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质大学论文

地质大学论文范文精选

地质大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经过了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2011年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明确提出了绿色文科、绿色学报的办刊理念,期刊定位更加清晰,学报定位为“多学科研究资源环境问题的国内高端学术平台,广受学界尊敬的新锐文科学报”。二是相关期刊数据继续前移,权威文摘转载量稳中有升。学报再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大2011版)和CSSCI来源刊(2012-2013),其中在CSSCI同类期刊排名由2008-2009年版的第65位、2010-2011年的第42位提升到第27位。三是特色栏目“资源环境研究”荣膺教育部“名栏工程”建设栏目。

为感谢海内外专家学者的支持与厚爱,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本刊编辑部决定从2011年起,开展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刊发的全部论文(共计119篇)。

二、评选数量

共评选10篇优秀论文。

三、评选标准

1.论文选题探讨的是本学科的前沿、难点问题,或在研究方法上有新颖独到之处。

2.有较高的影响因子。

3.被权威文摘全文转载。

4.适当考虑是否为重要基金项目。

四、评选方式

1.初选阶段。在初选阶段,作者可以自荐,读者可以推荐,但需要提供推荐理由或证明材料;同时,编辑部也将对所刊发的论文进行挑选。自荐或推荐截止日期:2012年3月31日。

2.专家评议阶段。成立由校内外知名教授组成的评审专家小组。编辑部将组织专家进行同行评议,确定拟入选的优秀论文并在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网站(www.省略)上进行公示。

3.省略.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我校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论证会召开

地质大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土资源;论文生产力;论文影响力

评价科研机构的科研力,可以从其科学研究的成果入手,而学术论文是科学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科研机构的科研生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的能力,不仅要发表大量高质量的论文,更重要的是要大力提高论文的被引用数量,也就是提高论文的影响力,使论文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驱动力。本文就国土资源部建部以来各相关科技机构在SCI发表情况及论文被引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各年度、各单位及各领域的论文生产力、影响力,并为提升国土资源领域论文生产力及影响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国土资源部相关科技机构论文被SCI收录及引用情况

SCI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之一,而且在该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中,以SCI最为重要。SCI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SCI选择期刊比较科学,它运用引文数据分析和同行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考虑了期刊的学术价值,在选用的3400余种期刊里包含了国际上较为重要的期刊。它所择取的80万篇论文,可以说是集各学科之精萃。因而,它成为国际公认的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准的代表性工具。

1.1998~2009年国土资源部相关科技机构在SCI期刊上情况

1998~2009年,国土资源部相关科技机构在SCI(科学引文索引)-CD版期刊上共计539篇,各年度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国土资源部相关科技机构在SCI-CD版数量近几年呈增长趋势,国土资源领域论文生产力在不断增强。

1998~2009年,在SCI期刊上数量排名前10的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原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质调查中心(原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原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除这些单位外,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原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原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原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机关)、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博物馆、国土资源部机关(机关)、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原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等也都在SCI期刊上发表过论文。

2.1999~2009年国土资源部相关科技机构在SCI被引用情况

一项研究工作的质量是由它对所在领域的影响程度来衡量的,一篇论文的被引用频率越高,它的影响力就越大,因此,论文被引频率是评价论文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来测度学术论文的国际显示度和学术影响力。

1999~2009年国土资源部相关科技机构在SCI被引频次共计2059次,各年度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国土资源部相关科技机构在SCI被引频次近年呈上升趋势,而且增长幅度很大,由1999~2001年的每年40次左右,增长到2006~2009年的每年200次以上,尤其是2009年,为601次。可见,国土资源部相关科技机构整体的论文影响力有大幅度的增强。

1999~2009年国土资源部相关科技机构在SCI被引频次最高的10个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机关),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这些单位全部为地调局或地科院下属单位。

3.2009年国土资源部相关科技机构在SCI所属学科领域状况

2009年度国土资源部相关科技机构在SCI74篇,其中基础前沿性研究有64篇,占总量的86.49%,另外,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勘查技术、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4个领域均有,但数量不多,总共占SCI总量的13.51%。而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国土资源信息技术、国土资源管理3个领域,2009年度在SCI没有。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二、1998~2009年国土资源部相关科技机构论文生产力影响力状况分析

1.论文生产力总体提高

1998~2009年,国土资源部相关科技机构在SCI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其中1998~2005年8年间论文生产力变化不大,除2005年为53篇外,其他几年均在30~40篇之间。但2006~2009年在SCI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2009年达到最高,为74篇。可见,国土资源部相关科技机构高质量论文的生产力总体水平提高。

2.论文影响力大幅提升

1999~2009年,国土资源部相关科技机构在SCI被引频次近年呈上升趋势,而且增长幅度很大,由1999~2001年的每年约30次,增长到2006~2009年的每年200次以上,尤其是2009年,为601次。可见,国土资源部相关科技机构整体的论文影响力有大幅度提升。

3.高质量、高影响力论文所属领域不均衡

2009年,在国土资源系统在SCI的8大领域中,基础前沿性研究的论文占绝大多数,而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国土资源信息技术、国土资源管理3个领域没有论文在SCI发表。另外,通过表1中的SCI论文完成单位也可以看出,1998~2009年在SCI发表的论文基本为地质、矿产类的研究单位所完成,且大多数论文集中在少数几家单位。而其他单位均未在SCI发表过论文。

三、提高科技论文生产力和影响力的措施和建议

1.重视科学研究,加大科技投入,尤其是薄弱学科

国家重视科学研究,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在经费上给科技产出以保证,改变目前科研课题“僧多粥少”的局面。尤其是薄弱学科,更应加大投入,以保证各学科健康稳定发展,只有科学研究做好了,才会有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产生。

2.重视人才培养

对于提高论文的生产力和影响力来讲,只有可的人才充足,的潜力才能增大。而目前我国的普遍状况是高级创新人才匮乏,能作为领军人物的高级研究人才稀缺,这直接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因而论文的生产力和影响力都不高。专业实用人才匮乏,影响实用科技成果的开发研究与应用,所以要实施人才战略。一是建立高效、透明的科管机制,鼓励科技人员树立脚踏实地、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改变以官为本的决策方法,从传统人治转向竞争机制,真正按照科学家的专业水平及课题意义来进行竞争和选择,使优势课题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二是改革现有人才的评价与奖励制度,发现、培养和稳定青年尖子人才;三是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使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并能大有作为。

3.要坚持观念创新

所谓观念创新,是指有创见的观念及思维,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的联系,而且能指引人们去获取新知识或以前未曾有过的对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具有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和发明能力高等特征。而对于科研工作者,观念创新就是要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密切关注各相关领域最前沿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上有所突破,才能撰写出高水平、高影响力的论文。

4.重视量的积累

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期刊论文,是经过同行评审和编辑部审编后才在刊物上刊登的。一定数量论文的发表中就包含了一定的质量。1998~2009年间,在所统计的国土资源部系统的40多个科研及事业单位中,只有18家单位在SCI上发表了论文,而且这18家单位中,有一家单位只发表了SCI论文一篇,一家单位发表SCI论文两篇,而发表10篇及以上的仅有10家单位。而只有大量的,才能有大量的引用,所以,要想提高论文的影响力,就应重视量的积累。

参考文献:

[1]郭红.我国科技论文数在世界所处位置及影响力分析.科技导报,2006(6),81~85

地质大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毕业论文质量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55-02

毕业论文写作是对大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总结和检验,也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但近年来因各种因素影响,独立学院的毕业论文的质量出现滑坡现象。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越来越被用人单位青睐的今天,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应更适应市场需求。因此,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规范毕业论文的管理是独立学院的当务之急。本文以笔者就职学校的药学专业为例,对影响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进行探析。

