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范文精选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畜禽解剖:实训课程;建设:改革实践;初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7-0087-04

收稿日期:2014-06-27

作者简介:王荣林(1957-),男,江苏泰州人,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解剖教学与推广应用研究。

畜禽解剖课程是现代高职农牧院校动物医学类专业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特点是课程内容多,枯燥而难学,动物标本有强烈的刺激味,脏、臭、累,许多学生怕接触,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该课程是学生入学以来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所以畜禽解剖实训教学不仅是学生了解掌握动物体形态结构的一个学习过程,也是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临床专业知识奠定基础,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过程。对后期专业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更加喜欢本专业,做好解剖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意义尤为深远重要。

1 加强畜禽解剖实训课程建设,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1 畜禽解剖实训教学内容的改进

(1)教师制作实物模型标本、实体标本、浸渍标本、录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采用启发引导、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转换、现场教学、集中教学实习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1,2]。在实验实习教学中,集中一周时间对常见动物进行大体解剖,要求学生对动物有机体实际解剖、观察、认知,让学生综合运用系统解剖与生理学知识,理解掌握动物有机体局部与全身的关系,解剖结构与生理机能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认知动物标本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近年来,教师先后制作动物解剖标本一百多件,制作了《畜禽解剖》实训课程网站,包括该门课程的标准、多媒体课件、部分章节课堂教学录像、实践教学录像、教案、讲义、习题集、试题库和相应的考核标准、学习指南。教学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和教学工作需要,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为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实行资源共享奠定了良好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力争做到讲课内容的生动性、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结合,改进注入式或抱着走的教学方法,进行动物解剖课程[3]建设的研究,根据解剖教学的特点,探索出一套适合于解剖教学的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具体作法有:①讲解形态学概念同实物标本相结合,并配合教学模型、幻灯、多媒体光盘播放作为直观教具,增强学生形象化记忆,启迪思维,提高教学效果。②分散离体标本和整体标本相结合,使学生把单个器官结构系统化和整体化。③)活体动物和标本相结合,在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活体触摸,将所学解剖知识运用到活体上。④宏观和微观相结合。⑤观察实物、讲解概念和课堂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联想,以课堂得到的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以及对日常生产、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深入认识,强调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联想能力是决定学生科研素质的关键。⑥强调各种家畜的内脏器官位置关系,为学生进行生产实践或兽医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⑦坚持让学生动手,进行系统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开拓精神。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识学活,不因循守旧,敢于创新。⑧使学生坚持多次反复,牢固掌握形态学知识。

1.2 畜禽解剖实训教学方法的改进

1.2.1 采用解剖实训课启发式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明确教学方法, 坚持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和学生培养能力强的教学思想,随着高等院校教学改革进程的深入,解剖课程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一是授课时数逐渐缩小,但授课内容由在早期以大动物、特别是马属动物的解剖为主,演变为现在的家畜与宠物解剖并重,教学内容更为繁多;二是人才培养对解剖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为了使动物解剖学的教学适应我国当前高校确立的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解剖课程理论性、抽象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我们重新制定教学计划,修改教学大纲,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对教学工作的意见,确立了当前人才培养的教学指导思想,即:坚持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这种教学理念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解剖知识的课程核心要求,又能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放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畜禽解剖》实训课程建设中,实验课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重要,实验教学中主要讲述解剖标本、组织标本的形态结构,通过实物标本或模型,直接将理论课上所学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让学生的操作动手制作标本,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1.2.2 提高教师队伍教学能力,为畜禽解剖实训课程建设服务 只有畜禽解剖实训课程组教师的教育及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才能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在学生教学评价中,课程组教师就会获得学生的优秀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相应提高,使教与学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进一步建设完善了解剖实训课程建设。综上所述《畜禽解剖》实训课程具有 3 个基本特点: ①拥有一批以教坛新秀和教学名师为基础的,具有较好教学水平的专业教师,在课程建设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坚持实践教学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最终目的,培养具有较好畜禽解剖实训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建设《畜禽解剖》实训课程建设; ③改革教学内容及实验教学模式,适应“应用型”高职示范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即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同时又具备较好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性人才服务,推动专业的建设与发展[5]。

1.2.3 教师引导穿插畜禽解剖实训课堂提问 在特定的实践地点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用系统论的观点思考问题,有意识地加强观察,由开始初步综合到最后全面综合,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独立思维方式,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鼓励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有争议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及时指导和帮助,对于一些具有科学性错误的结论要进行矫正,对于一些具有独创性的结论和发散性的思维要加以肯定性的评价。整个实践过程中,教师在各组之间巡回指导,作为“讨论班”的一员参加讨论,启发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当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予以否定,而要与学生共同探讨,以求得正确结论。利用数码互动实验室的师生交流平台和学生示教功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提问,检验学生的学习进度,促进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概括能力的提高。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教学效果。

2 加强畜禽解剖实训教材建设,重新修订教学大纲

2.1 努力进行教材建设,提高实训课程教学质量

好的教材是教好课程的必备条件之一,以前的教材多以马、牛、猪等大家畜解剖为主,缺少犬、猫、禽类等宠物的解剖,而且内容繁杂,不便学生掌握。根据该学科的发展及社会需求,以弥补以前教材不足,多年来积极承担和进行各类教材的编写,主编和参编了面向新世纪教材,如畜禽解剖、动物局部解剖、实验指导、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主编和参编了教学参考书如,鸭解剖、犬体解剖、猪针灸穴位解剖等这些教材为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课程组教师积极研讨,自己编订了应用型高职教育适用的《动物解剖》和《畜禽解剖》实验指导书教材,目前高职教育《畜禽解剖实训》课程改革已经形成了完整教材选用方案,教师如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解剖标本制作的实践能力[6]。

2.2 重新修订畜禽解剖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教师经过大量的调研、集体讨论之后重新对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新的教学大纲在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更侧重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高职解剖课程改革的建设需要,该门课程实践及实验内容达到了总教学课时的三分之二[7]。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向、养禽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宠物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增加了家禽解剖的教学课时和部分宠物解剖的教学,删减了部分家畜,如马属动物的系统解剖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较好的动手能力,提高其动物解剖标本制作技术的应用能力。

3 更新畜禽解剖实训课程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1 充分利用畜禽解剖实训课程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坚持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例如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相关技术,我们制作了电子教案,把讲授内容中的文字、图像及相关多媒体信息资源输入电脑,通过多功能投影仪进行投影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效率,而且形象生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可以在休息时间利用电脑自觉预习和复习,有利于交流,提高了学习效率。

3.2 规范畜禽解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进行教具素材库建设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一方面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克服困难,采取假期突击和经常性工作相结合,任课教师和实验室人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了大量优质教学用标本218件,幻灯片100余张,绘图200余幅,初步建成了动物解剖教学用多媒体,制作了多媒体电子教案,建立了教学标本展室,改善了教学条件,满足了教学需要。另一方面严格实验室的管理措施,建立较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措施的实行都严格落实到人。在每学期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规范化实验室管理的教育,结合解剖实验室自身的特点,强调爱护标本的重要性和实验室纪律及操作规程,保证学生有良好的教学环境。

3.3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通过学校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制定的 “进企业、进基地,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参与基层学生及教务管理”的计划,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方案,通过这种方式,目前,课程组教师中已经有 5 人取得了学校规定的“双能型”教师的任职资格,这部分教师,即具有扎实的理论教学基础,同时又具备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为《畜禽解剖》实训课程的教学、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术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4 建立解剖实训课程开放性实验室,扩大实践范围

学校不仅要适当增加实验课时,而且还要对学生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的场地和机会。常见动物的骨骼、肌肉等标本及各系统挂图等生动地呈现了知识内容,学生可以边看边记忆边思考,有利地延伸了课堂教学。实验室管理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学生的认知标本过程中也可以全程的给予指导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4 规范畜禽解剖实训课考核办法,健全考试评定制度

