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态成本

动态成本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成本动态化管控

【摘要】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价格透明程度越来越高,工程造价的调整,施工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研究如何在市场降价压力环境下,在争夺施工任务的竞争中,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提高市场竞争力是当前施工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内容。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内容,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源泉,与施工企业的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成本控制; 动态成本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competition intensifies, more transparent and high price, the adjustment of project cos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re facing serious challenges for survival, study how to price pressure in the market environment, to win the competition for construction work,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reduce costs, increase profits, improv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s the key cont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the source for enterprises to obtain economic benefits,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urvival.

[keyword] dynamic cost control; cos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当前普遍存在的主要管理不足和问题

当前,加强成本管理控制已成为公司日益重视的一个共识。但是,由于施工成本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的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管理行为,影响因素多,外部环境变化大。因此,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在当前还存在诸多管控不足。

1、标后预算的准确性不高,企业和项目对标后预算的成本目标在理解上往往不可避免的存在部分争议;

全文阅读

企业动态成本核算论述

一、动态成本核算的原则

动态成本核算不同于传统的成本核算,它主要目的是加强日常成本控制,不要求也没必要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的成本核算,为提高效率、充分发挥其作用,在选择指标上遵循了以下原则。1.指标要可控,核算要简化。过程成本控制关键在控制,根据这一原则在冶炼步骤重点选择了钢铁料、合金料、燃料电、煤气、辅料、耐材、连铸三大件、动力、材料备件等重点可控指标。在轧钢步骤重点选择了成材率、煤气、轧钢电、动力、辅料、材料备件等重点可控指标。但是,折旧、工资、检验、检修等固定、不可控费用和发生额较小项目可简化不核算。2.实物指标为主,价值计量为辅。在计量上采用实物单耗对比,这样直观方便易于理解,但因各类消耗价值不同故不能突出重点项目,为弥补这一不足特补充价值核算,即按单耗超降额×产量×单价=超降总额,找出重点项目加以控制。3.消耗指标为主,相关指标为辅。在重点核算消耗指标的同时,列入一些与消耗、成本有密切关系的指标,如每炉冶炼时间、通电时间、单位锯切量、合格率、废品量等便于全面掌握情况找出问题点利于分析。4.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调动各方积极性。动态指标的设置一般作为经济责任制和班组核算考核指标,与责任工程师、作业长、作业区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动态指标情况的提供不仅为过程成本控制提供依据,也为各方完成各自指标提供信息,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

二、动态成本核算的流程

1.基本流程。收集整理有关生产、消耗数据,及时计算、反馈成本指标信息,相关分析,召开分析会各方交换意见,管理层归纳总结布置调整方案。2.具体步骤。在每周四13时前,各有关人员必须将截止到周三24时的上一周相关数据提交给成本核算员。每周四16时,前成本员必须将指标情况提供给相关领导、工程师和作业长,每周五13时分厂召开动态成本控制小组会议,每周五15时财务处召开基地全体成本员的成本汇报会,周六基地召开总经理和各分厂主要负责人动态成本指标分析会。

三、动态成本核算的效果

1.动态成本核算确实起到了加强过程控制的作用,效果显著。由于动态成本核算为过程控制提供了时时监控数据,很多指标刚刚出现异常就被发现,采取有力措施,成本得到很好控制。2.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成本观念发生根本变化,降成本的积极性更高,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由于各项成本消耗指标提供及时,又是经济责任制和班组核算指标,所以工程师、作业区、工段班组控制成本更加积极、自觉,由过去的“干了再算”变成了“算了再干”。3.全月成本预测更有依据,数据更加准确。由于生产变化大消耗不确定,成本测算往往与实际情况产生较大偏差,采用的数据越新准确率越高。有了动态成本指标就为成本测算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测算较为准确其作用也得到体现。

四、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搞好动态成本核算,加强过程控制的关键和保证。只有领导重视,才能得到组织、时间、制度保障,才能得到各方支持。2.指标设置要简化,要与经济责任制、班组核算相结合。只有与各方利益相结合才能得到各方响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由被动变为主动。3.加强计量计器、原始记录、数据及时等管理是搞好动态成本核算的基础。计量不准、记录不全、数据过时等都会使成本指标不准甚至产生错误,对过程控制产生不利影响。4.采用先进核算方法是开展动态成本核算的有力手段。随着信息系统的普及和核算方法的改进,动态成本指标不断丰富增加,核算速度不断提高,有力地支持了成本的过程控制。

