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画概论课程总结

动画概论课程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谈动画专业的理论课程

【内容摘要】动画专业的理论课程在当前动画专业课程设置中处于边缘或补充地位,其重要性没有得到重视。很多院校动画专业的理论课程不固定、不完善,也缺乏此类优秀教材。动画理论应作为一种技能得到强调,它是动画人才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动画专业 理论课程 教学

一、动画理论课程的环境

随着应用型本科的发展,加上高职高专等层次的学校,动画专业的教学始终注重技能性和实用性,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如技能课,甚至处于忽略地位。有文章反对动画专业有什么“论”和“学”的科目,以为它们是一些教师不胜任的逃脱方式,是学生毕业后达不到社会要求的原因之一。这代表了一些人的看法,涉及到动画专业中理论课的设置和意义问题,在实质上是有害的,然而事出有因。

我国高等动画教育起步较早(1950年苏州美专开办了全国第一个动画班),但到目前为止,动画还没有取得独立艺术地位。动画学科至今仍处于准建立状态,处于不适应多层次学历要求的状态。

动画理论课的教材目前仍处于缺乏状态,虽然近年来出版了一些动画教材,但技能性的多,理论课少。从事动画理论的研究者少,而且动画研究文章也欠缺发表的专业刊物。华东师大聂欣如教授曾感慨,“动画研究在国内一直发展缓慢,有水准的研究寥寥无几,也不知道是没有人写文章还是写了文章没有地方可以发表。”2005年9月,中国动画学会的会刊《中国动画》发行,但属于内部刊物,在评职称等问题上难以起到作用,同时由于人才引退等原因,《中国动画》在2007年3月停刊。这在国家重视影视动画的大环境下,停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动画理论研究的薄弱与尴尬。

二、动画理论课的内容

没有了理论研究,教材的编写就缺乏深厚基础。从文艺理论体系上讲,动画学科研究应包括动画史、动画批评和动画理论(概论)等几方面。其中,《动画概论》是一门学科是否建立的标志性教材。国内第一本《动画概论》是中国传媒大学的贾否和路盛章两位老师合著的。至今,《动画概论》及相类似的著作达几十本之多,但总体处在开创水平,课程体系不科学,存在很多不适应教学的地方。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树立起较为合理的动画的概念,从这个概念出发,借鉴相关文艺理论,去建设较为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另外,动画产业以及营销类的理论著作和课程也已设立。

全文阅读

基于创新的《动漫概论》课教学内容设计

〔摘 要〕面对新的技术和社会发展现状,从学科的角度,《动漫概论》课在文化产业视角下教学很有必要融入新知识,融汇相关学科的知识点,创新专业内容教学,以适应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的发展,促进教学改革实践。

〔关键词〕动漫概论 教学内容 创新 设计

国内很多院校在相近的学科中开设动漫专业,《动漫概论》是动漫专业必修的入门课程,学生从非专业向专业过渡转化的课程,教学应该从理论讲授到理论应用,培养兴趣与提升学识对于学生同样重要。近些年,在各种教学模式改革中专业教师的自我实践证实很重要,如何立足于实际进行专业教学,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创新理论教学。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完善了动漫相关的产业政策,在产业政策的影响下,当代动漫教育从技能素质的角度培养既懂管理又懂制作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很重要。

一、《动漫概论》课教学内容创新设计概述

专业教学是学科知识、方法、思路等的传授,不是知识点的复述,与时俱进地创新专业内容教学尤其重要,从教学内容入手,创新课程教学。老师如何教授该课程应该有一定的规律和体系,改变传统考核思路模式,专业教学强化学生通过理论分析问题、对接实践的能力,理论和技能同样重要。新的《动漫概论》课教学知识点设计建立在大动漫范畴基础上,以产业为目标,从理论到理论完全不能适应本校实际,动漫理论应来自于理论实践教学和技能实践,动漫专业建设与本地区产业紧密联系。文化产业――动漫教学――专业建设,从实践到理论再实践,课题或者项目驱动理论教学更有现实意义。

