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段考总结教师发言

段考总结教师发言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刚接触英语的初中学生普遍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语音语调不准确、语法不扎实、词汇量不足、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甚至会逐渐对英语产生抵触和厌烦情绪。新课程改革强调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对此,初中英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而忽略学生语言技能的现象,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真正构建以发展学生语言技能为教学目的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一、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打好坚实的语言知识基础

现代语言教学内容,除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还有语言功能和话题。特别是进入九年级后,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学习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读、写阶段,逐步向听、说的阶段过渡和转移。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以引来强化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1.重视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在词汇和句型方面,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熟悉掌握常用单词、词组、习语和句型外,还应设法把“只作理解”的一些词汇上升到“熟练掌握并运用”的阶段。在基础语法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别对①简单句的五种基本类型②动词不定式③被动语态④状语从句和宾语从句⑤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⑥常用的八种时态等,做到既系统地理清脉络,又集中地复习运用。

2.促进知识积累向能力培养的转化。初中学生所学的外语知识很难满足日常阅读要求。随着学生理解力的增强,学习能力的逐渐提高,学生如果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单一的词汇记忆上,就会因为枯燥而失去兴趣。但是,一定的词汇量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必要基础,词汇量过小不但无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会导致学生难以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组织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课外还要督促学生有计划地进行阅读训练,比如限定每天读两篇短文等,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二、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语言技能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积极互动的英语课堂,让学生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因此,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培养语言技能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教师应灵活地设置一些问题,诱导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还应积极为学生创建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究的互动学习环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

全文阅读

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在低段拼音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摘 要】当前学前段的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在专家及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需继续努力。论文针对低段语文拼音教学中渗透语言康复训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低段;拼音教学

我国学龄前的聋儿有74万,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龄前聋儿无法接受专门语言康复机构的语言康复训练,因此义务教育段教师任务很重。从事学龄段工作的教师需考虑:如何将聋儿的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到教学中。

一、研究对象

2012年入学的一年级新生13人(其中3 人进行过听力补偿,效果较好),智力正常。

二、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法、训练法。

三、研究内容与过程

全文阅读

谈任务型教学法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习者不仅要注重语言,更要注重语言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强调过程和结果。任务型教学法通过相对真实的任务,使学生在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等活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知能力。本文作者在自考高级英语课堂上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学习兴趣有了极大提高,对于专业精读课的教学颇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高级英语教学 应用

1.高级英语课程特点与教学要求

高级英语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高级阶段(本科)的精读课,课程的重点是:(1)提高阅读理解和词汇运用能力,即能掌握和使用所学的词汇,特别是同义词、近义词的区分和使用,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抓住文章的要点,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技巧和修辞特点;(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即能用英语解释、用汉语翻译文章中的难句,使用英语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评论。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精读课文及作者的观点,通过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独立解决语言难点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写与译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检验学生对所学语音的掌握和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语言和知识,使其达到熟练的程度。教材精选了32篇文章供学生仔细阅读,并且补充了许多新的语言现象和文化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其题材、体裁、词汇量、语境等不可能太广,所以只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泛读,以达到在多种语境下观察、体验已经学过的词的各种形式,学习已知词汇的新词义,在不依赖词典的情况下,根据上下文猜出生词的大概意思。

同时,自学考试本身的特点也对自考生是一种影响。为了拿到国证,学生必须通过对考纲规定课程的考查,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课本为中心,希望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把握课文重难点,以期能顺利地通过考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选择合适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既达到并完成考纲的要求,又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语言的积累与语言能力的提高。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比较与筛选,我最终选择了任务型教学法。

2.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和优势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发展和完善得益于语言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外语教学等理论的支持。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学习法,它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所谓任务,crookes(1989)认为它是指特定目的的一项工作或一个活动,在教育课程中,它主要用于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工作或活动。语言学习的“任务”就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实践。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是以“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为理论基础,符合二语习得内化过程的理论假设。

与传统的精读教学相比较,任务型教学法从重视语言知识转向重视语言交际能力,从重视教师的作用转向重视学生的作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任务型教学法通过教师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学生熟悉且符合实际的教学活动,创造真实或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答疑者。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主动地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因而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潜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

全文阅读

试论德育课堂案例教学的四环节

德育课案例教学是教师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宗旨,根据德育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政治、经济、法律、职业指导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

