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读教育书籍心得体会

读教育书籍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典”为伴,幸福一生

我刚到射洪中学时,真的感到非常恐慌,因为我的能力与大家的期待相去甚远。一位对教师关爱有加的校领导为我指点迷津:阅读经典书籍。通过不懈的坚持,如今,阅读经典书籍已由当初的权宜之计变成必须的生活方式,甚至成为精神的享受和幸福的源泉。

经典书籍就是极具思想内涵的好书。阅读经典书籍就是学师的智慧,与大师进行心灵对话。久而久之,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心灵越来越充实,素养不断得到提升。具体而言,阅读经典书籍的好处主要有三个。

一、趋真向善

阅读经典书籍可使人趋真向善。经典书籍中大都蕴含有关“真、善、美”的思想,经常阅读经典书籍,自然会耳濡目染,那些有关“真、善、美”的思想就会浸润人的心灵,使人趋真向善。例如《论语》,经常阅读,便能从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为此,我不仅抄写《论语》中的名句,更撰写有关《论语》的读后感。又如《沉思录》,它是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的作品。在书中,作者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人生,并真实传达出趋真向善的思想。还有《爱弥尔》,这本书一出版就轰动了整个欧洲。它是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卢梭的作品。它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小说,又是一部关于教育和人性的经典。在书中,作者主张顺乎天性,力求让人的真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与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另外,《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静思语》(证严上人)、《人性的弱点》(卡耐基)和《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周国平)等经典书籍都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阅读中,既陶冶情操,又增长智慧。的确,阅读经典书籍不仅使人获得知识,更让人趋真向善,最终享受幸福。

二、淡泊明志

阅读经典书籍可使人淡泊明志。只有被文化滋润心灵,人才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而阅读经典书籍能提升文化素养,使人有一颗宁静的心。为此,我先后阅读了《庄子的享受》(王蒙)、《跟李叔同学修身养性,向南怀瑾学为人处世》(于海英)、《向庄子借智慧》(傅佩荣)、《世界是平的》(托马斯・弗里德曼)、《陈寅恪的最后20年》(陆键东)和《教育的奇迹》(朱永新著)等。尤其是《陈寅恪的最后20年》,作品写法奇特,以文证史,既涉及哲学、伦理,又涉及诗词、古史,令人受益匪浅。的确,经典书籍将我带到宁静的港湾,我愉快地做着名句摘抄和美文收藏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我的文化素养提升了。当心灵变得宁静之时,自然淡泊明志。

三、开阔视野

阅读经典书籍可使人开阔视野。作为校长,办好学校是社会赋予我的神圣责任和使命。所以,我竭尽全力,使学校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和学生的幸福乐园。于是,我阅读《行知书信集》(陶行知)、《教育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从中学习治校方略以及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方法等。另外,我从《教育漫话》(洛克)、《理想国》(柏拉图)、《学校管理学》(江月孙)、《一流学校的建设――陈玉琨教育讲演录》(陈玉琨)、《教育哲学》(石中英)、《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教师的20项修炼》(郭元祥)、《摸不着门》(孔庆东)和《不做教书匠》(朱永新)等经典书籍中,领悟学校发展的意义,既寻找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答案,又探求提升育人质量的方法,并从中获得帮助师生享受幸福人生的途径。这样,我便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教育。因为,开阔了视野,所以,思想更为成熟。

全文阅读

让教师近距离接触书香

开学工作检查走访了几所学校,让我深感欣慰的是,现如今的孩子们可以尽情地享受着阅读的快乐。学校的图书室大多琳琅满目,图书资源十分丰富,孩子们可以随时前来借阅,而一些学校更是将图书搬到了学生教室,每个班级设置一个图书柜,里面的图书每周更换一次,尽可能地方便学生阅读。更有一些学校在楼梯口、走廊上,放置一个个书橱,学生阅读起来更是不受时空限制。可以说,书籍对于孩子们不再遥远,他们置身其中,沐浴书籍的芬芳,享受着精神的给养与滋润,在书籍的陪伴中,快乐地度过校园中的每一天。

