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物药理学

动物药理学范文精选

动物药理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动物药理》 抗菌药物章节教学 应用

《动物药理》是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育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抗菌药物一章的理论学时数为8―10学时,占整个《动物药理》理论学时数的20―25%,因而是该门课程的重点内容。该章强调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分类,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理论性较强,涉及的药物种类繁多,高职学生尤其是生物化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记忆方法,理清知识脉络,促进学生全面掌握该章知识,一直是我们致力解决的课题。为此,我们在本章教学中,根据汉语音韵优美的特点,将枯燥乏味的药理知识总结成歌诀,配合教材,灵活运用,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1.歌诀在抗菌药物章节教学中的应用

1.1歌诀在记忆抗菌药物作用机制方面的应用

由于作用机制涉及生理生化知识较多,而高职院校学生的生理生化知识比较薄弱,因此,药物作用机制的讲解一直是《动物药理》教学中的难点。在讲授抗菌药物的5大作用机制时,我们先用“多粘菌素带正电,结合胞膜通透现;(内)酰胺作用于转肽,直链十肽无法连;喹诺酮定位A亚基,螺旋酶活性尽丧失;磺胺竞争合成酶,二氢叶酸难成形;氨基糖苷四环素,大环内脂酰胺醇,抑制蛋白质合成”总结,再分别阐述,加以标注。这种化繁为简的方式,将功利性的有意记忆转变为无功利的无意记忆,更利于学生记住学习的内容。

1.2歌诀在阐述各类药物作用方面的应用

《动物药理》抗菌药物章节中涉及药物繁多,按照化学结构分类,重点掌握的药物种类有近10类,每类药物又有多种代表药物,每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又有差别,因此学生很容易混淆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抓住每类药物的共性,突出个别药物的个性,就成为本章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总结药物歌诀时,既顾及各类药物的共性,又抓住不同药物的个性,化零为整,合而为一,全面阐述药物的药理作用。如青霉素类药物总结为:“青霉素药分两类,天然青霉半合成;天然苄青青霉G,西林类属半合成;合成青霉多耐酸,羧苄、甲氧是例外;羧苄抵抗绿脓菌,甲氧耐酸不耐酶;氨苄、羧苄、阿莫林,广谱耐酸不耐酶;苯唑、氯唑、双氯青,既耐酸来也耐酶;耐酸药物可内服,耐酶药物防耐药;不耐酸酶青霉G,内服无效肌肉注。”其内容涵盖了青霉素的分类,以及各类药物的特点。而头孢菌素类则总结为:“头孢菌素分四代,一代氨苄羟氨苄,氨苄主治阳性病,绿脓杆菌不敏感;三代头孢注射用,动物专用是噻呋;阳性阴性皆有用,猪胸牛呼鸡大肠。四代头孢动物用,喹诺喹肟名称同;广谱杀菌活性增,牛猪呼吸巴氏病。”其内容包括头孢类药物的分类、各代头孢菌素的代表药物与临床应用。氨基糖苷类总结为:“氨基糖甙杀菌剂,抑制菌体蛋白质;肌注防治全身染,口服治疗肠道病;主要对抗阴性菌,链卡还治结核病;控制剂量须慎重,神经耳肾有毒性。”其内容阐明了氨基糖苷类的作用机制、抗菌谱、给药方式与不良反应。大环内酯类抗菌药总结为:“大环内酯抗生素,代表药物红霉素;抗菌谱似青霉素,临床还治支原病;动物青霉素过敏,治疗可选红霉素。泰乐菌素动物用,临床主治支原病;胸膜肺炎、犬结(肠)炎,(牛)摩拉氏菌(猪)弧菌病;用法内服混饲饮,肌肉注射强刺激;如果用它泡种蛋,抑垂传播支原病。替米考星畜禽用,广谱抗菌忌静注;防治家畜放线菌,支原体病可干净;引起肺炎巴氏菌,用它也能除干净;临床用法有三种,混饲混饮注皮下。”四环素类总结为:“四环素类兽医用,广谱抗菌有作用,二菌四体和一虫,不良反应应慎重;多西环素脂溶性,临床还治肾疾病;除土霉素不肌注,肌肉注射刺激强,长期内服二重染,反刍、马、兔忌内服;临床配伍应避免,钙、镁、铁、铝络合成(说明:二菌指细菌和放线菌,四体指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一虫指阿米巴原虫,二重染是指二重感染)。”林可胺类总结为:“林可、克林林可胺,抵抗阳性细菌强;支原体病也能治,马兔用它可不行;大观霉素伍林可,治疗支大感染行(说明:支大是指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氯霉素类总结为:“氯霉素类抗生素,抑制肽酰转移酶;肽链合成被阻止,菌体蛋白难合成;抗菌抑菌是广谱,对阴作用强过阳;长期应用氯霉素,再生障碍贫血病;甲砜霉素毒性轻,只抑红白血球生;氟苯尼考动物用,胚胎毒性需慎重。”磺胺类药物总结为:“磺胺药物白晶粉,耐热难溶性稳定;钠盐容易溶于水,刺激性强肌注深;磺胺药物有三类,吸收快慢消炎粉;慢者用于肠道病,快用感染在全身;球虫选用磺氯嗪、二甲磺胺喹啉;抑菌作用有强弱,间甲、唑排头兵;嘧啶、索辛后面跟,对甲、二甲连多辛;高度敏感链球菌,肺脑沙脓葡球菌;鼻疽大肠巴布菌,球虫放线衣可清;耐药药停可消除,同类耐药交叉性。尿血腹泻且神经,此乃磺胺中毒症;解毒苏打或糖水,维K维B紧后跟。”氟喹诺酮类总结为:“诺氟活性不及恩,氧氟、培氟治脑病;环丙活性强过恩,沙拉主治大肠病。达氟主治呼吸染,胸支感染巴氏菌;二氟代谢成沙拉,葡萄呼吸厌氧菌。”喹啉类总结为:“喹啉类抗菌药,乙酰甲喹、喹乙醇。乙酰甲喹广抗菌,抑制菌体DNA;对阴作用强过阳,猪的红痢作用强;家禽对它尤敏感,量高期长毒防范。抗菌促长喹乙醇,育成猪用忌用禽(说明:育成猪指体重不超过35kg的猪)。”硝基咪唑类总结为:“地美硝唑甲硝唑,主治原虫厌氧菌;甲硝唑药还能治,肠内肠外阿米痢。”

1.3歌诀在抗菌谱记忆中的应用

抗菌谱指对抗菌药敏感(能被抑制或杀灭)的病原体,是抗菌药学习的重中之重,可以说,不掌握抗菌谱等于没有学习抗菌药[1],因此,抗菌谱历来是抗菌药测试的重点,也是临床选药的重要依据之一。但由于抗菌谱涉及微生物学知识,因此,学生普遍反映抗菌谱难记,尤其是广谱抗菌药的抗菌谱。我们在抗菌谱教学中,将常用药物的抗菌谱简单概括然后在课堂上加以解释和说明,使其更容易识别记忆,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获得其他抗菌药物抗菌谱知识。如青霉素的抗菌谱总结成:“猪丹毒病首选他,链葡螺放白肺炭(廉颇落荒白灰滩)。”氨苄西林的抗菌谱总结为:“葡链肺球难敌G,沙肠巴布变嗜血。”阿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的抗菌谱就可以根据这两种药物的抗菌谱进行类推记忆。同理,记住庆大霉素的抗菌谱:“大肠巴沙克雷伯,绿脓变形金葡庆;厌氧结核肺连脓,立克次体无作用。”其他氨基糖苷类药物抗菌谱也可类推而得。

1.4歌诀在记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面的应用

抗菌药物在防治畜禽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应用该类药物防治动物疾病时,我们必须综合考虑病原菌,抗菌药,以及动物机体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做到科学合理使用这类药物。在讲述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时,先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归纳为“选药针对病原菌,充分考虑药动性;注重剂量和疗程,给药途径把握稳;正确联合作用增,FIC指数来确定”,再进一步解释、扩展,从而使学生首先获得规律性的东西,再慢慢思考、消化,更有利于记忆。

1.5歌诀在强调抗菌药物相互作用方面的应用

临床常面临两种和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合理的联合用药可以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而不合理的联合使用可以使药物变质、疗效降低或消失、产生毒性作用和耐药性。抗菌药物常联合应用于防治严重的、病因不明的感染性疾病,因此,必须掌握各种抗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达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而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讲授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我们抓住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规律总结成歌诀:“青霉、头孢快杀菌,喹氨、多粘杀菌慢;两类联合疗效增,青、链合用是例证;大环、四环、氯霉素,抑制细菌很迅速;快杀速抑不合用,合用出现拮抗性;磺胺药物慢抑菌,联合快杀无关紧;作用机理相同药,配伍效降毒性增(说明:喹氨指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以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1.6歌诀在突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方面的应用

