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技能的长足发展,会有效带动听、说、写技能的发展(教育部,2003)。听和读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说和写是语言的生成技能。只有通过听和读输入足够的语言,学生才能通过说和写输出一定的语言信息。阅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输入途径之一,而写作则是语言输出的关键途径之一(戴建敏,2008),是英语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
《英语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为“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能根据用文字、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能写出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而且新课程标准还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目前学生的写作能力相对滞后,写作中普遍存在词汇贫乏、搭配不当、句型误用、语法不通、审题不清、表达不得体、中式英语多等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和拓升。
现行的《Go for it》教材不仅体裁广泛、内容丰富,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写作技能训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挖掘读与写的结合点,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借鉴阅读材料中相关的语言表达、谋篇布局、文体特征、情感表现,使学生能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基于此,我选择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英语教材《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 阅读板块,根据对教材内容、设计意图的理解和对学生学习过程和产出的预设,设计并实施了一节45分钟的读写结合课。通过整合阅读与写作教学,以读促写,延伸与深化了阅读教学,让语言学习有一个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质的转变,从而实现了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案例背景
本课例选自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英语教材《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 阅读板块。该单元的功能目标是比较事物的品质和提出建议,通过Section A “选择礼物”和 Section B“选择宠物”两个话题情境的设置,逐步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了表达观点、提出建议的一些词汇和句型。所选的阅读篇章虽然只有101个单词,但是文中含有明显的主题句和转折句,并且使用直接引语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表现力。因此,就其教学用途而言,除了具有信息和语言点的载体功能之外,这也是一篇适合于学生模仿写作的范文。从该板块的活动设计来看,读写结合也正是该部分教材编写的意图。基于对教材内容、设计意图的理解和对学生学习过程和产出的预设,我设计了一节读写结合课,并在二(19) 班实施了课堂教学,授课时间为45分钟。阅读材料原文如下:
The trendiest kind of pet these days is the pot-bellied pig. David Smith of North London has a pot-bellied pig named Connie. " Pot- belled pigs make the best pets," said David. "She watches TV on the sofa with me every night. She is my best friend. " However, life with a pig isn't always perfect. "When I got my pig, she was small," said David, "but she eats a lot. Now she's too big to sleep in the house, so I made her a special pig house. Also, pigs need a lot of love. Sometimes I don't have enough time to spend with her."
二、案例实录
摘 要:高中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有整体意识,不能割裂语文的各个部分,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从中汲取写作的养分,并指导学生灵活的运用到写作中。也即要将写作教学融入到阅读教学之中,通过阅读提升写作水平,通过写作促进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写作;读写结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1]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把阅读和写作相联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从读到写,通常是让学生结合课文写各种类型的文章,以此沟通读写。具体做法是在教学一篇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指导学生写文章,使之为我所用。
一、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相连
(一)阅读和写作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听说读写共同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在高中阶段听说能力的培养下降到次要地位,阅读和写作则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它们两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提高阅读和写作的综合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老师在教学时就要有目的的把两者结合起来,把握好本单元或本学期有哪些文章对写作有较大的帮助,不能单纯的为讲而讲,为写而写。只有正确理解这两者的内在联系,才能在提高阅读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二)阅读和写作相互促进
[摘 要]写作文成为学生学语文最难的一件事,学生往往感觉教材提供给他们的写作资源太少,但实际上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读写资源,我们应认真地利用教材提供给学生最直接的资源,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具体的方法有:一、积累精词妙句、写作方法。二、迁移。可仿句子、仿段落、仿思路、仿写法。三、运用。坚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相信写作文不再是学生学语文的难题,学生的习作水平也一定会提高。
[关键词]读写结合; 积累;仿写; 延伸; 以读促写
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只有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才能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读与写是两个重要的语文能力,特别突出地体现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读是“说话”的起步阶段,写对一个人来说,更为重要。写作往往又是初中学生,感觉非常困难的事情。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找不到素材,二是不会设计文章结构,运用文章技法。在这里我想针对学生在读写方面的实际情况,谈一下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反三”这个标准点,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的顾振彪先生认为:写作与阅读结合,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联系课文进行写作,就在应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应用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提高写作能力。以课文为写作材料,省去搜集材料之劳,可以直接投入写作训练,尤其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可见,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应紧密结合,同步前进。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切实做到以读促写呢?我把读写结合分为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是外在的,即学完一篇课文后,摘抄其中的好词好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这些好词好句,仿照文中句子的写法。另一种是内在的,即学完课文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风格,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对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在教学中具体的“读写结合”方式有三种。下面逐一举例说明:
一、积累
(一)写日记为写作积累素材,占有素材是做到读写结合的基础,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
同时做好监督和指导,否则将流于形式。
鲁迅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从文坛名人的经验中可得: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教学必须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读和写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多读书
作文的第一步便是获取材料。如果把作文视为“信息输出”,信息在“输出”之前,必先“输入”。古语云“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便是古人对阅读的高度评价。教育家叶圣陶说:“如果学生能善读、多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的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绪与技巧自然能渐有提高。” 因此,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提高习作能力的一条必经之路。怎样指导学生多读书呢?
