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erp技术论文

erp技术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ERP信息系统再造工程技术论文

一、企业资源规划及系统再造工程技术

(一)企业资源规划

ERP是一种企业再造的解决方案,是针对物质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用于描述企业下一代制造商业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使的主要信息能随时整合、串联,利于企业透明化管理,经营决策既快又有依靠,并保持企业经营的弹性、速度及反应能力。包含客户/服务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品质、过程运作管理、以及调整报告等。特别是ERP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使系统更加容易升级。在信息科技的协助下,将企业的营运策略及经营模式导入整个以信息系统为主干的企业体之中,它不仅仅是科技上的改变,还牵涉到企业内部所有关于人员、资金、物流、制造及企业内部的跨地域或跨国际的流程整合管理。ERP本身不是管理,不能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它只是管理者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一种工具。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使用ERP系统来整合企业本身所拥有的资源时,首先要做的便是将ERP系统导入企业当中,而导入过程除了必须保存原系统中的资料外,还必须将其转换到新的ERP系统下,也要考虑到企业流程在导入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变的地方,使得企业的运行流程更具体时效。然而,这两种构架截然不同的资料库如何转换,那些流程可以整合减少时间,那些流程导入ERP系统后会面临更改,这些问题都是企业在导入ERP系统时所面临的巨大考验。在ERP实施之前认真分析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了解ERP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作用,充分细致地计划与落实利用ERP解决这些问题的程序,为ERP充分发挥效率提供基础。

(二)系统再造工程技术

系统再造工程技术是组织管理系统再造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和使用的科学方法,对所有系统具有普遍适用意义,也是一门组织管理技术。系统再造工程技术为了更好地达到系统发展目标,对已有系统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制等进行分析和模型设计。对于信息系统再造工程主要包括:软件再造工程、资料库再造工程、程序再造工程三部分。

1、软件再造工程。软件再造工程也称为软件再生工程,其目的在于有计划地整建重要的旧系统,从而降低大量的长期维护成本,其中包括:重整结构、再造工程和反向工程。

(1)重整结构。重整结构是指在不改变旧系统功能的情况下,重新安排程序的逻辑,使程序的复杂程度降低,可靠性提高。

(2)再造工程。对于所有的资料及程序重新梳理建立系统的管理程序,通过全盘掌握组织内所有资料定义,并使用各资料之间相关程序的输入和输出建立一个控制中心,作为改善系统和制定标准的基础,从而避免产生资料定义或格式不一致以及程序重复,资料处理无效的问题,它基本不具有改变原有程序的功能,只是寻找解决清除乱源的方法。(3)反向工程。反向工程是分析软件系统的一种程序,以便重新建立系统组成元素及相互之间关系的描述,其中资料的反向工程是从方程式的资料定义中找出各种资料的内容,存储在其中,并尝试找出各项资料之间的关系而画出资料结构图或是实体关系图。

全文阅读

ERP环境下的技术采纳模型研究

[摘要] 建立了ERP环境下的拓展TAM模型,模型中引入了主观规范、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以及咨询引入等外部变量,同时分析了这些外部变量与原TAM模型内部变量的关系,并提出了ERP技术使用绩效和未来使用变量。

[关键词] ERP技术采纳TAM模型计划行为理论

一、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信息化的建设,但是大量资金的投入,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尤其是ERP系统的实施,失败的例子非常多。以往的研究忽略了系统运用者――内部人员的行为与态度,因此文章主要从组织行为学角度进行研究。文章基于技术采纳理论,建立ERP环境下的TAM 模型,通过对模型变量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对ERP技术采纳进行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是由Ajzen提出的,是被广泛接受的研究人类行为意愿的理论,该理论分析了行为意图的决定因素以及行为形成的过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Davis提出技术接受模型(TAM),模型从个人认知角度出发应用于技术采纳问题中。