然而,在我欣喜于学生乐于阅读之时,却发现另外一个窘况,那就是教师阅读资源的匮乏。在我走访的诸多学校,几乎在教师办公室见不到书橱,而教师办公桌上除了教材、教辅资料、学生作业之外,再无其他,办公室的报架上,除了一些晚报之类的报纸之外,也鲜见教育刊物。在这些学校中,教师是极少读书的。

这确实是一个可怕的问题,让学生读书,教师自己却不读书。试问:教育者不读书,又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一群不读书的教师,会引领他们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外阅读吗?而在这样的学校,即使学生的阅读资源再丰富,我们又能够指望他们燃起阅读的欲望,做到手不释卷,醉心阅读吗?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标杆与榜样,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只有充分感受到书籍魅力的教师,才能感觉到书籍对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才能花大力气助推学生的阅读行为。只有自己投身阅读的教师,才能与学生一同阅读,才能指导学生阅读,与学生分享彼此读书的感受与心得,才能把师生的阅读引向深入。

特级教师高子阳,每节语文课都会先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书籍,哪怕是公开课,坚持读整本书,高老师整整做了十年,他读过的图画书、桥梁书、纯文字的童书达260余本。这些书犹如种子,埋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中,可以想见其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更可以想见,教师的带读对孩子们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作用。

让书香溢满校园,书籍不仅是学生成长的精神食粮,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教材。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书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广义上讲,阅读是教师更高层次的备课行为,可以增长教师的见识,开阔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长期地阅读才能让教师拥有教书的底气,教师只有做个读书人才能有资格成为教育者,才能在自己的课堂上游刃有余,如鱼得水。

纵观每一位教育家、特级教师成长的过程无不伴随着苦心阅读的过程,他们对书籍的挚爱,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化的追求,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也让他们在教师的岗位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读书是教师最基本的教研方式,他们集体阅读规定的书目,并定期展开专题讨论,也正是因为书籍的滋养,他们的教学水平才达到了至高的境界。一位历史教师在学区内上了一节公开课,听课者被其高超的教学技艺所感染,便问他:“你备这节课用了多长时间?”这位教师说:“准确地说,这节课我备了一辈子,但是至于这节课课前的准备仅仅用了十五分钟。”这就是阅读的力量,这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有力的注解。可见阅读成就教师,书籍成就教育。

构建书香校园,师者责无旁贷,让学生阅读,教师首先应当亲近书籍。在书籍进班级、进课堂、进课桌的当下,书籍更应当走进办公室,走进办公桌,走进教师的生活。让教师近距离接触书香,这点,更加重要。

全文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思想对当今小学建设书香校园的启示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思想与当今小学建设书香校园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在其任职的帕夫雷什中学实行了书香校园的建设。他的阅读思想主要包括: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阅读应当成为发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阅读是教育最本质的活动。他的阅读思想给当今小学建设书香校园以极大的启示。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 阅读思想 书香校园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7-0001-02

一个现代的人,如果没有经常与书籍的精神交往,如果没有一种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尊严的美好愿望,那么他的生活就是不可思议的。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很多著名的作品中,涵盖了他丰富的阅读思想,他的教育实践也因为他的阅读思想而增添了光彩。本文就他的阅读思想进行论述,希望其对当今小学建设书香校园有所帮助。

一 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思想

1.学校应该是书籍的王国

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在苏霍姆林斯基任职的帕夫雷什中学,有丰富的藏书,图书馆藏书1.8万册,教师们的私人藏书有4.9万册。在其学校设有图书馆、阅览室。为了让学生随时都能阅读到书籍,分别在各个楼层设有阅览室,并不断更新里面的书籍。针对不同的阅读群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设置专门的书架,例如:为学习困难生设置的专门书籍;学生集体朗读的书籍;家长阅读的书籍;世界名著等。此外,还专门开辟了很多学习角,如英语角、女生角等。学校设置校务会议,在年终的时候,校务会议会对图书馆的藏书情况进行讨论,并决定为图书馆和阅览室增添哪些书目。可见,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中,书籍无处不在。在其学校,学生生活在书籍的海洋之中。