药物的不良反应指与治疗目的无关、对机体不利的药物作用,包括副作用、毒作用、过敏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等。抗菌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也是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而这部分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印象,熟练掌握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事项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对这部分内容,我们同样通过歌诀形式,将其串连在课堂讲授中,将药物的不良反应时时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上。如在青霉素G的不良反应时,以歌诀“窄谱青霉素,毒小安全高;钾盐刺激强,快注心不跳;过敏危险大,肾腺首选药;地米来相助,酸钙不落后;现配宜现用,水解毒性增”强调,不但指出了青霉素不良反应的危险性,而且交代了发生不良反应的急救方法,从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在讲述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时,以“尿血腹泻且神经,此乃磺胺中毒症;解毒苏打或糖水,维K维B紧后跟”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方便识记。

2.编写歌诀的一些体会

在编写歌诀的时候,教师首先必须深挖教材的内涵,吃透教材,这样编写出的歌诀方能概括药物的本质和特点[2]。如抗菌增效剂,其特点就是本身抗菌活性弱,能增强其他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因此,教师将其归纳为:“甲氧苄啶TMP,动物专用DVD;抑制叶酸还原酶,抗菌药物增效剂。甲氧苄啶配全身,一五比例常成行;二甲肠道球虫病,一五分配蛋鸡禁。”概括了其特点,便于学生准确把握知识,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其次,歌诀编写要尽可能和知识点相结合。因此,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大纲加以研究,弄清教学重点和难点。如抗菌药物的合理和联合应用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要将其总结为歌诀,必须吃透教学大纲。再次,歌诀编写要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用简要的文字概括最大的信息量。如抗菌药物作用机制歌诀,里面不但囊括了抗菌药物的5大作用机制,而且指出了常用抗菌药物的类别及其作用机制。又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种类歌诀:“氨基糖苷抗生素,代表药物链霉素;卡那、庆大、阿米卡,大观、安普、新霉素。”总结了氨基糖苷类的8种代表药物。第四,歌诀要合于音律。好的歌诀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能创造出美的感受。如:“多粘菌素带正电,结合胞膜通透现;酰胺作用于转肽,直链十肽无法连。”最后,编写歌诀要将谐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简化记忆法等多种记忆方法融于其中,如总结青霉素G的抗菌谱“猪丹毒病首选他,链葡螺放白肺炭(廉颇落荒白灰滩)”这句口诀中,用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诈败诱敌“落荒”逃到“白灰滩”一举歼敌,联想记忆青霉素的抗菌谱包括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螺旋体、放线菌、白喉杆菌、肺炎球菌和炭疽杆菌等。在课堂教学中,发动学生参与歌诀的编写和修改,是我们最大的愿望。这个过程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增强其自信心,为系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奠定基础。

总之,《动物药理》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要想切实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结合实际条件,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动物药理学范文第2篇

药理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学习作风,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药理学实验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忽略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必须对动物药理学实验课进行改革。

2教学模式的选择,从验证性实验为主向多元化实验设计发展

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是教师讲授示范为主,学生按照步骤验证实验结果。实验课从属于理论教学,实验均为验证性实验内容,缺乏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按教材规定的方法即可完成实验,只是局限于观察表面现象,很少能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难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素质,对于创新教育的实施仍显得有所欠缺。因此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以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培养。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与加工的能力、实践能力、知识运用的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参考国外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动物药理学实验教学体系为循序渐进、层次递进,从基础到综合,再到与科研结合的创新。“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创新型实验”实验教学模式,符合从简单到复杂的普遍认知规律和实验教学规律,改变过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设计更具深度,能够进一步深化知识理论体系,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通过这种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达到深化和巩固专业基础理论的目的。

3优化实验类型结构,新增设计性实验内容

动物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设计深度不一的药效学和药物动力学实验,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药理学基本原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对研究内容产生强烈的研究热情。例如通过实验验证药物的剂型、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联合应用都是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验证型实验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观察实验结果验证已知结论,使学生掌握实验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点。例如在掌握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实验动物的保定和不同给药途径等知识基础上,验证型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创新提高奠定基础。药物药效的验证性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例如消化系统的药物实验可以通过体外实验和在体内动物实验观察药物作用的结果,分析药物作用的机理,加深对药物合理应用的学习。药物使用不当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通过验证实验可以加深对配伍禁忌的了解。例如链霉素的毒性及解救实验,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实验观察。综合型实验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是理论知识的全面运用。在验证型实验基础上提高的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必须综合运用所学多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锻炼,对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具有明显的作用。例如抗微生物药磺胺嘧啶钠的药效学与药动学实验综合了动物医学的微生物学、生理学、免疫学等知识。这个实验通过研究磺胺类药物将动物药理学两大板块知识药效学和药动学联系起来,同时采用不同的实验手段解决问题和说明问题。将知识点进行串联,立体化的展现给学生,对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尤为重要。创新型实验是在综合型实验的基础上,与教师的科研方向和研究课题相结合。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创新、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给学生从事科研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自主选题或教师指定研究方向使学生充分得到锻炼,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知精神,推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例如进行大肠杆菌耐药基因的研究。组织学生检索文献,形成技术路线,开展实验等。充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型实验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用科研带动创新实验,注重学科理论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的水平,为培养研究型人才奠定基础。

4注重实验报告的批阅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规范书写实验报告和及时分析实验结果是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探索的一种方法。实验无论是否观察到实验现象,都应结合药物作用机制进行及时分析,成功有成功的经验,失败有失败的原因,每次的心得对学生都是科学思维的锻炼。撰写报告一定要符合规范,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为今后科研论文的撰写工作奠定基础。批阅实验报告是与学生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能够对问题进行及时了解和给予建议。批阅实验报告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重点查看学生对待问题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在实验的结果分析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解释原因,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汇总,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素质的目的。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作为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可以作为考评成绩的一部分。这样从学分的角度强调了实验的重要性,学生必然提高重视程度。实验后结果分析是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的思考过程。每个实验小组将处理的实验数据汇总到一起,由教师组织展开讨论。每组学生展示设计的实验方案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与其他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和现象所涉及的知识理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动物药理学范文第3篇

摘要:药理学;动物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

实验是药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动物实验不仅可以验证理论知识,而且可以训练学生客观地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1实验动物的选择和用途

1.1实验动物的选择

青蛙、蟾蜍、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狗等为药理实验常用动物。动物对药物反应具有种属差异性,应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用不同的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可分为4个级别,药理教学实验可选用一级普通动物,科研实验必须用二级以上实验动物,分别为二级清洁动物、三级无特定病原体的动物和四级无菌动物。

1.2实验动物的用途

在离体情况下,青蛙和蟾蜍心脏节律性搏动保持时间较长,可观察药物对心脏的作用,药物对周围神经、横纹肌或神经肌肉接头作用的观察可选用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小鼠易大量繁殖,是最常用实验动物,适用于需要大量动物的实验。大鼠用途与小鼠基本相同,主要用于一些用小鼠不便进行的实验。大鼠对炎症反应较为灵敏,其踝关节炎模型常用于观察药物的抗炎作用。豚鼠对组胺特别敏感,是筛选平喘药和抗组胺药最理想的动物。

家兔性情温顺易饲养,常用于观察药物对心脏、血压、呼吸的影响。狗易于通过驯养与人合作,适于慢性实验。

2实验动物的捉持方法

2.1青蛙和蟾蜍

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左前肢,大拇指压住右前肢,下肢用右手拉直并在无名指和小指之间予以固定。毁脑和脊髓时,左手食指和中指夹持头部,右手将探针经枕骨大孔向前刺入颅腔,左右摆动探针捣毁脑组织。如需破坏脊髓,毁脑后退回探针刺入椎管即可。

2.2鼠类

可双手配合或只用左手捉持小鼠。用右手将鼠尾提起并放在笼子或粗糙面上,将鼠尾向后轻拉,迅速将小鼠头颈部皮肤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并以左手小指、无名指在手掌尺侧将其尾部压住。或者将鼠尾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抓住,之后将尾根部用手掌尺侧和小指夹住,左后将其头颈部皮肤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

大鼠和小鼠捉持方法基本相似,左手戴防护手套是不同之处。用右手将鼠尾抓住,头部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脊部和腹部用其余手指与手掌握住。为避免用力过大过久致其死亡,不得捏其颈部。

豚鼠一般以左手直接从背侧握持前部躯干,右手托起臀部或抓住两后肢;可用单手捉持体重小的豚鼠。

2.3家兔

用利手将兔颈背部皮肤抓住,轻轻提起(不得握持双耳提起)后再用另手将兔臀部托住,使其呈蹲坐姿势。。

2.4狗

为驯服狗戴特制嘴套(比较凶暴的狗用长柄捕狗夹钳住其颈部,然后套上嘴套),在耳后颈部用绳带将其固定牢固。。也可用绳带将凶暴的狗嘴固定,为避免绳带脱落,应先后绕过下颌和颈后部分别打结。狗麻醉后取仰卧位,在手术台上固定其四肢,将嘴套和绳带取下,经两侧嘴角将金属棒穿过口腔压于舌上,同时将舌拉出口腔以防窒息。然后再用绳带绕过金属棒,将嘴固定于手术台上。