全文阅读

采油动态成本核算探索

摘要:在采油生产中,成本核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本文中,将就采油动态成本核算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一定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采油;动态成本核算;探索;实践

一、引言

在基层采油工作中,原油生产成本核算是每个月都需要开展的项工作,即在通过生产核算将采油队工作所需药品、物资以及电力成本进行核算的基础上将其上报给相关部门。对此,就需要能够把握该项工作重点,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二、采油动态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精细化管理是现今企业发展中积极强调的一项工作内容,对于企业工作来说,需要在工作当中做好账目的计算,在做好每一笔钱去处把握的基础上开展财政分析,即了解到哪些钱是能够以一定方式节省的,哪些钱是一定要花的,哪些钱是可以通过科学措施的应用节省的等等,即通过该种方式的应用做好家庭理财工作。在油井开采工作当中也是一样,通过单井采油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则能够实现单井采油成本构成情况的细致分析,通过逐一排查方式的应用分析有哪部分费用能够实现成本的节约、哪部分可以实现开支的减少等,以此使大家都能够对采油成本做到心中有数。在做好该项工作的基础上,工作人员则能够更为用心的在工作中做好各自油井的管理,在实现油井经济管理效益提升的基础上实现油井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单井采油成本构成

在单井采油工作当中,其生产运行当中将产生的成本有:第一,在生产当中,每口油井都需要一直保持运转,这就需要来自电力方面的支持,即油井运行的电力成本;第二,在油井设备运转过程中,每个季度、月份都需要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以及零部件的保养,这就产生了油井的维修以及保养成本;第三,在油井生产中,其会出现结垢以及结蜡的情况,需要通过药物的定期添加对油井的正常生产进行保证,该类加入的药品即为油井运行的药剂成本;第四,当到油井检泵周期时,需要开展检泵工作,即因此产生油井的作业成本。在做好单井采油成本构成把握之后,则可以对各类费用进行一定的分析:第一,油井电力费用。该费用是油井生产当中不可缺失、但能够有效调控的一项费用类型,即对于一口油井而言,如果从其示功图角度对其分析,发现其长期处于供液不足的状态,那么当期每天24h不间断生产时,则将产生较大的电能消耗量。此时,则可以做好油井出液规律的摸索,对其开展间歇式生产,保证间歇开抽的时间为夜间,并尽可能使用谷电进行生产,以此实现电力成本的节约。而如果为单井储运方式运行的油井,则将多出一个电能消耗内容,即电加热棒棒。这也是一种可以调节的电能内容,能够根据季节变化以及时间实现电加热棒加热时间的调节。在该类电力费用处理上,同样可以使用谷电对其进行加热,以此保证通过最少的电能实现油的顺利输送;第二,维修保养费用。该费用的高低同油井日常管理水平具有直接的关联,为可以控制的费用类型。该费用主要为日常采油岗位上所使用的物资,如皮带、压力表、棉纱、盘根以及柴油等等。其中,盘根以及皮带是需要重点控制的物资费用,也是重要的可控制对象,在工作开展中,当班组做好相关配套措施以及巡回检查制度的制定时,则能够有效减少该方面费用;第三,油井药品费用。该费用是油井生产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费用,但同样可以调控。在每口油井中,其也将具有不同的特定,具有不同的结垢以及结蜡周期,在药品消耗的类型以及数量方面也将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这部分规律,就需要管理人员能够在工作当中做好长期的摸索,以此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加药量以及加药周期,通过对油井的除垢清蜡使其能够处于较长的检泵周期当中,且该费用也将对油井的作业费用产生影响;第四,油井作业费用。在油井生产中,该费用同样是一项不可缺失的费用类型,但不能够实现调节。虽然该类费用为必须存在、且不能够调节,但在油井实际作业开展时,则可以做好作业队每一道施工工序的把握,通过作业质量的提升实现油井作业周期的延长。

全文阅读

企业成本动态管理探讨

摘要:成本管理粗放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的重要问题,非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不健全的责任管理及其激励机制、人工化的支持手段等是阻碍解决上述问题的症结。从责任成本的角度探讨了实现企业集约化管理的途径:结合我国企业实际,加强成本与责任之间、责任与作业单元之间关系的管理与控制,从而支持动态成本控制,实现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转化。提出了成本责任流及其管理模式,这一模式作为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并重的集成动态管理手段,是解决企业成本管理粗放问题的有效手段。