2.教师是阅读养成的指导者

全文阅读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语文阅读对每个人都很重要,而小学的语文阅读更是基础。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从幼儿就开始让孩子阅读一些启蒙读物,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师也要重视,提倡学生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进行大量、广泛的阅读,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道德品质、精神境界等。就中国现在的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育现状来看是不乐观的,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育现状;应对方法;道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48-02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育现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育不被重视

在中国,无论是在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的大城市,还是在贫穷落后的小农村,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育是忽视的,思想上,人们普遍认为我们是华夏子孙,是中国人,对于语文的学习从呱呱坠地就已经开始,学不学语文都认为无所谓,至于语文的阅读更是可有可无。设备上,城市的教育设备还比较齐全,天文、历史、艺术、绘画等各种书籍都涵盖在内,学校也设立比较大型的图书馆。但事实上,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每天的学习任务繁重,初中的知识在小学就开始学了,每天的作业就已经让学生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有闲暇的时间去阅读语文书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学生无法静下心来好好阅读一本可以净化我们心灵的书籍。而在我们广大的农村,经济水平落后,学校的教育设施跟不上,学校连最基本的课本都供应不上来,更别提一些课外书籍,对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图书、课外读物、漫画等就是奢侈品。

2.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主体意识不强

语文的学习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仅靠短时间是不可能学好语文的。但学生并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只是在教师的督促下被动地进行着不走心、不过脑的语文学习。作为小学生,贪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能够乖乖坐下来进行着枯燥无味的学习活动是非常困难的。而阅读这项活动更需要学生的平心静气,慢慢体味,才能在书籍中汲取到精华。中国的教育就是"满堂灌",并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学生能否完全明白地接受并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教师只是单纯地考虑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学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是对学习排斥的,并不能真正认识到学习对自己的意义。所以,学生主体的意识不强,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仍然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顽疾。

全文阅读

融合性设计观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一、融合性设计概念分析

网上及词典是将融合释义为把两类或者是多种不同事物融合且形成一体,最终呈现为水融的效果及状态。书籍设计及具体实践的融合性设计分析中主要是强调书籍设计及具体实践之间所存在的一体性关系,把书籍设计及具体实践这两个看似可以分离的部分融为一体,书籍设计主要是围绕着具体实践特征而进行的,并不会由于其余因素而去过渡式设计,这样有助于把各类资源充分利用到书籍设计中,以致实现规范及引领科学的书籍设计思维作用。具体实践也主要是借用书籍设计的有效辅助来呈现自身独特之处,更是为了体现书籍设计更好的诠释具体实践,使得学习者能够很快了解和掌握到各类信息。强调书籍设计及具体实践之间的一体关系则说明具体实践特征与书籍设计密不可分,这时书籍设计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具体实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呈现出书籍设计及具体实践不能分离的状态,最终呈现书籍设计及具体实践中各类资源充分应用,从而发挥更大的效果及效率,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融合性效果。

二、融合性设计观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1.教学理念转变

书籍设计课程教学方面的改革主要是理念转变,着眼于书籍设计发展进程来讲,国内近代书籍设计受到外来观念及理念的影响较大。中国的打开了文化锁国的大门,教育先驱们开始将各种西方书籍设计引进国内,这也使得国内书籍设计艺术走向了新步伐。装帧一词的引入则快速被人们所接收,以往的书籍设计师们受到时代及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能使得书籍总体设计全方面参与,长此以往则只是封面设计的代名词。正是因为这个概念不完整则就束缚了我们几代先驱们的设计思维,最终形成一种非常片面的书籍设计观念。随之国内书籍设计逐渐走向装帧至书籍设计过渡环节,很多教育教学工作中都将装帧设计专业改为了书籍设计专业,这同时也体现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尽管传统式书籍设计等方面有着非常厚实的基础及精湛的技艺范本,但这时是需要采用新理论来唤醒传统式思维模式,以便突破陈旧的表现形式而创新出适应于时展的模式。