德育课堂 案例教学 环节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的、崭新的教学形式,广泛运用于法学领域、医学领域、工商管理学领域、师范教育和中小学师资培训领域及中学基础学科领域。就德育课堂而言,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宗旨,根据德育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政治、经济、法律、职业指导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根据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初步探索出了德育课堂案例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即教师导向,展示案例――学生思考,分析案例――集体交流,讨论案例――教师总结,深化案例。

一、教师导向,展示案例

这是案例课堂教学的引入阶段。上课时,教师以恰当的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常见的案例呈现方式有:给每个学生印发一份文字案例;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黑板上;教师念案例;教师生动形象地描绘案例中的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教师利用即时的刺激或环境制造真实的案例,或者学生自己表演案例。因为在课前准备中己经把文字案例给学生,所以最好采用后两种方法来呈现案例,会增加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二、学生思考,分析案例

根据案例篇幅的长短、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时间的整体安排,教师应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每个学生独立阅读案例,浏览教材,深入思考案例的整个过程、具体细节和相关原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明确自己的见解,写出自己的案例分析报告。这是案例教学的基础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自己以往的相关经验,消化分解案例所提供的所有信息,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在有效的案例教学中,这个环节需要向前延伸,也就是在案例教学准备时,学生要提前认真研读案例。

三、集体交流,讨论案例

全文阅读

段落划分:重结果,更要重过程

以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分段理解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并把划分段落、归纳段意当作教学重点;而新课标颁布以后,不再明确提出划分段落的要求,由于怕被扣上违背课改的帽子,因此,课堂上便很难见到教师指导学生划分段落。于是,阅读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课标之所以淡化段落的划分与概括段意的训练,是因为这样的练习被广大教师演绎成了浮于文本之外的架空分析和固化的段意背记,让阅读教学变成了机械的训练。课标的诞生,是在此基础上修正的,是为了力避这种单纯的工具论而言的。“未提及”与“取消这一要求”并不可等同而语。其实,我们教师应该追问自己的是,心中除了要有纸上的“课标”,还要有一个更为主要的“标”,这个“标”,就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段落划分与段意的概括,首先可以让学生深入地走进文本,了解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脉络结构;其次,段落划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树立文章的篇章意识,了解作者的构思、布局,从而为自己的写作提供好的示范;最后,段落划分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的能力和概括提炼语言的能力。所以,段落划分与段意概括的训练,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是必要的。

随着课改的深入,目前有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一训练的重要意义,开始在课堂上试着让学生练习段落的划分,并概括段落的意思,这与其说是回归,不如说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采取的更加务实的教学举措。但是,看了一些教师的教学流程,又不免让我们担心。

段落划分一般出现在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师在学生读通课文之后,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划分段落。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先让部分学生站起来谈自己的看法,然后便急于将“标准答案”告诉他们。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最多只是记住了结果。对于更多的学生而言,依然是不知所以然。

因此,关于段落划分的问题,结果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首先,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悟得”

段落划分,对学生而言,是有难度的。教师可以采取示范引领、扶放结合的方法。特别是中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时教师要把坡度放缓,教给学生分清段落的方法,教会学生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方法,学生才会迁移,才会运用。如果让学生一味地盲人摸象,没有方法的悟得,估计以后的学习中,学生还是会不知所措。以《东方之珠》一课为例,如果教师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就布置让学生分段,学生会感到一头雾水,很是犯难。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几个问题,减缓坡度:(1)“同学们,看一看课文介绍了香港的哪些景点?”学生一读,知道写了香港的浅水湾、海洋公园和街市。(2)“再读一读,哪些段是写浅水湾的?哪一段是写海洋公园的?写街市的是哪些段?”学生读的过程中,很快就会发现,第2自然段写的是浅水湾,第3自然段写的是海洋公园,第4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合起来写的是街市。(3)“你们看,有一个自然段把这三个景点都写进去了,是哪一段呢?”学生发现是第一段。这时候,教师可讲解:介绍一个地方,文章的开头把所有的景点概括地写出来,这叫“总写”,并将“总”字板书在黑板上。(4)“那后面的几个自然段分开来写每一个景点,这是怎么样写的呢?”此问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写”的概念。(5)“再看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一句赞美的话,我们也可以说这是‘总’的赞美。”这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总写”。(6)“你们看,如果把这长长的6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应该怎样分呢?”学生自然就明白了文章鲜明的段落结构和每部分的意思。