一、引言

传统的责任成本管理,以责任会计学为方法基础,通过划分责任中心,制定并分解成本预算,把成本计划与责任中心联结起来,通过内部结算、责任转账和责任仲裁等形式,完成责任成本的管理,形成责任成本控制体系。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使全体员工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己任,积极、主动地为完成企业经营目标而工作。它体现了人本管理的思想,是一种强化人员管理的手段。

目前,先进制造技术不断得到广泛应用,对责任成本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先进制造理念不仅注重从技术到技术的实施方法,而且重视组织、管理和人员的作用,成本管理模式必须适应这一新的要求。在现代制造技术环境下,网络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支持,为传统责任成本控制机制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信息支持系统可以把各种成本信息、制造信息高度集成,为责任成本控制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它提供了把静态的成本动态地管起来的物质条件,突破了手工管理的瓶颈制约,使成本责任流管理模式的实施成为可能。近年来在管理会计领域对作业成本法、成本企画(又译目标成本规划)的深入研究,也为责任成本控制理论的创新提供了思路。

本文作者期望在传统的物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管理模式基础上,针对制造企业的特点,探讨成本责任流管理的机理及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实施。

二、成本责任流的流动机理

成本责任流的流动机理包括动因、传导机制、保障机制。

动因。动因由结构性责任动因和执行性责任动因组成。责任是与组织结构相对应的,组织结构中的不同管理层次的不同部门(作业单元),对应于自身责任具有不同的权力与权限,这是成本责任产生流动的结构性动因。责任总是与一定的活动相联系,活动的正确性由于责权利挂钩机制而对从事活动的人产生作用。伴随着产品生产制造过程,它的成本责任必须在正确的时间到达正确的作业单元,所以责任具有相对时间性,与产品生命周期相关的责任时间性和责权利挂钩机制,是成本责任产生流动的执行性动因。

全文阅读

外企纳税成本研究动态

【摘要】企业税收遵从成本的累退属性已经得到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学者的支持。在累退属性的引导下,研究人员正日益关注中小企业遵从行为研究,强调税制对中小企业影响的评估。需要指出的是,相关研究也存在一系列困难,并导致研究成果缺乏可比性。

【关键词】纳税遵从成本;企业;累退性;动态

英国巴斯大学的教授Sandford(1989;1995)认为,纳税遵从成本是,由纳税人或第三方,尤其是企业在满足特定税制结构对他们提出的强制性要求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遵从成本不包括缴税款本身和任何由此产生的歪曲费用。Sandford的研究显示了纳税遵从成本具有显著的累退性(regressivenature)。研究认为,高昂的遵从成本会增加资源成本,导致不遵从行为,扭曲生产决定和减少投资,减少税收公平,并减少国际竞争力(Pope,1994)。遵从成本的高低意味着在税款之外所消耗的社会资源的大小。这些资源被消耗得越多,对社会福利水平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因此,纳税遵从成本累退性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策意义。为此,本文对遵从成本累退性研究进行了回顾,概括了目前研究的一些新动态①,同时也指出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累退性成为遵从成本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共识

早在1989年Slemrod等人研究发现,英国企业的公司所得税(及其他税收研究)遵从成本具有显著的累退特性:小型企业(应税营业额10万英镑以下)的遵从成本占应税营业额的0.78%,而中型企业(应税营业额10万至100万英镑)和大型(超过100万英镑)的遵从成本分别占应纳税营业额的0.15%和0.04%。Allers(1994年)取得的成果也表明,随企业规模增加,荷兰企业单位员工和营业额的遵从成本显著地下降。Pope(1995)和Sandford和Hasseldine(1992)的几项研究发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公司的遵从成本一般都比小公司更大,但遵从成本与营业额相比较后,小企业的遵从成本比大企业高。Blumenthal和Slemrod(1992)和Slemrod(1997)的研究则表明,模型是美国企业遵从成本的一个重要解释变量:尽管拥有更多资产的公司需要承受更大的遵从成本,但是遵从成本的规模经济效应十分明显。为了进一步探索遵从成本与企业规模的关系。2002年Slemrod和Venkatesh研究了比CEP/CIC框架更小的美国企业遵从成本。调查结果显示,尽管随着资产规模的增长,拥有500万美元或以上资产的企业遵从成本系统性地增加,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小企业的单位资产遵从成本比大企业要高。而且企业资产增长一个百分点只能导致遵从成本增加0.60个百分点。在遵从成本和其它规模指标(如销售额、雇员数量等)关系上同样表现类似累退特性(Slemrod和Venkatesh,2002)。