《动漫概论》课教学包括学科本体与文化知识。首先,《动漫概论》教学必须在观念和资料的准备方面占据优势地位,教学内容增加人文学科知识,动漫作品注入文化元素,吸收最新的文化及其产业成果应用于教学,这对于初学动漫制作人员全面理解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很重要。了解中国文化产业与动漫的现状,教学内容增加相关的知识点,如文化产业理论。以学校的学科特色为出发点,加强动漫专业建设,以创建特色专业为目标,教学内容结合社会和企业需求,拓展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动漫概论》课教学内容常见问题

近年来,《动漫概论》教学主要存在脱离时代的发展语境、忽视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论述等问题,具体来讲:1、《动漫概论》课程教学面临的许多机遇与挑战,诸如,技术、文化、需求、时代、产业等,动漫教学很难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理论教学对于入学考试文化成绩不高的学生很容易枯燥乏味,学习的乐趣在于循循善诱,理论教学没有与实践结合,教学效果不理想!老师教学如同一个演员在舞台的“表演”,逐步改变“自我娱乐”式的教学模式,促使本学科的深入发展。2、新的时期,按照传统动漫的工艺与技巧解释动漫概念已经不符合现实状况,只能在《动漫史》中出现了。新的工具、技能以及表现方式开拓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大胆的实验创新精神。动漫制作涉及的材料很多,媒介和材料的多样性给动漫创新开辟了广阔的视域,如定格动画可以把材料作为语言研究的一个方向。如今,传统媒介技术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数字技术促进动漫艺术应用的发展,尽管有的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增加了动漫创作研究,这也很容易把《动漫概论》教学引向作品鉴赏。3、许多《动漫概论》教材的知识点依旧在动画部分,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媒体行业日益重要,动漫教学应向相关专业延伸与拓展,诸如游戏、漫画与动画的关系。我们在教授新的知识点总是存在着概念、范围、类型、特征的思路,忽视漫画、连环画、游戏、动画的联系,数字动漫产业的相关论述极少,甚至没有;教材内容上存在着“以偏概全”现象,不同版本《动漫史》与《动画概论》内容不分,有教材甚至认为:动画就是文化创意产业。4、由于学科背景、授课时间等差异,纵观国内各种版本《动漫概论》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对于知识点侧重不同,造成了学生对动漫应用与理解的形形差异。也有老师认为:以老师的学识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学大纲、授课内容和规范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种思想和观点都应有,认为理论学习应该是“百家综合或者争鸣”,而“放养”学生,任意组织内容进行授课。

全文阅读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之我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

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需达成的目标

1.通过预习,对新课学习进行铺垫。预习是了解课文的阶段。其实质在于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之上,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从而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为高质量的教和学打好基础。一方面预习不能是“浮光掠影”的,另一方面又不必都要求“水落石出”,适度是其关键。

2.通过预习,使学生找到学习的“梗阻点”,以利于教师有针对性教学。学生通过预习,初知概貌,生出疑问。“测量”出自己知识的深浅,认识到课文难点之所在,然后再去学习课文。对于教师而言,预习具有洞察性,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应看作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类似文章中的“过渡段”,教师应十分重视预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以便恰当调整教学方案,取得较好效果。而在“明白”学生,其积极意义是很明显的。

3.通过预习,培养学习探究能力。预习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独立思维的机会,一般说来,它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预习要求进行自己练习的过程。这种自练,从近期目的看,是为学习具体课文作铺垫;从长远目的看,它是在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撷取、驾驶知识等能力——因为这种自练本身是在“尝试了解”课文,只要没有忘记启迪心智方面的训练要求,是很有利于培养“会”的能力的。