4.1 改革解剖实训考试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了对学生有客观公正的评价,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更加全面而科学地考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观察、去操作、去钻研问题,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获取知识,开阔思路,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三基教育和学生能力培养的目的。加大试题库建设的力度,坚持对学生的全面考核,笔试与口试、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基本概念与辨认实物标本等相结合。例如,平时成绩占40%,包括课堂对基本知识的提问、对实物标本的辨认和作业完成情况,期末笔试成绩占60%。这种考核方法得到了学生的赞同,不仅减轻了期末复习的压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考核方式和结果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4.2 解剖实训考核采取教师打分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根据各组操作的规范性、实训结果的准确性和动手操作情况进行打分,组内成员根据实训任务讨论和操作时的参与情况及合作分工的情况进行互评打分。这样的考核办法更加注重实训过程的评价与考核,并且能够根据学生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点评,找到操作的错误和不当之处,有助于学生改正和借鉴。

4.3 解剖实训考核采取多元化考核与过程化考核相结合方式

对于基础性实验内容,主要从学生的实验态度(出勤、纪律)、操作技能、规范程度、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结果交流等多方面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综合评定[8]。对于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内容,主要从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可行性、创新性;计划实施的时效性;实验操作的熟练性、标准性;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实验逻辑的严谨性;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实验记录的真实性、规范性、详尽性等方面综合评定。

4.4 解剖实训课程实验技能评定

该部分成绩占实验成绩的 40%。该部分考核内容主要评价学生对畜禽解剖实训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单项技能训练过程中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打分。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核是全程性的,即贯穿于整个实验课教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实验的目的与要求,督促每一个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环节及结果判定方法, 熟知本技能的应用范围。评价标准:操作的规范性、熟练性;实验结果判断的准确性、正确性;实验内容完成的时效性。

4.5 解剖实训课程实验报告评定

该成绩占实验成绩的 40%。实验报告能反映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归纳能力和综分析能力。因此,特别注意从实验报告书写入手,严格规范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如实验目的、原理、试剂与设备、方法与步骤、结果与分析、结论等。 教师在批阅实验报告时,不仅需修正其报告中格式的规范性, 更应注意报告中逻辑思维的严谨性,还应引导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果、对比实验现象、理解实验相关理论,并作出合理释疑。使学生养成在实验报告中注重总结和分析的习惯,从而能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6 解剖实训课程实验结果评定

占实验成绩的 30%。要求学生按照科技论文的书写格式撰写实验报告 (15%),并进行实验答辩(15%)。实验报告内容包括课题的背景综述、实验设备与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与讨论、参考文献等方面。这样的实验报告方式,能使学生在查阅文献、实验设计、实验完成、论文写作等多方面都受到科学训练。实验答辩是操作者针对实验指导老师及同学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环节及结果提出问题的释疑,该内容既体现了学生对本项目的研究背景(创新性实验)、研究意义和方法、结果的深入程度。

5 加强畜禽解剖实训教学环节建设,培养学生学风专研意识

5.1 培养学生良好学风,自觉遵守科研规范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教书育人工作,寓德育教育于日常教学的细小环节中,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具体的做法是:①严格课堂纪律。教师提前到教室,按时上课,认真点名或抽查点名,严肃对待出现的迟到、旷课现象,对极个别屡犯纪律的学生,通过个别谈心,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保证了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②教师身体力行,影响学生。动物解剖是一门枯燥的课程,标本有强烈的尸臭、粪臭和刺鼻的福尔马林气味,后者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教师要带动学生积极动手,由怕接触到喜欢,认真观摩标本,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风,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③利用课堂针对学生中有不爱护标本的实例,对学生进行爱护标本、教具,尊重别人劳动,爱护公物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④关心和爱护学生,通过小考、批改作业和课堂教学过程等方式,注意发现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通过个别谈话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和自觉学习的积极性。⑤教师能以身作则,做到参加平凡劳动,如课前认真准备实验,课后和学生一起收标本,在解剖课的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进行观摩教学和检查性听课,组织教学法的研讨,集体备课等,从而保证了解剖教学质量。

5.2 安排畜禽解剖实训教学程序,实现实训课“学练一体”

改变以往实训课上老师演示,学生操作练习的传统程序,而是在实训前布置实训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制定实训操作过程,组内分工共同合作完成实训内容.讨论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操作的过程是反复练习的过程,学生边学边练,学练一体。在这样安排的实训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大家齐心合力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讨论和分工,可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训课的操作,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实训操作的步骤和操作环节;第三,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组内讨论或者与教师探讨进行解决,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邢邦圣,谢明荣.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6(2):71-73.

[2] 韩培庆.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 职教论坛,2006(6): 34-36.

[3] 吴海峰.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J]. 济宁学院学报, 2008,29(3):56-57

[4] 潘玉清. 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探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1):128.

[5] 李培英,周 杰,李福宝,等. 动医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 安徽科技院学报,2010,24(5) : 55-58.

[6] 李东风,周 霞. 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J]. 文教资料,2006(32):37-38.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 动物解剖生理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75-01

引言

动物解剖生理课是中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且较为枯燥乏味,实践性也较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且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均存在较大的难度,严重影响到整体教学质量。所以,我们需要积极的寻找可行的方法,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难题,最大程度地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营造良好氛围,开展互动教学

动物解剖生理课涉及到的知识点多且乏味,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意对课堂气氛的把握,结合学情制定动物解剖生理课的课堂学习、课堂互动、实训等的要求及考核标准,让学生知道如何与老师一起把握好课堂。其次还要注意对课堂气氛的营造,并积极的和学生进行互动,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在吃透教材,把握知识重点的基础上,积极的通过网络等多争取积累相关知识,搜集一些相关素材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于是,在一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通过一个有意义的素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带领大家一起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在良好的氛围中,自然的引出要讲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在每节课的中间走下讲台二至三次,来到学生中间,耐心询问大家的学习情况,答疑解惑。教师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法,比如讲消化器官时,通过学生预习让学生分别扮演唇、颊、硬鄂、软腭、舌、齿、唾液腺、咽、食管等,分别先介绍自己扮演的器官角色的构造及功能,再借助相声《五官争位》的形式抢在消化过程中的功劳,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掌握了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扑克牌游戏,即学生每人发一张扑克牌,扑克牌同号结对互问对方课前准备好的动物解剖生理问题,以难倒对方为胜,胜者加课堂表现分。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种课程的具体教学工作中,动物解剖生理课也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动物解剖生理课的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图片等内容,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述,学生大多感觉到十分乏味,且难于理解。此时,教师可以积极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每节课之前,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制作成电子课件,并多方搜集素材,制作出内容丰富多彩的课件。然后,在课堂上,便可以将相关的内容投放在大屏幕上,并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图片,讨论问题。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化,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利用各种道具进行直观教学

动物解剖生理课涉及到的许多知识点都较为抽象,可能会出现利用多媒体也无法直观展示的情况。例如,教材中涉及到大量的动物解剖学生理学名词和概念,且大多较为抽象,单纯利用多媒体图片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利用各种道具进行直观教学,例如各种标本和模型以及活体触摸等。所以,在每节课之间,教师可以先按照具体的教材内容,到学校的标本室取来相应的标本和模型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讲到哪一部分的知识,就将相应的道具拿出来供学生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并引导学生结合知识点仔细观察标本和模型等的细节之处。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十分直观的观察到教材中知识点涉及到的内容,可以一边学,一边看,抽象的知识和概念变得十分直观和形象,也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在教学内容结束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大家合上课本,并带领学生一起,通过观察标本和模型,来一一回忆各个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加深印象。这样一来,在直观道具的视觉刺激下,学生便对知识点的印象十分深刻,记忆和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四、理论联系实际教学

动物解剖生理课涉及到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与实际的联系。相反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将教材中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和情况联系起来教学,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述一些理论知识的时候,适当地将知识点与兽医临床等联系起来,一些知识点甚至还可以与人医临床联系起来。比如,在讲授呼吸系统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把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和H1N1流感事件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而在讲解动物胎盘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与人类的胚胎发育和生产等知识联系起来。

五、加强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对动物解剖生理课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实践,尽量保证实训与理论课时比重相当。其次,教师要告诉学生实训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训。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活体动物等,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恐惧和排斥的心理。所以,教师还要注意做好对学生,尤其是一些胆小的女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鼓励大家勇敢参与实训。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活体触摸活动,带领学生一起,利用学过的知识,对活动物的内脏器官的触诊,并实践叩诊和采血以及静脉注射等操作,加深大家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特别予以耐心的引导,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实训活动中。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做好辅导工作,要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在每次实训结束的时候,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一起,对本次实训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及必要的考核。

总结

动物解剖生理课涉及到较多可造的知识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所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会巧妙的利用各种手段,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并利用多种手段和各种各种教学道具,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而且,鉴于动物解剖生理课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积极地通过实训教学来保证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罗厚强.王清艳.段龙川,等.《动物解剖生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01).