与此同时,学者们对遵从成本累退性质原因也进行了解释。如Slemrod(2006)认为,由于一个企业必须花费资源以确定是否有法规或税收规定适用于它,并决定企业是否遵从和必须采取何种行动遵从。这些信息收集费用大部分都是固定性的。因此,税收遵从成本累退性具有普遍性。该论断目前已经得到了来自发展中国家学者研究的支持。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展了遵从成本研究工作。如Matheu和Angel(1989)对阿根廷国税和地方省级和市级税的遵从成本进行了测算。其结果显示该国小公司的遵从成本约占其税款的6%~9%,中型公司的遵从成本约占其税款的3%~5%,大公司约为1%~4%。Ariff等(1995)对新加坡部分上市公司所得税遵从成本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国公司所得税的遵从成本约占公司所得税的0.36%,其中,小公司为0.596%,中型公司为0.452%,大公司为0.321%。同样地,来自香港(如Ariff,Loh和Talib,1995;Chan,Cheung和Ariff,1999),马来西亚(如Loh,Ariff,Ismail,Shamser和Ali,1997)和斯洛文尼亚(如Klun,2002,2004)、克罗地亚(如Blazic,2004a,2004b)的中小企业遵从成本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即尽管大企业的遵从成本一般费用较高于中小型企业,但遵从成本呈显著递减。

二、中小企业遵从成本研究正成为热点

遵从成本累退特性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小企业纳税遵从行为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Pope(2001)认为,通常情况下,企业都在努力将任何增加的遵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市场、政府价格管制和反暴利法等可能会阻止这种转嫁行为。因此,那些小企业在传递遵从成本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正如Sandford等(1989)、Sandford(1995)、Allers(1994)和Tran-Nam等(2000)所认为的,大型企业可以享受到税收遵从的收益,而小型企业不仅不能充分享受遵从收益,而且要承担较高的销售税、雇员预扣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遵从成本。税收遵从成本负担分布不均衡,使得小企业在与大企业直接或间接竞争中,总处于不利地位。与早期研究相比(1934—1986年),此时的研究已经不局限于论证累退性的存在,而是要揭示累退特性对小企业所造成的实质性伤害。

全文阅读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动态生成活动策略

数学是科学,数学课堂是艺术,数学充满思维,数学课堂充满情感。生本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参与的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变化的师生、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生成过程。而教学中意外的精彩往往源于这些动态生成,面对生成,我们教师要及时捕捉,让它变成一种有效的生成资源,课堂就会更加丰富、灵动,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回归教学常态,实现动态生成的基础

回归常态,走进生活,将耗时费力而形成的短暂的教学精彩转为持久的、经常性的精彩。这种精彩,能使教师增强教学成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请学生说说圆周长与直径关系。结果全班竟有半数的同学都讲的是课本上的方法。我问: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几个方案来验证这个结论?他们兴趣高昂的说:愿意。学生开始设计方案。我适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验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逐步概括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与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及时改变预设的程序,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达到了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的效果。

二、实现教学民主,是形成动态生成的关键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土壤,民主、和谐、宽松学习的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在课堂中,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使学生觉得老师是朋友、伙伴。例如:在一道图文题的教学中,情境图是一个菜市场的一角,货架上放着标价分别是:带鱼5元,青菜2元,鲫鱼6元,牛肉20元。问题是:淘气带了18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学生积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中一位学生说:18元也可以买牛肉的。其他学生摇着手说:不行,不行,钱不够。那为学生说:可以呀,虽然淘气只有18元,但他是可以让叔叔打折的,我经常和妈妈到菜场是可以还价的。如果这个叔叔不优惠小明还可以向别人买的。全班同学微笑着点点头,教师里响起了一片掌声。课前准备中我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答案,课中没有去批评、否定,而是用“宽容之心”去对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当这位同学说明理由后把赏识与快乐传递给他。数学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思维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要学有价值的数学。