一 毕业论文工作的现状

1.指导教师情况

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主要依托母体院校的优秀师资,尽管随着学校发展成熟,引进大量自有教师,但能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数量甚少。以我校药学专业为例,毕业论文完全由实习基地的带教老师指导完成,虽然在实践中完成论文是一个特色,但因带教老师非本校教师,再对其指导能力、论文指导过程的监控等方面还有待完善和提高。

2.实习基地状况

从建校起我校就和一些医院协作成立了兼顾毕业论文完成的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基本保障了学生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但随着扩招,现存实习基地的规模已远不能供应所求。虽然每年都有开辟实习基地的计划,但能带毕业论文的医院却屈指可数。

3.毕业论文管理现状

我校虽然实行院、系毕业论文二级管理工作机制和质量监督机制,严格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过程的管理。但从总体看,分级负责制虽然可以保证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各个环节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也会出现失效或失真的现象。

二 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1.参与主体的因素

第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首先,选题主动性差。从选题来源上看,主要是从导师所给的选题范围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只有极少数是学生自己有想法,与导师商讨后定的选题。由于不是主动选题,部分学生没有对论文题目进行细致研究,也不了解论文的写作意义、价值等,书写论文时只是一味地依赖老师的指导,或东拼西凑,影响论文质量。

其次,时间精力投入不足。毕业论文工作一般在第七学期末到第八学期内完成,从导师的选择、选题、开题、撰写论文到答辩都要在这数周内完成,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实际上这期间能全身心撰写论文的学生数量并不多。近年来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加上有些用人单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独立学院的学生,使他们就业压力越发巨大。考研、求职应聘、考公务员等占据了学生的相当一部分时间。相对于就业压力,论文书写的压力就显得无足轻重,“及格就行”是一些学生的“追求”。精力、时间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再次,专业知识根底不牢。在当今的大学生学习中,自主学习较之于课堂学习而言,显得更为重要。“自主学习是一个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学习者基本上不依赖作为教学管理者与方法提供者的教师而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的过程”。而部分学生因为自主学习能力差,从不翻阅和专业相关的文献和书籍,以至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加上学校很少有针对学生举行的专业学术讲座,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表现在论文撰写上就是因为学术水平低导致论文深度不够,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最后,写作能力不足。独立学院的入学门槛较普通高校要低,其生源的综合素质也相对低。据调查: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较差反映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表现为书面语基本功差、观点提炼能力弱、只会罗列数据、分析方法较少、外文阅读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强等,有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写作格式都不懂。

虽然针对写作不规范问题,已详细制定了写作规范细则,但部分学生根本不阅读,由于是在实习中完成论文,带教老师对论文格式的要求也不了解,所以学生写出的论文格式错误百出。尽管论文在答辩前有格式审查这一环节,但时间短、学生多,错误格式不可能都细致地审到。

第二,指导教师方面的因素。

首先,实习基地质量参差不齐。前文所述,近几年随着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实习医院的缺口也在不断扩大。很多医院愿意收实习学生,但不愿或没有能力指导论文。而现有的实习基地中还有几家基地由于新建设,对本科生论文的指导还没有经验,师生双方还处于磨合期,有学生还担忧毕业论文不能如期完成。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学的知识点也就不同,势必会影响论文质量。

其次,指导力度不够。虽没有教学任务,但实习基地的导师身负临床工作、科学研究等任务,因工作繁忙,导师很少有精力去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的课题,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力度欠缺。虽然也有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但一方面能给予学生的课题相对简单,另一方面学生能力有限,导致某些教师对此部分课题不重视,当然也不会花太多时间去指导。

再次,指导能力不足。实习基地的一些导师虽然有丰富的临床或技术经验,且职称较高,但由于他们并非是高校专职教师,虽然自身科研能力强,但因没有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经验,且对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论文工作程序不熟悉,很难保证论文的质量。

最后,责任心不强。由于自己非高校教师,指导学生论文也不是教学任务,一些导师对学生的要求并不严格。毕业论文要求一人一题,某些导师为图方便,给予自己指导的几名学生相似的题目,甚至只是把药名进行更改,导致论文内容重复、相似。个别导师对学生上交的设计方案草草过目甚至不管不问。导师责任心不强还体现在对论文审批表、开题报告、指导记录中导师意见敷衍了事,或直接让学生自己填写,甚至指导教师评分也有导师让学生自己打分,造成指导教师评分和评阅教师评分的分差出现过大的怪现象。这种情况下高质量论文根本无从谈起。

2.学校管理环节的因素

组织管理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组织管理出现问题,将影响论文的质量。

第一,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如前文所述我校制定了严格的论文管理规范,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缺乏力度。由于教学管理人员与论文写作的主体间有空间距离,所以不能当面沟通,而单纯依赖电话或邮件联系,不能做到对毕业论文的整体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因为管理制度未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选题、学生开题报告、指导过程记录等情况检查也流于形式。

第二,工作效率不高。现在我校的毕业管理工作还未使用教务软件,从论文的选题到答辩的全过程所有信息须教学管理人员手动操作,人工操作难免会有差错,反复查对、修改等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第三,管理人员自身因素。(1)工作繁忙精力不足。独立学院因自身体制原因,相对于普通院校人员精简,以我校药学专业为例,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包括各年级教学安排、考试与考核、实习安排及毕业论文工作组织与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所有相关教学工作。因为工作繁忙,对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投入不够深入,对学生上报的论文资料只能进行常规检查,对所写的内容却关注不多。(2)专业水平制约。由于缺乏药学专业专职教师,受专业水平制约教学管理人员只能按照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对论文的格式进行审查,无法对论文内容进行评价,对于督导组提出的建议也只能在写作规范上进行改进。

三 提高论文质量的意见

1.端正学习态度,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毕业论文撰写是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学生迈向工作岗位前对其综合素质和培养效果的最后一次检验。因此,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对论文写作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

针对学生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的因素,可以在学生进行实践前以讲座形式讲解论文写作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技能。另外独立学院在注重实践的同时,也应设计和实施学术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其了解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水平、前沿动态等,既开阔了视野也为完成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2.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注重教师培训

以我校药学专业为例,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是在实习基地完成,因此对实习基地与师资队伍的建设,应格外重视。学校应积极开拓优秀教学基地,不仅是医院,优秀的药物研究院(所)、制药企业,如果其具备科研条件及论文指导能力也应纳入基地建设的范畴。

论文指导是毕业论文保证质量的重要因素。指导教师在有丰富知识体系和科研水平的同时,也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因此对于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也要规范管理。在实习前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应到各个教学基地为指导教师讲解实习的要求、论文的写作规范以及论文的管理过程,写作期间还要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了解学生写作时出现的问题。只有加强与实习基地的交流,提高实习基地的教学能力,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论文。

3.信息化管理过程,构建相互监督的机制

论文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程序性的复杂过程,用人工管理存在工作效率低、出错率高等诸多弊端,因此采用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强化管理势在必行。其作用不仅是提高工作效率,也使前、中、后三阶段检查公开、透明,保证了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毕业论文工作完成的主体包括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因此毕业论文质量的保障应全员参加管理。(1)导师应定期检查进度与质量,督导学生按期完成各阶段的毕业论文写作,认真完成各项检查。(2)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同时,也要参与全程管理,对不合格的导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有权要求其指导、管理公开化,尤其是优秀论文评选工作的透明化。(3)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培训,从根本上调动其积极性,才有利于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协调与执行。以上三者相互监督加上督导组专家的全程跟踪会更有效地保障毕业论文质量。

