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质灾害的防治

地质灾害的防治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镇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有关规定,结合江城实际,特制定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2008年地质灾害情况

(一)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江城镇地质灾害史分析,江城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因素为暴雨,据县气象局资料,2008年降雨786.3毫米,较2007年少177.1毫米,比多年平均降雨量少86.7毫米,属降水正常年景。春天雨水略少,出现一般性干旱。4月下旬—5月中旬雨量偏多,雨季开始偏早,降水偏多,主汛期6—8月,降水高峰期出现在6—7月,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多单点性大雨暴雨天气。9—10月,降水正常偏多,雨季在9月中旬前后结束。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大雨、暴雨和局部强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从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来分析,多发生在6—9月份,所发生的地质灾害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多单点性大雨暴雨天气发生时间相吻合。

(二)地质灾害概况

2008年,江城镇境内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多单点性大雨暴雨天气发生,但地质灾害活动强度、频度和危害程度都较2007年有所减缓。全年共发生小型地质灾害2起(崩塌)。没有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2008年7月11日23时,江城镇境内普降大雨,白家营村委会白家营小组村后山体出现崩塌,规模20立方米,导致白家营小组农户蒋树其、白树华两户住房受损,有潜在危险。在强降雨情况下,屋后切坡土体易发生崩塌,将直接砸毁房屋,造成人员伤亡。

2、2008年7月29日11时,白家营村白玉寨村民小组村后山体出现崩塌,杨金明家的房屋顶端裂缝约10公分,基脚裂缝约1公分,房前裂缝约30公分,有潜在危险。

全文阅读

镇地质灾害防治的方案

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2008年地质灾害情况

(一)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镇地质灾害史分析,*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因素为暴雨,据县气象局资料,2008年降雨786.3毫米,较2007年少177.1毫米,比多年平均降雨量少86.7毫米,属降水正常年景。春天雨水略少,出现一般性干旱。4月下旬—5月中旬雨量偏多,雨季开始偏早,降水偏多,主汛期6—8月,降水高峰期出现在6—7月,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多单点性大雨暴雨天气。9—10月,降水正常偏多,雨季在9月中旬前后结束。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大雨、暴雨和局部强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从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来分析,多发生在6—9月份,所发生的地质灾害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多单点性大雨暴雨天气发生时间相吻合。

(二)地质灾害概况

2008年,*镇境内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多单点性大雨暴雨天气发生,但地质灾害活动强度、频度和危害程度都较2007年有所减缓。全年共发生小型地质灾害2起(崩塌)。没有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2008年7月11日23时,*镇境内普降大雨,白家营村委会白家营小组村后山体出现崩塌,规模20立方米,导致白家营小组农户蒋树其、白树华两户住房受损,有潜在危险。在强降雨情况下,屋后切坡土体易发生崩塌,将直接砸毁房屋,造成人员伤亡。

2、2008年7月29日11时,白家营村白玉寨村民小组村后山体出现崩塌,杨金明家的房屋顶端裂缝约10公分,基脚裂缝约1公分,房前裂缝约30公分,有潜在危险。

全文阅读

浅析地质灾害的防治

摘要: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地貌类型、地形坡度、地层岩性、降水量、植被覆盖度、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长期开展以防为主、搬迁与治理相结合,实施有效的黄土斜坡地表水排导和科学适度的人类活动可以缓减地质灾害的发生。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灾害防治;灾害形成

1、地质灾害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种类型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灾害损失大。地质灾害造成大量人员死亡,房屋、铁路、公路、航道等工程设施的破坏,此外还破坏资源和环境,给我国社会发展造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例如,1976年7.8级的唐山大地震,死亡24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多。此外,国家还需要发动全社会力量参加抗灾、救灾,更严重时,灾害还可能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动乱。由此可以看出,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是严重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同时从灾害经济学角度而言,减轻灾害无疑是在减少损失的效果,它产生一种被称为“负负得正”的经济效益。

