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冬天的诗词

冬天的诗词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诗词里的冬天

在诗词里看冬,我的心就和暖起来。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冬》,我品味无尽。“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拓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我尤爱这首古诗,诗人白居易拿起温暖的笔,道出了冬不只是冷漠和萧瑟,还有美好和生机,安然和恬适,让人在路的尽头有了希望和向往。诗人借景抒感,给人心灵的碰撞和启迪。《早冬》里说,早冬天气虽已冷寒,但仍像春天一样可爱美好。“似春华”三个字,鲜活地赞美了冬天的美景和对冬天的爱意,让人在无尽的遐思中生出暖意来。

清代诗人潘德c的《镇江至江宁山杂述》,亦颇具意味,同样写出了冬天的明快和艳丽,给人视觉的美感和内心的宽慰。“人畏冬山肃,我爱冬日丽。老木妍新霜,浅红透深翠。”诗人是说,别人畏惧冬的酷冷,我却眷爱它的冷艳和明丽。经霜的老树在冬天里更加美丽了,浅浅的红色中透着深浓的翠绿。诗人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中吟颂冬天,别有一番意趣。它告知人们,只有懂得欣赏,自然会陶醉其中。

古诗词中,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可谓是一个冷寒的画面。但冬天虽至,却不凄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作,结构至为精巧。虽写江雪,但不直接入题,直到结尾才豁然开朗,“寒江雪”三个字便生生地冒出来,让人回味悠远,很是吸引人。它乍看是一目了然的山水画,没有行人和飞鸟,唯有一位披蓑戴笠的老翁孤舟垂钓。诗人借此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写出了人生的荒寒静寂。《江雪》画面十分幽冷,意境十分空旷明净。但诗人柳宗元身处逆境,执着而不孤独,坚定而不妥协,孤愤而又向上,宁静而又超脱,这便是冬天里驱走寒意的一篝火。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唐代祖咏的名作《终南望余雪》,是一首典型的咏雪诗。这首诗是说,终南山北岭景色秀丽,积雪像是浮在云端。初晴的阳光明亮地照在树梢上,可是长安城今夜会更冷了吧?此诗紧扣主题,咏物寄情。清新明朗,朴实俏丽。“阴”“秀”“浮”“明”“霁”几个字,把这首诗给写活了,将冬日雪景明亮亮地呈现出来,真是一首千古佳作。诗文开始铺写终南山明亮的颜色,末句笔锋陡转,裹着浓重的诗意和美感,真实地表达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更能温暖人心和打动人。

赏阅古诗词,诗人名家有的把冬天写得空灵,有的写得沉寂,有的写得冷艳,有的写得浓重,但都极富美感和意趣。冬虽冷寒寥寂,但有傲寒独放的红梅。虽雪霜漫空起舞,但有“孤舟垂钓”的坚定和高昂。古诗词不仅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还把人带进一个无限开阔的境地,让人在诗里词外品味无尽的同时,也会带来心灵的愉悦和温暖。

(选自《甘肃林业》,有删节》)

全文阅读

温暖冬天的古诗词

冬天是肃杀的,也是寒冷的。大多数人们都喜爱春的妩媚、夏的蓬勃和秋的愁绪,而少有偏爱冬的。但是在古人的不少诗词中,冰冷的寒冬也泛溢着一股融融的春意。在这样寒冷萧索的冬天,空闲之余,围炉而坐,手执一杯温热的香茶,随手翻看唐诗宋词,总能从中品味出冬天的美景和暖意来。

冬天是漫长的,每个时间段的冬天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二十四节气中,立冬是冬天的开始。“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被称为“诗仙”的李白,曾写过《立冬》这首诗,字里行间,“小资情调”极为鲜明地显露了出来。立冬之夜,笔墨结冻,也懒得写诗了,于火炉旁,边取暖边温酒驱寒,醉眼蒙中,竟将月光当作了满地雪花。立冬了,这时万物收藏,纷纷规避寒冷,不过,“诗仙”李白,烈酒入肚,丝毫不减挥洒自如的诗歌情调,是不是还在美酒当中,酝酿着三百篇的诗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冬》是写立冬之后不久的江南的:“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我尤爱这首古诗,诗人白居易拿起温暖的笔,道出了冬不只是冷漠和萧瑟,还有美好和生机、安然和恬适,让人在路的尽头有了希望和向往。诗人借景抒感,给人心灵的碰撞和启迪。《早冬》里说,早冬天气虽已冷寒,但仍像春天一样可爱美好,“似春华”三个字,鲜活地赞美了冬天的美景和对冬天的爱意,让人在无尽的遐思中生出暖意来。