2.书籍设计及具体实践融合性设计原则

书籍设计及具体实践融合性设计应坚持从具体实践特征着手而找寻适应的融合点,实际上具体实践特征也就是将具体实践的核心内容充分融合,用具体实践特征替代实践关键点,从而找出书籍设计及具体设计最适宜的融合点,但是务必要尊重具体实践各方面关键信息,也应考虑到具体实践其余信息,以便找出更加准确和适宜的融合点;坚持书籍设计辅地位原则,科学有效的运用书籍设计及具体实践各方面资源,随着教育改革进程加快,人们逐渐有意识的注重书籍设计来呈现具体实践,从而加强书籍之间的竞争,因为设计方式及理念不科学且不适宜,导致出现了诸多不达标的书籍设计;坚持具体实践特征及融合点与审美情趣统一化原则,应充分掌控具体实践特征及融合点和审美情趣这三者之间的统一性,以便明确书籍设计及具体实践融合性设计分析探究,主要是为了实现被教育者快速且准确的得到具体实践特性信息,达到各类资源合理应用,设计出更好、更适宜的书籍。

3.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全文阅读

个性化场域:高校生态阅读之空间建设

摘 要: 个性化阅读场域是从主体意义角度出发,通过阅读这一客观关系将阅读者与阅读对象、阅读环境联系起来的对阅读主体产生积极影响的多元化场所。本文从场域视角出发,观察高校学生阅读现状,探索高校个性化阅读场域存在的意义,归纳个性化阅读场域的建设特点,分析高校个性化阅读场域对于大学生的阅读行为的影响,从而推广这种阅读模式。高校个性化阅读场域的最终蓝图是推行生态阅读,作为大学生在图书馆和课堂阅读学习的补充和延伸。

关键词: 个性化场域 高校生态阅读 空间建设

大学时光正是广泛阅读的黄金时期,从书籍中获取各类知识仍然是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阅读使大学生认识历史、认识自身、反思当下、展望未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增加大学生深阅读时间、提高大学生阅读效能成为高校乃至社会的一大关注点。

一、高校个性化阅读场域的提出与发展

“场”是现代物理学中的重要范畴,后来逐渐被引入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布迪厄将场域定义为经过客观限定的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形构[1]。场域以客观关系为纽带,将在场域中活动的人联系起来,形成特定的网络。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场域”范关系畴与教育结合而形成了关于场域解读与教育研究方法论拓展的“教育场域”。“阅读场域”属于“教育场域”,是场域解读在研究性学习和阅读领域的积极探索,阅读者从主体意义角度重新诠释文本意义,形成读者、作者、文本间的良性互动。个性化阅读场域,即指从读者个体的认知度出发,通过阅读这一客观关系联系起来的有助于读者多元化、集中性学习的场所。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单纯的“阅读者――文本”阅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阅读者的要求,由此,个性化阅读场域应需而生。从主体意义角度进行探索的个性化阅读场域不同于课堂、图书馆等其他阅读场域,更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每个读者都是具有鲜明个性的阅读主体,个性化阅读场域在场域的布置上及场域内产生的活动等都体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尽可能满足阅读者的阅读需求。顺应这一潮流也产生了一系列个性书店的尝试,如先锋书店、猫空、浮生记等。他们在实体书店的发展日渐式微、网络信息发展弊端日渐浮现的当下,均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这与他们抓住“个性化阅读场域”的建设核心有着密切关系。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场域已成为当下阅读场域建设的重要且必然趋势。