[2]牛静华.王宪涛.陈元波,等.浅谈高职《动物解剖生理学》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03).

[3]吴旭锦.朱小甫.高职《动物解剖生理》课程“教学做合一”初探[J].当代职业教育,2012(01).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解剖实训教学 培养 医学实用型人才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的主要渠道,加强实训教学则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目标――实用型人才,决定了实训教学在学校整个教学活动中无可争辩的重要地位。解剖学又是一切医学专业的基础,解剖实训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培养医学生质量的高低。解剖实训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解剖理论知识;二是培养学生通过解剖知识分析问题的实用能力;三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四是训练学生解剖学的应用技巧。因此,高水平的解剖实训教学水平是培养目标质量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在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解剖学的实训学时接近50%,可见解剖学实训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的教学质量,影响到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实训教学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现就作者在解剖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加强实训教学的做法小结如下,以求教于同道。

一、加强解剖学实训教学,为培养医学实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类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要经过一个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习解剖学也是如此,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但是学生没有见到事物,脑海里没有建立起立置的形象概念,要想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对标本、模型的直接观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利用标本、模型直观教学可以取得用语言表达得不到的良好效果。在实训课堂上利用标本、模型边讲边指导学生观看辨认,既真实又具体,一目了然。例如各系统器官的形态位置,我们均结合实物进行讲授,并引导每个学生独立观察辨认标本、模型的能力,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开发了智力,在标本、模型的基础上,变静态为动态,因为模型、局部标本和整体标本均为静态的物质,学生将来到临床实习面对的病人是有生命的、会动的活人,因此,只限于实验室标本、模型的实验是不够的、还要利用好自身或同学的活体多触摸练习,这样才能很好的去确认处于动态的病人和各器官的位置及形态,因为每个器官的位置、体表投影及形态均随着的改变、运动的改变、呼吸及生理的改变而变化,如肝、肺随着呼吸运动而发生位置的改变,膀胱随着尿液储存量的不断增多和尿液的排放而发生位置及形态的改变,子宫可因生理变化(妊娠)而发生形态及位置的改变,因此,我们还要求学生以人为本,学会在动态下观察和确认器官的位置和形态,这样才能为培养善于认真观察和辨认识别人体各系统器官形态位置的实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充分利用现代解剖模型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次实训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大量标本模型的观察,让学生验证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之中,从学会分析过度到应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利用传统的尸体标本外,还结合可拆装的模型人加强实训教学,用模型具有无气味、无刺激性、无变异、不易损坏、不变形、可拆可拼、科学性强等特点,是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开展解剖学实训教学的良好直观教具,特别是现在大多高职院校都缺少尸体标本的情况下则更适宜。我们利用可拆装的模型人将学生分组进行实训教学,可让每个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动手拆拼,研究每个器官的形态、方位关联,摸索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结合活体进行解剖实训教学,促进学生掌握解剖学知识

学习解剖学的目的是为了把所学的有关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用于活体上。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结合活体,凡在活体上能看到的必须要求学生在活体上找,这样做对于加深理解,学活知识,开发智力,培养实用能力都有一定意义。如全身的骨性标志,肌性标志都要求在活体摸到。讲授肘关节伸直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屈曲时,三点成一等腰三角形,让学生结合活体认真触摸,弄清肘关节的正常解剖学关系之后,接着讲授在肘关节脱位时,这种关系即发生改变,紧密联系临床,培养实用型人才,做到学有所用。讲授口腔的组成时,让学生对着镜子观察咽峡、腭舌弓、腭咽弓、腭垂、唇、颊、牙、舌等;讲授视器时,让两个学生互相观察眼球、眼睑、结膜等;讲授心、肺、肝、胆囊、胃、脾、阑尾、肾等胸、腹腔器官的位置与毗邻及其体表投影时,我们先让学生在活体上划线定位,然后对照可拆装的模型人,拆拆拼拼,不仅能使学生看到每个器官的位置、形态,并且对各器官的毗邻关系都一目了然,由表及里、逐层观察、定点定位、活化知识,验证对在哪里,错在何处,不但结合标本、模型,还要过渡到人体,在应用的实践中增长了学生的钻研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把所学到的解剖学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可拆装的模型人,加强了应用的实践,培养了实践能力,把死的书本知识变成了活的实用型知识。经过这样有机的结合,使学生明确的认识到我们所讲的一切知识,都在活体上可以找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的“标本”,过去由于忽视了活体观察,又无可拆装的模型人助教,常常培养了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到了临床不能把所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近年来,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一边讲授,一边结合活体及可拆装的模型人认真观察、验证,加强了理解,强化了记忆,提高了兴趣,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培养实用型人才铺平了道路。

四、小结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动物解剖 课程 实践教学 教具技术创新 推广应用

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江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校内外经济发展都有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由于高职教育的基础还不够稳固,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巩固成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在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型企业比例增多,一大批技术含量和智能化水平比较高的岗位急需大量高等职业技术人才,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2]是高职教育内涵的核心,实践教学决定了高职教育的特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实践教学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对经济协调发展、对动物解剖教具实践教学技术创新与应用,都有着深远的实用研究价值。

一、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高职教育要体现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从而将来能更好适应自己岗位,具有很高的研究、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现将高职教育引入到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领域思考[3],研究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心环节, 高职教育发展的出路在于实践教学创新。只有把实践教学作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动物解剖教学教具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应用,对此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动物解剖实践课程教学的创新

(一)实践教学课程比例调整的创新

动物解剖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科,它以动物机体形态、位置、器官构造为基础,运用动物挂图、动物尸体标本、动物组织标本、动物图片标本再结合活体解剖等方法进行实践教学,如果教师仅仅从理论上讲授动物器官形态变化,势必会出现讲课乏味,学生听起来枯燥难懂,继而影响学生学习动物解剖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动物解剖实践教学中,要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的培养。如何搞好动物解剖实践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和重视研究的课题。动物解剖学是高职院校畜牧专业、兽医专业、牧医专业、动物防检专业及兽药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合理性进行创新,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大纲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强化学生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创新的重要目的。动物解剖课程教学改革[4]总学时为60学时,过去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2:1,现在为1:1.创新前每章的理论内容讲得很细致,现在对理论知识有选择、有侧重地讲述,重点讲述动物解剖十几个系统器官组织的形态、位置、构造和特点,让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通过实践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更好地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问题评价能力。实践教学创新证明,实验学时的增加不仅没有影响理论教学,反而促进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观察解决问题评价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

1.课间讨论与讲课相结合实践教学

高职动物解剖课程实践教学在分组观察某系统器官的形态、位置、构造解剖学特征时,灵活运用动物临床典型症状、确实可信的举例导入实习教学,即课前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典型举例制成图像、文本、动画及声响效果、互动交换的界面,使举例更加直观、生动,让学生能全方位地熟悉上课知识点与临床举例表现的关键环节,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些则是以典型举例引出授课内容;有些则是在授课之后举出事例,以课堂提问的形式来回顾老师所讲的内容,使学生加深印象。临床举例导入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讨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对动物解剖知识进行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在充分讨论之后,教师要用一定的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简明扼要地总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实验课上贯穿临床举例师生互动教学

在动物解剖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举例,导入式教学法是以举例为先导提出相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临床举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是根据问题设计相关事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分析、处理典型临床案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举例导入式教学的效果取决于选择事例,一个好的临例,能够使基础理论与临床表现结合,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首先要将选好的事例做进一步的处理,使之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症状典型,在配合照片、多媒体等资料以供课程适用。在师生互动探讨动物临床病例时,采用“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体、以教师辅助为引导”的一种讨论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其效果很好。即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在实验课前数日提出问题,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分几人一组,通过网络、图书阅览、多媒体等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小组成员有不用意见通过交流和探讨,最后获得一致。不同小组分别将自己的最后意见归纳总结形成实验报告提交给教师,实验课时教师在上课中结合动物临床介绍病例,各小组针对不同意见展开辩论,教师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最后由教师将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讨论中提出的具有共同性的问题作为重点讲授,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充分交流互动,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受到锻炼,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提高。动物解剖教学实践表明,⑧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求知欲望,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达到理想的实践课教学效果。