二、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达不到预习的目的。教师加强课前预习指导,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1.预习能力培养的起步阶段——“六画读书”预习法。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摸索出一种简易、实用的预习方法。这种方法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出来。口诀如下:一画段,二画圈,三画需认字,四画翘舌音,五画疑难处,六画好词句。这个口诀称为“六画读书预习法”。其含义是:“一画段”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二画圈”即学生在完成“一画段”后,对照课后生字表中需要“学会”的生字,在课文中用“o”画出,这样用“o”一画就使学生明确了哪是要求“学会”的,哪是要求“会认”的。“三画需认字”就是画完要求“学会”的生字后,再对照可后要求“会认”的生字,用“v”在课文中画出,以区别要求“学会”的字。“四画翘舌音”,就是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含翘舌音的音节用“-”在其下面画出来,以利于正确的读书。“五画疑难处”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在其右边画出。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方有所得。长此以往,真正养成了“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六画好词句”就是指学生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帮助自己正确、快速的理解课文等。老师就要求教给学生用波浪线“~~”画出。这为培养学生“自能读书”奠定了坚实的一步!

全文阅读

简析约束反力概念的理解及其画法在受力图作图中的应用

【摘 要】文章分析了《工程力学》中约束反力的概念和约束反力的画法,指出约束反力的纯运动方式分析法是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及画好受力图的一种重要方法。

【关键词】工程力学 约束反力 受力图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9-0083-02

工程力学是一门研究力与机械运动规律和力与构件变形规律的科学,它包括理论力学(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个部分)和材料力学的有关内容。

工程力学课程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它的工程实际应用性,其广泛应用于机械、材料、汽车、土木、水利、地质、石油、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工程实际应用背景。该课程是自动化专业及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入学必考课程,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工程力学对学生树立工程力学概念及分析、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一直被视为衡量工科类高校高等教育水准的关键要素之一,成为各校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的重点。

工程力学课程的另一特点是理论性强且抽象复杂。学习工程力学,首先应重点理解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其次,应学会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公式去解决力学问题,所以,要求学生必须演算大量的习题,才能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在演算习题时,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画好受力图,是解决实际问题最关键的一步。学画受力图时,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忽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分析及应用研究,总试图用想象及感觉直接完成作图,这种学习方法无疑会给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很难走上学习的正轨。常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深刻理解、分析力学基本概念,总结不同力在受力图中的规律性画法,并将这些规律性画法应用于实际作图,是学好工程力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为形成共识,本文以“约束反力概念的理解及其画法在受力图作图中的应用研究”为例,特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约束反力的概念

在工程结构中,每一构件皆依据工作要求以一定的方式和周围的其它构件相互联系着,它的运动因而受到一定的限制。一个物体的运动受到周围物体的限制,这种限制条件就称为约束。[1]力的作用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而约束的存在则限制了物体的运动,于是,有约束则必定有力作用于被约束的物体上,约束给被约束物体的力,称为约束反力。[2]

全文阅读

关注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和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必要性

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已成为笔者的教学手段。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水平,是大有益处的。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不失为一个良策。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内涵

1.预习是一种铺垫

预习是了解课文的阶段。其实质在于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之上,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从而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为高质量的教和学打好基础。一方面预习不能是“浮光掠影”的,另一方面又不必都要求“水落石出”,适度是其关键。

2.预习是一种预测

对于教师而言,预习具有洞察性,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应看作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类似文章中的“过渡段”,教师应十分重视预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以便恰当调整教学方案,取得较好效果。而在“明白”学生,通过预习,初知概貌,生出疑问。“测量”出自己知识的深浅,认识到课文难点之所在,然后再去学习课文,其积极意义是很明显的。

3.预习是一种自练

全文阅读

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在简要分析几何画板功能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几何画板的应用展开初步探讨,旨在抛砖引玉,更好促进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几何画板 初中数学 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更为迫切,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育,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既要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1]。与此同时,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极大丰富了课堂表现形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促进了教学手段的革新与发展。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借此,本文将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对几何画板的应用展开分析。