4.打造品牌效应,创造就业机遇

在就业竞争激烈今天,再加上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认可度低,独立学院毕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因此独立学院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品牌建设也尤为重要。学校应一方面利用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形象;另一方面与医院、企业加强联系,以招聘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解除就业的后顾之忧,让学生踏实地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保证论文的质量。

地质大学论文范文第4篇

1.“1大”:选题过大

脱离实际学生往往喜欢选择宏观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例如“我国…研究”等。由于范围过大,这些选题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内进行深入分析与论证,加上选题超出了大多数本科毕业生的知识范畴以及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深度,从而导致论文论述不够深入、重点不够突出、观点脱离实际,缺少应有的针对性。

1.“2旧”:内容陈旧

缺乏新意毕业论文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创新,即能否发现新问题、新方法、新观点。但是目前很多论文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论等方面均缺乏创新,有些甚至直接从文献和教科书上拼凑而成,严重影响毕业论文质量。

1.“3空”:语言空洞,缺少实证

由于缺少实地调查研究,不少论文往往泛泛而谈,言之无物,缺乏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或者观点和结论不明确。有些论文只有定性分析,缺少定量研究,导致相应观点和结论缺少必要的实证支持,影响了论文的可信度与说服力。

1.“4假”:内容抄袭,数据作假主要表现在

第一,直接复制粘贴其他专著、文献、网络上的数据、观点及其他内容而不标注引用;第二,修改甚至虚构实验或调查数据;第三,编造参考文献;第四,寻找毕业论文或者网上购买论文等。

1.“5乱”:逻辑牵强,格式混乱主要表现在

第一,逻辑牵强,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不对应,前言不对后语;第二,论证过程不够严谨,结论牵强附会;第三,格式问题较混乱,例如字体、字号、行间距等不统一,标点乱用以及有错别字等。

2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

造成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质量严重滑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生源质量相对下降

以浙江省为例,随着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8.9%急增到2014年的54%,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许多在过去没有机会上大学的高中生毕业生也能进入地方本科院校学习。

2.2教师指导力量不足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数量没有与招生规模同步增长“,生师比”和人均指导的毕业生人数过多,影响了毕业论文指导效果。同时,以科研为导向的考核机制促使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用于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2.3缺少约束与激励机制

论文成绩与毕业和就业无关,学生既无压力也无动力,只求通过不求优秀,甚至有学生主动要求放弃优秀成绩以减少修改工作量。同时,毕业论文指导质量与教师的业绩考核无关,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2.4与学生就业相冲突

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巨大的就业压力迫使高校和毕业生不得不将就业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考虑,而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正好与毕业实习、择业、考研、考公务员、出国考试等相冲突,为确保就业而牺牲毕业论文的时间和质量就成了许多高校和学生的无奈之举。

2.5人才培养目标错位

毕业论文要求具有理论性、创新性、逻辑性,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是精英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本科院校普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大部分学生缺少科研和学术训练,缺乏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浙江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与探索

作为一所典型的地方经管类本科院校,浙江财经大学在毕业论文实践教学中也存在许多有代表性的问题,同样具有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改革与探索,毕业论文质量与人才培养效果显著提高。

3.1制定相关政策

鼓励实践探索浙江财经大学先后出台了多项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政策文件,建立了综合导师制、毕业论文质量抽查等配套制度,定期召开教学改革大会以及开展“教学质量年”等活动,鼓励各二级学院根据自身学科与专业特点积极开展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例如,设立“经管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试点研究”等教研课题。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重视毕业论文的教学氛围,为开展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2创新论文形式

实行作品替代毕业论文不是目的,而是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和检验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鼓励创新,提高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浙江财经大学突破传统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制订了《本科生科研作品替代毕业论文(设计)办法》,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根据该《办法》,可用于替代毕业论文的科研作品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与本专业相关且符合其他相关条件的论文、著作、学科竞赛获奖、省级(含)以上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题成果以及发明专利等。《办法》实施以后,毕业论文形式更加丰富,学生参加科研和学科竞赛等活动的积极性大为提高。

3.3设立综合导师

加强指导力量为拉近师生距离,密切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浙江财经大学从2001年开始实施本科生综合导师制度。综合导师制度从大二第二学期开始实施,直至学生毕业。担任综合导师的教师对学生的学年论文、专业论文、毕业论文以及各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体化指导,并兼顾学生的学业、就业、思想等。综合导师制度将专业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分散、零碎、阶段性的关系综合起来,形成明确、固定、连续的关系,导师像带研究生一样带本科生,大大提高了毕业论文的指导效果和质量。

3.4加强事前控制,严格过程管理

首先,建立毕业论文选题逐级审查制度,由教研室、系、学院层层把关,保证论文选题符合专业要求,提高论文选题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第二,建立毕业论文开题答辩制度,帮助学生明确研究内容、完善研究方案、理清写作思路;第三,建立毕业论文互评制度,在答辩前由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进行交叉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保证毕业论文答辩的顺利进行;第四,严格答辩要求,坚决不走过场,对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坚决要求二辩、三辩甚至延期毕业,把好毕业论文出口关。

3.5推进学风建设,预防学术不端学校从源头抓起

通过“教学质量年”“、学风建设年”等活动全方位推进学风建设,营造不参与、不姑息、不纵容各种不良学分的诚信学习和学术氛围。同时,引入毕业论文系统,在答辩前对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测,重复率在30%以下的可以直接进入答辩,重复率在30-50%之间的必须修改后再查,直到符合要求,如果重复率超过50%则直接进入二辩。通过上述措施,有效预防了学术不端行为。

4结论

地质大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影响因素提高措施独立学院

一、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全面检验,是培养学生实用能力、创业能力、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的质量是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独立学院面临合格专业评审和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指标体系中的一大指标。因此,毕业论文的质量应该得到高度重视。

但是,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教学管理上不够重视等原因,使得全国各高校的毕业论文质量总体水平呈下滑趋势。本文以独立学院为例,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提高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二、影响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导师及教学管理。下面,笔者将进行一一剖析。

1.学生因素

(1)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时间和精力投入不够

高校多数把毕业论文安排在毕业前夕,由于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多数学生把找工作放在第一位。在毕业前面临人才招聘、就业实习、公务员考试等压力,无法全身投入到论文写作中,极大影响着毕业论文的写作。

(2)学生盲目选题

毕业论文选题是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从我院历年毕业论文完成的质量上看,有些学生论文题目选择范围太大,喜欢把论文范围定为“中国”或“中内外”,自认为范围大了气派些,实际不仅增加了论文难度,且要求作者必须对整个论文的研究范围非常了解,显然这对于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是很难做到的。有些选题范围太小,又不利于自己思维的发挥扩散。有些选题背离自己的兴趣,并脱离实践经验,只是根据手头拥有的一点参考资料随意确定题目,使得论文撰写过程索然无味。

(3)学生写作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不高

毕业论文开题后,有些学生感到迷茫,不知如何下笔,论点提出后,又不知如何分析、论证;有些毕业生虽在实践中悟出独到的观点,但因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限,不能将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东西表达出来,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

毕业论文的撰写不仅与写作水平有关,而且与信息素养分不开。出色地完成一篇论文,要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但现实中,却有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科学快捷地查找文献,也没使用过中国知网和方正毕业论文数据库等经验。

2.导师因素

(1)师资不足,指导不够

由于这几年高校连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使得原本生师比不足的独立学院比例更加悬殊。造成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远远不足,一个导师带十几个学生做论文的情况比比皆是。而指导教师在完成论文指导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造成教师精力不足,指导不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