3.重视实验课前的实验教学指导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发学生思考积极发言,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在每次安排实验课之前,先安排学生自学,熟悉做实验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之前,指导教师应检查实验预习情况,包括实验原理与目的、实践材料、操作程序与步骤、实验总结评价等,教师要始终和学生在一起,随时纠正并解决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全过程和实验报告是否规范、完整、清楚、客观、准确。强化对实验教学的指导工作。

4.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实验过程准备与实验观察

在高职院校动物解剖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识别解剖大体标本,充分利用动物解剖挂图、幻灯片、自制教学实物教具、动物教学模具、多媒体实践教学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动物解剖教具的外形、大小、重量、色泽、结构、质地、表面及侧面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探讨实践知识与临床课程交叉科学知识点的发生发展。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对每个动物解剖教学教具进行编号和译文说明,让学生能掌握实习全过程,观察与分析动物教具系统器官主要形态、位置及解剖构造特征。并对某特征部位进行描述。然后老师用图文分析互动的投影仪将解剖教具特征进行展示,提出观察要点,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使学生对自己已学过的实践技能加深认识,锻炼了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完成某一系统动物解剖实验教学后,增加一次动物系统性综合技能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自己动手操作、准备实验、分组观察和讨论知识运用能力。利用系统性综合训练操作技术,达到对知识前后联系、融会贯通的目的,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创新前的单元实验基本是确定实验本堂课的步骤,学生只是具体操作、观察现象只能训练单一的技能。增加动物系统性综合技能训练后,由教师提出全面性前后结合的实验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实验兴趣,为学生将来独立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动物解剖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训练的基本操作技能很多,仅靠课前预习、课堂训练,往往难以熟练掌握,通过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完整地实验的过程的准备,使其对整个实验过程有了更明确、更完整的认识与了解。

5.合理的评价实验报告书写完成情况

以前的动物解剖课程实验报告只要求学生将其实验目的、步骤、内容、结果反映出来,忽视对实验过程的记录和问题讨论、结果分析及实验技能的真实性评定;因此,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后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动物解剖教学技术创新后,强调在实验步骤中记录相关结果,并对原始结果的记录进行打分和签字,同时与每个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中的不足,讨论结果与初对问题判断不一致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和以后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这些措施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材的开发创新

高职解剖实验实训课程要开发创新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教材,实验实训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的依据。实验实训项目和内容的选定应与课程和专业的发展相适应。精选一定数量的基础性、验证性、设计性实验,适当增加技能性综合性实训项目。大纲应明确实验实训课程的主要任务和实验实训项目的内容,通过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应达到目的、要求:验证和掌握的基本理论,训练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掌握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以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等内容;实验实训课程教学的基本方法、特点、学时分配等。实验实训教材是学生进行实验实训过程的依据。认真开展动物解剖课实训中心的实训教材开发,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及社会需求,以弥补以前教材不足,以前的教材多以马、牛、猪、羊等大家畜解剖为主,及时调整教学教材内容,增加当前热点的中小动物犬、猫、兔、禽类解剖内容,把解剖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适时地添加到相应的知识单元中。撰写有特色的高水平纸质的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编写与科学教科书相配套的统编实验实训教材或自编实验实训讲义,并配备实验实训参考书、实验实训指导书,以及必要的图表、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等。合理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教材,编写动物解剖校本课程教材中要做到“知识点突出,通俗易懂,少而精”。 努力进行实践教学教材的开发,实习教材表述精炼、直观易懂、突出实践性和适用性。

(四)动物解剖实践教学内容的创新

1.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内容实验创新教学

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实验教学主要是验证实验,学生被束缚在教师制定的框架中,缺乏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很少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现在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条件,逐步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进行解剖组织胚胎学创新,以培养高素质子悬念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泛、更具有新意的创造空间。通过自己设计和动手操作,了解解剖组织切片取材、染色、切片制作的全过程,做到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熟练基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5]流程,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热情。设计性实验项目由学生自选题目,自己到图书室查阅资料,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验中进行归纳后形成题目,再将实验的名称、目的、所需仪器及实验所需解决的问题等写出具体方案,然后提交实验要求,教师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从可行性方面加以把关,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实验过程完全是学生独立操作,实验结束后不是以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作为衡量成功与失败的标准,而是侧重实验过程,无论实验结果如何,学生都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进行动物方面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动物解剖实验内容创新

动物解剖实验教学内容创新要深化动物解剖的实验教学内容,选择一些不常用有的动物解剖实践教学研究[6]项目,内容虽多,却缺少对基本技能的训练,也缺少系统性及实用性项目要排出来,结合专业与社会需要制定实践教学内容,基础课结合专业临床课,加强实践技能训练,进行实习过程客观、合理地评价与小结。通过调整实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更符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完成操作技能的要求。实验教学要与牧医专业与社会需要紧密联系,教师要经常参与牧医专业视频及牧医行业的技术学习交流,把牧医行业先进临床技术增加到实验教学中来,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及职业精神,在实验教学中能与牧医行业的实际发展相结合,能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动物解剖实验教学手段的创新

1.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实践教学

利用现代多媒体理论教学的手段应用于动物解剖实践教学,师生图文互动教学,是强调从动物器官形态特征观察的角度来认识各种器官的构造,由教材上对于某些动物解剖器官的描述很抽象,学生不能通过文字真正理解解剖器官本质。采用多媒体后,教师可展示动物某个系统各器官动态发展的组成过程,改变了以往局限、间断的黑板与粉笔教学模式,使动物系统各器官的组成过程真正“动”起来。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讲解费时费力,学生听课吃力难懂,课堂气氛单调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采用多媒体实践教学后,将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结合起来,形成很强的直观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2.应用启发式引导学生师生互动实践教学

在动物解剖组织切片观察实习教学时,利用解剖组织图像分析互动软件系统,将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用多媒体投影仪显示,以帮助学生理解认识相关内容。实验课教师先和学生共同回顾相关实验内容的正常组织切片镜下特点,然后逐次观察与此节课内容相关的切片教具,教师和学生观察内容同步,在观察时以启发式引导学生自己用解剖组织胚胎学[7]语言描述观察的切片教学教具,构建师生互动的、图像共享的、高效率的教学体系。这种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典型的解剖组织学变化特点,教师还可以通过采集窗口和照相,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六)动物解剖实验考核方式的创新

动物解剖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创新对学生学习起着引导作用,动物解剖实验考核采用理论笔试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理论笔试考试部分主要实行考核基础知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8]的措施,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要进行现场实验操作,将一次性评分标准改为分阶段计分,将学生实验课分数与动手动脑能力、科学态度、处理方案的合理性、工作作风和劳动卫生纪律联系起来,进行全面考核。改变考试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过去单纯进行理论考试的形式,避免学生只靠死记硬背就能过关的状况,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前实习教学靠书面材料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讲的多了还容易混淆。现在教学创新采用举例导入式教学方法,以举例引出课程教学内容,用典型事例加深学生对抽象的动物器官认识,培养了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加强“双师型”实验人员教师队伍创新

动物解剖实践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教学过程的控制能力,尤其是牧医类专业要组建了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及创新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实训基地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动物解剖组织胚胎实践教学中,双师型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组织切片的解剖微观构造特点和临例讨论,印证了理论,加深了学生对解剖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教学技能的不断创新,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要跟上牧医专业教学的发展趋势,必须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帮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寻聊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素质、复合型人才。