冬至是冬天的一个重要节气,它意味着冬天已过去了一半。“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的《小至》让人眼前一亮,不失美好的憧憬。作者写的是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孕育着春天的美好景象。在作者的笔下,冬至是孕育新春的开始,既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情趣,又让人浮想联翩。

冬天最冷的节气是大寒,也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这个最冷的节气在古人笔下也别有一番情趣。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大寒出江陵西门》中写道:“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大寒时节的早上,陆大诗人骑着一匹瘦马出城,虽然太阳无光,风大温低,城外一片苍茫萧条的严冬景象,连动物都很少见,且这时候年关将近,他又身处异乡,但他却没有感到悲凉,心中反而涌起一股山川依旧、悠然陶醉的豪情,这是一种何等境界的人生旷达啊!宋代诗人文同,虽然名气不怎么大,却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和仲蒙夜坐》:“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寒夜漫漫,外面冷风呼啸,屋内寂静凄清。睡不着的时候才知道是茶水的作用,大寒节气,应该喝酒啊!屋里寒冷,砚里的墨都结了冰,灯花堆积了很多也不管它。衣袍虽又破又薄,但只要有书读就行了。这是一幅让人钦佩的寒夜苦读、舍我其谁的画卷,诗人那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精气神让人掩卷难忘!

提起冬天,人们最想念的是雪,因此雪也成了冬天的代名词。古诗词中描写冬日雪景的非常多,也都很有特色。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可谓是一个冷寒的画面,但冬天虽至,却不凄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作,结构至为精巧。虽写江雪,但不直接入题,直到结尾才豁然开朗,“寒江雪”三个字生生地冒出来,让人回味悠远,很是吸引人。它乍看是一目了然的山水画,没有行人和飞鸟,只有一位披蓑戴笠的老翁孤舟垂钓。诗人借此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写出了人生的荒寒静寂。《江雪》画面十分幽冷,意境却十分空旷明净。诗人柳宗元身处逆境,执着而不孤独,坚定而不妥协,孤愤而又向上,宁静而又超脱,这便是冬天里驱走寒意的一篝火。“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唐代祖咏的名作《终南望馀雪》,是一首典型的咏雪诗。这首诗是说,终南山北岭景色秀丽,积雪像是浮在云端。初晴的阳光明亮地照在树梢上,可是长安城今夜会更冷了吧?此诗紧扣主题,咏物寄情。清新明朗,朴实俏丽。“阴”“秀”“浮”“明”“霁”几个字,把这首诗给写活了,将冬日雪景明亮亮地呈现出来,真是一首千古佳作。诗一开始先铺写终南山明亮的颜色,末句却笔锋陡转,裹着浓重的诗意和美感,真实地表达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更能温暖人心和打动人。

提起冬天,还有一种花是绕不过去的,大家也都能猜到,那就是梅花。古诗词当中,赞美梅花的作品甚多,北宋王安石的《梅花》极具代表性。“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笔下,楚楚可人的梅花,不媚俗,不自卑,散发着幽香,在冬天里凌寒开放。这首梅花诗,不加雕饰,语句十分朴素自然,虽简短,却很有味道,让人在清新的文字里,分享到梅花的清香和高洁。写梅花给人深刻记忆的,还有南宋词人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一树报春的红梅缀满琼枝,半开香脸,娇态柔美,宛如美人出浴,新妆初罢,婀娜多姿。李清照的《渔家傲》,温婉地表达了对梅花的欣赏和喜爱,写得真是令人心醉。

漫长的冬天,人们心中也有很多期待,也许正是这些期待,让人们看到了春天,也感受到了冬天里的温暖。有人冬天里期待饮酒,你看白居易是多么悠然:“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在小火炉上烫上一壶小酒,和朋友尽情对饮。尽管窗外寒风呼啸,但在这狭小的房间中,始终有一股炙人的热情温暖着你的心胸。那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境界呀!有人冬天里期待归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在雪花飘舞的阴沉黄昏,当思念已久的远人裹着一身雪花踏进房门时,等待他的还有房中那份浑厚的温暖哪!