(2)独立学院科研水平有限

独立学院多数为教学型院校,提倡以教学质量为中心,教师队伍中主要以年轻的教师为主。由于青年教师工作年限少,教学任务重,能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多,科研水平有限。那么,如果导师自己没有在某些专业领域有所研究,有所成就,在指导学生进行独立学院毕业写作时,可能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3.教学管理因素

(1)缺乏毕业论文评导机制

高校评教机制的实施,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有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毕业论文评导机制却一直没有建立。主要由于完成毕业论文后,学生基本不在学校,评教活动较难开展。造成学生对于导师是否指导尽责、批阅是否认真,无所反映,指导教师工作好坏无法体现。久而久之,在一定程度上将打击导师指导论文的积极性。

(2)过程管理不到位,质量保障机制不健全

虽然各高校都有毕业论文的相关管理规定,但在实施细则方面却很不完善,毕业论文指导整个过程仍缺少一整套有效的制度来约束,实际工作中从立题审批、选题、指导、中期检查、完成初稿等环节上基本都由指导老师独自完成,毕业论文应有的考核功能得不到真正的发挥。

(3)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教学管理人员为学生提供的毕业论文格式参考模板中,存在不规范不标准的错误。如模板中的论文是否使用国际通用标题编号;论文中的表格题目是否放表格前面;图的说明是否放后面,等等。虽然这些都是小问题,但将对学生起到错误引导的作用。

三、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为提高独立学院毕业论文的质量,需要从学生、教师及教学管理等三方面入手,进行立体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措施:

1.增强毕业论文质量意识

教学质量是独立学院的生命线,是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评估决定着独立学院的生死存亡。所以为了生存和发展,独立学院必须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确立正确的质量目标。要下定决心,大力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建议在毕业论文工作开展前,一定要认真严肃地召开毕业论文动员大会,让师生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2.提前进入毕业论文阶段,延长毕业论文时间

为了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深度,避免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毕业生择业应聘、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等在时间上发生冲突。可以考虑将整个写作时间提前,将毕业论文选题与写作时间提前到第六学期,那么学生不但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毕业论文,还可以把毕业论文跟毕业实习有机结合。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毕业论文的论证案例。

3.开设《写作与文献检索》课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献检索能力

开设《写作与文献检索》课程,通过专业教师系统地讲授有关毕业论文的构成、写作方法、图表的分析、参考文献的应用以及论文的规范性等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方法。让毕业生学会用科学的语言、规范的书写形式撰写论文,迅速熟悉校内、校外文献资源的查找方法,掌握中外文电子资源的检索方法及技巧,增强了学生对信息资源的了解,为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依托母校的力量,引进强大的师资力量

独立学院具有强大的后盾――母体学校。独立学院的母体学校一般是品牌大学,师资和实力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独立学院可以尝试从母体学校引进部分资深教师作为毕业论文的导师。同时,引进的导师也可作为论文指导委员会和答辩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为论文工作的开展做更多指导。这样既解决了本校师资不足的问题,也增加了科研力量。

5.建立奖惩分明的师生互评激励机制

首先,建立学生对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指导过程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对导师指导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并对论文指导过程中有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对指导论文不尽责的老师给予通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督促教师应该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其次,建立科学完善的论文成绩考核体系。对论文成绩优异的学生也要采取有效的奖励措施,支持优秀论文在学报上公开发表,建立优秀论文作者的求职推荐机制,向用人单位推荐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把论文工作与就业推荐相结合,让学生免去后顾之忧,专心把毕业论文写好。

6.加强过程管理,做好各阶段检查工作

根据工作进程进行阶段性检查,让各级管理组织和师生员工的都参与到检查工作中。定期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进行检查和抽查。这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1)初期检查――严把开题关

前期重点检查学生选题情况。建议学生最好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主题,论文涉及的范围不宜过大或过小,以自身的研究能力为标准,在可搜寻的资料范围内确定自己的论文主题。

(2)中期检查――严把进度关

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期,采取教研室普查,学院抽查的形式,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进行检查。

(3)后期检查――严格格式关

后期重点由教务员检查学生的论文格式是否规范,对于不规范者,立即打回,要求其进行修改,否则不能参加答辩。

7.重点抓好答辩环节

答辩是整个毕业论文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答辩,可以进一步考查和验证学生对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为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对学生而言,答辩是一个增长知识、交流信息的过程,是大学生全面展示自己的勇气、雄心、才能、智慧、风度和口才的最佳时机之一,是大学生们向答辩小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学习、请求指导的好机会。

因此,毕业论文答辩应安排得庄重严肃,避免让学生误认为这是一场“走过场”的教学活动。具体安排建议如下:

(1)场地安排:多媒体课室(附带投影仪、话筒、扩音器等设备);

(2)答辩老师安排:人数3~5人(指导老师与答辩老师错开;答辩老师中最好有学生不认识的老师);

(3)答辩过程安排:至少包括以下三部分:①学生陈述论文;②答辩教师有针对型地轮流提问;③学生根据自己的论文情况进行回答。

(4)学生陈述内容安排:学生当众陈述论文,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制作PPT,并当众演示;陈述内容包括三点:①论文撰写的内容,具体包括选题原因、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得出的结论或对策;②论文的闪光点;③论文的不足之处。

四、结论

当前,独立学院毕业论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比较普遍,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剖析,并提出:(1)增强毕业论文质量意识;(2)提前进入毕业论文阶段,延长毕业论文时间;(3)开设《写作与文献检索》课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献检索能力;(4)依托母校的力量,引进强大的师资力量;(5)建立奖惩分明的师生互评激励机制;(6)加强过程管理,做好各阶段检查工作;(7)重点抓好答辩环节等方面提高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程华东.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一点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77-79.

[2]李春平,张洪江,李耀明.完善管理机制,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包学雄.指导文科类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点认识[J].广西高教研究,2002,(2).

[4]郭亚红,尹秀珍,何卫军.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途径探索[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2).

[5]赵宏伟.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地质大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水工环地质;岩土工程;核心理论;理论体系;发展与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1-0113-01

在岩土工程学领域中,水工环地质以及岩土工程学理论的形成,最早是从相对比较分散的水文地质和工程理论中结合发展与延伸形成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日益成熟,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的理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相关的理论技术也越来越成熟,逐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的理论体系,在岩土工程施工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指导性作用和意义。根据目前已经形成的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理论体系来看,完整的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所包含的理论内容主要有,水文与工程地质理论、环境水文与环境工程地质理论、岩土工程地质理论、生态水文与工程地质理论、生态岩土工程地质理论等,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理论体系中的各种理论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建设中具有相对广泛的应用实现,并且各理论技术的相互结合应用现象也比较突出。本文将对于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理论体系应用与发展进行分析论述。

1 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核心理论的形成分析

1.1 水工环地质核心理论的形成分析

对于水工环地质核心理论的形成分析,要从世界性的水工环地质核心理论形成和我国水工环地质核心理论形成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概述。而世界性和我国的水工环地质核心理论包括水文地质核心理论、工程地质核心理论、环境地质核心理论。首先,世界上水文地质理论的出现和形成,是以19世纪50年代中期达西定律的建立为标志,发展至今,水文地质理论的形成建立已经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而在我国水文地质核心理论的形成,在解放之前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方面都是空白,后来随着解放后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地质学院的成立,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别才在我国首次进行建立和实现,并且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建立初期使用的教材是前苏联教材,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有了自己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教材,并逐渐的发展成熟起来。其中,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水文地质的核心理论是科学技术找水理论,到80年代逐渐转移到地下水开采上,后来随着地下水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在面临国家经济发展与地下水资源消耗过大的情况下,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环境问题的产生,我国水文地质的核心理论正式进入到了生态环境水文地质阶段中,当代的水文地质理论应用也全面的进入到了水资源科学调配以及管理、利用发展时期,并且形成了水文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技术量化以及社会的以人为本良性循环理论系统。其次,世界工程地质核心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前苏联,并且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我国工程地质学理论随着大型工程建设需求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工程地质的勘查,随着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与发展需求,得到飞快发展,并且在工程地质理论与实践水平上,逐渐进入到世界前列。最后,环境地质核心理论的形成,世界上是在20世纪80年代,与中国环境地质同步。

