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董事长总结心得体会

董事长总结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司经营绩效与董事会相关性实证研究

【摘要】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规模主要集中在7人制、9人制、11人制上,通常会随着公司资产规模的扩大而增加。统计分析表明,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之间无确定性关系。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比例并不高,统计研究结果证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的分离有利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会成员持股数量低、年度报酬低,董事更多地是一种名誉性的职务,服务全体股东的意识不强。

【关键词】董事会 规模 经营绩效 学历结构 年龄结构

一、研究概况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它是作为股东的代表来进行公司治理,同时是激励和保证经营者对股东履行职责的一种职位、人事、组织和制度安排。目前,在董事会中引入一定数量的外部董事已经成为各国公司治理普遍的做法,我国也正在上市公司推动引入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影响下,公司治理问题席卷全球。综观世界范围内的公司沿革,公司的内部治理正在经历着由“股东大会中心主义”向“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制度变迁。作为一个重要内部控制工具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董事会为公司的权益资本和管理雇佣契约提供了治理上的安全措施。同其亲自参与管理相比,股东将他们的决策控制权赋予其人,可以更有效率的控制和监督经理层的决策。近年来,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所进行的公司治理改革也大都将董事会制度的改革置于最重要的地位。

在西方学者中,Lip ton 和Lorsch(1992)较早从理论角度提出应限制董事会规模,虽然董事会的监督能力随着董事数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是协调和组织过程的损失将超过董事数量增加所带来的收益,或者说,董事数量增加带来的好处并不能抵消由此引起的决策迟疑或拖拉等问题的成本,因此,他们建议把董事会的规模限制在10人以内,最好8―9人。

Yermack(1996)开创性地对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以1984―1991年的452家美国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条件下,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价值(采用Tobin Q作为替代指标)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凹性曲线关系。

由以上西方学者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外的文献基本上都倾向于认为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具有某种相关性,而且研究结论倾向于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价值负相关。

全文阅读

中小企业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摘 要:董事会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处于核心位置,对公司的运行负有最终责任,其治理效率直接关系到公司业绩和股东利益。本文通过对600家中小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企业绩效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董事会治理能够促进我国中小上市公司经营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董事会特征;公司绩效;中小上市公司

一、引言

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核心的董事会与公司经营绩效的相关性成为很多学者探讨的焦点。董事会的决策、监管、治理及运作效率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经营业绩、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构建了中小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的指标体系,以2010-2013年沪深中小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董事会治理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目标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方向。

二、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

我们将影响公司绩效的董事会特征设定为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董事人数、独立董事人数、监事总规模、董事会持股数量、董事前三名薪酬总额六个因素。通过建立以董事会特征为自变量,公司绩效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得出关联结果。

本文以2011―2013年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鉴于2011年中小板上市公司总数为604家,为统一数据,2012、2013以2011年为基准选取600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MAR)。公司绩效(CP)用(净利润+财务费用)/平均资产总额来表示,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董事人数、独立董事人数、监事总规模、董事会持股数量、董事前三名薪酬总额分别用X1、X2、X3、X4、X5、X6表示。公司规模(CS)作为控制变量计入。

表1 变量描述

全文阅读

董事会特征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摘 要] 在现代公司治理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得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日渐加剧,公司内部治理问题也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之一,董事会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效率如何,是否有效地发挥了其作用,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选用2009-2012年山东省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业绩数据和董事会特征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会领导权结构3个方面界定董事会特征,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业绩指标,采用回归分析实证研究董事会特征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旨在对合理规范董事会治理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董事会特征;企业绩效;公司治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2. 002

[中图分类号] F27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2- 0006- 03

0 引 言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已成为理论和实践中关注的焦点。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董事会的特征对董事会作用的发挥有着本质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研究董事会特征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但仍没有得出权威的结论,所以,关于两者关系的分歧仍将继续下去。“股东大会中心主义”和“董事会中心主义”的争论,涉及的是公司权利分配的核心问题。“董事会中心主义”理论的提出开辟了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该理论认为股东大会的权利由法律和章程明文规定,除此之外,董事会应该行使所有经营管理公司事务的权利。在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外部制衡作用日渐减弱的形势下,“董事会中心主义”的提出无疑是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董事会在民营上市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并进一步验证和丰富了“董事会中心主义”理论。