读这样的诗词,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寒冷,而是冬天里的暖意!“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将心中的希望,在冬天里默默地培入泥土,它就能在来年春天勃勃发芽。

全文阅读

冬天,是一首难忘的抒情诗作文700字

冬天,是一首难忘的抒情诗

冬天这首诗的语言是雪粒组成的

洁白的雪粒是一个个闪亮的词

表达了岁月最深邃的哲理

冬天,是一首难忘的抒情诗

冬天这首诗的诗行是由北风吹成的

呼呼的北风是一个个动听的音符

传递了季节最深刻的意义

全文阅读

情趣.意趣.理趣

《江南的冬景》,自然流淌出的是郁达夫心灵行走时的文化歌吟,从他对“江南的冬景”的描写、抒情的文字里,读者品味的是那情动于衷而形于外、意生于中而言于形,以及理想于心而哲思见(现)的美学意蕴。

情趣:江南冬景之爱。“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主文之本源也。”(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意思是说,情理是文章的经线,文词是情理的纬线;经线端正了纬线才织得上去,情理确定了文词才会畅达,这是写作的根本。先来看作者所写的这段文字:“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作者拿北国的“夏夜”比江南的“冬景”,抒发了对明朗的情调的喜爱之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在《江南的冬景》中,“我之色彩”,就是作者寄托于景物中的情感。由作者构想的“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就是本文“明朗”的情感基调的见证。因此,郁达夫心目中的江南冬天晴暖温和可爱,优美闲适,和煦温润。如“午后冬郊图”,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带着绿意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等,色彩亮丽,蕴含生气;“乡村冬郊图”,长桥、杂树、乌篷船、细雨、灯晕,淡雅朦胧;还有,“江南雪景图”,围炉对酒、月映梅花、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给人高雅、宁静的情调。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美图画,无不寄托了作者“一片冰心在玉壶”――对家乡的爱之情结。

意趣:江南冬景之美。读本文感受之切,就是江南冬景充满诗的意境。这种诗的意境,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赏析。一是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实写。且看:“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描写“晨霜”之“白”,所用之喻,对比强烈,白霜旨趣,可感可见;再如描写晨曦初照,鸟雀和鸣,地气升腾,余烟袅袅;尤其是描写人们冬阳晒背、谈笑风生的情景,让读者共同消受着江南的冬景所带给人们的如诗如画的意境和乐趣。一是文中对江南冬景的虚写。体现在行文上为引用古典诗歌,巧借诗句意境表达江南冬景。譬如,“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雪景美丽,酒香怡人;生活悠闲,友情深厚。又如,“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更静,有家倍温暖;“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通过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再如,作者还引用“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句,如果说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政治的远见,那么,郁达夫的纯美之处在于说明“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冬景的自然美。所以作者自豪地说,“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这是读者感受到的作者在自然景物面前体现出的精神世界。

理趣:江南冬景之思。作者在本文中寄托自己的理想,意蕴深刻。从文中两例可见理趣所在。其一,江南冬景的“迷人”。迷人,隐含在“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上。唐代李涉的《井栏砂宿遇夜客》:“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姓名,世上如今半是君。”据载,李涉曾过九江遇盗,问“何人”?曰:“李博士也。”其豪酉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诗足矣。”原诗中的“江上村”,即诗人夜宿的江南皖口小村井栏砂;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就连风高放火、月黑杀人的“绿林豪客”也“久闻诗名”而玩起高雅,尊重诗人。这里暗含的理趣可解读为:诗意的典型环境能够濡染人,改变人。所以,作者评介“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其二,以梅花素艳的风韵,寄寓高远的境界。文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的诗句,出自齐己《早梅》。全诗的意境为: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蓄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

总之,文末写到的达夫的散步,是文化的行走,于亘古的天地间吟哦诗情词韵,于宁静的天籁中聆听最遥远最轻柔的声音,用美好将美好复原,用浪漫将浪漫抒写。这是一种清澈与宁静,一种明朗、豁达、恬静、悠闲、满足、和平的生命状态。这便是一个回到了江南的作者,一个温和的作者、平静着的作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

全文阅读

二十四节气中的文化底蕴

内容提要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在二十四个节气背后,蕴含着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词曲赋名篇佳作很多,所反映的内容主要有农业生产劳动和农家生活场景;描写农家生活的艰难和辛苦,反映我国农民吃苦耐劳、辛苦劳作的精神及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随景寄情、四时感怀之作;描写节气变迁时的自然之景及百姓在不同节气里的民风民俗。