2、地质灾害发生的征兆

2.1 滑坡发生的前兆。滑坡发生的前兆有:泉水复活、土体上隆、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坍塌和松弛、变形发生突变、裂缝急剧扩张、动物异常惊恐、植物正常生长发生变化。

2.2 地面塌陷的前兆。地面塌陷的前兆有:泉井的异常变化、地面变形、建筑物倾斜开裂;地面积水冒气泡、植物变态、动物惊恐等。在地面塌陷的同时或地面塌陷之后往往会产生地裂缝。

2.3 泥石流的识别。泥石流实质上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它的识别特征是: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

全文阅读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

1.我国地质灾害形成因素

地质灾害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认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由自然环境本身决定的,人类难以控制和改变;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人类改造生态环境产生的,属于可控因素。

1.1自然因素的存在以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为例,这里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是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1)地形地貌特点从地理位置而言,广元市朝天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交通条件便利,是山洪暴发较为频繁的地方。从地形特征而言,广元市朝天区地貌差细化明显,高差参差不齐。西北部地区多为山地地形,河谷间差异较大,地势陡峭。同时,这里也是山区支流的发源地,呈树枝状分布。从地貌特点而言,山地为高、中、低山,东南侧位于平原地区。对于斜坡处平原而言,呈一级阶梯冲洪积扇状。(2)水文气候特点广元市朝天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量充沛,夏季多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冬季阴雨绵绵。(3)地质环境特点就地质环境特点而言,西北部山区体现的比较明显,呈断裂发育。就褶皱形态而言,多为方向多变式推覆体内部次级褶皱,平缓性与陡倾状态并存,岩体破裂,已经呈现出多种裂隙。但就这种地质条件而言,一旦存在外界条件刺激,很容易造成自然灾害的发生。

1.2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地质灾害而言,多数灾害的发生都与人为因素有关。就该地区的地质自然灾害而言,滥砍滥伐、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等因素是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山区,大面积森林的破坏,不限制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将会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矿山的过度开采,不仅会使植被遭到破坏,产生的矿渣与废土被倾倒进河流中,将直接造成河道淤积。如果气候发生变化,会导致河水流量猛增,发生泥石流自然灾害。同时,山区地震自然灾害的存在,是导致滑坡的又一重要因素。随着地震的发生,多种自然灾害都会发生,并且会较为频繁。在地震发生之后,也会留下严重的灾害隐患。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地质较为脆弱的地区也就成了灾害多发地,而这些地方也是应做好防范措施的重点地区。

2.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地质自然灾害的发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既有灾害体,也有受害体。而在灾害多发地采取应对与应急措施,也应从这两个方面加以考虑。同时,为了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应将可能性的灾害源消除,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体活动能量,以有效削弱灾害活动的能力。众所周知,自然灾害一旦发生,不可抗拒。而如果受灾体存在,就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提升受灾体的防御能力,尽可能避免其遭受破坏。

2.1地质灾害勘察上文已经提到,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加强地质勘测工作力度,并成立专门的勘察与调查小组,对地质灾害发育状况与潜在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另外,聘请专家进行分析,从地质特点、形成原因等原因认真调查分析,对危害程度加以科学评估,并定期对现场进行深入观察、调查。

2.2保护和治理区域自然环境对于灾害发生频繁的地段,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调动多种力量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在自然环境得到相应改善之后,生态平衡能够得到良好保障,这样也会使灾害发生频率降低。

全文阅读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

摘要:我国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较为发达,但由此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种类很多,危害性较大。本文主要分析矿山常见的几类地质灾害及其发生原因,并对各类地质灾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矿山 地质灾害 防治

1.地质灾害概述

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重要分支,在我国,矿山分布广,地质灾害种类多且潜在危害性大。其中,煤炭矿山要比非煤矿山地质灾害严重,金属矿山要比非金属矿山的灾害隐患更为突出。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跟矿山的大小、采矿技术、矿产种类及矿山地域有很大关系。只有科学进行矿产开采、保护矿山周边环境、注重监测和促进信息化管理、防治矿山地质灾害,矿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破坏性严重,地质灾害也是屡见不鲜。它是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对人的生命及财产、环境都将带来损害的一种地质现象。地质灾害的形成包括两方面原因:无法避免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建设活动,如矿山乱采乱挖、道路及厂房建设等造成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矿山常见地质灾害的类型及成因