1.2 岩土工程地质核心理论形成分析

世界岩土工程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次发展大浪潮。其中,第一次发展浪潮是岩土工程的出现,它的时间比较早,达到数十万年;第二次发展浪潮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第三次浪潮则是以太沙基土力学名著的发表为标志;最后,第四次浪潮是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下出现的。我国岩土工程地质核心理论形成最早以改革开放后为起始,主要将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环境相互结合,实现生态岩土工程形成基础上,与水文地质学以及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土力学等结合学科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理论。

2 水工环地质及岩土工程理论体系应用与发展

1)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中,水文地质理论体系最早形成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主要是以地下水资源寻找技术为核心理论,并且在这一时期的国家工农业发展以及现代建设、重点工程项目服务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和贡献。目前,我国的水文地质基础理论比应用技术发展要快,整个理论体系分为三大类型,即标准规范和手册类、标准教材、行业学术理论的研究刊物等。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文地质学理论与技术也在领域中取得了一定的开创与发展成果。在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中,工程地质理论体系最早是应用在环境地质研究中,而环境地质学理论成果是以适应工程地质为主。

2)岩土工程地质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应用,与其核心理论形成几乎同步,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它是工程地质学与水文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实际应用主要是以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应用到工程建设的各个领域为主,随着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技术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3 结束语

总之,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理论体系对于工程建设尤其是岩土工程施工建设具有极大的影响与作用,进行其应用与发展分析,有利于促进在岩土施工建设中进行应用,对于岩土工程建设发展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新强,牛振波.论当前我国水工环的现状及实现水工环地质新突破的办法[J].魅力中国,2009(29).

[2]姜志良,韩晓敏.切实提高水工环技术水平使其更好服务于矿产勘查[J].中国科技信息,2011(9).

[3]谢万兵,肖刚.关于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对地方产业发展作用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

[4]杨亲民.太原市1:5万水工环地质综合空间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J].华北国土资源,2009(1).

[5]陈梦雄.“八五”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成就与进展(连载V)[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1998(06).

地质大学论文范文第7篇

对人来说,世界永远是围绕着人的世界,人类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运用正确的方最大限度地逼近世界本身———这正是哲学的事情。笛卡尔的这种知识本体论立场为黑格尔所承继:“我们常认为哲学的任务或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意思是说,不应当让事物停留在它的直接性里,而需指出它是以别的事物为中介或根据的。事物的直接存在,依此说来,就好像是一个表皮或一个帷幕,在这里面或后面,还蕴藏着本质……事物中有其永久的东西,这就是事物的本质。”

由此可知,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本质设定,即预先设定并相信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深藏在其外在形态之中的本质,从而把揭示事物的本质视为哲学研究的目的,与此相应就产生了反映事物本质的真知识和相反或相异的谬误或意见。

当哲学本质论的方法被具体运用于文学理论研究时,西方文论发展史成了关于文学本质亦即“什么是文学”或“文学是什么”的回答。亚里士多德把诗及一切艺术的本质规定为“模仿”,并强调了模仿中的技艺,借助于作家的主体理性地位,诗歌从此具有了能够认识真理的合法性地位。文学艺术对现实人生的模仿正如同认识本身,可以能动地通过现象模仿到本质,于是“模仿论”成为以“世界”为中心的认识论在文论领域的翻版。文艺复兴时期的镜子说、19世纪的再现说、20世纪的反映论等,都是立足于“世界”的知识生产理论在文学艺术领域内的延伸。而中国古代的“诗言志”“诗缘情”以及西方19世纪初的情感表现论、20世纪初的直觉表现说、生命体验说、本能升华说等,主要是把作家主体方面的思想、情感、体验、意识、潜意识等规定为文学本质,形成了围绕“作家”的文学理论知识体系。这样一类围绕着“作家”的文学本质论的产生正是哲学上发生了认识论转向后,关于知识的生产问题中对于人的主体性地位自觉在文艺领域的表现。事实上,在此之前的本质论也首先是认识论。到20世纪之后由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组成的形式主义文论则把文学的本质锁定在文学“作品”要素,形成了相应的文学理论知识体系。这一围绕“作品”而形成的文艺本质论流派的产生,显然受制于哲学领域对于传统本质主义知识观的颠覆。

对于预先设定的现象之外的永恒不变的本质知识的怀疑,使哲学家们把目光重新集中在眼前的现象世界。一种在哲学领域作为现象的新型知识和相应的生产知识的方法产生了,自然,围绕“作品”的形式主义文学本质论在文论领域也诞生了。而对于现象学、解释学、存在主义、接受美学这些流派来说,文学本质则更是围绕“读者”的要素来确定。围绕“读者”的文论流派,首先是反本质主义知识论的,但同时又是对作为现象的知识如何可能的再思考,于是人、作家跳出来了。这里就不能不提到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批评四要素”。他指出:“运用这个分析图式,可以把阐释艺术品本质和价值的种种尝试大体上划分为四类,其中三类主要是用作品与另一要素(世界、欣赏者、或艺术家)的关系来解释作品,第四类则把作品视为自足体孤立起来加以研究”。

虽然,艾布拉姆斯没有明确提出这四种文学本质论在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出现的根本原因,但我们可以猜测,如果没有对于文学本质论和相应的哲学关于知识生产问题的探讨之关系的深刻洞见,他是无法作出这个准确的划分和归纳的。由此可见,我们到此为止的所有文学理论都具有一种本质主义的倾向,这种显而易见的气质是哲学家在探讨知识的生产问题时与生俱来的形而上学冲动决定的,也是知识问题在文论以及一切文化领域内的先在地位决定的。当我们把知识生产过程中的局部环节或某个要素作为知识产生的根本原因时,以此为出发点的文学理论也必然把文学的某一局部特征本质化,这便是本质主义的哲学方法论在文论领域的表现:人们对一般知识的认识决定了文学理论领域内的知识生产。

对西方传统哲学中知识作为本质的分析,成为后现代哲学反本质主义的理论起点和主要批判武器。反本质主义者认为本质就是同一化,是“削齐拉平”的结果,是把具体事物经过表象再到抽象表象,概念化成为脱离具体情境远离事物本真的陌生物,而不是最初信以为真的事物的客观本质。所以我们关于事物的一切知识,本质不仅不能说明事物,反而成为一种谎言和束缚。因此必须强调差异,回到事物作为现象多样性的源头,以此来消解本质。

20世纪之后,反本质主义思潮风起云涌,各种理论不断涌现。索绪尔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对语言“逻各斯”的解构,拉开了反本质主义的序幕;尼采首先否定了本质主义的真理观,继之喊出具有颠覆性的上帝之死口号;海德格尔抛弃了传统的抽象存在,以“诗意的栖居”去寻找人的真正的此在家园;福柯以知识的考古学和谱系学的方式去追寻历史深处被当作本质的知识的断裂和偶然,揭示了所谓的“真理”不过是权力对某一历史情境中的事物运作的结果,人也不过是权力的手段和工具的事实;德里达通过“异延”动摇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否定了语言作为一种本质的、圆满的、稳定的存在,提出其作为未完成的、不确定的、永远开放的创造过程的存在;利奥塔把对本体论的批判转化为对知识的合法性和知识分子的地位的考察,以此来实现他“去中心”、消解同一性和整体性、放逐元话语的目的。