1.课内阅读
课本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优秀的范文。所以,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时,老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达到分层次阅读:
(1)读:读通课文,读通文章中重要语句的表层意思。
(2)解:解析要点,解出文章中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悟:悟出内涵,悟出自己的“哈姆雷特”,悟出适于自我的人生哲理和永恒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乐读乐写,读写结合呢?关键在于立足文本,找出读写结合的最佳原点,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捕捉学生的真实感受,拓展写话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动笔,勤于表达。下面就小学低年级写话在教学中的训练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写在读前,赏文作比
在学习课文之前,在点明课题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写话水平先行试着写话,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写话情况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通过赏析比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体会到教材文本中的语言运用之妙,另一方面,通过对比,学生可以真实的感受到自己在写话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动力,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比如,在苏教版第三册《秋游》一课的学习时,在板书课题之后,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同学们,秋天到了,许多孩子爱在这个季节去游玩,你能把自己游玩时的情境写下来告诉老师吗”?有的同学会写“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我和爸爸妈妈到郊外游玩,我很高兴。有的写“秋天真美啊,树叶都落下来了,走在上面沙沙响……”在学生写完以后,教师要首先对学生的成果予以肯定,接着再继续引导,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秋游》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他那个地方写得好,把它画出来,并想想为什么?你写的话有哪些不足?写在课前,通过和原文比较调动了学生读的愿望,使学生迫切的想知道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在赏读品析中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在课后再进行完善,这样教学,学生既美读了课文,又对同类题目的写话方法做到了心中有数,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写在读中,以读促写
1、读中仿写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中要凭借例子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针对学生喜欢模仿的特点,精选文中的精彩构段,引领学生品读,在品读中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模仿写话,比如在学习《小池塘》这篇课文时,文中第二自然段主要以比喻排比的形式写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池塘里的样子,在学生熟读,品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池塘周围还有许多大树,蜻蜓,芦苇等许多景物,你能想象出它们倒映在小池塘里的样子吗?请把它们写下来。
________倒映在池塘里,像________。
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读写能力的逐步提高,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师进行语文教学,也应遵循“从阅读到写作,读与写结合”的原则。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大量阅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1)增强心智活动的能量;(2)培养注意力;(3)促进内部语言发展;(4)促进思维的敏捷性;(5)促进直觉思维的能力。因此,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极好的促进作用,尤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将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尝试着让学生尽早开始阅读,大量阅读。首先,我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在低年级时,我注重加强对学生感情朗读和表情朗读的训练。富有表现力的朗读,必须对课文的意义有较深的理解,并掌握了语言的逻辑性与表现方式后才能实现。指导学生有感情、有表情朗读,教师的范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就是采用由教师的范读到学生的自己读。因低年级的教材以简短的、富有童趣的小童话、寓言、诗歌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于有感情、有表情朗读,加之教师的鼓励和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对这一训练非常感兴趣,对所学的课文不但能够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而且能富于想象地加上一些表演性的动作,效果很好。只限于教科书上的内容是不够的,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扩大认识兴趣和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和写作水平。怎样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向课外这个更广阔的世界呢?我就结合思想教育,以故事会、朗诵会等生动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小学生为了在各种活动中都试一试,他们回家就积极准备,找材料,练习朗读和背诵。在这一准备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且逐步培养起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阅读范围的不断扩大,学生对课外书的需求就越来越多。