二、ERP环境下的技术采纳模型研究

针对ERP技术的特点以及ERP实施环境,文章在原TAM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技术保障、主观规范、咨询引入、ERP培训、ERP交流和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以及绩效和未来使用几个变量。模型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将理论中提出的信念和主观规范纳入该模型中。模型还提出技术采纳应该是没有终点的不断采纳的过程,技术采纳情况经过绩效的考核,影响下一步技术采纳的决策。模型如下图所示:

ERP环境下的拓展TAM模型图

全文阅读

面向ERP系统的业务流程再造

摘要: ERP系统促进了企业内部的交流和协调,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础数据是实施ERP系统的关键。然而我国企业基础管理混乱、职能化组织结构及管理效率低下等因素,造成了数据与信息难以收集、传递,需要面向ERP系统进行全面的业务流程再造。本文提出业务流程再造应面向ERP系统进行重组业务,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实施BPR时提高基础数据利用效率的措施,为我国企业实施ERP系统提供参考。

Abstract: The system of ERP improves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enterprises is paid extensive attention to. Furthermore, basic data is the key of the implement of ERP system. Otherwise basic troubled management,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and low management efficiency etc. make difficult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and so the implement of the ERP system needs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in the details of our enterpris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in the implement of ERP system, and analyses the actions of improving the use of basic data in order to give directions to the implement of ERP system in our enterprises.

关键词: ERP系统;业务流程再造;基础数据

Key words: ERP System;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asic data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197-02

0引言

ERP系统是由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II)发展而来的,1990年,Gartner Group率先提出了ERP的概念[1]。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Gartner Group于2000年在ERP概念中引入协同商务(CPC)的概念提出了ERPII的全新概念,对ERP的流程以及外部因素提出了更多的要求。ERP系统是为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的、共享的管理框架和数据库共享平台,不仅能够将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信息集成,打破了职能分工造成的信息化孤岛,而且提供了各个部门需求信息服务。ERP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信息传递方式,提高了企业运作效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实施ERP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从最高的领导层到最底层的操作人员。而对于这样一项耗资巨大、费时费力的系统工程,很多企业没有采用过MRP或MRPII系统,企业运作是职能化分工式管理,在生产过程中机器也是功能机群布置;采用实施ERP系统之后,企业未对管理方式做出根本性变革,即没有实施BPR,导致了企业只是利用计算机代替原来的手工操作,在业务效率方面有时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造成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同样需要在企业里实施ERP系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必须与ERP系统共存,ERP系统是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技术手段。

全文阅读

ERP系统实施与企业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摘 要】在信息全球化、知识化及规模化的新经济时代,企业的成长环境和发展规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纷纷引进企业资源计划(ERP)以规范和再塑企业流程,提高市场竞争力。本文选取我国沪市部分软件概念上市公司2011年至2015年的财务绩效面板数据作为样本,通过描述性统计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了ERP实施前后上市公司企业绩效的变化,探讨了ERP应用时间和行业差异两个不同方面对企业绩效改善的影响,对ERP实施效益显现的“延迟现象”进行了论证,实证了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是否存在,为企业投资者、管理层理性实施ERP系统及进行企业绩效有效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行业差异;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企业绩效;发展前景