三、把握细节,使动态生成更加精彩

细节往往转瞬即逝,需要教师慧眼发现。教师要关注细节,善于发现细节中的育人价值,并以此为催化剂,便在看似不经意之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当课堂上出现异样的声音,教师应用自己的一腔真情细心地呵护学生稚嫩的童心,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快乐中体验成功,在微笑中得到成长。如在教学简便计算时,我出示这样一道题:学校门前有一个花坛,每排摆放19盆花,摆了21排,一共有多少盆花?要求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理由。很快,同学们想出了两种解法。这时一位同学眼睛一亮,高高地举起了手。说:19×21=20×20-1=399。话音刚落,老师和全班同学都楞住了。我说:这位同学算的是否有道理?我们分组讨论一下,好吗?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过了几分钟,有几位学生欣喜的举起了手。生:老师,有道理,每排19盆花,有这样的21排。如果把最后一排去掉,21排就变成20排,也就是拿出19个,将剩下的20排每排再补上1个,每排由19盆变成20盆,这样就变成了20排,但最后一排少一个,因此是20×20-1=399。课堂上生1的想象远远超出了我预设的范畴,但我捕捉到了这个细节,并把它抛给学生,不仅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而且还生成了更高的教学目标,经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演绎推敲,不仅囊括了教师设计的练习,还超越了教材范围,教学中我及时捕捉了智慧火花,让它绽放了生命的活力,使课堂少了一份遗憾,多了一份创新。

四、放飞灵性的翅膀,让课堂激情飞扬

全文阅读

低成本的炼钢动态成本核算系统在重钢的应用

摘要:主要介绍重钢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自主开发的炼钢动态成本核算系统,该系统解决了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的成本核算不准确问题,真实反映了炼钢过程中各工序的物料消耗。该系统的投入使用使炼钢成本管理实现了炉炉明、日日清,加强了成本控制力度,增加了成本支出透明度。该系统成本低、效益高,特别适合中小钢铁企业使用。

关键词:成本核算系统;Agilor实时数据库;动态成本;标准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3-0297-03

重庆钢铁集团的原成本管理系统只能按月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来获得平均成本。原系统不能及时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统计的准确性也受人为因素干扰波动较大;报表汇总方式少,横向纵向比对困难,不利于有效地控制成本。同时,统计工作大量且反复,从接收到反馈的中间环节多,使成本控制实时性差,无法有效支持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重钢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6月为重钢炼钢厂开发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炼钢动态成本系统。这套系统真实记录产品在产线中的消耗情况和产能情况,提供实时成本分析,协助实现成本控制以及营销优化策略制定,为企业实现成本精细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该系统采用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gilor实时数据库系统,研发周期短、投入少、见效快,使企业在短期内降本增效,特别适合中小钢铁企业解决成本管理问题。

一、系统结构

重钢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的原则是:系统架构采用三层C/S与B/S相结合的模式;数据集中统一存储和备份;对已有和新建设的各系统进行一体化整合。炼钢动态成本系统遵循该总体规划原则,系统应用架构采用三层C/S模式,客户端主要负责各工序的数据采集录入,GUI图形界面采用Oracle Developer2000开发。Oracle Developer2000是一个成熟而且高效的开发工具,它使用简单,开发速度快。

全文阅读

建立岗位标准成本制度 实现成本费用动态管理

摘 要:在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工作中,我单位制定了建立“费用统计到岗位、指标分析到岗位、对标追标到岗位的长效、立体的管理模式”,本文从我单位2012年岗位标准成本动态管理实施的背景谈起,阐述了岗位标准成本动态管理的几点具体做法及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成本目标管理 岗位标准成本 动态管理

2010年开始,胜利油田明确提出全员目标管理工作。作为胜利油田下属社区单位,借助2011年中石化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正式启用,我们把核算中心延伸覆盖至所有基层队,核算中心达到85个,费用详细核算到基层,把成本控制责任真正落实到了管理主体。

2012年是油田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活动深入开展的一年,我们推行了“标准化+差异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工作中明确了建立“费用统计到岗位、指标分析到岗位、对标追标到岗位的长效、立体的管理模式”,要求掌握岗位实时财务信息,成本预算考核细化到最小管理单元,以统一、合理、公平的尺度进行排名,使各单位能够直观的看到差距和不足,比学赶超,深入推进对标、创标、建标、追标工作。

一、实施岗位标准成本动态管理办法遇到的问题

1.未建立统一标准,难以对控制目标进行科学界定

由于社区职能繁多且相对独立,要将全员成本目标管理责任明晰到岗位,分配指标时做到有理可循、有据可依,达到以统一、合理、公平的尺度进行对标,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2.对基层单位经济运行动态缺乏及时监控手段