立足于不同的角度,他们以不同的观点展开了与本质主义的较量。对于那种习惯于将本质看成是事物之依据和旨归的人来说,维特根斯坦做出了最好的反驳。他运用经验和实证的方法,指出语言的真理性标准在于经验的证实,认为日常语言的真理性标准在于人们日常习惯中所约定的语言规则,即任何语言都不反映客观实在。

反本质主义作为西方现代、后现代哲学、文论的主要特征,最直接的表现在其常用的一些词汇领域,如“话语”“文本”“叙事”“解构”“颠覆”等等,这些词汇开启的领域表现在言说方式上即频繁采用修辞中的“否定格”,常见如非整体性、非普遍性、非稳定性、反本质主义、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反传统、解体、消散、零散之类表达方式,更加突出了其看重片断、零件、碎片、细节的意义并由此投射出其基本的文化立场,那就是与传统本质主义的决裂。

通过极端地肯定差异性、多元性、复杂性,后现代文化实现了对极端肯定统一性、普遍性的传统文化的最大限度的批判,并促使我们重新认识人生反思知识。但是,肯定反本质主义思潮在西方文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积极性作用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其局限性及负面影响。一方面它推崇游戏、抬高语言、颠覆真理、取消哲学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倾向,既揭示了西方当代社会危机重重的社会现状,加速了社会矛盾的爆发,更摧毁了人们赖以救赎的精神信仰,把现代西方人推向了绝望的深渊;另一方面反本质主义对本质主义的批判,势必把本质主义推向知识生产的一个极端,也必然把自身推向另一个极端。

在此维度上,反本质主义永远无法走出本质主义划定的知识本体论的虚无主义怪圈。柏拉图设定的“本体论”是西方反形而上学者无法绕过去的一道坎。抛弃了“本体论”的思维框架,就等于彻底放弃理性思维、放弃人类文化诉诸于其他,而这是不可能的。对反本质主义的这一根本局限性的反思在某些后现代主义哲学家身上已有自觉。正如张志林所说:“本质主义关心的是知识的完善,反本质主义则旨在知识的创新,它为人类重新审视世界提供了立足于生活形式之上的脚手架,呈现出了本体论的崭新境界。”

应该说这句话的前半句是准确的,后半句则应把“本体论”改为“知识本体论”。也就是说,无论反本质主义对本质主义的批判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在哲学领域它仍然是另一种新形态的知识生产,在文论领域也自然无法摆脱一般知识的生产方式决定文论知识生产方式的思维模式,更何况这种作为幻象的反本质的知识还有摇身一变成为抽象本质的危险倾向。

知识本体论这个几千年来被人们信以为真的哲学神话其实是一个虚假的命题。知识可以成为本体吗?尼采早已作出了清晰的回答:“我的回答是,这些琐屑小事———营养、地域、气候、休养、一切自私自利的诡作———这是超越一切的概念,比迄今人们所认为的一切重要的东西还要重要。”

并且,尼采还指出,所有那些过去人类郑重称道的概念都是出自病态的、有害的天性的恶劣本能。尼采运用系谱学的方法对笛卡尔以来的知识本体论的神话以致命的一击,使我们重新认识了知识作为工具和手段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在知识本体论的方法指导下生成的文论的价值———作为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

即使是文学理论史上那些关于文艺本质的经典命题,如再现说、表现说等,都很难获得知识真理的自明性。以自然主义为代表的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镜子般的再现,这个观点受制于当时人们对知识生产中物的客观性因素的偏爱的影响,导致了文学理论中物的“世界”因素的中心地位。一味强调知识的客观性决定了文学艺术把自然、生活作为模仿的榜样,艺术因而沦为自然的仆人,其价值和地位大大降低。反映论艺术虽然不再是对现实的机械摹仿,强调其对生活的能动反映,在以现实为再现对象的同时揭示其深藏的规律,但反映论看重的艺术对规律层面的揭示依然无法摆脱偏重知识之客观性的影响,决定了其同样的局限性,使“艺术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成为一句谎言。表现说的源头虽然可以一直追溯到中世纪,但其真正成熟却是最近二百年浪漫主义与表现主义的事情。

浪漫主义的口号是“艺术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主义美学家克罗奇认为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这样,在表现主义那里,艺术、直觉、表现、情感四位一体。科林伍德更明确提出表现情感是艺术的根本特征。表现说作为再现说的对立补充物而出现,对文学理论领域是一个新的开拓,但它首先是认识论领域开疆扩土的结果。当关于知识生产问题的探讨中发现了人的重要性时,文艺领域形成了围绕着艺术家的文论体系。正如同一味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就不可避免地带来知识的不稳定和虚幻性特征,表现说流派在关于艺术的真实性、普遍性问题的追问和质疑中遭遇了衰落。

有什么样的知识观,就有什么样的文论观。人类在知识问题上的创新性和远见卓识所能达到的高度决定了其在文论领域所能达到的高度。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出路吗?或者,可以彻底抛弃知识本体论的思维模式,割断知识和文论之间的直接联系,把文论建立在另外一种事物上,诸如价值……进入20世纪以来,几千年的形而上学的发展史遭遇了最大的质疑与批判。甚至有学者提出形而上学的“终结”。然而,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传统的形而上学主要是一种知识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并且这种方法论因为本末倒置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然而,就在西方知识论本体论的范围内,潜藏着另外一种东西:价值本体论。这是一股长期受到贬黜然而并未消亡的暗流。

在西方哲学史的源头,当形而上学的方法论最初出现的时候,就曾闪现为价值本体论,并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中若隐若现。柏拉图的理念并不完全是一个作为客观精神的纯粹知识,更多的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与善同一,并指向未来的价值概念。这在其呈现给我们的“理想国”的国家理念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理想国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正义”———最高价值得以实现的完满的理想的国家形态。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虽然成为后世人们关于“知识”这个概念的雏形,但“形式因”这个概念同时容纳了亚里士多德四因论中的“动力因”和“目的因”。

在“质料因”由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形式因”时,“动力因”和“目的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个自然界本身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能量”不断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形式因”是作为结果而出现的,“目的因”和“动力因”却无一例外地站在起点处,并且在这个流变的运动过程中始终作为唯一不变的因素而存在。即使为知识本体论奠定方法论基础的笛卡尔,在其后期,当他意识到“直观+演绎”的方法只适合于“身”“心”这两个独立的领域,而不适用于“身心结合体”这个特殊的领域时,提出了感觉和想象的新方法。到了近代,笛卡尔通过强调情感的“交往”特征和“实践”特征,将形而上学引导到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方向。甚至怀疑主义集大成者休谟关于“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果说围绕事实可以形成知识本体论,那么围绕价值是不是可以有价值本体论呢?后来的康德证明了这一点。《实践理性批判》与《判断力批判》下卷关于“目的论的批判”都是要限制知识,为信仰与目的留有地盘,以此实现知识本体论和价值本体论的统一。

经由康德的知识学铺垫,从价值本体论的角度建构文学理论的体系是完全可以设想的,它将在文学理论的地位、方法和意义三个层面显示出非同寻常的价值。

首先,从价值本体论的地位来看,决定人类一切活动得以发生及存在状态的根本因素是和人的目的相关的价值,目的产生于人对其欲望的满足,价值指向物与人的目的之间的关系。人类一切活动过程由始至终都是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现实的过程。毋宁说,世界作为围绕着人的世界无论怎样生成流变都是价值由隐到显的过程。正如怀特海所说:“……价值世界强调的是众多之中的本质统一,而事实世界强调的则是实现统一性时的多样性。于是,作为这两个世界紧密结合的宇宙,就表现出多中之一和一中之多来。”价值在人类世界中这一根本性的地位非其他事物,包括知识所能取代的。在这一点上,文学艺术活动也不例外。