一、几何画板的功能作用分析

一般来说,数学概念都有一个抽象和不断抽象的过程,传统以记忆为主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吸收和理解,在应试指挥棒的指引下[2],我们在教学中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导致很多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于表面,很少深刻认识概念的本质。而将几何画板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能够变抽象的知识为具体,变静为动,使整个课堂表现更为形象生动,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的呈现给学生,并着力为学生提供一种自我表达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操作实践中观察、分析、思考和领悟,在探索交流中归纳、总结概念的本质属性,加深对数学概念本质的认识。一般来说,将几何画板引入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如下积极意义:借助图形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认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形象化,便于学生认清问题的本质;将几何画板融入数学实验,循序渐进,也在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能力,有助于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难题。

二、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结合多年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几何画板教学工作:

1.利用几何画板强化概念理念

全文阅读

基于病理学课程特点的几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摘 要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学生普遍反映学习病理学很困难。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从病理学课程特点入手,综合运用联系启发法、画图启发法、演绎推理法、病案分析法等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病理学 课程特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Use of Several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thological Course

CHEN Shumin, ZHUANG Lili

(Zhangzhou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ly reflect that learning pathology is very difficult. Pathology is an important basic medical course, starting from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the integrated use of contact heuristics, drawing heuristics, deductive reasoning, case analysis and other teaching methods to stimulate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rn,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全文阅读

动画制作教学策略与实例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在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三阶段――初中阶段,要求“学会使用一种动画制作软件尝试制作简单的动画,了解动画生成的基本原理。”通过动画制作的学习。使学生在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将技术的文化特性与个性表达融为一体,通过信息的加工、组织、体验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创新利用,提高学生加工表达与表达信息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及其价值,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累积了一些经验,提炼了一些实用的策略。

一、用典故活泼课堂,让学生参与思考

《动画基础知识》一课重难点是学习动画的基本原理。讲学时,笔者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了这样4"历史典故:1872年的一天,美国加利福尼亚的--4"酒吧里,斯坦福与科恩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马奔跑时,蹄子是否始终有一蹄着地?”怎样科学证明呢?学生思维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这时,再介绍摄影师麦布里奇的做法,连续拍照,相片显示:马在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科恩赢了。这本是个有趣的争论,事后,有人无意中快速拉动了那串被粘成长条的相片,奇迹出现了:相片中静止的马儿竟然重叠成一匹运动的马,相片竟然“活”了。电影的雏形就这样偶然产生了。在学生嘘唏不己时,再用教材推荐的软件分解“奔跑的马”动画,这样就轻松突破了难点的理解。

二、解决共性问题,选择有价值的探究

信息技术的学习以操作为一大特点。操作过程中因学生的差异性会产生多种有层次的问题。这种差异也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我们要适时组织学生交流看法,这样的合作,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库存,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共性问题通过直观的讲解,既提高了学习赦率又节约了课堂时间。

初识Flash一课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学会常用工具的使用,学生也有兴趣在舞台上画上几笔。教材中安排了探究过程,绘制“蘑菇房子”动画场景,其中使用到“铅笔”“椭圆”“矩形”“线条”“颜料桶”“任意变形”等工具。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实践发现,学生所作,多数无美感也不熟悉工具属性的巧妙设置。在设计上是否能精选一个工具,熟练运用,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呢。比如探究铅笔工具及铅笔的颜色、粗细、线型等属性的相应设置。用铅笔画出蘑菇,又需要“颜料桶”“任意变形”工具的支持,以出现多个形态各异的蘑菇。

三、巧用思维导图,降低概念形成难度

全文阅读

动画学科系统建设论述

作者:韩文利单位:黄淮学院动画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试图把动画学设置成与设计艺术学、美术学等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自主增列了动画学专业,招收动画艺术、动画技术和动画产业等方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这种把动画由专业向学科转变的尝试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深远意义。要建立规范的动画教育体系,就必须先建立规范的动画学科体系。动画学学科建设重在学术梯队建设,研究设施建设,形成、转化研究成果及研究组织建设等,所以要将动画人才培养提升一个层次,也有赖于规范的动画学科体系。在我国现行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只有将动画建构成一个从属于艺术学门类下的独立的二级学科,这样才有利于我国动画艺术创作、教育和研究的发展。至此,动画学科概念提出之后,就研究方面而言应该分为三个领域:动画史、动画理论、动画批评,这三个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和相互合作。