2.1 泥石流

泥石流为山区特有的一种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其形成条件表现为三个方面:大量失稳的松散固体物质,充足的水源条件和特定的地貌条件。暴雨、冰雪融水是催促其形成的动力因素,矿山中的泥石流的组成物质主要为石块、砂砾以及黏土,水为搬运介质。虽然很多矿山都用铁丝笼、浆砌石筑墙等来拦护危险沟谷废石堆,或者修建拦渣坝,但由于挡墙高度、厚度不符合要求,渣石问题还是没有被解决。民营矿山为节约成本基本上对废石堆不采取有效拦护措施。正因为其防治泥石流意识差、拦护措施滞后,才导致矿山泥石流现象频频出现。

2.2 崩塌、滑坡

全文阅读

地质灾害的特征、危害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预防措施

摘 要:目前,随着地质灾害和全球环境的恶化,相对于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全球各国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涉及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组成部分。从科学界延伸到社会界,大力寻找最佳的利用自然资源环境,已经成为了每一个国家重点实施的侧重点。自然环境的保护就是从地质环境保护着手,降低地质环境灾害,树立降低地质灾害思想意识。我国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灾害多而且分布广泛,灾害中严重的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同时破坏了建筑及公共设施,经济上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岩土工程 地质灾害 危害 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TN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34-02

在我国社会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类对于工程施工建设活动以及各种资源开发等工程活动力度不断扩大,为我国的地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同时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地质灾害的频率不断的上升,对此,该文就针对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的特征、地质危害以及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的预防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说明。

1 地质灾害的相应预防措施

1.1 地质灾害工程的实践措施

(1)避让的措施,其一是搬迁避让的措施,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以及防治的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者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应该采用搬迁避让的措施;其二是雨天的避让措施,针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应该采取的措施是雨天临时避让措施,各镇在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安全转移预案,雨天对受威胁户要作出转移地点安排。应根据就近原则,把受灾害的者转移到安全地带。

(2)工程防范的措施,地质灾害工程预防措施是预防地质灾害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地质灾害工程预防的措施应该适应方式和条件,绝大部分工程切坡导致的小型土质发生滑坡的现象,应该选用削方减载护坡、前缘支挡或者后缘的地表排水等工程的措施,是相对适应的,针对中型的滑坡,应对地质灾害区进行仔细的勘察和监测。

全文阅读

地质灾害防治中地质环境的利用研究

(1.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四川 成都 610000;2.四川省汉源县国土资源局,四川 雅安 625300)

摘 要:目前,我国的地址灾害性形势非常严峻,所以防治的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强,这就要求相关的地质工作人员要从实际的地质环境出发,全面的掌握灾害发生的规律,并对其进行科学的预测,并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治计划,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构建区域性可持续环境为目的,其基本理论是突破工程地质评价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的常规性思维,以地质环境保护与防治进行完美融合,从而达到降低灾害发生几率的目的,本文首先将地质灾害以及地质环境的形成进行了分析,然后又将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了解地质环境对于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利用

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A

地球运转不增停止,那么随着地球的运行以及演变,其地质板块也在不停的运动。而这样的运动,往往会导致一些地质灾害的出现,加之人类的改造自然的活动越来越活跃,而这些改造活动不一定全部都是与板块运动以及自然发展规律相符的,不合理的改造加之地球自身的不断运动,必然会导致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灾害也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有着巨大威胁,那么为了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是作为有效的措施,另外,还要全面对地质环境进行了解和掌握,在这几个基础上进行综合防治,才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形成