到了高年级,教师同样不能一句“自己分段吧”,这样简单了之。对于较长的课文,教师同样需要帮助学生发现课文中有规律的内容。比如,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师让学生浏览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看到的柳树?”学生一读,发现课文的3~5节。“接下来,你们知道如何分段吗?”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很快便将课文的脉络理清了。1~2节是“定位”,写的是神奇的柳树;后面的6~8节写的是“产生的联想”;第9节是作者发出的赞叹。

教师的引领,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教师在与学生分段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的渗透,并不时地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学习的方法。

全文阅读

研讨式教学中宏观经济学论文

一、研讨式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1.确定主题。

教师首先讲解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选择重点问题、疑难问题、热点的经济时事、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或案例,作为研讨的主题。例如:在讲解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构成与凯恩斯消费理论这部分内容时,先讲解两大理论,然后以我国为例,列出我国近两年的GDP数据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排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我国GDP中四部门所占比重各为多少,通过最近10年的数据评价四部门经济对GDP各自的贡献如何、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主题的确定,是研讨式教学的第一步,它为整个研讨指明了方向。

2.独立探索。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去独立搜索资料、整理资料、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最终以发言稿的形式将自己的观点整理出来。在此阶段,针对学生缺乏查阅资料经验和研究经验的情况,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对前期文献资料的搜集、资料的整理以及观点的提炼进行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调研的途径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是利用互联网搜集与数据相关的实证资料;第二是到图书馆查阅文献、到中国知网等专业性文献检索网站检索文献;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独立探索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

3.小组讨论。

讨论首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每组人数的多少取决于在时间上能保证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小组内讨论,形成小组观点,并选出发言人。

4.全班交流。

全文阅读

行动导向C语言项目教学法论文

一、基于行动导向的C语言课程项目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引用德国职业教育的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职业化的教育模式,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是单一的教学方法,也不是简单的几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而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方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扬长避短。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在项目的实现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完成资料查询、项目的研究和学习,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今后就业所必须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动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按照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C语言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大体分为收集资料阶段、制定项目教学计划阶段、项目教学的实施阶段、项目教学的检查评估阶段。具体步骤如下:

1.收集资料阶段。

老师带领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资料查阅、需求分析等手段广泛深入地进行项目调研,将调研数据加工整理,筛选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项目形成项目库。主要包括学生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10个项目,这些项目的主要特点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比较好理解而且参考资料丰富。

2.制定项目教学计划阶段。

先由任课教师讨论,制定项目教学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确定项目教学的步骤和教学使用的项目程序。项目的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全文阅读

农业经济中案例教学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农业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1.小组讨论

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应根据授课班级的学生人数,在每学期本课程开始之初,就将全班同学分成8人左右的小组,并选出小组长,由其负责组织和协调。案例分发之后,先以课下小组的形式进行案例讨论。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发挥指导作用,如把握每小组实际讨论的总体情况,激励小组成员承担和完成各自负责的任务,尤其是对于小组讨论后形成的用于课堂发言的PPT,应从制作、结构、内容和表达等多方面予以指导,以提升其质量。笔者在实践教学中注意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等技术手段,参与并引导各小组的讨论,从小组讨论形成PPT的初步完成,到课堂发言之前,一般都会经过4~5个回合的师生互动完善过程,每次修改意见提出后,小组随之进一步讨论和完善。由于小组讨论本身被设置为一个公开、透明的互动平台,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使得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在积极表达和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学会了倾听、交流和沟通。他们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时而表现为自我的独立思考,时而产生小组的“头脑风暴”,从而在加深理解案例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共识。在这一环节中,小组内通过学习任务分工,如查阅文献、图表绘制,到共同协作如报告撰写和课堂发言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团队的合作精神。

2.课堂发言

经过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在课堂发言是案例教学法的中心环节。在小组发言之前,教师应提出基本要求,如要求发言者有理有据,且重在有小组自己讨论的观点; 要求听者学会聆听和思考,虚心学习;等等。教师在每小组代表上台讲述本组的基本分工以及对案例理解和讨论结果之后,再组织全班学生对该小组观点进行分析和讨论。在课堂发言环节中,教师的导向作用极其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倾听和观察,以营造出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和谐气氛,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声调和肢体语言,充分掌握学生所释放的信息,以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围绕案例结合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给予必要的点评,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并把握系统性和多维性,注意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例如,在“中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中国特色与国际化”案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课堂发言中,对于农产品的集贸市场、零售市场、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概念、特点和功效等能做出较好回答,但总体而言,缺乏对市场体系的整体认识。因此,在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思考集贸市场在我国长期存在的特殊性和必然性,对比国内外“农超对接”、农产品批发市场尤其是中央批发市场、农产品期货市场等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掌握和理解了市场体系构成的规律,明确农产品市场体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以提升学生认识问题的高度和层次。