四、教学教具技术创新与校内实践教学教具技术应用

动物解剖实践教学教具改革主要是针对国内、外多数使用传统制法甲醛浸泡动物解剖教学教具,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不喜欢使用。为了研究用酒精能够取代甲醛教具的制作技术,能克服甲醛教具在解剖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缺点,充分体现动物干制教学教具在使用和保存中的种种优点,消除甲醛教具伤害身体对解剖教学的负面效应,使所有制成的动物干式教学教具都有:形态逼真、有色无异味、有弹性、品质好、清洁卫生,干而不裂、润而不湿、使用与取放两便、无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健康无影响等特点,能够充分体现动物干式教具在教学中的“直观性、易学性、实用性、真实性、示范性及环保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畜牧兽医类专业和生物科技应用专业实践与教学中⑥,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动物干式教具还能陈列于博物馆、标本馆、动物园、风景区,供游人参观。我们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先后制作动物干式教学标本1200余件,均应用于解剖实践教学,每学期使用次数可达数十万人次(校内实习生按56班/学期,48人/班估算,校外实习教学、校内外科研试验、校外联合办学使用干式标本除外),在项目执行期之前,每学期都有40班开展解剖综合教学实习周,每周每个班级要解剖实习动物(牛、羊、猪、狗、兔、禽等)二十余个,全年累计实习开支是个巨额,多数解剖实习后的动物在室温变高时,不好重新再利用而浪费资金,我们制作了动物干式标本应用于教学与原来用活体解剖进行相比,所产生的效益是一样,甚至教学效果还会更好些。近年来用干式标本节省实习开支及重新加工材料以废为宝,创收也是个巨额。学院组宣处还采取专栏形式对解剖教具技术改革展开全院宣传推广应用。师生总体评价动物干式标本使用方便,教学效果确实很好,值得将标本教具研制技术全面推广应用,将会产生很好地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效益。

[参考文献]

[1]楼桦.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研究[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4):38-41.

[2]劳家驹等.对完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思考[J].铜仁职技院学报,2009(5):71-74.

[3]赖华清.对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6(3):38-41.

[4]崔贯勋等.基于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6):164.

[5]周科.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和教学的思考[J].常州工技院学报,2007(2):89.

[6]尹子民等.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3):102-105.

[7]马仲华.家畜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动物 解剖 生理 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114-01

一、《动物解剖生理》课程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作用和现状

动物解剖生理是集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在畜牧兽医专业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并与其他后续专业课联系紧密,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其他后续专业课成的学习。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既无法理解理论知识,也无法将课程内容有效应用于实际生产。因此,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全国各个高职院校已经在《动物解剖生理》的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而中学校《动物解剖生理学》的课程改革还属于空白,建立起适合中职学生的《动物解剖生理学》教学课程,培养适合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人才,是畜牧兽医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

二、《动物解剖生理学》的改革方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革

1.明确改革的思想

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2.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在传授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时,还要结合行业的发展特点,让学生了解畜牧业发展动态,突出本课程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开展多媒体教学,通过三维动态演示,融文本、声音、图像、动画为一体。可将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变得生动、形象。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动物解剖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展开为故事启发法、图片启发法、 联想启发法、游戏启发法、设疑启发法等几个方面。

3.实训内容的改革

改革传统教师手把手教学生实验的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开设多样性实验。结合动物解剖生理课程的特点,灵活运用直观性强大的大体解剖标本、模型、挂图、幻灯片、视频、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实习周等教学过程,将动物结构真实、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同时将动物解剖学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相关人体结构知识及常见疾病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扩大知识面并联系实际,建立起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将这些有理条件有机整合起来,逐步形成本学科独特的教学体系。

通过调查研究课程面对的岗位群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来制定课程的内容、授课计划、教学方法及实训教学改革内容;在2015级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教学上进行教改实践,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分析评估,完善教改内容。

总结

动物解剖生理是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进入学校接触的第一门专业类课程,全国各个高职院校已经在《动物解剖生理》的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而中职学校《动物解剖生理学》的课程改革还属于空白,这要求我们中职学校根据教学中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改革,让实训教学模式越来越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因生施教的要求。

参考文献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职 畜禽解剖 虚拟仿真 实训教学资源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在高等职业院校,特别是一些工科类专业课程的建设中应用比较广泛,对提高实训水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在中职,特别是农业类专业中应用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此,开发和应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也应作为中职农业类专业建设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项目予以重视。本文以畜禽解剖生理课程为例,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从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建设的背景分析入手,阐述农业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的内容及其应用。

一、资源建设的背景

1.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是信息技术在专业教学应用的需要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知识信息传递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学科知识信息传递的角度来思考,信息技术具有效率高和效能高的特点,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之一就是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而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的开发则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形象而具体的体现。

2.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现代化的需要

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应能满足教学、实训、科研等多方面的需要。一是适合教师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受资金、场所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将大型的流水线和重型设备搬进实训室,就需要将这些操作对象和设备经过模块化、模拟化、仿真化处理,使之既具备实物的一切特征,又能放在一定的空间里作为训练工具,从而有助于教学应用。二是适合学生学习。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制订详细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即便于学生使用与掌握,又能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上无法感受到的职业氛围,达到教师授课生动形象、学生操作方便的目的。三是适合经济发展。中职培养目标必须与区域行业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培养的学生不仅能直接从事生产一线操作,还能成为引领行业技术革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是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的需要

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是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满足专业建设需要。职业教育资源的开发,要求能满足校内教学中理论验证及单项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技术的应用能力等多方面的需要。二是满足公共服务需要。资源开发需有利于面向区域企业及兄弟学校开放,实现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资源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满足学校发展需要。专业资源建设的规划、建设必须服从学校整体规划的需要,不仅要为其他专业的规划、建设提供示范,还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从而更好地发挥基地的投资效益。

二、资源开发建设的内容

1.资源开发的技术基础

中职畜禽解剖生理课程是养殖及牧医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其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依据的技术基础为三维动画,即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虚拟的三维世界,按照要表现对象的形态结构和大小建立一个模型及场景,并根据要求设定形态结构的运动轨迹、过程和其他动画参数,最后按要求为表现对象赋上特定背景,都完成后让计算机自动运算,生成特定的画面。

2.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搭建

将三维动画技术应用于课程资源的建设并实现共享,还需要建立一个技术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用来解决资源的建设、整合、开放与共享问题,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虚拟实验教学环境。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方案设计是从虚拟仿真实验应用、教学资源、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四个维度切入,从而解决实训应用的统一管理,达到教学资源最大化。

3.动物虚拟仿真解剖软件

动物3D虚拟解剖软件主要是依据动物解剖学的教学要求,采用三维立体仿真技术,根据采集到的特定动物真实影像的解剖位置及比例参数,对犬、鸡等特定动物进行3D真实还原。软件设计主要是基于系统解剖学的教学理念,对特定动物各个系统的解剖结构进行逐层讲解与展示,从而充分展示各个解剖结构特点和内在联系。

动物3D虚拟解剖软件共有三个模块:结构认知、随堂练习、随堂测试。结构认知模块可对动物各个器官进行360°全方位展示,可从各个角度对特定器官进行缩放、旋转观察及拆分操作,对动物多个系统整体结构有立体的认识。同时,还可对单个器官结构进行放大观察,使学生能够观察到微观复杂的解剖结构,如具体的神经、血管、淋巴等。重要的解剖结构还会有文本注释,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学习及理解。随堂练习和随堂测试模块,可检测学生使用解剖软件后的学习效果,可有效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三、资源的应用实践

1.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3D为基础的动物解剖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其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动物主要器官系统的解剖结构、内部形态,改变以往仅靠有限的实物展示、挂图或文字描述等途径,通过动画演示并配以图解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更直观有效的方式加深对器官结构的认知,且这种实训过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比如在动物循环系统的教学中,以前一般先是用静态实物或挂图展示心脏及血管模型,再通过文字反复描述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过程,内容抽象,教学一般需要4课时,现在通过3D解剖软件演示教学,学生只需2课时就可轻松掌握。

2.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

现代教学提倡一对一的教学,其教学模式是灵活的、多样的,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这就需要创设适合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虚拟仿真教学实训软件设置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菜单功能,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的程度,随时打开学习链接,针对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性地反复开展学习,同时,还可通过配套的测试内容反复练习,直至将知识点完全掌握为止。比如学习泌尿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教师只要做一次讲解和点评,学生就可根据自己的了解程度,通过3D演示资源有所侧重地去自主学习,掌握相应器官的结构特点,让学生感觉有趣而不枯燥。