动画的分支学科研究状况

(一)动画史方面动画史是研究动画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动画史的研究范围包括影院动画、电视动画、实验动画等动画类型的历史,涉及动画师、动画作品、动画理论和动画流派等各方面。在动画史学科中研究方向无非以下几大类:动画通史、断代动画史、区域动画史和国别动画史等。动画史是对中外动画发展历史进行的系统整理与研究。它为我们了解动画的来龙去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寻当代动画的发展走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参照。我国关于动画史论的建设已经起步,目前有多个有关中外动画史的著述问世。研究国内的动画史书籍有《20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中国动画电影史》、《动画发展史》以及2010年由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承担,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中国动画史》。研究国外的动画史书籍有《亚太动画》、《非主流动画电影:历史•流派•大师》、《世界动画艺术史》、《世界动画电影史》、《日本动画全史》、《迪斯尼动画艺术史》等。中外结合研究的动画史书籍有《中外动画史———动漫与媒体艺术》、《中外动漫史》、《中外影视动画史》等。随着动画史学科独立性的加强以及对动画自身现象与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动画通史和国别动画史方面的研究近十年以来成果渐丰,然而动画思想史、动画风格史等方向至今还未见成体系的专著面世。

(二)动画理论方面动画理论是对于动画实践的科学总结。其广义指动画史、动画基础理论和动画批评。学术界通常取其狭义,即指动画基础理论。动画理论的研究任务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探讨并揭示动画的起源、本质、形态、创作及功能等一般原理,揭示动画同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等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相关研究又形成相关的理论和学科,如动画社会学、动画经济学、动画本质论、动画特征论、动画形态学、动画文化学、动画心理学、动画美学和动画教育学等,这些都是动画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二是总结和研究动画作品的材料、工具、制作技术、流程和方法。在这方面涉及动画材料学、动画技法学、动画语言学、动画音乐学、动画风格学、色彩艺术学、造型艺术学等诸多学科;三是探索广义的动画理论自身。除基础理论外,还包括动画史和动画批评的发展规律,总结其成败得失,寻求其如何提高和完善,如动画批评学、动画研究方法论等问题。动画学会副会长欧阳逸冰在首届中国原创动漫展映研讨会上表示,“理论和创作是艺术的双翼,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起飞。中国动画能否成为世界动画之林的一枝奇葩,主要看中国的动画理论体系能否建立起来,动画理论能否和创作结合起来。”[3]近十年来动画理论有了一定的发展,基本状况如下:在国家课题方面,动画产业理论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动画、漫画产业价值链的建构:以深圳为例》、《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策略研究》。动画比较理论有《中日韩动画产业发展战略比较研究》。动画美学有《动画美学》、《中国动漫产业民族化发展趋势研究》、《动画电影视阈中的汉传佛教文化》、《敦煌壁画造型动漫角色设定研究》。动画与传播学结合研究有《数字动漫艺术的视觉传播》。动画与音乐学结合研究有《中国动画电影音乐发展研究(1935———2008)》。[4]在博硕论文方面,随着部分高校招收动画方向的研究生后,推动了动画理论研究范式的演进与视域扩展,几乎触及到上述动画基础理论的各个研究领域,但是整体研究起点不高,理论思辨也不够深入。在动画理论书籍方面,动画出版物虽然非常丰富,动画技法方面的图书很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理论专著非常少。针对此问题,贺万里教授曾指出:“使得我国近几年的动画热具有了一种‘偏头痛’似的症候:动画热,热在了动画影视产品的制作、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周边产业的开发上,而动漫理论,似乎还没有随之跟进。”[5]动画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正是由于动画艺术具有跨艺术与技术两个领域的特点,所以动画理论学科中亦可分为动画基础理论与动画应用理论两部分,就当下来看,两者研究水平已经失衡,动画基础理论有待于加强,与动画相关的边缘和交叉学科急待建立与完善。