一、引言

以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制造方式为背景产生的制造资源计划MRP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经过50多年的不断应用、发展和创新,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有效工具。ERP将有效合理地利用企业资源作为目标,帮助企业以较短的生产周期完成生产,降低成本,快速应对市场变化。据不完全统计,自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引进全国第一套ERP系统以来,我国2.6%的企业已全面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包括计划、销售、产品数据、采购、库存、车间、成本和财务等功能模块),企业总数超过5000个。同时,我国ERP市场正处于大规模增长阶段,经过多年市场推广,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认同ERP系统效益,并将ERP作为提升管理效率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愈发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投入了巨大资金和其他内部资源的ERP系统,实施起来存在技术风险和经营风险。近年来其效能的显现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SOLOW生产率悖论认为,高速的IT投资与缓慢增长的生产率在实际测度中表现出矛盾的关系(Robert Solow,1987),关于ERP对企业绩效无用或作用不显著的观点已经作为“IT生产率悖论”的一部分在信息技术的经济计量分析等研究中相继提出。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ERP系统应用与企业业绩提升之间的关联性,研究不同规模公司应用信息技术后盈利性绩效的增长规律。行业差异说认为,制造业大型企业较非制造业的业绩提升具有滞后性,合作型较基本型ERP实施作用更显著。而借鉴软件开发的能力成熟度模型,过程改进理论学者提出了ERP能力成熟度模型,以求ERP应用企业重视实施标准的持续改进,促进企业资源管理模式的更新和企业绩效的持续提升。但上述研究多从理论规范性研究和案例分析的角度入手进行理论推导,较少以已实施ERP的上市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且数据陈旧,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研究结果已难具普遍代表性。本文搜集了2011年至2015年沪市软件概念多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数据,试图从上市公司采用ERP系统前后绩效对比的角度分析当今ERP应用状况,研究ERP在新形势下对各行业企业绩效提升的相关影响。

二、文献综述

1.ERP系统应用与企业绩效关联性文献回顾

企I资源计划系统(ERP)是连接企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Value Chain)性能最优的信息系统,其目的是提供企业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计划可能的解决方案,通过企业价值链和信息的整合,创造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一致性,并进一步透过供应链管理(SCM system)将选择性的信息即时分享给供应商或客户,达到自助服务(self-service)及信息交流的目的(蒋明晃,1999)。关于ERP系统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一直存在着争议, 现有的研究结果主要是两大观点, 其一是认为 ERP系统的信息技术的采用对于提升公司业绩有重要的影响, 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ERP系统的信息技术投入对公司的业绩只有微弱的甚至没有任何的影响,即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到目前为止, 学术界多数研究仍然在这两方论点中徘徊。

从ERP与企业绩效正向关联的角度,Dos Santos 等(1993)研究认为,作为革新性的技术ERP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和公司业绩,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同样,Perffers Dos Santos(1996)发现IT投资对于公司的业绩具有正向关联性。Hunton 等(2003)在研究中也证实了市场对于公司实施 ERP不仅有正反应,而且实施 ERP 系统对公司的业绩具有正相关影响。Hitt(2002)选取绩效指标(performance ratios)、生产率(productivity)和股票市值三个指标建立数学模型来度量 ERP 的绩效,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财务绩效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实施 ERP 的企业可度量的指标比没有实施 ERP 的企业好。Hayes 等(2001)的研究企业绩效正相关说提供了证据,由于投资者对实施 ERP 的反应积极,所以认为资本市场给予实施 ERP 系统的公司较高的市场价值。

全文阅读

ERP在中石油推广的利与弊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的腾飞和信息科技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了各个行业。ERP作为现代企业信息管理模式的代表,不仅延续了MRPⅡ的范围和功能,而且成为世界公认的企业供应链与内部控制的有效管理系统。然而ERP在推广的过程中并未验证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专家预言,大部分应用ERP的企业纷纷以失败告终。据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在引进REP的调查统计,约有一半以上的公司彻底失败。今年四月,中石油与化工ERP系统建设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本文深入和全面地分析ERP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为今后的实施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正在冲刺的ERP中石油企业分析了ERP的局限性,列举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ERP;中石油;数据挖掘技术;利弊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1-5917-03

ERP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Oil

YANG Kai

(Petrochina Huabei Petrochemical Branch Company, Cangzhou 06255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takeoff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vance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swept through all industries. ERP as a mode of moder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representatives, not only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scope and function of MRP Ⅱ, the world recognized busines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However, the process of ERP in the promotion will not verify the enormous benefits business experts predicted, the majority of ERP business applications have failed. According to inform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the introduction of ERP's survey, about half of the complete failure of the company. In Apri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and Chemical Industry ERP system has entered a final push. This in-depth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RP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implementation, but also for being thrust into the oil business analysis ERP limitations, which listed the problems and pointed out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ERP; in oil; data mining; the pros and cons