1 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Yermack(1996)发现董事会规模与托宾Q值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凹形曲线关系,开创了实证分析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先河。Cheng(2008)等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变大时,为了得出一致意见,董事会成员之间会不断进行妥协,企业绩效会趋于平稳。Brown和Maloney(1999)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的存在可以带来更多的外部信息和成熟经验,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董事会的运作效率,降低成本。Baliga等(1996)的研究表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两职分离的企业相比,企业绩效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差别。Fernandes(2005)通过对葡萄牙的企业研究发现:只有在董事会成员都是内部董事的时候,董事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才显现出相关关系。

全文阅读

论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完善与创新

公司治理结构,或法人治理结构,不但是一个全球性话题,也是我国构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致力于研究解决的课题。在证券监管领域,如何建立既符合国际标准又兼顾中国国情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也已引起监管当局和业内人士的关注。能否建立起我国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革能否成功,上市公司能否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公司参与国际竞争、 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

“公司治理结构”的提出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最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美国提出。当时美国学术界部分学者认为大型公众公司的经营管理体制存在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董事会职权弱化,董事未能为股东的利益勤勉尽职,公司的经营管理权集中在高层管理人员手中。1971年,美国学者玛切(Myles L Mace)在一份著名的研究报告中揭示了董事职能减弱的客观事实。比如,董事主要在诸如技术、金融、政府关系等方面提供专业咨询,而在确定公司目标、策略、董事会政策方面无所作为,甚至不对经营管理者提交其批准的方案提出有洞察力的问题;经营管理者操纵了公司,董事会只是为经营管理者的行为盖盖章,或受经营管理者之托去安抚外面的股东;董事会会议的议程由总裁确定并控制,在会议上内部董事为了自身的利益或出于礼貌免使总裁尴尬一般不提出质询。

为此,不少学者倡导改革董事会,将董事有能力行使的职能赋予董事会, 且必须使董事不受经营管理者控制。 艾森伯格(Melvin AronEisenberg)提出应给予董事会监控的职能,即“挑选、 监督和免除主要高层管理人员”,董事会应独立于它所监控的高层管理人员,并应保证有充分、客观的资讯以使董事会行使监控职能。为了抑止大公司滥用权力,解决内部董事不能有效行使职权的问题,独立董事制度被引入公司治理结构中。1974年成立,由大型公司的200 名总裁级人物组成的“企业园桌”组织(Business Roundtable)积极认同独立董事机制, 并建议外来董事的人数应足以对董事会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据1989年对《财富》杂志前1000家公司董事会的统计,74%的董事是外部董事,83%的公司中外来董事占多数,这表明独立董事在美国已形成制度。1992年5月,美国法学研究所(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 )颁布《公司治理结构的原则:分析与提案》,该文件规定了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务与权限,监察委员会等董事委员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控股股东的公正交易义务,代表诉讼等内容。该文件促进了退休基金、投资信托等机构投资者参加公司的经营管理,也影响到世界各国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和讨论。

在美国公司的发展史上,本来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完成了从“股东中心主义”向“董事中心主义”的转移,在公司治理结构未提出之前,经典的公司理论仍然推崇贝利(Adolf A. Berle )和米恩斯(Garcliner C. means)的“经营者控制论”学说,即:股东作为所有人,通过投票表决把经营管理权甚至决策权交给董事会,董事会再任命经理人员去处理日常事务,即由董事会代表股东会经营管理公司。但是,随着公司的经营管理逐渐被董事会任命的经理阶层所把持,董事的控制权反而被削弱,董事会越来越具有形式性。根据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理论,凡是为别人而非为自己经营钱财者,不可能象合伙人照顾自己的钱财一样小心翼翼。因此,经营者作为公司的实际人,由于他和委托人的利益是相分离的,所以其产生懈怠、疏忽、懒隋和盗窃的心态或行为无法避免,加之内部董事往往被经营者操纵或控制,造成了不是董事任命经理,而是经理挑选董事,因此,“董事中心主义”受到了侵害。在英美法系国家,公司法中没有监事会制度,这就使得无论是对内部董事,还是对经营管理人员都不存在一种既定的监督机制,故最有效的改革措施只能是对董事会的职能进行重新配置,建立起引进外部董事、赋予董事会监督权的公司治理结构。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对公司治理结构存有异议,甚至予以否定。倡导有效资本市场学说的费玛(Eugene Fama )和詹圣(Michael CJenson)就认为,公司管理存在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力量来解决,而不需要引进新的规则,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公司控制的市场,经营管理者人力资源市场足以为保护投资者而向经营管理者加以有效约束。