关键词 古代文学;二十四节气;文化底蕴

作者简介 崔玉霞,(1966-),女,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江西南昌 330046)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在二十四个节气背后,蕴含着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词曲赋,无不鲜明地带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成为我国农耕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据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1天为夏至,最长的1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到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24节气的概念。

从天文上讲,二十四节气就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24节气由来。

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联系,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无论是文人还是民间百姓,多有通过诗词歌赋来反映二十四个节气的变化和习俗的,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二十四个节气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文阅读

古诗中的冬季别称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冬季的别称甚多,诗人往往根据要表达的情感和平仄的需要,选用不同的别称。下面仅将其中常见者简介如下:

三冬 古人以农历十月为孟冬,十一月橹俣,十二月为季冬,并将三个月份合称“三冬”,用以代指冬季。如:唐代诗人杜甫《遣兴五首之一》诗中即有“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这样的句子。

九冬 冬季三个月共九十天,于是冬季又别称“九冬”。如南朝沈约《夕行闻夜鹤》诗中有句云:“九冬负霜雪,六翮飞不任。”

严冬 “严”有“程度深”之义,故“严冬”也就成了极其寒冷的冬天的又一代称。如唐代僧贯休《塞下曲》中的“严冬大河枯,嫖姚去深击”。

清冬 冬季万物萧条,天地间一片清寒,故冬天又有“清冬”之别称。如:唐代诗人皇甫冉《冬夜集赋得寒漏》一诗中的“清冬洛阳客,寒漏建章台”。

玄冬 “玄”为黑色,古代以四方为四季之位,北方冬位,其色黑,故冬天又别称“玄冬”。如:东晋张望《贫士诗》诗中的“炎夏无完,玄冬无暖褐”。

穷冬 “穷”,尽也。冬季为一年之中最后一个季节,故有“穷冬”之别称。如:唐代黄滔《送友人游边》诗中的“关河初落日,霜雪下穷冬”。

穷阴 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故称。如白居易在《岁晚旅望》诗中就有“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这样的诗句。

全文阅读

《Seasons of the year》教学赏析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一节英文小诗的教学研讨课的分析,从三个方面论述这节课的亮点,提出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智慧、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坚持“生本教育”,这样课堂就会活起来。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诗歌教学 教学赏析

“读诗使人灵秀”。读古诗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诗词的诗力、诗理、诗趣能改变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学习古诗词尚有如此的魅力和好处,欣赏英语诗歌同样犹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的意境和奇效。

我有幸听了一节英语研讨课,教学内容是8A Unit5的Reading,这部分是一首英语诗歌Seasons of the year,听这节课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将自己的所得整理成文,和各位共享。

一、以画引入,情景交融

英语研讨课选择教英语诗歌的,我第一次见到。可是这一次却让我大开眼界、大饱眼福。执教者渊博的知识、赏诗技巧的点拨,俨然是一位语文老师在上古诗词课,其情其景,令人历历在目,经久难忘。

执教者先用问题“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开门见山地进入正题:Seasons of the year,再用多媒体展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四幅图片。这四幅图片把学生立刻带进了春暖花开的春天、如火如荼的夏季、金灿灿的收获的秋天、冰天雪地的冬天。以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hy?为活动主线,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几幅画,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看图说话能力。

在学生熟练地谈论图片、流利地表达自己所喜爱的季节后,执教者“笔锋一转”,用英语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进行了看图说话,如果将这四幅图片的内容连起来,则一定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那么现在我们来欣赏一首小诗Seasons of the year,通过读和欣赏这首诗歌,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的意境,体会诗歌的美。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下一环节,走进美妙的诗的世界里。

全文阅读

李陆史《绝顶》诗赏析

摘 要:本篇论文以韩国著名诗人李陆史的代表佳作《绝顶》为主体,采用比较研究的论证方法,对该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冬季像似钢铁铸就的彩虹”这一句进行深入严谨的探讨,提出另一极具可能性的新颖释义,即“冬季像似由毒龙化成的大蛇”,以完成对该首诗解析研究的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冬季 钢铁 毒龙 彩虹 大蛇

