教授语言项目,而是培养学生语言意识(languageawareness)。(程晓堂,2004)其次,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之下,学生独立完成活动。学生可2人一组,模拟客舱餐食服务的场景,其中一人扮演乘务员,另一人扮演乘客,朗读对话。教师可以顾问身份,帮助学生弄懂对话中的难点词汇。最后,全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重点交际句型进行归纳和总结。如:I’dsuggestthebeefwithtomatoes(.我建议您尝尝番茄牛肉。);I’msorry,sir.Wehaverunoutofchicken.Canyoumakeachange?(十分抱歉,已经没有鸡肉了。您能换一种吗?);Youorderedaservingoffish,aservingofsmokedham.Isthatright?(您点了一份鱼和一份烟熏火腿。对吗?)。(李春尧,2013)此部分在实际训练中,可以要求学生背诵这些客舱服务的常见交际句型。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再进行记忆,其效果要比单纯的死记硬背好的多。

学生在上述三个步骤中,应以最后一个语言分析阶段为重点,通过归纳重点语言项目,并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做到主动学习和操练。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是肯定不够的,必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讨论和反思,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时刻保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凭借个人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多样化地完成同一个任务。因为在实际客舱服务中,对话情景每次都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意味着语言使用上是有差别的。

二、总结

民航乘务英语口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交际能力。乘务英语口语课程的任务型教学设计,符合ESP理论的要求,同时参照教材上的真实的对话材料,通过明确目标——形成报告——归纳总结,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实际交际能力。

全文阅读

ESP理念下双语课程国际贸易论文

1.采用ESP教学理念指导国际贸易双语课程设计的原因

1.1ESP教学的特点

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即特定目的英语,是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分支。早期研究者如Dudley-Evans和StJohn(1998)等对ESP进行了各方面的定义,其中Strevens(1988)系统分析了ESP教学的特点,提出了绝对特点和变量特点的区别。绝对特点(AbsoluteCharacteristics)包括:(1)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2)教学内容集中在特定科目、专业或社会活动;(3)目标语言的学习在词义、语法、语义、语篇以及文本分析等方面符合所涉及目标活动中的实际使用情况;(4)此概念的提出是相对于普通英语而言。变量特点(VariableCharacteristics)包括:(1)针对某一技能集中学习;(2)没有既定的教学法。

1.2ESP教学理念与我国高校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关系

双语教学(BilingualEducation)在某些双语运用程度特别高的国家和地区如加拿大、印度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等教育体系中是主流的教学模式。根据我国教育部对双语教学的规定,“双语教学”课程是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由于该定义的界定比较模糊,而我国各个高校根据自己学校师资、生源以及课程开设的情况进行调整,我国高校双语课程教学的实际开展模式并无统一范式。现阶段,我国国际贸易双语课程开展的主要模式有:(1)浸泡式教学法,即采用原版外文教材英文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在全英文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2)采用原版外文教材,以英文教学为主,中文教学为辅;(3)采用自编或原版外文教材,以中文教学为主,专业英文为辅。鉴于学生和教师情况的不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大部分高校往往采用第二或第三种模式。然而,无论是以上哪一种模式,专业英语的学习和应用是双语课程中的关键环节,甚至成为了某些高校双语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基于以上分析,结合ESP教学的特点,关于ESP教学理念的研究的确能够给现阶段我国高校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提供参考。首先,两者都是将专业知识与英语能力两者相结合开展教学;其次,两者的教学目的都是让学生在专业领域能够适应国际化的要求;再者,两者在教学模式上都没有形成既定的范式,均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因此,探讨国际贸易双语课程设计时采用ESP教学理念具有启发作用。

2.ESP教学理念下国际贸易双语课程设计的主要因素分析

课程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活动,包括了确定教学目的、学科内容、课程安排、教学方法以及效果评估等多个方面。根据ESP的教学研究,影响课程设计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需求动机、教学资料和教师角色。

2.1需求动机

全文阅读

基于ESP理论的大学英语军事文化教学

摘 要: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必须瞄准未来信息化战场需要,贴近部队实际,贴近岗位需要,加速培养信息化战争所需要的新型军事人才。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心正在逐渐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方向转化。鉴于当前军校英语教学缺乏军事特色,实际应用性差,军队院校正在积极地进行教学探索与创新。本文结合军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针对如何在军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军事文化这一主题,从微观层面上,即词汇教学、习语教学、语篇教学以及第二课堂四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旨在提高学员兴趣,增强我军官兵的军事外语素质,更好地完成各种国际军事文化交流活动。这对军校大学英语教学如何体现军事特色并结合军校特点进行教学实践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军事英语;军事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11-0070-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4.019

1 . 引言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还应充分考虑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文化知识的传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文化则被认为是语言的基石或环境。军事文化是与人类军事活动相关联的那些特殊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现象。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步伐的加快,各种国际军事交流活动如维和、联合演习等也在各个层面上日益频繁。学习西方文化,传承和宣扬中国璀璨的文化,有助于各项任务的顺利进行,更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的新军事人才的迫切需要。

2 . 理论基础

全文阅读

国内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综述

摘 要 在我国,特别是在高考逐步取消英语作为统考科目的趋势下,与某一职业或学科相关的、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专门用途英语”,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缩写为ESP),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本论文对“专门用途英语中课程与教学”这一课题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本论文主要从国内相关文献“质”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专门用途英语 课程与教学 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文献质的分析