3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

3.1鼠类

小鼠灌胃时,左手捉持小鼠,使头部朝上,拉直颈部,操作者与小鼠腹部相对,右手持并从口角将灌胃管插入口腔,使之与食管成一直线,沿上腭从舌面缓慢进入食管2~3cm,将药液缓慢注入。注意操作要轻柔,防止损伤食管。如遇阻碍应重插,为避免试管或器官损伤导致死亡的发生,不可用力强插。大鼠和小鼠的灌胃方法相似,灌胃管的直径不同,必要时助手协助将其后肢与尾巴进行固定。为防止误入气管,应回抽注射器针栓,如无空气被抽回则可注入药液。豚鼠和大鼠的灌胃方法相同,应用开口器和导尿管与兔具有相同方法。

小鼠皮下注射需两人协同完成。一人用一手将小鼠头部皮肤捏住,用另一手将鼠尾拉住,牢固固定小鼠;另一人用一手将背部皮肤捏起,持注射器的另一手在背部皮下刺入针头进行注射。为避免药液逸出,用手捏住刺部位片刻,方可拔针。皮下注射亦可一人独立完成:在粗糙面上放置小鼠,鼠尾用手拉住,趁其向前爬动时,持注射器的另一手迅速在小鼠背部皮下刺入针头,推注药进行注射。或左手捉持小鼠,右手持注射器,从右侧肋缘刺入针头于皮下,向前推至右前肢腋下部位推入药液。大鼠与小鼠的操作方法基本相同,背部或大腿外侧皮下为常用注射部位。豚鼠皮下注射方法基本同小鼠,注射部位通常在皮下。

豚鼠可选择臀部和股部肌内注射,小鼠和大鼠不常用。

小鼠腹腔注射时,捉持小鼠使腹部朝上头部下倾,持有注射器的另手以30?角在下腹一侧向头端刺入腹腔。注意刺入腹腔时有落空感,刺入不能太深太靠上,避免伤及肝脏。其他鼠类腹腔注射与小鼠相类似。

小鼠多采用尾静脉注射。将小鼠置入一特制的固定筒内,使鼠尾露在外面。为促进尾部血管扩张,可用75%酒精涂擦或浸泡在45℃左右温水中30s。左手捏住鼠尾,右手持注射器,以鼠尾扩张最明显的静脉,使针头与鼠尾呈3~5°角刺入血管,推入药液。注意穿刺时应从远端开始,以便失败后可在第一次穿刺点的近心端重新穿刺。注射完毕,用棉球按压穿刺点止血。大鼠方法同小鼠,亦可将大鼠麻醉后以股静脉和舌下静脉作为穿刺血管。豚鼠可将脚掌外侧静脉或外颈静脉作为穿刺血管。后脚掌外侧静脉注射时,一人持豚鼠将一条后腿固定,另一人将注射部位体毛剪除,后脚掌外侧皮肤涂擦酒精以充分暴露血管,将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针头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即可行静脉注射。外颈静脉注射时应剪去一点皮肤以暴露血管,然后刺入针头。

3.2家兔

需两人协同完成家兔灌胃。一人取坐位,两腿之间夹兔身,两手分别抓住两前肢和双耳,并牢固固定;另一人在兔口中横插并缓慢旋转开口器,压住并固定兔舌。从开口器中部小孔缓缓将导尿管沿上腭壁插入食管约15~18cm。要掌握判定误入气管的方法和技能,确定导尿管插在食管内后,在导尿管上连接注射器并推入药液,管内残存药液用少量清水进行冲洗,结束操作后缓慢拔出导尿管取出开口器。

家兔以背颈部行皮下注射。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提起背颈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刺入皮下,松开皮肤注入药液。家兔可行臀部和股部肌内注射,腹腔注射与小鼠相似。静脉注射常用耳缘静脉:将家兔置固定箱内,头露在外,去耳壳外缘毛并用酒精涂擦使耳缘静脉充血,兔耳尖部用一手拇指和中指捏住并垫食指于耳下,一手持注射器将针头从静脉远端刺入血管,推注药液。

3.3狗

灌胃和皮下注射方法基本上与家兔相同,但灌胃器具相应要大些,操作时应注意避免被动物咬伤抓伤。于颈部皮下进行皮下注射。在臀部和股部进行肌内注射。腹腔注射方法与小鼠相似。

未麻醉的狗后肢小隐静脉是常用注射部位,操作时先将狗头固定住,一人抓住注射后肢,先剪毛消毒,之后用双手紧握后肢上部或扎橡皮带,使静脉充盈,另一人持注射器朝向心端行静脉穿刺,确认针头在血管内后进行静脉注射。

参考文献

[1]阮斌,李慧秀.药理学动物实验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4):153.

动物药理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丹酚酸B;药理活性;药物动力学;中药分子;分子中药;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 R392.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51-01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Salvianolic acidB

HuaLi1 Si-wang Wang1 Bang-le Zhang2

1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2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s, School of Pharmacy,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nlargh the research sight and promote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study on salvianolic acidB. Methods The research prospect of Salvianolic acidB were summarizedand clarifiedby reveiwing a vast amount of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ResultsSalvianolic acid B have protective effect inheart, brain, liver,kidney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Atwo-compartment model could describe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Salvianolic acid B in ratafter intrfteragastricadministration. The combination can decrease the AUC value and increase the Vd and CL ofSalvianolic acid B. ConclusionSalvianolic acid B have a good prospect ofdevelopment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 a Active Molecule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AMCMM). Study for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MolecularMedicine(MM)produced with AMCMM have the important instruction significance fordiscovering and advancingmodernization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Key words:salvianolic acidB,pharmacological action, pharmacokinetics, AMCMM, MM, TCM

0 引言

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B,Sal B)系丹参的水溶性有效成分,属酚酸类化合物,在丹参的功效作用中占有重要地位。2005版《中国药典》已将其列为丹参及丹参中成药的药效指标成分[1]。丹酚酸B为三分子丹参素与一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是一低聚体型化合物,分子式C36H36O16,相对分子量718.59。丹酚酸B结构中含多个酚羟基,具有较强抗氧化性,目前研究认为其是丹参水溶性物质中药理活性最强的成分。

1 药理作用

1.1 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内皮素(Endothelin,ET)是迄今为止所知作用最强、作用时间持久的缩血管多肽,对心血管系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2]。当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血液及缺血组织中ET含量明显升高。一氧化氮(NO)为血管内皮衍生舒张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EDRF),生理量的NO具有维持血管张力,参与信号传递,抑制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和聚集等功能。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冠脉血管内皮细胞NO与NOS的合成和释放减少。丹酚酸B能抑制血管内皮释放ET,增加NOS活性和NO含量,对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具有调节作用。丹酚酸B对血管扩张充血,心肌间质水肿及炎细胞浸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丹酚酸B对ET和NO的调节有关[3]。王晓斌[4]等观察了丹酚酸B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了其对HUVECs CD54表达和中性粒细胞黏附率的影响,提出降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和抑制中性粒细胞黏附的作用可能是丹酚酸B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血清心肌酶增高和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等。庞晓丽[5]等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采用丹酚酸B进行干预,分别运用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给予丹酚酸B治疗可以减少梗死区面积,增加梗死区心室厚度,促进梗死周边区域血管再生,从而改善心功能。近年的研究表明凋亡在心肌梗死的心肌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凋亡的心肌细胞大多位于梗死区边缘,会进一步导致心肌梗死的恶化,并影响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和心衰的发展[6]。张萌[7]等发现丹酚酸B可以降低Bax、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TAT-3)、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从而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有效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脏状况。

1.2 对脑的保护作用 急性脑缺血后恢复血液再灌注可导致缺血性脑组织进一步受损,表现为神经细胞损害加重,严重脑功能障碍,即所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自由基作用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之一。缺血期组织含氧量减少,再灌注恢复了组织氧供应,同时提供了大量电子受体,通过多种途径使氧自由基在短时间内爆发性增多。大量生成的自由基不断扩展产生新自由基,形成连锁反应,并可与各种细胞成分发生反应,造成细胞结构损伤和代谢功能障碍[8]。丹酚酸B能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抗氧化酶的消耗,相对增强其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同时减轻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从而降低脑组织的受损程度[9]。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给予丹酚酸B干预治疗,并观察脑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丹酚酸B能上调bcl-2蛋白表达以及下调bax蛋白表达,并恢复二者比值,这可能是丹酚酸B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机制[10,11]。

1.3 对肝的保护作用 体外研究发现,丹酚酸B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及胶原生成[12],并能抑制转化生长因子B1在肝星状细胞中的信号转导[13]。临床研究显示,丹酚酸B的抗肝纤维化效果与γ干扰素的效果相似[14]。王晓玲[15]等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和MTT两种方法考察了丹酚酸B对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发现丹酚酸B均可显著抑制细胞[3H]-TdR的掺入量和MTT的吸光度,表明丹酚酸B抑制了肝星状细胞的增殖。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丹酚酸B可明显抑制代表细胞增殖整体水平的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这一结果也表明丹酚酸B可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