董事会的职权与独立董事的作用

公司治理结构的提出既然是旨在加强董事会的职权,限制经营管理者的权力,那么在董事会和股东会之间如何分配权力,董事会究竟应拥有什么范围的权力,就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从现代各国公司法和公司制度的发展来看,适应“董事中心主义”的潮流,基本上强调股东会只能行使法律明确规定的权力,而由董事会行使股东会权力范围之外的所有其他权力,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权力,则由董事会行使。董事会的权力一经法律规定或公司章程确认,它就是一种独立的、排他的权力,股东会无权予以剥夺、限制或变更。

全文阅读

国有企业董事会改革新探索

摘要:

文章以宁波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工投)为例,论述了以外部董事制度为核心的宁波市属国有企业董事会的改革探索,它将有助于实现国企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实现董事会集体、科学、高效决策,确保国企董事会更好地代表出资人利益,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决策和防范风险水平。

关键词:

国有企业;董事会;外部董事;改革

一、引言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需求,国有企业必须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制度。2015年11月3日,宁波市国资委举行宁波工业投资集团公司外部董事聘任仪式,向宁波电子信息集团董事长李凌、宁波东方集团董事长夏崇耀等两位企业家颁发聘书。这是宁波市属国企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开启的破冰之旅,标志着宁波市属国企以“内部董事与外部董事相结合”为核心的规范董事会试点改革实质性启动,也标志着宁波工投新的董事会运作机制正式运行,向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又迈出扎实一步。

二、宁波市属国企董事会改革试点工作的背景

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国有企业开始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改制,引入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本世纪初,上市公司普遍设立了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实际上是外部董事的一种,强调其独立于股东的特性。而央企(包括地方国企)都是国有独资,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既然只有一个股东,就没有必要强调其独立性,所以在国企董事会改革中被称为外部董事。外部董事是与内部董事相对应的一种称谓,通常是指仅在公司担任董事和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成员,不担任其他职务,且与公司不存在直接与间接商业利益的关系,不妨碍其公正履行职务的董事会成员。外部董事由于多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且不在执行层兼职,有助于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权制衡,有助于提升董事会决策的客观公正与科学高效。2004年6月,时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宣布选定7家央企进行首批董事会试点建设工作,并下发《关于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的指导意见》。这是央企层面首次试点推行以外部董事为核心的董事会改革。截至2015年末,国务院国资委所属央企纳入董事会试点企业户数已近百家。近几年,山东、江苏、上海、天津等省市国资委也陆续开展董事会试点工作。地方国资系统全面推广独立董事制度势在必行。2015年,宁波市国资委把“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国企管控水平”列入宁波国资系统年度6项重点任务之一,并将宁波工投作为规范董事会建设的首家试点单位。宁波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相继颁发《规范宁波市属国资公司董事会建设意见》、《宁波工投开展规范董事会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关于授予宁波工投董事会有关权限的通知》等文件,确定在宁波工投试点实行委派外部董事制度,推进决策层与执行层分离,形成各司其职、运转高效、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总结经验,稳步在市属国企系统推开。

全文阅读

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的差异对公司投资多元化行为的影响

摘要:董事会是公司治理最重要的核心,董事会特征影响公司治理,进而影响公司投资多元化行为。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提出董事会特征与企业多元化的理论假设,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531家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总体多元化显著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多元化正相关;两职分离设置与企业多元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董事激励与企业多元化程度呈负相关,但是并不显著,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董事会特征;投资多元化;上市公司

多元化又称多样化,是公司为了分散投资风险、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和实现公司扩张,开发有发展潜力的产品,或通过吸收、合并其他行业的公司,以充实系列产品结构,或者丰富产品组合结构的一种经营模式。多元化经营的是与非成为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学者们从问题的角度认识到了多元化的弊端。Jensen指出经理人可能通过多元化来增加自己收入和声誉等私人的好处。Shleifer和Vishny指出经理人可以通过多元化来维持自己的职位[1] (P.823-852);最近的一些研究还表明,多元化可以使经理人获得更多的资本控制权,从而导致过度投资[2] (P.204-215),甚至造成经理人寻租的机会[3] (P.521-556)。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最重要的核心,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和监督机构。一个运作良好的董事会能够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进而大大提高公司绩效。董事的各项特征对公司绩效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一个好的董事会能带领一个优秀的经营团队为公司取得良好的业绩。

