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地质灾害防治建议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湖南省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摘 要:本文论述了湖南省矿山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预防措施,并结合本人从事矿山地质灾害评估的实践,对几种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概念、成因条件进行了分析及其治理措施作了归纳。

关键词:地质灾害、泥石(废石、矸石)流、崩塌、滑坡、地裂缝、岩溶(采空区)地面塌陷、突水突泥

1、前言

湖南省矿产资源丰富,矿山企业众多,矿业活动引起的矿山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但近年来,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矿山地质灾害损失,有计划的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先后出台了《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试行〕、《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管理办法》等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有关的规章制度。

湖南矿山开采形成的地质灾害对湖南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同时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一些受害单位和个人不得不把矿山企业推向法庭,形成了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可见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及治理到了关键时刻,已成为湖南省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2、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

2.1、受自然环境条件制约

湖南地处东经108°47′~114°45′″、北纬24°39′~30°28′之间,境内东南西三面环山,幕阜、罗霄山脉绵亘于东,五岭山脉屏障于南,武陵、雪峰山脉逶迤于西。湘西山地多数山峰海拔1000m以上,中部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

全文阅读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预防治理建议

摘要:

阐述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概念、呈现的主要特征以及形成原因,最后提出了预防与治理方面的宝贵建议。

关键词: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原因;防治

引言

岩土工程是指在各种建筑建设事业的过程中,怎么样去开挖岩土和加固岩土的工程。而由于自然或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涉及到岩土工程施工与建设的地质灾害,我们又把它称之为岩土地质灾害。如我们常见的地震、泥石流等等。有数字显示,该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已经超出10亿元,成为制约着中国岩土工程进一步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它形成的根本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提高建设过程中的管理水平,从而减少损失。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分类、危害和形成原因

1.1按引发的原因进行分类

全文阅读

浅谈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及建议

摘要:本文分析了公路地质灾害常见的几种类型,并根据灾害成因和特征,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公路;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公路地质灾害的类型

1.1崩塌

指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陡坡上的岩土体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滚落的地质现象。根据其成因和破坏方式可划分为滑移式崩塌、倾倒式崩塌和坠落式崩塌三类。按其发生的体积大小分为小型(小于1×104m3)、中型(1~10×104m3)、大型(10~100×104m3)和特大型(大于100×104m3)4个级别。根据其物质成分又分为岩质崩塌和土质崩塌,诱发因素为自然或人类工程活动。

1.2滑坡

指地质体沿地质弱面向下滑动的重力破坏现象,一般具有双重含义,一是重力地质作用过程,二是重力地质作用结果。按物质成分可分为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两大类。根据滑面与岩层面的关系可划分为顺层滑坡、切层滑坡。依据滑坡体发展运移形式可划分为推移式、牵引式和混合式滑坡等类型。按滑坡体的体积大小,划分为小型(小于10×104m3)、中型(10~100×104m3)、大型100~1000×104m3)和特大型(大于1000×104m3)4个级别,其诱发因素为自然和人类工程活动。

全文阅读

某地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规划建议

摘要: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自然的、人为的和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累进的破坏,并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人类经济和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或事件。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危岩体)、滑坡、地面塌陷(岩溶塌陷、采空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环境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不稳定的开放系统,其变化就构成了地质灾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致灾程度与地质环境中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地质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及人类工程活动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1 自然因素

1.1 地形、地质条件

该地境内多为切割强烈的中山、低中山地形,大部分山势陡峻、峡谷深切。区内有二叠系龙潭组砂页岩、三叠系砂页岩及第四系残坡积物,为滑坡等形成提供了条件;区内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大,地形切割强烈,多为陡坡、陡崖,加之褶皱、断裂构造、节理裂隙发育等,为崩塌、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形成提供了条件。

1.2 气象、水文条件

据某地气象局统计,区内近十年来的降雨强度有所增加,频率加大,特别是灾害性降水—暴雨有所增加;冬春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岩石遭受物理化学作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为滑坡、崩塌、岩溶塌陷、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2 人为因素

全文阅读

辽宁绥中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建议

[摘 要] 绥中县所特有的地形、地貌、构造地质背景、地层岩性、气象水文等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日渐强烈的人为工程活动,决定或导致了该地区地质灾害和新城衍生地质灾害较为普遍。地质灾害严重的影响着绥中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并已成为制约该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绥中县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强烈的人为工程活动是诱发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本文对绥中县地质灾害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建议,指出了防治地质灾害应贯彻执行的方针政策。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现状 防治对策 绥中县

0.引言

绥中县位于辽宁西南部,地处辽西走廊西端,东邻兴城、西接山海关、南临渤海、北枕燕山,素有“辽宁西大门”之称。绥中是辽宁沿海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重点支持区域。全县总面积2,765平方公里,下辖11个乡、14个镇,有汉、满、回、蒙等16个民族,总人口63.5万。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集石化、电力、港口、旅游、农副产品、机械加工为一体的能源港城,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和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人为工程活动日渐强烈,各类地质灾害也日渐突出。严重的影响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笔者曾参与了该县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县区工作,就绥中县地质灾害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建议,旨在对该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所意义。