一、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方法

韩国诗人李陆史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期始终坚守民族品格,以死明志抗拒日本帝国主义的著名爱国诗人。他的代表作《绝顶》是一篇歌颂困于极限状况的独立运动家的心境和现实超越行为的作品,因其矢志不渝的坚决抵抗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而备受国内外学者的青睐。但“冬季像似钢铁铸就的彩虹”这句诗,虽然在全诗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评论家们对此一直众说纷纭、各执己见,从而拓展了该诗的解释空间。坦白说,“冬季像似钢铁铸就的彩虹”这一比喻无论怎么释义都感觉不免牵强。因此,本论文会另辟蹊径,从另一角度着重对该句诗进行阐释解析,希望会对热衷于研究韩国近现代诗歌的学者们有所帮助。

本篇论文在研究方法上会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来完成,重点对该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冬季像似钢铁铸就的彩虹”一句进行释义赏析。先是详细阐述著名教授学者们的论断,而后提出自我不同的观点,展示另一极具可能性的释义,即“冬季像似由毒龙化成的大蛇”。希望通过该论文能够让更多的人更好地把握诗人的创作意图,给这句脍炙人口的佳句提供一个新颖独特的赏析视角。

二、李陆史《绝顶》诗研究

(一)李陆史及其代表作《绝顶》

爱国诗人李陆史面对韩民族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悲惨命运,用尖锐的笔锋来坚守自己刚直不阿的民族气节。在祖国沦亡和民族罹难的黑暗时代,以诗人为代表的革命斗士与社会时代的决绝抗衡达到了危机的巅峰即最终的精神对决之地。①《绝顶》一诗描写了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代下韩民族的悲惨境遇以及爱国斗士们的壮志难酬,最终作者不得不借用精神主义的方式来实现对黑暗社会现实的超越,以此来守护自己悲壮高昂爱国的心灵净土。

全文阅读

唐诗中的美妙冬天

随着枯黄的树叶在风中打着旋儿跌落,秋天慢慢远去,而寒冷的冬天正向咱们走来。“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一说到冬天,人们就会想起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凄清冰凉等等词语。在大家眼里,冬天毫无生机,大地一片萧条的景象,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冬天。其实,在唐诗中有许多从另一个角度描写冬天的诗句,吟诵这些诗句,你会发现,冬天是那样的美好,处处充满诗意。

雪景是北方的冬天必不可少的美景。韩愈曾说“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漫天飞舞的雪花,从天上轻轻飘扬下来,天地万物,银装素裹,那景致壮丽无比。这个时候是一定要去赏雪的,在“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的雪花中徜徉,仿佛置身于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世界里,让人流连忘返。徜徉在这样的美景中,你会发现,洁白的雪花比起百媚千娇的鲜花更有一种灵动之美。

冬季提到花儿,我们会情不自禁的想起那些在冰天雪地中傲然怒放的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时节,她宛如不畏尘间寒冷的仙女,在山岭坡间,在冰天雪地中,尽情展示着她的绚烂和美丽。那浓郁的香气更是让人心旷神怡。而梅与雪在诗人的笔下仿若双生花,有我即有她!譬如许浑的“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还有张谓的“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都表达出冬日里赏梅那股悠然的韵味来。

在南方的冬天,没有刺骨的北风,也很少下雪。不过,早晨会下一层霜雾,潮湿的雾气像是在提醒人们:“哦,这是冬天!”可是用不了多久,和煦的太阳光就会穿透霜雾,照在大地上,世界变得清亮起来。山水都在太阳光下晒太阳,人们也会来到院子里或是大街上,享受这温暖安适的好时光。行走在这样的冬日里,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著名诗人白居易那一首寄情山水的名作《早冬》:“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分明是萧瑟的早冬,在诗人眼里,却犹如春天一般可爱。“寒霜轻薄,劲草萎翠,暖阳和煦,沙尘绵软,树叶泛黄宛如新绽的嫩芽,洁白的樱花迎风怒放,”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副“似春华”的美丽画卷,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来。在那个日暖霜轻的冬日里,我们随着白居易一起畅游在那片金黄灿烂,弥漫着樱花香气的树林里,该是怎样一种如梦如幻的风情!置身于这样的景致里,你还敢说冬天不美吗?

提到描写冬天的唐诗,我们一定要读一读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因为这首诗不只是一首写景诗,还是一副优美的风景画,更呈现出一种不可言喻的禅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本是描写雪景,但是两句中没有一个”雪“宇,而“鸟”“人”“绝”“灭”四个宇却让人去想象雪景之大,“千山”“万径”两个平常的词语更是勾画出一幅无限开阔的视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而在这辽阔深远的雪地里,却有一个披蓑戴笠的渔翁。即使寒气逼人,孤独寂寞,他依然没有妥协和退缩,只是执着地守着一叶孤舟垂钓。柳宗元用简单的诗句渲染出一个一尘不染、寂静空无的境地。在这个境地中,你会感受到一种明净、空旷、静远和空灵,而这正是禅道中的的境界。

当我们身处逆境的时候,我们也要保持这种宁静超脱的心境,以及不畏艰苦的倔强态度,这是我们最高的人生境界。有了这种境界,我们就能坦然地面对生命中的一切磨难!