地质大学论文范文第8篇

>>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及对策 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质量提高策略 省属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基于提高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 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初探 衡量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的研究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 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体育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 地方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探讨 提高农业类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 提高应用型高校工科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 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刍议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浅议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如何提高园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5][10]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EB/OL].(2004-07-13).[2013-04-0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地质大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质量;对策;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8―089―03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大学教学质量的一次综合检验,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因此,全面提升毕业论文质量,不仅是高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真正把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核心目标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

一、加强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真正培养学生能力

撰写毕业论文在现有培养方案中占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占学生四年学习生活的八分之一,但是这一学期论文的研制所体现的是之前八分之七学习时间所掌握的知识、所拥有的创造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是对整体学习效果的升华;在整体教学进程中,可以说每个教学环节都是为最终论文研制在积蓄能量。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论文质量,必须从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根本入手,设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改革教育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主体在于教师讲授,学生是被动接受,最后导致学生思维受限,缺少足够的创新性和想象力。而研究性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

学校要把研究性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利用发现式、问题式、情境式、讨论式教学及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鼓励任课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不同课程特点,设计不同实践环节,充分发挥论文撰写、技能训练、方案设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加深对理论课程的再认识。这种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适应培养目标。加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环节的复杂过程中,需要进行精心的布置和设计。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积极引入文献检索、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等课程设置,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知识的系统组织和调配能力。要根据目前人才培养需求,加强实习和实践环节设计,并积极在教学环节中引入案例分析等设计,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在课程考核上要改变原有考核方式,以分阶段、过程性考核为主,以卷面考试和其他形式考试为辅,同时还可以适当结合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些配套的培养方案设计,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更会使学生尽早地接触和了解撰写论文的过程,自然而然地降低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不适应性。

三、改革毕业论文安排制度。提供充足研制时间,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毕业论文都是安排在大四的下学期,在此期间,诸多问题造成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忽视,对论文质量的不重视。一些学生涉及春季学期课程的重修与考试;一些学生要准备进行考研的复试;大部分学生要找工作,搜罗招聘信息,奔波于各种招聘会,准备各种类型的面试、复试;一些找到工作的学生会被拟就业单位要求提前进入岗位实习;还有些学生的工作岗位与专业相差很远,对搞原专业毕业设计缺乏兴趣。这些问题造成了学生撰写论文时间紧张,积极性不够,采取应付的态度,最终造成论文质量不高。

为此,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毕业论文安排,将集中式毕业论文适当分散进行。进入大四之后,在大部分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更多的是选修课,因此适当调整时问,将毕业设计分成两批次,对于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申请在大四的第一学期进行毕业设计,在大四第二学期初进行答辩,并适当延长毕业论文时间,以此可以缓解部分学生在大四下学期找工作和实习等的压力,也能分担一部分师资压力。在毕业论文题目的设置上,对于已确定工作岗位的学生适当考虑贴近工作岗位的相关题目,或通过对岗位中有毕业论文指导能力的人员进行资格确认,纳入校外导师资源,使学生论文更贴近工作实际,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分批次毕业论文的管理中,要加强学生的申请审核制度,保证适当的人数均衡,并加强各批次的过程管理,合理调配师资配备,从而更有力地为毕业论文提供有效支持,最大限度地提高论文质量。

四、加强与就业单位联系,使就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有效结合

在大四下学期,许多学生基本确定了就业单位,并被要求进入就业岗位进行实习,对于这些学生,强烈要求他们必须回校进行毕业设计势必影响学生就业;如果放任学生在外边做论文,也势必造成毕业论文工作不积极、自由涣散的情况。为此,加强与就业单位沟通,让学生在就业岗位上就近进行毕业设计,选择贴近工作岗位的论文题目,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快适应工作岗位,更能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许多就业单位拥有一些理论造诣较深、实践功底很强的工作人员,在与就业单位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融入机制,把这些符合学校论文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纳入到指导队伍中来,让学生贴近工作实际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在实际工作需求的推动下会更投入地完成毕业论文。

五、拓宽渠道,解决导师资源紧张、精力不足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许多高校生师比过高、教师资源严重缺乏、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过多、指导教师的精力不到位等情况是困扰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在保证指导教师质量的同时,扩充指导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1.加强内部师资培训,提升指导教师队伍水平。高校教师队伍中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教师资历浅、经验贫乏、不具备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资格。为此,学校应积极开展经验交流等方式通过有经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想方设法对这部分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能够尽快获得毕业设计指导资格,从而缓解师资紧张问题。

2.设立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准人机制,扩充指导队伍。引入就业单位符合指导资格的教师也是扩充指导资源的一个较好办法。有些找到工作的学生,因为工作单位要求,需要在岗实习,对于这部分学生,根据单位性质以及工作岗位情况,如果符合学校的“校外毕业设计准人条件”,学校可根据情况配备校内外“双导师”,其中校外导师进行设计指导,校内导师进行辅助指导和必要的监控,以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问题。

3.加强与实习基地沟通,充分利用现有基地师资从事指导工作。在现有校内外实习基地中,有许多师资具有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学校可以与实习基地进行沟通,给予一定的待遇,通过有效的选拔方式将基地中的师资应用到毕业设计指导中。

4.加强横向联系,扩充指导教师队伍。科研院所和兄弟院校也是可以利用的潜在导师队伍基地,可以通过与这些机构的横向联系沟通,聘请具有资格的教师或博士研究生来扩充师资队伍。这种机制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师资紧张问题,而且会通过外来人员的参与引入他们的课题,从而增进学生对新方向、新知识的了解,提高毕业论文的学术水平。

六、完善指导教师各项管理制度,提升指导教师工作质量

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指导教师是毕业设计的组织者、指挥者之一,是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这个整体素质既包括教师的自身人品,也包括对论文工作的认真负责度,还包括教师本身的科研业务能力。一个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的指导教师能够同时成为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榜样,不仅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具有重要作用,甚至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学校要积极完善各种制度,积极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质量。

1.在队伍质量方面。首先,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师资队伍。既要积极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也要提供多种渠道的进修、培养方式,为现有教师的能力提高搭建各种平台。其次,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发展,鼓励各种学术科研活动,促进教师自我进修、自我提高,不断增强指导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质量监控方面。要加强指导教师指导过程的监管,使教师更加认真负责。首先,在导师引入过程要建立指导教师资格审查制度,选拔符合指导资格的教师进行论文指导,降低审查门槛也就意味着降低论文质量;其次,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提高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要定期开展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并邀请优秀教师传授经验,增加指导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在指导教师配备中,要严格限制指导数量,每位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不能超过15名。在指导教师选择中,要实行师生互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自由选择导师,再由学院进行宏观调控,从而尽可能地保证被指导学生的个人发展意愿与本科生导师的特长相一致,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

七、利用“毕业论文自动排版及格式规范性检测”系统。提升论文外在质量

毕业论文的研制过程是最重要的环节,毕业论文形成后的排版和规范性也是评价学生论文质量的一方面。由于专业侧重点的不同,毕业论文的排版等往往会浪费学生的很多时间,为了节省有限的时间资源,学校可以通过研制和使用“毕业论文自动排版及格式规范性检测”系统,把学生从繁重的排版环节中解脱出来。