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就在班级里组织学生成立了小图书角和红领巾读书会,集大家的好书于一起。图书角每天定时开放,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读书会的同学经常组织在一起,写读后感,交流读书体会,互相介绍好书好文章。在同学们的互相影响下,班级里形成了良好的读书风气,获益匪浅。读是写的基础,读和写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逐渐提高的阅读能力,为他们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心理学上讲,教师对儿童的作文训练,应从读到写从模仿到创作,逐步提高要求。小学语文教科书上的课文,是最好的指导学生写作的范文,对一些好的文章,我不但要求学生熟读,有感情、有表情朗读,还要求学生能背诵,使他们无论在思想上,在写作方法上,还是在用词造句上,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我还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如学习了《三味书屋》《小站》等文章以后,我就要求学生按方位顺序描自己的房间和我们生活区的街心花园;学习了《颐和园》之后,我就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写我市的公园;学了《课间十分钟》,我就要求学生仿写《一节活动课》等等。通过这样的练笔,使阅读和写作真正地结合到一起。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也不是仿几篇课文.写篇作文就可以了。只有平时多练笔,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写日记,也是一种好方法,日记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既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又是写作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入中年级之后,我要求学生每周写2至3篇日记,通过这样坚持不断的练笔,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所谓的写作,其内容还是来源于生活,只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因此,我经常带领学生搞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智力竞赛、查字典比赛、语文游艺会等等。逢新年、五一、六一等节日,我们还以中队会的形式举办包饺子活动、缝沙包比赛、联欢会等。我还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如游公园、找春天、观落叶、去野炊……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写作素材。每次活动之后,我都要求学生们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日积月累,学生日记的内容更丰富了,写作水平更高了。在学生练笔写作时,教师除了在写作前指导外,写作后的评析修改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时,对学生的作文讲评,我有时进行面批,有时找出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全班同学共同来评改,有时利用范文作对比——或选材对比,或叙述方法对比,或语言风格的对比等等,具体说明怎样写好,学生很容易接受。讲评后,根据具体要求,继续组织学生修改,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总之,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视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提高对学生读写能力的训练,并且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逐步提高。(责编 张宇)
学习语文,既要学读,又要学写,读写结合,相辅相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果把读写融为一体,能够读写结合,以读带写,既能把原文读进去,又能把作文写出来,是提高读写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一、如何培植学生读写的基点
学生的作文是否有创新意识,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验是否丰富,但这一切又都由“兴趣”主使,其实孩子的表现欲很强,而且也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他们观察世界有独特的视角,对事物奇异的想象也常使大人自叹弗如。其中抓住兴趣这一触发点,就能激发孩子潜在的写作能力。
1.设立“每周话题”让学生上台练说
为了扫除孩子从“说”到“写”的障碍,我在班级里设立了“每周话题”,并提前将话题告诉学生,诸如“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我的生日”“我家的喜事”等。这样让学生的表达有对象、有目的,可利用晨会课的时间,挨着学号上台练说。讲得不好的同学我可以提醒他,对说得好的同学我大加表扬。学生积极性高了,话题准备更充分了,话题内容更丰富。在练说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教他们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使孩子们感到说一段话并不难。渐渐地,他们胆子大了,也越来越爱说了。
2.开设“每天一读”让学生大量阅读
大量阅读是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尽量扩大自己的课外阅读面。我为学生列出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有选择地多读、广读,并且还指导学生课外看到的优美句子及时摘录在自己的记录本子上。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坚持每周举行一次好词好句、好段好篇欣赏会,并自我梳理,归类“入库”。每半个月进行一次集体交流,每学期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翻箱倒柜”,使积累的语言文字不至于“发霉烂掉”,从而提高积累的长久性,既帮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素材,扩大了视野,还吸取了广博的知识。
二、如何搭设读写的支点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此,每位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以至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投入这项工作。其中,写日记是教师们使用得最普遍的方法,而且每天一篇,循序渐进。学生天天写,教师天天查,生怕有什么闪失。但现实是,除了几个成绩优秀的同学写得较好外,其他学生进步不大。