1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因为自然地质的变化、作用,或者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环境恶化,从而对人类的生命以及财产造成的损失,人们称之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来自于自然,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抗的灾害,预测以及治理都相对困难,一旦灾害发生,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所以,我国政府在这个方面一直重视,但是因为经济基础以及技术水平的制约,目前为止,也不能对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的防预。面对大自然的力量,人类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减少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全面分析地质环境,对其各种运动规律都分析掌握透彻,这样就能够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有所预测,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防治措施,地质灾害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为地质灾害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等。

全文阅读

探究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与防治措施

【摘要】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牵涉的因素很多。在自然力和某些非自然力的作用下会显现出某些不可控性,但只要我们抓住地质灾害的特点,做好以下几点,灾害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将会大幅度下降。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P694

一、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

1.1滑坡的防治技术

(1)排水技术的应用,我们需要坚持优先治水的工作理念。在防治的工作中,全面应用取截水沟截断的保护措施。主要是用水的冲击力对滑坡体的周围环境和地表水进行冲刷。对于滑坡体周围以及滑坡体区域内的大气降水进入滑坡体的地下水,我们可以利用排水方式排水和治水。

(2)削方减载。削方减载的治理针对于条件适宜的环境下。通过工程实践表面,符合滑坡削坡减载的条件如下: 推移式滑坡; 滑坡体中后部地表没有重要的建筑物和障碍物; 弃渣堆积场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

(3)坡脚回填反压技术的应用,在滑坡防治的中期阶段,需要综合考虑岩土体发挥反压的作用。在滑坡中前部没有重要的交通道路和基础设备、建筑物和障碍物、地形宽坦、获取岩土填料比较快捷的前提条件下。首先可以用坡脚回填反压的技术进行治理,假如治理的条件都非常充分,可以同时开展回填反压应与滑坡削坡减载方案,保证回填反压土体的稳定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前提。

全文阅读

施工企业地质灾害的预防与防治管理

摘 要:本文介绍了施工企业在地质灾害预防与防治方面的工作内容,阐述了其重要性和工作重点,对施工企业的灾害预防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施工企业地质灾害预防防治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地质灾害防治方针及基本概念

1.1保障责任体系

施工企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实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自上而下逐级监管的管理机制,并根据自身施工业务板块进行分类管理。管理工作做到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制度化。同时,应实行各级法定代表人(行政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度,按照“谁分管、谁负责”、“一岗双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有系统、分层次的地质灾害防治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的实现。总部机关应成立由法定代表人为主任的地质灾害防治委员会,下设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所属单位应成立以各级法定代表人(行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建设项目还应根据防治工作需要成立相关职责明确的工作小组。总部各部门按照分工履行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对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预防、治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全面责任;各事业部全面负责管理企业或分管业务板块的地质灾害预防、治理和应急处置工作。所属各单位(项目)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直接责任主体,对负责区域及场所的地质灾害调查、预防、监测、报告和处置承担主要责任。并应结合所在地域特性,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实施细则,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人本单位(项目)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管理。各单位应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人本单位的年度生产经营计划中,做到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生产工作与灾害防治工作“五同时”。

1.2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应履行的职责

(1)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和标准。

全文阅读

岩溶地区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

[摘要]岩溶地区的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给人们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加强岩溶地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们的重视。文章主要通过分析诱发岩溶地区地质灾害的因素,并提出对其进行预测和防治的具体对策,希望能在岩溶地区地质灾害的预防与防治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字]地质灾害 岩溶塌陷 灾害预测 灾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219-2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工程项目不断增多,给环境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尤其是导致岩溶地区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比如2010年10月19日福建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洋东村下坂突然发生地面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导致6名工人失踪,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岩溶地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我们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对岩溶地区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彻底解决或者减少岩溶地区的各种地质灾害。

1诱发岩溶地区地质灾害的因素

诱发岩溶地区地质灾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受地壳深处地质作用的影响,还受到地壳浅出至地球表内外引力的作用,而且地壳浅出与地球表面的特殊地质作用也是导致岩溶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除了这些客观因素以外,由于人类活动也可导致岩溶地区发生各种地质灾害,而且通常是引发岩溶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1.1人类活动导致岩溶地区地质灾害的机理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