“毕业论文自动排版及格式规范性检测”系统能够将规范的论文格式和定制的版式固化在软件系统上,通过简洁、友好的操作界面,将学生输入的论文按照既定要求一次成型,无需学生了解排版软件的语言背景,不用纠结在论文格式调整上,可以全身心地专注在论文内容的撰写上。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也不需要费时、费力地逐一核对学生论文进行格式审查,只要通过该系统的格式检测功能,将论文导人便可对论文格式情况一目了然。经过该系统生成的所有成型论文,格式完全是符合要求的,质量好坏就在内容上。

八、加强研制毕业论文期间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和动态管理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是毕业设计这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要加强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实行全过程化管理,才能更好地保障毕业论文质量。

1.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开展的基础。要做好选题环节,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指导教师的拟定题目符合培养方案要求,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有理论价值和技术价值。二是提倡和鼓励学生从自身兴趣和心得体会出发,根据选题的原则和要求,经过收集和阅读相关的资料、文献自主定题,该题目经过学院审核通过后,可指派教师进行指导。三是鼓励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学研究课题。

2.开题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环节。毕业论文开题对于最终毕业论文质量高低具有重要影响,学生在开题前要大量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确保选题研究的可行性,要注重开题答辩工作,加强开题报告的审查,从而保证学生后续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

3.做好中期检查。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检查毕业论文工作是否按照开题报告的计划进行,是否达到既定的阶段性目标,并对学生后期工作进行督促,提醒学生按照进程尽快完成设计工作。因此,学校要充分重视中期检查工作,做好中期检查的安排和布置。

4.做好答辩环节的组织管理,确保严肃、公正。答辩环节是毕业论文的最后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良好平台,因此,这个过程所占分值也最高。组织安排一场完美的答辩,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庄重、严肃的答辩过程,更会为学生今后走向讲台进行竞聘或演说提供良好的开端。

九、合理设置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方式,切实考核学生实际能力

评定毕业论文成绩是为了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成果和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做出恰当的评价,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毕业设计是一个过程性工作,因此,在论文成绩评定上我们要有效地进行成绩分解,采取从过程到答辩“分值加权”的方法进行成绩评定,由多项成绩累加得出最终成绩,这样的成绩更能真实地反映整个过程中设计者的状态,以及学生能不能真正从毕业设计中得到更大收获。

毕业论文质量得以提高,也意味着教学质量的较大提升,因此意义重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从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方案的调整、各种教学资源的调配等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因此,高校要脚踏实地地做好各项改革工作,从而稳步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建邦.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4).

[2]刘必荣.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07(16).

[3]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9).

[4]庞淑芬.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地质大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英语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 质量评价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教学中的最后一环,旨在检验本科生四年来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发现新视角、新论题的敏锐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但近年来,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文科类(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被认为质量下降,缺乏创新性,抄袭现象严重,论文流于形式。鉴于目前形势,各新建本科院校应当从根本上找到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扭转人们对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认识,为推动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

1.新建本科院校本科生教育大众化同毕业论文质量评价的高标准之间的矛盾

从199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连续扩大招生数量,在校学生规模迅速扩大。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已超过2000万,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正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田玲教授所说“本科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一种通识教育,本科生论文更应该看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笔者对多个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评价资料的查阅发现都有“创新性和学术性”这一指标,并且所占分值比例高达15%~20%。很显然,这种评价的高标准与新建本科院校本科生教育的大众化,特别是英语专业的实际情况是相矛盾的。

2.学生知识结构不够健全

学生知识结构不健全表现为基础知识比较贫乏、语言应用及表达能力不强,多出现语句不通,词语搭配不当等问题。尽管本科阶段高年级开设了语言学、跨文化交际、教学法、翻译等课程,但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支撑专业课题的深度分析和思考,更不能把某一研究领域的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去探讨分析,形成研究成果反映出来。

3.部分师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不够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四年专业学习情况的综合体现,最能反映学生的理论素养、基础知识、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实际情况是部分学生认为论文撰写与就业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对毕业论文环节不重视,认为毕业论文是可有可无的一个环节,影响了论文撰写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而多数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同时还要承担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毕业论文的指导中。此外,由于部分教师自身对毕业论文作用的认识不足,以及出于对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的同情,对毕业论文把关不严,“睁一眼,闭一眼”,从而造成此类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现象。

二、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正确认识本科毕业论文的目的

对本科毕业论文目的的正确认识是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鉴于毕业论文在本科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本科毕业论文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任务,也不是一种单纯的学业考核方式,它是一项涉及本科教学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而且这工程的意义远不止学生最后上交的一篇论文,它的意义更多地体现在过程上,而这个过程不只是从选题到答辩的过程,更是本科四年学校全面培养和学生专业学习的过程。复旦大学副校长周鲁卫教授认为,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不可能让所有的大学生都写出有创新、有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所以,本科毕业论文更多的是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而言,《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毕业论文撰写要求“文字通顺、路清晰、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

2.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内容

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主要包括选题,论文撰写、答辩几个环节,因此要使质量评价贯穿于论文撰写的各个环节,根据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根本原因,并结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等相关文件,特制定“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将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分为三个模块,即选题质量、论文撰写质量和答辩质量。选题质量模块包括选题难易度、学生参与度、实用性、新颖性四项评价指标,各项所占分值均占5分,共计20分。论文撰写质量模块包括学术态度,论文结构、语言规范、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丰富性、创新性和研究方法八项评价指标,其中论文结构占15分,学术态度和语言规范各占10分,其余5项各占5分,共计60分。答辩质量模块包括资格审查,观点陈述、语言表达和问题回答四项评价指标,其中资格审查2分,观点陈述8分,其余各项各占5分,共计20分。每项指标都有A、B、C、D四个等级,各等级相应的权重系数为1、0.8、0.6、0.4。各项实际分数=项目分值×所获等级系数。评价等级确定,总分≥90为优秀,80≤总分<90为良好,70≤总分<80为中等,60≤总分<70为合格,总分60分以下为不合格。最后将所有指标观测点的得分相加来确定评价等级。

三、对本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

1.本评价方式的优势

本评价体系从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体现了指导教师的主导地位及学生在论文创作中的主体地位。指导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从论题的选定到相关文献材料的阅读准备和调查采集、从论文结构框架的建构到行文的具体组织、从论文的修改定稿到进行答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所以在学生论文质量如何这一问题上,最有发言权的是指导教师。因此,在本评价体系中指导教师的评分占到总分的80%。

就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言,学生是毕业论文质量的决定因素。学生只有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端正学术写作态度,不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增强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才会积极地利用各种资源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地整合,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最终创作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所以,鉴于新建本科院校本科生的现状,论文质量的评价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术态度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一必要条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实施本评价方式的保障

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有一套规范化,科学化的评价体系对毕业论文进行质量评价,同时也要有系统的监控体系对其进行质量监控。除了院系的学术委员会,督导委员会要对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进行监控之外,院系教务处也要加强管理。特别强调的是要认真组织论文开题和答辩工作。严把开题答辩关是提高论文质量的保障。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取决于开题报告的认真、细致程度。开题报告准备得越细致,对相关问题考虑的越充分,资料准备得越丰富,质量就会更有保证;反之,如果把开题答辩当作走过场,对其应付了事,就难以保证论文的质量。毕业论文答辩是对论文质量审查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答辩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个别论文提出修改建议。对于那些论文质量不高,回答问题针对性不强的论文,要求学生按答辩小组的建议进行修改,并进行二次答辩。其次,应该实行指导教师答辩回避制,避免使论文答辩失去应有的作用,最后流于形式。这也是本评价方式更加公正运行的有效保障。

四、结语

总之,毕业论文的质量是衡量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本研究只是以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为基础,针对性的对原有评价体系中的观测点进一步细化,并就各观测点的分值做了合理的修正,以期客观的反映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完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宝欣.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高教管理,2007,(12).