董事会特征是上市公司在遵循法律的前提下区别于其他公司特点,它排除了由制度所决定的各个上市公司董事会所共有的特点。它包括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是否分离、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结构、董事会会议频率、董事激励、董事会多元化特征、透明度特征、年龄与知识结构特征、董事会的勤免等。上述变量影响公司治理,进而影响公司投资多元化行为。本文仅通过董事会的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两职设置和董事激励四个方面研究董事会的特征与公司多元化的相关性。

一、研究假设

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环境分析,国有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带来的内部人控制以及“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都可能导致企业控制权转移到董事会手中,从而为董事会权力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制度基础。董事会规模是董事会治理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要承担公司一般重大问题的筹划与决策。因此,如果董事会的规模过大,会导致董事会成员之间沟通和协调出现问题,并且会阻碍董事会功能的正常发挥,容易使管理者倾向多元化运营。因此提出假设1:董事会的规模与企业多元化程度呈正相关。

董事会对公司战略决策的参与是其影响公司业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发挥战略功能的主要形式。这其中外部独立董事会的增加将会影响董事会整体的独立性,确保董事会治理功能的实现[4] (P.201-237)。随着外部董事比率的提高,能够增加董事会监督管理者的有效性,董事会的决策行为更加有利于公司发展,管理层舞弊的可能性减少。由此可见,在董事会中,独立董事会所占的比例越高越有助于加强董事会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以便更好的对执行董事的行为进行监控。因此提出假设2: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多元化程度呈负相关。

全文阅读

铜奖:民生银行 金融闯关

姓名 职务 所在单位任职情况

经叔平 董事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董文标 董事 行长

陈建 董事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常务董事

洪崎 董事 副行长

刘永好 副董事长 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玉贵 董事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总经理

张宏伟 副董事长 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全文阅读

不同产业属类董事会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司治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建立一个规范、独立、结构合理、富有效率的董事会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绩效的重要内容。本文对2003年至2005年三年间深市333家上市公司共计982个有效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并做出研究假设,利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结构特征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为公司绩效的改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董事会治理公司绩效上市公司

一、引言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内部核心机制之一,在公司治理当中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和监督机构,对公司的绩效有着重要影响。建立一个规范而富有效率的董事会是构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董事会能否正常运转,其结构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研究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各结构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国内外学者关于董事会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二是外部董事(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三是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合状况与公司绩效;四是董事会成员教育背景(学历水平)、年龄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的总体结论基本一致,即公司绩效与董事会治理结构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在董事会各结构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究竟如何上,结论不尽相同。

笔者经过资料搜集和比对发现,以往学者在研究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或价值相关性时,通常取董事会规模的绝对值,而不是董事会规模相对于上市公司规模的相对值;此外,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赖以生存的生产和技术,有资金资本的获取和有效运用的能力,这些优势必须以企业拥有对应行业专业型董事和熟悉资金资本市场的财经型董事为基础,而学者们在研究董事会时,没有考虑到董事会成员中技术专业型董事和财经专业型董事所占比例。基于此,本文在研究中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改进,选择董事会相对规模、财经专业型董事比例、技术专业型董事比例等变量,对不同行业属类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二、研究设计

1、变量定义

全文阅读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指数评价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构建董事会的独立性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工具对中国15家上市商业银行进行了实证评价。从评价结果来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董事会独立性总体较差,须从三个方面改善,一是降低来自控股股东及其关联单位的兼职董事人数,二是在法律层面上提高独董比例底限,三是董事长由与大股东无关联的董事担任。

【关键词】董事会独立性;上市商业银行

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是信息弱势方,也是权力弱势方,要真正制衡控股大股东和管理层,不仅独立董事本身需具备有这个素质及意愿,并在董事会中占多数席位,还要求董事会能成为其真正畅所欲言的平台。