顺应这一时展趋势,在高校建立个性化阅读场域可谓势在必行。高校个性化阅读场域是课堂、图书馆阅读学习的补充和延伸,是一个可以让阅读者自由、舒适、平等地进行阅读和交流的场所。与一般的个性化阅读场域类似,它也注重在场域建设过程中体现“个性化”特色,如在空间建设上力求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在氛围营造上力求舒适。因为面对的群体是大学生,所以高校个性化阅读场域在建设时也有其独特性。高校个性化阅读场域的建设和发展特色是积极引导阅读者,提倡纸质阅读、深度阅读、研究型阅读,正确引导阅读者进行浅阅读、网络阅读等。建设目的是增加大学生平均阅读时间,丰富内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最终形成生态阅读核心价值体系。

二、高校个性化阅读场域建设特色

全文阅读

构建班级阅读环境,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的发展进一步走向全面发展的时代,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素质的提高。现代中学教育除了教会学生获得知识外,还应该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而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应该重视班级阅读环境的构建,通过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构建班级阅读环境 阅读方法指导 人文素养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关键在于唤醒学生的人文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修炼学生的爱与宽容之心。张扬学生个性,追求真理,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充满理想与激情,学会正确恰当地处理好知识与情感、知识与价值、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更好地激发潜能,不断提高和超越自己。同时,受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双重“瓶颈”约束,中学生大量阅读,自由交流,整体感知,细细品味,阅读活动并没有很好地开展和落实,可以这么说,在阅读方面呈现出“沙漠化”的趋向,这对于中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是很不利的。世界有名的帕夫雷什中学就特别注重阅读,其中阅读占课时量的12%。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里就曾指出,学生应在低年级就开展富有成效的阅读活动,他提出:阅读技巧在低年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力求使学生至少花费200个小时在朗读上(包括在学校和在家里),至少花费2000个小时在默读上。低年级学生尚且需要阅读,现代高中生生活在知识爆炸和信息快速传递和变化的年代,重视阅读,学会阅读显得尤为重要。班级的管理者,构建生态和谐的阅读环境,是切实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通过日常的观察、分析和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班级的阅读环境。

一、宣传阅读的重要性

要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班主任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进行宣传。我班有一位学生总是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且同样的问题会连续出现,我指出后效果还是不是很明显。如果给他介绍一本合适的书籍阅读,那么也许比苦口婆心的教育更有效果。我给他推荐了一本书,书名是《做最好的自己》,该同学阅读完了后,跟我交流心得,进步很大。因此在班会上我特别请他做了读书心得交流,他从自己的一些小问题,如上课偷偷地低下头吃零食等聊起,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做了剖析,分析得很深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认为有些教育可以通过身边的任何事,通过合适书籍的阅读让学生进行体悟和提高,会比班主任讲更有成效。

二、设置班级图书角

1.由学生每人捐献一本自己喜欢的文明健康的书籍

全文阅读

阅读内容对初中生性格产生的影响及疏导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人们对阅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阅读可以怡情养性、博才涨才、丰富情感、启迪心灵,阅读不同的内容对读者有不同的影响,笔者将从阅读内容对中学生性格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得出相关结论并结合教育部推荐初中生的必读书目提出相关建议,对初中生在阅读上得到的一些负面影响进行疏导,抛砖引玉,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性格;教育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064-02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以前被奉为书生专利的阅读也逐渐走进千家万户,阅读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阅读对人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教育部门和家长要认识到阅读对中小学生所具有的启迪心灵、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文化修养等重要意义,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书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由此看来,阅读对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阅读内容的选择就会变得十分关键,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首先需要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指导,因此笔者就将从阅读内容对初中生性格产生的影响入手,结合教育部推荐初中生必读书目,来阐述阅读内容对初中生产生的影响及疏导,以此希望大家在阅读上得到某些帮助。

纵观前人研究,关于阅读对性格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是关于阅读的研究却有不少,从这些大大小小的研究中可以得出阅读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性格心理学理论指出:儿童长大能否成才,不但与智力发展相关,而且与性格、意志品质相关。[2]本文以233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访谈等形式展开调查,结合教育部门推荐的初中生必读书目,力求得出阅读内容的选择对学生性格产生的影响,并针对一些弊端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阅读内容的选择对性格产生的影响