3.有利于降低教学成本

实训教学作为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教学手段,其教学成本占据了教育成本的大部分。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的开发应用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以畜禽解剖生理课程为例,由于该课程涉及的实训对象为畜禽,如果每搞一次实训就解剖一个或多个畜禽,反复实训就需要解剖更多的畜禽,其教学成本是相当高的。一次性投资开发应用仿真实训资源,师生不仅可随时实训、随时测试、反复实训,而且不需要增加新的成本,显著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益。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0-02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阐述尸体或器官不同方位的断面标本及其对应的影像图的一门科学,是影像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必修课和核心课程,是连接医学影像基础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学科,为医学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等打下坚实的断面解剖学基础。我校于2008年开设了此门课程,为了使此门课程设置更为合理,教学方法更趋完善,教学效果更为理想,我们对6年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与同行进行交流。

1.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计划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一门初创的新兴学科,目前各医学院校对这门课程的设置尚无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组织本校有关专家和临床影像科室专家,针对高职高专影像专业的特点,结合本校的现有条件和具体情况制定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

1.1突出“校院结合”教学模式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因此我们邀请本校附属医院的影像科老师讲授此门课程,因为此类老师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本学科与临床影像知识结合点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阅片能力,缩短教学与临床的距离,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大纲以“校院结合”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扎实的断面解剖学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和临床影像诊断打下坚实的基础。

1.2科学策划教学内容

根据我校教务处教学安排,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共有102总学时,每周6学时,理论课68学时,实训课34学时。使用王振宇等主编《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为教材。具体安排如下:绪论2学时,头部30学时,耳及颈部12学时,胸部20学时、腹部20学时、盆部及会阴10学时,脊柱4学时,四肢4学时。头部要求掌握大脑的系统解剖学知识,头部水平断面各个层面各器官正常结构形态和位置和头部冠状断面解剖,了解头部正常矢状断面。头部的内容相对复杂,与临床应用十分紧密,实用性强,难度又较大。所以,我们先对脑的系统解剖进行复习巩固,再学习局部解剖,然后逐层讲授头部的水平断面、冠状断面、矢状断面,着重强调与影像诊断学有十分关联的各断面的关键结构,实训课利用颅骨、脑、脑血管、脑池脑室的局解标本、模型及完整的各断面标本及对应的正常影像图片让学生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立体思维的习惯,彻底掌握脑的常用断面知识。在胸、腹、盆部断面解剖教学中,胸腔重点介绍纵膈的毗邻、位置,再逐层观察胸部的水平断面、冠状断面、矢状断面,肺段在水平断面的划分是我们的重点内容。腹部和盆腔重点介绍的脏器结构有:肝、肝外胆道、胰腺、脾肾脏、肾上腺、腹部大血管、膀胱、前列腺、子宫、卵巢和直肠等。以这些结构为中心讲授其在不同断面的形态、位置、大小、毗邻,以及在连续断面中的变化规律和在最佳显示断面中的特征。四肢的断面解剖内容中以关节为重点。在上述内容讲解中我们都补充有相应的CT和MRI图片让学生对比学习,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的特点,是以图像为主的教学。在理论教学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实物照片和影像图片,计算机多媒体其显著的特点就是非常适合形态学的教学,又不受教学学时的限制。为此,我们结合教材制作了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使教学更加生动和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课后,我们把多媒体课件放到校园网上,学生可通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上网查阅复习,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改革教学模式

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局部解剖学在这两门学科中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人体断面解剖学的教学模式是“系统解剖学-断面解剖学”,这两门课分别在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在这个教学模式中缺乏了系统解剖学和断面解剖学之间的纽带――局部解剖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学效果不理想[2]。我们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是“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面解剖学-影像解剖学”。系统解剖学还是安排在第一学期学习,第二学期局部解剖学和断面解剖学同时学习,即在讲述每一部分时,先讲述局部解剖学,然后讲述断面解剖学。在上实训课时,也是按照先实习系统解剖学及局部解剖学,然后实习断面解剖学,同时穿插影像解剖学的相关内容。这样学生既复习和巩固了系统解剖学的知识,也可以很好学习和掌握断面解剖学的内容,并为以后进入临床打下影像学基础。这种模式的转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的理解,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断面实物标本和影像图片相结合

尸体断面解剖实物标本和活体影像断层图片,二者均系通过用人体断层解剖的方法来观察和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二者既联系紧密又不完全相同,尸体断面解剖标本所显示的人体结构是静态的、二维的,而影像断层解剖是活体的、动态的,其图像是人体某一局部层面内所有结构影像的叠加,是三维的。所以,即便是同一相应层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别[3]。然而,尸体断面解剖是学习影像断层解剖的形态基础,后者则是临床影像诊断和介入反射治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断面解剖实物标本和CT及MRI影像断层图片进行对照观察,是学习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通过对断面实物标本的仔细观察,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及相互关系,再应用清晰、典型的CT及MRI影像图片进行影像断层解剖讲解,使学生将学习尸体断面解剖与影像断层解剖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断面实物标本及影像图片中所显示的结构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断面解剖知识逐渐过渡到临床影像断层解剖认奠定基础。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5.培养学生绘图法

作为形态学科的一门课程,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此门课程时,对各种断面实物标本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辨认不同断面的形态结构,掌握其特征性结构及其相邻断面之特点[4]。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绘出各相应断面结构的简图,达到为绘图而观察,在绘图中巩固记忆的效果。此方法使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使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6.实验室设施要设备齐全

实验室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训课的教学效果[2]。近几年,我们学校不断改进实验室的配备,目前实验室除了拥有系统解剖学的挂图、标本和模型以外,还配备了人体各部(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脊柱和四肢)的局部解剖学挂图和标本,以及成套的断层解剖学标本和模型(包括横断层、冠状层和矢状层)。同时,为了进一步将断层解剖学的理论和临床相结合,实验室还从临床搜集各种胶片(包括X线、CT胶片、MRI胶片),并在相应的章节进行应用,这种临床胶片的应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标本及附属医院影像资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7.改革考试模式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是影像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为形态学的范畴,其知识重点在人体形态结构的识别上。传统的考试模式中多为名词解释、选择题和问答题为主的考试模式。我们考核实行综合考评,日常考勤(10%)、标本考核(20%)、实训报告(10%)、理论考试(60%),理论考试主要考核人体断面及影像解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中的客观指标、关键点等;标本考核,采用随机抽题考核的方式进行辨认正常人体断面结构或CT和MRI片影像解剖名称;每一次的实训课后,布置的相关的实训报告,主要对学生进行绘图和填图的训练。

总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力争让学生理解深刻,运用灵活,触类旁通,成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优秀人才。但毕竟它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将会更加努力建设和完善它,使它能更好地服务我校广大医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友坪.医学高职影像专业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实践与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9(8):151-153.

[2]陈巧格.高职高专医学影像学技术专业人体断面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6(23):743-744.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动物解剖生理;实践教学;高职教育;改革;教学模式;考核

摘要:

动物解剖生理课程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动物解剖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对突出畜牧兽医专业办学特色,贯彻“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组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针对动物解剖生理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积极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学生责任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的培养,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动物解剖生理课程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新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只有系统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进一步学好畜牧兽医专业的后续课程,这对于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应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1],增强专业技能训练,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要接近1∶1,为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学时保障。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可使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更加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1改革实践教学内容,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1.1以行业需求为目的,确立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动物解剖生理课程作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也应以服务畜牧生产和兽医临床为目的来确立实践教学内容重点。笔者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到行业企业去调研,与企业兼职教师、企业专家和一线职工等交流探讨解剖生理实践项目在生产和临床上的应用;二是同后续课程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通过调研和教研活动,深入探讨专业技能与动物解剖生理实验实训项目的联系,充分明确该课程的实践教学重点,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例如在临床上家畜存在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等肺部疾病,肺叶及肺小叶的结构应作为肺形态学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的重点。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会产生大量气体,在病理条件下会导致瘤胃臌气,在临床上常用视诊、触诊、听诊和叩诊等方法诊断。因此,瘤胃体腔内的位置和体表的投影应作为解剖实习和活体触摸的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课程教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确定实践教学重点,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合理地开展实践教学设计。总的来说,本课程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等部分与兽医临床和畜牧生产关系密切,其相应器官的标本观察、组织切片标本观察、解剖实习、生理实验实训应作为重点项目。教学难点一般与教学重点相对应,相对而言,各种动物的生理实验实训部分是授课的难点。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这些重点和难点,并合理地组织教学。