2.4 其他作用 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s,MMPs)是一类活性依赖于金属锌离子的蛋白酶,它可以降解绝大多数细胞外基质成分。MMPs水解蛋白质的特性有利于刨伤愈合过程中坏死组织的清除以及细胞的迁移[16]。研究显示丹酚酸B可以抑制MMPs的活性,改善慢性创面高酶活性,从而治疗慢性皮肤溃疡[17]。此外丹酚酸B还有减轻肾组织纤维化的作用,而这一作用与其能有效抑制炎细胞浸润和TGF-β1过度表达,进一步阻抑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有关[18]。

3 药物动力学

林立[19]等分别采用复方丹参制剂(双参通冠方)不同配伍方式灌胃给药,溶剂沉淀法提取含药血浆中的酚酸类成分,采用LC-MS-MS方法测定血药浓度,DA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检测大鼠血浆中丹酚酸B的分析方法,并探讨了复方丹参制剂不同配伍给药后对丹酚酸B的影响,发现无论是组分配伍给药还是单一组分给药,丹酚酸B的AUC0-∞与剂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968,其药代参数呈现一级动力学特征。与单一组分给药相比,配伍应用可使丹酚酸B的AUC降低,表观分布容积和清除率增加。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52

[2] Yanagisawa M ,Kurihara H,Kimura S,et a1.A novel potent vasoconstrictor peptide produced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Nature,1988,332(6163):41 1-415

[3] 张 良,袁冬平,徐立,等.丹酚酸B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8,19(6):467-469

动物药理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动物药理 自主学习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54-02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从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其核心是学生积极主动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1]。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高职学生应在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对于以应用为主的高职学生来说,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加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学习平台也呈多样化趋势,因此在校期间,教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其重要性已超过学习内容的传授,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建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动物药理是我院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兽医医药等专业的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动物药物基础知识,动物临床常用药物和动物药物毒理学一般知识,具备动物医疗处方开写、药敏试验选药、给药方法、药物保管与贮存等专业技能。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虽已渐渐脱离传统的学习方式,但并没有真正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尚缺乏自我决定、自定计划、自主选择资源等能力。因此,在动物药理教学中如何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自主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成为动物药理教学工作者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对此,课程组在国家资源库《动物药理》子项目建设过程中,利用我院现有的条件与资源,结合本专业群的岗位能力需要,对动物药理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结合临床实际,创设自主学习情景

动物药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为改变以往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学习与应用分离的情况,课程组结合临床实际,确定自主学习主题,创设自主学习情景。例如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抗微生物药物,由于其临床违规使用情况愈加严重,不合理用药、滥用药现象也愈加明显,尤其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和最重要的抗生素类药物。为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延缓或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升人们对不合理使用动物药品危害性的认识,结合临床实际,安排学生对当地(省或地区)动物医院及养殖场进行调研,对抗微生物药物临床违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调查与危害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撰写调查日记或报告。学生首先通过查阅专业书目和网站信息,收集临床常用动物药品(商品名)、理化性质、药动学特征、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常用的制剂及用法和用量、临床动物药品使用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等相关资料。然后通过实地走访、网络查询、电话询问等方式联系相关动物药品单位,如动物药品厂、生物制品厂、兽医院(站)、兽药房、宠物医院、大型医院实验动物中心以及相关行业的科研院所和兽药经销服务部门。同时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并分析目前临床动物药品在市场上的使用情况及出现的相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由学生被动接受型学习变为自主发现型学习,并在学习中感受科学的有趣、有意和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利用网络资源,构建自主学习平台

2010年《动物药理》通过省级精品课程验收,并完成了课程网站建设。课程网站在内容设计上安排了学习指南、课程标准、教学课件、互动教学、教学资源等8个栏目,其中教学资源又包含病例处方、药品图片、网络资源、动画资源、光盘资源等内容。2011年,课程组开发了动物药理课程平台(多媒体教学课件),该平台不仅提供了电子教材、动画资源、兽药图片、用药指导等教学材料,也提供了病例处方、文献资源、兽药法规等资料供学生查阅。同时,课程平台还链接了大量国内兽医兽药类著名网站,极大拓展了课件自身资源,拓宽了学生视野,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大量信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意愿,按照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时间,控制学习进度,用探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和实施学习。同时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协作组”指导下,2011年由我院牵头,联合国内7家高职院校和10家相关企业,合作开发动物药理相关资源,建成代表国家水平、具有中国高职教育特色的动物药理子项目库。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也为相关职业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优质的学习平台。

3 设计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学习过程

为较好的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组在动物药理的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一些设计与改进。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师中心”和“课本中心”,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如授课过程中采用师生换位教学法,即教师选择一些内容相对较为简单的知识点,如消化系统药物,解毒药,兽药残留现状及危害等,课前让学生自己分组,通过网络课程资源,收集备课资料,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讲课。此处以学生授课为主,教师主要针对学生自学情况或还没有弄懂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拓宽练习。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地位,同时,还打造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也更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可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能力[2]。

4 引导自主学习,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自主学习虽是是主动的、有主见的学习,但并不是放任自流的学习,也不是自由散漫的学习。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精心策划,引导学生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如在讲授的一些具体的动物药物临床应用时,可以由教师提出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查阅资料。教学互动,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此外,教师邀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介绍兽药市场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介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企业对员工职业能力、知识和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将来进行初步定位,并通过自己与企事业单位用人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明确将来要掌握的知识、要学习的技能、要努力的方向。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并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判断和评价[1]。当然教学中不论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如何,教师都尊重学生个体的尝试学习过程,让他们树立自尊和自信,同时鼓励学生“自我实现”[3]。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自学能力的人。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将是今后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动物药理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愿学习、学会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建设中课程组成员会不断探索、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多方位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周园,周玖瑶.如何在药理教学中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3):79-80.

动物药理学范文第6篇

1蜂花粉药理与生理作用

1.1降血脂和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蜂花粉含有丰富的人体代谢所需的各种重要营养成分。它们当中许多成分都参与脂质代谢及抗氧化过程,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促进胆酸排出,抗动脉粥样硬化;芸香苷对脑溢血和心血管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丰富的维生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可增加毛细血管强度和通透性,防制心脑出血、高血压和静脉曲张等疾病的发生。

1.2改善造血功能及防止贫血的作用

蜂花粉能刺激骨髓造血,减轻辐射损伤程度,对骨髓造血组织有保护和促进修复的效果。据报道,党参花粉具有抗化学物质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损伤、促进受损造血机能恢复和升高白细胞的作用。蜂花粉的这种能够加速机体造血功能复原的特殊药理生理作用,有益于肿瘤放疗化疗乃至其他原因造成的造血机能低下和贫血患者,以及受环境污染可能导致上述疾病者。

1.3抗缺氧的作用

许子俊(1991)采用常压密闭缺氧、低压舱减压缺氧、血气分析和肺脑组织病理检查方法,证明蜂花粉能提高动物对缺氧的耐力,降低动物整体及组织细胞的耗氧量,提高动物在低氧环境条件下的成活率。表明蜂花粉对动物在低氧条件对下肺脑组织损伤有保护作用,提高动物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蜂花粉的抗缺氧与其降低组织细胞对氧的消耗、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提高载氧量与改善肺的通气量有关。

1.4蜂花粉抗疲劳的作用

蜂花粉可延长小鼠游泳时间,提高小鼠的运动耐力,延缓疲劳的出现。还可提高小鼠游泳后肝糖原含量,增加能量物质的储备,为机体提供更多的能量以达到抗疲劳的目的。蜂花粉可提高游泳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加速乳酸代谢,延缓疲劳的发生。血清尿素氮是机体对运动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机体血清尿素氮含量随劳动及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加,机体对负荷适应能力越差,血清尿素氮的增加就越明显。蜂花粉可降低运动小鼠血清尿素氮的含量,增强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并加速疲劳的消除。

1.5抗衰老的作用

根据动物试验,食用蜂花粉的老年鼠可明显增加红细胞中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的含量,中老年鼠食用蜂花粉后心肌自由基减少,而肝和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增加1倍,肺部尤其显著,肌肉及大脑皮层的脂褐质(老年色素)也明显减少。另外,蜂花粉也可使家蝇的自由基化学发光强度减少,SOD的活性显著增强。

1.6抗辐射的作用

蜂花粉具有良好的抗辐射损伤的功能,可提高外周血白细胞(PWBC)数和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T-SOD),降低丙二醛(MDA)和过氧化值(POV)。蜂花粉的抗辐射机制是由于蜂花粉能提高机体的造血能力,提高体内SOD清除自由基的活力,降低体内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

1.7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蜂花粉能够显著增强幼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幼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增强幼鼠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加产生特异性绵羊红细胞抗体的B淋巴细胞数。蜂花粉能够提高幼鼠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免疫调节活性。能提高正常小鼠、豚鼠或大鼠一次免疫反应的抗体水平、延缓抗体的消失、增加脾与体质量的比例并有提高体液免疫的作用。