从学生的日记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无主题,漫谈胡扯。(2)记流水账,写得平淡,无波澜。(3)内容很少,无话可说,或是有话说不出,表述不清楚。(4)语言枯燥无味。这些问题让教师们很苦恼:平时我们语文教师没少给学生进行作文指导,也没少修改作文,但收效甚微。到底有没有省时又高效的做法呢?下面这种“以读带写,读写结合”的方法效果不错,不妨试试。
一、读名作,找亮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观千剑无以识器,不操百曲无以知音。”这说明读是写的前提和基础。让学生每天看一篇或一段优秀文章(文章可以是优秀作文选上的,可以是自读课本上的,也可以是名著上的精彩片段或章节),课外在笔记本上记下读后感(可以是主体方面的,可以是语言方面的,也可以是结构选材等方面的。)。总之,要找出文章好在哪儿。当学生对某位名家名篇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时,只要他的看法有道理,就给予肯定;如果见解偏颇,那是学生可贵的真实思维的流露,切不可求全责备,而要适当引导,把他(她)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这点难度不大,一般三至八分钟足矣。但是不可漫无边际,而应提出范围和要求。一是要求学生多读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了解名家、名篇在构思、立意、语言等方面所采用的方法。二是要求学生多读班级中一些优秀学生文笔流畅的习作,让他们从身边的榜样学起,读时要注意指导学生“精读”和“摘读”。“精读”是指对构思、立意精巧、寓意深刻、语句靓丽的文章让学生多读几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是懂得这个道理的,要让学生从精读的文章中学到名家的精髓。“摘读”是对学生更进一步的要求。这主要是要求学生把特别优秀的名篇、名段、名句,以及平时在读书看报时所遇到的精彩片段、名言警句、生动词语摘抄下来,再三咀嚼,对其中的含义心领神会,达到熟读成诵。读的时间长了,在学生头脑中就有了各种各样好文章的结构、选材等方面的标准,从而对优秀文章有一个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认识。这样,他们在写文章时就能见解独到、思维流畅,真正写出自己的东西来。
二、读中悟写,想写就写
在大量阅读中悟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这会在学生的作文中体现出来。所以,还要重视学生的写,把名家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学以致用。如果不写,看过的东西就如纸上谈兵,就似空中楼阁。实践证明,学生在看了大量的美文后,有试着模仿写作的欲望。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是不会害怕写作文的。当然,重视写,绝不是强制学生每天写一篇,而是想写就写。学生只有有了写作的冲动,才有话可说,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所以,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别注意体验、思考、观察,觉得哪一件事可写提笔就写,觉得有了感受,有了体会,就把它给写下来,可以是一小段,可以是对某件事或某个现象的看法或见解。如果学生模仿某一名篇、某一方面来写,可让他与名篇对照,看谁写得好,好在哪儿。如有两个学生模仿《背影》的写法,其中一个模仿《背影》选材的截取法,学生在文章中把父亲的“眼神”作为文章的触发点和聚焦点,写得还真有几分神似。另一个学生模仿《背影》的语言特色,写自己暑假去母亲打工的地方,母亲把自己(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抱在腿上,还像小时候哄自己一样,而自己害羞地挣脱,体现了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和平时未尽责任的歉疚之意。文章语言朴实,文中虽不见“爱”“感激”之类的语句,但写得特别感人。
三、择优范读,激发兴趣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关键词:学习拟题;描写插图;仿写亮点;写读后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116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那么,如何达到这个目标,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呢?在教学中,笔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尽量让学生达到“乐于表达、自由表达、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一、学习拟题
教材中写作的内容非常宽泛,体裁也可以自由选择,这给学生自由表达提供了前提。对小学生来说,自拟题目,特别是如何拟一个新颖的、有吸引力的题目,确实感到茫然。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的习作,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照片,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学生通过一组课文的学习,了解了战争中孩子的生活,激发了痛恨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看到这幅图学生个个义愤填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但提笔命题时,又不知所措。于是,笔者带领学生回忆这一组课文的题目:《夜莺的歌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逐一分析每个题目对文章的作用及对读者的震撼。结果,学生拟出了恰切的题目。如《孩子的哭声》《悲惨的一幕》《娃娃啊,娃娃!》等。由此,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主题单元的读写练习。每教一篇课文都要从审题开始,再以回归课题结束,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真正懂得“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这句话的含义。