1.2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根据行业需要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行业在不断发展,新技术、新设备在不断涌现,若实践内容滞后或者教给学生的技术落后,就会造成教学与行业的脱节,培养的学生不能符合社会的要求。例如红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等实训项目,以前采用计数板等设备开展该项目实训,但这种方法现在来看已经比较落后,并且存在较大误差。目前,血液分析仪、血液生化分析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已经是兽医临床,特别是宠物疾病防治中常用的检测工具。因此,在教学中应大胆对实践教学项目进行改革,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并将其充分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1.3积极开展拓展性教学活动

在该课程中,解剖组胚实验实训主要是通过观察动物器官的标本、模型和组织切片标本,使学生掌握各系统器官的形态、构造及各系统器官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增加拓展性实验实训项目,如让学生参与标本、切片的制作过程。当前标本制作行业前景广阔,除教学标本外,还有许多观赏用、纪念性的标本。通过标本制作,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剖生理知识,并能掌握一门拓展性技能,拓宽学生未来就业的空间。对于生理实验,除了要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外,还可适当增加一部分研究性实验。例如利用多道生理记录仪研究不同药物对小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等。通过做此类实验,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实践教学采取随堂实验实训教学和教学实习周两种形式授课。伴随每个理论模块的学习,开设随堂实验实训课,让学生验证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教学实习周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开展较综合的操作技能训练。设置0.5周的集中实习,主要安排动物活体触摸、动物解剖及生理大实验,使学生较系统、完整地学习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掌握必要的技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2.1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传统的“讲解—操作—实验报告”的教学过程已不能适应新的实验课堂教学需要,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2]。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注重实验实训课的课前预习,开展“翻转式”教学。对各种组织器官的观察,学生可以先通过相应理论模块的学习和开放的标本室观察自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答疑;对生理实验实训,可以先通过精品课程网站等让学生进行线上预习,充分了解实验实训过程,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二是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特别是在生理实验实训课中,要多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实训,并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寻找答案。三是注重分组合作学习与讨论。加强实验小组内学生的合作,在个人掌握必备技能的基础上,协作完成实验实训项目。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加强研讨,如可以讨论不同动物的同一种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位置的异同点;讨论生理实验的原理,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沟通的能力;通过组内讨论及组与组之间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表现欲、自信心[3];通过问题的解决,除了能培养学生必要的专业能力,还能逐步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4]。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积极的教学氛围。

2.2适当联系兽医临床和动物生产实践开展教学

实践教学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积极性较高,但不能单纯为了操作练习而开展实验实训。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该实验实训操作在兽医临床和动物生产上的重要意义,要尽可能地基于工作过程开展实验实训。如在动物解剖实习时,不仅要明确组织器官的形态、位置,而且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相应的诊疗用途或手术知识。在观察前肢臂内神经丛时,可以适当联系抢风穴封闭麻醉;在讲解血管时,可以结合临床上采血、放血和输液等诊疗过程。通过联系兽医临床和动物生产,可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做了重要铺垫,同时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这就要求该课程教师要有一定的兽医临床和动物生产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双师”素质水平。

2.3理论教学进实验实训室,开展现场教学

动物解剖生理课程实践性强,单纯的黑板上讲课或多媒体授课效果欠佳。因此,让理论教学走进标本室、显微镜室,开展现场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将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授运动系统时,可直接在标本室,利用整体骨骼标本和散骨标本讲授,这样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器官的结构,理解掌握不同动物骨骼解剖结构的异同点。

2.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实践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器官标本观察、组织切片观察和生理实验实训等也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师演示与学生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如采用大量的标本、模型进行实践教学很直观,但相对而言,教师劳动强度大,并且其与新鲜的实物有一定的差距;而大量开展解剖实习,则会提高教学的成本,还可能会浪费教育资源。通过在实验实训室安装多媒体设备,可解决以上问题。多媒体技术可以多方位展现新鲜的组织器官,同时结合器官标本、组织切片标本观察,更能增强教学的效果。对于实践操作性强的项目,可以通过录像或编辑动画辅助教学,并通过精品课程网站、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实现该教学资源的共享,在课上课下,学生均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线观看学习。

3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试考核具有检查评价、教育激励、反馈调控等功能,应加大对实践技能的考核力度,将该课程的总成绩分为三部分:平日课堂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其中在技能考核成绩与平日课堂成绩中实践教学部分的成绩之和占总成绩的50%。技能考核由原来随堂实验技能考核和实习报告成绩考核变为多元化考核模式,包括平时素质考核、随堂技能考核、期末技能抽考与技能比赛等。

3.1平时素质考核

平时素质考核就是将学生的平时表现纳入评价体系,通过课堂考勤、学习态度、预习情况、课堂答问积极性、小组协作、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考察和评价学生,包括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两部分。当学生对某些问题有独到见解或有创新的实验操作方法时,应给予适当分数奖励。这种考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便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养成。

3.2随堂技能考核

在教学评价机制中,随堂考核是快速发挥检测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每次实验实训后,对关键的技术和重要的技能进行现场检测便于督促学生勤动脑、多动手。同时通过考核可尽快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便于指导教学过程。

3.3期末技能抽考与技能比赛

为检测同级不同班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进一步督促学生学好技能,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比较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督促教师加强实践教学,可在期末组织本专业学生进行技能抽考。技能抽考是随机抽取每班学生5~6名,参加本专业统一组织的技能考试。其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既可反映该班的技能水平,又可反映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技能比赛与技能抽考发挥的作用基本相同,但技能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以比赛的项目包括:利用散骨进行全身骨骼或前后肢骨骼的组装比赛、组织器官的识别抢答比赛、组织切片标本的识别比赛、在动物尸体上定位器官的比赛,等等。期末技能抽考和技能比赛是一种对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手段。评价过程可引入第三方,如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担任考核组评委。第三方参与评价,除了可以更好地体现评价的公平、公正外,还可以增加行业企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了解,便于校企合作育人。

4结语

动物解剖生理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根据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要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考核方式。教学改革要引入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以便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月明.多媒体技术在《动物解剖生理》实验实训课上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10):194-196.

[2]孙洪兆.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3):120-122.

[3]任静波,任丽哲.《动物解剖生理》实验课应用“参与型”课型的效果[J].养殖技术顾问,2007(7):120.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动物解剖 畜牧兽医专业 改革

动物解剖课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系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宠物养护与疾病防治专业、兽医兽药专业、实验动物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动物解剖课的设计和内容因面向专业不同而有不同侧重点。畜牧兽医专业是我院国家级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在三年的建设期内,面向该专业的动物解剖课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实践,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就该课程的改革情况做一简要总结。

一、 岗位轮动模式下的课程定位

畜牧兽医专业作为国家示范校性建设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在三年的建设期内,探索和创新了专业建设,开创并实践了“岗位轮动”教学模式,面向养牛与牛病防治岗、养禽与禽病防治岗、宠物疾病诊治岗和群发病防控岗四大工作岗位展开轮动式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物养护能力和疫病防治能力。为高效实现上述目标,畜牧兽医专业整合原有课程,并重新设置了基础平台课、专业核心课和拓展课的“三层次”“金字塔”式课程设置,其中专业核心课践行“岗位轮动”的教学模式,实现岗位化教学。

基础平台课作为课程体系中的“塔底结构”,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专业核心课教学的基础,包括兽医基础平台课和畜牧基础平台课,动物解剖与动物生理、动物生化、动物药理、动物外产科、动物微生物等课程同属于兽医基础平台课。为了给其他基础平台课和上层的专业核心课的岗位化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的主要目标包括:1、掌握动物体各组织器官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及相互关系;2、熟练掌握动物解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具备区别正常和病变的能力;4、熟悉临床听诊、触诊和叩诊的部位;5、熟悉常规外科手术通路的组织器官位置关系;6、掌握动物生长发育规律。实现学生动物养护能力和疫病防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课程设计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遵循学院 “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开放办学不断创新”的办学理念,课程组秉着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设计理念,建立了四大课程设计思路,即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主线,以探索实施岗位化教学为突破口,将边教、边学、边训的三边式教学融入全过程。