1.8抗前列腺增生和抗炎的作用

蜂花粉提取物可抑制和防制腺体增生,对治疗前列腺功能紊乱效果良好,改善内分泌调节机能,并能显示颉颃雄性激素而具有雌性激素药理作用。花粉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在于它可以在激素的受体水平上发挥类雌激素和抗雄激素的作用,抑制二氢酮的生物效应,使增生的腺体逆转近似正常,并能调节膀胱尿道平滑肌的功能,尤其是蜂花粉中含有谷氨酸和脯氨酸等20多种氨基酸,可改善前列腺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缓解前列腺肥大引起的尿道梗阻。

1.9蜂花粉护肝的作用

蜂花粉对肝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它可以作用于受损伤的肝细胞,改善细胞膜系统的正常状态,从而使肝细胞得到保护。蜂花粉对高脂饲料所致动物脂肪肝有明显的预防作用;能防制肝炎,其丰富的营养成分为合成蛋白质和修复肝细胞损伤提供了极好的天然材料;能增强动物肝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这将有利于机体清除毒物、增强抵抗力从而防制肝炎。

2在动物医学上的临床应用前景

2.1对心血管的治疗作用

王开发等(2002)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复制SD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给予玉米花粉黄酮类物质以观察其降血脂作用。结果表明:玉米花粉黄酮类物质有降血脂作用。花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改善机体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效果,尤以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最为突出。曾志将等(2004)为了评价蜂花粉多糖降血脂效果,进行了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花粉多糖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含量。

2.2对肝病的治疗作用

国内外许多临床经验证明:蜂花粉在人类肝炎的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蜂花粉有很好的保护肝的作用,对肝细胞的线粒体和内质网的损伤也可能有一定修复作用。蜂花粉能大大改善肝功能,在治疗动物肝疾患方面将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2.3对胃肠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

蜂花粉不仅能增加食欲,而且还能促进消化系统对食物的吸收利用,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可调整肠道功能的紊乱,减轻由肠内危险的致病细菌和微生物恣意繁殖而形成的极其顽固的腹泻、肠炎、结肠炎和大肠杆菌传染病,而对机体无任何不良反应。所以,蜂花粉被称为肠道警察,是肠道功能紊乱的良好调节剂,对消化道活动有促进作用,而对于腹泻动物则具有明显的止泻疗效。王允超等(2005)将槐花粉进行振动磨超微粉碎破壁混到蛋鸡饲料中饲喂蛋鸡,结果表明:破壁槐花粉对雏鸡免疫器官的发育、肠道内环境和菌群的平衡也有一定的影响。

2.4对毛皮动物有护理作用

饲料中添加蜂花粉能使动物毛发光泽改善并加快新毛发的生长,还可以改善动物皮肤,使之细腻和光滑,提高以产皮毛为主的经济动物的效益。王开发等(1998)对断乳仔猪进行饲养试验,复方花粉饲料添加剂添加量为1%~2%,能改善仔猪皮毛,使其光滑。林青等(1988)用玉米花粉和向日葵花粉喂养毛皮动物貉,证明花粉能提高貉的食欲和抵抗力,促进生长发育,达到提高毛皮质量的目的。

2.5对改善脑功能的应用

为增强表演动物的记忆力,蜂花粉也可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动物,改善脑功能,增加其记忆力。钱伯初等(1988)用一次性训练避暗法被动回避性条件反应,观察了蜂花粉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蜂花粉和丙酮提取物不仅能改善正常大鼠和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而且对东莨菪碱和二氧化碳刺激诱发或老年动物的学习记忆障碍亦呈现明显的对抗作用。

2.6增强体力的应用

蜂花粉在竞赛动物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已作为名贵赛马的饲料添加剂。蜂花粉含有很多天然营养素,它既能迅速释放必需的能量而又不致于过度增加消化系统负担,并且还能够满足肌肉收缩过程中所必需的微量和常量元素、酶及对运动后能量的恢复。Cannuzzi(1994)用蜂花粉饲喂赛马,结果表明:赛马血红素升高,对氧利用率提高,心率慢,运动平缓,对口号和信号反应敏捷,活力加强,紧张运动后不显疲劳,容易恢复。

2.7调节内分泌和改善的应用

蜂花粉含有较多易于消化的活性酶,可调节内分泌,还含有较多的精氨酸和关系到细胞活化的核酸,可有助于改善。陈金娥等(1987)用蜂花粉治疗7头黑白花奶牛产后慢性疾病,治疗结果表明:病牛食欲增加,阴道恶露排出量逐渐减少,日均产奶量比发病期有所增加。王志跃(2002)研究发现,日粮中添加1%和1.5%的蜂花粉均能显著提高公鸡的量、活力和密度。张玲等(2004)研究蜂花粉对人工采精中采不出的公鸡的繁殖性能及内分泌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2%的蜂花粉,能显著改善公鸡的量、活力、密度和有效数,对畸形率影响不大。张婵娟等(2004)对新扬州公鸡进行试验,研究蜂花粉对公鸡体质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和l.5%的蜂花粉后,显著提高公鸡的量、活力和密度,显著降低畸形率,而对的pH影响不明显。王开发等(1998)对公猪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复方花粉饲料添加剂试验组公猪产精量、密度和成活率均有显著提高,受胎率提高更为明显,试验组比对照组受胎率提高40%,出仔猪数提高31%。张瑱(2004)以大豆异黄酮为阳性对照,试验蜂花粉的雌激素样作用。采用大鼠子宫称质量法,分别测定试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给药后的子宫质量。结果表明:蜂花粉剂量为0.33g/d时,大鼠子宫质量明显增加,表现出显著的雌激素样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每天4.11g/kg的蜂花粉能够体现雌激素样作用。

2.8提高耐缺氧能力的应用

陈德芳(1992)用仿生破壁蜂花粉作虾饵料添加剂,结果虾的抗应激、抗缺氧、抗病力及成活力显著提高。金声等(1998)用破壁蜂花粉提取物添加于对虾饲料中,结果提高了对虾的抗病能力及抗缺氧作用,平均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2.9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肿瘤等应用

蜂花粉不仅能够增加机体中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而且还能够增强机体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的水平,增加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功能。因此,蜂花粉能够大大加强机体的免疫防疫功能,在预防疾病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王珏等(2005)在罗曼褐壳蛋鸡基础日粮中添加1.5%的蜂花粉,试验表明:可促进胸腺和腔上囊的早期发育,延缓中枢免疫器官的退化,增强外周免疫器官的功能,以促进胸腺和腔上囊的早期发育及延缓胸腺退化的作用最为显著。张荣标等(2005)观察油菜蜂花粉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油菜蜂花粉各剂量组对小鼠脏器/体质量比值均无影响,660mg/kg体质量剂量组能增强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330和660mg/kg体质量剂量组均能明显提高迟发型变态反应水平,促进抗体细胞的生成,升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增强小鼠碳廓清能力,并能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及增强小鼠自然杀伤细胞活力。

杨晓萍(2006)观察油菜蜂花粉多糖(RPP)的抗肿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RPP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瘤率可高达51.26%;与环磷酰胺(Cy)合用有一定协同作用,同时可缓解Cy对机体免疫器官的损害。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表明:高剂量RPP抑瘤效果较Cy好,对荷瘤鼠肝、肾、脾和胸腺组织无明显毒不良反应,且有一定保护作用。表明RPP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并可颉颃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损害。

2.10抗衰老和延长寿命的应用

陈珏(1989)报道,用油菜蜂花粉浸过的桑叶饲喂家蚕,能使家蚕幼虫和成虫的寿命延长,在果蝇的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油菜花粉,能延长果蝇的平均寿命。给老年大鼠饲喂含葵花蜂花粉的饲料连续2个半月,能明显减少大鼠心和肝组织过氧化脂质,并使血清、肝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降低。结果表明:蜂花粉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贺澄日(1993)用玉米花粉饲喂家蝇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花粉能减缓SOD的活性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和LPO和酯褐质随年龄的增加而含量增加的速度。结果表明:玉米花粉有延缓衰老和延年益寿的作用。李文立等(2005)探讨蜂王浆与蜂花粉复合剂对老龄大鼠肝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表明:蜂王浆与蜂花粉复合剂可通过减少机体肝细胞活性氧(ROS)生成,增加线粒体膜(MMP)稳定性,缓解老龄大鼠机体氧化应激状态。

3结语

动物药理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类叶升麻苷;药理作用;药动学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026-02

Abstract:Objective Summary pharmacodynam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acteosid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Method Search and overview the reported relevant literature. Results Acteoside has extensive and potent biological activities, especially the antioxidant, anti-aging, as well as cytoprotective effects and memory-enhancing. And acteoside is absorbed quickly with low bioavailability, extensive distribution and presystemic metabolism. Conclution Acteoside is a promising drug for further research with potent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low toxicity.