全文阅读

地方本科院校ERP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摘要: 企业对ERP专业化人才需求与高校毕业生能力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本文分析了ERP专业化人才培养定位问题,指出了地方本科院校培养ERP专业化人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措施。

Abstract: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the enterprises' requirement for ERP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university graduates' a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rientation of ERP professional talents cultivation,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ocal universities'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ERP talents, and releva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ERP行业;人才培养机制;地方本科院校

Key words: ERP industry;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local universities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59-02

0 引言

自80年代ERP概念引入国内,历经近30年,已经从企业信息化的一缕春风演变为规模浩大的全面普及浪潮。ERP行业的发展,包括ERP软件公司的研发,以及企业层面的广泛运用都离不开专业化的人才[1]。广大企业通过信息化提升竞争力,其核心要素也是人才。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是构成就业大军的主体,但其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往往达不到进入ERP行业的最低门槛,与企业对人才的期望有较大差距。当前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ERP发展的瓶颈,中国ERP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ERP专业化人才的普及性培养。ERP行业需求量最大是应用型人才,强调技能性和应用性。而传统的纯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和高职高专培养出来的操作型人才都不符合ERP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一方面,低层次的人才供大于求;另一方面,高层次人才供不应求,导致出现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因此,人们开始反思并质疑现行的ERP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的研究与构建满足社会需要的ERP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建立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使学生既掌握一定的ERP应用必备的学科理论知识,又具有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及技术解决ERP应用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1 ERP专业化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全文阅读

浅谈电力企业成功实施ERP的要素分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在进一步推进。电力企业ERP的实施对消除企业信息孤岛、实现信息集成和贯通、完成对人财物的集约管理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ERP的概念和实施现状,并结合电力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对我国电力企业ERP成功实施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电力企业ERP实施要素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电力行业也积极推行信息化建设,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对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的软件功能、开发和管理等给出了明确要求。2006年,ERP系统作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被纳入了国家“863计划”,获得了迅猛发展。

随着主辅分离、竞价上网等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呈现了新的活力,然而,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也使电力企业ERP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下文中,笔者将基于我国电力企业实施ERP的现状,浅谈电力企业成功实施ERP的要素。

一、ERP的概念与实施现状

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也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上个世纪90年代,由全球著名的IT公司Garter Group Inc.提出的,ERP系统的使用集合了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思想,用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先进的决策运行管理平台。ERP综合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形应用技术等先进技术,并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业务流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详尽的数据分析以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于一身。

ERP的成功实施,无疑对企业进行科学决策、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然而,ERP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企业原有体系冲击很大,可以说是一场重大变革,这使得ERP的成功实施具有一定难度。

全文阅读

基于创新扩散和制度理论的中小企业ERP采纳因素分析

[摘 要] 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7%以上,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但是目前选择实施ERP的中小企业只占3.8%。本文综合创新扩散和制度理论的研究成果,从个体、技术、组织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的六个因素,逐一分析它们对中小企业ERP采纳的影响。

[关键词] ERP采纳 创新扩散 制度理论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先进的企业管理哲理和信息技术的集成,作为一种凝聚了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系统,其成功应用能够有效整合企业资源,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其竞争力。但据不完全统计,应用ERP的企业中,成功实现系统集成的只占10%~20%,没有或只有部分集成的占30%~40%,失败的却有50%之多,迄今为止我国成功实施ERP的企业还不足三分之一,并且目前选择实施ERP的中小企业只占3.8%。虽然ERP采纳率很低,但是国内针对ERP成功实施的研究比较多,主要关注ERP采纳之后的问题,对采纳决策和因素的研究,即采纳之前的问题不多。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7%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的60%,利税的40%,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所以对于尚未实施ERP的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关注它们的采纳决策问题很重要。本文基于创新扩散和制度理论,建立起我国中小企业ERP采纳的综合因素模型。