3.总结点评

这虽然是案例教学法的最后一步,但却是点睛之笔。它主要包括口头总结与书面总结两种形式。教师在案例讨论完后须作简要的口头总结,内容主要是:一方面对学生的案例讨论情况进行总体点评,归纳优点,挖掘潜力,指出不足,以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其次,就实际案例,结合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阐述教师本人的基本看法。尽管案例讨论没有标准答案,但在总结环节中,教师需高屋建瓴地将相关农业经济理论、原理与案例实际相结合,谈谈自己的独到见解。所讲内容力求具有深度和高度,能启发学生多角度地做进一步思考。总结点评的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在课堂讨论后,应要求学生写出一篇体现理论分析、强调思维逻辑、讲究文字表述、具有针对性和实用价值的案例分析报告。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对所讨论的案例问题进行总结和概括,亦有利于学生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二、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全文阅读

浅析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课题,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教师的教学语言运用至关重要,它不仅标志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而且还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因此,研究课堂领域里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技能和运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具体谈谈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运用和技巧。

一、教学语言要具有准确性

教学语言是从事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语言要精练准确,准确精练的语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性。对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求是把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讲解准确、清晰、无误。如果教师的语言模糊不清,或者模棱两可,叙述、讲解重复嗦,常常会让学生理解困难或造成错误。因此,教师的语言要精练、准确、严密,言简意赅,用简洁、明快、流畅的语言把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表达清楚,使学生真正理解,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二、教学语言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逻辑性主要指准确地使用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脱离思维的语言,也没有脱离语言的思维,教学语言必须合乎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证明必须具有逻辑性。教学语言必须简短明快,语速的舒缓急促、语调的轻重缓急,都应受制于教材本身的逻辑性。教师必须使自己的语言、思想和思维的顺序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按照学生的理解水平进行逻辑推理,做到讲授深浅适中,内容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教师还要注意教材前后内容的逻辑性,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以便于学生理解教材。

三、教学语言要富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主要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思维能力,一般使用在课程的起、承、转、合处,或者使用在设疑、激疑、析疑和质疑处。就技巧手段而言,多使用设问、反问、比喻,致力于点拨、点燃、引导、引发。要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就必须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促使学生思考的动力就是使学生认识到各种概念、法则、定理等新旧知识的交接点,按照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接受能力启发诱导学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为此,教学时教师要多运用类比、联想、讨论、转化等方法。教师讲解时要注意把握语速的节奏,根据问题的难易深浅,快慢要适宜,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

四、教学语言要具有生动形象性

全文阅读

浅议大学英语过级考试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1-0037-01

摘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着很强的权威性与可信度,但其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学生英语能力并没有根本上得到提高。本文从学生、教师、大学英语管理考核层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提高我国学生的外语能力,以便适应新世纪大学英语教与学的需求。

关键词:大学英语 四级考试 英语能力

一、从教师的角度——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注重总结、加以引导

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以CET一4考试为中心进行,主要还是填充式的教学,或者是讲解并让学生学习一些支离破碎的“技能”,这样做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四级通过率,也能为校方带来在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方面可以一时自吹的资本。但是,学生却缺少了在语言课堂上感受真实语言、锻炼语言表达的机会。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结果,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没有得到根本实现。我们大学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处理好教学与CET一4考试之间的关系,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注意总结,对学生加以引导.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掌握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及特点完善或改进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提高自学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好:

(1)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处理好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在语言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语能力的提高。以CET一4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纯粹是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体现,最终只会培养考试的能手,而不是外语语言的掌握者、使用者。戴炜华(2001)介绍,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贯彻整体教学观念,采用交易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大量参与具有真正目的的学习活动,从而能使学生扎实地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同时,教师要充分备课,尽可能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一旦学生出现困难,就对学生提供积极的帮助和支持,并要根据课堂情景的变化而随时修改自己的教学。

(2)突出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修改后的《大学英语敦学大纲》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阅读能力是大部分学生今后工作所需的主要语言技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始终注重能力的培养。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英语应用能力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语言输入,尤其是大量的阅读基础之上的。”

(3)改进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交际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来改进当前的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模式(匡忱,刘莉:2001)。大学英语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采用可以凋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创造性地进行独立自主地学习,让学生在进行人机对话的同时,扎扎实实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并培养自己的英语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组织某些专题的讨论来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