Keywords:acteoside; pharmacodynamics; pharmacokinetics

类叶升麻苷又名麦角甾苷、毛蕊花糖苷,是一种水溶性较强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广泛地分布于多种药用植物中,如玄参科的地黄、唇形科的草石蚕、列当科的肉苁蓉、木犀科的连翘、苦苣苔科的红药等双子叶植物。此外,一些中药制剂如灵杞黄斑颗粒、康力宝口服液和消郁舒心胶囊等也含有此化合物,并且在药物疗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类叶升麻苷生物活性强、毒副作用小且来源广泛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研究进展迅速,本文着重就类叶升麻苷这一单体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1类叶升麻苷的主要药理作用

11增强记忆及神经保护作用林娟等[1]采用M受体阻断剂东莨菪碱制备小鼠记忆获得模型,从行为学(跳台法)及大脑皮层和海马中的生化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脑组织蛋白含量)两个方面考察类叶升麻苷的作用,结果表明类叶升麻苷可明显改善东莨菪碱所致的小鼠记忆获得,表现为:跳台实验时跳台潜伏期显著延长,跳台错误次数显著减少;小鼠脑组织中的GSH-Px、T-SOD、AchE活性和脑组织蛋白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降低。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自由基损伤、产生抗氧化作用及改善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如抑制AchE活性和激动M受体)有关。白鹏等[2]研究证实,类叶升麻苷对冈田酸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具有保护作用[2],[JP2]也可明显改善MPTP 诱导的C57小鼠的行为学表现,增加脑内多巴胺的含量,增加黑质纹状体α-突触白水平,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3]。这些研究表明类叶升麻苷在预防和治疗AD和帕金森综合征(PD)等疾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JP]

12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类叶升麻苷对D-半乳糖制备的衰老小鼠及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抗氧化和保护作用[4-5],杨建华等[6]通过研究肉苁蓉植物中六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发现,苯乙醇羟基是抗氧化活性的重要官能团,且酚羟基的数目及位置对抗氧化活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类叶升麻苷抗氧化作用的机制可能为类叶升麻苷分子中含有 4个酚羟基,能与自由基发生反应,同时降低组织中有害代谢物质MDA的含量,提高GSH-Px和T-SOD的活性,从而清除自由基,避免其过量堆积,产生机体抗衰老和抗氧化作用。此外,研究管花肉苁蓉类叶升麻苷对衰老小鼠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可抑制端粒酶的活性,从而延缓衰老[7]。

13免疫调节作用类叶升麻苷对免疫系统具有免疫调控活性。类叶升麻苷可以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增加外周血中IL-2的含量,提高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从而增强免疫功能[7]。唐永康等[8]从大粒车前子中提取的类叶升麻苷可促进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增殖,增强树突状细胞的活力,与细胞因子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发挥免疫调节活性。

14抗肿瘤作用类叶升麻苷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对裸鼠人大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随着类叶升麻苷浓度的增加,瘤体组织中促进性凋亡基因HIPK2、P53及Bax的表达显著增加,而抑制性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这表明类叶升麻苷发挥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裸鼠体内相关凋亡基因的蛋白表达从而促进大肠癌细胞凋亡来完成[9]。另有文献报道,类叶升麻苷还对肿瘤细胞的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可有效抑制肺中B16黑色素瘤的浸润性转移[10]。

15其他作用除了以上作用,赵军等[11]发现类叶升麻苷可以使升高的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降低,对大鼠原代肝细胞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马晶晶等[12]研究表明类叶升麻苷对腹腔注射氧化可的松建立的小鼠肾阳虚模型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此外,类叶升麻苷还具有抗炎、抗菌、强心、抗辐射及防治骨质疏松等多种药理作用[13-17]。

2类叶升麻苷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目前有关类叶升麻苷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更是缺乏临床数据,现有的研究结果主要来源于体外和动物试验,现就近年来类叶升麻苷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概述。

21生物样品中类叶升麻苷的测定方法目前报道的生物样品中类叶升麻苷的测定方法主要为HPLC-UV和HPLC-MS/MS等。吴培培等[18]采用反相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类叶升麻苷的浓度,以香豆酸为内标,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二次提取处理进样分析,流动相为甲醇-乙腈-1%甲酸溶液(162∶108∶73,V/V),恒速洗脱,流速为12mL/min,检测波长为330nm,结果类叶升麻苷在0125~2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最低检测限(信噪比S/N≥3)和最低定量限(信噪比S/N≥10)分别为005和0125mg/L,提取回收率约为70%,准确度和精密度等都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成功地应用于类叶升麻苷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Li Y等[19]采用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类叶升麻苷的药物浓度,血浆样品用含内标(染料木素)的乙腈沉淀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以水(05%甲酸)-乙腈(05%甲酸)为流动相,经色谱柱梯度洗脱分离后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检测,质谱条件为负离子方式检测,类叶升麻苷的离子反应为m/z62331608(DP电压:150eV;CE电压:50eV)。结果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最低定量限为02ng/ml,在02~20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随着对血浆样品中药物浓度测定要求的提高,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及快速分离特点的LC-MS/MS方法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愈加广泛。

22吸收在Caco-2细胞模型研究中,发现类叶升麻苷吸收迅速,在15~30min达到最大累积量,且在10~100μM浓度范围内,吸收与浓度呈相关性,没有出现饱和现象,但其吸收百分率较低仅为01%,暗示生物利用度较低[20]。孙秀漫等[21]运用肠外翻囊法研究大鼠对枇杷叶紫珠中类叶升麻苷的肠吸收机制,结果表明类叶升麻苷在各肠段(十二指肠、回肠、空肠)均有吸收,无肠段差异性,药物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但其吸收程度也不理想,推测类叶升麻苷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可能为药物极性大导致膜通透性低以及系统前广泛代谢等。

23分布甘萍等[22]研究了大鼠灌胃给予300mg/kg的类叶升麻苷后各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类叶升麻苷可快速分布到各组织中,各组织达峰时间不一致,最早为008h(卵巢),最迟为3h(肾脏),且给药3h之后组织中药物浓度相对较低。组织中肠、脾脏、肺、肌肉中分布较高,其他组织分布较少,这可能与药物经肠道吸收和血流分配有关。在全脑和中检测到一定含量的类叶升麻苷,说明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透过血脑屏障和血睾屏障。文献报道大鼠静脉注射10mg/kg的类叶升麻苷15min后,测定其在大脑不同区域(脑干、大脑皮层、小脑、海马区、纹状体及其它)中的浓度,结果表明大脑各部位都有一定量的药物分布且无显著性差异[23],这些结果为类叶升麻苷能够用于预防和治疗AD和PD等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4代谢Qi M等[24]采用UPLC/ESI-QTOF-MS,在灌胃给予类叶升麻苷的大鼠尿液中检测到35种代谢产物,其中19种为其II相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其余16种则为其可能被肠道微生物降解而产生的咖啡酸(CA)和羟基酪醇(HT)的I相和II相代谢产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在体内可能的代谢途径。研究表明类叶升麻苷在体内极易水解,且大部分被降解生成代谢产物,因此这可能是其生物利用度低的主要原因。CA和HT作为类叶升麻苷的降解产物在抗氧化和神经保护方面也具有显著的活性,类叶升麻苷及其在胃肠道或肝脏中经过一系列代谢生成的活性代谢产物或中间产物,共同发挥其良好的药理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类叶升麻苷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药理作用广泛且毒性小、安全性好,显示出潜在的开发价值,很有希望研发成一种用于治疗AD、PD和抗肿瘤等的新型药物。近些年,关于类叶升麻苷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不够系统和全面,如类叶升麻苷的排泄途径、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都需要进行研究和完善。同时,其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低,有广泛的系统前代谢,给药后体内过程复杂,能否满足体内疗效的物质基础需要通过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结合(PK-PD)模型以及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PBPK)模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中药单体和有效成分以其结构明确、毒副作用较少成为药物研发的重点之一,运用科学理论与实践及相应完善的指导原则,筛选出高效的候选化合物,以期使活性较好的化合物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林娟,高莉,霍仕霞,等.类叶升麻苷对东莨菪碱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9):2956-2959.

[2]白鹏,彭晓明,高莉,等.类叶升麻苷对冈田酸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9):1323-1326.

[3]赵磊,蒲小平.类叶升麻苷对MPTP所致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23(1):42-46.

[4]高莉,林娟,张富春,等.类叶升麻苷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29(10):1440-1443.

[5]彭晓明,高莉,甘萍,等.类叶升麻苷抗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29(3):35-38.

[6]杨建华,胡君萍,热娜・卡斯木,等.肉苁蓉属植物中六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J].中药材,2009,32(7):1067-1069.

[7]张洪泉,翁晓静,陈莉莉,等.管花肉苁蓉麦角甾苷对衰老小鼠端粒酶活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8,22(4):270-273.

[8]唐永康,黄丹菲,谢明勇,等.毛蕊花苷和异毛蕊花苷对树突状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3):1785-1787.

[9]周利红,胡强,陈星竹,等.麦角甾苷调节HIPK2-P53通路对人大肠癌裸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2):171-178.