全文阅读

动态调整资本成本和结构

一、引言

本文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本文的引言;第二部分讨论了文献回顾、资本结构调整成本的影响因素以及理论预期;第三部分是样本、数据以及研究设计;第四部分是实证研究的结果及其分析;最后是本文的研究结论。二、文献回顾与理论预期

1.文献回顾。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实证检验主要集中在均值复归以及调整速度的检验上,许多学者发现企业资本结构均值复归的证据(Hovakimianetal.,2001;Ko-rajczyk&Levy,2003;Kayhan&Titman,2007;Fama&French,2002;Flannery&Rangan,2006;Lemmonetal.,2008;Antoniouetal.,2008;Huang&Ritter,2009),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对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行为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调整速度的考察上(肖作平,2003;屈耀辉,2006;李国重,2006;王正位,2007)。已有文献来看,研究结果支持了均值复归的存在,但是由于采用的样本、估计方法等差异的存在,研究结论差别较大。国外的实证研究中直接针对调整成本做出检验的并不多见。Leary和Robert(2005a)可能是最早就调整成本对调整速度的影响做出检验的文献。他们发现做市商的买卖价差、信用评级以及财务困境是影响调整成本的重要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分层检验并发现,具有较高买卖价差、较低信用等级以及面临较高财务困境的企业具有较高的调整成本且杠杆调整速度较慢。Faulkender等(2008)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接近于零或者因信用等级较低而难以发行债权的企业具有较高的杠杆调整成本和较低的调整速度。我们尚未发现国内学者针对调整成本及其对调整速度影响的研究。

2.资本结构调整成本的影响因素以及理论预期。我们依据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中所涉及的线索尤其是我国特定的制度背景挖掘出如下四类影响资本结构调整成本的因素:一是进入股票市场再融资的障碍,二是进入股票市场融资所面临的市场时机(Baker&Wurgler,2002),三是外部制度环境带来的摩擦成本(Wanzenried,2006),四是企业面临的财务困境状况(Leary&Roberts,2005a;Faulkenderetal.,2008),其中第一与第三类因素与制度背景有关,第二类因素与资本市场涨落引起的市场时机有关,第四类因素则与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有关。下面我们就这些因素与调整成本、杠杆调整的可能性以及调整速度之间的理论关系做一探讨。(1)股票市场再融资障碍。一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再融资时面临着较大的障碍。由此可以预期,那些满足股票市场权益再融资资格的上市公司其面临的调整成本相对较小,企业调整资本结构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且朝着目标杠杆调整的速度也会更大些,即满足再融资资格与资本结构调整的可能性以及调整速度呈正相关关系。(2)股票市场的市场时机。Graham和Harvey(2001)以及Baker和Wurgler(2002)等学者发现股票市场的市场时机是企业融资决策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学者朱武祥(2003)、刘力(2003)以及王亚平等(2006)等学者也发现了中国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再融资时的择时行为。良好的股票市场时机降低了企业权益融资的成本,增加了企业权益再融资的可能性,并由此提高了杠杆调整的可能性以及调整速度,即股票市场的市场时机与资本结构调整的可能性以及调整速度呈正相关性。(3)制度引起的摩擦成本。通常地,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具有较好的公司治理状况(夏立军和陈信元,2007)以及较高的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由此,处于市场化进程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其在融资时面临的障碍较少,其调整杠杆所面临的成本较低,调整速度也会更快些;反之亦然。可以预期,当地的市场化进程水平与企业杠杆调整的可能性以及调整速度成正相关关系。(4)企业的财务困境状况。当企业面临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增加时,一方面会增加企业获得外源资金的困难(邱海,2004),从而会降低企业调整资本结构的可能性,且导致调整速度变慢;另一方面也会迫使企业主动调整(降低)其资本结构以减轻财务困境对企业价值产生的不利影响。当第一种情形起主导作用时,财务困境会增加企业的调整成本,企业对资本结构作出调整的可能性降低且调整速度放慢;若后一种情形起占主导作用,则结果正好相反。因此,企业所面临的财务困境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理论预期是模糊的,最终结果取决于何种情形起主导作用。