(一)国内专门用途英语(ESP)研究起源及发展阶段

在国内,1978 年杨惠中教授在其“科技英语的教学和研究”一文中第一次提及专门用途英语教学。1978年到1985年期间,虽然有学者发表过ESP相关论文,但数量较少。1985年之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慢慢进入稳定期,ESP相关的论文才开始逐渐增加。本研究在前文中“对国内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与教学相关文献量的分析”的基础上把从1985年至今“国内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与教学相关研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缓慢增长阶段、较快增长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和飞速增长阶段。

(1)缓慢增长阶段(1985-1999)。本阶段被收入进“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文献每年按约2篇增长。1985(1篇)-1999(9篇)。此阶段的特点:以“引进、介绍国外ESP本体相关研究”为主。1998 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本 ESP 专著,即程世禄等编著的《ESP 的理论与实践》。1999 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正式认定和确立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2)较快增长阶段(2000-2004)。本阶段被收入进“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文献每年按约30篇增长。2000(11篇)-2004年(100篇)。很多研究者(刘润清,2003;章振邦,2003;蔡基刚,2003等)开始对英语实用性进行研究探讨,英语教学界的研究者们在提出改革方向的建议过程中,都提到了专门用途英语。此阶段的特点:重点研究ESP分支理论。ESP分支理论包括主要ESP教师理论、ESP教学理论、ESP课程理论、ESP教材理论和ESP测试理论。另外,陈莉萍(2000)出版了《专门用途英语研究》。

(3)快速增长阶段(2005-2009)。本阶段被收入进“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文献每年按约100篇增长的。2005(155篇)-2009(585篇)。在我国高等教育局文件的指引下,高职高专下的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兴起。此阶段的特点一:将专门用途英语(ESP)与一般用途英语,即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缩写为EGP),进行结合分析。特点二:重视专门用途英语的调查分析。另外,国内ESP研究项目猛增。比如:复旦大学蔡基刚学者的“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项目。此外,严明于2009年出版了《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该著作讨论了ESP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全文阅读

国内ESP研究10年综述

摘要:本文根据从CNKI数据库中检索到的,发表于外语类核心期刊中的38篇论文总结分析在过去十年(2002―2012年)中国内ESP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的研究学者、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试图厘清ESP研究中的一些主要概念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ESP 特殊用途英语 研究综述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全球各国的经济、科技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科技与商业成为主导和统一世界的两大力量,这就产生了一门通用语言要求。而且由于美国在二战之后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巨大影响,英语渐渐成了一门国际通用语言。而英语的学习动机,由过去被看作是完整教育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转变到与学生的需求紧密联系,这一转变形成了对英语教学的一大冲击。为了满足各种不同层次、不同职业要求的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目标,特殊用途英语在20世纪60年代最早在英语国家全面形成。

一般学者认为,国外ESP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语域分析(Register Analysis)阶段、修辞或篇章分析(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技能策略分析(Skills and Strategies Analysis)和以学习为中心(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五个阶段(Tom Hutchinson & Alan Waters,1987)。国内的ESP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的ESP研究主要集中于相关理论、概念的介绍与引进;90年代是国内ESP研究的发展期。最近10年是国内ESP研究的全面发展阶段,一个标志性事件则是2010年1月份国内第一本ESP研究专刊《中国ESP研究》创刊。

1 国内ESP研究10年综述

在最近10年当中,国内ESP研究无论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来看,与前20多年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ESP研究文章数量显著增多,研究内容也更为广阔,研究成果更加丰富。本文作者以ESP、特殊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为关键字在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了国内11大外语类核心期刊(外国语学院学报,外国语,外国语文,外语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外语学刊,外语研究,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共得论文38篇。综合来看,目前国内ESP研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1 ESP研究的核心概念界定更加准确

全文阅读

ESP理论下高职英语教师队伍建设①

摘 要:为进一步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满足当今社会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在其英语教学中也更加偏向于ESP理论教学。ESP作为高职英语教学方式,必然将成为未来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为更好地实现和发展ESP理论教学,提升高职英语教学主体力量的教师素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篇论文就ESP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介绍,指出了高职英语师资队伍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为ESP理论下高职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与方式。

关键词:ESP理论 高职英语教师 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14-02

当前,为适应和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人才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生产工作的效率。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各行各业对工作人员的外语技能也要求越来越严格,英语水平也随之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然而在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很难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由此ESP理论英语教学的关键与教师队伍紧密联系在一起,ESP理论下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1 ESP的概况

1.1 ESP的概念

ESP指的是专门用途英语,又称特殊用途英语,翻译为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最早形成时间是在20世纪60年代。

ESP理论教学指的是以英语教学和学习途径定的目标作为教学导向,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必须以需求分析作为基础,对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进行分析。

全文阅读

基于esp理论的医学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编号:YWZX201330 基于ESP理论的医学汉语教学研究

【文章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发展,我国教育发展迅猛, 现在,国外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的逐渐趋于多元化、专业化的要求。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年的留学生中,医科类留学生的的规模也日趋增大。医学汉语学习越来越成为社会和留学生的需要,在这样的形势下,加紧医学含义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工作。本文从ESP视角着眼,对我国医学汉语的esp理论应用进行分析,并探讨基于esp理论的医学汉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

ESP教学理论;医学汉语

0 引言

21世纪以来,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尤其我国成功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全球化的社会要求人才提高专业水平,同时又要有较高英语水平,从传统的专业型人才需求向对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迅速转变。医学汉语正是帮助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医院或高校进行医学知识研究和探讨或工作的专业汉语必修课程。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和后期研究中与病人的接触,不得不使用汉语,医学汉语正是满足这些外籍人员的需要而来的。而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国的教育也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与世界接轨,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背景下开展医学汉语教育是社会的需要。

1 我国ESP理论发展现状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