[10]Ohno T,Inoue M,Ogihara Y,et al.Antimatastatic activity of acteoside,aphenylethanoidglycoside[J].Biological and Pharmceutical Bulletin,2002,25(5):606-610.

[11]赵军,刘涛,马龙,等.类叶升麻苷对大鼠原代肝细胞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西北药学杂志,2013,28(3):269-271.

[12]马晶晶,赵帆,孙云.类叶升麻苷对肾阳虚小鼠补肾壮阳作用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9,30(1):22-25.

[13]Korkina LG,Mikhal′chik E,Suprum MV,et al.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wound healing and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of naturally occuring biotechnologically produced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J].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Noisy-grand),2007,53(5):84-89.

[14]Avila JG,de Liverant JG,Martínez A,et al.Mode of action of Buddleja cordata verbascoside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J].J Ethnopharmacol,1999,66(1):75-78.

[15]Pennacchio M,Alexander E,Syah YM,et al.The effect of verbascoside on cyclic 3′,5′-adenosine monophosphate levels in isolated rat heart[J].Eur J Pharmacol,1996, 305(1-3):169-71.

[16]蒋晓燕,晓雯,商小英,等.肉苁蓉总苷对照射损伤小鼠敏感器官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J].西北药学杂志,2001,16(2):63-64.

[17]陈微娜,李飞,朱盼盼,等.毛蕊花糖苷对新生大鼠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作用研究[J].海峡药学,2012,24(4):23-24.

[18]吴培培,霍仕霞,高莉,等.类叶升麻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1):3312-3315.

[19]Li Y,Gan L,Li GQ,et al.Pharmacokinetics of plantamajoside and acteoside from Plantago asiatica in rat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Cmass spectrometry[J]. J Pharm Biomed Anal,2014,89:251-256.

[20]Cardinali A,Linsalata V,Lattanzio V,et al.Verbascosides from olive mill waste water: assessment of their bioaccessibility and intestinal uptake using an in vitro digestion/Caco-2 model system[J].J Food Sci,2011,76(2):H48-54.

[21]孙秀漫,杜俊楠,刘光辉,等.采用外翻肠囊法研究枇杷叶紫珠中毛蕊花糖苷的肠吸收特性[J].中成药,2013,35(9):1888-1891.

[22]甘萍,霍仕霞,白鹏,等.类叶升麻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30(3):417-420.

[23]Wu YT,Lin LC,Sung JS,et al.Determination of acteoside in Cistanche deserticola and Boschniakia rossica and its pharmacokinetics in freely-moving rats using LC-MS/MS[J].J Chromatogr B,2006, 844(1):89-95.

动物药理学范文第8篇

1 “身心互动”理论

“身心互动”理论根植于中医理论“形神合一”的生命观,该理论认为人的躯体与精神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正如张介宾所说:“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1]。正是基于二者的矛盾运动,人的生命活动才得以维持、发展、变化。因此,身心互动对人有重要意义[1],也正是基于生理上的相互为用和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

1.1 “身心互动”的生理学过程[2] 《灵枢・天年》所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人的精神魂魄等心理活动是以脏腑气血为基础,同时也是情绪、意识等产生的物质基础。对此《素问・宣明五气篇》也论述到,“脏者,藏也”[3],“五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藏所藏”。同时人的心理活动对躯体变化也有重大的影响,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变化会影响到脏腑功能,“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素问・举痛论》),指喜悦可以使气息调顺,脏腑功能顺畅。

1.2 “身心互动”的病理学过程[2] 在中医的著作中,躯体疾病导致心理失调有许多论述,如“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素问・藏气法时论》)。“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善忘”(《素问・调经论》)。指出自身血液运行异常会导致各种不良情绪的出现;人的情志变化也会影响到脏腑、气机的变化,《灵枢・百病始生》所说的“喜怒不节则伤脏”,指出喜怒等情绪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使内脏受到伤害而得病。同时各种情志活动也会影响到脏腑气机变化,如“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

2 药物治疗中的心身医学思想

2.1 辩证论治中的整体观思想 辩证论治[4]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辩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过程。论治是根据判断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2.1.1 辩证论治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医治疗疾病是通过调节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使其恢复协调状态,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从而达到天人相应、心身合一。因此,药物治疗要遵循“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整体原则。例如,在因时制宜中,春夏季节要遵循该季节的特点,用药不宜过于温热,秋冬季节用药不宜过于寒凉。在因地制宜中,同样是患一种感冒,南方人只宜轻宣发散,而北方人则须选用发汗作用较强的药物。某些高寒山区的人患感冒,一般的发散之药不能取汗,常常选用发汗峻烈的麻黄,且用量要大,方能收到良好的疗效。

2.1.2 辩证论治中的心身合一思想 人的生命现象是心身活动的统一体,疾病诊断要从心身互动理论出发寻求病因,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这正是一个典型的心身疾病。对于情绪的异常波动,医者往往只从心理因素考查病因,忽略躯体疾患也可以导致心理的异常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这是对情绪的异常变化导致躯体疾病的经典论述,可提示医者对于脾失运化,不思饮食,倦怠乏力等症状要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加以调治。

2.2 方药与心理

2.2.1 方药命名中的心理学思想 方药本身的功效对疾病的治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患者对方药的信任程度可直接影响疗效发挥。许多方剂和单味药物,古代医家根据其功能、主治等特性,巧妙的冠以美名,甚至夸大为具有神的作用,在方剂方面,如八仙长寿丸、天王补心丹、安神定志丸等;在药物方面,如威灵仙、千年健、益智仁。由于患者首先感知到的是方药的名称,通过方药的名称使其感到此药巨有强大功效,对患者形成一种很强的心理暗示,使其对此种药物充分信任,从而产生战胜疾病的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人对方药的信赖感,增强了治愈疾病的信心,在药物没有发挥之前在心理上对患者起到了治疗作用。

此外,有的药物从外部形态上来看,形态诡异、外貌不扬,甚至显得肮脏不洁,使人望而生畏,假如患者真正了解了此药,首先对患者就是一种负面刺激,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不信任感,对药物的疗效产生怀疑。前人给这些药物冠以生动形象的名称,如将蛆称为五谷虫,将尿垢称为人中白,将蚯蚓称为地龙,将蛇皮称为龙衣等等。这就使得不懂医的患者觉得这些药物神奇新颖,具有强大功效,因而乐于接受这些药物的治疗。

2.2.2 方药应用中的心理因素辨识 临床上很多患者是因躯体出现不适症状而就诊,但究其病因却是情志的异常波动而引发的。故在诊治中应详细问诊,运用合理的方药,以调理情志为主[3],应用疏肝理气等药物可治疗躯体症状,以常见的胃脘痛为例,其肝气犯胃证,可见胃脘胀闷,脘痛连胁,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故治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加减。通过疏肝理气、调畅情志达到止胃脘痛之效。再如惊恐致心神不能自主引发的心悸[5],治以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治之,方中龙齿、琥珀、磁石以镇惊,茯神、菖蒲、远志以安神,从而达到宁心定悸的效果。

2.3 个性特征与治疗 《内经》按阴阳含量的不同把人分为五态人,不同的人格类型其体质和个性特点有异,正是基于这样的差异,对疾病的易感性也是不同的。太阳人的“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的个性特点是有其生理基础的,他们在生理上表现为多阴而少阳,容易换心血管疾病,并且肝阳上亢型居多。由此,在药物治疗上多应用天麻钩藤饮治疗,在心理治疗方面应用具有中医特色的情志相胜疗法。太阴人的个性特点为“好内而恶出,心抑而不发”(《灵枢・通天》),也就是说太阴人缺乏主动,常孤独悲观,忧郁寡欢,易患气机阻滞疾病,应属于现在抑郁症的范畴,在生理上表现为阴血涩浊,运行不畅,故在药物治疗中多采用疏肝解郁,调理气血的药物。心理治疗上多采用认知治疗和中医的语言疏导四步法。

参考文献:

[1]张介宾.类经・针刺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59.

[2]官锐园,樊富珉.试述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身心互动”理论[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3(1):13-16.

[3]杨俏田.中医心身疾病治疗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4.

[4]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351.