三、样本、变量以及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本文研究的样本范围为在沪深两市上市的企业,样本期间为1995年~2007年。本文依照以下原则进行样本识别:(1)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2)剔除负债比率大于等于1的样本;(3)剔除年度报表审计意见为“否定意见”和“无法出示意见”的样本;(4)剔除部分重要指标缺失的样本;(5)剔除数据异常的样本,包括市账比(MB)大于10、销售增长率(GROW)大于10的样本;(6)要求有连续四年的完整财务数据。由此本文共获得8740个非平衡面板数据观察值。除特殊说明外,本文所使用的上市公司数据均来源于万德(WIND)数据库。反映制度因素的市场化进程指数来自于樊纲和王小鲁(2006)编制的1997年~2004年各省市“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鉴于该指数相对比较稳定,所以1995年和1996年的该指数指标由1997年~1999年这三年的均值来估算。

2.变量描述。(1)资本结构。本文中,资本结构由按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计算的负债比率加以衡量,分别简称为账面杠杆(TDB)与市值杠杆(TDM)。其中,TDB为总负债的账面价值与总资产的账面价值之比,TDM为总负债的账面价值与总资产的市场价值之比,而总资产的市场价值定义为:总负债的账面价值+流通股数×股价+未流通股数×每股净资产。(2)资本结构的调整。本文依据Leary和Roberts(2005a)的分类标准,将“(第t年净债务发行-第t年净权益发行)/第t年初总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或等于5%定义为杠杆增加,而将“(第t年净权益发行-第t年净债务发行)/第t年初总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或等于5%定义为杠杆减少。在本文中,无论杠杆是增加或是减少,我们均将其视作杠杆发生了调整,否则视为没有调整。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健性,我们建立了两个反映杠杆是否调整的虚拟变量TZ1与TZ2,且当杠杆发生调整时赋值为1,否则取0。其中,TZ1表示在识别杠杆增减时仅考虑了外源权益发行和债务性负债发行的情形,而TZ2表示在识别杠杆增减时考虑了外源权益发行和全部负债变动的情形。(3)权益再融资资格。我们建立了权益再融资资格虚拟变量(DE),且为满足再融资条件的企业赋值1,否则为0。本文以证监会1993年以来颁布的有关配股或增发规则中的再融资条件为依据,建立了本文的判断标准:如果某上市公司达到了某年初之前证监会关于企业股权再融资的最低条件则赋值为1,否则为0。如果一年中证监会公布了新的再融资条件,当企业达到再融资条件较低标准时,赋值为1,否则为0。(4)市场时机。我们将市账比(MB)看作是市场时机的变量(Baker&Wurgler,2002),且MB越高,股价定价过高的可能性越大,从而通过权益实现再融资的可能性也越高。然而,市账比(MB)也被看作是企业成长性的变量,因此,为了能够在MB中剔除成长性的成分,我们依据Ohlson(1991;1995)所建立的估计企业权益内在价值的会计剩余收益模型引入一个更能反映市场时机的指标――企业市值与内在价值之比MV。本文以企业市场价值-内在价值之比MV的分析为主,以市账比MB做稳健性分析。市账比(MB)作出如下分解:(5)当地的市场化进程指数。本文采用樊纲和王小鲁(2006)编制的1997年~2004年各省市“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MI)作为综合反映当地公司治理水平与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等制度因素的变量,该指数越高表示所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较高。(6)企业财务困境状况。衡量企业财务困境状况的变量有多个。本文主要采用Altamn-Z指数(ZSCO)来反映企业面临的财务困境,Z指数越大表示企业面临财务困境或破产的可能性越小。(7)影响资本结构的其他控制变量。借鉴顾乃康等(2007)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企业规模(LOGA)、盈利性(PROF)、产业杠杆中值(INLEV)、名义所得税率(TAXR)以及成长性(GROW)作为影响资本结构的其他控制变量。