一、董事会独立性评价项目分析

(一)董事会结构

Fama[1]早在1980年就指出,一个股东占多数的董事会并不是最佳的董事会结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引入非执行董事,以降低董事会和经营者合谋的可能性。董事会构成是董事会控制权在各股东及管理层之间配置的展现。首先要保证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席位,我国律法规定的独董比例底限为1/3,到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99.2%达到法律要求。但在我国股权集中的现状下,这个底限偏低,控股股东和管理层完全可以将独立董事人数控制在董事会成员的1/3以内来达到议案获得董事会成员过半数通过的操纵现象。事实上我国董事会长久以来被看成“盖章”董事会,董事会的控制权行使被大众质疑。许多学者主张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底限至1/2,独董比例上的不足,使董事会独立性难以得到保证。其次,董事会席位分配要均衡。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提出:控股公司兼职的董事占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的最佳比例应小于30%[2]。美国《商业周刊》提出:董事会中现任或曾任公司高级管理职务的董事不得超过2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规定:董事会中由高级管理层成员担任董事的人数不应超过董事会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

(二)董事会专业委员会设置

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存在和构成是董事会独立性的重要标志之一。Klein(1998)[3]指出独立董事只有进入某个合适的董事委员会才能增加企业价值。通过设置董事会专业委员会,便于独立董事参与公司事务,并在履职时能够摆脱管理层的控制,加强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信息输出能力和影响力。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委员会成员构成及成员素质做出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专业委员会成员全部由董事组成,其中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审计委员会中至少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将适合的独立董事配置在合适的委员会中,隔离大股东及高管层对专业委员会的影响,是提升委员会独立性和专业性的关键。

全文阅读

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关系

(一)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含义 股权结构是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包括股权属性、股权集中度和管理层激励程度三个方面。第一,股权属性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的股东类型以及各种类型股东的持股比例。第二,股权集中度是指股权的集中和分散程度。其中,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是指,绝对控股的股东拥有公司股份在50%以上,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高度分散的股权是指,公司没有大股东,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基本完全分离、单个股东所持股份的比例保持在10%以下;第三种结构介于二者之间,公司拥有较大的相对控股的股东,还拥有其他大股东,这些大股东所持股份比例在10%至50%之间。第三,管理层激励程度主要表现为管理人员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比例。董事会是股份公司的核心领导层和最高决策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位于股东和总经理层次之间。董事会形成是由股东按照所拥有股份的多少选举成员,并将其资产委托给董事会管理。董事会需要选举总经理,将资产委托给总经理负责。董事会特征主要包括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成员构成情况和职务分配情况,这些特征直接影响到公司绩效。公司绩效是公司随着企业内部治理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经营业绩、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公司绩效受多重因素影响,具有多维性和变动性 。

(二)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逻辑关系

(1)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在法律与制度层面,当前我国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前身大多是国有企业,经过改制后其背后基本上都有一个绝对控股的大股东。以此为背景,本文认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对于我国大多数股权结构相对集中的上市公司而言,公司所有者(尤其是国有股份)承担的市场风险和社会责任更大,监管动力更强,从而更容易对公司的管理层实施积极、有效的监督,提高公司绩效。其次,本文认为管理层人员持股比例增加可以使公司绩效有效提升。随着股权向管理者集中,管理者与公司利益更加趋于一致,管理者将致力于使公司价值极大的行为,从而有效抑制经营者的特权消费或次佳决策的产生。

(2)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首先,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具有国家股一股独大的特性,相对较大规模的董事会利益群体广泛,能集合多方背景、技术及对经营者的看法,相对保持较客观的立场,从而提高公司经营决策的有效性。第二,笔者认为,从董事会成员构成情况来看,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情况与公司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如果作为监督者的董事长与作为执行者的总经理是同一个人,将严重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长本身的利益会妨碍董事会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董事长与总经理两个职位相互分离,甚至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可以有效的对管理层实施监督,从而提高公司经营绩效。

(3)股权结构作用于董事会对公司绩效的关系。笔者认为股权结构会对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对公司绩效产生作用,三者之间存在逻辑关系。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绝大部分掌握在大股东手里,大股东为达到制约董事会的目的,普遍存在直接向董事会推荐董事的现象。这样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大股东派出的董事成员占董事会比例越大,甚至多数情况下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角色会合二为一,进而董事会结构也会相应表现出集中度越高的特点,最终董事会对经理层的产生和退出会具有绝对决策权,由大股东控制的董事会的决策最终会代表股东(甚至是大股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因此,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会作用于董事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施加影响,并在公司绩效中进行体现。

总之,股权结构明确了上市公司股东的构成及其决策方式,而且股权结构会对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的人选确定和运作效率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作用于经理层,最后,这些相互作用和影响将在公司的经营业绩绩效中综合体现。与此同时,公司经营绩效也会对治理结构产生相应的反馈作用。

二、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及公司绩效的评价指标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