(三)动画批评方面“所谓‘动画批评’就是对动画作品的判断和评价。换言之,动画批评,是以一定的动画观念、动画理论为指导,以动画欣赏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动画现象(包括动画创作、动画接受和动画理论批评现象),以具体的动画作品为主体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6]动画批评主要有五个研究方向组成,它们分别是动画思想及观念批评、动画行为及现象批评、动画创造主体批评、动画本体批评、动画接受批评。动画批评是促进其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国动画批评与动画自身在近十年内的发展势头相比很不相称。动画批评作为一门学科,它与动画理论、动画史都是动画学的主要分支之一,是动画学研究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因而,在高等院校动画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应该占有恰当位置,然而国内整个动画行业和教育内动画批评还处于缺失的状态。

1.在学科理论框架中失语在动画学科研究的框架中,以动画史为中心,动画理论与批评为两翼,动画研究应该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动画批评与动画史、动画理论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它们构成了动画的基本内容。从目前全国动画的理论构成格局来看,有关动画史和动画理论的研究成果相对丰富些,而动画批评几乎完全处于失语状态。当下动画评论散见于网络媒体,一些CG刊物刊登部分自由撰稿人的随感式的评论也屡见不鲜,但是这些现状并不是对动画范畴的价值判断的理性反思。

2.在动画产业中失语动画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理论批评营造有利于创作思考的良好气氛。当下从中国动画实践的发展现状看,动画产业在“繁荣”的镜像背后隐藏着许多浮躁、困惑和现实问题。对于动画产业政策扶持的不到位,动画市场的无序,动画从业者的良莠不齐,动画作品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时下中国韩文利论高校动画学科体系的建构115动画教育如何真正服务于动画市场等重大的现实问题,却没有更加专业化和学术化的动画批评出现。产业界需要动画批评,表现出对动画批评的巨大的功利诉求,批评在促进动画产业化过程中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

全文阅读

关于高校动画创作思维培养的思考

摘要:本文首先探索了高校《动画概论》的核心价值:动画创作思维培养,随后以该价值为取向,研究了具体的课程实施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动画概论课程 动画思维培养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103

《动画概论》[1-2]是高等学校本科阶段动画专业一年级新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该门课程使学生了解动画的起源、本质、发展、动画片的创作方法和工艺流程,以及如何鉴赏动画作品等方面的知识。提起“概论”二字,在惯性思维的趋使下,多数人都会认为该门课是以介绍动画基础知识为主的初级课程。实际上,《动画概论》课程更应该承担起培养、建立新生积极活跃的动画思维的重任。由于学生已经普遍接受了长期的应试教育培养,他们的创作思维难免变得僵化和生硬,而这与创作的实质和本源无疑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在大学学习的伊始阶段,通过《动画概论》课程扭转这种畸形的创作思维,培养动画创造性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动画概论》课程的核心价值

《动画概论》课的讲授主要定位在动画相关知识的介绍,普及和理念的传授,诸如动画的起源、动画的原理、动画的本质等。然而仅仅传授基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该门课程更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动画思维,使学生有效掌握学习动画的方法,为后续的课程做好铺垫,为创作积淀优良的素质。思维导向培养,才是该门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

2 动画思维的含义

如何能够创作出撼动人心的作品,关键性的“想法”很重要。所谓“想法”,就是思维意识活动的重新建构和组合。虽然创作作品表面上看起来用的是各种技术手段,但实际上技术仅是基础,创造性思维才是关键。艺术创作思维往往伴随感知、直觉、联想、想象、情感和理性等多种心理形式的融合,既有有意识活动,又有无意识活动,并且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3]。动画作为艺术的子种类之一,亦是如此。由于动画的基本构成来源产生于无生命的物质材料,或是变形的物质世界,不受现实真实性的束缚,所以它更需要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而正是这些构成了具有创造性的动画创作思维。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