1.地质环境条件

绥中县处于南温带亚湿润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1℃。一月平均气温-8.3℃,最低气温-23.3℃,北部-24℃;七月平均气温24.3℃,最高气温36.7℃。 年平均降水量645毫米, 无霜期174天。

河流有六股河及其支流黑水河、王宝河。此外,还有九江河、狗河、石河、猫眼河等大小河流百条。一般都源短流急,季节性比较明显。

绥中县呈“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山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3,较高的山峰有平顶山(海拔925米),龙门山和三山,中部为起伏平缓的丘陵,东南为平原和低洼地,地形条件复杂。

全文阅读

广东省某县地质灾害调查及防治对策建议

【摘 要】查明本县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划分,为本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以人为本”,对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核实及补充调查,并对其稳定性和危险性进行初步评价。对已发的和潜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补充调查。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必须要以防为主,治为辅的方针,不断提高对地质灾害的评估的作用。要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有所了解,要对地质灾害种类、危害程度等因素要有掌握, 要能抓住要点, 分析原因,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减轻损失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地质灾害;易发分区;防治措施;

1、地质灾害类型

根据本次补充调查,主要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为主,局部有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经本次补充调查地质灾害点中仍有隐患点,各地质灾害情况见地质灾害类型统计表1。

本县的地质灾害点从构成灾害体的岩土和动力因素类型分析,本次补充调查新发现土质成因6处,岩质成因的2处,自然因素引发的1处,人为因素引发的6处,土质成因占75%;岩质成因占25%。自然因素引发的占12.5%,人为因素引发的占87.5%。

2、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地质灾害虽种类繁多,产生因素各异,但地质灾害的群体性和诱发性,许多地质灾害不是孤立发生或存在的,常常可能是后一种灾害的诱因。它们具有群发性特点。有许多的地质灾害是由于气象、地质作用和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发生时间集中在4-8月份,占全县灾害总数的96.55%。可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与灾害性暴雨降雨时段几乎是同步发生、集中并发(表2,图1)。

3、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全文阅读

面向公路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议研究

摘 要:公路地质灾害的治理是减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 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的迫切需要, 保持公路的安全畅通是交通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公路地质灾害类型与一般意义上的灾害类型在发生几率、 变形破坏规律上无本质的区别, 但因其规模较小, 涉及的地层深度较浅, 灾害点多, 在其防治方法上却有着较大的区别。本文基于笔者的工作经验,从崩塌灾害、滑坡灾害、泥石流灾害、公路塌陷等4个方向给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条技术建议,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公路 地质灾害 防治 技术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c)-0000-00

1 引言

在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经常发生。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 近几年来, 由于地质灾害(泥石流、 崩塌、 滑坡和地面塌陷等)引起的公路损坏路段的长度已经超过400km,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已达几十亿元。 由此可见, 加强公路地质灾害的防治是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 公路地质灾害的治理是减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 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的迫切需要, 保持公路的安全畅通是交通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在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广大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积累了大量经验, 建立了以加固、 护面、拦挡等为主, 以排水、 土石体改良、 植被绿化等为辅的各种工程防治措施, 并尤以浆砌片石和喷射混凝土护坡、 锚固、 浆砌片石、 拦石墙和简易钢结构栅栏等最为常见。

2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中的缺陷

目前在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中一般存在以下缺陷:

a) 公路沿线发生崩塌的地段, 路堑边坡均不稳定, 且未设置山坡挡土墙或设置方式不合理;b)处理崩塌灾害主要采用的是以削坡为主的防治方式, 应该结合支顶和锚固等措施共同对崩塌体进行防治, 且要结合具体的工程条件进行施工;c)对汇水面积和降雨强度较大的边坡上方未设置截水沟, 以及未进行植被防护;d) 对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地段, 或有过泥石流发生历史的地段, 未采取拦挡、 导流等措施;e)治理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应该遵循“及时、 快速、 准确”的方针, 预防就是在线路必须经过地质不良地段时, 事先修建防治工程, 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全文阅读

赤城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建议

摘要:赤城县位于河北省的西北部,国土总面积5288.66km2,共辖9个镇,9个乡,440个行政村,445个自然村。全县地质灾害点101处,其中滑坡1处、崩塌27处、泥石流73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泥石流、崩塌、滑坡。