二、描写插图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直观,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容易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写作时,可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插图前、插图后的情节,把“定格”的图画“拓展”成连续的情节和内容。例如,讲《小动物过冬》时,笔者出示课文插图(秋风来了吹的树叶片片落下,青蛙、蜜蜂和小燕子聚在一起)仔细观察画面,领悟图意,噢,原来他们在商量过冬的事!那他们又说了些什么呢?你喜欢哪只小动物你就想想他给朋友说了些什么?同学们发言可积极了!小燕子说:“朋友,你怎么过冬呢?我准备飞到南方过冬,哪儿暖和。”青蛙说:“燕子姐姐,我就在这里过冬,我把地上挖个洞,吃得饱饱的钻到洞里睡大觉!”……然后,笔者再让他们看看课文中几个好朋友是怎样商量的。最后让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别的小动物过冬的方式写一写。笔者的要求不高,让学生自由一点,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但一定要扣住《小动物过冬》来写。同学们写得可真好,有的:“蛇和青蛙一样,到了冬天也钻到泥土里睡大觉。”有的写:“大雁在秋天也飞到南方过冬……”由于学生觉得画面新奇、好奇心特别强、情绪高涨,因而兴趣盎然。
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诹。”可见,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现在的学生电视看得越来越多,游戏玩得越来越溜,而读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作文写得越来越差。提起作文,学生发憷,老师发愁。所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要从读做起,以读促写。
一、以读学写。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两部重头戏,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作文练习不应该单单是每周两节作文课的任务,它应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时,不要忘记教给学生从读中学写。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经过精挑细选,篇篇文质兼美,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熟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其写作的特点,传授写作的方法,并让学生通过再读来理解、体会、消化、吸收,进而形成自己的写作技能。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细细品味其点题的绝妙,在心中融会贯通,那么在实际的写作中才能运用得得心应手。
读书重在“品”,品文章的情韵,品文章的趣味,品文章的意境,品文章的气势,品出文章的“滋味”,才能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习运用语言语言表情达意。张开嘴,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是“品文”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读对文章有一种感悟,形成语感。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句话都读不下来,他如何能把自己的作文写得通顺流畅?如果读课文时他不能倾注感情,与文中人物同喜同悲,他如何能在自己的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没有语感,学生在写作文时会感到有话说不出来,有理道不明。所以,良好的语感是学生写好作文又一重要因素,而这种语感任何教师也不能硬塞给学生,只有通过他们自己大量朗读课文才能逐渐形成。《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全文篇幅较长,情节感人,教学重点应放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这一凄婉的故事。《林海》一课,语言生动朴实,学生在读中仿佛亲自置身于“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的兴安岭。作为语言大师的老舍先生用他那亲切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了兴安岭的“亲切与舒服”。对于一些语句优美,独具特色的段落不妨让学生熟读成诵。背诵是培养语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形成自己的语言,行文时方能如行云流水,使文章一气呵成。另外,仿写是读书之后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方法付诸实践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较快地提高作文水平。所以仿写如同习字时描红模子,降低了写作难度,学生会感到写作亦有矩可循,既减轻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又能加强写作的单项训练。学生在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会掌握得很牢固,逐渐形成较强的写作能力,使其终生受益。
二、以读蓄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愈加重视,出版的适合少年儿童的书籍也越来越多。这些书籍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有自然科学知识,有社会生活介绍,有文化艺术欣赏……学生在这些书海中遨游,既可以了解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尤其是一些优秀的小学生作文选,对学生写作文的帮助更直接、更有效。由于小作者与我们的学生年龄相当,思维、语言相近,所以他们写出的文章更易为学生理解、接受,更具借鉴价值。然而面对这些无言的老师,许多学生却不知如何请教。有的学生家中的存书很多,却将其束之高阁,等到写作文时感到脑中空空而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有的学生书读得不少,但读过之后抛于脑后,对自己的写作并未起到什么作用。而有的学生一写作文就掏出作文选照抄不误,说什么“天下文章一大抄”。但“抄”这个字大有学问,学生不能只作书籍的复印机,要学会用脑读书,去粗取精,使其能为我所用。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读书的同时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或记下自己读书的感想和收获,或摘录精彩词句和段落,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为今后的习作蓄积材料。
课上的阅读量毕竟有限,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书籍报刊,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小文库”,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才能够文思敏捷,文如泉涌。
三、以读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