全文阅读

人生本应是严酷的冬天,没有不请自来的春天

摘 要:九叶诗派是四十年代活跃于中国文坛的诗歌流派,穆旦是九叶派诗人中的重要一员。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穆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停止了诗歌创作,而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年里,穆旦共创作了二十余首诗歌,其中《冬》是其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首,可以看作是诗人的生命绝唱。在充满了强烈“冬天意识”的《冬》里,不仅渗透了诗人坎坷不平的个人命运,更表现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诗人的坚忍、顽强、勇敢和对那个时代的承担,以生命之歌驱赶寒冷,期待新春。

关键词:《冬》 冬天意识 严酷 个人命运 时代 承担

九叶诗派是40年代后半期活跃在国统区的一个用现代主义手法,以《诗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为阵地,来表达现实感受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辛迪、杜运燮、郑敏、唐湜、袁可嘉等九位。他们因于1981年出版了诗歌合集《九叶集》而得名。他们的作品都渗透着“现实主义”的文学特征:表现现代人的意识和体验,揭示存在于现象背后的复杂与深刻。[1]穆旦就是这个诗歌群体中,最重要的一员。他曾在40年代活跃于中国文坛,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里,穆旦被迫停止了创作。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年里,穆旦创作了二十余首诗歌,这些诗可以看作是诗人在弥留之际,对人生的回顾与总结。《冬》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歌,不仅表现了诗人坎坷不幸的个人命运,更体现出诗人于黑暗之中的坚持与探索。

穆旦的《冬》创作于1976年12月,特殊的年代里,历经磨难的诗人,无论是身心还是灵魂都已经相当的疲惫,但他却依然从容镇定,在充满了强烈的“冬天意识”的整首诗里,诗人以生命之歌驱赶寒冷,凭借坚韧毅力承担那个时代的困境和痛苦。从整个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沉重而苦涩的情感,更有一份焦灼而热切的渴望。

“冬”作为诗的主体意象,不仅是描写自然环境冬季的严寒,更是通过冬的寒烈,渲染冬的严酷,表现环境的恶劣,是特殊时代环境和个人境遇的代言。

诗的第一章:“我爱在淡淡的阳光短命的日子,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2]诗人在诗中使用了冷色、晦暗的词汇,即便是“太阳”也是“短命的”,呈现了一个处于黑暗的历史隧道中的生命的颜色。在萧瑟寒冷的冬季,酒可以使身体温暖,抵御季节的寒冷,却无法抵御人生的严酷。“严酷的冬天”是诗人现实人生的真实写照:被劳动管制二十年,经历了批判、检讨、蹲牛棚等不公正的待遇。诗人此时的境遇已经处于严酷的冬天,表现出时代与社会所给予他的沉痛和苦涩。虽然人生已是冬天,但是诗人仍能从严酷的冬天里看到“跳动的生命”“体会到人生的乐趣”,用热烈的感情温暖人生的冬天。

在第二章里,诗人以自然之冬,象征社会之冬,写出外在社会环境的恶劣,“寒冷,寒冷,尽量束缚了手脚,潺潺的小河用冰封住了口舌,盛夏的蝉鸣和蛙声都沉寂……春天是这样深深隐藏,哪儿都无消息,都怕峥露头角……”。[3]花和绿色本是大地应存的本色,但是寒冷的扼杀,使得一切都由蓬勃、盎然的生机转为死寂。暗指特殊的社会环境会使人不敢向前,禁锢人的思想,使人的热血变冷。

第三章诗人用裸的语言写出了对“冬天”的愤怒与厌憎,“天气是如此的肃杀,因为冬天是感情的刽子手,因为冬天已经使心灵枯瘦,因为冬天封住了你的门口,因为冬天是好梦的刽子手”。[4]诗人的情感或是说想发泄的念头一触即发,爆发式的情感,情绪化的意象,写尽了当时特定社会环境的冷漠与残忍,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扼杀揉碎。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