在课程设计中,考虑到合格的畜牧兽医从业人员所具有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在强调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关注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严谨踏实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内容直接面向专业岗位能力需求

课程组顺应都市化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面向养牛与牛病防治岗、养禽与禽病防治岗、宠物疾病诊治岗和群发病防控岗四大工作岗位,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将教学载体定位为牛、家禽和犬、猫。

针对畜牧兽医专业以培养学生动物养护能力和疾病防治能力的目标,设置重点内容。其中针对疾病防治能力,重点设计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讲授内容,针对动物养护能力,重点设计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的讲授内容。

岗位轮动模式下的动物解剖课突出实践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实践技能分为基本技术、关键技术和综合技术。基本技术包括动物体表各部位识别、解剖器械的基本使用方法显微镜的使用和维护;关键技术包括动物体各系统器官结构识别;综合技术包括常见动物的实体解剖。

考虑到职业院校学生的本身认知能力,以大体解剖为主,组织学内容适当渗透到各章节。

四、集成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根据本课程专业性、职业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组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动物解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实践。在教学中采用边教、边学、边训的“三边式”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电化教学、实体解剖和活体触摸等多种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分别采用分组讨论法、项目驱动法和案例分析法。在课堂上通常采用病例引入、学生讨论、任务提出、学生认知与教师引导、任务总结与考核的教学过程。

五、实现过程、团队和实践考核一体化

动物解剖课实践性强,所以在考核中重在实践操作,考核方式实现过程考核、实践考核和团队考核一体化。过程考核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出勤、作业和卫生情况等;实践考核是专门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考核,包括标本认知、实体认知、解剖技术等;团队考核是指在分组实践中考察团队成绩,并以此作为个人总成绩的一部分,将个人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作为考核的一种方式。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畜禽解剖学”是研究正常动物体各器官形态、结构及其位置关系的一门形态学科,是学好生理、病理、药理及临床、诊断、治疗等后续课程的基础,是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畜禽解剖学”的特点是名词多、概念多,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内容与兽医临床和动物生产等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畜禽解剖学”过去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解剖和观察标本为辅,教学质量基本上能够得到保证。但是,近年来由于学生人数剧增、授课学时压缩以及实验实训经费减少,“畜禽解剖学”的实践教学质量明显下降。此外,过去由于对高职高专教育理念理解的局限性,“畜禽解剖学”实践教学只注重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行为导向教学”、“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等高职高专教育理念的引入,有力推动了高职高专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发展。为此,我们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适应当前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及时转变高职高专教学理念,积极推进“畜禽解剖学”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系列探索

(一)编写一批适合专业培养目标的教材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物化成果之一。多年来“,畜禽解剖学”教学主要借用本科教材,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弊多利少。高职高专与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较大差异,教学要求和课时分配也有较大不同,本科教材根本不可能适应高职高专的教学需要。同时,本科教材内容偏多、理论偏深,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目前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虽然种类有所增加,但与高职高专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矛盾,如行业快速发展与教材内容老化的矛盾、能力本位教育与学科型教材的矛盾、教学改革加快推进与教材建设严重滞后的矛盾、教材需求多样化与现有教材单一的矛盾等。在内容上部分教材还没有真正过渡到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体系上来,高职高专特色不够鲜明,这些都对应用性人才培养十分不利。为此,我们与郑州牧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北北方学院、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编写了一批适应高职高专不同专业需要的畜禽解剖学教材。

(二)制订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方针、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等都已经发生了变化,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行为控制能力要求明显提高。我们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时,遵循“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原则,将“畜禽解剖学”授课总学时定为90学时,其中理论50学时,实验22学时,实训18学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之比接近1:1,大大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在实验实训学时分配上,除保留原来22学时的验证实验,又增加了18学时的综合技能实训,突出高职高专教育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构建“三结合、六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按照课程突出“掌握动物正常器官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掌握动物尸体剖检技术;掌握动物淋巴触摸技能”的要求,我们设计了“三结合、六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取日常实验与集中实训相结合,课内实习与课外实习相结合,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等“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把实践教学分为“课程实验、课程实训、毕业实习、毕业生产设计(或实习报告)、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六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具有明确的内涵、目的、要求与措施,相互补充、互相配套、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证明“三结合、六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探索多种实践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

1.利用标本模型,开展直观教学

多年的实践证明,直观教学是提高“畜禽解剖学”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切实开展直观教学,就必须准备大量的图片、标本和实物,这是直观教学的基础。以前标本和模型都是由老师准备,学生观摩,现在我们把制作标本和模型也纳入实践教学过程中。在解剖实训完成后,对不同小组制作的不同器官标本进行评分,将标本制作也作为实验成绩考核的一个环节。

2.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活体动物触摸

利用活体动物在其体表触摸临床上和生产实践中常用的肌性标志、骨性标志、体表淋巴结和内脏体表投影是“畜禽解剖学”教学内容之一。例如,在胸壁上确定心脏和肺脏、在左右腹壁上确定胃和肠等内脏的体表投影位置,确定与临床有关的内脏器官的触诊、叩诊和听诊部位等,如果单凭课堂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可以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带学生去养殖场进行实习,要求学生在活动物体上反复触摸,确定肌性标志、骨性标志、体表淋巴结和内脏体表投影的位置,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使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变得通俗易懂,便于记忆。

3.利用校内实验实训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实训室是学生学习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可在实验室通过独立观察、思考和教师辅导、答疑,加强记忆,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实验实训室,通过教师亲自动手,引导学生克服“怕脏、怕臭、怕接触动物尸体”的心理,树立热爱科学、勇于实践的学风。

4.利用第二课堂,牢固树立专业思想

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校内养殖协会等学生社团,借助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周边地区养殖场与兽医门诊部等技术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投身畜牧业的职业素养。

(五)构建新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以往高职高专教育只注重理论考核,不重视实践考核。传统上往往通过平时作业、实验报告等来评价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缺乏多样性,缺少对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测试的环节。考核手段较单一,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不能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体现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中的重要性,我们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探索:一是提高实践成绩比重,目前实践成绩在课程成绩总评中占40%。二是制定实践技能考核方案,考核项目包括动物标本识别、动物活体触摸、动物尸体解剖三大部分,同时制定详细的考核要点、方法和标准。通过实践技能考核,有力促进了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得以牢固掌握,动手能力通过实践不断加强,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更加浓厚。另外,在考核中,我们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和临床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指标进行了更新与充实,并赋予各级指标和各类评价主体相应的权重。这种考核方式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实践教学考核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通过构建新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使师生更加重视实践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六)制作精良的教学课件,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要想让实验实训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必须在实验实训之前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此,我们制作了精良的教学课件。在课件制作过程中,一是教学内容力求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能反映本学科、本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及国内外研究动态,同时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和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二是在教学图片的选择上下足功夫,尽可能选择一些逼真、新颖的解剖图片,真正做到了图片和文字的协调一致,提高了学习效果,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三是不断更新课件内容,多年来,我们坚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更新、修改教学课件,使其更加完善,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下一步我们打算联合兄弟院校,对各校现有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学课件,制作出更加精良的课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七)加强教师实践能力,提高教师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主体是教师,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引进和培养优秀专业教师。每年有计划地引进重点院校毕业研究生充实师资队伍,同时选派青年教师到重点院校或重点实验室进修学习,鼓励他们进一步提高学历、学位层次。二是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聘请校内外教育教学专家和有经验的一线教师作专题讲座,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三是对教学科研骨干教师进行选拔与培养。每年对一些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给予一定的教学科研和外出进修提高的活动经费。四是开展教学技能竞赛。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的教学技能竞赛,由各系部先进行内部竞赛和选拔,然后将优秀教师推荐到学校参加比赛。五是开展教师互听课与教学观摩活动。教研室定期组织课程组成员进行互相听课或旁听优秀教师讲课,以此来互相学习提高。六是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参与生产实践锻炼。每年选派1~2名优秀青年教师,深入兽药企业、饲料企业、养殖场进行实践锻炼。七是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开阔眼界,了解学科发展动态。通过以上措施,力争使每位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都得到培养与提高,具备“双师型”技能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