动物药理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动物医学专业 兽医药理学课程 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257-01

兽医药理学是我国动物医学临床研究的重点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可以将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联系到一起,主要应用生理生化与微生物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作为作用机理,为兽医临床工作提出合理的理论依托,教师必须重视课程改革工作,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1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思路不明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等,影响着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有效性,难以提升教学质量。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教学思路不明晰。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讲解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期间,存在教学思路不明晰的问题,主要因为动物医学专业教师还在通过兽医专业教学思路开展兽医药理学教学活动,缺乏兽医药理学中“药”的教学特色,教学重点讲解药物作用、机理、用途等知识,难以为学生讲解全面的药物特性与基础知识等,导致学生在学习药理知识与作用知识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学习时间,还会导致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从事技术与临床指导工作的时候,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一些临床用药出现的问题,难以快速为用户解释清楚。在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难以根据动物药品实际发展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导致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

第二,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教师只能应用满堂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不能凸显学生的主置,在死板的教学情况下,学生会感觉课程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导致学生的情绪更加压抑。同时,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难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第三,缺乏完善的实验教学内容。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讲解兽医药理学课程的时候,不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只能设计简单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药理实验教学中,只为学生讲解与演示,学生的实际操作内容很简单,教师也无法全面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操作活动,导致实验教学效果降低,学生无法通过药理实验验证药物理论,不能提升实验真实性与准确性,导致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质量降低。同时,实验教学质量降低,会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降低,难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2]。

2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措施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需要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置,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增强专业教学效果,具体教学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 完善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重视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必须全面u估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汲取国外教学经验与教材内容,补充现有的教学内容,删除各类重复的课程体系,完善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方案。其次,教师需要明确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重点,将教学内容与兽医实际临床情况联系到一起,将动物医学临床用药动态与趋势显现出来,及时更新药物与技术,将药物应用新方式添加到教学内容中,重点为学生讲解此类知识。最后,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要使学生可以将相关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在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快速投入到工作中[3]。

2.2 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搜集网络系统中的教学素材,将其应用于多媒体教学课件中,除了要丰富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之外,还要形成生动形象的教学体系,将重点知识内容凸显出来,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颜色、图片、标注等将教学难点凸显,利用视频与动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建设多媒体课件网络系统,阶段性的对其进行更新,引导学生在课程预习与复习的时候,在网络中下载学习资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实验教学方式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方式,阶段性的丰富实验内容,融入先进的实验技术,摒弃传统的实验模式,增加现代化医学实验教学手段。同时,教师还要重视机能实验内容的添加,例如:要求学生掌握外周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药物试验知识与原理,并开设综合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增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体系。

2.4 重视双语教学

目前,英语动物医学专业文献较多,文献中的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丰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兽医药理学课程理论知识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安排专业素质较高的双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动物医学专业知识,提升学生英语文献的理解能力,增强其发展效果。

结语

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开展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工作期间,需要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实验教学与双语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郝景锋,李国江,付连军等.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13,49(8):92-94.

动物药理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兽医药理学 动物医院 临床实习

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学科[1]。兽医药理学是高等农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作为动物医学专业(兽医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兽医药理学,会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药效、减少不良反应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将来从事临床实践工作所必需的。通过多年兽医药理学教学工作,笔者发现,兽医药理学对于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门容易学的课程,总结原因如下:

1.当前兽医药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因为兽医药理学这门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大都开设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一学期,学生这时接触的专业课程并不多,对专业知识刚开始有所了解,许多专业名词并不是很明白,尤其是讲到药物的临床应用时,学生还没有接触到内科病、外科病、传染病、寄生虫病等这些临床专业课,所以对药物的临床应用只能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是兽医药理学与其他科目相比,知识点较散,理论性内容较多,杂而抽象,药理知识不太容易掌握。药物种类繁多,许多药名通过外文直译过来,没有记忆的规则,一类药物里有许多种药物,各自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又不尽相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复杂,所以面对千奇百怪的药名、多如牛毛的知识点,学生不知该从何入手,抓不住重点,好像什么都要看、都要背,短时间内又难以理解和记忆。

三是高校教学特点与现状:药理学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将临床各类药物治疗的病例进行筛选引入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2]。现高校年轻教师大多数为兽医药理学方向博士研究生毕业,学历较高、科研水平较高,但相对来说临床实践水平有限,加之没有临床用药经验,讲课时很难与兽医临床用药实际相联系。因此,讲课过程中只讲授课本理论知识,缺乏实例分析,难免比较枯燥,课堂的气氛较差,学生学习兴趣欠佳,教学效果难以保证[3]。

四是教材内容主要针对家畜与家禽,有关宠物等小动物的常用药物及药理知识较少,这对于近几年蓬勃发展的宠物行业和将来打算从事宠物临床工作的学生来说都是极大的欠缺[4]。徐茂森[5]提出随着“伴侣动物热”不断升温,暴露出国内动物医疗行业人员数量的缺乏和质量的不足。

2.充分利用动物医院临床实习,增强兽医药理学教学效果

高校动物医院是动物医学专业校内重要的教学实习基地,对于动物医学专业来说,其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形式的教学基地所无法替代的。动物医院具有综合功能,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实施教学计划,为学生的专业课实习和毕业实习提供良好的条件,还具有搜集科研素材、对外服务社会的多重功能[6]。

动物医学专业各课程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各课程之间存在许多如何之处。能将这些课程有机融合,使学生学习各课程能够相互贯通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从事动物医院的临床实习。学生在动物医院实习,在指导教师和临床医师的指导下,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亲自动手操作,全面了解动物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防控与治疗技术,掌握兽医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为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对于兽医药理学课程的学习来说,还有以下优势:

2.1实现从理论知识―模拟药房―真正药房的过渡。

现有的药理学课程主要是阐明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制,讲授药物的临床具体应用、应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较少。教材讲授的药物大多为原料药,与实际临床应用的制剂还有一定差别,再加上临床上联合用药较多等实际问题,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将来实际应用的脱节。理论课上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也开展以问题、病例为中心的讨论和PBL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形式单一,没有实境教学,学生学习效果也一般。刘爱军等[7]在药理学教学中开展了“病案式模拟药房”的教学改革探索。通过学生―多媒体病案软件―模拟药房的互动,“病案式模拟药房”模拟医院形式,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满足了学生的初步临床实践需求。一般开设动物医学专业的农业院校中都有自己的动物医院,让学生走出教室,利用周末及假期,走进动物医院,进入真正的动物药房,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可见、可触、可闻的实物,必将有利于学生对药物在实际临床上的正确合理使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2开阔学生知识面,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一般教学用教材的出版、更新往往滞后于当前该领域的发展,兽医药理学教材也滞后于新药的研发和上市应用[8],因课堂讲授课时的限制,不能把教材上所列药物一一讲授,在动物医院实习过程中,医院内所用药物品种较多、较新,涉及面比较广,学生可以接触了解到许多课本上未涉及的药物,利于学生开阔知识面,跟上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发展。

2.3提高学生临床工作能力,培养合格的临床兽医师。

兽医药理学教学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让兽医师学会“对症下药”,通过正确药物的使用达到治愈患病动物的目的,把药理学的理论知识及技能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但现有的教学模式下,简单、有限的实验室内的实验教学和课程实习远远无法满足真正的临床实践要求,只有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临床实际工作中,患病动物的病情可能存在混合感染、继发感染或多器官、多症状发病等复杂病情,并不仅仅拿出药理课本上一种药物就可治愈,需要用到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我们在讲授理论课时大都进行单一药物的讲解,这就造成了学生面对临床病例“无从下药”的尴尬处境。但这种情况限于药理理论课时的限制,只能通过动物医院的临床实习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2.4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促进高校药理教学的发展。

药理学是一门动态发展的学科,现有的药理理论课程应推进整合教学并引入更多的临床药理内容[9]。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动物医院的教学实习,随时了解临床用药情况,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弥补学校药理教学与临床用药之间的不足,删去过时及淘汰的药物,使高校药理教学跟上临床用药的发展趋势。还应通过扎实的药理学知识,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为临床服务,改进临床兽医师药学及药理学知识不扎实的情况。当前畜牧兽医行业中存在许多学历水平不高的“赤脚兽医师”,他们临床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匮乏,现在临床病例复杂多变,许多问题不能很好地解释和解决,这就需要专业人才运用理论知识合理全面分析病例,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当前蓬勃发展的宠物行业,面对老年动物疾病、肿瘤、心血管等疑难病例,需要我们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协助临床医师制订正确的用药方案。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反过来用实践检验、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必将促进临床医学与药理学的共同发展。

医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临床医学的实践性极强,对于一个医生来说,医学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实践,任何好的理论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10]。动物医学专业旨在培养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扎实,具有兽医临床诊疗、动物疫病防控、生产技术推广等基本能力,能在动物医学和动物生产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现在兽医专业课程的教学大都采用传统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灌输式教学模式[11],只注重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保证教学效果,动物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应充分利用动物医院这一综合性实训基地,使专业课程额教学和兽医临床紧密结合,让学生及任课教师进入动物医院,进入临床一线,掌握临床工作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杖榴.兽医药理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谢耀峰.我院药学专业药理课程期末试卷成绩分析与评价[J].时代教育,2015,(7):62.

[3]王笃学,樊国燕,娄飞.论兽医药理学的教学与兽医临床用药的关系[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55-56.

[4]孙永学,曾东平,李守军.小动物疾病防治方向的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12,02:166-167+171.

[5]徐茂森.动物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在校动物医院轮岗实习模式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5):345-346.

[6]马吉飞,周庆强,张建斌等.产学研三结合基地――天津农学院动物医院的建设与实践[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16(1):59-62.

[7]刘爱军,刘建国,沈甫明,等.在《药理学》教学中开设“模拟药房”的一些建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357-359.

[8]刘晓强,李引乾,蒿彩菊.提高《兽医药理学》教学效果的探讨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5):34-36.

[9]徐添颖,蔡国君.浅谈新时期药理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15,(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