3.研究设计。(1)调整成本与资本结构调整可能性的检验。如果影响调整成本的诸多因素确实起作用的话,那么这些因素将对企业调整资本结构的可能性产生影响。我们采用Logit模型,具体的检验模型见式(1)。P(yit=1)=exp(α+βXit-1)1+exp(α+βXit-1)(1)式(1)中,P表示调整资本结构(y=1)和不调整资本结构(y=0)的概率,而y代表反映杠杆是否被调整的虚拟变量TZ1与TZ2;X表示影响调整成本的诸因素,包括反映企业是否具有权益再融资资格的虚拟变量(DE)、反映股票市场市场时机的市账比(MB)、反映制度因素的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MI)以及反映企业所面临的财务困境状况的Z指数(ZSCO)。此外,i、t分别代表样本企业i和年度时间t。(2)调整成本与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检验。调整成本的影响因素所产生的作用不仅会在杠杆调整的可能性上体现出来,而且最终还会在财务杠杆的调整速度上体现出来(Faulkenderetal,2008)。为了对此作出检验,我们采用部分调整模型,经整理后得到式(2)。LEVit=γα+(1-γ)LEVit-1+γβZit-1+μi+λt+εit0<γ<1(2)其中,Zit-1表示第i个样本在t-1期的影响财务杠杆的企业特征变量集,μi是不可观测的公司效应,λt是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εit是随机误差项。γ表示财务杠杆的调整速度,在统计时将由1减去LEVit-1变量的估计系数而获得。本文采用的变量集Z包括企业规模LOGA、盈利性PROF、产业财务杠杆中值INLEV、名义所得税率TAXR以及成长性GROW(顾乃康等,2007)。所有的企业特征变量Z之所以滞后一期是为了减轻内生性问题。为了进一步检验影响调整成本的诸因素对杠杆调整速度的具体影响,我们依据企业是否具有权益再融资资格按式(4)的模型进行分层检验,而将包括反映股票市场市场时机的市账比(MB)或市值-内在价值比(MV)、反映制度因素的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MI)以及反映企业所面临的财务困境状况的Z指数在内的调整成本影响因素按三分位值分别将样本分为三个子样本(即高、中、低三个子样本),然后分别就高和低两个子样本按式(4)的模型进行分层检验。

全文阅读

政府干预、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研究

一、引言

国内外学者关于资本结构调整问题的研究中主要遵循调整机会和调整成本影响因素两条思路展开。Fisher etal(1989)在Mrcus 和Mcdonald(1985)的基础上着重强调资本结构调整成本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有在资本结构调整后产生的税收成本节约数额大于债务发行成本时,企业才会有调整当前资本结构的动机。Rajbhandary(1997)采用资本结构部分动态调整模型,也发现了调整成本对资本结构调整产生较大影响作用。现有研究基本出发点是分析调整成本的影响因素对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而没有研究成果很直观的分析资本成本对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Leary and Rovert(2005)指出,企业资本结构调整存在三种形态的调整成本,不同的成本形态决定了企业资本结构调整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洪艺珣和王志强(2011)在总结资本结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未来相关研究应清晰界定清楚调整成本的组成部分并进行精确计量,以更真实、直观的描述公司资本结构调整行为。本文认为资本成本是企业资本结构调整成本中重要组成部分,资本成本高低水平直接影响了企业融资决策。同时,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是转轨经济下的产物,其初衷是为国企改革和脱困服务的,这也注定了政府干预力量在企业资源配置决策中有着至为关键的作用。那么,政府干预是否有助于企业资源配置决策改善呢?为此本文尝试分析三个问题:政府干预是否显著影响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资本成本是否显著影响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在企业政府干预水平存在差异情况下,资本成本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是否有显著不同?

二、文献回顾

中国证券资本市场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的产物,是为国企改革和脱困服务的,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国上市公司是由国企改制过来的,他们承担着维持国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担,因此在资源的配置上国家也给予了较大的扶持。同时政府又是作为国有银行的实际控制人,其制定的金融政策可能使得资金更容易流入国有企业。相反,由于我国债券市场欠发达,法律环境不健全等原因,使得国有商业银行不愿意贷款给民营企业以承担较大的风险。国内外不少学者支持前述结论,Brandt和Li(2003)强调了所有制金融歧视问题。孙铮等(2006)发现,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更容易获取政府补助,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赵兴楣和杨小锋(2010)发现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性质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赵兴楣和王华(2011)研究了政府控制与制度背景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更有利于负债调整而不利于股权调整,在经济环境越差时,政府控制的公司更容易成为银行贷款对象以规避外部经济风险。然而,关于公司治理与企业经营绩效(或企业价值)的不少研究成果却显示国有企业却比非国有企业的绩效更差。本文认为,国家作为实际控制人或国家持股比例较高时,可能会出现实际控制人缺位(治理职能未有效履行)等现象,其可能不会及时调整实际资本结构至最优资本结构,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基于前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说:

假说1A:相比非国有企业而言,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更快。

假说1B:相比非国有企业而言,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更慢。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