阅读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所以选择阅读什么类型的书籍很重要,尤其是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而言,以下是一些关于阅读内容对性格产生的比较突出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信息。

1.悲伤类书籍。悲伤的书籍比较能调动人的情绪,特别是对于内心比较敏感、脆弱的初中生而言,因此阅读此类书籍就可能使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表一是通过调查得出的相关数据信息。

全文阅读

感知觉在儿童书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儿童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早期教育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智力与教育以及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我国著名思想家、实践家陶行知曾指出,儿童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而如今儿童图书市场,图书的种类多种多样,琳琅满目,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幼儿书籍不仅仅局限于平面的,枯燥的普通书籍,应该是多样,立体的,有趣的,能满足幼儿好奇心的。这样的书籍才能成为幼儿了解和探索大千世界最有效的桥梁。本文就是从幼儿的心理出发,以感知觉、知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以幼儿的感知觉即视觉,触觉,嗅觉,听觉为途径,探索幼儿对世界的兴趣点,从这一角度去深入研究幼儿书籍的形式和内容。使得更多的幼儿通过读书来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理解世界。

关键词: 知觉心理学;感知;书籍设计;设计艺术学

儿童书籍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媒介之一,对幼儿的成长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的书籍设计不仅可以启迪孩子们纯真的心理,鼓舞他们的心智,同时培养他们健康,积极上进的人生观,幼儿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人们常说:“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环境在这张纸上画下什么。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在没有进行正式教育前期,如何利用书籍对正在发育的孩子进行有效地启迪,良好的指导,这是我们最值得重视的。目前,我国儿童图书零售市场动销品种数已经接近8万种,占整体图书零售的码洋比重超过12%。儿童图书无论从销售规模还是品种数上来看,都已成为我国图书市场的一个重要门类。然而,高关注度、高市场占有率的背后,图书制作行业却开始渐渐忽视读者需求的差异性,使得许多儿童对图书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对于制作者来说,做适合市场的书籍还是制作出适合孩子的书籍是一个值得斟酌的问题,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吕敬人教授在《从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的过度―何为一本好书》一文中总结道:一本理想的书应该体现和谐对比之美,和谐为读者创造精神需求的空间,对比则是创造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五感之愉悦的舞台。书籍是一个相对静止的载体,但它又是一个动态的传媒,把书籍拿在手上翻阅时,书直接与读者接触,随之带来视、触、听、嗅、味等多方面的感受,此时书随着眼视、手触、心读、领受信息内涵,品位个中意韵,书可以成为打动心灵的生命体。书籍中其他感官体验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根据前几章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生理发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了解感知觉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依次对感知觉中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在书籍运用中进行分析,从而给儿童带来更美妙的儿童书籍。

儿童在3~4岁时,己经能够初步辨认红、橙、黄、绿、天蓝、蓝、紫等七种颜色。他们在学习颜色名称时,最容易掌握红色,其次是黄、绿等色。随年龄增长儿童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协调、柔和方向转变。另外,男孩和女孩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兴趣取向都有所不同,这就是为什么要对儿童的东西进行颜色的搭配,使它们符合儿童的心理。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一点,就会使设计师制作出来的书籍成人化,色彩搭配的不够鲜亮,不能够引起孩子对颜色以及书籍的注意。触觉作为最古老的感觉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2岁以前,触觉在认知活动中占有更主要的地位。在整个学前期,儿童还是较多依靠触觉或触觉与视觉、听觉等其他感知觉的协同活动来能听到声音的书籍认识世界。触觉探索主要通过手来进行。从出生后本能性的触觉反应到积极主动的触觉探索贯穿了人的一生。