关键词:赤城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1调查区概况

赤城县位于河北省的西北部,东与承德丰宁、北京怀柔接壤,南与怀来、北京延庆毗邻,西与崇礼、宣化交界,北靠坝上沽源。国土总面积5288.66Km2,其中山间河谷地带和盆地面积528Km2,中低山地面积4760.66Km2。赤城县属燕山西支余脉,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整个地形中低山起伏较大,平均海拔1000m。境内出露岩性复杂,地质构造复杂,在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地质灾害频发。本文以赤城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为基础,采用专业调查与地方政府部门参与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查清工作区所有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危害对象,为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2地质灾害现状

赤城县地质灾害有泥石流、崩塌、滑坡三种类型,共有地质灾害点101处,其中泥石流73处、崩塌27处、滑坡1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其中大型1处,中型22处,小型78处。

赤城县101处地质灾害点危害对象主要为村庄、农田、公路。赤城县地质灾害共威胁776户、2350人、财产3944万元。地质灾害险情等级多为小型-中型,险情等级大型的8处、中型38处、小型55处。

全文阅读

江西省修水县地质灾害调查及防治建议

摘 要:通过对县域内36个乡(镇)、361个行政村的地灾灾害及隐患进行逐一排查,野外实地调查了4146处地质灾害及隐患调查点,主要调查内容有灾害及隐患的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对县域内地质灾害及其形成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了系统的详细调查,基本查明了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的分布、形成环境地质条件和发育特征;并结合地质灾害点的发育密度,采用影响因子叠加法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综合判断,划分灾害易发区;进而根据易发分区、灾害点的危险程度及威胁范围,结合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和国民经济建设划分出危险性程度分区;最后提出该区域的防治规划建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易发区划;修水县

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居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之间,为江西、湖北、湖南三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3°56′~114°56′,北纬28°41′~29°22′之间。境内地势周高中低,西高东低,中部为丘陵、岗地,修水河沿岸有狭缓谷地;调查区内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雨季时暴雨多、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极易诱发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导致该区内地质灾害较为发育。

1 调查区概况

修水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变化分明,但由于受山区地形的影响,地区之间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多年平均气温为16.6℃。历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617.2mm,年最大降雨量2358.8mm,年平均降雨日157天,年均暴雨日数5.2天,最大过程降雨量548mm;月最大降雨量629.2mm,日最大降雨量232.5mm。由于受地形和东南季风影响,降雨量在时空分布上差异较大。时间上,降雨量主要集中于4~7月,占全年雨量的55.4%;空间上,降雨量西多东少,山区多平原少。县境内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5.1%。

地貌类型主要有中低山、丘陵、垄岗、盆地及堆积河谷,其中中低山面积为3186.62km2,占总面积的70.74%;丘陵和垄岗地区花岗岩出露较多,常见风化残积层,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盆地主要有碳酸盐岩类地层,岩溶发育;堆积河谷主要有亚粘土和砂砾组成。

2 地质灾害调查

本次调查按照《实施细则》(修改稿)[1]及《1:5万崩塌滑坡泥石流调查规范DD2008-02》[2]的要求,对区内的地质灾害做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共完成1∶5万SPOT5影像数据(2011年版)遥感解译面积分别为4504.68km2,1∶1万遥感解译面积65km2;野外调查点数共计4903个,调查点平均密度为1.1个/km2。其中滑坡456处,崩塌723处,不稳定斜坡2947处,泥石流13处,地面塌陷7处,搬迁避让9处,地质环境点676处,其他调查点72处。

全文阅读

三峡库区万州区崩、滑地质灾害主要诱因及防治建议

【摘要】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万州区长期受到地灾威协,尤其是突发性是崩滑(边)坡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直接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百姓生活质量。文章就该地区地灾的分布规律、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以近年发事件进行了验证。同时提出了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工程活动避开危险地段、高风险难治理的地方提前实施搬迁的预防建议;找出了控制关键地带;对地质灾害防治给出了较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万州区;地质灾害;诱因;防治

引言

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地质灾害多发城市。太白岩崩滑体、安乐寺、枇杷坪、吊岩坪、草街子五大滑坡就坐落在主城,有专家曾戏称万州城区是“脚踩滑坡,头戴紧箍咒(危岩)”的危险城市。由于万州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境内山高坡陡,加之长江穿城而过,受三峡水库蓄退水以及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活动的影响,近年来突发性是崩滑(边)坡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直接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百姓生活质量。

库区地质问题可概括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的保护两方面,其中滑崩灾害及防治问题,人工边坡的防护及开发利用问题[1]。三峡工程的兴建,必然带来地质、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的问题。对此国务院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开展库区内地质灾害的防治。自2002年以来,三峡库区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对万州库区内177处地质灾害进行了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为人民安居乐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万州区是一个三峡库区半淹城市,由于历史的原因,旧城建设时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考虑较少,近年来受城市改建、扩容以及极端天气的影响,新增或诱发老滑坡复活现象时有发生。

本文在收集、整理万州区排查及近5年应急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区崩滑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诱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今后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建议。

1万州区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及空间分布规律

1.1全区地质灾害发育状况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