一、创新扩散理论

创新扩散理论(Diffusion of Innovation)是Rogers于1983年提出的,用于描述技术创新在一个社会系统中扩散的基本规律和过程。其中影响创新的接纳因素包括:创新技术特性、采纳决策者特性,以及传播渠道。创新技术特性即个体对创新技术的主观感受,包括相对优势、相容性、复杂性、可观察性、可试性。Rogers认为创新技术特性通常比其他因素更能预测个体对创新采纳行为。创新扩散理论最早应用于个体层次,但是最近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组织层次上。对在组织层次的研究侧重于组织的采纳和扩散过程,通过各种模型来描述或预测采纳决策和IT/IS在组织中的扩散程度,其中包含和IT采纳和扩散有关的因素研究。这些II采纳的重要因素涉及了个体、组织和技术三个方面。国外研究最多的因素有:收益、规模、内部资源和竞争。其中有的针对一般IT,有的是专门的IT,如WEB挖掘、网站、数据仓库技术等各种技术。国内的黄国青等对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的分权程度、企业文化的变革程度、企业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企业ERP的采纳进行了研究。

二、制度理论

制度理论提供另一种视角来理解组织IT/IS采纳。该理论观点认为组织对结构和活动的修改有时候是对环境压力的反应,而不仅仅从经济考虑。譬如法律、声望或者规范都可能迫使企业采纳IT/IS,制度压力包括竞争压力、模仿压力和规范压力,制度压力解释了技术同态现象,即同一行业的企业倾向采纳相同技术。文献认为制度压力通过影响高层管理的信念和参与,间接影响组织对ERP的吸收。

组织信息技术采纳的决策不仅是一个技术过程,更是一种社会过程,其最终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献以决策者为中心,通过其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感知,分析了企业IT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竞争性、潮流性、政策性、企业基本条件、企业文化和信息系统成熟度。

全文阅读

高职ERP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 要:ERP课程现在已经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开设,但是由于该门课程涉及企业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以及软件等各方面的知识,因而教学难度表较大,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本文主要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和阐述。

关键词:ERP;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一、ERP课程的意义

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一)ERP是一种管理思想

最早提出ERP这一概念的是美国Garter Group Inc.,他们认为ERP的实质是在MRP II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ERP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例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

(二)ERP是一种软件产品

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综合应用了C/S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的技术成果。IT为ERP提供了技术支持,如网络技术、Internet/Intranet技术、EDI技术、条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数据仓库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等,使得供应链或虚拟的企业联盟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在业务往来和数据传递过程中实现电子方式连接。

全文阅读

以ERP为核心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研究

摘 要:在总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充分考虑ERP系统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提出了以ERP为核心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关键词:ERP;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2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提出于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它是由科技信息与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和林业信息管理专业与信息学专业5个专业整合而成,作为“管理学”门类的二级类目“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下的一个专业。信管专业是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的交叉学科,其学科基础由三部分组成:现代管理科学、现代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现代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其培养出的人才应当能够承担各级各类的信息管理工作,从事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因此,国内院校在设计课程时,一般是在传统的经济管理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统计、运筹和计算机软件及部分硬件课程,再辅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课程之间缺乏紧密配合,远没有达到融合的程度。

信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1)课程体系与技术发展脱节。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技术更新周期短,在很多院校中,信管专业的课程设置跟不上信息技术的更新,一些与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体现现代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课程并未开设,并且没有辅以配套的实验、实践、实习课程,而这类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就业自信心起着重要作用。(2)实验教学应考化。实验教学更多的围绕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主动分析和思考来展开,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忽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偏重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型、设计型以及创新型实验课程的开设,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设计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分析信管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基础上,许多学者针对本校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本校专业特色的信管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如,张劲松在分析了信管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学科定位,并给出信管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基础上,提出面向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基本思路和课程体系创新重构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基本流程[1]。吴伟根据信管专业设置背景、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适合本校的特色鲜明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2]。张洁在分析社会需求与课程设置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指出信管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科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背离之处,提出了优化课程的建议[3]。

二、以ERP为核心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提出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