听觉对于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和记忆具有推动作用。我们可以将书作为一个剧本,重新审视儿童书籍的听觉设计,使之成为多维的知识载体,这可以加深书的内容,促进儿童的理解与体会。有些儿童书籍通过在书籍中增加了一个发音装置,通过控制开关,书本就会发出与内容相关的声音或悦耳的乐曲,目的是为了激发儿童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加深儿童对内容的认识和记忆,有助于开发儿童的多元智能。材料表面特性对触觉的刺激性影响着人的审美心理。例如织物,丝织,化纤,棉布等材质的表面上会产生不同的触感。儿童书籍材料的质感通过翻阅可引起儿童的触觉的感受,或平滑、或粗糙、或柔软、或坚硬……这对于书籍设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最初的触摸行为获得敏感性,也能加强视觉体验的感受力和愉悦度。同时,在儿童书籍中运用材质训练儿童的触觉认知,让其凭借自身的感性体验去重新获得新鲜的感受,这就是材料的触觉体验。对于还不识字的学前儿童来说,培养喜欢阅读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趣的感官书以动物造型设计的书籍形态,让孩子们一眼即能看出每本书与他们分享的内容。

在感知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幼儿视觉,听觉,触觉的体验,让幼儿更清楚和更探索性的了解世界。但是书籍有书籍的原则,书籍中的故事性和绘画的生动性也是不可忽略的。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对幼儿书籍也有以下几个设计理念,第一,对故事内容有一定的含义和情感,有益心智的发展。培养情商。第二,基于感知觉理论上的体验性;第三,儿童书籍是针对于儿童的,更多地着重于故事和内容的趣味性和游戏性。第四,孩子应该在书籍中找到其探索的价值。儿童对书籍的需求发生了改变,对阅读提出了自己的诉求,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书籍,如何让孩子更好地体验书籍的魅力,首先可以从幼儿的心理学中感知觉出发,探索幼儿感知觉的发展过程,书籍设计遵从幼儿对颜色、图形等的元素的喜好来制作出幼儿喜欢的书籍。其次在营造书籍感官体验的角度即研究幼儿知觉心理学角度出发,去探寻儿童书籍设计新的突破点,以视觉,触觉,听觉,嗅觉为途径,根据这四点对儿童书籍新的尝试再次,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于传授知识,而西方教育文化则着重于儿童的自我创造,根据这两点能够做出适合中国市场的书籍。让形式和内容能够达到统一。最后,书籍的纸张制作要运用新型材料。设计中可以合理选择纸张、织物等,根据需要,有时甚至可以将各种自然材料合理穿插在书籍中,如植物枝叶、鸟的羽毛等。能有在认知中加深触觉的感受。

幼儿的世界应该是充满色彩的,奇妙的,创意的,所以要切合幼儿知觉的发展,在做好儿童书籍新格局的同时,将西方合理的育儿教育理念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让孩子们自己在娱乐的过程中体验新鲜事情,在得到知识,传授道理的同时,又能让孩子自己创造性的娱乐,这也是现阶段儿童书籍的新的开端。

全文阅读

语文教师读书与专业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邳州市八义集镇荃子小学,江苏 邳州 221361)

摘 要: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其平日的读书积累密不可分,教师平日注重读书并善于读书,就会不断促进其自身专业发展。语文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精通语文专业书籍;要不断拓展知识体系,阅读科学类及教育类书籍。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读书;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92-01

新课程提出,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读书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而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其平日的读书积累密不可分。通常来说,语文教师的读书情况是个体行为,差异性较大。教师因所处环境不同、读书情况不同,导致其专业发展情况不同。语文教师必须将读书作为终身行为,要注重读书,并善于读书,从而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一、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中读书的重要性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唯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语文课程涉及多方面知识,所以语文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和平日的读书积累密不可分。教师必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断从各类书籍中汲取营养,促使自身不断进步。教师只有充分感受读书的乐趣,不断和“前辈、同行”对话,在思想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心灵碰撞,才能不断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丰富情感,从而提高人文素养,进而才能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读书可以帮助教师跳出“教材”“教参”,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更好地进行备课、讲课,从而更好地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精通语文专业籍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